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怎样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是教育者的重大任务。教育人士认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呈现出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实践证明,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身心就处于积极状态,而且会产生惊人的学习热情。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 让学生对老师有好感,从心理上认同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这样拉近师生的关系和距离。再来就是要增加教师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 巧妙引入,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
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
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数学发展史、名师事迹等)导入新课。如在讲“概率”之前,可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1653年夏天,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度假途中,遇一赌徒,他向帕斯卡提了一个分发“赌注”的问题,两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m局就算赢,但当其中一个赢了a局(a<m),另一人赢了b局(b<m)时,中止赌博,那么赌注该如何分?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数学家帕斯卡。后经好友费尔马的帮助,运用组合知识才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这个史料,可使学生了解到在各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概率论,竟然跟赌博有关,必然会引起他们对概率的浓厚兴趣和热切关注。长此以往,无形中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良好品质,使之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 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要用简洁、精
炼、幽默、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运动、积极态度、神态等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共鸣,感染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身心振奋,激发学生学习,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与和谐。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从而使教学峰回路转,增强教学效果。这就好比好茶要用开水才能泡水好味,课前设计再好的一堂课,若是上课时老师缺乏激情,也会变得平淡无味。
四. 创设情境,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 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成为学生在学习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平时每天批改作业的机会给学生打分,批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作业做得对又好的,除了打上“优、好、√”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好棒!”“100分”“very good!”等。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因为你付出努力,你的进步很大。”“看到你在进步,老师万分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以检测推动学生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可以经常利用小黑板,在下课前10分钟左右时间,从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老师讲过的题目中选出难易适中的几个小题进行小测,让大部份学生考得喜笑逐颜开,并及时给学生打分,这样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总之要让学生每天感受到自已的努力有收获,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评价。
六. 改变观念、师生互动。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改变,注重知
识形成过程,教科书每一节都渗透这一课改理念,几乎每一节课的编排都有“试一试”或“做一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它,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正方形展开图时,如果教师只是把正方形的展开图都画出来,学生不容易想象出来,也不易接受,就是记住了印象也不深,容易忘。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把各自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用不同种方法去剪,看一看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正方形展开图,再引导学生与书本所罗列的正方形展开图对比,学生一定会热情较高地积极参与,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对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和教师互相“动”起来,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真快乐。
七.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结合所学内容,如用数学结论,解决生活中的用水、用电问题;用数学思想,解释摸彩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中利润的最大值问题。如我校初三(2)班共有56人,有一次全班组织到泉洲某公园进行划船活动,每只小船坐2人,租金4元,每只大船坐6人,租金10元,现租用大船x只,小船y只,如果每船要求坐满人,①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设总租金为w元,写出w关于x的函
数关系式,并求最少租金是多少元?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现在我们是在学习有用的数学,这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 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
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知识用在日常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于什么问题等,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在我教授小学六年级利息与利率时,我如下设计: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
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生总结: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用运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室,去品味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的能力和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的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首先让数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人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和单调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科那样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点心思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为了让授课过程生动活泼,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非常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充满感情的鼓励和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动口发展到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题会都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师又育人的目的。
二、渗透艺术教育,筛选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我在教“乘法初步认识”时,可让学生用六根小棒分成几堆,然后按各自的情况用加法的形式口述,教有目的有意识的分块。
教材所选取的素材,要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都模型。例如,对统计内容的学习,选取文具、玩具、食物、水果、学校里的事物作为统计对象,呈现有趣生动的素材,既便于组织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语言童趣化
教学语言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中介。过于成人化、专业化、理论化的教学语言使数学远离了儿童精神世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变成索然寡味的说教。我根据北师大千版教科书的童趣化的课题,尝试着结合儿童认识规律、兴趣爱好等特点,使数学口语尽量变得通俗、生动和富有情趣。如解决“淘气小狗”题目时,我说“小明家养了一只小狗,非常淘气,每天上窜下跳的。一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这下糟了,小明的作业本上留下了一串串小狗的脚印。你们知道吗?脚印的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看谁的本事大”。学生们就会形如热烈地讨论。我再次引导“想起来了吗,最好动动你的小手试算一下,小脚印就会消失的”。这些亲切、形象的语言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接近数学,亲近数学。
