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1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

第一篇: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

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

一、案例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如是说。这个弱女子同日本政府进行了8年“抗战”,她的身后是一些七老八十的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她试图让人们明白: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不大白于天下,人类文明史将蒙羞。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的赔偿请求。但在判决中首次认定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行。有人说,日本人脑袋里最顽固的一颗螺丝钉松了。

8年里王选一直在不停赶路。王选的号召力,使国内外众多媒体投向了这一群满身创伤的老人,和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27次赴日开庭,犹如27次重大战役,指挥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兵马是一群年愈古稀、身体病弱的老人。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马拉松式的正义诉讼,让许多日本人知道了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日军的战争犯罪事实,世界上进步的力量以及年轻的一代,已经开始广泛参与介入,在诉讼判决之前,正义已经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 2012年9月,内地反日怒潮持续,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京、广州、珠海和深圳等地16日早上都有示威,抗议日本所谓的购买钓鱼岛行动。

在日本驻北京大使馆外,数千人参加反日示威,部分人高举国旗及标语,唱国歌呼口号,要求日本滚出钓鱼岛,有人向大使馆投掷水瓶。逾千名公安及防暴警察在场戒备,并且封锁附近街道。公安不断广播,呼吁民众克制情绪,不要做出过激行为。

在广州,近一千人在烈士陵园集合,然后游行到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期间,有人向日系汽车泼水,有民众派发传单呼吁不要使用暴力。而在深圳,过千民众在华强北路聚集,高喊反日口号。现场附近的日资百货公司,在商场入口架起围栏,不准进入。部分示威者被公安带走。

二、思考讨论

同样是爱国,王选采取的方式和示威者们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三、案例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什么?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但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人皆有之,而思想和行为却可能并不理性,甚至偏离了报效祖国的初衷。

爱国主义不是在内心充斥的冲动、躁动、愤懑的情感。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依然可以限定于以下范围: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我们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路就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要带着对祖国的理性认识,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第二篇:思修 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

忠诚的爱国者

一、案例文本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如是说。这个弱女子同日本政府进行了8年“抗战”,她的身后是一些七老八十的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她试图让人们明白:日本细菌战的罪恶不大白于天下,人类文明史将蒙羞。

2002年,弱女子王选引人瞩目,她以自己的方式不懈地努力着,她钢铁般的意志令人叹服,她当之无愧被评为2002年《南方周末》人物。但对于这一切,她根本无暇去想,为了中国和中国的历史,她仍在四处奔波着。

她的努力使“日本人脑袋里最顽固的一颗螺丝钉松了”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的赔偿请求。但在判决中首次认定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罪行。有人说,日本人脑袋里最顽固的一颗螺丝钉松了。

集结民间的力量,拨开历史的黑幕,王选,这位外表柔弱的热血女子,和她身后的180名原告一道,成就了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

王选,50岁,1987年留学日本,1995年开始从事细菌战调查,1997年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原告团成立,王选被推举为总代表。浙江义乌,王选的家乡,一个山清水秀的江南古城,六十年前,一场灾难降临到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六十年前,王选13岁的叔叔及族亲8人死于日本731部队投放的鼠疫。那个村庄在两个月里死了四百多人。当时整个中国受害人数达数百万。幸存下来却一辈子受病痛折磨的更是难以计数。

1995年,在日本求学八年的王选准备赴美国深造,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幅照片改变了她的生活。这是3个即将充作试验“材料”的中国人,相隔六十年,他们目光中流露的恐惧与无助,依然让王选泪流满面。从那以后,王选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也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为了让受害者的权利得到最大的体现,她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取证工作。1997年,王选被第一批原告推举为代表团团长。

从二战结束直至今天,日本国内对细菌战始终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应当坦率地承认细菌战史实,勇于承担战争责任,进行深刻反省;另一种声音则是百般抵赖与开脱。

