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中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I.语言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语言知识)
(1)It was very ________ of him to wait for us.A.considerable C.considerate
B.considering
D.considered(2)________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town looks beautiful.A.Seeing C.Seen
2.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
Every yea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visitors to New York City go to see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midtown Manhattan.The 18-acre site includes four buildings – the Secretariat,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Conference building, and the Dag Hammarskjold Library.The United Nations(UN)currently has 192 members, and the flags of those nations line the plaza in front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Hall and Secretariat.The row of flags, displayed in English alphabetical order, from Afghanistan to Zimbabwe, stretches from 48th Street to 42nd Street.The decision to locat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made in 1946 by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en meeting in London.Several U.S.locations were considered, but a donation of 8.5 million dollars from philanthropist John D.Rockefeller, Jr.secured the purchase of land at the present site.And the City of New York provided a gift of additional land.The UN complex was designed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prominent architects.American Wallace K.Harrison was named chief architect, and ten other countries each nominated an architect to the Board of Design Consultants.The 11 architects began the project in early 1947.The U.S.government provided an interest-free loan to the United Nations for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which began in 1949.The Secretariat Building, which houses the UN administrative offices, was completed in 1950, and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officially opened in 1951.The Library was dedicated in 1961.Over the years, changes have been made inside the
B.Having seen D.To see buildings to accommodate the expanded membership of the United Nations.Today the General Assembly Hall, the largest conference room, seats more than 1,800 people.The UN Headquarters site is international territory owned by the member nations.It has its own security force, fire department, and postal service.The postal service issues stamps that can only be mailed from the Headquarters;tourists often mail postcards bearing these stamps.Taking a guided tour is the only way for visitors to see the inside of the UN Headquarters.Tours are led by professional guides representing all the member nations and are conducted in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Visitors taking a tour see exhibits, various council chambers, and the General Assembly Hall.If their timing is good, they might even see a council meeting in session.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displays many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works of art created specially for its halls and chambers.Sculptures and statues donated by member nations adorn the grounds of the complex.One sculpture, the Japanese Peace Bell, was made from the metal of coins collected from 60 different countries.Japan presented the bell to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54, and it is rung every year on September 21, the 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The Peace Bell and other sculptures, as well as paintings and murals inside the buildings, create an impression of grandeur and dignity,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being done at the United Nations.(1)If you want to see the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front of the UN headquarters, you would most probably find it ________.A.near the 48th street B.near the 42nd street C.in the middle between 48th and 42nd streets D.in the third position from the flag of Afghanistan(2)The UN was most likely formed ________.A.before 1946 C.in 1950
B.after 1946 D.in 1947(3)As a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UN membership, ________ to meet the needs over the years.A.more buildings have been built B.internal changes have been made C.old buildings have been enlarged D.more new land has been purchased(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tour guide is true?
A.A tour guide may show his pride of his home country before visitors.B.Each member country sends its tour guide to work in the UN Headquarters.C.Each tour guide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s of the member countries.D.A tour guide should not just feel proud of his own home country before visitors.(5)This article is most likely written for ________.A.general newspapers B.magazines on architectural art C.books o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ncyclopedic information brochure for students II.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1.单项选择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does not belong to mechanical practice? A.Transformation.C.Substitution.2.简答题(中文作答)
(1)blackboard这个词由哪两个部分组成?该词的重音位置在哪里?请描述相关的语音规律。
black+board,重音在black 语音规律是:一个词组的重音落在中心词上,如a dark room,重读的是room,其次是dark。而复合词darkroom则重读第一个词基dark,第二个词基room读次重音。这一差异是由于语义中心不同而引起的。名词短语X+Y表示“碰巧断定它具有X特征的某一个Y”,语议中心在Y,因而重读Y以示强调。复合词
B.Sentence making.D.Making up a story.XY表示“定可断定它具有X特征的这个样一个Y”,语义中心在X,因而重读X以示强调。大量的复合词的语义中心都在第一个词基,因此第一个词基重读的情形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2)阅读教学通常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举例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教师范读:语感示范及情境示范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发现问题 让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提炼:引导学生到自己设计的教学目的上 III.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题: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语言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本题用英文作答。
设计任务:阅读以下信息和语言素材。假设你将利用此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请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针对此素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课堂活动。
学生概况:本班为中等城市普通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0人。多数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英语语言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意识较强。
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设计需包括: 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方式、具体内容及设计意图; 教学时间规划; 学习评价。
语言素材:(Tapescript)
Mary: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Ed? Ed:
Yes, I can.Thanks!How can I get to your house? Mary:
That’s easy.First you take the No.52 Bus to Green Park.That’s about half an hour.Ed: Okay.And when I get to Green Park …? Mary: … Then you take the subway to Tangs Mall.That takes about ten minutes.Ed: Okay.First the bus and then the subway to Tangs Mall.Mary:
Yeah, then you walk up North Street to No.15.It’s about five minutes’
walk.Ed: Okay, thanks.That sounds easy.Ⅰ、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识目标(Instructional Objectives)—To master the key vocabulary
—To understand and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2、能力目标(Ability Objectives)
—Be able to use listening skills to comprehend their dialogues, such as liste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etc.—Be able to use what they learned to describe what they can do and give responses.—Be able to use the language they learned to finish a dialogue and a short passage.3、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helping them learn by imitation.—Building their confidence by step by step approach and careful scaffolding.Ⅱ、教学步骤及时间规划(Procedures、Aims and Time Allotment)Step 1: Warming-up(2mins)Before class, get Ss to enjoy an English dialogue warm them up.—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ctivities is to Interest the students Step 2.Listening(5mins)Play the tape for three times.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ents only listen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conversations.For the second time the Ss pay attention to the activity in each conversation.For the third time the Ss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 that the activities in each conversation are done.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ctivities i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Step 3:Lead-in(3mins)
1.Use the PPT to lead in the new lesson.Show some pictures and teach the words and phrases: half an hour, take the subway, walk up etc.2.Ask Ss read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gether.—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ctivities is to use real program to ar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students can easily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through watching the pictures.Step 4: Play a game(4mins)1.Show some action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actions in front of the class.2.Show the words and the pictures of the actions.Let the Ss do then check the answers.—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ctivities is to consolidate vocabulary Step 5: Presentation(8mins)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action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 together in class.Finally invite some groups to act them out in front of the class.—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ctivities is to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practice the language points,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peaking.It also can train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Step 6: Summary(4mins)Summarize the key language points in groups, and show them on the screen to help the Ss take notes.The purpose is to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absorption capacity Step 7: Homework(2mins)Consolidate and review the expressions of the lesson.Ⅲ、Teaching & Studying Ways(1)Let the Ss pass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to study language.(2)Let the Ss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information in listening practice.(3)Enable the Ss to study English language by Communication.(4)Let the Ss know that conclusions and being good at thinking are necessary to learn English well.Ⅳ、Teaching Evaluation Write a short conversation or passage about how to use transportation.IV.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学情景分析题: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教学分析,本题用中文作答。以下片段选自某课堂实录(片段中T指教师,S指学生)。请分析该教学片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对话中的语言错误是什么? ——某些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变化没有掌握。
(2)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效果如何? ——以对话形式,原形与变态之间的重复提醒。效果不佳。(3)教师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纠错?请举例说明。
——直接纠错,或换个类似动词,重新组织情境对话加以提醒。例如:
Q: What does mean the word ―bought‖? Answer me in English.A: Buy.Q: What the past tense of it ?„„ 例如:bring My sister bought a book for me and brought it to me last night.教学片段:
T: What did your mum do yesterday, Wang Lin? S: My mum buyed the dress for me.T: Oh, that is nice, your mum bought it for you, did she? S: Yes.T: Where did she buy it? S: She buyed it in town.T: Oh, she bought it in town for you.Well, it is very nice.
第二篇: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思考·领悟
D、发现·创新
2、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该专题的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想北平》
鲁迅《祝福》 B、萧红《呼兰河传》
铁凝《哦,香雪》
贾平凹《秦腔》 C、费孝道《乡土本色》
张承志《汉家寨》
汪曾祺《葡萄月令》 D、史铁生《我与地坛》
沈从文《边城》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某教材在每个必修模块中均有四个写作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
鉴”“写作练习”三个栏目。对该写作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A.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B.学生认真完成“写作练习”中所有题目即可
C.利用四周时间集中完成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D.根据模块内容,抛开教材,重新设计写作专题
4、教学《师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
中“师”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将“理解诗歌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列对该 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楚 C教师认为理解古诗词内容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D教师认为理解诗歌内容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6、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学生读书后,教师随即说:“我特别欣赏你读的最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感觉到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该教师评语发挥的功能是
A.检查
B.激励
C.甄别
D.诊断
7、教师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柜”,放置各种读物,并定期推荐热点图书。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是
A.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B.学会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C.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D.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8、教学《故都的秋》,学生赏析“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一句,说道:“蝉声让人感到悲凉中的悲凉,突出了秋的静。”教师随即补充对“蝉”这个意象的理解,并引了骆宾王、柳永等人的相关诗句。对该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B.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品内容
C.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
D.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层意义
9、.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参照教材中的课文旁批,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是