四、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存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存需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事例或数学材料。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减法—《摘果子》时,根据情景图,说出“可树上的果子真大啊!我先摘下两个给奶奶尝尝”。然后提出问题:树上原有5个果子,摘走2个,还剩下几个。或者提出:树上原有5个果子,现在剩下3上,摘走了几个。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发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这些问题情景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运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轻轻松松愉快地学数学,用数学。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变,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学好数学能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很多学生对学习都是厌烦甚至是抵抗的态度。数学的抽象、枯燥极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把孩子的心带到课堂里,让孩子们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地去求知。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要学会使数学课堂综合化,激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初,教师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爱上自己,从而爱上课堂。学生也要自觉养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概括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人类逻辑思维的精华,也是诸多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尤其处在现代这个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来提高自己在社会竞争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机,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只有那些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把学习数学看成自己的意愿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更加主动、更加热爱学习数学。尽管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作为教育者,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运用正确情感与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就会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就对于成功的一半。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识需要在课堂上时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来谈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留给学生美好的的第一印象
如果一个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毋庸置疑,学生也会爱上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是决定教师以后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首先得从自身角度考虑,培养亲和力,每天面带微笑的上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师容易深得学生的喜爱,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朋友的身份指导教育孩子,无形中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具有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教师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这样的数学教师即使可能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却能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保持微笑
日复一日的学习,早已让学生的心中充满疲倦。如果教师每天都能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用自信的微笑迎接学生投来的各种目光,学生在老师微笑的沐浴下自然可以调节情绪、缓和气氛,充满精神地来学习新的知识。微笑也是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敲门砖”,面对一个始终微笑的教师,学生就能够愉快、轻松地学习,不由自主地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兴趣。
(三)让教学语言更幽默、风趣
幽默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良剂。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是最受学生的欢迎的老师。在整个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生硬的、老套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不仅课堂效果不好,而且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学生的思维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一直紧紧崩着,有时不免会处于停滞状态。但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打破学生思想的禁锢,会使教学效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在诠释三角形高的概念“以三角形的一条边作为底,从底边所对的顶点向这条底边引出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叫做高”,然后不断的引导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画出各种三角形的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幽默地说:每当你们画出一条高,你们就吃到了一块甜甜的糕,看谁能吃到糕最多。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地继续学习。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教师创造独特的教学引入,引发学习兴趣
1、游戏引入,唤起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 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后,进行巩固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几个游戏,其中有一个是乘车游戏,游戏规则是: ①请4名同学当售票员,12名同学当乘客;
②售票员把你的车牌号码(得数)告诉大家,让乘客知道自己该乘哪趟车; ③乘客拿着车票(即写有算式的纸条)找到你要乘的车; ④售票员验票,把乘错车的乘客找出来,并且罚那乘客表演节目。
整个游戏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浓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枯燥的,学生毫无兴趣。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教学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计算机就像学习伙伴一样与师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现代教学中,运用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认知教学内容,根据课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掌握地更加牢固。
(三)采用竞赛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中小学生的一种心理特征,培养竞争意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激发儿童争强心理去追求新知,探索数学中的奥妙。在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以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具有童真童趣的各种竞争:“夺红旗”、“对口令”、“快速接龙”、“送小鸟回家”“开锁大王”、“神算手”„„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不仅让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生用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比赛中,唤起自身的内驱力,有效防止学习疲劳和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培养了果断、顽强、坚毅和合作的精神,收到教学中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加实践
实践活动可不断地使学习者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动机,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更大的兴趣。如今,许多学校开设了数学兴趣小组,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求知欲,发展了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概率与可能性》第一课时,就是抛硬币来学习可能性的初步认识的,学生在抛硬币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游戏的快乐,而且通过记录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的比较,得出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与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五)巧妙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提问题,发现问题,只不过,少数人能够回答而已,更多的学生则没有这种可能,从学生来讲,是满怀热情举手,不满,遗憾放下手;从老师来讲,有时看到一片“手林”,还真不知抽谁好,久而久之,则没有举手,而是在下面七嘴八舌讨论不休,有个别调皮蛋也趁此机会讲废话。课堂秩序不好,反而影响教学,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既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录,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则必须给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方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课堂提问形式新颖灵活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具体操作时,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教师提问,也可先提问再让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讨论再答,也可提问回答后通过讨论再答,可在教师提问后让学生质疑,也可在学生提问质疑后教师再提问。总之,要追求新颖灵活的形式,使课堂生动有趣
2、课堂提问要难度适易
要做到难度适宜,问题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的差异,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防止: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结果适得其反。要做到难度适宜,还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所谓梯度,就是提出的问题,应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那样: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学生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山峰,又有一个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于是他们登高的乐趣就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