1983年,家永三郎在高等学校教科书《新日本史》中记述了731部队其事,日本文部省审定这本教材时,责令作者删除该项内容,并称:学术界正处于收集史料阶段,尚未能发表专门的学术研究成果,“写入教科书为时尚早”。联系到某些公职人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东史郎败诉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细菌战采取的态度绝非偶然。这与德国在战后进行的真诚悔过与深刻反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年里王选一直在不停赶路。王选的号召力,使国内外众多媒体投向了这一群满身创伤的老人,和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27次赴日开庭,犹如27次重大战役,指挥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兵马是一群年愈古稀、身体病弱的老人。王选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以前的历史要有一种继承,对受害者我们应该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是一种继承,他们没有被恢复的权利,他们受到侵害的权利和尊严,或者他们已经去世,在有生之年没有能够得到恢复,我们应该帮他们去做。”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马拉松式的正义诉讼,让许多日本人知道了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日军的战争犯罪事实,世界上进步的力量以及年轻的一代,已经开始广泛参与介入,在诉讼判决之前,正义已经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仅中国媒体,即使是西方主流媒体都会时常报道中国人状告日本政府的细菌战官司,比如,英国 B BC、美国《纽约时报》、路透社、美联社等等。就是今天的官司,《纽约时报》、路透社、美联社都以醒目的标题及时地进行了报道。

这场官司输了,也许还不算糟糕。真正糟糕的是,她的那一支告状大军人数越来越少。官司历经5年,27次开庭,10%的原告已去逝。再坚强的意志也抵挡不了自然规律。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亲自与日本政府对阵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更何况,他们当中有些曾直接遭受过日本细菌战的折磨。

王选曾说,她的最深刻体会是,中国人的事情要中国人自己来做,不能靠别人,也不能有幻想。对正义,始终要有坚定的信念。“咱们中国人自己打官司。自己的官司要自己打。”王选始终强调,民间赔偿是日本政府向人民谢罪的一种合适方式。打这样的官司,对中国受害者来说,绝不是为了赔偿多少钱,主要是揭露历史真相,讨还历史公道。但愿人们听起来这不是硬性说教。

(资料来源:2002“感动中国”人物王选,各大媒体的报道的综合)

二、思考讨论

1、王选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奔走数年,她的坚持不懈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爱国主义?

2、请你谈谈做一个忠诚且理性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行动?哪些又是浮于个人情绪的不理性不可取的行动?

三、案例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什么?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本文讲述王选,一个弱女子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奔走数年的故事。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但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人皆有之,而思想和行为却可能并不理性,甚至偏离了报效祖国的初衷。

日军侵华战争留给祖国的伤害,是祖国难以愈合的伤痛。而日本单方面对史实的拒不承认百般回避逃脱,更是使得祖国蒙羞。王选面对这些严酷的现实,一方面保持着理性的思想选择了合理的申诉方式,另一方面以持之以恒的奋斗为受害者,为祖国争取应得的利益。

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对比2011年冲进日本右翼政党要员私宅中奸杀4名女性工作人员的中国籍男子,与默默奔波数年的王选,这个问题足以敲击每个拥有爱国情感的人的神经。

爱国主义不是在内心充斥的冲动、躁动、愤懑的情感。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往往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依然可以限定于以下范围: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过奖啊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是去祖**亲的保护,人们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路就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要带着对祖国的理性认识,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通过王选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奔走数年的故事,诠释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表达爱国情感。本案例可用于第二章第三节中“做忠诚的爱国者”的辅助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基本方面。爱国主义的最终体现必然流露于实际行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再举一些类似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应该如何正确理智的做一个爱国者,也可让学生自己举例、讨论。

第三篇:思修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1 “我简直呆不下去了,成天想家”

小王,18岁,成都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北方某城市。小王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中长大。中学时期一直在父母身边,家中的生活琐事均有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她努力学习,不需要承担家中的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入大学后,非常想家,不适应大学生活,无法安心学习,后悔不该来成都上大学,还产生了转学回家乡的想法。她对所在班级的辅导员说:“我简直呆不下去了,成天想家。早上一睁眼就想到不是在自己的家里,真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操场上跑步,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里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要哭,一边跑,一边哭。课间休息和课余在宿舍,到处都听见这本地人的口音,总觉得是被抛弃到异地来的外乡人,总感觉到是别人的地方,好不自在,孤独极了。班上组织出去玩,我无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愈玩愈伤心,觉得到处都不如家乡。而且,看到落叶想到归根,想到归根又想到家。每天晚上熄灯后都在被窝里哭,也不知到什么时候才入睡。周末,看见寝室的本地同学回家了,更伤心,更难过。”对大学生活新环境的严重不适应以及强烈的思想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小王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她说:“我虽然知道父母家人肯定希望我在大学里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活,希望我好好读书。我也强迫自己快乐起来,忘掉家里的一切,强迫自己好好学习。但是,基本上学不进去,又怕自己被淘汰,怕别人笑话自己,只得抱着无可奈何的心情整天将自己塞进课本里面。看不进去书,却不敢不看。就是看着书发呆,晚自习也要在图书馆坐两三个小时才能坦然一点。好多作业没做,现在我整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担心家里人失望,害怕大家的眼光。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后悔上大学,也不知道学了以后干什么。我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不也照样工作和生活得挺好吗?在这个大学生活中,我感受不到快乐,我完全没有了中学时代的活跃,我很怀恋中学时代的丰富多彩,现在的生活我感觉不到充实,只觉得空虚和忧愁。我实在呆不下去了,我想转学回去。开学后这两个多月里,我是靠着回忆和写信支撑过来的。我靠自己发出的80多封信件(其中48封给家人)和收到的70多封信支持着自己的精神。”

