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4册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初中音乐(一年级)第14册第一单元教案
初一第14册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第一课时)《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赶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活动。教学重点
(一)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二)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教学过程
(一)结合历史谈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二)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队的作战特点,并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表述。
(三)学唱《游击队歌》:
1、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指导学生掌握好弱起节奏的特点,唱好弱起节奏。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基本情绪。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3、聆听合唱《游击队歌》,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感受演唱特点,了解部分演唱形式和表现形式: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表演唱等。
4、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在演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均匀的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作品。
(四)创造活动: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五)课后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本课的开始,安排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观看抗战影片片段,可以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第二课时 《黄河大合唱》
作品分析:
《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摘自《冼星海全集》)张光年《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1939年初,有两个情景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船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
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黄色大瀑布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
严良堃:《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那时因敌人常在城市轰炸,很多机关和工厂都搬到了乡下,我清楚地记得,在从城里回驻地的路上,经常会听见《黄河大合唱》的歌声。有时从山头上传来高亢的男高音: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有时田间会飘落着农妇们清亮的女声: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滚万里长„„甚至国民党宪兵操练时,都会整齐地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可见《黄河大合唱》的流传之广和对人们影响之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入学习初中时代的欣赏曲目《黄河大合唱》的部分乐章及根据其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段。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了解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独立所作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听赏、朗诵歌词、演唱的活动中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熟悉几个乐章音乐的主旋律,挖掘作品中最感人、能唤起民族自尊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
以《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为主线听赏《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几个乐章。
深入挖掘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事感染和激励学生,用饱满的精神歌唱
《保卫黄河》 教具:
钢琴、投影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黄河颂》歌曲录音(片段)及油画壶口瀑布的背景下进教室
导入提问:什么地方?引出光未然的创作经历 提问:P62作品的8个乐章名称及印象最深的部分
二、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1、提问: 作品层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欣赏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乐队合唱队演出《黄河船夫曲》的录像
3、《黄河大合唱》首演时的艰苦条件让学生感受不屈的民族气节
三、第四乐章《黄水谣》
1、完整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结构,可依据哪些因素划分层次(歌词、演唱者、音乐旋律等)在教师编辑的对应的画面和音乐中理解音乐与歌词内容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
2、用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悲惨画面,结合时事(芥子气、篡改历史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学生一起感受强烈的民族自尊。
四、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1、用‘02年纪念南京大屠杀65周年的特殊音乐会’启发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声音演唱《保卫黄河》。
2、欣赏孔祥东《保卫黄河》的改编版本并通过字幕了解《黄河大合唱》的重要演出史。
3、严良堃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了解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4、学唱《保卫黄河》。
五、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建议使用对比法)
六、小结(建议: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下有关“黄河”的歌曲与乐曲。)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黄河大合唱》
作品分析:
《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摘自《冼星海全集》)张光年《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1939年初,有两个情景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船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黄色大瀑布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
严良堃:《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那时因敌人常在城市轰炸,很多机关和工厂都搬到了乡下,我清楚地记得,在从城里回驻地的路上,经常会听见《黄河大合唱》的歌声。有时从山头上传来高亢的男高音: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有时田间会飘落着农妇们清亮的女声: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滚万里长„„甚至国民党宪兵操练时,都会整齐地唱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可见《黄河大合唱》的流传之广和对人们影响之深。„„
教学目标:
4、知识与技能:深入学习初中时代的欣赏曲目《黄河大合唱》的部分乐章及根据其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段。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了解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独立所作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5、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听赏、朗诵歌词、演唱的活动中理解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熟悉几个乐章音乐的主旋律,挖掘作品中最感人、能唤起民族自尊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
以《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为主线听赏《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几个乐章。
深入挖掘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事感染和激励学生,用饱满的精神歌唱《保卫黄河》 教具:
钢琴、投影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七、组织教学:学生在《黄河颂》歌曲录音(片段)及油画壶口瀑布的背景下进教室
导入提问:什么地方?引出光未然的创作经历 提问:P62作品的8个乐章名称及印象最深的部分
八、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1、提问: 作品层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欣赏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乐队合唱队演出《黄河船夫曲》的录像
3、《黄河大合唱》首演时的艰苦条件让学生感受不屈的民族气节
九、第四乐章《黄水谣》
1、完整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结构,可依据哪些因素划分层次(歌词、演唱者、音乐旋律等)在教师编辑的对应的画面和音乐中理解音乐与歌词内容及所塑造的音乐形
象之间的关系。
2、用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悲惨画面,结合时事(芥子气、篡改历史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学生一起感受强烈的民族自尊。
十、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1、用‘02年纪念南京大屠杀65周年的特殊音乐会’启发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声音演唱《保卫黄河》。
2、欣赏孔祥东《保卫黄河》的改编版本并通过字幕了解《黄河大合唱》的重要演出史。
3、严良堃的亲身经历使学生了解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4、学唱《保卫黄河》。
十一、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建议使用对比法)
十二、小结(建议: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下有关“黄河”的歌曲与乐曲。)
第二篇:第一单元 革命岁月
第一单元
革命岁月
1-1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1节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总2节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
(二)写修竹滑道
(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总3节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井冈山(gāng)显露(lù)血雨腥风(xuè)2.区别字:粮()锁()稠()撼()
粱()索()绸()憾()
3.近义词:结实——牢固
忘怀——忘记
反义词:密密麻麻——星星点点 4.解词: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 极端害怕。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年代
青翠挺拔
井冈翠竹
北上抗日时期
从不改色 社会主义建设
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教学反思: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教学难点: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4、5节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3)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伟大的延安精神)(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2)讨论: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茁zhuó
炕kànɡ
脊梁jǐ
2.区别字: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3.近义词:昔日——昨天
探索——探求 反义词:温暖——寒冷
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茂盛,旺盛。
辉煌: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明媚:(景物)鲜明悦目。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理想 温暖
追寻 ——————艰苦奋斗的精神
春光 光明 理想
教学反思:
1-3 七律•到韶山
总6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川(chuān)戟(jǐ)菽(shū)
2.区别字:咒()皱()霸()靶(3.解词:
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一、一个红色日记本
