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大中国》音乐教案
《大中国》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1.自编节奏谱,初步感受分声部合奏,体验演奏的乐趣。2.能用乐器表现音乐作品气势雄壮的特点,抒发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事先听过歌曲)节奏卡片、节奏总谱、乐器(小铃、铃鼓、响板、竹筷、大鼓、沙锤)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曲
幼儿听音乐并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这几天我们在研究什么呀?(幼儿:中国)对呀,我们知道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还画了天安门,举行了升旗仪式,昨天我们也听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颂祖国的歌,是哪一首?(幼儿:大中国)今天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不用唱出声音,用耳朵来摸一摸音乐。好吗?(幼儿:好)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气势雄壮)
二、熟悉节奏,培养节奏感 1.徒手拍节奏
师:昨天我们讨论出来了一个节奏总谱,而且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等演奏过是吗?那怎样的拍子才能表现出《大中国》气势雄壮的特点呢?对了一拍一拍的,xxxx xxxx 和切分音符是不适合的。好让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法来听音乐打节奏。
2.用相声词表现节奏
师:接下来我们用声音来演奏好吗?请你想一想小铃用什么声音?铃鼓用什么声音?沙锤用什么声音? 3.用动作表现节奏
师:在这首歌里你有没有找到轻和响两个反义词好朋友?请你用动作表现轻和响好吗?(幼儿:好)
三、自编节奏谱
1.幼儿分成六组:a-小铃b-小铃c-铃鼓d-响板e-竹筷f-双响筒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自己编节奏谱,怎么编呢?每个小组都会有一本乐谱本,和四张节奏卡,挑选两张制作成节奏谱,并把它夹在乐谱本上,按照从左往右的习惯,演奏乐谱。(教师示范)有的节奏卡放在一起很好打,有的却很难打,你们可要注意了,如果觉得这两张节奏卡放在一起很难打,就可以动动脑筋换一张卡试试。
2.幼儿按小组形式协商自编节奏谱(作两个小节的节奏),教师巡回指导。3.幼儿听音乐演练,教师指导。
四、集体演示。
1.幼儿分组演奏自己的节奏谱。2.其余幼儿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活动反思:让幼儿用自制乐器进行演奏,体验了创作的快乐。《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演示中圆满结束。
第二篇:大大班安全教案
大大班安全教案Ⅱ
活动名称:注意交通安全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交流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2、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3、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学得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车辆,精心布置活动场景,各种交通标志(照片或图片),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
三、活动过程:
1、看课件,展开联想,揭示活动主题。
让幼儿自由讨论,让幼儿知道在外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2、玩游戏,在活动中体会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老师分配角色,让幼儿分别扮演司机、、骑车的人以及行人,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老师从旁指导,让其他孩子仔细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老师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可违反,如果发生意外就后悔不及了。游戏可多次进行。
3、初步了解常见交通标志的作用
幼儿拿着收集的交通标志,在小组上热烈地交流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些交流资料的方法。老师小结,给幼儿讲解各标志的意思及作用。
4、学习儿歌,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记住。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可通行。
马路上,别打闹;危险处处要提防。
交通标志牢牢记;人人遵守保安宁。
5、小结活动情况,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表扬讲得好的幼儿,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6、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就今天的的话题与父母进行讨论。
2、做好充分的准备,带幼儿外出体验、感悟,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三篇:大大班岭南教案
大大班语言岭南教案:猴子学样(看图排序)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动作细节的描写,能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对多幅图画中进行排序。
2、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草帽,猴子玩偶。活动过程:
1.出示草帽,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上它?谁会去用它? 2.教师引出课题。
这是一位老爷爷的草帽。有一天,老爷爷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猴子,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幼儿边仔细听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边回答问题。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老爷爷要去干什么?他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猜测: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会把老爷爷怎样?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爷爷醒了发现了什么?请幼儿猜测:帽子给猴子拿去了,老爷爷会怎么做?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草帽被猴子拿去了,老爷爷会说什么?猴子又会怎样? 老爷爷说了以后,猴子有没有把帽子还给老爷爷?
老爷爷见了猴子不肯把帽子还给他,急得又会怎样做?猴子又会干什么? 请幼儿猜测:老爷爷会想出什么好办法?
(4)教师讲述故事第四段:提问:老爷爷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要草帽的? 4.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教师提问:老爷爷用了什么好办法要回草帽的为什么老爷爷会想出这个办法? 拿到草帽的老爷爷心情是怎样?猴子又是怎样的心情? 5.幼儿再次仔细听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1)教师边讲边用猴子玩偶与草帽演示故事内容。(2)动作表情夸张、形象。
(3)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谁,为什么?
