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西方经济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提要] 本文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和目前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地讨论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0日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特点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这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政策与理论,也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性非常强,学生在课程内容理解上有很大困难,并且非常抽象。基于这样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另外,我们要十分注意,西方经济学是有其明显的阶级性的。顾名思义,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且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或团体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的。因此,西方经济学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在本质上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时,要对此点进行特别的注意。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推导过多,把经济学当数学来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现阶段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则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推导,要么就是引用国外的陈旧数据来进行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去。
另外,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数学运算,因此有些老师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就将西方经济学教成了“数学课”。因为财经类院校招收的学生既有文科又有理科,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底子差,对于这样的课程根本就听不懂。这种教学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教学效果很差。
(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大多数课程一样,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也就是进行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试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很多该课程的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导致某些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将考试重点进行突击复习就会得到好成绩,这样的好成绩并不代表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只是考察了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西方经济学课程所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虽然体系不同,但内容却是大体相同,教学内容主要是主流的经济学,基本内容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成熟理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而这些新问题是无法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针对这些变化,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材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国内,我国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且更新缓慢,没有体现该学科在新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不能解释在新时代中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作为实用性强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众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案例作为理论知识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均衡价格理论时,可以与我国猪肉价格政策走向的例子相结合,讲述消费者行为时可以从学生压岁钱的消费来入手。在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由教师甚至学生自己可以提出一些合适的小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将在案例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另外,教师还可以截取部分章节进行综合性案例的讨论,让学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可以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
(二)要注意剖析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学科性质。前文已经提到,西方经济学主要是阐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该课程的内容很多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应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所取舍或者进行适当的评议。即便许多理论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教师也应该对其是否复合我国国情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理解,并且可以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
(三)改进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对于掌握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必须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需要做大胆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期末成绩的比重降低,多注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解。那些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和问题、善于分析和总结的同学应该有一定的加分奖励。在考核内容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例如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书本的知识去解决试卷中提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另外,老师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小组讨论以及开放式课题,并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积极更新课程教材,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对于课程的讲解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增加西方经济学的新理论,教材必须是充分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所以,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西方经济学理论界的研究动态,进而抓好教材的建设。在教材中,可以吸收成熟的研究西方社会经济运行新现象、新问题的新理论、新观点,促进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内容改革,促使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紧跟国外经济理论前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另外,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授课老师也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及时地了解西方国家一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材的更新毕竟有些滞后,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并且及时地进行更新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前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以外,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采用更多种的教学方法。各类方法可以优势互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另外,再加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学好西方经济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理论和经验,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鑫.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长存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2]朱平安,李冲,范嘉毅.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6.[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4.[4]张双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4.------------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电脑教学论文电脑教育论文: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电脑教学论文电脑教育论文:
电脑游戏与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 经济学理论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计算机使用程度较低,目前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和模拟联系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借助电脑游戏是解决经济学教学适用软件匮乏的一条重要出路。本文提出将电脑游戏用于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的一个案例。
关键词: 电脑游戏;经济学教学;模拟练习
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电脑已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满足了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教师更易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电脑游戏可以作为教学工具的原因分析
利用电脑作为教学工具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利用电脑技术设计一套教学或学习的材料,用以协助教师从事教学,或由学生自行操作学习,使其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学习,并藉由计算机的多媒体与即时反馈等特性,在人机互动中,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按软件可以划分为练习式、指导式、模拟式、游戏式和交互式等五种形式。电脑游戏也可以认为是兼顾模拟式和游戏式的电脑辅助教学方法。
电脑游戏的特性分析
电脑游戏可分为动作类游戏、冒险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模拟类游戏、运动类游戏、策略类游戏、益智类游戏和战争游戏八种类型。尽管各种类型的游戏特性侧重不同,但普遍具有下述特性: ⑴目标导向:每项电脑游戏设计都有其要达成的目标,大多数电脑游戏只要游戏者完成特定目标就结束该阶段游戏。
⑵规则导向:每个游戏都会有特殊的规则,目的在于使游戏者了解游戏规则及游戏的限制。
⑶控制导向:游戏者可在某些规则下获得相当程度的控制权,这种主控权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因此特别引人入胜。
⑷竞争性:为达成游戏目标,游戏本身具有竞争性。竞争对象可以是对手、计算机、时间或自己。
⑸挑战性: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必需克服各种阻碍以实现游戏目标,具有相当程度的挑战性,这些挑战性可以激发游戏者的内在动机。
⑹幻想性:电脑游戏需要让游戏者运用想象力,使游戏者融入游戏之中,以增加学习或游玩的动机。
⑺安全性:电脑游戏并非真实的世界,因此即使在游戏中被敌人消灭或投资失败等情况发生,也不会有真实的危险。
:电脑游戏会产生大量的影音效果,带来相当程度的娱乐性,因此游戏者愿意花大量的时间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⑼好奇性:电脑游戏产生的影音效果或游戏中的隐藏讯息会引发游戏者的好奇心,让游玩者提高学习动机,并进行发现式学习。
⑽专注性:电脑游戏中不断改变的画面与声音会吸引游戏者的注意力,使游戏者全神贯注地进行游戏。
1.2 电脑游戏的教学功能
正因为具备上述特性,电脑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辅助教学活动中发挥巨大的功能。
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主动探索与试验的态度。
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再加上教学内容,可以将平时枯燥的上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⑶提供个别化的知识学习和体验:利用电脑游戏的方式教学,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来学习,也可以根据游戏的难度设定来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需求。
⑷减轻学习压力: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作业与考试也会对学生造成压力,以电脑游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游戏中如果回答错误,可能使主角死亡,游戏,而现实社会中的错误决定,可能会造成沉重的压力。
⑸创造性思考与学习:教学游戏中的可视化、尝试、探索和游戏过程的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学习。
⑹补充教学:教学游戏可用于课后,让学生利用游戏继续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由上述可知,电脑游戏教学作为个别化体验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是推动实践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方法。电脑游戏对于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许多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的逻辑推理,往往比较干涩、乏味,离现实经济生活很远。相对于法学、管理学而言,经济学教学更具有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弊端,被戏称为“黑板经济学”,学生往往情绪低落、死记硬背、学无所用。
为克服这一窘态,我国经济学教学中广泛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和模拟练习教学方法。但目前案例教学偏重知识点案例、忽视综合案例,虽然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但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在知识点案例教学、尤其是在综合案例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定性研究,不注重定量分析,这样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就会缺乏对实际案例分析过程及其分析结果的直观感和可操作性,无法全
由于学科性质和教学手段的限制,模拟练习主要安排在微观经济领域(如产业组织理论),在宏观领域进行实验模拟很少。模拟练习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利用简单的道具,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和现场观察等形式,远未深入到现实经济生活的核心。
经济学教学应坚持案例教学和模拟练习教学的方向,由于对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模拟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借助电脑的庞大运算和存储能力、开发电脑网络的互动优势。目前经济学教学中,电脑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相关软件极为落后,导致电脑利用仍然停留在资料存储、在线讨论答疑等初级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未做本质改变。
将电脑游戏应用于经济学教育是时代所趋,国外将电脑游戏用于经济学教学已经非常流行,美国经济学会甚至推荐了一系列可用于教学的电脑游戏,如“TheDecision Shop”有助于学习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Eco-nomicsUSA”有助于学习微观经济学,“GazillionaireDe-luxe”有助于学习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Millionaire II”有助于学习投资学的基本理论,“Zapitalism”有助于学习宏观经济学和进出口贸易理论等。一些组织还专门设计了游戏软件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教学,如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设计了“粮食力量”(Food Force)电脑游戏来使青少年了解世界饥荒问题。
电脑游戏用于经济学教学,一个案例
笔者在向本科生讲授“区域经济学”时,在学期末利用两个学时的时间,组织学生使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练习,游戏选用Lavamind公司开发的模拟游戏“Gaz-illionaire and Zapitalism”。
3.1 运用电脑游戏进行模拟练习的基本过程
