第一篇: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第五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开场白】
各位家长,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
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感悟。
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
一、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渴望朋友之间的友谊,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萌芽,他们普遍遇到了朋友交往的烦恼和困惑。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友谊的发展?如何引导孩子与异性间的交往?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经营友谊。
2、当孩子喜欢上某个异性或被某个异性喜欢时,家长知道应该怎么办,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出现了交往矛盾和早恋问题时解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交流法 对比法
五、教学建议:
一、首先可从孩子在交友和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切入,声情并茂地讲述或录音播放《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两个案例故事。引导家长讨论交流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出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让家长选择:
2、不加理睬。
3、暗中翻看孩子的日记以寻求线索。
4、警告孩子不许这样那样做。
5、和孩子好好沟通。
6、去找孩子的矛盾者或追求者,警告他不要招惹自己的孩子。
7、告诉老师。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交友的困惑,没有偷看女儿日记或找老师,而是采用和女儿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女儿的心事,体谅女儿的烦恼,与女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去体谅朋友的感受,让孩子理解了朋友的做法。并对孩子友谊的发展给出了两种可行的建议:修复友谊或重建友谊。第二个故事中的父母,面对自己有了早恋倾向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的粗暴的硬性阻止的方式,而是温和地甚至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孩子探讨异性情感的问题,自始至终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将女儿对异性同学的好感转变为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疏导教育,让女儿能够“自我觉醒”,消除烦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引导家长快速默读“专家讲堂”,然后分析讨论共商对策: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经营友谊?怎样疏导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针对讨论,概括小结:
经营友谊的对策: 1.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
2.教育孩子自身要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
3.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要“哥们义气”等等
正确引导异性间的交往:
1、让孩子了解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1)、反对“男女授受不亲”,重视“男女有别”。
(2)、最好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3)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过于波动的接触。
2、不要给孩子乱贴“早恋”的标签。
3、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应做到:理解、关爱、沟通、引导。
4、大方的和孩子谈心:讲讲青春期爱情的特点;如何摆脱小朋友的亲爱和约会;疏远恋情的方法有哪些等等。以上问题,可适当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深化理解。
1、教材中仇恨袋的故事。
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故事,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故事等。
3、早恋荒废学业的例子;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早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五、家长现身说法: 判断异性交往的正误。谈谈在对待孩子交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六、作业
第二篇: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教材分析
本讲包含的两个案例故事是《哎,又要考试了》和《我为家长弹古筝》,反映的是孩子的考试焦虑现象和孩子在兴趣特长方面喜好的变化。教材首先从孩子的考试焦虑说起,继而指出了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踏着“成就感”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具体措施。从而让家长明白,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成功更能给一个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成功的信心,成功更能鼓舞一个人从成功走向成功!一个个不断的小成功,最终将累积成人生巨大的最后的成功!
二、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考试焦虑方法;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切入点
由关于“成功”的话题和孩子对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切入。
五、教学建议
关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一下我的两点授课感悟:
一、关于对教材授课时间安排的一些调整。
期中考试过后,学校安排了一次家长课程开课,我就选择了教材的这一讲,为什么呢?因为其中考试刚刚结束,当时我们班试卷发下后,我刚刚要求学生回家让家长签名,班中部分同学就很担心,真正出现了教材中说的“考前慌慌,考后忧忧”的情绪。而如何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在这一个时机正是向家长进行授课的最佳契机。(而上学期开学之处的那次授课,我选择的是教材的最后一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这一讲的第一个案例讲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从四年级升入五年级,学生面对的是一批新的老师,而原来老师的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难免会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一部分学生也许会不适应新的老师。通过和家长对这一讲内容的探讨,寻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谅解和支持,协调师生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于如何利用好拓展案例的问题。
对于这一课的教育,我是这样利用拓展案例的。
1、展示孩子习作,让家长倾听孩子心声。这一讲内容开课之前,我让学生把试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当爸妈面对我的语文试卷》,要求学生真实地记下当时父母的表现。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份习作,不点名在会上读给家长听,来说明形成孩子考试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具体指导家长怎样取长补短,来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
我摘录了其中一位孩子的习作内容:“当妈妈看我试卷后,马上皱眉头,打了我好几下,说:以后别叫我妈妈了,我没有你这个儿子。妈妈把我的试卷做成了团子,然后我在外面站了几十分钟,妈妈出来签了字,我发现妈妈出来写的时候手是抖颤的。然后就一直没跟我说话。我每一次都想好好学习,可是那只是三分钟热度,爸爸妈妈对我真诚的笑容越来越少见了。可我三年级学习也很好的,四五年级我到底怎么了?