6.请幼儿扮演猴子与教师一起完成故事的情景表演。7.感到快乐的同时,完成幼儿用书第7页练习。
大大班科学岭南教案:雨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2.通过实验对比,能推断水珠形成的原因。3.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课件(1)地面的水干了,(2)湿衣服晒干了;(3)夏天水泥地上洒水。3.冷藏过的玻璃瓶和未冷藏过的玻璃瓶各一个。4.热水、冰块、玻璃片、杯子若干。5.雨形成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水里就不见。(雨)(2)你们喜欢下雨吗?你们见过那些雨? 2.了解雨的形成和种类。
(1)提出问题。
①师:天为什么会下雨?天上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②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第6页,看图了解雨的形成。
③师:你们看图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谁能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④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对幼儿用书第6页“雨的秘密”的理解,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⑤师:请你们说一说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 ⑥幼儿讨论:为什么地上的水跑上天?而天上的云会形成雨?(2)了解小水珠的形成。①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以下现象
a.地面的水干了、湿衣服晒干了。(水蒸发了)
b.夏天在水泥地上洒水,会觉得凉快些?(因为水蒸发了把热带走了)
小结:水跑到空气中,渐渐干了,就叫蒸发了。水蒸发了成云、雾、和露,水蒸发会吸热。
②教师出示一个冷藏过玻璃瓶过和一个未冷藏过玻璃瓶。
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玻璃有什么不同?(冷的这个瓶外面有小水珠)③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小水珠?
小结:在烧完水的锅盖上,冬天在浴室的镜子上,早晨在小草和树叶的叶尖上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水珠。④小水珠从哪里来的? ⑤幼儿分组实验:
a.每组一杯热水,然后将一块冰放在玻璃上,再将玻璃片放在热水杯上,过一会儿,看看玻璃下出现了什么?(水珠)
b.对比实验:每组一杯热水,然后仅将玻璃片放在热水杯上,过一会儿,看看玻璃片下有什么变化?(没有变化)
c.各组交流实验结果。(放冰块的玻璃片上有水珠,而没有放冰块的玻璃片上没有水珠)
d.为什么一块玻璃片上有水珠,而一块玻璃片上没有水珠?(因为水蒸气遇到热不会形成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才会形成小水珠)(3)了解雨的形成。
①幼儿讨论: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水珠形成的小实验。现在你们说一说,为什么河里的水和海里的水会上升到空中? ②教师播放雨的形成动画。
③请幼儿再看幼儿用书第6页《雨的秘密》,说一说雨的形成。小结:高空的气温比地表低,当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逐渐冷却。冷却的水蒸气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就成了云。如果遇到变冷的环境,受到更多水蒸气的包围,云中的水滴就会变得越来越重,最后就形成雨点掉到地面上来了。④讨论:你们见过哪些雨?
小结:雨按照形成量来分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雨几个等级。
第四篇:中国音乐发展史
中国音乐发展史
一、萌芽与初步繁荣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可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显示,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即可以吹奏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乐律学家推论当时在乐律上已经形成五声音阶。根据10个墓葬的发现,均有骨笛作为陪葬物,说明音乐活动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测定的骨笛年代为距今9000年。由此,我们可以有科学根据地说,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约有9000年可考的历史。这些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骨哨早1000年,说明在我国广大国土上古代音乐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一只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彩陶盆这是我国乐舞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可与古籍上记载有关古乐舞的传说相印证。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为突出。根据史籍记载,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代,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蒦》;周的《大武》。
二、交流和融合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留下很多业绩,但统一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思想和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秦汉时期,乐器的发展适应鼓吹、相和歌等俗乐形式发展的需要,乐器的发展已经脱离了上古时代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柔婉的管弦乐器更多的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古琴、箜篌、琵琶等弦乐器的发展引人注目,吹管乐器以排箫、笛、羌笛、笳、角等更为突出。
三、高度繁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它所建立的各方面体制和政策对后世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文化的发展也从此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隋朝统治者创立了“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歌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这些开放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唐袭隋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也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四、向市民音乐的转型时期――宋、元时期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适应着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成为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宋元时期,城镇的瓦子勾栏非常普遍,规模也非常大。在其中表演的技艺也极为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末年汴京瓦子中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就有小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叫果子等。