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爬行纲教案
第五章 爬行纲(Reptilia)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它们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躯体结构和机能等各方面都比两栖类有更多的进步„„„。
第一节 爬行动物躯体结构的基本特征1.外形
(以石龙子为例)体分头、颈、躯干、尾(细长)和四肢(平衡发展)五部分,指趾端具爪;体表被角质鳞片,有的具有盾片。
2.内部躯体结构
皮肤
表皮的角质层增厚,因缺乏腺体而干燥,能更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由于角质化程度较高,故爬行类有蜕皮现象。真皮内富含色素细胞,故大多数爬行类,有鲜艳的体色,有保护、警戒和吸收辐射热的作用。骨骼
由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组成;头骨具单枕髁和颞窝;颈椎出现寰椎和枢椎的分化,使头部更为灵活;胸椎的肋骨与胸骨围成胸廓;荐椎数目增多,与腰带的连接更牢固;带骨和五趾型附肢更加完善,并与中轴骨联系密切,适于陆地爬行。中轴骨骼;
头骨
高而隆起,脑颅扩大,出现眶间隔。枕部有由基枕骨、侧枕骨共同形成的单个枕髁,更利于头部左右摆动。
颞窝
脑颅两侧眼窝后方有明显的凹陷称为颞窝。颞窝的有无、数目和位置是爬行动物分类和进化的重要依据;爬行类及其衍生类群的颞窝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无颞窝类 原始类群,如古爬行动物杯龙类和现代的龟鳖类。上颞窝类 每侧仅一个上颞窝。如化石的鱼龙类。
合颞窝类 每侧仅一个合并颞窝。如化石的盘龙类以及合颞窝的后裔现代哺乳类。
双颞窝类 每侧各有两个颞窝。如现存的大多数爬行类如鳄类、蛇类与蜥蜴类以及古双颞窝类的后裔现代鸟类。
头骨另一特点出现了次生腭。次生腭把原来的口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呼吸和嗅觉的通路,下部为后来的口腔。脊柱
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
颈椎(由寰椎、枢椎和普通颈椎多枚构成)躯干椎(有胸椎、腰椎多枚)荐椎(有发达的横突与腰带相联)尾椎(数目不等)椎体多为前凹型(少有后凹型及低等种类的双凹型)躯干椎上都连有发达的肋骨,肋骨与胸骨相连并和胸椎一起构成胸廓。有更好地保护内脏器官和增强呼吸机能的作用。前两枚颈椎待化为寰椎和枢椎;寰椎以下部的关节面与头骨的单枕髁相关节,枢推向前伸出齿突(实际上是寰椎的推体),插入寰椎孔。从而保证头部能仰视和由由转动。使头部感官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带骨
肩带骨化良好,骨块数目较多。腰带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髂骨和荐椎相连左、右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联合,构成闭锁式骨盆,成为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
附肢骨
前、后肢为五趾型附肢,具有支持及运动功能。但是爬行类的肩带和腰带分别通过肱骨和股骨与躯干的长轴成直角关节,这种低效力的角度使躯干不能完全由四肢支持,运动只能腹部贴地爬行。肌肉
躯干肌更为复杂化。爬行类首次出现了羊膜动物特有的肋间肌与皮肤肌。肋间肌可调节肋骨的升降,在完成呼吸动作中起重要作用。皮肤肌有控制鳞片等活动的功能。在蛇类的皮肤肌、肋骨和腹鳞一起可完成爬行运动。
消化系统
爬行类具备陆栖动物消化系统的特征。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肝脏
胰脏
口腔与咽 口腔和咽因次生腭的出现,有了明显的分界。口腔的上下颌一般(龟鳖类除外)都着生着牙齿;牙齿分为三种类型;
(1)端生齿 着生在颌骨的顶面。低等种类如喙头蜥和某些蛇类的齿。(2)侧生齿 着生在颌骨的内侧缘。多数蜥蜴和蛇类的齿。(3)槽生齿 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最为牢固。如鳄类的齿。大多数爬行类的牙齿没有分化,称为同型齿,有捕捉和防止食物滑脱的机能。但古爬行类中的某些兽齿类齿已有分化,属于异型齿。口腔腺发达,具有湿润食物、利于吞咽的作用。具有发达的肌肉质舌,有的爬行类的舌特化为捕食器和感觉器。盲肠
爬行类的小肠和大肠交界处,具有雏形的盲肠,是脊椎动物中首次出现的与消化植物纤维有关的器官。植食性的龟类盲肠发达。爬行类的大肠和泄殖腔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对于在陆生环境下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具有重要意义。呼吸系统
爬行类皮肤丧失了呼吸功能。其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化,肺内壁的间隔增多,气体交换的面积大为增加。爬行类具有喉头并首次出现了支气管的分化。呼吸动作除继承了两栖类口底运动呼吸外,还发展了羊膜动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即借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造成的胸腹式呼吸。此外水栖的爬行类的咽壁和泄殖腔壁富有毛细血管,在水中有辅助呼吸作用。循环系统
心脏除具有两个心房外,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室间隔(鳄类的室间隔完全),仅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潘氏孔相通连,静脉窦退化,动脉园锥消失。