A.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引导其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B.重视学生养成分析判断、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C.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提高探究能力 D.重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0、某选修教材编排有“春秋笔法”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晋灵公不君》中的“赵盾拭君”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相关内容,完成对“据实守礼 秉笔直书”这一“春秋笔法”的学习。该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 A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B有效利用单元中补充的阅读材料 C.整合单元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 D.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言”统一
11、阅读《赤壁之战》教学案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赤壁之战》,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喻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从来不认输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课堂气氛马上紧张起来.老师微微一笑说:“你说得对,曹操不会开总结会,但他回去之后会不会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就说说他反省的内容,好不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A.遇到学生“唱反调”,教师回避方能保证教学过程流畅 B.教师化解了“无法预约的尴尬”,成功转换了课堂氛围 C.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对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D.教师的教学机智源于对自身错误的正确态度和对学生的尊重
12、阅读《雨巷》的课后练习,按照要求答题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李商隐《代赠》、李璟《浣溪沙》、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对上述练习题设计意图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象力
C.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
D.探究“丁香”这一意象,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课题研究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某校开展“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课题研究,组织了“名著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文学作品,静心阅读思考;与省、市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听取专家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文学沙龙”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经脸。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 B.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 C.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 D.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4、阅读写作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一节写作审题指导课后,教师访谈学生,请学生回忆“哪位同学的审题思考表现最好。有学生说忘了,想不起来了;有学生能提到某生,但不能说出该生审题思考的具体表现.教师就此做了反思,调整教学思路后,又上了一节课.课后访谈学生,学生多能说出自己在审题思考上的学习收获.两位同学就某生的突出表现,回答如下:
生I:他给想象限定了一个空间,不是胡乱的想象,主要说的是对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想象.生2:应该说他的想法更进了一步,别人的认识都是说想象,但没有说到好与坏的问题,而他谈到了想象的好与坏.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第一次课,学生不能回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无效
B.第二次课,学生的回答显现出他们对审题思考过程的认识
C.第一次课,教师想达成的目标与学生实际达成的目标有差距 D.第二次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15、阅读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电影《阿Q正传》与课文《阿Q正传》只有情节上的相似或相同,我们学课文《阿 Q正传》是学《阿Q正传》的文学要素与表现,学它的语言,学它的结构,学它的叙事方式和手段.这些内容,在电影《阿Q正传》中都学不到.同样,我们学《明湖居听书)},不是学评书,而是学怎么描绘“评书”这个事,学习课文如何传神地描绘了一段评书,感受这段评书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放一段评书给学生听,对学生学好《明湖居听书》 这篇课文不能说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是没有大的作用.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多媒体资源不能为课文的阅读与鉴赏提供帮助
B.多媒体资源不能为教学提供方便和丰富的素材
C.多媒体资源不能取代课文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
D.多媒体资源不能为创造教学情境提供便捷手段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16-18题.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相关材料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沦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莫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伺、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16、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17、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0分)
18、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5分)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的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 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5分,第21题15分,共40分)案例: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9题。生:“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这两句都与色彩有关系。“泥黑”一词表现了大堰河辛勤劳作,饱受风吹日晒,比校容易理解.而“紫色的灵魂”就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灵魂是很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而且,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师:(板书“呈给你_色的灵魂”)不同色彩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会唤起多方面的联想和想象,进而使读者理解、感悟蕴涵于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请大家结合诗人对大堰河的介绍,展开联想,完成这个练习.生1:我会写成“呈给你蓝色的灵魂”,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的广博,这正如大堰河给予我的博大无私的母爱.生2:我写的是“呈给你白色的灵魂”,白色是最为圣洁单纯的色彩,大堰河待我如亲生儿子,白色象征着大堰河纯洁无瑕的心灵、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给予我的神圣纯洁的母爱.生3:我的是“呈给你红色的灵魂”,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大堰河把我从嗷嗷待哺的娃娃养育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童,我的每一声哭,每一次笑都牵扯着她的心。生4:我写的是“呈给你黄色的灵魂”,黄色耀眼、醒目,是阳光的色彩,给人暖暖的感觉,大堰河就是太阳,而我是一株小草,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对色彩的感觉也很敏锐.作者为什么写成紫色的灵魂呢?结合大堰河的身世来思考.(生讨论)
生5:紫色不像红色那么抢眼,它深沉,不显眼,不张扬,但又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就像大堰河,她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正式的名字,是个童养媳,但她一样拥有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生6:紫色是一种神秘而吉祥的色彩,故宫不是叫紫禁城吗?还有,我见有的对联的横批是“紫气东升”,这都让人觉得紫色是很神秘的色彩.而大堰河已经离开人世,对于九泉之下的她,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种神秘气氛.师:同学们说的各有道理,在这句诗里,作者把对大堰河的情感巧妙地借助色彩表达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通过联想去体味、理解其中的内涵,这远比用“高贵的灵魂”或“伟大的灵魂”要含蓄典雅得多.其实,如果同学们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火红的青春,灰色的记忆„„
(生纷纷应和:金色的童年、粉红色的回忆,绿色的青春、蓝色梦幻、黑色陷阱等)
师:对,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由今天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的魅力.今后,同学们在读诗歌时,要注意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品味作者蕴涵其中的丰富细致的情感。
问题:
19、结合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哪些阅读教学理念。(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20、21题。
相处
①高一了,在父母的双重威力下,我不得已住了校。其实我本不愿住校的。在家多好,有空调,有电视,有一大堆零食。最重要的是有老爸老妈温暖的笑脸.我呢,也可以安心地当一个小霸王。可是一旦住了校,这些就全没了。
②是,无论我怎样反时,最终还是得住校。于是,我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了温暖的家。③走进学校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冰冷的木板床和舍友陌生的笑脸.我趾高气扬地走进去,对站在门口扛着许多行李的老爸老妈挥挥手,让他们放下东西赶紧回去.他们对视一眼,又嘱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才在我不耐烦的催促中离去。这一幕被我那五个新室友全看在眼里,我发现她们的笑容似乎都变得有些僵滞了。一个梳马尾辫的高个女孩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哪有这样对爸爸妈妈说话的,你很没礼貌呢。”我冷哼一声,不理她,她却又道:“我叫小晋,睡你下铺,以后请多关照。”我不耐烦地横她一眼,还是不答话,于是她只好讪讪走开了。
④我发现跟我住一个宿舍的这帮女生真是要多烦有多烦。夜自习时问题的讨论震得天花板都乱颤,我常常狠狠地把书往桌上一摔,怒喝一声:“都别吵了,还说!让不让人看书啊!”她们会诧异地望着我,然后都知趣地闭了嘴。洗漱时管我借香皂,我从来不借;感冒时问我有没有纸巾,我看也不看就说没有。渐渐地,我发现大家对我似乎越来越冷淡了。一开始我并不在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凭她们几个,又能奈我何? ⑤后来有一次气温突然下降,没带御寒衣服的我在宿舍里冻得瑟瑟发抖。室友们“幸灾乐祸”地看了看我,说句“真冷啊”就各自去穿她们的厚毛衣了。我气得满脸通红,拍案而起大骂道:“有那么好笑么?你们这些没人性的女人!”小晋冷笑着应道:“哎哟,是谁每天装的跟黄世仁似的?”说完她们便哄堂大笑起来。我顿时备感伤心,跑进厕所一个人嚎啕大哭起来。过了好一阵子,小晋走进来在我身上披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我不解地看她,她却微笑道:“慢慢来吧,小公主,要学会怎样和大家相处!”