笔者将2到3名学生分成一组,共七组,每组首先在空白的大陆各选择一个城市,这些城市有的位于平原、有的位于河畔、有的位于丘陵、有的位于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城市间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但运输成本各有不同。每个城市要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六种产品生产或交通设施建设上,前者可以扩大出口,后者降低出口产品的运费。出口量多的城市收入增加,人口也增加;进口量多的城市收入减少,人口也减少。各组学生开始时只能修建公路,随着收入增加,可以陆续修建铁路和运河,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使用各种运输方式,运费各有不同。学生进行产品生产时,可以购买产品生产技术以扩大生产,为实现规模经济,往往购买某一产品生产技术,实行专门化生产,同其它城市专门化产品进行交换。
此游戏基本经济原理为供给-需求模型,城市需求取决于人口数量,供给取决于生产技术和人口数量。由于专业化生产,每件产品在各城市价格不同,产品会从低价格城市流向高价,直到价格差等于两地间运输费用时贸易停止,形成均衡价格。电脑会自动计算城市间产品贸易的收入分配,高收入城市人口增加速度快于低收入城市,人口变化导致城市间供求重新变动;各城市可以将收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建设交通设施,这样也会扩大城市之间产品的价格差,新一轮产品贸易开始。
3.2 将电脑游戏融入到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中 明确模拟练习的目标,是防止学生对电脑游戏滥用的关键。本次区域经济学模拟练习的目标是:①使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②使学生理解区域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③使学生理解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各城市具有强烈的“搭便车”倾向,都希望别人投资,而自己免费使用,造成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形成区域发展瓶颈;④阐明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机理。
在练习结束后,笔者用15分钟组织学生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是什么原因使历史上高度繁荣的地区现在衰落了、分析京杭大运河与扬州市千年兴衰的关系,为了促进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等问题。学生利用所学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模拟练习的心得体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果十分令人满意。,笔者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大了游戏的难度,引进城市基层政府和高于城市的中央政府,两者具有征税的权力,可以投资交通设施,也可以干预城市间的贸易。由此,使学生可以了解政府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我国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两点体会
⑴学校鼓励进行实践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极力推动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但由于经济学学科的特殊性,适用教学软件几乎没有,使用电脑游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又存在很多对电脑游戏的误解,必须转变观念。
⑵电脑游戏作为高端程序,应用比较复杂,学生电脑能力参差不齐,做进行模拟练习时, 1/3同学无法掌握复杂电脑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今后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电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Stephen J.Schmidt.Ac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Using WebBased Simulations [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Spring, 2003: 151.[2] Hicks, B.& Hyde, D.Teaching about CAI.[ J].Journal ofteacher education.summer, 2007, 24: 120.[3]张元鹏.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5: 12-15.
第三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我国现代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所以,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带有时代特征,就是说教学方法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受社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的世界观的制约。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师为快速、圆满、高质量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在方法上的变更。这种变更是要去掉陈腐的、不合理的、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方法,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是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发展水平,年龄知识特点,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校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举措
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它一般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可是它必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筛选淘汰,长时间被人们认识了的东西。到如今仍有它的合理性、继承性的一面,有的仍是教师教学中离不开、不可缺少的方法,所以不能一概否定。
新方法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变革产生的,是积极的,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提高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但它的出现和发展,也不可能是从零开始的,它和传统的旧方法仍有互相渗透、互相溶化的一面。
因此,我们对每种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中做全面的、客观的、现实的分析,要深入研究,总结效果,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轻率地禁止和推广。通常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听讲的基本功。按教学方法改革精神应用它,应做到下面几点:
①、组织好授课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对讲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加工,要讲出学生看书得不到的东西。讲时要分标题,讲清难点。
②、组织好语言,做到简练、生动、准确、清楚、有节奏。
③、组织好学生,使其积极听课。讲授时学生不易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要穿插问、读、看等活动;要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总结、交流、记笔记。④、板书的内容与要求:板书主要是写清课题名称、教学内容的简要提纲、重要的结论。板书不宜太多,否则重点不突出。教师强调的、学生易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要写在黑板的边角处,可随写随擦。板书要工整,让学生看清楚。
2、谈话法
它是比较受重视的方法,在教改的呼声中,它好象代表启发式,它的优点是学生活动的多,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谈话法需做到下面两点:
①、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过程。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设计,选择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设计提问主要是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
②、注意临场技巧的运用。提问要针对全体学生,并给适当考虑的机会,注意两个不行和两个不好:先叫人后提问不行,提出问题马上叫人不行;问完不让其他学生补充不好,一下子提好多问题不好。教师听学生回答要耐心,一般不要轻易打断;提问要掌握问题实质,答不出来要点拨一下;回答了问题要让大家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要求声音宏亮。
3、演示法
演示法的长处是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对理解抽象的东西有帮助。用演示法应做到:
①、充分准备,明确目的:测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工具、材料,都要准备好,不能掉以轻心。
②、演示时要有计划地做好安排和临场指导:如教具的大小,放置的地点,速度快慢等。
③、演示要和讲解、谈话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告诉学生看什么,掌握什么。
④、需要少数学生触摸、嗅味时,要让参与者和大家说清,同时要注意安全,防爆、防毒、防触电。