动脉 由心室发出三条独立的血管:肺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和右体动脉弓。每条动脉弓的基部都有半月瓣有防止血液逆流作用。肺动脉弓从含有缺氧血的心室右侧发出,很快又分成左、右肺动脉进入左、右肺;右体动脉弓从含有多氧血的心室左侧发出,随即分出颈动脉进人头部和锁骨下动脉到达前肢,然后绕过心脏的右侧转向背侧;左体动脉弓从含有混合血的心室中部发出,绕过心脏的左侧也转向背侧,与右体动脉弓汇合成背大动脉。背大动脉向后延伸,沿途分出到内脏和后肢。
静脉
类似于两栖类,包括一对前大静脉,一条后大静脉,一条肝门静脉和一对趋于退化的肾门静脉,此外还保留了腹静脉。其前大静脉和后大静脉分别收集躯体前部和内脏以及体躯后部的静脉血,经静脉窦入右心房。总之,爬行类由于心室间隔的出现,心脏内的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基本上被分开,再加上分别由心室不同部位发出的三条血管对血液的分配作用,使其血液循环虽然仍然是不完全的双循环,但混血程度要比两栖类轻得多。
排泄系统
爬行类动物首次出现属于后肾的肾脏。
肾脏
其结构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其肾单位的数目比属于背肾的两栖类大为增加。其泌尿功能的增强,是具有较高代谢水平的一种适应。此外,肾小管的其它部分还能重新吸收水分,这对陆上生活的保水有重大意义。
输尿管(后肾管)从肾门发出向后延伸,将尿液送至泄殖腔。后肾管在雄体兼有输精作用。泄殖腔也有重吸收水分的作用。最后尿液经泄殖腔孔排出。爬行动物尿液中的含氮废物是以尿酸形式排出的。因而通过排尿失水也很少(尿酸是难溶于水的粘稠含氮废物,易沉淀,沉淀时的水可被重吸收)。此外,在多盐或干燥环境中的某些爬行类还发展了肾外排泄器官—盐腺,由此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
生殖系统
爬行类的生殖系统与两栖类相似。
雄体
睾丸(一对)→副睾(贮存精液)→输精管(背肾管)→输尿管汇合→泄殖腔
雄体有交配器——阴茎
雌体
卵巢(一对)→输卵管→泄殖腔
输卵管前端以喇叭口开口于卵巢附近的体腔,后端通入泄殖腔,输卵管的中部有分泌蛋白的腺体,下部具壳腺,分泌革质(蛇、蜥蜴)或石灰质(龟鳖)的卵壳。
雌雄个体交配后,雌体在陆地上产出大型的羊膜卵。某些毒蛇和蜥蜴具有卵胎生现象。即受精卵在雌性输卵管内发育,营养依靠卵内贮存的卵黄,直至发育为幼体时产出,这种生殖方式显然进一步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神经和感官
脑;大脑 半球增大,表层出现了新脑皮。神经活动开始向大脑集中。大脑体积的增大,似是纹状体的增大,并移向脑底,使侧脑室变窄。
间脑 小,但其顶部的松果体很发达,在某些种类旁松果体还发展成为顶眼(有感觉用)。中脑
发达,背面的一对视叶仍是高级中枢。小脑
较两栖类发达。脑的弯曲也较两栖类明显。延脑
出现了作为高等脊椎动物特征的颈弯曲。
脊髓
长达尾端。由于前后肢的进一步发达,脊髓有了明显的颈胸膨大和腰荐膨大,在两个膨大处发出了脊神经的背丛和腰丛。脑神经 12对,但蛇与蜥蜴的第 Ⅸ 对脑神经尚未完全从第 X 对脑神经中分化出来。
感觉器官;
嗅觉器官 爬行类由于次生腭的出现,使鼻腔延长,嗅觉感受面比两栖类大为扩展。此外,蛇类和蜥蜴类具有发达的犁鼻器(位于鼻腔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不与鼻腔相通的1对盲囊状结构),其内壁具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的舌伸出口外,以收集化学物质,然后插进犁鼻器内,进而产生嗅觉。
视觉器官
爬行动物的眼具有上、下眼睑、瞬膜和泪腺。在视觉调节方面,不仅可以通过睫状肌(横纹肌)调节晶状体距视网膜的位置来调节视力,还可以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调节视力。因此,爬行类的视觉调节比两栖类完善而适于陆生。其次,有些爬行动物还具有顶眼(如楔齿蜥、蜥蜴),其结构与眼球相似,但来源于旁松果体,以区别于七鳃鳗的松果眼。另外,爬行动物的眼球壁具有特殊的锥状突(营养作用)及巩膜骨(被后来的鸟类继承)。
听觉器官
爬行类的听觉器官与两栖类比较并出现了进步性变化。首先,由于鼓膜的内陷,出现了雏形的外耳道。其内耳司听觉感受的瓶状囊加长(鳄类的瓶状囊已有卷曲)。蛇类由于适应于定居生活,其鼓膜、中耳腔等均退化,不能接受空气传出的声波,但内耳能敏锐地接受地面传来的振动。红外线感受器
部分爬行类特有的一种极灵敏的红外感觉器官(故亦称热能感受器),它能感知0.001℃的温度差变化,并迅速作出反应。如蝰科、蝮亚科毒蛇位于眼与鼻孔之间的颊窝,以及蟒科蛇类上颌前缘的唇窝,都是这类感觉器官。红外线感受器对蛇的捕食、避敌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坚韧防止水分蒸发和损伤的鳞被、盾片或骨板,皮肤角质化程度深,缺乏腺体,能够阻止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
2.骨骼的骨化程度较高;头骨具单枕髁和颞窝;颈椎出现寰椎和枢椎的分化,使头部更为灵活;荐椎数目增多,与腰带的连接更牢固;带骨和五趾型附肢更加完善,并与支持身体的中轴骨联系得密切,趾端具爪,适于陆地爬行。
3.肺比两栖类更为发达,呼吸面积增大;有了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并出现了胸廓,加强了呼吸的效能。4.爬行类与两栖类相比具更有效的循环系统和较高的血压。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但心室内有隔膜,已接近完全双循环,循环的机能和效率大大提高。
5.肾脏为后肾结构,具有高级排泄机能,能有效地保存水而产少量的尿,排泄物为低溶解度的尿酸。6.爬行类比两栖类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端脑出现了新脑皮,提高了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产生了两栖类所没有的各种复杂行为。