这段文字对这位学生的家长触动很大,虽然我在课上读的时候没有说谁写的,但是课程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主动留下了,问这文章是不是他儿子写的。得到肯定后,决心以后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来教育孩子。后来期中考试之后这一段时间,孩子有了一定的进步。
2、展示孩子才艺,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功。
本讲教材的第二个案例故事是《我为家长弹古筝》,我在上课一开始,也安排了这样的情境,让孩子才艺展示。当时我们班有四位同学参加了市风华少年比赛,有绘画、英语故事、葫芦丝独奏和迎奥运演讲。四位同学面对家长的当众表演,博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参加表演的同学的家长,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这样安排,一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后面我要利用风华少年竞赛中学生和家长的表现当例子,为此做好铺垫,三是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孩子的成功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小成功积累而成的。
3、引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1)、家长太看重分数,而引发了孩子苦恼的事情。(2)、风华少年比赛中有的同学自信心不足,不愿参加的事情。(3)、某地小峰为逃避练钢琴而砍手自残的事例等
4、最后,我给家长补充了蔡笑晚的教子切身体会,以作为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走向成功的借鉴。
蔡笑晚一家在浙江瑞安市赫赫有名:
他不仅把自己的六个孩子都培养成参与高水平智力竞争、并彰显出高水平竞争优势的人才,他资助并辅导的10多个因家境贫寒失学的孩子也都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蔡笑晚成为全国的父母都应该学习的榜样。这是他的五点教子切身体会:
一、把培养孩子成才看成是自己的人生事业,把它摆在日常事务中的第一位,必要时不惜牺牲其他一切。
二、用爱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才氛围,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三、要孩子做到的事必须自己先做到。用斗志去激发斗志,用气概去培养气概,用道德去感化道德,用对伟大的追求去引导孩子走向伟大。
四、用苦难去磨练意志,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培养其执著的追求精神。
五、用科学方法指导早学、巧学,争取时间;培养自学能力,进行超前学习;发展优势,培养兴趣;掌握整体,解决局部;抓住要点,放弃细节,保证百分之八十五。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韩星亮
王家古城小学四年级二班 2016、9
小学四年级二班家长课程教案
《爱,需要经营》
一、教材分析:
本讲安排了两个案例故事,《给妈妈洗脚》和《爸爸妈妈别吵了》。第一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的爱,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其实质就是父母过度包办代替。天下的父母往往习惯了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爱,而最终导致了孩子失去爱的能力,并给出了帮助家长正确的爱孩子的一些途径,让孩子也学会经营爱,感激爱;第二个案例反应的是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吵架了,也应注意让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的技巧教材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案例,使家长认识到爱是需要经营的,爱是需要培养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付出自己的爱,用爱去经营幸福,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家长从案例和自身家庭教育中懂得,导致孩子不知感恩、冷漠的原因,是由家长过度给孩子的爱造成的。帮
助家长寻求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也学会感恩。
2、使家长意识到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并告诉家长怎样减少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怎样把正确的经营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到教育子女的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五: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上课思路和反思。
(一)关于教材处理:
本讲的两个案例,我采用的是第一个案例《给妈妈洗脚》重点处理,和家长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第二个案例采取教师布置作业,家长回去边做作业边自学的方式解决。
(二)、关于授课安排:在具体的事例补充中,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
一、名言运用,导入新课:
可用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育孩子却需要才能和全部的教育知识”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起探究。
1、课堂调查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情况并引导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2、录音播放《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分析现象:
孩子之所以给妈妈洗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关爱。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体谅不到父母的辛苦,自然不懂感恩。
三、走进《教育故事》,得到启迪。引导家长阅读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位母亲在专家的建议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计划,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买饭,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并通过谈话,帮助孩子知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具体方法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
举例:下岗父母省吃俭用,孩子不领情的反面例子。
3、父母不越俎代庖,适当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举例,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的几种普遍现象。(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由此得出: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决不能包办代替。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调查:当您下班回来,孩子给你端上水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举例:中学生晚上给父亲沏茶却遭到责备,说黄鼠狼给鸡拜年。
5、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选用的其他案例故事: 有关母爱的:
1、地震中母亲割破血管喂孩子。
2、山区贫苦母亲卖血供孩子读书。孩子不知感恩的:
1、台湾华侨救助失学儿童而得不到感恩的事。
2、举起榔头杀母的事例。父母以身作则的:
1、电视上的广告:孩子颤巍巍的打来洗脚水,让妈妈洗脚。
2、在汶川大地中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奉献爱心的例子
(三)展示几句对家长有用的话:
1、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暴躁、专制将对孩子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2、父母要跳出狭隘的爱的圈子,不仅自己有博爱的心,也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以一颗爱心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
3、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常常站着同样优秀的父母。
(四)亲子作业。回去和孩子一同学习第二个案例故事《爸爸妈妈别吵了》完成作业:
你们夫妻吵架,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父母,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淡化会孩子的伤害?作为孩子,你怎样做才能增进爸妈的重归于好?
(五)板书设计:爱,需要经营 ——给妈妈洗脚
问题: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回报,不懂爱
原因: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不知父母辛苦
支招: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六)、教后反思
本讲的探讨学习,我将身边的例子、他人的例子、教材中的案例穿插与教材的理论理解中,注重课堂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对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行动的指南。不仅如此,课堂集中学习和课后自学有机结合,使家长课程真正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有利平台。
作业: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哪些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二 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有几种普遍现象?