在家里翻到一个红色日记本,这个日记本让我保存了整整39年。上面写者:张新枝同志望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情为大家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上,看作实现崇高理想的战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劈风斩浪勇往直前。——窦泰山,1977年11月16日,这是一位公社带队干部赠送的。他身材高大对人热情说话和气,并从事着财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是我一生中非常尊敬崇拜的带队干部。我在知青食堂当司务长时,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能得到他的帮助与支持。当时对我来说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从没有学过一天会计知识,对财会知识一窍不通,还要解决上百拾号人的一日三餐,相对来说难度大,真的,没有信心。有一天是你带领我到北站区如前郭柳、后郭柳、金灯寺,知青食堂管理好的先进示范点,去进行考察、学习互相交流经验,使我长了不少见识,心理也踏实了许多。在您的手把手调教下,渐渐地掌握了,学会财产收支记账方法,懂得一些会计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业务能力。体会到知识永远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一部分。后来回城工作,在企业做了一名专业的财务主管,实现了我的梦寐以求的工作。刚回城开始有所联系,后来由工作忙、家务事多、失去 联系,至今都没有联系到,只能在这里我想说一声 “谢谢”。看到日记本同时使我回忆到40年前的知青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
二、上山下乡:
高中结业时年18岁风华正茂的我,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奔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那是1976年11月份的一天,天寒地冻,随着父亲单位安排好的车辆,记得我和张素荣、张纪荣、王静是同一单位子弟,最后一批下放没有欢送辞,我们一起各自提着简单的行李箱及常用的生活用品。告别了城市来到北站区西张门大队。下车一看惊呆了,我们所谓的家安置在一个大山坡上,山坡上种满了苹果树,四周看不到村庄,人称“岗上”。从岗上步行到村庄还有一段距离。大队事先用知青安置费建好的有食堂、有集体宿舍楼房,一二层女生住,前排宿舍平房男生住。我们一起来的四位女生同住一个房间除了四张木床外,屋里空荡荡的又冷又潮湿,没有自来水管喝上一口水也难,与我们来的路上所想像完全不一样,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非常凄凉别无选择,也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我们开始吃住在一起长达4年之久的知青生活。
我当知青食堂司务长之前是一位村民叫马明当司务长。当是我们下放知青年龄最小的15-16岁,最大的也不过18-19岁。正时青春发育长身体年龄段。下放到农村劳动是一次消 耗体力活。可是对待我们知青生活方面尤其做的饭菜质量,让我们知青吃的很难咽下去,不顾知青的身心健康,有些知青时不时出现肠胃不舒服拉肚子,常因伙食卫生发生口角闹的不愉快。迫使我们知青自发的联合起来到村上进行游行,甚至到马明家中强烈抗议摆免知青食堂司务长。这一行动得到带队干部、大队干部的重视与支持。知青们要选出我们自己的司务长。
有一天,带队干部找到我语重心长的说,研究决定由我来担任知青食堂司务长工作,征求我的意见,刚刚步入社会,思想单纯积极向上,那个年代流行政治口号“听从指挥,服从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我毫不犹豫的说:“行”。担起了这项艰巨而又光学的任务。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我有胆量,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挺适合的。
三、知青食堂
那时岗上知青有对口单位:市烟糖公司、铁路列车段、市直单位、还有零散的下乡插队知青,所以要面临大约120多名的知青们的一日三餐。当时知青食堂人员有毕世福、张风霞,陈美英和我还有一位村民张继堂,后来增加曲力专门负责菜买工作。
我们知识青年下乡第一年享受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每人标准45斤各占白面70%、粗粮占30%、油二两
生活费2元。我们知青食堂每半个月左右要到北站区粮管所 买一次粮食,我曾记得第一次去买粮食要先带上集体购粮证、面口袋,坐上岗上队长派的毛驴平车去的。赶车的是一位老农民买上十几袋面,大概几百斤吧,从岗上到北站粮站来回得几十里地的路程。一路上有的比较平坦,有的路是车碾压出的路坑坑洼洼十分不平,坐在毛驴车上,颠颠簸簸提心吊胆。啊翻车了怎么办,坐在上面有点头晕目眩都有想吐的感觉,不停的说:“慢点慢点”。从来没坐过毛驴车,还是第一次,但是心里面还会感到挺得意的样子,相比之下比下比下地劳动轻松多了。
中午准备做面条,我们自己擀的面条很少,大部分吃的都是换面条。就用扁担挑着八斗蓝,带上20-30面粉,要到村外一个王门村庄换,当时我们没有交通工具,全程步行,来回得走6-7里地呢,回来挑着湿面条,重量可不轻。就这样挑着走累了马路边稍微休息一下,交换以下肩膀,有时脚磨起了泡,忍着疼痛继续前行。
半年后,食堂添置(时间来历记不清)一辆安阳产飞鹰牌的自行车解决了食堂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如:采购菜买。有车了,真的非常开心!
食堂做饭的炉子不是一般的炉子,人们称为吸风罩炉子,烧的烟儿煤,不懂技术的人操作不当容易熄火。那么耽误时间又浪费燃料。当时还得到铁路列车段物资支援与帮助,有烟儿煤、大油,给伙上减轻了一些负担。毕世福在食 堂当时是顶梁柱,别看个子不高,头脑聪明,能吃苦,在烧炉子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特别在晚上封炉子时,能撑到第二天,甚至更长些时间,很少熄火确保食堂按时开按点开饭,又不影响农友们下地干活。还常想办法不断改善伙食质量,增加一些花色品种为食堂出谋划策,那个年代不讲究营养健康食谱的搭配,知青生活非常单调。常吃汤面条、疙瘩汤、玉米粥遁环着吃。记得有一次由小毕操作尝试者研制出被称“开花馒头”蒸出来的格外好吃,同时让我们有一种自豪感。这一次实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现在给我一次机会,再去蒸开花馒头,肯定做不出当年那种味道。有时还会蒸包子蒸糖包,还有一次正好是摘苹果的季节,在张风霞建议下我们就地取材,捡一些比较好的落果苹果带回食堂进行清洗,加上白糖放到笼上蒸,结果呢蒸出来的苹果格外的好吃,可以说那是当年吃到最好的苹果,原滋原味。
食堂蒸馒头,当时条件有限没有和面机,每次蒸馒头要发一袋面50斤面粉。我们直接把面粉倒在大面板上,中间扒出个坑一点一点倒水,把面和起来直到基本形成面团再放进大盆里发酵。发酵以后放入适量的碱面用手揉,来回的揉,面团太大很费力,再次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我们用面杆子一边一个人的压,反反复复进行,面团达到均匀光滑就可以上笼蒸。这样下来人们的手腕又酸又疼。
食堂里没装自来水管,每天要面临做饭、和面、洗菜、蒸馒头、样样离不水。用水要到门外水井去挑水中间距离有50-60米。每天食堂人员轮流挑水,我刚到厨房决得挑水没问题挺轻松的的事儿,以前也看到过别人挑水。可我从来没接触过扁担,也想体验一下过把瘾。刚挑起两大桶水很吃力,根本掌握不了平衡,水桶来回的摇摆东倒西歪心里暗暗发誓,自己是新上任的司务长,应带好头困难面前不低头,于是咬牙坚持挑到厨房,结果每一桶水洒了剩半桶水,肩膀压得很疼,挑水真是个力气活。
食堂的工作及具体又繁琐,起早贪黑,生活条件及其艰苦,特别是冬天我们知青每天用上开水都很难,可是伙上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坚持每天早、晚做饭前水一开,首先给每位农友们拿过来的保温瓶加满开水,方便洗漱。其二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也正是岗上农活繁忙季节,为农友们熬制绿豆汤解渴降温。其三,村里砖瓦厂有时晚上放映电影农友们吃过晚饭陆陆续续都去看电影了,可是厨房的工作还忙着打理,所以也失去很多次看电影的机会。总之,厨房的工作从早忙到晚,东奔西走忙碌一天下来的确累得腰酸背疼有些爱不了,当然我们还是坚持着。现在回想,在那个年代里再苦再累,我们谁都不说真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四十年过去,想想那个历史年代吃的苦都已挺过来了。在琐碎平凡的劳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困难时期得到锻 炼。一起渡过了知青这个大家庭中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们同甘共苦最难忘的经历。
四十年的知青大聚会刚刚落幕,农友们让我们一起等待41年、42年……再相会。
张新枝
2016年12月3日