7.出现了交配器官,行体内受精,提高了受精率。8.出现了具丰富卵黄和保护性卵壳的羊膜卵,以维持在干旱陆地上的胚胎发育,使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获得了完全陆地生活的能力。☆ 羊膜卵的结构及在脊椎动物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1. 羊膜卵的结构:
卵壳(卵膜)石灰质或革质,通气良好而不透水的硬壳,防止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防止病原体侵入等作用。
卵黄囊 与胚胎肠腔相通的一个大囊,内贮有丰富的卵黄,为发育期间的胚胎供给营养物质。
羊膜
包于胚体外,形成封闭的羊膜腔,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尿囊
由胚胎消化道后端突出形成的囊,胚胎代谢废物均排入其内,在尿囊壁膜上血管丰富,加之与绒毛膜紧贴,故可充当呼吸与排泄器官。
绒毛膜
向外紧贴壳膜内面,内壁则与尿囊紧贴,依靠壁上丰富的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界进行气体交换。
2.羊膜卵出现的生物学意义;羊膜卵使胚胎得以在恒定的液体环境中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束缚,解决了在陆地繁殖问题,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中的一个重大飞跃,为陆生脊椎动物征服陆地提供了空前的机会。
第三节 爬行纲的分类概况
现存的爬行纲动物约有6550多种,分4个目。我国除喙头蜥目外,其余3个目(龟鳖目、有鳞目、鳄目)均有分布,约有380多种。
目1.喙头蜥目(Rhynchocephalia)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类群之一。现存唯一代表是楔齿蜥(喙头蜥)。仅分布于新西兰。在动物学上有活化石之称。其特征为;椎体双凹型,有脊索残存,幼体具犁骨齿,成体端生齿,雄性无交配器,顶眼发达,无鼓膜、鼓室。头前端似鸟喙,尾似鳄。以昆虫、蠕虫为食,夜行性。
目2.龟鳖目(Chelonia)爬行类中最为特化的类群。身体宽短,躯干背腹扁平,背腹具骨甲,甲由表层的表皮角质盾片和内层的真皮骨板构成。部分种类无角质盾片而覆以革皮。椎骨、肋骨大都与甲板愈合,多数种类的颈尾和四肢能不同程度地缩进甲壳内。无颞窝、无胸骨。无牙齿而具坚硬的角质鞘,舌无伸缩性,具眼睑与瞬膜。四肢短而有力,具爪或呈浆状。泄殖腔孔纵裂。多数水栖,少数陆栖。如乌龟、水龟、海龟、玳瑁、中华鳖等。
乌龟(龟科)又名金龟。陆栖生活,体型较小。骨甲上被以角质盾片。颈、尾和四肢可缩入壳内。四肢粗壮,不呈桨状,指(趾)间具蹼。背甲有三条纵棱,腹面具暗褐色斑块,腹板可入药称龟板。全国均有分布。
黄喉水龟(龟科)又称绿毛龟。生活于湖泊、河流等处。头两侧具有黄色纵斑。杂食性。卵生。体表常附生刚毛藻。分布于长江以南,可供观赏。
象龟(龟科)体大型,背甲隆起,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250公斤。是最大的陆生龟类。分布于南太平洋群岛。
棱皮龟(棱皮龟科)大型海龟。背中上有7 条纵棱,外被柔软平滑的革皮,无角质盾片。前肢长于后肢,均呈桨状。是龟鳖目中最大的动物,体长达2米多,重达800公斤,生殖时到海岸沙滩产卵。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龟(海龟科)体型较大,长达1米以上。背甲表面有角质盾片,无纵棱。四肢呈桨状,指(趾)合并,具爪。头和附肢不能缩入壳内。盾片呈镶嵌排列。吻短,下颌钩状,边缘有锯齿状缺刻。以海藻、虾、小鱼等为食。其肉可食。晚间爬至海滨沙滩产卵,年可产300—500枚。分布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玳瑁(海龟科)体小于海龟,体长60—80厘米。背甲13枚,呈覆瓦状排列。缘板边缘成锯齿状。吻略长,上颌钩曲。背腹甲可作工艺品和药用。我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鳖(鳖科)俗称“甲鱼”,淡水中生活。体小型。骨板外被以柔软的革皮。背甲无缘板,头颈可全部缩入甲内。吻延长呈管状。指(趾)间有蹼,内侧3指(趾),具爪。广布了全国各地,为名贵的食品和补品,现已开展人工饲养。
鼋(鳖科)俗称癞头鼋,水栖,体大型,重量可超过100公斤。吻短,其长度小于眼径的一半。指(趾)端有宽蹼。在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3.有鳞目(Squamata)现存爬行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约有6950多种,29个科。该目的主要特征是:体细长,被角质鳞片,椎体前凹型,方骨与颅骨间有可动关节,端生或侧生齿。泄殖孔横裂,雄性具成对交配器官等。
本目分包括蜥蜴亚目和蛇亚目,常见的动物如壁虎、蜥蜴、蟒蛇、眼镜蛇、蝮蛇。蜥蜴亚目(Lacertilia)
身体分部明显,多数种类尾有自截现象。多数有附肢,少数退化,但有带骨和胸骨,眼发达,具能活动的眼脸。鼓膜明显。下颌骨以骨缝相连,口扩张幅度不大。一般具膀胱,多数无毒。
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壁虎科)
俗称“爬墙虎”。体小型,被粒状鳞。椎体双凹型。无活动眼脸,瞳孔垂直状。指(趾)端常县膨大的吸盘状指垫,趾(指)间无蹼。生活于住宅内外,夜间活动,捕食蚊、蝇等昆虫。分布于我国北方。
多疣壁虎(G.japonicus)(壁虎科)指(趾)间有蹼迹,枕部疣鳞较多、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
大壁虎(Gekko gecko)(壁虎科)俗称“蛤蚧”。全长30厘米左右,为本科最大的一种。产于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华南地区。是著名的中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石龙子科)体中小型。体较肥壮,被覆瓦状的圆鳞,鳞下有骨板。头顶具大型对称的盾片。侧生齿。四肢发达,尾粗长易断。营陆地或地下生活。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