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
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
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
小学五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张玉兰
王家古城小学五年级二班 2016、7
小学五年级二班家长课程教案
《爱,需要经营》
一、教材分析:
本讲安排了两个案例故事,《给妈妈洗脚》和《爸爸妈妈别吵了》。第一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的爱,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其实质就是父母过度包办代替。天下的父母往往习惯了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爱,而最终导致了孩子失去爱的能力,并给出了帮助家长正确的爱孩子的一些途径,让孩子也学会经营爱,感激爱;第二个案例反应的是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吵架了,也应注意让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的技巧教材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案例,使家长认识到爱是需要经营的,爱是需要培养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付出自己的爱,用爱去经营幸福,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家长从案例和自身家庭教育中懂得,导致孩子不知感恩、冷漠的原因,是由家长过度给孩子的爱造成的。帮助家长寻求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也学会感恩。
2、使家长意识到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并告诉家长怎样减少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怎样把正确的经营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到教育子女的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五: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上课思路和反思。
(一)关于教材处理:
本讲的两个案例,我采用的是第一个案例《给妈妈洗脚》重点处理,和家长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第二个案例采取教师布置作业,家长回去边做作业边自学的方式解决。
(二)、关于授课安排:在具体的事例补充中,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
一、名言运用,导入新课:
可用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育孩子却需要才能和全部的教育知识”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起探究。
1、课堂调查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情况并引导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2、录音播放《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分析现象:
孩子之所以给妈妈洗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关爱。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体谅不到父母的辛苦,自然不懂感恩。
三、走进《教育故事》,得到启迪。
引导家长阅读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位母亲在专家的建议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计划,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买饭,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并通过谈话,帮助孩子知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具体方法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
举例:下岗父母省吃俭用,孩子不领情的反面例子。
3、父母不越俎代庖,适当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举例,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的几种普遍现象。(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由此得出: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决不能包办代替。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调查:当您下班回来,孩子给你端上水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举例:中学生晚上给父亲沏茶却遭到责备,说黄鼠狼给鸡拜年。
5、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选用的其他案例故事: 有关母爱的:
1、地震中母亲割破血管喂孩子。
2、山区贫苦母亲卖血供孩子读书。孩子不知感恩的:
1、台湾华侨救助失学儿童而得不到感恩的事。
2、举起榔头杀母的事例。父母以身作则的:
1、电视上的广告:孩子颤巍巍的打来洗脚水,让妈妈洗脚。
2、在汶川大地中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奉献爱心的例子
(三)展示几句对家长有用的话:
1、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暴躁、专制将对孩子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2、父母要跳出狭隘的爱的圈子,不仅自己有博爱的心,也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以一颗爱心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
3、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常常站着同样优秀的父母。
(四)亲子作业。回去和孩子一同学习第二个案例故事《爸爸妈妈别吵了》完成作业:
你们夫妻吵架,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父母,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淡化会孩子的伤害?作为孩子,你怎样做才能增进爸妈的重归于好?
(五)板书设计:爱,需要经营 ——给妈妈洗脚
问题: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回报,不懂爱
原因: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不知父母辛苦
支招: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六)、教后反思
本讲的探讨学习,我将身边的例子、他人的例子、教材中的案例穿插与教材的理论理解中,注重课堂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对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行动的指南。不仅如此,课堂集中学习和课后自学有机结合,使家长课程真正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有利平台。
作业: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哪些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二 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有几种普遍现象?
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
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
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
第四篇:五年级家长课程
爱,需要经营
一、教材分析:
本讲安排了两个案例故事,《给妈妈洗脚》和《爸爸妈妈别吵了》。第一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的爱,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其实质就是父母过度包办代替。天下的父母往往习惯了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爱,而最终导致了孩子失去爱的能力,并给出了帮助家长正确的爱孩子的一些途径,让孩子也学会经营爱,感激爱;第二个案例反应的是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吵架了,也应注意让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的技巧教材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案例,使家长认识到爱是需要经营的,爱是需要培养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付出自己的爱,用爱去经营幸福,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家长从案例和自身家庭教育中懂得,导致孩子不知感恩、冷漠的原因,是由家长过度给孩子的爱造成的。帮助家长寻求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也学会感恩。
2、使家长意识到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并告诉家长怎样减少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怎样把正确的经营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到教育子女的生活中。
四: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上课思路和反思。
(一)关于教材处理:
本讲的两个案例,我采用的是第一个案例《给妈妈洗脚》重点处理,和家长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第二个案例采取教师布置作业,家长回去边做作业边自学的方式解决。
(二)、关于授课安排:在具体的事例补充中,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
一、名言运用,导入新课:
可用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育孩子却需要才能和全部的教育知识”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起探究。
1、课堂调查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情况并引导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2、录音播放《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分析现象:孩子之所以给妈妈洗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关爱。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体谅不到父母的辛苦,自然不懂感恩。
三、走进《教育故事》,得到启迪。
引导家长阅读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位母亲在专家的建议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计划,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买饭,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并通过谈话,帮助孩子知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具体方法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
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举例:下岗父母省吃俭用,孩子不领情的反面例子。
3、父母不越俎代庖,适当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举例,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的几种普遍现象。(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由此得出: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决不能包办代替。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调查:当您下班回来,孩子给你端上水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举例:中学生晚上给父亲沏茶却遭到责备,说黄鼠狼给鸡拜年。
5、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三)展示几句对家长有用的话:
1、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暴躁、专制将会对孩子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2、父母要跳出狭隘的爱的圈子,不仅自己有博爱的心,也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以一颗爱心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
3、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常常站着同样优秀的父母。
(四)亲子作业。回去和孩子一同学习第二个案例故事《爸爸妈妈别吵了》完成作业:
你们夫妻吵架,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父母,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淡化会孩子的伤害?作为孩子,你怎样做才能增进爸妈的重归于好?