⑥那一刻我融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于是抱住小晋哭得更加嗜意。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恶劣啊!相处就是要宽容、理解、以心比心,而我却······不管怎么说,我终于明白了,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和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⑦现在,我经过努力,已经学会怎样和室友们好好相处了。
⑧相处,真是一件说它难它就难,说它简单它就简单地奇妙事物。
问题: 20、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5分)
21、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5分)
第三篇: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2.课程结构:必修2个模块,选修6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1)必修一: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必修二:物质结构与性、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2)化学与生活: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重要作用;能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明确必修化学基础,确认该模块的提高既提高的可能性;对教学内容及时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3)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3.课程目标的确定:(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3)对学科的研究。
4.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了解、认识、能表示、辨别、区分、比较、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5.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6.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P6-7)7.教学建议:(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5)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8.评价建议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9.评价方式: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即时表现评价(分为提问交流评价、课堂练习评价和课堂实验操作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0.根据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情形、成果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活动表现评价。
11.化学纸笔测验的新变化是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重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12.教科书编写建议:(1)教科书内容要有鲜明的时代性(教科书的时代性应包括:一根据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二根究化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教科书编写要处理好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3)教科书内容要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4)教科书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5)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6)教科书编写药有助于发挥化学教师的创造性。13.课程的类型:
(一)按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间接经验)和经验课程(直接经验);
(二)按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四)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五)根据课程任务,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六)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4.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元素观(从元素的视角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实验观(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结构观(以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研究化学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能量观、分类观、守恒观、模型观、转化观、控制变量法、相互作用管、对立统一管、量变质变观、内外因关系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观念、研(学)以致用观、可持续发展观。
15.化学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学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16.化学用语教学的一般原则
(1)循序渐进、变式练习;(2)注重规范、辨别性练习;(3)读、写、用三方面并重发展。
13.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有系统的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有点: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演示法进行教学优点:是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缺点:把演示单纯变成教师演示,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3)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优点: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点:素质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课程秩序难以维持,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
14.教学的基本环节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均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的五个基本环节。
15.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等环节。
教学设计工作的一般步骤是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巩固应用和反馈环节、整合局部设计、编制整体方案、试验测评和调整优化。16.高中化学教学应做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节奏适宜。17.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
18.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探究要注意以下问题:(1)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设计;(2)指导学生做好探究;(3)指导学生做好表达交流;(4)对学生的探究做好总结。
19.解决化学教学实践问题是化学教学研究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20.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法(特点:自然性、间接性、高效性)(2)实验法(主动地、人为地控制教育过程,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本质特征,也是实验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标志。)(3)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行动研究不把规律性的发现作为追求的目标)21.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之前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演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一位同学的观察效果和注意安全问题、处理好意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演示过程可边演边讲解,促进学生思考。22.国外教科书的编写模式:(1)学科中心模式(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认知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难度大,缺乏时代性)(2)社会中心模式(突出学生发展,关注社会热点)(3)融合型模式(世界上使用最广、数量最多 23.我国教科书的编写模式三条基本内容线索:(1)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线索(2)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3)反应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STSE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24.新课程化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学科中心与社会中心相融合的方式。
25.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实验化学等。
26.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或问题时不易解决的某些关键点。尽管有时重点和难点是统一的,但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任何一节教材内容都有教学重点,但却不一定有难点。
27.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3)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28.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29.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思想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30.三重表征观是利用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方式来认识和理解化学。三重表征观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式、方法。
31.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解决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制定课程教学蓝图和宏观的方法。实验(辅助)设计和系统设计都属于现代教学设计。3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0)教师的教学目标。
33.化学教学目标的构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果性目标(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体验性目标(用学生的心理感悟、活动感受来陈述的目标)。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4.程度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最低标准,是对行为动词的限定,具有可操作性。
35.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原则: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准绳、以学生实际为参数、以知识结构为网络、以知识迁移为目的。