避役(Chamaeleon vulgaris)(避役科)俗称“变色龙”,体中小型,四肢长,指(趾)合并成内外两组,适于握枝。尾有缠卷性。舌极发达,适于粘捉昆虫。真皮内色素细胞丰富,体色极易改变。两眼可单独活动。遇敌害时可由肺气囊充气使身体胀大,并很快改变体色,以示警戒。主要分布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巨蜥(Varanus slavatar)(巨蜥科)体大型,可达2米以上。头顶无对称性大型盾片。尾长而侧扁。舌长,有分叉。四肢粗壮,适于爬行。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及海南岛的山区溪流附近,既会游泳又能爬树。以鱼、蛙等为食。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蛇亚目(Ophidia)爬行类的持化类群。体圆筒状,四肢退化,无肩带和胸骨,少数种类有残留的腰带和后肢残余。无活动的眼睑,无鼓膜、鼓室。舌末端分叉。方骨可动,与下颌骨前端以韧带相连,故开口巨大(约130o),可吞食大型食物。成对的肾和生殖腺呈前后排列。左肺小或缺失。成体无膀胱。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有毒或无毒。营陆栖、树栖、水栖等多种生活方式。如蟒蛇、乌梢蛇、眼镜蛇、蝮蛇、响尾蛇等。
蛇与蜥蜴类的软骨性硬骨——方骨(quadrate)游离,并与下颌的关节骨形成关节。由于方骨周围缺乏膜性硬骨的束缚,因而具有可动性,使口能张得更大。某些毒蛇的方骨具有更大的活动性,并与颅底的一些骨块形成可动关节,加上左右下颌前端以韧带联结,因而能吞食较大的捕获物。
蟒蛇(Python molurus)(蟒科)蛇类中原始的类群。大型,可达6—7米。体被小鳞片。具退化的腰带和残余的后肢,即在泄殖腔两侧的一对角质爪。有成对的肺。具唇窝。无毒,以躯体缠绕猎获物,绞杀致死后吞食。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以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等为食。我国分布于华南地区,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赤链蛇(游蛇科)又称火赤链。头顶有大型对称的盾片。上下颌均有齿,无毒。体长可达1.5米。头黑色,枕部有红色“A”型斑纹。背部褐色,有60-70多条红色窄纹。常见于田野、农舍附近,全国均有分布。乌梢蛇(游蛇科)又名乌蛇。体长2米以上。背部黑褐色,幼体有2-4行鳞棱。以蛙、蜥蜴等为食。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其肉可入药,其皮可制乐器。
眼镜蛇(眼镜蛇科)剧毒蛇,上下颌均具齿,上颌前部具一对前沟牙。卵胎生。陆栖或树栖。以啮齿类为食。体长1米以上。颈部有一对眼镜状斑纹,头及躯干部黑褐色。性凶猛,遇惊时体前部直立,颈部膨扁,“呼呼”作声。剧毒。在我国分布于华南地区。
眼镜王蛇(眼镜蛇科)剧毒蛇,栖息于密林中,外形与眼镜蛇相似。但体长达2-6米,头后部有一对大枕鳞。
金环蛇与银环蛇(眼镜蛇科)具有沟牙,前者俗名“金报应”,体表具黑黄相间的环纹;后者则具黑白相间的环纹。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地区,都是有名的剧毒蛇。
日本蝮(蝰科)俗称“草上飞”。体长约0.6米,头三角形,具颊窝,颈细。颌前一对管状毒牙,张口时随上颅骨而直立。全部卵胎生。背灰褐色,两侧各有一行深色圆斑。尾骤然变细。多栖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区的草丛中。常以伏击方式毒杀热血动物。以蛙、鼠、鸟等为主食。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区,是分布最广的一种剧毒蛇。
尖吻蝮(蝰科)俗称“五步蛇”或“百步蛇”,剧毒蛇。具颊窝,吻端尖并上翘,背部灰褐色,腹面白色。常栖息于落叶较多的崖石上,以鸟类、鼠类等为食。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中药中的“白花蛇”即为其去内脏的干制品。
竹叶青(蝰科)指名亚种(T.stjnegeri),具颊窝,体近纯绿色,仅侧面有黄或白色纵纹。另有一种龟壳竹叶青,俗名烙铁头,都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剧毒蛇。
响尾蛇(蝰科)个体较大,长度可达2米以上。有颊窝,体表有棱形的黑褐斑。尾末端急剧变细,其上的鳞片特化为角质环。当遇到敌害时,尾部剧烈摇动可以发出“嘎啦”、“嘎啦”声,以恐吓对方。主要分布在北美和南美洲。
草原蝰(蝰科)无颊窝。体背灰褐色,背中央有一行黑褐色锯齿状纵纹,体侧有褐色斑点构成的纵纹2—3行。生活在草原、疏林地带,夜行性,以昆虫、鼠类和蜥蜴为食。分布于我国新疆,是当地危害牲畜的主要毒蛇。
目4.鳄目(Crocodilia)爬行类中最高等的类群;体被大型坚甲,由角质盾片和骨板构成。心脏有两个几乎完全隔开的心室(仅留一潘氏孔),近完全的双循环。具有槽生齿和完整的次生颚。小脑发达,出现了蚓部和小脑卷。双颞窝,四肢健壮,趾间具蹼,尾侧扁,耻骨退化,泄殖孔纵裂,雄性具单个交配器,雌性有护卵习性,生活于暖流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中,以软体动物、甲壳类、鸟类和哺乳类为食。
扬子鳄(鼍科)我国特产珍稀爬行动物,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较小,约2米,体背鳞片6列,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趾,具蹼。以鱼类、蛙类、鸟类为食。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
密西西比鳄(鼍科)又称短吻鳄或美洲鳄,体长3-4米。体背深褐色,腹面黄色。吻扁而阔,上颌每侧有齿17-20枚,下颌17-22枚。体背角质鳞18横列。趾间有不完全的蹼。分布于北美东南部。