(五)板书设计:爱,需要经营
——给妈妈洗脚
问题: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回报,不懂爱
原因: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不知父母辛苦
支招: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六)、教后反思:
本讲的探讨学习,我将身边的例子、他人的例子、教材中的案例穿插与教材的理论理解中,注重课堂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对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行动的指南。
家长课程教案
五年级
2014.4.26
第五篇:五年级家长课程 教案1-8讲
家长课程五年级分册培训材料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第五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
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感悟。
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
一、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渴望朋友之间的友谊,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萌芽,他们普遍遇到了朋友交往的烦恼和困惑。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友谊的发展?如何引导孩子与异性间的交往?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经营友谊。
2、当孩子喜欢上某个异性或被某个异性喜欢时,家长知道应该怎么办,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出现了交往矛盾和早恋问题时解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交流法 对比法
五、教学建议:
一、首先可从孩子在交友和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切入,声情并茂地讲述或录音播放《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两个案例故事。引导家长讨论交流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出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让家长选择:
2、不加理睬。
3、暗中翻看孩子的日记以寻求线索。
4、警告孩子不许这样那样做。
5、和孩子好好沟通。
6、去找孩子的矛盾者或追求者,警告他不要招惹自己的孩子。
7、告诉老师。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交友的困惑,没有偷看女儿日记或找老师,而是采用和女儿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女儿的心事,体谅女儿的烦恼,与女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去体谅朋友的感受,让孩子理解了朋友的做法。并对孩子友谊的发展给出了两种可行的建议:修复友谊或重建友谊。第二个故事中的父母,面对自己有了早恋倾向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的粗暴的硬性阻止的方式,而是温和地甚至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孩子探讨异性情感的问题,自始至终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将女儿对异性同学的好感转变为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疏导教育,让女儿能够“自我觉醒”,消除烦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引导家长快速默读“专家讲堂”,然后分析讨论共商对策: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经营友谊?怎样疏导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针对讨论,概括小结: 经营友谊的对策:
1.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
2.教育孩子自身要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
3.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要“哥们义气”等等 正确引导异性间的交往:
1、让孩子了解与异性交往的原则:(1)、反对“男女授受不亲”,重视“男女有别”。(2)、最好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
(3)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过于波动的接触。
2、不要给孩子乱贴“早恋”的标签。
3、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应做到:理解、关爱、沟通、引导。
4、大方的和孩子谈心:讲讲青春期爱情的特点;如何摆脱小朋友的亲爱和约会;疏远恋情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以上问题,可适当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深化理解。
1、教材中仇恨袋的故事。
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故事,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故事等。
3、早恋荒废学业的例子;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早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五、家长现身说法: 判断异性交往的正误。谈谈在对待孩子交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六、作业
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教育的书。
2、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和同学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并谈谈你打算怎样让孩子认识并改正这些问题?
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
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是《我凭什么让着他》和《我也想上培训班》。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私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家长的冲突。好在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待孩子平静了,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并通过进一步地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遇到问题,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第二个案例故事发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冲突。家长换了个角度解决问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周围能够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了孩子的爷爷教胡琴,利用电视上的“学英语”节目学英语,尽量满足孩子特长发展的需要。
两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使家长认识到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换个角度看孩子?如何教会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在具体的家教中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 对比法 谈话法
五、教学建议:
1、角色扮演,情景演示:两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家长交流:这两则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教师现场调查:你在遇到以上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3、针对家长发言,教师结合“教育故事”和“专家课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为什么要换个角度看孩子?家长应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呢?归纳总结: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好处:(1)、能够避免和解决矛盾,赢得友谊。(2)、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3)、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父母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共同概括具体做法:(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单方意愿强加给孩子。(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
4、引导家长参与出谋划策:
我们家长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引导家长发言讨论后总结: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2)家长要以身作则。
(3)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4)行为指导法和实例引导法等。5.案例拓展:(1)、教师自己的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事例。
(2)、农村雕塑家的故事,伟人逆境成才的故事等。6.亲子作业:
(1).和孩子共同读《孩子,别抱怨》,分别写出自己的体会。
(2).你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有哪些劣势,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劣势?
