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可能和我一样,这样就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就直接让他坐下,而不进行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们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产生厌学,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 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四)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 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近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五)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1)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以任务繁重为由,忽略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更应时刻注意自我提升,应该通过参加培训或者学习优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实施和评价,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师生角色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参加一些科研活动,也会培养教师们严谨、科学的作风和优秀的科学素养
(2)增强对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或许会造成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不仅会招来学生们的不满,也会让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学的武健老师“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观点就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一种理解,每一个教学单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华”,要进一步加工信息技术教材。的确,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 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七)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 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幻灯片背景》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 教学: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展示自我”——“评价小结”。这个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没有刻意地去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清晰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气氛,更在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诱导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都会导学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在处理书中做一做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问题和不足: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班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课堂纪律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要真正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
1.课前制定方案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要对学生们讲清此节课的安排,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 30 分钟,操作 15 分钟;第三、讲 15 分钟,操作 30分钟。大家都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一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Word时,首先在课前搜索一些课上用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制作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3.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灵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4.加强课上小组间的竞赛 搞点儿小竞赛,使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充分体现。在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既体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又能使他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对所学到 的知识加以运用,这种小竞赛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有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病毒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 (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师: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算机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软件公司的《赛博韦尔教育软件》)。
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
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称之。
(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为何称为“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能力故而形象称之;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发作? 计算机病毒出现时有何“征兆”呢? (层层深入)什么情况下,你要警惕自己电脑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师: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病毒”发作时的样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着演示几种病毒发作的现象)演示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发作时没有这些直观的现象,例如CIH病毒是 第一个直接攻击、破坏硬件的病毒。
师: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影响呢? (继续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a、经常无故地“死机”;b、运行速度明显下降;c、屏幕上显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坏或删除;e、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上的数据。
师: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③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隐蔽性 c、潜伏性 d、传染性 e、激发性 f、广泛性
以CIH和杀手13病毒为例简要介绍病毒的特点。
师:这些病毒是从什么地方“进口”来的呢? 软盘、盗版光盘、网络、硬盘
师:可万一你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后,该怎么办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软盘:对于来历不明的外来软盘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b、光盘:建议使用正版光盘软件;c、网络:安装实时监控软件;d、硬盘:安装病毒防火墙。
(介绍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电脑演示操作方法)
3、总结:我们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病毒,时时处处关心计算机安全,并没有哪一种杀毒软件可以“一夫当关”对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电脑时就更应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病毒”远离我们。
4、作业:给学生提供“病毒知识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几种着名的杀毒软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挺充实的。要上好概念课我觉得要把握好二个要素。
一、合理性。教学内容及教师的讲解方式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深入浅出,步步递进。
二、条理性。首先内容的呈现要有条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是挺有讲究的;其次是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用恰当的过渡串起知识的链条,承前启后,有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易分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
[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
(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
(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师: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算机病毒的故事”(播放深圳智慧源软件公司的《赛博韦尔教育软件》)。
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
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称之。
(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
◆为何称为“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能力故而形象称之;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发作?
◆计算机病毒出现时有何“征兆”呢?
(层层深入)什么情况下,你要警惕自己电脑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师: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病毒”发作时的样子呢?可怕不可怕?
(接着演示几种病毒发作的现象)
演示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发作时没有这些直观的现象,例如CIH病毒是第一个直接攻击、破坏硬件的病毒。
师: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影响呢?
(继续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a、经常无故地“死机”;b、运行速度明显下降;c、屏幕上显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坏或删除;e、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上的数据。
师: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③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隐蔽性
c、潜伏性
d、传染性
e、激发性
f、广泛性
以CIH和杀手13病毒为例简要介绍病毒的特点。
师:这些病毒是从什么地方“进口”来的呢?