湾鳄(鳄科)体大型,长7-10米,是鳄类中最大的一种。自吻至眼有一对大型腺体,上颌每侧具齿16-19枚,下颌每侧14-15枚。生活于海岸、海湾,性凶猛,常袭击人畜。分布于印度、孟加拉、马来半岛及澳洲北部。我国古代曾经在广东有记载。
尼罗河鳄(鳄科)又称非洲鳄,体最长可达8米。吻阔,略呈三角形。上颌每侧有齿16-19枚,下颌14-15枚。躯干背有厚鳞甲6-8列。趾间具蹼。体背橄榄色,腹面淡黄色。性凶猛,产于非洲尼罗河上游。长吻鳄(食鱼鳄科)
又称印度鳄或恒河鳄。吻细长,末端略膨大,体长可达6米左右。体背橄榄色。上颌每侧有齿27-29枚下颌25-26枚。体表鳞甲间有柔软皮肤,比较灵活。趾间具全蹼。主食鱼类,产于印度和缅甸。另外,还有马来鳄、澳大利亚鳄等。 课后阅读
1.田婉淑,江耀明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
科学出版社
1986.2.胡淑琴等
中国动物图谱 两栖类—爬行类(第2版)科学出版社
1987.3.四川生物研究所
经济两栖爬行动物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4.潘宝平著
趣味动物学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5 爬行纲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是爬行类鳄目的特征?()A.上颞窝 B.合颞窝 C.双颞窝 D.无颞窝
2.爬行动物的方骨一般可活动的是下列哪一个目?()A.鳄目 B.有鳞目 C.喙头目 D.龟鳖目 3.爬行动物循环系统中不具下述中的哪一项?()A.左体动脉弓 B.右体动脉弓 C.静脉窦 D.动脉园锥 4.爬行动物大脑半球表层出现()A.上皮细胞 B.分散的神经细胞 C.原脑皮 D.新脑皮 5 .爬行动物的受精方式为()A.体外受精 B.体内受精 C.体内及体外受精D.大多为体内受精 6.鳄鱼的牙齿为()A.端生齿 B.侧生齿 C.槽生齿 D.角质鞘 7.不属于毒蛇的是()A.蝮蛇 B.蝰蛇 C.蟒蛇 D.金环蛇 8.玳瑁在分类上属于()A.鳖科 B.蜥蜴科 C.龟科 D.海龟科 9.有“活化石”之称的动物是()A.巨蜥 B.北草蜥 C.喙头蜥 D.而斑麻蜥 10.具有颊窝的蛇是()A.蟒蛇 B.眼镜蛇 C.草原蝰 D.尖吻蝮
二、填空题
11.爬行动物皮肤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和____。12.毒蛇和无毒蛇的根本区别是毒蛇有____和____。13.爬行类动物繁殖的特点是____和____。
14.颊窝是爬行动物____的一种____感受器官,又称____。15.从爬行动物开始____成为高级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16.____是某些爬行类在多盐或干燥环境中的肾外排泄器官,由此可排出体内多余的____。17.爬行动物大,小肠交界处的____是脊椎动物首次出现的。
18.蛇亚目中较为低等、但个体最大的动物是____它还保留着____痕迹。
19.蝰蛇科的种类上、下颌均有____;眼镜蛇科仅上颌具有____;游蛇科的少数种类具有___。
20.___目是现存爬行类机体最为进步的类群,其著名代表____是我国____保护动物。
三、绘图与填图题
21.分别填出爬行类肩带与腰带主要结构名称。22.填出爬行动物心脏及主要血管名称。23.填出羊膜卵的各部名称。
四、简答题
24.举出鳄目在爬行动物中最为进步的机体结构特征。25.简述爬行类在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上的结构与生理特点。26.何谓羊膜卵?羊膜卵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6.C 7.C 8.D 9.C 10.D
二、填空题
ll.具角质鳞片、干燥 缺乏腺体 12.毒牙 毒腺
13.体内受精 产大型的羊膜卵
14.蝰科、蝮亚科毒蛇 热能 红外线感受器 15.后肾
16.盐腺 盐分 17.盲肠
18.蟒 退化的后肢
19.管状毒牙 前沟牙 后沟牙 20.鳄 扬子鳄 I级
三、绘图与填图题
21.肩带:图左侧顺序为 上胸骨 胸骨 肋骨 图右侧顺序为 锁骨 上肩胛骨 肩胛骨 上乌喙骨 乌喙骨
腰带:因由上至下顺序为 耻骨 髋臼 坐骨 髂骨
22.图左顺序为:右体动脉弓 锁骨下动脉 前腔静脉 后腔静脉 心室
图右侧顺序为:颈总动脉 左体动脉弓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23.①羊膜 ②胚胎 ③卵膜 ④绒毛膜 ⑤尿囊 ⑥卵黄囊
四、简答题
24.真正的大脑皮层,小脑发达,开始出现蚓部及小脑卷;心室分隔趋于完整,接近完全双循环;牙 8 齿为槽生齿,完整的次生鳄,具横隔将胸腔与腹腔分隔开。
25.皮肤覆有角质鳞或角质板,干燥而缺乏腺体,皮肤失去了呼吸功能,大肠及泄殖腔均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以尿酸形式排出含氮废物;海产及干旱地区生活的种类具盐腺,其分泌的盐分,可减少尿中的盐分含量,而有助于尿中水分重吸收。
26.羊膜卵系指羊膜动物的卵。其卵外包革质膜或石灰质硬壳,在胚胎发育中有羊膜腔、卵黄囊、尿囊、绒毛膜等结构出现,使胚胎悬浮于液体环境中,可防止干燥及机械损伤。
羊膜卵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是脊推动物从水生到陆生一个重大的适应,羊膜动物的早期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确保脊椎动物真正能在陆地进行繁殖,为脊椎动物向干旱区扩展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篇:教案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教 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教学难点