36.化学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情境和情感活动过程的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3)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科学定律是描述性陈述,归纳模式;科学理论是提出的合理假设,建构模式。37.教学设计中,最终是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38.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39.化学学习基本方法包括外部操作活动方法和内部心智活动方法 内部心智活动方法: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符号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和反证等。
40.影响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的准备、学习策略。41.化学课堂组织的基本类型:(1)传统的秧田式(最大限度利用教室空间,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间信息交流)(2)小组合作式(3)马蹄式(4)杜郎口模式 42.评价包括检查和评判过程。42问题情境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43.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问题——探究——反思。
44.化学实验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等要素构成。
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实验对象指自然对。实验手段分实物形态的手段(硬件)和观念形态的手段(软件)。
根据实验在学生认识化学知识中的作用可分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演示讲授模式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45.化学实验的内容:(1)物质的制备(或合成)(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3)物质的表征(检验、鉴别与鉴定)。
46.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准备充分,确保成功(2)现象明显,易于观察(3)实验操作规范,注重示范(4)演示与边讲紧密结合,启迪思考((5)简易快捷,按时完成(6)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47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充分准备,指导预习(2)认真巡视,及时指导(3)适时反馈,沟通交流。48.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准则:(1)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2)体现探究和开放,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3)实验的改进应考虑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49.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远程实验技术(2)手持技术(包括采集器、传感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3)模拟实验技术。
50.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机、大屏幕投影、电影录像等视听设备、语音实验室等。传统教学手段是粉笔和黑板、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
51.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方法分为:一接受性在现性学习方法;二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52.化学教学评价:对教师化学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评价即学习评价。
53.按照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将学习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和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
按评价方法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54.学生自我评价常采用建立化学学学习档案的方式。55.教学反思的内容:(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2)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3)对自己对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教学的理解的反思(4)对自己教学研究状况的反思。
56.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57.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8.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9.教学内容的调控涉及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在数量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选择。60.课堂环境调控分为课堂物理环境调控和心理环境调控。课堂心理环境调控分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心理气氛两类。课堂时间调控包括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节奏、速度等。
6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是教师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注:课堂教学过程不属于化学课堂管理常规内容)
62.化学教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63.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1)化学教学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化学教学研究是提高化学课程实施质量的有效途径(3)化学教学研究有助于解决化学教学实践问题。
64.试题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65.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多重练习策略、练习——反馈策略和可视化策略。
66.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67.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68.水泥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石膏。玻璃主要原料:石英、纯碱、石灰石等。传统陶瓷主要以黏土为原料。
69.NH₃分子中H-N-H键角为107.3º。
70.实验室制NO:3Cu+8HNO₃(稀)=3Cu(NO₃)₂+2NO↑+4HNO₃(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工业制NO:4NH₃+5O₂=4NO↑+6H₂O 实验室制NO₂:Cu+4HNO₃(浓)=Cu(NO₃)₂+2NO₂↑+2H₂O(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71.酸性:醋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偏铝酸。固碱性:醋酸钠<碳酸氢钠<苯酚钠<碳酸钠<偏氯酸钠
第四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一棵二叉树中共有70个叶子结点和80个度为1的结点,则二叉树中的总结点数为()。
一棵二叉树中,度为2的节点数等于度为0的节点数(no=70个叶子结点)减1,即n2=no-1,叶子节点即度为0,故n2=69。总节点数=no+n1+n2=70+80+69=219。
2、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机器感知。以下列举中的()不属于机器感知的领域。
A. 使机器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能力 B. 让机器具有理解文字的能力
C. 使机器具有能够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巧的能力 D. 使机器具有听懂人类语言的能力
参考解析:C属于机器学习领域。
3、参考解析:己知关系R和S,RnS等价于S-(S-R)。
4、参考解析:人类发展史上经过了5次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l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隋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第五次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5、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就绪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为()。
A. n+1
B. n
C. n-1
D. 1
6、参考解析:由IETF制定的TCP/IP参考模型从下至上分为网络接入层、互连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7、为了让计算机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请列举常用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所能解决的问题。(最少说出2点)参考解析:(1)合理配置防火墙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进行配置防火墙,对网络通讯执行访问尺度进行控制,明确访问人和数据才能进入到网络系统中,对于不允许或者其他非法分子以及数据能够及时拦截,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黑客或者非法分子进入破坏网络。防火墙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已经广泛应用到网络系统中,最大限度防止计算机网络受不安全因素的入侵。(2)安全认证手段
保证实现电子商务中信息的保密性用的是数字信封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的完整性用的是Hash为函数核心的数字摘要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是利用数字时间戳来完成的;保证电子商务中的通信不可否认、不可抵赖使用的是数字签名技术;保证电子商务交易中各方身份的认证使用的是建立CA认证体系。这样可以给电子商务交易各方发放数字认证,并且还必须要有安全协议的配合,常用的安全协议有安全套接层SSL协议和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并且由于Administrator账户拥有计算机网络最高系统权限,所以导致黑客经常盗取账户破坏电脑程序。为了能够预防这一网络威胁事件的发生,首先应该在Administrator账户上设定复杂且强大的密码或者重命名Administrator账户,最后还可以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没有管理权限的Administrator账户以达到欺骗入侵者的目的,从而就会造成入侵者无法分清账号是
否拥有管理员的权限,进而能够减少人侵者损害计算机网络以及系统内重要的信息。(3)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防止网络信息以及数据泄露而研究设计的一种防范措施。加密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明文数据按照一定的转换方式而转换成为加密的数据。其中传统的加密技术主要是以报文为单位,这种加密技术与传统的加密技术相比,其不仅具有独特的要求,而且这种技术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是运用的Unix和WindowsNT,加密技术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可以分为Cl和C2,他们都具有识别用户、用户注册和控制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虽然DBES在OS的基础上能够为系统增加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其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病毒和黑客一般都是通过这些细微的漏洞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而利用加密技术对敏感的数据进行加密则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从而保汪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8、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请描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对任务设置的要求。
