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富源乡中心学校刘传武2016、12、30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的研究课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小雪花》,《十万个为什么》。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给这十位读书之星戴红花,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
第二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案例
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大新小学 张斌燕
[案例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经济、家长意识、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案例背景]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课题组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承担课题实验班的指导教师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课题实验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要求课题组成员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题组教师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请学生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西游记》„„另外,每月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第三篇:学生课外兴趣培养活动策划书
学生课外兴趣培养活动策划书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我校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特申请在我校开办“英语角”、“书法苑”、“篮球俱乐部”、“星空合唱团”等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英语角”
活动目地:为提高同学学习兴趣,锻炼大家的英语口语及实际交流应用能力,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扩大英语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突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大家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影,提供给同学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使广大同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活动时间:每周二至周四16:50—17:30; 活动地点:教学楼前花池;
活动对象:我校在校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活动主持人:李莹莹; 活动具体安排:
1.活动主要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每次活动历时半小时左右; 2.主持人给定一个主题(主题事先由英语老师策划准备完成),引导在场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就该主题进行英语自由交流。内容主要有:带动学生学唱英文歌、英文小短剧、即兴英文小演讲或者是即时准备一场小规模的演讲比赛等。
二、“书法苑”
活动目的:传承中华书法文化,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书法启蒙教育;
活动时间:每周二至周四16:50—17:30; 活动地点:教学楼;
活动对象:我校在校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活动主持人:张祺; 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定期进行学生作品展示。
三、“篮球俱乐部”
活动目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强健体魄,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活动时间:每周二至周四16:50—17:30; 活动地点:篮球场;
活动对象:我校在校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活动主持人:常江、李磊、张磊、吴宇洋; 活动具体安排:
1.篮球基本技能学习; 2.篮球友谊赛;
四、“星空合唱团”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活动时间:每周二至周四16:50—17:30; 活动地点:教学楼;
活动对象:我校在校学生(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活动主持人:张辛、赵艳丽、段五缘; 活动具体安排:
1.由主持人选定歌曲素材(内容主要有爱国歌曲、励志歌曲、校园歌曲),逐句教学生演唱;
2.学生练习合唱;
3.校园文艺晚会进行表演演出。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西游记》„„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怎样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下面我就重点谈谈读书卡片的制作: 语言学家张寿康说过:“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
第五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推荐)
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逐步培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
2、能借助读物中的拼音、图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促进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3、能乐于与人交流读书收获。
4、在阅读中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如何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合理进得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和同伴交流读书的内容及从中得到的乐趣。
2、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课前准备: 课前每人阅读几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人手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赛,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的阅读课上,我们来举行一场汇报交流赛,看看谁的知识最丰富,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博士,好吗?(老师说成语,听过的同学讲出对应的成语故事内容,讲对了奖励一颗星贴)
设计意图: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努力实施差异性教学,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交流汇报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调动起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进而积极展示的兴趣。
二、展开阅读。师:老师的问题难不倒大家,同学们真厉害!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说来听听。(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 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要求他们先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师:真是博学多才的好孩子,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们是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成语故事的?
生:我是从电视上看的。生:我是从同学那听来的。生:我是从书中看的。师: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现在各种信息媒体都可以为我们传播不同的知识。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 现行的社会现念下,各种媒体应接不暇,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网络查询,搜集资料,在“小博士讲台”上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课外书拿出来。大家带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书,谁能试着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的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因为这本书里告诉了我许多想知道但却没找到答案的问题。里面既有地理异象,也有太空奇观,还有精彩的动物世界!在书中,我知道了海边沙漠是怎么形成的;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为什么太阳能发光„„
生:我喜欢的书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十分精彩,里而的人物形象非常吸引我。
生:我喜欢的书是《三字经》和《弟子规》,因为里面还藏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 为了在课堂上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了活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所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题题答对,但在交流汇报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成语故事的兴趣。我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肯定、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
师:同学们读的书不少,表现也非常积极,一个个都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跟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一下吧!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两个要求:
(一)同学们要一个一个地说,一个伙伴说时,其他的伙伴一定要认真倾听。
(二)介绍时要先说明自己喜欢的书叫什么名字,再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的介绍,明白了原来书的种类很多,书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要多看书,激发了学生看书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交流读,满足好奇。师: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同学在介绍时,每个人都是兴味盎然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我都忍不住想拿来看一看。一本好的书,一个人读太可惜了,不如我们一起来读怎么样?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个好办法:我们把自己手中最喜欢的书与其他小伙伴的书交换交换吧!
设计意图:学生好奇心很强,顺势把握学生此时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对事物的探究欲。
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小方法,大家可以试着在课外阅读中进行利用。
1、阅读封面和扉页。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仔细观察封面图片,看看书的封面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猜想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等,根据封面图片产生疑问,进而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就激发了他们想看这本书的热情。)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读书符号,如“?”表示此处有疑问,“☆”表示很喜欢,“△”表示很重要等等,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名人名言等,可以摘抄在“采蜜本”上。
四、拓书源,建立书情
师: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老师也动心了。可是每本书只有一两本,要怎样才能做到好东西大家分享呢?
生:老师,我有一个办法,将同学们的书收起来,给它们安个家。
师:你这主意真好,我们就给手中的书安一个家吧!请小组长把这些有趣的书收起来,把它们领进我们的“书音美”吧!
师:以后它们就成为我们的小伙伴了,希望同学们一有空就与这些书交朋友,可别让他们在橱柜里感到太孤单,大家说好吗?
设计意图: 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看,拓宽了学生的书源。师: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朋友,二十本好书就是二十多个朋友。
师:老师也喜欢看书,今天,我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了。你们看!(出示老师手里的《成语故事》)
师:这本书是同学们都不陌生的《成语故事》。书中给成语故事配上了非常精美的图案,我们看这些图案也能猜出大概的故事情节,而且每一副图下都有一句话介绍主要意思,帮助我们读懂故事内容。在这本书里,每个成语都有对应的精美小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会让我们受到不同的启发。课下时间里,老师的这本《成语故事》也放到我们的“书音美”里,随时欢迎同学们阅读。
设计意图: 作为教师,要科学地推荐课外读物,通过课外阅读,让孩子们的阅读欣赏能力和阅读求知欲不断提高。通常可以利用书中美丽的图画、精彩的片断、有趣的故事等和孩子交流,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白结局之际,可以嘎然收声,然后告诉他: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师: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或者自己在成语故事中明白的道理,以书签或者小报等形式记录下来,我们将选择其中优秀的进得张贴展示。
设计意图: 有意识让孩子选取美文,进得摘记张贴,并定期更换内容;也可以把孩子的读书笔记整理成册,让孩子在成果展示中吮吸到甘霖、享受快乐,进而就产生“我还要读”的欲望。
五、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书是我们的伙伴,走进它们,我们可以寻找到许许多多的宝藏,那里有精彩的童话,短小精悍的寓言,有谜语大观园,有脑筋急转弯。只要我们跟它们叫上朋友,我们就能徜徉于读书的快乐体验之中,翻开书页,在浓浓墨香中,倾吐读书之乐,畅叙情节之趣,抒发心灵之悟。希望大家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