针对小王的情况,班级辅导员对她进行了及时的开导和劝慰。辅导员告诉小王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是普遍现象,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才存在这种心理状况,只是不适应的程度不同而已。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去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塑造新自我。辅导员还给小王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议:

1、了解大学校园里对小王有吸引力的环境和事物,了解本专业的前景,怀着对明天的希望,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到大学新生活中去。了解成都这座城市,成都是一个有众多名胜古迹的城市,在假日里可以与同伴去附近的旅游景点游览观光,去发现成都的魅力,并在家信中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介绍成都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和自己所在学校、所学专业的优势,培养自己对成都、对学校的感情。

2、在学习上,认识目前所学专业的性质、意义,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角度来认真思考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的特点制定新的目标,按照新的目标和计划展开自己的学习生活。

3、在人际交往上,学会和身边的同学交朋友,扩大交往的圈子,认识新朋友,让自己被人了解、理解,同时也努力去认识和理解他人,与新朋友一起分享大学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4、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扫盲舞会、圣诞晚会、元旦晚会、知识竞赛、文娱表演等,这些活动中是发挥自己的长处、认识他人和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积极参加这些集体活动,还可以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冲淡思乡情。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一端时间的努力,小王终于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还爱上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不在要求转学回家的事情,学习进步了,性格也恢复了过去的开朗与活泼。

思考:大学新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2 小李,男,18岁,成都某重点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四川省某一县立重点中学,父亲是该县某一工厂的负责人。小李在中学时在班上名列前茅,初中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高中时担任班级的班长,深得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羡慕。高考成绩突出,数学满分,被录取在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接到录取书后,非常兴奋,并决心在大学学习中大显身手,保持在中学时的优越地位。入学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小李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位置,人际关系也不太一般。入学后,小李在班上未能担任班干部,只担任了一个团小组的组长,他主动担任了寝室的室长,经常主动打水、扫地。可是宿舍有的同学从不扫地和打水,别人打回来就心安理得的使用,小李就觉得很不舒服,于是提醒同学自己去打水,提醒的次数一多,同学们对小李就不满了,还议论他爱指挥别人。小李在军训时因为动作不够标准受过多次纠正,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动作难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还觉得宿舍中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因此嘲笑他,心理更加难受。与中学时代担任班长、受同学羡慕和老师赞赏的情况相比,他感到很失落。大学里老师每堂课 都讲授很多内容,但却没有中学时代那种大量的课后辅导,小李也感到不适应,期中考试成绩平平,他更是觉得自己成了不受重视的学生,于是决心在期末考试中与班上的同学一决高下,证明自己的能力。期末考试一天天临近,小李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为了争一口气,连连开夜车学习,惟恐期末考试失败。英语考试中,由于中学时代对听力不够重视,听力较差,影响了英语考试的成绩,于是心情就更紧张了,晚上开始开夜车。宿舍熄灯后,他还要打着手电筒在床上学习。因为晚上睡不好,白天精力不集中,晚自习也看不进去书,脑子里很乱,一会儿想这儿,一会儿想那儿,担心数学和外语要是都不及格,怎么回去面对中学时的老师同学以及对自己寄予厚望的家长。他越着急越看不进去,看过了脑子里依然是一片空白。越是这样,小李就越着急,晚上失眠,白天萎靡不振,到后来晚上基本无法入睡,造成心动过速和失眠,不得不来到校医院接受治疗。

思考:面对大学学习要求和特点的变化,大学新生应该如何调适? 绪论-3 做“头脑国家”还是“躯干国家”