参考解析:(1)任务设计应恰当,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参与任务完成;(2)任务应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呈现,将任务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3)任务的难度要适宜,具有驱动的特点,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4)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资源要进行设计;
(5)任务驱动学习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6)可为学习任务完成提供范例;(7)任务完成的情况应进行评价。
9、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征? 参考解析: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并发性、共享性、不确定性、虚拟性。
其中并发性和共享性是其主要特征。由于操作系统建立并控制着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完成着同时进行的几项任务,进程之间相互制约,并且共享着系统的某些资源,进程的这些活动便形成了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并且许多事件的产生是随机的,而且事件产生的先后顺序又有许多可能组合,但操作系统必须能处理任何一种可能的事件序列。所以,操作系统又具有不确定性。另外,操作系统中还广泛使用了虚拟技术,使得配备了操作系统之后的系统在资源的使用上更加自由和灵活,不受物理设备数量的限制。
10、(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参考解析:
(1)信息技术的性质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层次性。而该题中的调查结果体现的是层次性。
(2)①课前:摸底,补课,备课。
A.课前研究掌握12%和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B.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②课中:
A.设置分层任务。B.依靠助学课件。
C.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③课后:对少数冒尖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11、阅读下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人片段,回答问题。
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计算机的文字处理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打开文档、保存文档、文字输入等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根据文档的不同需求进行简单的排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文档调整字体、行距及其他格式等知识,利用这些技能,使得我们的文档变得更规范、更美观。”
(1)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
(2)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参考解析:
(1)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等多方面进行评述。
(2)结合具体实例,从符合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既要富有启发性,又要具有思想性;既要有风趣引人人胜,又要有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12、材料:
《图片的处理》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图片的处理》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七年级学生在《图片的获取》后学习的内容,教材没有系统地介绍ACDSee的使用方法,但花了较多的笔墨提及在处理一般图片时利用ACDSee的多项功能。突出了ACDSee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学习本课内容能为下节其他图片处理软件的学习做好镝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对Windows窗口有了系统的认识,对菜单命令、工具栏按钮、快捷菜单命令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另一方面,随着数码相机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学生对图片的浏览和一般处理有着迫切的需要。
请根据材料,对《图片的处理》这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要求有详细的教学目标,选择科学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解析:(1)教材分析(材料内容)(2)学生分析
本节是七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的内容.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计算机和网络的深入应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强,对Windows窗口有了系统的认识,对菜单命令、工具栏按钮、快捷菜单命令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本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熟悉ACDSee的窗口和常用命令,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随着数码相机在普通家庭的普及,学生对图片的浏览和一般处理有着迫切的需要,因此主要设计了一些对拍摄的图片进行浏览和处理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对图片的一般处理方法。(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几款图片处理软件。
了解ACDSee的软件界面;通过ACDSee编辑器,学会简单的图片处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目标: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图片信息。(4)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ACDSee浏览图片,对图片进行色彩调节、旋转、裁剪等操作。难点:用ACDSee编辑器处理图片。(5)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己拍摄并经过处理的校园风景照,有些照片是经过处理的,有些则为原始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图片都是老师最近在校园抓拍的一些照片,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生1:有些图片很漂亮。
生2:有些图片拍的有点暗。
生3:有些图片是竖拍的,看着不方便。
师:刚才同学都对图片谈了自己的想法。的确如此,老师拍的这些照片中有些是经过老师加工过的,所以你们感觉很漂亮,有些图片还没有经过处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有没有同学知道用什么软件来处理我们的图片呢? 生:Photoshop。
师:对,同学们还知道其它图片处理软件吗?(通过这个问题把图片处理软件补充完整)老师通过PPT列出三款软件.分别为Photoshop、ACDSee、我行我素。并展示三款软件处理的图片效果来进行比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②启发探究,技巧点拨
师:要想处理图片,首先要有待处理的原始图片。原始图片怎么来呢?简单复习上节课”图片的获取”的方法。随后教师出示一些课前拍的校园风景和学生上课时的照片,并传输到每位同学的电脑。
学生任务一:使用Photoshop软件打开照片,浏览Photoshop软件的界面,将照片放大并在照片中寻找到自己。(由于Photoshop是比较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教学大纲不要求学生具体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故本节课重点以ACDSee为工具对图片进行处理。)师:同学们刚才简单了解了一下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发现这款软件功能强大,要想完全掌握Photoshop软件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图片处理软件呢? 学生任务二:用ACDSee软件对刚才的照片进行放大处理并寻找自己。师:刚才我们对ACDSee软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ACDSee软件与Photoshop相比虽然功能不够强大,但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同学们在上课时看到的一些图片太暗,不正,以及图片取景不好需要对它裁剪等均可通过ACDSee来完成。下面请同学以尝试完成以下任务,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协作: 学生任务三:
正眼看图:有的图片歪了,有的拍倒了,你们能不能帮忙调整一下? 眼前一亮:这张照片太暗了,你能将它调整一下吗? 色彩缤纷:同一张图片改变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境,你们想试一下吗? 量体裁衣:只想截取这张图片的一部分作为我的QQ头像,你们能再帮忙做一下吗? 看图加字:为了让别人能一眼明白图片反映的主题.你能在图片上作好标记并加上文字说明吗? ③大显身手,创意作品
师:今天同学们学到很多知识,下面到你大显身手的时间了,打开“素材2”文件夹,选择你喜欢的图片,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出你感觉最满意的效果。(学生创作,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学生。教师给学生充足的创作时间,让学生敢于想象、创意。)④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评价时,注重美术方面的评价。如图片的大小、均衡,文字的色彩、位置,整个画面的布局、结构匀称。)
同桌互相欣赏对方作品。⑤畅谈收获.激励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漂亮,收获也很多,为了防止遗忘赶快把它记下来吧!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也请写下来,课后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还可以把我们作品打印出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或者送给朋友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
第一节 原始时期的美术(彩陶)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
第二节 夏商周美术(青铜器)
青铜器:
司母戊鼎方鼎 安阳殷墟出土;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莲鹤方壶 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常用“清新向上”形容。帛画: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引魂升天
第三节 秦、汉美术(雕塑)
帛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字形经幡帛画
雕塑: 西汉 霍去病墓石雕 花岗石 循石造型《马踏匈奴》整体写意
秦始皇
兵马俑
陶土
“致广大,尽精微”
生动写实 工艺美术:长信宫灯 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
(前三节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读一遍之后,重点记忆我列举的作品,各个时期最重要的内容我用红色标注了,分别是彩陶、青铜器、雕塑,你要记住代表作品。)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美术(石窟、顾恺之、谢赫)
(从这一节开始要记准画家的名字、特色、朝代及其代表作品等,如顾恺之 南朝 线条“春蚕吐丝”,注重“传神写照”,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我只标注最重要的,但是一定要通读一遍课本!)