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板书设计: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教材的小字部分摘录了《诗经》中的《硕鼠》、《关雎》中的一些诗句,请同学们阅读欣赏。
下面我们来看楚辞,楚辞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板书: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教材中哪些语句可以作为楚辞的特点? 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至此,教材上将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都介绍给了大家。也就是:“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板书:3.“风骚”——源头
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最后一个小字自然段。板书:4.汉赋
司马相如是汉赋名家,汉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
请看教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汉赋被称为带韵的散文。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 其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汉赋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时代文学也与其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来看唐诗。
板书:1.唐诗: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唐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三是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唐诗的繁荣从一个数字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板书: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人称“诗仙”,有人这样概括他:傲世独立,洒脱不羁,风驰电掣,雄浑壮阔。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其诗风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教材上对他的诗歌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诗篇中,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对人世的深挚关爱。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有两个称呼:“诗圣”、“诗史”。“诗圣”指的是他成熟的写作技巧,凝重的诗风。“诗史”指的是他的诗作内容就是一幅历史的风情图。
杜甫曾经经历过八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其作品中的苦涩与艰辛更显其对国与家的热爱。教材的小字摘录了杜甫的《春望》,请同学们阅读。
同学们还知道杜甫的哪些作品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代表作有《卖炭翁》、《杜陵叟》、《琵琶行》、《长恨歌》。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诗之后的时代文学就是宋词。板书:2.宋词
宋词又被为“长短句”,与诗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宋词主要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两种风格并不截然分开,许多词人的作品往往兼具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教材上分别列举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苏辛”,即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小字还介绍了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清照。
板书: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北宋词人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代表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看教材P39《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有《稼轩长短句》等作品传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此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回忆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他在代表作《雨霖铃》中,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铃》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较唐诗、宋词而言,元曲可能对同学们来说有些陌生,请看教材是如何对元曲定义的?