“有人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些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它们创造并出口知识;而另一些国家则会成为躯干国家,只能引进并使用知识。”在今天下午举行的《财富》论坛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对世界正面临的“知识鸿沟”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成思危说:“我上个星期才从美国回来,在美国时一个参议院的官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去中国的船都是空的。我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因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必须用船来运输,而美国卖给我们的金融、法律服务、软件等,不用船运,而由飞机运或者由专业人士带到中国来。”

在成思危看来,世界正在进入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成本在产品及服务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举例说,在中国生产的“耐克”鞋,生产成本只占其价格的20%左右;中国生产的DVD每台的批发价为40美元,其中的专利费却占到了21.3美元;中国是计算机的生产大国,但同时也在为英特尔及微软赚钱。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只有躯干而没有头脑的国家,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这是成思危的结论。

思考: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1 有志者事竟成

清华大学食堂师傅托福考630分。托福满分630分,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张立勇今年29岁,做农民工10年,在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就读国际贸易,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凭。触类旁通的张立勇,把金融、贸易、国际商法,枯燥难学的专业课,他硬是一门一门啃了下来,而最难的当属微积分,他可是连高中数学都没有学全呢,但他也拿下了,圆了他一个迟到10年的大学梦,然后考虑出国开开眼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相信肯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在他的床头前,贴上了座右铭“在年轻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

思考:结合案例如何理解有志者事竟成? 1-2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徐本禹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和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偏僻荒凉的贵州山区支教。有人认为,徐本禹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可以充分体现他的人生价值;也有人认为,徐本禹如果继续读研深造,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此举得不偿失。思考:你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1-3“疯狂”的英语

李阳,疯狂英语的创始人,以自己不懈的追求和不断的奋斗,演绎了精彩的人生传奇。

李阳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很内向。1986年李阳考进远在西北的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进入大学后的李阳,生活没有出现亮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李阳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阳已是13门功课不及格。他觉得很丢人,告诉自己必须从灰色的生活中突围出来!他选择了英语作为突破口.发誓要通过四个月后举行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于是,他天天跑到校园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4 个月后,在英语四级考试中成绩高踞全校第二名,当时轰动了兰州大学。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坚持每天在太阳出来之前脱口而出40个句子,他的人生道路又一次走到了新的转折点。1992年,李阳来到广州,很快有成为广州电视台的英文新闻主持人。随后的几年,李阳创下过1小时400美金的广告配音记录和每分钟8000港元的广告配音记录,成为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播音员和中国翻译工作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在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已成为世界知识改变命运的典范。

思考:如何理解“知识改变命运” 1-4信念的价值 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而在他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罗杰·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有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长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 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已。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

——据厉尊:《别让自己的提醒晚到一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罗尔斯终于在51岁那年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的?这些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2-1“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我国当代杰出数学家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一个贫民家庭。上中学时,他喜欢数学,得到了数学老师的精心培养,再加上勤奋刻苦,19岁时就敢于著文反驳著名教授的文章,因此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被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和深造。

没有大学文凭的华罗庚,由于发奋努力,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助教、讲师。令人瞩目的科研成绩,使他有机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留学期间,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被人们喻为“华氏定理”。

1938年,华罗庚怀着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热情回到了祖国,并在艰苦条件下继续科学研究。1946年,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四年间,华罗庚的科研成果使他成为了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汽车、洋房、高薪应有尽有。但是,一流的科研条件、终身教授的职务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能动摇华罗庚报效祖国的决心。1950年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华罗庚就带领全家回国。

途经香港时,华罗庚给留美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信中说:“谁给我们特殊学习机会,而使得我们大学毕业?谁给我们所必须的外汇,因之可以出国学习?还不是我们胼手胝足的同胞吗?还不是我们千辛万苦的父母吗?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朋友们,我们不能过河拆桥„„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虽然国内的生活工作条件都极其艰苦,但是华罗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减弱,在数学领域不断进行开拓。由于他取得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2-2昭君出塞:使汉族和匈奴和睦相处了半个世纪。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不仅使汉藏和睦相处,而且文成公主把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西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技术、商业及佛教的发展,现在西藏还广泛流传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充满着各族人民渴望民族交融、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

2-3写实风情画家陈亚莲(29岁)从96年开始,十年中十多次进藏,不仅画下了优秀的作品,也与藏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生的时候,看到一些贫困现象,她都力所能及地去捐助,建“雪域莲花”小学,助养了88 名藏族孩子,策划“一带一”手拉手工程,自己亲自授课,一对一认领贫困兄弟姐妹。她于98年办个人画展时,一位来自拉萨到北京学习的研究生也来到展厅,情不自禁地在 大厅里对前来参观的人唱起了一首歌:《太阳和月亮之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妈妈的名字叫天空,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母亲叫中国。”她用藏语唱,又用汉语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体现了民族间的团结。