软盘、盗版光盘、网络、硬盘
师:可万一你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后,该怎么办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软盘:对于来历不明的外来软盘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
b、光盘:建议使用正版光盘软件;
c、网络:安装实时监控软件;
d、硬盘:安装病毒防火墙。
(介绍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电脑演示操作方法)
3、总结:我们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病毒,时时处处关心计算机安全,并没有哪一种杀毒软件可以“一夫当关”对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电脑时就更应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病毒”远离我们。
4、作业:给学生提供“病毒知识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几种著名的杀毒软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记录下来。
信息录入:cxz
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_教案_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_教案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
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 课:
新 课:
一、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computer security)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蟇自我复刲传播和扩散,在一媚捡件下被激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皘、光盘和网络传播ဂ计算未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ဂ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痄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瀹:
1)隐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箷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4)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5)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䨺。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有很妧的危害性。世界嘄园每年ฺ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姍:
1)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仴,使之斠法正常工作。
2)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4)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四、计算机病毒的表现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
1)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
3)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凲现不正常的菻写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
4)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丢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绝“丢失”打印机、打印状态异常等。
五、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重臆计箇机病毒的防治,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应该使用专门的杀病毒软件及时杀毒。但是攀重要的是预防,杜绝病毒进入计算机。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䋬:
1.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有硬盘的计算机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对于外来磁盘,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检测,确实无毒或杀毒后才能使用。对连网计算机,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2. 静态检查 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清除。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应记住文件的长度,一旦文件改变,则有可能传染上了病毒。
3.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见的异常有: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减慢;内存空间减少;屏幕出现紊乱;文件或数据丢失;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六、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课堂提问: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宗机系统$给计算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2. 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隔离来源、静态检查、动态检查等)计算机软件受哪些䳕律保护?(计算机软件受到以下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禗机软件保护条例》)
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炱及危害性;
3、了解讁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教学重点] 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课前准备] 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教学料法和手段] 敘学方法:启发式教娦; 教学手段ဂ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ဂ?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师:刚才大家ဂ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玗机病毒的故事”(⒭放深圳智慧檐软件公司的《赛博韦尔教育软件》)。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称之。(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 ◆计算机病毒是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 ◆为何称为“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肽力故而彣象称之;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窋即发作ဂ ◆计算机病毂出现时有何“庁兆”呢?(层层深入)什么情况下,你要警惕自巑电脑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师: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犄祸”。师:大家有没有见过“病毒”发作时的样子呢?可怕不可怕?(接着演示几种病毒发作的现象)演示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发作时没有迉些直观的现象,例如CIH病毒是第一䘪围接攻击、破坏硬件的病毒。师:计算机病歒对计算机有伕影响呢뼟(继续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a、经常无故地“死机”;b、运行速度明显下降;c、屏幕上显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坏或删除;e、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上的数据。师: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③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隐蔽性 c、潜伏性 d、传染性 e、激发性 f、广泛性 以CIH和杀手13病毒为例简要介绍病毒的特点。师:这些病毒是从什么地方“进口”来的呢? 软盘、盗版光盘、网络、硬盘 师:可万一你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后,该怎么办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软盘:对于来历不明的外来软盘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 b、光盘:建议使用正版光盘软件; c、网络:安装实时监控软件; d、硬盘:安装病毒防火墙。(介绍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电脑演示操作方法)
3、总结:我们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病毒,时时处处关心计算机安全,并没有哪一种杀毒软件可以“一夫当关”对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电脑时就更应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病毒”远离我们。
4、作业:给学生提供“病毒知识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几种著名的杀毒软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记录下来。
信息录入:cxz
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_教案_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_教案_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 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 课:
一、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安全(computer security)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4)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5)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4)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四、计算机病毒的表现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常见病毒的表现一般有:
1)屏幕显示出现不正常。例如:出现异常图形、显示信息突然消失等。
2)系统运行不正常。例如:系统不能启动、运行速度减慢、频繁出现死机现象等。
3)磁盘存储不正常。例如:出现不正常的读写现象、空间异常减少等。
4)文件不正常。例如:文件长度出现丢失、加长等。打印机不正常。例如:系统“丢失”打印机、打印状态异常等。
五、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如果发现了计算机病毒,应该使用专门的杀病毒软件及时杀毒。但是最重要的是预防,杜绝病毒进入计算机。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
1.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有硬盘的计算机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对于外来磁盘,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检测,确实无毒或杀毒后才能使用。对连网计算机,如果发现某台计算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2. 静态检查 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清除。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应记住文件的长度,一旦文件改变,则有可能传染上了病毒。