板书:3.元曲:含义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虽然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为什么教材中会说“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①元代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②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
正因为汉族文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他们才会用可俗可雅的元曲来抒发愁闷的情怀或是表达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请看教材上摘录的相关诗句。
同学们知道元曲名家有哪些?马致远、张养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的时代文学是明清小说。
三、明清小说
在第8课《笔墨丹青》的“民间风情”一目中,提到了木刻版画,那时的木刻版画是出现在什么文学作品中的?明清小说。
是作为明清小说的插图而出现的,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明代书法的特点是什么?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它们在明清时期的特点均体现了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而导致的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因而文化上越来越体现出市民化的特征。而明清小说的繁荣就是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出现的。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明确本目知识。
明代“四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是晚明的短篇小说集。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曹雪芹《红楼梦》 “孤愤之书”:蒲松龄《聊斋志异》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产生了这么多传世之作,我们来做一道探究题。教材P40“自我测评”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小结:文学作品与书法、绘画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业:教材P40“自我测评”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第三篇:there be教案
There be 句型教案
一、学科: 英语
二、课例名称: “There be”句型
三、课型:新授课
四、:年级: 六年级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理解并灵活掌握句型“There be”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2)技能目标:
学会利用身边的人会或物用”There be”句型来询问叙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用应做事情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在小组中于他人交流。
(二)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目的实使学生学会使用句型”There be”和它的肯定句、疑问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再结合所学过的单词,学会利用身边的人或物用”There be’句型来问答。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掌握句型”there be”
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使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
(四)教学方法
1,自然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文朗读,使学生学会使用句型”there be”
板书设计: “There be句型
* There is +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 There are +可数名词复数
“There be”句型的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口诀:”There be’ 句型有特点,主语放在be后边,变否定,很简单,be后要把not 添,变疑问,也不难,把be 提到there 前.肯定句中有some 否定、疑问把any的 用法
(五)教学过程 Step1 Have a dictation Diagnose test 1)There---------some rice in the bowl.2)There-------some chairs in the room.3)There------an apple on the floor.4)There--------a teacher and som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5)There-------a pencil and two rules in the box.Step2 Teaching “There be” 句型
a)“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口诀 b)Give Ss there minutes to master.Eg:There is a book on the floor.(边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及其肯定与否定回答)There is not/isn’t a book on the floor.Is there a book on the floor? Yes, There is/Not There isn’t.There are some chairs in the room(.同上)There are not/aren’t any chairs in the room.Are there any chairs in the room? Yes, there are./No,there aren’t.Step3 The different of “There be” and have/has
“There be” 表示在某处有某物或某人,表述某物或某人存在于某个地方,而have/has表示某人拥有某一样东西。Eg: I have a book.You have some pencils.He has a lot of pens.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注: 而者有时也可以通用,表示“某物本身拥有。。” Eg: The classroom has forty-eight desks.=There are forty-eight desks in the classroom.Step4 Form test 1)There is a Chinatown in New York.(变否定句)------------------------------Chinatown in New York.2)-Are there any pens on the table?(作否定回答)--------,----------------。
3)There is some meat on the plate.(一般疑问句并做肯定回答)------------------------meat on the plate.---------,----------------.4)are there lots bicycles China in of(连词成句)----------------。
(六)Homework 背诵”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口诀,做活动用书第二模块。
第四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初步学会选择适当的测量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2、通过测量和比较等活动,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3、能体会合作交流和成功的乐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标准,对各种物体的长度的感知。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比:你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1cm 1m)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1米的长度吗?(抽生比划后都试一试。)50厘米呢?
2、估:你能估一估铅笔长度吗? 你是怎样估的?(学生演示“指宽”估量法)
3、导:怎样知道自己估计的对不对呢?(板书:量一量)。在测量长度时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汇报后,教师借助课件1和实物展示:各种不同的尺子。)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O刻度与物体一端对齐、尺子要拉直、放平。课件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 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手指的宽”作为测量标准去估量铅笔的长度,我们还能利用身体哪些部位的长度、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作为测量标准去估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汇报(若有难度,教师稍加提醒:肩宽、一庹长、一拃长等。)(板书:肩宽、一庹长、一拃长、黑板长、课桌高、、、、、)明确:像肩宽、一扎长等这种肢体长度,还有像课桌高、黑板长等物体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测量标准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板书:测量标准)
2、量一量
活动1:要想估量物体的长度,先要知道测量标准的长度,下面我们就来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我们的肩宽有多长?课件3 1)学生演示合作:量一量肩宽(教师做好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2)学生汇报。
活动2:你能像刚才一样,每组选择2个以上的测量标准,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其他测量标准的长度吗?小组长做好分工,把测量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课件3(1)提出要求:活动时要细声细语、轻拿轻放,在测量黑板时,为了避免拥挤,请各小组有序上台测量。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展示。
活动3:静下心,闭眼想肩宽有多长?课桌有多高?用手比一比。活动4:请你用“一拃长”作为测量标准,量一量课本有几拃?