2-4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尊敬的《中国青年报》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的国防生邓拓,现在广州军区服役。看了你们主旨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感触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他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低于大多在远海发达城市,想象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等信中曾怀疑当时的选择石佛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时申请加入国防省时的豪情和义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又不免生起万丈豪情。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也是志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欣慰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像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面临失落,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从军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此致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思考: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3-1故事:“我哪去了?” 从前有个和尚犯了法,被判去远方充军,官府派了个士兵押解和尚,这士兵有个特点,记忆力很差,为了不出差错,士兵编了首口诀:“文书钥匙枷,雨伞和尚我”,一路都在念。和尚看出了门道,就在晚上吃饭时,设法将士兵灌醉。然后从他身上取出钥匙,打开了自己脖子上的枷,将它戴在士兵的脖子上,并将他剃了光头,自己就逃跑了。第二天,士兵醒来,按口诀逐一查对,发现文书、钥匙、枷、雨伞都还在,但和尚呢?他一不小心摸到了自己的光头,松了一口气说:“幸好和尚还在。”可是最后一项呢?“我到哪去了?”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人与人、人与社会是如何联系的,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些关系,在人生坐标上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刚入校的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3-2 迷失的天才

那时1887年的一个夏天。在美国休斯敦的一个很小的蔬菜店里,一位60岁左右、相貌不凡的绅士买了一些香菜后,递给店员20美元并等着找回零头。店员接过钱放入钱匣,接着开始找零钱。突然,她发现拿过菜而弄湿了的手上有钞票的墨水痕迹。她惊讶地听了下来,想想该怎么办。经过几秒钟的激烈思考,她认为作为她的老朋友、老邻居、老顾客——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一定不会给她一张假钞。于是,她如数找回零钱,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便离开了蔬菜店。

事后,店员还是有些怀疑,便把那张假钞票送到了警察局,毕竟,在那时,2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名警察确认钞票是真的,另一名则对擦掉了的墨迹大为怀疑。怀着好奇心与责任心,他们持证搜查了尼戈先生的家。果然,在他的阁楼上他们最后找到一家伪造20美元的机器。他们还发现了一张正在伪造的20美元钞票。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尼戈先生绘制的3幅肖像画。尼戈先生是一名很杰出的艺术家。她熟练地运用名家的手笔,细致地一笔一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 假钞。她骗过了几乎每一个人,但最后命运安排他不幸暴露在一双手上。

尼戈被捕后,他的肖像画被拍卖了1.6万多美元,每幅画均超过了5000美元。饶有讽刺意味的事,尼戈几乎用了同样的时间来画一张20美元假钞和一幅价值5000美元的肖像画。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看,这个卓越的天才人物都是一个窃贼。不过,可悲的是他从自己身上偷走的东西最多。如果它合法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他不仅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而且能在施展才华的过程中,为他的朋友和家人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利益,然而,才华使错了地方,他不但与成功无缘,反而自毁前程。

思考:1.尼戈,一个卓越的天才人物,却将“才华用错了地方”,最后自毁前程。你认为尼戈迷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3-3当代毕升

王选,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荣获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大学生成长的楷模,当有人问他成功的感受时,王选教授曾经用“我的八个重要选择”总结自己的人生之路。下面是王选的第一次选择。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机会,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社会需求(包括未来需求)的敏感,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助于把握机遇,取得成功。风风雨雨几十年来,我经历了多次人生抉择,每一次都给我带来非凡的意义,甚至命运的转折。

1954年我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由于对数学的喜爱,填了三个志愿: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数学系。后来顺利考取了北大。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开始分专业---选择正确的专业往往对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数学系有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三个专业,数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成熟的学科,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大多数成绩好的同学选择了它。相比之下,计算数学专业则是北大刚刚成立的新兴学科,不但没有一套像样的教材,而且应用性强,包含大量非创造性的技术工作,不见得有多高深的学问,所以许多人不愿问津。我却有不同想法,越是古老、成熟的学 科,越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越难以取得新的突破;而新兴学科往往代表着未来,越不成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广阔。恰好这时,我看到了1956年1月制定的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周恩来总理讲了几个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其中就包括计算技术,这对我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又留意了报刊上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道和论述,发现计算机在未来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神奇的作用。我就想,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于社会。就这样,我下决心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择。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它为我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青年时期确定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发展方向对于人生是否成功至关重要。从王选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分析、选择,我们看出,他没有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是结合社会的发展,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为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走向了成功。思考:人的一生该怎样渡过才有社会意义? 3-4三克镭