3.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有病毒。常见的异常有:异常启动或经常死机;运行速度减慢;内存空间减少;屏幕出现紊乱;文件或数据丢失;驱动器的读盘操作无法进行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六、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课堂提问: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给计算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2. 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隔离来源、静态检查、动态检查等)计算机软件受哪些法律保护?(计算机软件受到以下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Word模块教学反思
虽说Word算是教学历史最久,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一个模块内容,但自己却一直想摆脱常规软件学习的基本教学套路,因此每次都会设法对Word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希望有所改变。
1.以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作为教学主线
在最初的教学中,自己主要以技术为教学主线,即老师先设计好一个Word文稿,通过向学生演示此文稿的完整排版美化过程,将Word模块的主要知识点串连起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但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往往是为了技术而学技术,不能建立清晰的文字信息表达的思路。我就尝试对排版美化原则进行介绍,把信息表达作为后面学习的切入点,这样后面技术的学习需求更加明确,学习的过程也更为自然流畅。
2.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过去受限于以技术为主线教学思路,自己很难有机会让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探究。教学的通常的做法都是,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提出问题(或任务),接着是老师对任务的分析及解决过程的演示,最后再由学生进行操作,完成任务。由于知识点已确定,学生主要学习的还是操作技能,缺乏对技术应用的真正思考。尝试着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如果美化原则的介绍时,让学生自行研究一个简单名片的美化;在应用对齐原则及重复原则时,学生自行研究文本框的应用等。不但有许多问题能由学生自行解决,而且老师
进行讲解决时效果更好,一些学生还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思路,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对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习惯,比较容易放弃。
3.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仍有几点问题仍待解决,第一,学生学习基础差,虽然自己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不足有所准备,但实际的情况仍出乎意料,大多数学生虽在初中阶段接触过Word,但学习状况普遍欠佳,甚至有学生反映初中的学习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第二、不同班级学生差别明显,同样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自主探究的部分),有的班完成得较好,有的班学生则表现出不足的学习能力与不良的学习习惯;第三,课时不足,由于自主操作时间不够,学生无法真正进行Word作品的练习,老师很难进行作品的评价与反馈。
段新成 2015年10月20日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中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选修课选修课程的教学反思
浙江 湖溪高中 孙秉超
摘要:信息技术选修课选修内容多,范围广,有关如何开展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研究者众,本文从课程结构的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初步的研究,从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后总结、课程反思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思路,对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选修课 信息技术
教学反思
新课表后,对于信息技术选修课学科的教学,有一些东西很值得反思,信息技术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我们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成功的信息技术选修课教学?
诚如我们校园里横幅所说的“教育神圣,爱和责任”。家长满怀希望的把孩子送到湖溪高中来,是凝聚了全家人的期望,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热切期待。这是无可厚非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满足家长的这种愿望?实际上,家长的期望与我们的教学是有一些差异的,家长以孩子能否考试理想的大学为标准,老师以培养学生的
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愿望。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能否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通过课堂讲授,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打下稳固的信息技术选修课基础,同时掌握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在网络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树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思维,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信息技术选修课学科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首先,教师必须制订出教学大纲和编写选修教材,对所授课程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于此同时,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相关资料,特别要注意上网浏览最新的科技动态。对教材体系、基本内容、重点章节及讲授难点等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每堂课在备课前要充分收集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在选修课的架构上,要做到内容完整、思路清晰、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上下呼应。教学素材包括必要的图片、照片和视频材料等,当然在教学中,适当的添加背景音乐,同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授音频处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前在教室播放轻音乐《梁祝》,学生觉的很高兴,很多的学生觉得从来没有听过如此优美的音乐,很快的教室里就静下来了,随着钟声的响起,音乐戛然而止,教师就开始介绍一点音乐知识,提问学生,我们如果要在多媒体作品中插入背景音乐,谈入和谈出的效果,对于自然的推出作品的主题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谈入谈出吗?如何处理?这样就很自然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的欲望,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
不可否认,丰富的知识面,开阔的视野是一个教师编写选修课教材的前提。对完善授课内容也是十分必要,所以,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师,平时要注意在网上的浏览,所涉及的内容不应局限在本学科。因为信息技术选修课代表的是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除了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课前准备,教师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理解能力等等。
最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随教学内容同步加以调整,常见的课堂讲解方式有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实践、学生讲解-教师点评互动教学法等,这些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可能不是很适合了。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对需要预习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更好的课堂授课效果。作为信息技术选修课课的上机操作而言,教师还需要提前做好机房的软硬件的维护工作,充分利用好每堂课的时间。
二、课堂授课
1、课堂授课环节的第一堂课极为重要,一定要更加精心地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对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总体介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总体认识;设法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设计对于一堂课而言,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感受理解新知识的特点,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明确,引入、讲授、分析、巩固、小结、作业等各教学环节不求每一节课完整无缺,注意一定要有程度的不同。对授课内容要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选修课课中,教师尤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严格按照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实行具有校本研究特色的教学案一体化,重视能力培养,授课过程中还可进行适当的提问,通过适时、恰当的设疑并解疑,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授新内容时,可简略回顾上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与上次课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零散知识点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充分理解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记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清晰准确,适时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知识点。
三、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授课情况的反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精心设计每一课的课时测验题,特别是目前学生的课余时间很紧,教师尽可能的多采用选择题。
同时注意留出一点时间进行答疑,并对作业和答疑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在某一阶段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小结,充分揭示各个章节及章节之间的逻辑结构与内在联系,对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和整理,巩固课堂授课效果,课堂教学要依据教材内容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思维品质、专业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课程反思 教师的每一堂课,总是有许多可圈点的地方,教后记,就是教师课后,对本堂课做及时的分析回顾,对照教案,总结经验,以利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