三、如何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1、在教学中要教师要发挥个人特长
教师的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一般的说物质产品要求标准化、规格化,而精神产品则是个性化,因而教师的劳动必然要体现出各自的特征。这是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别人不能照抄照搬,一切率由旧章,更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抛弃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在形式上东挪西借,搞花样翻新,争奇弄巧,哗众取宠。否则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实得其反的结局。这势必影响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
2、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抓住要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一般是对钻研教材比较重视,而分析研究学生则远远不够。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从家庭环境、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进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讲授要避开传统教法的弊端,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不能再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力图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塞入学生的脑子里。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实施愉快教育。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养成乐学的精神。经验证明,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同长了翅膀,增加了腾飞的力量。
3、要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要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四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两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两个精神(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是金字塔状的,基础大,这就决定了学校培养基础人才是服务的大头,培养尖端人才是少数。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和因素。学生经常把自己在某方面获得教师的鼓励视为一种成功,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提问的习惯。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提倡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怀疑和保留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和错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主题的时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学法指导,创造参与学习机会,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不大了,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完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3、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幻灯、录音、录像、电视、电影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进教育领域,成为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高,远远大于仅有看或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加大教学密度,利用教学模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从动态直观中得出结论,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物智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那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4、精心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先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提问时,如何提的巧,问的妙。重要的是:不走过场,问得要到点到位,难易适当,有一定的坡度,设计的问题要能使学生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勤奋动脑。
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事业。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方法好坏至关重要,方法好的教学能够产生一种艺术的魅力,也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的感受。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善于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能否有效地指导或引导全体教师适应改革潮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读后感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一、西方经济学分类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实验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其中,“观察”是指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将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则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小范围模拟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断。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是推而广之,号召广大农民群起效仿,结果并不会使所有农民都发财,而是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大家都赔钱。不过,有时候经济学家也进行实验。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是在周围局部范围内推广,结果许多农民都跟着富了起来。奥妙在于,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相似,外部大环境相对稳定,从而经济过程的可重复性比较大。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假定经济变量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均衡状态,据此研究经济现象如何达到均衡。如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就是假定商品价格总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然后用“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市场机制来阐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并不一定趋向于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据此研究非均衡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为“短边法则”:即经济变量的数值取决于最短缺的因素。仍以商品价格为例,按非均衡分析方法,并不一定会成为均衡价格,在多数情况下,商品不是供过于求,就是供不应求,只有偶尔情况下,才会实现供求均衡,达到均衡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其价格由需求来决定,即所谓“买方市场”;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由供给决定,即所谓“卖方市场”。
目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是相当松散的,并且经常处于变动中,包括各因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也都在不停地变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视。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以某些经济变量为自变量(不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是一种组合选择分析,其中自变量与函数的不同取值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和前后演替关系。这种分析体现的是机械论思维方式,它假定其它因素都不变,只有一种或几种可变因素,在此前提下,孤立地研究可变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看作是某种铁定不变的精确关系。