3、比一比
活动5:你能利用“肢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作为测量标准去比一比其他物体的长度吗?(板书:比一比)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课件3出示:鳄鱼图)1)想-----闭上眼睛想一想:6米有多长? 2)比-----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比一比:6米有多长? 学生汇报演示:以“一庹长”作为标准,6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6米长。)3)多样化:鳄鱼有这么长,你还可以选用哪种测量标准去描述6米的长度?(若有难度,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后汇报:肩宽、课桌高等。课件4(教师都要加以肯定。)4)优化:鳄鱼这么长呀,相当于6个小朋友手拉手、20个孩子肩并肩站一排、10张桌子叠起来,你认为以什么的长度作为测量标准去描述6米的长度最合适呢?(两臂长、课桌高等)
4、小结: 像这样,量一量、比一比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选用比较长的测量标准,量一量、比一比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例如铅笔,就可以选用比较短的测量标准,实践运用 :
1、课件6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选用合适的测量标准比一比他们的长度吗?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比一比,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测量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根据时间需要,适当选择1-2种动物.。)
2、我们经常课间在操场上锻炼身体,你能选用合适的工具和测量标准量一量、比一比操场跑道的长度吗?课件5(学生汇报,教师提示:卷尺、步长、)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是什么?
第五篇: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主备人:顾海芳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及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鲁迅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2、3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首歌这样唱:“相逢是首歌。”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鲁迅一生中最难忘的有童年时代的可亲可敬的长妈妈,少年时代的农家英雄小闰土,还有一个就是他在东京留学时结识的老师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忆藤野先生的一篇散文。
二、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卡上的内容。
樱(yīnɡ)花
颇(pō)冷 解剖(pōu)抑扬顿挫(cuò)
诘(jié)责
绯(fēi)红
宛(wǎn)如
陌(mò)生
畸(jī)形
不逊(xùn)
匿(nì)名
杳(yǎo)
瞥(piē)见
喝(hè)采
发髻(jì)荟(huì)
裹脚(ɡuǒ)
枪毙(bì)
三、点拨提升
1.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划分文章段落。
1—3段
在东京
4—35段
在仙台
36—38段
离仙台
2.找出藤野先生与我直接交往的四件事情,口头复述:
先生其行: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验——了解裹脚。3.圈画出相关语句,并说出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先生其貌: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认真,朴素)
先生其言:“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认真、迂阔)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关心学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治学严谨)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尊重科学)
“总是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务实精神)
4.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
先生其人:正直热忱、治学严谨、关心热爱学生、公平无私,具有真正的教师风范。5.一别20年后,“我”仍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我”对一个接触并不多的日本先生的感情是否有些让人费解?(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这么深?)
第一,有高深的学问,态度严谨认真。“我”虽然不再学医,但先生高尚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第二,关心异国青年。“我”那一代人从懂事时起,就经历了甲午和庚子两次奇耻大辱,为了救国救民,远到异国寻求救国之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友好公正地对待弱国的学子“我”。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以自己的良知兢兢业业地教诲中国学生,这种精神是伟大的。
第三,藤野先生的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念给鲁迅巨大影响,使得“我”一直能够保持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第四,藤野先生的出现恰恰在作者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期,看到他的照片,就会想起日本留学的经历,就会想起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好地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
四、小结本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藤野先生在鲁迅心目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也要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并且分析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位正直热忱、治学严谨、关心热爱学生、公平无私,具有真正的教师风范的人,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在鲁迅的心目中,藤野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那是什么导致他们面临分别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课。
二、小组交流学习卡上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点拨提升。
1.找出导致“我”离开仙台的两个事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读出愤慨和伤感,“我”看出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我”去日本学医,本来抱着美好愿望,希望治疗国民的体魄,这两件事使“我”看到了比体魄更需要治疗的是人的灵魂。要治疗的人的灵魂,必须唤醒民众,不是学医就能完成的,所以“我”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作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作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2.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他是什么反应呢?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我”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我”是终生难忘的。3.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4尽管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藤野先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b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
小结:时隔20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先生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
5.文章以怀念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呢?主要抓住留学生的什么特征写的? A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子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陋形象。B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C结合背景资料分析。鲁迅那一代人从懂事起,就经历了甲午和庚子两次奇耻大辱,有志之士怀着寻求救国之路的愿望到异国去留学。鲁迅深感在东京的留学生学风不正,所以想找到真正可以学得救国救民知识的清净之处,决心舍弃繁华都会来到仙台小镇。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作好了铺垫。6.题目为《藤野先生》,第三部分并不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是否离题?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第三部分写自己回国之后的经历,着重表现藤野先生对自己思想上的深刻影响,表达了对他的景仰。7.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8.结合具体语境,品赏作者在语言中深寓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自选一句或一段,抓关键词,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老师适当点拨。例:文章第一段,“无非”表现了作者怀着寻求救国之路的愿望到异国去留学,但那里的留学生不学无术的状况让人失望。看似淡然,实际上强烈不满。“标致”实际上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不知羞辱的留学生的讽刺。朗读时语气要愤慨、失望,“无非”、“高高耸起”、“扭几扭”、“标致”这几个词要重音轻读,读出讽刺与夸张的意味。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四、畅所欲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鲁迅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的面貌,就要改变国民的精神,他一直谨记国耻与历史重任,笔耕不辍,用笔做武器,像尖刀,像匕首,刺向敌人心脏。他用笔墨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小说揭露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其实在现在,中国人也有劣根性,你能说出“丑陋的中国人”的表现吗?
诸如:中庸之道、自私、大男子主义、农民的计划生育不能落实、不孝敬父母、男人酗酒、闭门造车等,这些都是影响文明进步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