教师对课程的反思,意味着对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折射出来的教学理念的升华;积累着对过去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更蕴含着对未来教学乃至发展远景的规划。成功经验,应继续保持和发扬;不足之处,应加以改进。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自觉主动的教学反思,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每一学期的备课中,需要参照前几次课程的授课心得,认真的分析总结,结合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新课,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五、未来展望
课堂授课的上述四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其他环节独立存在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应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主动地获取新知。
作为湖高的一名教师,应该始终有一种使命感,湖高是湖溪地区的最高学府,湖高老师应该是最有学识的人,应该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调整教学的思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学校教育不在于看学生考的分数有多高,而在于学生从你的教学中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通过信息技术选修课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站在信息技术选修课的高度,从计算机辅助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信息技术选修课老师理应时刻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诚,何博泉.军事工程高等教育[M].装甲兵工程学院
[2]胡乐乐.教育学视野中的课堂本义[N].中国教育报,20011222(04).[3]佘爱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大学课堂教学-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3(7): 77-79.[4]王希尧.教育学的超越[N].中国教育报,20000507(02).[5]李建年.“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开发与实践 [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 25(7): 33-35.[6]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7] 宗琦, 叶静辉.精简教材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浅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1): 109-111.[8]杨醒民,傅元坤.现代实用教学艺术[M].解放军出版社..[9]多尔.后现代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8.[10]姜艳萍.本科教学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核心 [J].民办教育研究, 2009,(5): 78-82.[1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5—1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湖溪高中322117)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丁言常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010年9月12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丁言常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可能和我一样,这样就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就直接让他坐下,而不进行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
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们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产生厌学,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2010年9月26日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丁言常
1、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好课
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强调就教材而备教材,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在上每次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⑴ 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共有6大模块。高一上学期我们上必修课内容。根据新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因此,在研究教材过程中,我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⑵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第一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时,在学习了常见的信息技术外,结合日常生活,补充说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也日益猖獗,由此引出信息安全问题。从网络犯罪,安全漏洞难以堵塞,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3方面加以说明,拓展学生知识。
⑶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第二章《信息获取》时,整合第二章内容,布置3道实践题,分别是国庆3日游,泉州3日游和自配电脑(高中低)3种方案,学生分组任选一个题目,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主题内容,最后以作品(作品形式自定)的形式呈现,要求各组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效果甚佳。
⑷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我经常是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任务驱动,课堂讨论等等,目的在于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⑸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2010年10月10日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丁言常
回顾五年来,新课改引领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与成长,感受颇多。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1、兴趣引领、化难为易
例如,学生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当学生玩游戏觉得有困难的时候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就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现在高一年级学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个/每分钟以上,大部分达到100个左右/每分钟,个别同学达到200多个/每分钟,同学们基本上个个学会了盲打。
2、精心导入,激发学趣。
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进行重难点的讲解、示范演示。我在课前精心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键盘一课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而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橡皮擦的功能,这样由浅入深、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利于记忆。
4、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 ——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PHOTOSHOP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及工具栏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欣赏个体、激励全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欣赏学生是老师必做的功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在这个时候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的闪光之处,然后加以赞赏的同时指出不足;注重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并及时鼓励同学们只要肯下功夫,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电脑高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钻研教材,分层教学
处于少年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试想,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学生动手,他们的注意力何以集中?因此,精讲多练、合理安排时间,难易结合的任务驱动,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附加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分层让能力强的学生可有更多的练习机会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
7、教法多样,教无定法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我认为应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上台面向全体同学操作不仅能锻练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这是我在学习新课标之后思考的问题,多一种方法,多一些尝试可以多几个方位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讲授“图形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首先打开“photoshop”程序,每个同学导入一条鱼的GIF图片,接着,我开始“变魔术”,演示“鱼妈妈”的水平翻转变化,然后同学们探究“鱼妈妈”的其他魔术变法。“鱼妈妈”如何“长大”或“缩小”、“鱼妈妈”怎样“转弯”......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认真地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得以体现。最后,我请学生帮助“鱼妈妈”找到一群“鱼孩子”创作作品。学生练习时,我要求“越有创意越好”。
学生展示作品以后,组织学生自己品评。如何评价作品、如何面对别人的评价都是老师需要引导和关注的。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致盎然,涌现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艺术,整节课看来,任务密度偏大,个别同学只完成了导入和变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避免留下遗憾。
8、充实提高,转变观念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其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然后,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201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