如以需求定理为例,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有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在变化,其中价格为自变量,商品需求量为函数。一般的规律是,当商品价格比较高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少;当商品价格比较低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大。这就属于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过程演化分析,其中不同的变量状态之间是一种生长生成、演替进化关系,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前因后果关系。这里体现的是系统论和随机概率论思维方式,它将各种相关因素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考虑这些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它们各自以及它们共同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并非铁定不变,而呈一种概率关系。例如,仍以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来讲,若用动态分析,就是首先搜集若干时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销售量)数据,建立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时间序列,从中可以看出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轨迹,然后进一步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最后再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可能使人大吃一惊:当商品价格较高时,商品需求量也较高,当商品价格较低时,商品需求量也较低,二者呈同方向变化,民间俗语称之为“买涨不买跌”,与上述需求定理正好相反。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哪个结论呢?其实,这两个结论都没有错,只是分析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罢了。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如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以及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等,都是静态分析方法的杰作。
4.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普遍应用的基本方法,其要点是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函数关系,研究“自变量的增量”所引起的“函数的增量”的变化,其目的是要确定一个最佳的自变量值和函数值。例如,在小麦地里施用化肥,施肥量少了,产量上不去,施肥量多了,同样也可能使麦苗致病,甚至可能将麦苗“烧死”,导致产量下降。那么,施多少化肥才合适呢?这就需要进行试验研究。一般的做法是,将一块试验田分成若干试验小区,各试验小区其它条件保持一致,只是施肥量分别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然后观察比较各试验小区间小麦产量的变化,看一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的增加呈什么规律,最后确定一个最佳的施肥量和最佳的小麦产量,这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是贯穿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如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概念,宏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系列“边际”原理,都体现了边际分析方法。
三、总结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类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实验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其中,“观察”是指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将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则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小范围模拟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断。
一般来说,经济现象是不可逆的随机过程,因此,经济学研究只宜使用观察法,而不宜使用实验法。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
是推而广之,号召广大农民群起效仿,结果并不会使所有农民都发财,而是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大家都赔钱。不过,有时候经济学家也进行实验。例如,一个农民率先栽种苹果发了财,于是在周围局部范围内推广,结果许多农民都跟着富了起来。奥妙在于,一个较小的局部范围内,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相似,外部大环境相对稳定,从而经济过程的可重复性比较大。
2.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所谓规范经济学,是首先确立一个伦理价值判断标准,然后据此评价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所确立的标准,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简言之,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所谓实证经济学,是试图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现象各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规律,分析、预测各种经济行为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据此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它要回答的是“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倾向于实证经济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他们拥护资本主义制度。
3.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假定经济变量的运动总是趋向于均衡状态,据此研究经济现象如何达到均衡。如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理论,就是假定商品价格总有成为均衡价格的趋势,然后用“价格调节供求,供求影响价格”这一市场机制来阐明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并不一定趋向于均衡,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据此研究非均衡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其基本分析方法被概括为“短边法则”:即经济变量的数值取决于最短缺的因素。仍以商品价格为例,按非均衡分析方法,并不一定会成为均衡价格,在多数情况下,商品不是供过于求,就是供不应求,只有偶尔情况下,才会实现供求均衡,达到均衡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的时候,其价格由需求来决定,即所谓“买方市场”;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由供给决定,即所谓“卖方市场”。
目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是相当松散的,并且经常处于变动中,包括各因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也都在不停地变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视。
4.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以某些经济变量为自变量(不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是一种组合选择分析,其中自变量与函数的不同取值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和前后演替关系。这种分析体现的是机械论思维方式,它假定其它因素都不变,只有一种或几种可变因素,在此前提下,孤立地研究可变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看作是某种铁定不变的精确关系。
如以需求定理为例,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有价格与商品需求量在变化,其中价格为自变量,商品需求量为函数。一般的规律是,当商品价格比较高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少;当商品价格比较低时,商品需求量就比较大。这就属于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则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过程演化分析,其中不同的变量状态之间是一种生长生成、演替进化关系,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前因后果关系。这里体现的是系统论和随机概率论思维方式,它将各种相关因素看作一个系统整体,考虑这些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它们各自以及它们共同对经济现象的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并非铁定不变,而呈一种概率关系。例如,仍以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来讲,若用动态分析,就是首先搜集若干时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销售量)数据,建立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时间序列,从中可以看出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轨迹,然后进一步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最后再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可能使人大吃一惊:当商品价格较高时,商品需求量也较高,当商品价格较低时,商品需求量也较低,二者呈同方向变化,民