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绘画论著:谢赫《画品》“六法”分别是? 石窟:(重点!每个石窟的代表作品最好是结合图片记忆一下,网上都有图片,一定要能分辨出是哪个石窟的佛像,记住最出名的就行!这个必须做,不可以偷懒哈!四大石窟,除了魏晋时期,唐朝时也有所贡献,尤其是龙门石窟在唐代有奉先寺造像 卢舍那大佛 是佛像“本土化”的代表。)
四大石窟 甘肃 敦煌莫高窟
雕塑 塑绘结合的技法,壁画 艳丽堂皇,“飞天”。
甘肃 天水麦积山 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 犍陀罗(印度人那样)造像风格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宾阳洞
书法: 王羲之 书圣 行书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
第五节 隋唐五代美术(人物、山水)
(我将最最重要的画家标成红色,你一定要记住代表作品,有些非常鲜明的绘画观点也要记一下如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好是能记住描绘这幅画的一句话,如《虢国夫人游春图》,不着背景,突出人物,衣饰华美,春意盎然。虽然我没有列举作品,但是每个画家的作品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能选出来!)
人物画:唐 阎立本、吴道子(莼菜条、吴带当风)、张萱、周昉
五代 顾闳中 周文矩
山水画: 青绿山水 隋 展子虔《游春图》
唐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水墨山水 唐 王维 开创
五代
荆、关、董、巨
花鸟画: “皇家富贵,徐熙野逸”,“牛马二韩”即韩干、韩滉 书法: 楷书 “颜筋柳骨”
草书 “颠张狂素”
雕塑:昭陵六骏 飒露紫(唯一具有情节性的,马倌拔射入马匹的箭)工艺美术:陶瓷 “南青北白”指越窑、邢窑 唐三彩
第六节 宋元美术(山水)
花鸟画:画院 宋徽宗
人物画 李公麟 梁楷
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山水画 北宋山水 李成、范宽(大山大水)
郭熙 “三远”
米芾、米友仁“米家山水”
南宋山水 “南宋四家” 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元代 赵孟頫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第七节 明清美术(派别、称号)
山水画
明代 浙派、明四家(吴门四家)、董其昌(绘画主张)、清朝 四王、四僧,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两派画风对比记忆!
花鸟画 明清时期,花鸟画一改宋代工整写实的风格,走向大写意!
“青藤白阳”即陈淳、徐渭
“扬州八怪” 人物画 唐寅、仇英
“南陈北崔”
波臣派 书法: 三宋
建筑: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第八节近现代美术 海派:三任、吴昌硕
岭南派:岭南三杰、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 京津地区:齐白石
徐悲鸿 新国画: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油画:董希文
第九节 中国民间艺术
剪纸(创作方法、艺术特色、“剪花娘子”库淑兰)、年画(杨柳青、桃花坞、潍县)、刺绣(北绣、南绣、苏蜀粤湘)、泥塑(泥人张)、风筝、皮影
以上为中国美术史全部内容,考试时为选择题,多看几遍书就行了!切记,一定要通读教材哈,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枯燥,但理清头绪之后就容易多了,最好自己按照时间脉络做份笔记。此外会有几道纲外题,比如关于摄影、建筑或者其他方面的,这是必然的,不要担心,因为大家都不会!美术史部分会出一道简答题,去年考了“徐黄异体”,今年有可能也会考某一派别或某一称号,也有可能会考西方美术史的内容。
第二章 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一定要多读几遍,因为我们并不熟悉时间脉络,尤其是第三、四、五节最重要,作者和作品要记准,作者的流派更是要分清!建议你列一个提纲,多看几遍就能记住了!这一部分多以选择题考查,顶多会有一个简答。
第一节 史前美术、古代美术
史前:雕塑 《维林多夫的裸女》、《手持牛角的裸女》
岩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法国拉斯科洞穴 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雕塑《三女神像》、《掷铁饼者》、《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
建筑 能根据图片选出对应的三种柱式 古罗马:雕塑 《卡拉卡拉像》
建筑 《罗马万神庙》、《罗马大角斗场》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是西方美术史的黑暗期,唯有建筑方面有所成就,记住代表性的建筑。
基督教:罗马式美术
比萨大教堂
拜占庭美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哥特式美术
法国 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
德国 科隆大教堂
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 伊斯兰教: 泰姬·玛哈尔陵
佛教:
缅甸仰光大金塔
第三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由此进入西方美术史比较复杂的部分,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只列举重要的画家和流派,你自己结合作品记忆哈!有些画家比较有贡献的方面也要重点记一下!意大利
初期
佛罗伦萨画派 乔托
锡耶画派
杜乔
早期
三位大师 布鲁内莱斯基
佛罗伦萨大教堂
马萨乔
多拉太罗(又译多纳罗)
盛期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 乔尔乔涅、提香 尼德兰
凡·埃克兄弟
博鲁盖尔 德国
丢勒、荷尔拜因
第四节 巴洛克和洛可可美术
巴洛克的每一位画家、国别、代表作品、所属画派都要记住!尤为重要的是贝尔尼尼、伦勃朗、维米尔、委拉斯贵支。课本70页第八题关于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和代表艺术家记忆一下!