(六)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对过去经历过而且获得成功的事情容易发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使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发挥达80%至90%,而缺乏激励则只能发挥其潜力的20%至30%。心理学家还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如“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能干”、“你真行”、“你真是好样的”„„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学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使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下繁衍出“四步一环的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教学分成激趣-引思-得法-运用四个步骤,激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由此可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部分。
(一)与语文互补,让数学学习更加多样化
事实上,语数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数学应用题,学生要理解题意就需要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反过来,应用题精炼的文字、条理的叙述、灵活的语序对学生语言文字的锤炼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许多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譬如“读”法,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读,数学阅读同样重要。先通读在精读也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面对难懂的应用题,教师采用语文教学中齐读或指生读的方法,学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来思考应用题,更容易理解题意,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
(二)与艺术交融,注入活力,让数学学习更加愉悦
学科课程综合化的重要理念有如“入夜春风”,让人豁然“友谊村 ”,实践应用又不知不觉的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进行着。一堂数学课,有说有笑,有唱有跳,用“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学课堂教学面貌。数学与艺术的融合,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数学学习是如此的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能够投入更多的激情去学习数学。
结束语:在小学的教学阶段,数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小学的教学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阶段是教育的最初阶段,但也是最基础的阶段。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他的内容是复杂的、深奥的,学习起来是枯燥的,单一的,无趣的。它没有没有语文课那些动情的故事,音乐课那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课那艳丽的画面,更多的是数字与公式。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探索。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神华.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问题驱动”教学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7(12)[2]张克什.这样教育孩子最有效[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5 [3]甘华鸣.道乐吉学习方法[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7 [4]洪玮.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07(10)[5]孙奉祝,刘慎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综合化[J].新课标杂志社,2011,2,28 [6]陈清容,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三个阶段
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三个阶段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能因此而产 生巨大的吸引力?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抓住培养兴趣——延续兴趣——发展兴趣的三个阶段的培养和教育。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就要求数学教师想方设法将数学知识变成有味 的活动。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可编些短小有趣的童话故事,设计一些 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孩子们;其次,在低年级教材中,学生动手操作 的内容很多,我们可用摆圆片、摆小棒来比一比谁的小棒摆的又快又 好;谁能想出怎样移动小棒较快算出9加几、8加几的结果,孩子们在 操作中学知识,在比赛中得到学习的愉悦。最后,在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培养兴趣。经常表扬和鼓励能产生并转变成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巨大 动力。
中年级段的学生比较调皮、胆大,对逐渐加深的数学知识,一部 分学生会失去兴趣或也仅限于对学习任务的一种完成,这要求教师一 定要有良好的情感,严格的作风。所以教师的爱应是全面的,尤其是 对稍差生还应显出“更爱”,在回答问题时,在黑板板演中,在课堂 作业里都应有他们的位置。当我们看到稍差生因点滴进步而受到表扬,因回答问题正确而得到掌声鼓励的时候,全班同学对老师及他所教的 学科兴趣定会大增。另外教师的严格作风也是延续学生兴趣的一个因 素。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课堂教学一丝不苟,板书认真规范,对学 生民主、尊重,尤其是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和他们一起研究讨论而得 到知识的结果,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级升高,知识加深,数学要求发展学生数学兴趣,这时教 师应在备课上下大力气,既要备知识的教法,更要备如何引导学生去 掌握新知识的学法。教与学两方面在课堂上的体现,使学生真正体会 到新知识的获取是师生共同思考、讨论的结果,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 成功的喜悦、学习的方法,还有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高年级学生 较中、低年级学生知识面广,生活经验稍丰富,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 科内容,加强教学知识的应用,这也是发展兴趣的方法之一。例如学 过“比”的知识后,学生就能算出家中买来的农药兑多少水最合适; 家中装修房子,需要多少块瓷砖等等,既提高了学习的质量,更重要 的是发展了数学兴趣,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摘要:在小学阶段,孩子活泼好动,要是将孩子禁锢在课堂,让他们安静的学习知识,是不现实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弱,偏向与感性认知,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同时,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泛,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33-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可能是教师教的很多,而学生收获的却非常少。然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指导教师,当学生对于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思考以及探究,因此,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或者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连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就是在身边的,并且让其感觉到学习的兴趣及其重要性。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二者关系的应用题时,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周小雨早晨吃完饭后,他妈妈让他给爷爷送一壶茶水去,他骑车出发时正好是8:00整,骑完一段上坡路,周小雨一看表正好是8:30,骑上坡路时每分钟行120米,接下来全是下坡路,当他到达爷爷家时正好8:50,骑下坡路时每分钟行180米,问题:(1)他上坡路行了多少米?(2)他骑下坡路行了多少米?(3)他家离爷爷家有多远?(李小斌是本班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另外,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当中获得的。因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们学习动机,尤其是在对“好胜”之心的把握上,通过运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在一种“争强好胜”的情况下把所需要的知识掌握住。
3.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的开阔和敏捷,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构成了数学这门学科的潜在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如在教学“20以内个数的认识”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华的前面有5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同学?让学生解答,结果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告诉我:5+8=13(个)。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神气的神态,我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兔妈妈带小兔们到草地上去做游戏。天黑了,兔妈妈让小兔们把队伍整理好准备回家。她认认真真的数了数,大吃一惊:“不好,丢了一只小兔”。她又仔仔细细数了一次,小兔却一只都没少。为什么14只兔子变成了13只呢?这时学生们顿有所悟,边笑边喊:“兔妈妈把自己都忘了数了。”也正是此时,学生们马上意识到刚才那道题存在的错误。纷纷表示怎么把小华给忘了。如此妙趣横生的数学内容,当然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此外,还可以组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算,一题多编等活动,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力量,唤起学生对之产生深刻的兴趣。
4.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是课堂教学之魂。师生双方情感的融通,能驱动学生探索,荡涤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因而,在辅导学生时,亲近孩子,满足他们生命个体精神生活的需求。学生回答错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以朋友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宽松的教学气氛,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孩子的想法、做法无拘无束地释放,虽然有些方法有些繁琐,但繁琐之中也可看出他的基础知识的扎实。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这不仅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创造火花也会不时进发出来。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