第三讲 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教材分析:
本讲包含的两个案例故事是《哎,又要考试了》和《我为家长弹古筝》,反映的是孩子的考试焦虑现象和孩子在兴趣特长方面喜好的变化。教材首先从孩子的考试焦虑说起,继而指出了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踏着“成就感”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具体措施。从而让家长明白,成功也是成功之母!成功更能给一个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成功的信心,成功更能鼓舞一个人从成功走向成功!一个个不断的小成功,最终将累积成人生巨大的最后的成功!
二、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考试焦虑方法;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四、切入点
由关于“成功”的话题和孩子对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切入。
五、教学建议:
关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一下我的两点授课感悟:
一、关于对教材授课时间安排的一些调整。
期中考试过后,学校安排了一次家长课程开课,我就选择了教材的这一讲,为什么呢?因为其中考试刚刚结束,当时我们班试卷发下后,我刚刚要求学生回家让家长签名,班中部分同学就很担心,真正出现了教材中说的“考前慌慌,考后忧忧”的情绪。而如何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在这一个时机正是向家长进行授课的最佳契机。(而上学期开学之处的那次授课,我选择的是教材的最后一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这一讲的第一个案例讲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从四年级升入五年级,学生面对的是一批新的老师,而原来老师的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难免会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一部分学生也许会不适应新的老师。通过和家长对这一讲内容的探讨,寻求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谅解和支持,协调师生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于如何利用好拓展案例的问题。
对于这一课的教育,我是这样利用拓展案例的。
1、展示孩子习作,让家长倾听孩子心声。
这一讲内容开课之前,我让学生把试卷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当爸妈面对我的语文试卷》,要求学生真实地记下当时父母的表现。我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份习作,不点名在会上读给家长听,来说明形成孩子考试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具体指导家长怎样取长补短,来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
我摘录了其中一位孩子的习作内容:“当妈妈看我试卷后,马上皱眉头,打了我好几下,说:以后别叫我妈妈了,我没有你这个儿子。妈妈把我的试卷做成了团子,然后我在外面站了几十分钟,妈妈出来签了字,我发现妈妈出来写的时候手是抖颤的。然后就一直没跟我说话。我每一次都想好好学习,可是那只是三分钟热度,爸爸妈妈对我真诚的笑容越来越少见了。可我三年级学习也很好的,四五年级我到底怎么了?
这段文字对这位学生的家长触动很大,虽然我在课上读的时候没有说谁写的,但是课程结束了,孩子的爸爸主动留下了,问这文章是不是他儿子写的。得到肯定后,决心以后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来教育孩子。后来期中考试之后这一段时间,孩子有了一定的进步。
2、展示孩子才艺,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成功。
本讲教材的第二个案例故事是《我为家长弹古筝》,我在上课一开始,也安排了这样的情境,让孩子才艺展示。当时我们班有四位同学参加了市风华少年比赛,有绘画、英语故事、葫芦丝独奏和迎奥运演讲。四位同学面对家长的当众表演,博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参加表演的同学的家长,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这样安排,一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后面我要利用风华少年竞赛中学生和家长的表现当例子,为此做好铺垫,三是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孩子的成功是由一个个这样的小成功积累而成的。
3、引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1)、家长太看重分数,而引发了孩子苦恼的事情。(2)、风华少年比赛中有的同学自信心不足,不愿参加的事情。(3)、某地小峰为逃避练钢琴而砍手自残的事例等
4、最后,我给家长补充了蔡笑晚的教子切身体会,以作为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走向成功的借鉴。
蔡笑晚一家在浙江瑞安市赫赫有名: 他不仅把自己的六个孩子都培养成参与高水平智力竞争、并彰显出高水平竞争优势的人才,他资助并辅导的10多个因家境贫寒失学的孩子也都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蔡笑晚成为全国的父母都应该学习的榜样。这是他的五点教子切身体会:
一、把培养孩子成才看成是自己的人生事业,把它摆在日常事务中的第一位,必要时不惜牺牲其他一切。
二、用爱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才氛围,用爱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三、要孩子做到的事必须自己先做到。用斗志去激发斗志,用气概去培养气概,用道德去感化道德,用对伟大的追求去引导孩子走向伟大。
四、用苦难去磨练意志,用富有哲理的故事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培养其执著的追求精神。
五、用科学方法指导早学、巧学,争取时间;培养自学能力,进行超前学习;发展优势,培养兴趣;掌握整体,解决局部;抓住要点,放弃细节,保证百分之八十五.第四讲:《爱,需要经营》
一、教材分析: 本讲安排了两个案例故事,《给妈妈洗脚》和《爸爸妈妈别吵了》。第一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的爱,对父母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其实质就是父母过度包办代替。天下的父母往往习惯了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却忽视了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爱,而最终导致了孩子失去爱的能力,并给出了帮助家长正确的爱孩子的一些途径,让孩子也学会经营爱,感激爱;第二个案例反应的是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吵架了,也应注意让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的技巧教材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案例,使家长认识到爱是需要经营的,爱是需要培养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付出自己的爱,用爱去经营幸福,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家长从案例和自身家庭教育中懂得,导致孩子不知感恩、冷漠的原因,是由家长过度给孩子的爱造成的。帮助家长寻求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也学会感恩。