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代表画家及作品。
第五节 19世纪美术
这一节每个主义的代表画家和作品都是重点!最好是能对每个主义的特点做简要概述。最重要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第六节 20世纪美术
每个主义、画家、代表作品要识记,能根据作品选出所属主义,也能根据描述判断作品的类别。相对重要的是野兽、表现、立体、超现实主义。
第三章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的语言:造型元素、形式原理(课本74页答案背一下!)美术的创作思想
(理解为主)
美术的社会价值
(通读之后,能做选择题即可)第四章 美术基本知识 美术的分类,了解一下。
美术的相关技法理论,对于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重点记忆!透视 心点 色彩 三要素 三、四两节读读就行,不作为重点。
第五章 美术教学基本理论(条目清晰的黑体字要全部会背)美术学科的四个领域、学科特点(五点); 美术课程的价值、三维目标; 美术教材的特点;
初中美术课程设计(课本95页那一段,读几遍); 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课本第一部分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虽然琐碎复杂,但多以选择题考查,所以多看几遍书就能记住。实在觉得枯燥的话,你可以借初中的美术课本看看,图文并茂比较有意思,翻个两三遍做基础题就不成问题了!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第一章 课程标准内容与解读
第一节 以下列举的必背!课程性质价值与内容p101 美术课程的性质p102 基本理念的内容p102 设计思路的内容与解读 学习领域的划分p105 第二节 多读几遍就可以,不需要背。
第三节 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必背!去年考了造型·表现领域,今年应该是剩下三个之中的某一个,我估计是设计·应用领域!剩下的关于教学建议的,看看即可。第四节
教学建议的内容,八条(p113)多读几遍,差不多会背就行!评价建议的内容(p113)不仅要背诵黑体字,小字部分也要反复读!后面还会有单独的一部分关于教学评价的,这是重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读几遍,后面会有一章主讲教学资源的,背诵那里的内容。
美术教材编写的原则,五条(p115),背!另课本强化训练的题目一定要背下来!
第二章 教学设计概述
这一章在考试时以主观题为主,特点和原则多考查选择题,要以理解为主,对于后面写教案有所帮助!
第三章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这一章选择题为主,一定要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写出教案!三维目标、教学重点的解决、教学难点的解决是重点。第四章 美术教学中的策略、方法及手段
教学策略的特点、选择原则还是要多读几遍,理解透彻。
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个是重点,写教案的时候会体现出来!现代化教学(135整页)读几遍!
第五章 美术教学过程(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次重点第一、三节反复读几遍,重点第二节,明确教学环节包括哪些,课本上每一环节都有表述,一定要多看几遍,黑体字尤为重要!最重点第四节!!编写教案的流程一定要能默写下来,考试最后一题就是写一篇教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实在不好理解的话,你就把课本148页的教案案例多看几遍!
教案是最为大型的一道题目,大约能占30分左右呢!所以一定要能写一篇要素齐全的教案,内容倒是其次,主要是写的是否完整,教学安排合理即可!考试的时候我们普遍觉得时间仓促,最后一题写起来有些慌乱,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练一下,在心中形成一套模式,考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课本第二、三、四章都是为写教案铺垫的,一定要理解,课本上的教案最好是都看看,对于自己写教案有很大帮助!
第六章 教学资源
这一章不是简答题就是选择题,课本P166—p168要反复诵读,最好是可以概括出简答题的答案,如校内资源包括哪些,美术校内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第三部分 教学实施
第一章 教学实施概述 学习任务的安排(p172)、教学实施的原则(5条),视觉性原则下面的前两句话也要背下来。
第二章 美术课堂的教学艺术
这一章以案例分析题为主,黑体字都要背下来,小字多看几遍就行。最重要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p203上面的那段话要背下来!
第三章 美术教学的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问题(以简答题准备),第二、三节看看就行!
第四部分 教学评价(去年考了一道简答题、一道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 美术教学评价概述
黑体字全背!功能、分类、存在问题!
第二章 美术教学评价的应用与反思
黑体字全背!重点记忆美术课程评价的建议、怎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于学生档案袋要理解一下,以防在案例分析题中出现。
这一科考试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美术史方面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考试时的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还都不太难,得高分不容易,但是也都有话可说!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题的教案,有好多人因为考试紧张、时间紧迫,会丢掉一两个环节,所以我建议做完选择题和简答题,立即写教案,因为案例分析题拉不开差距!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简答和案例题多写一些内容。
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好像是4道。记不太清了)、案例分析题(2道)、教学设计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