居里夫人发明镭后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镭的提纯方法。要知道,在镭问世的一段时间里,身价曾高达75万法郎。而居里夫人的解释却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而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位专门来采访居里夫人的美国记者麦隆内女士问她:“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以便我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居里夫人答道。麦隆内女士对此十分惊诧,镭的发明者竟买不起一克镭?!后来麦隆内女士了解道一克镭在美国的市场价是10万美元,于是,经麦隆内女士多方筹集和某些美国人的热心赞助,居里夫人获得了两克镭。有人对此不解,认为只要她在专利上签个字,就可得到大把的钱和镭。居里夫人的回答是:“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一生中拥有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把第二克第三克镭回赠给了她。

3-5黄美廉的故事: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的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瞇成一条线,诡谲的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 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的“活出生命的色彩”。

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摄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的问:“妳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妳都没有怨恨吗?”

我的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以当着面,在大庭广众之前问这个问题,太刺人了,很担心黄美廉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我好可爱!

一、我的腿很长很美!

二、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三、上帝这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只可爱的猫!还有.............」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的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掌声由学生群中响起,看看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瞇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我坐在位子上看着她,不觉两眼湿润起来。

走出教室,美廉写在黑板上的结论,一直在我眼前跳跃:“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思考:健康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4-1 两个中国留学生的遭遇

一个留学德国名牌大学的中国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热门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却在德国找不到工作。他每到一个企业应聘,人家看了他的材料,都很满意,但是一打开电脑查询他的信用记录,马上表示“很遗憾,我们不能用您”。原来,这个博士生有一次坐车“逃票”记录,他初到德国时,因经济紧张,时常坐车“逃票”,反正德国的公交车也不查票,只是偶尔有稽查员上车检查,被查到的概率很小。可是有一次很巧,他还真被查到了,人家也没怎么样他,补交票款后,只是看了看他的证件,记下号码。可是,想不到,这就使他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哪怕你学历再高,技术再精,也没有企业会用你,只得老老实实打道回府。

一个中国留学生,为日本餐馆洗盘子。日本餐饮业规定,盘子必须洗七遍。这位留学生却很“聪明”地少洗两遍,工钱自然也挣了不少。餐馆老板发现了问题,把他辞退。他又到该社区的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离开学校,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搬家走人,一切重新开始。这两个学生的行为和结局给你什么启发? 4-2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有很多个国家级贫穷县。但是文山有一个村子却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致富”门路——拐卖婴儿。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新行业,人称“拐卖村”。

2005年年初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相关报道,久久不能释怀。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会让全家人抬不起头来;一家人做无本钱的生意,会让全村人瞧不起,连他们的孩子都找不到伙伴玩;而整个村子从事不光彩的职业,这实在让我难以想象。要知道,从传统农民的角度看,拐卖儿童属于最损阴德的恶行之一,怎么可能成为整个村子的生存和生财之道呢?这个村子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价值观、成就感从何而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生存方式?难道仅仅是因为穷吗?我想不是。

首先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传统。人追求的首先是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富裕的、奢侈的生活。金钱,只有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才会是拥有它的人感 受到某种意义。所以,归根到底,人的意义不是来自于金钱,而是来自于崇尚金钱的社会理念。而这样的社会理念,必定是在传统丧失之后形成的。只要传统还在,金钱就不会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

活得有尊严、有意义,这是么一个社会人的本能。而“拐卖村”则整体失去了火的意义的可能。

一个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有问题;一家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家人有问题;但是如果整个村子、很多村子都偷东西,“光明正大”地偷东西,那一定是社会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偷窃的对象竟然是婴儿,这个问题就严重得无以复加了!