2、使家长意识到夫妻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并告诉家长怎样减少夫妻吵架对孩子的伤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把正确的经营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落实到教育子女的生活中。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五: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上课思路和反思。
(一)、关于教材处理:
本讲的两个案例,我采用的是第一个案例《给妈妈洗脚》重点处理,和家长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决,第二个案例采取教师布置作业,家长回去边做作业边自学的方式解决。
(二)、关于授课安排:在具体的事例补充中,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爱孩子的方法。
一、名言运用,导入新课:
可用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育孩子却需要才能和全部的教育知识”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起探究。
1、课堂调查孩子给父母洗脚的情况并引导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2、录音播放《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分析现象:
孩子之所以给妈妈洗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关爱。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体谅不到父母的辛苦,自然不懂感恩。
三、走进《教育故事》,得到启迪。
引导家长阅读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位母亲在专家的建议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计划,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买饭,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并通过谈话,帮助孩子知道拥有这种能力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具体方法指导。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
举例:下岗父母省吃俭用,孩子不领情的反面例子。
3、父母不越俎代庖,适当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举例,当今家长对孩子事务的大包大揽的几种普遍现象。(1)不舍。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么舍得让他们干呢?(2)不能。孩子的事情主要是学习,怎么能让他们做家务呢?
(3)不屑。担心孩子做不好,与其吩咐孩子去做,不如自己去做。由此得出: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决不能包办代替。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调查:当您下班回来,孩子给你端上水来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举例:中学生晚上给父亲沏茶却遭到责备,说黄鼠狼给鸡拜年。
5、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选用的其他案例故事: 有关母爱的:
1、地震中母亲割破血管喂孩子。
2、山区贫苦母亲卖血供孩子读书。孩子不知感恩的:
1、台湾华侨救助失学儿童而得不到感恩的事。
2、举起榔头杀母的事例。父母以身作则的:
1、电视上的广告:孩子颤巍巍的打来洗脚水,让妈妈洗脚。
2、在汶川大地中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奉献爱心的例子
(三)、展示几句对家长有用的话:
1、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暴躁、专制将会对孩子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2、父母要跳出狭隘的爱的圈子,不仅自己有博爱的心,也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以一颗爱心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
3、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常常站着同样优秀的父母。
(四)、亲子作业。回去和孩子一同学习第二个案例故事《爸爸妈妈别吵了》完成作业:
你们夫妻吵架,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父母,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淡化会孩子的伤害?作为孩子,你怎样做才能增进爸妈的重归于好?
(五)、板书设计:爱,需要经营
——给妈妈洗脚
问题: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回报,不懂爱
原因:父母包办太多,孩子不知父母辛苦
支招: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
2、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3、父母不越俎代庖,增加孩子的负面体验。
4、不忽视生活中的小事,对孩子感恩的做法及时鼓励。
5、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六)、教后反思:
本讲的探讨学习,我将身边的例子、他人的例子、教材中的案例穿插与教材的理论理解中,注重课堂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之中,对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行动的指南。不仅如此,课堂集中学习和课后自学有机结合,使家长课程真正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有利平台。
第五讲: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
一、教材分析:这一讲包括两节内容,《别开这车来接我》,《他抢了我的风头》,告诉我们,孩子有了攀比、嫉妒等不良心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如何纠正孩子的攀比、嫉妒等缺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掌握孩子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到孩子不良个性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是重点;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等。
五、教学思路: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别开这车来接我”;家长自学第二个话题“他抢了我的风头”中的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孩子的攀比心理。
1、列举班中孩子之间攀比的例子,情景演义教材中《别开着车来接我》的故事: 引导家长思考: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攀比心理、不正当的消费心理和膨胀的物质欲望的苦恼吗?平日您是怎样帮孩子疏导的?