间俗语称之为“买涨不买跌”,与上述需求定理正好相反。那么,我们应该相信哪个结论呢?其实,这两个结论都没有错,只是分析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罢了。
目前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普遍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如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以及凯恩斯关于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等,都是静态分析方法的杰作。
5.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普遍应用的基本方法,其要点是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函数关系,研究“自变量的增量”所引起的“函数的增量”的变化,其目的是要确定一个最佳的自变量值和函数值。例如,在小麦地里施用化肥,施肥量少了,产量上不去,施肥量多了,同样也可能使麦苗致病,甚至可能将麦苗“烧死”,导致产量下降。那么,施多少化肥才合适呢?这就需要进行试验研究。一般的做法是,将一块试验田分成若干试验小区,各试验小区其它条件保持一致,只是施肥量分别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然后观察比较各试验小区间小麦产量的变化,看一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的增加呈什么规律,最后确定一个最佳的施肥量和最佳的小麦产量,这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是贯穿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如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概念,宏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系列“边际”原理,都体现了边际分析方法。
注意:边际分析只适用于存在极值的函数关系。如函数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或呈正比例关系,等,就不适用边际分析。
6.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其中,“环境”被定义为一个事物从中产生并影响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所有周围因素的综合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环境的产物,其物质和能量都来自其赖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从而事物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周围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事物的发
展变化说到底无非都是事物内部的能量和物质在发生变化。这就是“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据此,一个事物只有联系它所处的环境,才能得到科学的说明。如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政策的正确性,从理论上来讲就是环境决定论的体现。再打个比方来讲,好比一颗鸡蛋,单独拿来,无论怎样颠来倒去地观察和测试,都搞不清它的来历。但只要抓一只母鸡过来,一切便轻而易举,迎刃而解:鸡蛋是母鸡生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状态下,随着世界各国日益加速开放融合,传统内因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应当及时更新观念,代之以全新的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才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实际的、对外开放的哲学理论。
7.系统分析
1920年代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
2)提出“机体生物学”,强调生命现象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举例来讲,一台拖拉机由许许多多个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可以拆下来,拆下来之后,每个零件还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零件,这些零件重新组装起来,还是一台完整的拖拉机,这样“部分可以脱离整体单独存在”就是机械论的观点。显然,这种机械论的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生命现象的,有一个经典的说法是,一只手被砍下来,虽然仍然叫做“手”,但实际上作为一只手的生命机能已经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说,部分不能脱离整体单独存在,这就是系统论的观点。一定的系统结构能够提高系统能量的有效系数,从而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内部各元素孤立功能之和,这就是著名的“系统效应”,也即俗话所谓“1+1>2”。
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系统方法,最重要的是形成“系统结构观点”,要看到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以及事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共同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
8..历史分析
历史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基本方法,西方学术界也有人提倡。但到底什么是历史方法,看法并不一致。
例如,在评价原始农业生产水平时,人们常常讲:“原始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这就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它实际上是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作为标准,来判断原始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严格来讲,二者没有可比性。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原始农业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对于采集、狩猎来讲,是一种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9.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方法,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即计量经济学(又称“经济计量学”)这个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于1926年模仿“Biometrics”一词创造的,他在1933年写道:“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种观点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数量关系来说,每一种观点都是一种必要的但本身并非充分的条件,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是强有力的研究方法。正是这种结合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10..复杂形式逻辑
对于经济学来讲,它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是一种随机概率过程,并不存在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需要在经济学研究中引入“复杂形式逻辑”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多因多果,有主有次,概然对应。
总之,原因与结果之间是一种概然关系,而不是一种绝对的必然关系;而各个具体原因之间,则同属于一个系统,具有一定的有机联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西方经济学与我国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即:它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总结。换言之,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我们应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而在它的部分的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还要看到它的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以考虑我国国情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