第四篇: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多彩壮阔的人生图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伴侣(lǚ)橘子(jú)百舸争流(kě)...
B.劲风(jìn)峥嵘(rónɡ).
C.寥廓(liáo kuò)碣石(jié)...
D.沁园春(qìn)逶迤(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百舸争流
C.苍海桑田
D.鱼翔浅底()气势磅礴(pánɡ bó)..方遒(qiú).浪遏飞舟(yè).()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用事”的争执。(1)奥巴马团队众口一词地向崔副部长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
(2)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________的宇宙。
(3)火箭5连败中,内线整体呈现“受欺负”的局面,斯科拉也愈显________难支。
A.意气 寥廓 独力
C.意气 辽阔 独立B.义气 寥廓 独力D.义气 辽阔 独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
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
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
很大,把行船都挡住了。
6.下列词句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7.下列说法中不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
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
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填空。
(1)如果词的上阕用“重在写景,景中有情”来概括,那么词的下阕就可用______________来小结。从情和景的关系来看,这首词可以说是达到了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下阕回忆了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____________”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9.具体说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作结构中的作用。
答:
10.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此词语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
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
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形象化比喻,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这
一比喻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以
此表示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三、一法一练——学习写景技巧
《沁园春 长沙》在描写“湘江秋景图”时运用了丰富的方法技巧,如变换不同观察角度、动静结合、色彩对比、善于炼字等。
诗歌的写景技巧除了本文中用到的以外,其他的如渲染烘托、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也是常见到的。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重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就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请根据所学的描写方法,试做下面的题目。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 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C 2.B 3.A 4.A 5.D 6.A 7.B
8.(1)“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情景交融
(2)往昔的峥嵘岁月 谁主沉浮
9.词句由景及事,由今追昔,忆昔生情,承转过渡十分自然。开头两句,总写往事,承上
启下。“曾游”点明故地,“百侣”与上阕的“独立”相对应,由上阕写“我”与自然风景转到“我”与百侣群体的往昔生活。“稠”是对作者青年时代长期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的提炼、概括,把畅快、充实、丰盈的往事娓娓道来,心弦的鸣响如流泉之叮咚,视野胸襟开阔,感情深沉飞扬,把读者导入一个新的境界。
10.B
11.①写景观察角度多变,极有层次感。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下阕由上阕的陆上写到水上,再由地面写到天上,由下及上。
②善于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写。如选取木芙蓉、黄菊两花争香斗艳表现“重阳”到的季节特征;写树,选“红树”来写;写流水,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既写出秋天时令之特色,又写出秋令中景色之特征。
③写景注意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注意色、声、味的结合。如红叶间黄,浓淡相间;花之香味,雁之鸣叫等。
第五篇: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备课(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读准音,识记形
(2)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3)指名分节朗读,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小结:
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推出“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主旋律。
第二段(2—6):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7):总结全文。
5、朗读全文,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天工巧夺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指什么?“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暖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暖流”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激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过渡:江主席在南开大学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巧妙方法。
3、指导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什么问的,王辉是如何答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2)分小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朗读全文
1、想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
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这一部分
五、作业
1、背诵《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任务的一个特点。海伦·凯勒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