2、分析、讨论、共享收获。_
通过交流和家长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1)、承认孩子确实存在攀比心理。(2)、孩子的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比物质水平、比家庭条件比荣誉等。(3)、孩子有这么多的攀比心理的原因:
1)虚荣心,表现欲强。
2)自我认知水平不高。
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4)家庭教育不当(4)、矫正孩子攀比心理的有效方法 1)、自然教育法。2)、干预不合理攀比法。
(二)课堂上简单学习第二个案例。方法可采用教师提示家长自学形式。
提示问题:自学这部分内容,请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引导家长概括总结:
1、找准切人点。从孩子自身问题出发,分析危害性。
2、抓住四点不放松。
(1)提前预防。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2)正确评价。赏识与严厉批评配合使用。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不要护着他,宠着他。
(3)正确疏导。家长要引导孩子明白:对手不是仇敌,要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快乐、积极、健康地成长。
(4)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请家长们一定注意观察:遇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想法让他宣泄。
3、让孩子认识到嫉妒的危害。
(三)、拓展故事:
1、家庭教育不当的:潍坊一个女大学生寒假回家时,带回了两个大包,全部是脏衣服,光内裤就20几条。妈妈哭着埋怨孩子,孩子却心平气和地说:“我不会,你没教我。”的故事。
2、嫉妒的危害: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子、潘仁美嫉妒杨继业等故事。
七、课后作业:
家长和孩子写纠正攀比和嫉妒问题的成功日记3篇。
第六讲: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 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我不是小偷》和《我再也不写日记了》,主要从两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一是为人父母者切不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即使孩子真的有偷窃行为,也应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本着以保护孩子的自尊的原则来妥善解决,同时之处理小学生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措施。二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断不可以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偷看孩子的日记会给孩子造成种种伤害。当然,对孩子的成长也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真心去打动孩子,关心孩子的心灵旅程,用真诚的沟通代替偷看,这便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孩子对你信任了,他自然也就没什么秘密了。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教育案例,让家长认识到《呵护孩子心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使家长懂得在教育孩子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现实案例,让家长学习感悟教育孩子的技巧方法,懂得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
难点: 让家长懂得,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怎样既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又能做到保护孩子的心灵。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理论讲述法并用。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首先展示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故事: 以前,教过一级六年级学生,开学之初,老师为每位学生发了一本日记本,但是强强的同位丽丽因为在下面练节目一直没上教室,等最后一节放学回到教室时,她发现自己的日记本没有了,就告诉了老师,老师马上就想到了曾有过前科的强强,于是就让已经站好路队的强强留下,翻了他的书包,结果找到一本崭新的日记本,不过,是他自己的。又抖落他夹在腋下的外套,呵,又一本,崭新的!强强不得不承认,这本是他同位的。老师告诉强强,如果今后改正了,不在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愿意替他保密,如果强强喜欢日记本,老师也可以再给他一本。
引导家长讨论:你觉得老师的做法对吗?如果对,对在哪里?如果不对,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后教师小结:
教师的可取之处:用了一个“拿”字,没有给学生帖上:“小偷”的标签。教师没有在班中公开这个秘密,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强强的自尊心。还给强强本子以鼓励他改正错误。
教师的不可取之处:尽管老师没有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来翻强强的书包,但是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毕竟是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二)、和家长一起结合教材中《专家课堂》分析小学生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教育措施.。(1)、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应以身作则并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欲望。(2)、引起别人注意。用爱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3)、捉弄心理作怪。讲明道理,物归原主。(4)、炫耀心理作祟。教育孩子不攀比等。(5)、想寻找朋友。帮助孩子寻找友谊。可适当穿插一些生活例子:
1、有的学生将同学的课本偷走,丢到下水沟里。
2、有的学生偷了父母的钱和同学一起花掉。
3、家长有不良恶习,而导致孩子学会了也小偷小摸的事例。
4、家长冤枉孩子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
(三)、家长自读《我再也不写日记了》,互动交流:
1、你偷看过孩子的日记吗?孩子知道后什么态度?
2、孩子的隐私表现在那些方面?
(四)、教师出示“父母谨记的五件事”进行总结:
1、不要找各种理由偷看孩子日记,私拆信件。
2、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3、家长要守信,揭秘时由孩子自己揭。
3、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经常沟通交流。
4、尊重孩子的隐私。
(五)、作业:
请结合你的教育孩子的实际,谈谈你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要像呵护荷叶上晶莹脆弱的露珠一样呵护孩子的心灵”这一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讲: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我想教训他》和《究竟谁的脾气大》,是针对如何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而安排的:孩子脾气暴躁,易怒,动不动就教训同学甚至发生校园暴力或者朝父母大吼大叫。这种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与父母的影响不无联系。父母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理智的状态下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远离校园暴力,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应该怎样对待脾气暴躁的孩子,怎样合理的进行情绪疏导,积极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要努力学会自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积极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难点。
父母和孩子合理地疏导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四、教学思路:两个案例故事融合起来处理,由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切入。
五、教学建议:
一、简述《我想教训他》中孩子的情形,然后补充一些因为不懂得控制情绪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实例或者校园暴力事件。引起家长对孩子不良情绪的重视。然后总结导致孩子脾气暴躁、易怒甚至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
1、孩子的年龄因素,心理发展不平熟。
2、人格特征上的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3、家庭因素中父母情绪的影响。(结合第一个案例故事《究竟谁的脾气大》中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4、学校因素中教师不负责任的言行。(结合某些教师都后进生的歧视、体罚等来说明)
5、社会因素。(不良朋辈群体的引诱、具有暴力色彩的娱乐活动等)。
二、家长互动交流:
回忆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结合实际谈谈对问题的看法:
1、如果你的孩子是受伤害者,请谈谈他受害后的具体表现。
2、如果你的孩子是施暴者,你当时是怎样对待孩子的?
3、如果你的孩子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施暴者,谈谈你是怎样让孩子远离攻击和暴力的?