官员的腐败会对一个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知识分子市区操守会是一个民族看不清道路,找不到方向,丧失活力和动力。但是,如果草根阶层整体失去了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肯定,失去了自尊,失去了内在的道德感,将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

官员的弄权让我痛恨,而当农民集体地失去了质朴和良善,吃的菜不卖,卖的菜不吃的时候,乃至于有整体贩卖婴儿的事情,则让我们脊背发寒。

诡异的是,我现在所奢望守护的传统,它最大的破坏者,正是我曾经向新的那种超越文化、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标尺。传统有大有小,但真正流淌在每一个个人血液中的是本乡本土的小传统,这些各不相同的小传统才是我们的草根得以生存的土壤。

礼失求诸野,当我在大山深处,依然能够见到乐于放羊的人群,依然能够见到日日歌舞的人们,我感到欣慰。我相信那时我们未来文明的草根。只是,在日甚一日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飓风之下,不知这些草根还能存活多久呢?

一个民族要有传统。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它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颗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之上的浮萍,全球化列车上的齿轮。

只有民族共同延续和遵奉的传统,才能使我们获得生存的意义,获得尊严。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自己的传统而自豪,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得以生长的根。

保护我们的传统,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我们作为自己而不是作为别人的未来。思考:1.什么是传统?为什么说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2.大学生应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4-3 美德就是沉甸甸的谷子 一个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各个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竟然问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们的聪颖,试着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少意义呢!思考:美德与人生的关系?

4-4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越来越漂亮,但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让招聘单位哭笑不得的是:300多份高校毕业生送来的简历,竟然有一半搀假。在记者走访的几所北京高校里,听到不少学生的经验之谈———成绩可以从“不及格”改为“及格”,从“及格”改为“优秀”;学生会的干事可以改为主席;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改为组织者;别人的六级证书处理一下就可以改成自己的;没有实习过也可以捏造一个实习经历„„京城一所高校的大三男生满不在乎的说:“大家都在包装,如果我不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也不公平啊!而一个大一女生的反应则是笑:“还有这种事儿?没听说过。这些 人够聪明的!”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如何培养诚信品格?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5-1“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

有记者采访广州多位出国游资深领队了解到,相对于中国刚刚开放出国旅游的1999年,针对中国游客的歧视实际上正在逐步减少。但中国游客在出国游中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正使国外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国团队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

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2004年全国出境总人数达到2885万人次,与前几年相比,出境旅游的人数不断在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涉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查找一下组团的旅行社的教育、管理缺位问题。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习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行为准则,作为组织国人外出旅游的管理组织,除了代为管理旅游费用、计划旅游线路、安排游客旅游行为、保证游客安全等职责之外,组织出国人员学习到国外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出境游客进行必要的文明教育,也是旅行社的一个重要职责。中国游客之所以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其中旅行社教育管理的缺位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让我们尴尬的现象,旅行社应该自觉对自己的组织、教育、管理行为进行完善和规范。

同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人的共同的生活陋习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去国外,在国内生活中,随地吐痰、高声喧哗、游戏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性使然,他们又怎么能一下子重新“做人”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文明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出境旅游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脸上磨黑。所以,出境游客在国外不受欢迎,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国人生活习性改善的关注。从此意义上看,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塑造良性的 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思考讨论:

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何今天我们的国民出国旅游反而被一些国家的高级酒店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

2、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等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形象是通过什么途径表现出来的?

3、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群体,当大学在公共场合也有我们国民习以为常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行为时,说明了什么?

5-2道德也出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每年都要对全球近半数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估,其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颇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日前发表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北欧小国芬兰再次名列第一,将美国等经济科技实力超群的大国甩在了后面。

一直关注这项评估的人都不会对今年的结果感到意外。芬兰1995年名列第18位,1998年飚升到第5位,1999年提升到第3位,2000年已跃居第一。

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到几乎只有森林的一个北欧小国,其竞争力何以能把美国这样的大国甩在后面?概要地说,第一靠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第二靠重视创新,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发展新技术;第三,设立技术发展中心、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等机构,建立了政府牵头引导、以诺基亚等一批大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创新体系;第四,抓住20世纪末世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催生出像诺基亚这样的世界级公司。

芬兰竞争力的提高说到底是其经济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凡在芬兰生活一段时间的人,无不强烈感受到芬兰人普遍非常遵法守纪。走遍芬兰,基本上看不到站在街头指挥的交通警察。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芬兰人也不会闯红灯。这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迂腐之极。然而这种自觉遵法守纪的理念,正是法治的必备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成长的必需土壤。