1、中国的张海迪大姐姐、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读读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查读字音(2)读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分段朗读,要求读通顺
四、作业
1、指导写字。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海伦的哪些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评议。
理解词语:双目失明
双耳失聪
隔绝
倾诉
体会句子: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啊!
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4、从这两句话看出什么?
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去做?
过渡:海伦又是如何做的的呢?
三、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默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有关海伦是怎么做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么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 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这个单词。”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
读句子,体会老师对海伦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理解:“她心中„„新的开始。” “猛然醒悟”说明什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
理解句子:“学会了„„学会了„„” “她不分昼夜„„书写单词和句子。”
从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她顽强的毅力。)(4)“知识是打开„„勇气和信心。”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出海伦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用“喜悦”“如饥似渴”各说一句话
2、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呢?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么练习的?
2、同桌互读并讨论。
3、全班汇报
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练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朗读。
4、海伦这样练习,结果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6—7两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第四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四、回顾全文,朗读体会
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你想学习海伦的什么?
五、作业
1、讨论课后练习4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著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习作1 漫话寒假生活
教学要求
1、阅读例文,弄清例文写的是什么,写了些什么,反映了什么?
2、借鉴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寒假生活。
3、注意写出寒假生活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要点:1.简要说说春节的由来
2.描述城乡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二、板书习作文题:漫话寒假生活
三、审题
1、看了习作题目,有什么问题没有? 引导学生弄清:
什么是寒假生活?什么是漫话?(不拘形式,随便谈)
2、小结:漫话寒假生活,就是要写我们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只要是你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都可以写。
四、阅读例文
1、教师谈话:书上有一篇同学写的《漫话寒假生活》,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
2、读后讨论。
你觉得哪些内容有情趣?怎么有趣?
3、再读例文,归纳板书
4、小结:这些内容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漫话。
五、组织“寒假生活漫话会” 学生畅所欲言
六、指导学生选择材料
七、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八、指名读习作,评改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认识儿化音,读读比比某一个词儿化以后读起来语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联系运用叹词表达恰当的语气。
4、修改病句,知道句中语意必须明确。
5、熟记12条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6、根据资料向同学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了解民族风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7、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比一比同一组词前后的变化(2)学生回答、讨论,教师范读,讲解方法:在发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的同时卷舌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读例句,思考:填了一个什么词?(2)师生讨论:怎样选用合适的叹词?(3)学生再读例句体会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师生共同讨论是否符合语气。(2)拓展练习
加上合适的叹词
放学回家,我推开门一看,_____,怎么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______,早晨的校园太美了!______,我不小心把墨水洒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想三改四查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12个成语,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2)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说说这组成语的特点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各个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并列出提纲(2)绘制一件该民族的特色物品或学会一个动作
2、审题
3、指导
(1)启发谈话: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做了精心准备,我们就各自向大家介绍一个民族,好吗?
(2)介绍指导
根据查阅的资料选取适合要求的内容,进行口头介绍;在介绍有关民族的知识时,可以有详有略,但要抓住民族的特点
4、练习
(1)四人小组中介绍
(2)轮流上台介绍
5、总结
二、教学第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