两宋京师瓦子勾栏与宫廷保持着极为密切地关系。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经常到瓦子勾栏中献艺。勾栏艺人与宫廷乐工之间的交流表演,即对瓦舍技艺的提高促进很大,也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市民音乐活动场所除瓦子勾栏外,茶坊、酒肆、歌楼以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很活跃。被称为“路歧人”的流浪艺人的表演场所更为广阔,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自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很多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或脚本的行会组织;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的行会组织。在这些行会组织中,由于文人的参与,对民间艺术的创作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传统音乐五大类形成和发展时期――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器乐五大类均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这是本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的特征。
元代末期,风靡一时的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派生出来的许多声腔得到了发展。至明代,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号称“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是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时间最长的戏曲音乐。昆山腔是元明时期在江苏昆山民间流传的南戏清唱腔调,明代已有昆山腔的称呼,它能对我国戏曲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魏良辅的昆山腔的改革,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腔改为清柔婉转的水磨腔,同时丰富了乐队配置。而昆山腔真正成为影响很大的戏曲声腔,剧作家梁辰鱼的传奇《浣沙记》也起到很大作用。
六、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时期――中华民国时期
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这一时期始自清代末叶的鸦片战争,在历经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百多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交织着传统音乐和欧洲传入的西洋音乐,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以民主,科学为主要潮流的。
第五篇:中国音乐家协会
附件: 中音字[2011] 号
关于举办2011年首届阿炳音乐节—— 全国二胡少儿优秀选手(业余)展演的通知 各音乐家协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为了进一步提高二胡教学、表演水平,展示近年来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发展成果,中国音协、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政府、中国音协二胡学会于今年10月2至6日在江苏无锡市举办全国二胡少儿优秀选手(业余)展演活动。
一、展演活动宗旨
此次展演将为全国优秀二胡选手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全国优秀二胡选手音乐水平、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此次展演活动,也为我国二胡演奏领域选拔储备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活动组织机构
本届展演活动设立组织委员会,作为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组委会由展演活动主办各方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组委会负责审定展演方案,聘请全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组成评委会,承担展演的评审工作,确认、发布评选结果并组织颁奖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展演方案,处理展演活动的日常事务及颁奖音乐会的组织筹备工作。
评委会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审。
三、展演活动安排 1.展演 本届展演按年龄段分组进行。各组别均参加半决赛和决赛两个轮次的比赛。
半决赛:根据各地优秀参赛选手的报送情况,经组委会办公室复审,约120名选手获得赴无锡参加半决赛的资格。
决赛:从半决赛中评选出60名选手进入决赛。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2 2.颁奖及音乐会
组委会对获等次奖的选手颁奖并推举获金奖的部分选手参加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开幕式演出。
3.专家示范音乐会
展演期间,为扩展参赛选手的视野,组委会将邀请部分著名二胡演奏家,举办一场欣赏音乐会。
四、参赛选手范围:
业余组按以下年龄要求选择参赛级别:
按年龄分为四个组别,请按以下年龄要求选择参赛组别。幼童组:参赛选手为2004年10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社会艺术考级1—4级水平的选手;
儿童A组:参赛选手为2001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4—6级水平的选手;
儿童B组:参赛选手为1998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6—8级水平的选手;
少年组:参赛选手为1995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不低于社会艺术考级8—10级水平的选手。
五、选拔报送
各报送单位组织优秀选手报名参加本届展演,并按组委会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进行选拔,确定参加半决赛的选手;请各报送单位于8月15日前按规定名额(附件2)向组委会报送选手名单及登记表(附表3),地址:北京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 座1220房中国音协,邮编:100083。
六、展演曲目
见附件1
七、奖项设置
1.选手奖:所有参加半决赛的选手,均颁发入围荣誉证书。进入决赛的选手,按决赛的成绩评出各组别的金、银、铜奖和优秀奖,组委会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同时对获得等级奖的选手颁发奖杯和奖品。
2.优秀教师奖:对获得等级奖选手的直接指导教师,将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3.各组别获得等级奖的部分选手,将参加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开幕式演出。
4.此次展演比赛获奖选手的资料将进入中国音协优秀选手人才档案库,为今后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及相关演出活动提供后备人选。
八、参赛费用
为鼓励各地二胡选手积极参与本届展演比赛,除选手及其家长、辅导教师的交通、食宿费需自理外,其它所需经费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筹集,选手无需交纳参赛费。
中国音乐家协会 201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