针对家长发言,概括总结。(结合教材中专家课堂中的有关内容)。
三、专家支招:家长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孩子宣泄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呢?
1、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用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不随便发怒。
2、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用巧妙的方式作出回应。一个拥抱、一句理解的话语等都会安抚孩子的情绪。
3、父母给孩子提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如打球,听音乐,散步等。
4、父母表达愤怒情绪时,避免冲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绪。用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代替那种打骂的方式。
5、做智慧型的父母,不要经常说伤孩子心的话。如,你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四、答疑解惑:
针对家长对本讲的理解,看看还有哪些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应事先考虑到家长可能提出的问题。
五、家长作业:亲子共读:《这里没有一个坏孩子》,彼此交流收获。
父母认真阅读《妈妈,别对我大喊大叫,好吗?》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第八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一、教材分析:
本讲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两件事例,透视出了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老师小瞧我》,和《分时被改过之后》,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而设计的。同时说明,天下的孩子虽然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渴望听到喝彩!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能成为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金钥匙。给予孩子喝彩,在孩子的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家长们知道要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
2、使家长懂得,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
三、教材处理:
对第一个案例故事重点探讨,第二个因为和前面的第六讲涉及到的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些相似,所以,可以略讲,也可不讲,或者留给家长自学都可。
四、教学建议:
一、录音播放《老师小瞧我》的孩子、家长的“心灵独白”部分。
1、引导家长谈出孩子的烦恼——和老师关系紧张。
2、现场调查: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了误会或者矛盾,你的孩子一定也经历过,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3、家长交流看法。
二、走进《教育故事》: 1)、看看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怎样解决的?
孩子的妈妈在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带孩子去咨询儿童教育专家,寻求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分析教育专家是怎样跟孩子交流的:
首先向孩子渗透,老师也是人,上帝造人的时候没有把老师造成圣人,所以,老师也会犯错误。
面对孩子对老师的抱怨,教育专家没有评价老师的对错,而是把目光由审视别人的对错转向反思自身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专家引导孩子用换位思考来理解老师为什么不喜欢自己。
最后,教育专家给孩子指出了赢得老师喜欢的途径:加倍努力,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三、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出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著名教授钱志亮的案例故事:
一位家长在“专家在线”上倾诉她对其儿子班主任的不满,动不动就“请”家长一起接受“教育”,多次交涉后,班主任现在不找她了,但孩子说,班主任好像成心和他过不去,专门找他的“茬”,我追问“交涉”内容,家长解释说:“无非是为孩子辩解几句,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话的建议。
1、引导家长谈谈案例中的母亲犯了什么错误?
钱志亮教授说:事实上,该家长犯了与教师交往中的大忌——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
2、结合“专家讲堂”引导家长理解怎样培养孩子亲师的能力呢?
3、概括总结: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及时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展示钱志亮教授的“家长最令老师反感的事情”。
8、在教师面前一味指责别的孩子而不作自我检讨。
9、动辄向学校报告而向老师施压。
10、只听片面之词而对老师语言偏激。
11、在教师面前和背后不一致。
12、当着教师的面冲孩子发火。
13、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等。
五、作业布置:
1、向老师推销你的孩子。
2、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的?
【结束语】
老师们,自06年“亲子共成长”家长学校课程实验在我市启动以来,作为一名实践者,我通过聆听教育专家的讲座和钻研教材及自己的授课感悟,越来越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对于绝大多数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来说,在学校教育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关键取决于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如今的某些孩子家长觉得,孩子进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不需要自己的管理了;还有的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的经验知之甚少,不懂得教育规律,走上了教育孩子的误区。不知有多少孩子的梦想在家长们的一次次教育“失误”中破灭了。所以,上好家长课程,也成了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1、每位家长拥有一本教材是上好课的保障。
全册共有八讲,要求我们每学年开课2次,共8学时。单凭课堂上的时间完成整册教材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教材内容有选择地授课,采用课堂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家长要自学,当然得有教材,这是上好家长课程的基本保障。
2、想方设法将家长引进课堂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于不愿参加学习的学生家长,怎样将他们吸引进课堂呢?首先,我们授课老师要精心备课,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实际问题,确实让家长们有所收获。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讲授时,最好将发生在我们本班学生中的故事融入其中,毕竟,家长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给家长们一封信,找不积极参加的学生家长谈话,开始布置家长作业时不要太难,定期对书香家庭、优秀家长进行评选等。
3、课堂上充分调动家长们的参与性是上好课的关键。
在课堂交流中,有许多家长不愿意发言。开始可以找几位优秀家长预先安排他们发言,带动部分家长参入到交流活动中。也可以采用学生和家长捆绑式评价的方法,家长表现好,学生就可以奖一朵小红花等。当然,教师要努力创设那种和谐、轻松、互动的课堂交流情境才是重点。
老师们,花儿需要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关爱和培养,让我们共同切磋,携手努力,争做“为爱导航,给爱幸福”的播种者,让我们伴随着“亲子共成长”实验课题的深入和孩子共同成长吧!谢谢大家!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引用王木光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