芬兰人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爱管“闲事”者特多。只要你做了有违道德法规的事,总有人出面提醒或指责你。学驾驶,教练总要反复叮咛勿忘礼让,对别人的礼让必须举手致谢,甚至减速刹车都必须先看后视镜,为后面的车着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芬兰人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全民素质,芬兰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芬兰人诚实守信。二战后,芬兰是世界上唯一履行承诺、支付全部战争赔款的国家。在芬兰,不诚实的人在社会犹如眼中之沙,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靠欺诈行骗取得的成功,不会被认为是“精明能干”,而会被人们唾弃。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在世界上腐败程度较低。严惩腐败为社会切除了毒瘤,为发展清除了障碍。

思考: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素质之间的关系? 5-3 文化盛宴中的“不文明”

2006年春节将至,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会如期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让海口市民享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然而,在欣赏音乐狐疑的时候,观众席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表演者台上致意,迟到观众无动于衷

演奏会将要开始,场内还有约1/8的座位空着,人们仍然陆续地进场,找座位的也显得着急起来。其中,有两队借搬迁俩看演出的观众,因为座位号没连在一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和已经找到座位坐下来的人大声商量调换座位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议,又是一帧忙乱交换座位,搅得周围不得安宁。

音乐会准时开始。入口处的门帘频繁被掀开,观众仍然鱼贯而入,两旁的侧门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当身穿蓝色西装,一身绅士打扮得理查德?克莱德曼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致意,热情和大家招呼的时候,许多观众无动于衷。尽管演出开始前,广播里播出观看演出的纪律:“在观看演出时,不要四处走动,不要吸烟,将手机关闭。”但此时在中间和后面的走道上,依然有观众来回走动,有的人低着头找座位,有的人在走来走去大声地打着手机,有的人和熟人大声打着招呼„„一点都没有欣赏音乐会的氛围。

小孩子哭闹声伴奏音乐会

在检票入场期间,有很多小孩在场内和两侧的楼梯上跑来跑去;演出期间有不少走来走去,还有小孩子到处乱跑嬉戏。尽管音乐会门票上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不能带婴幼儿入场,但是一些人却根本不当回事。其中,一位女观众就坚持要带孩子入场并与保安发生争执。强行进场后,小孩的哭闹声两次打断了观众的音乐欣赏。当小孩的啼哭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在满场观众的注视下,这名女观众最后不得不抱着孩子离开现场,留下一路孩子的哭声。

当理查德·克莱德曼深情演奏其演绎改编的中国音乐《爱如潮水》时,全场观众多沉浸在这位世界钢琴王子带来的美妙音乐之中。此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开始不断地在过道上跳来跳去,年轻的母亲大声训斥着,周围的人都能清楚听到母亲的训斥声和孩子嘴里发出的“哇噢”叫声,严重影响了他人欣赏音 乐的心情。

一名小伙儿跑进演奏家的队伍

音乐会中场休息后,大约是在演奏第二场第三首曲子时,一个小伙子突然拿着相机跑到了演出者的队伍里,结果被乐团指挥用指挥棒敲了一下,同时用脚踢了他以作警示之后,才灰溜溜地跑下台,现场秩序乱糟糟的。音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人又跑上了舞台,样子很得意地逗弄乐团指挥,结果被舞台工作人员赶了下来。此人的举动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公愤,认为这个青年的举动简直是“瞎胡闹”。对于一些站在过道的观众,场内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无可奈何将他们“情”了出去。

思考讨论

1.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里,却欣赏到了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2.作为大学生应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1“当代孝子”——大学生张尚昀感动社会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他把母亲背到工地,常年坚持白天打工,晚上学习,连续五个学期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长春税务学院河南籍学生张尚昀的高尚品德和坚强毅力,深深感动了社会,郑州国医堂脑病医院院长带着救护车把张尚昀母子接到郑州,免费治疗;家乡河南省许昌市委书记和市长带着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嘱托,专程看望慰问张尚昀母子;不愿留下姓名的人们留下了捐款„„

2001年1月17日,带着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快乐与欣喜,张尚昀回家看到卧床不起的妈妈,顿时惊呆了。原来,就在张尚昀刚刚入校报到不久,妈妈意外摔伤并落下后遗症,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怕影响学习,才没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他的家乡——山前姜庄,是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从记事起,单亲家庭的张尚昀就一直在妈妈撑起的绿阴下生活,而今,妈妈还需90岁的姥姥照看,他从惊慌中冷静下来决心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第二年春天,外婆不幸去世,妈妈病情趋重又并发了癫痫病,常常休克。为了防止妈妈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张尚昀就背着妈妈去找活干。于是,从许昌至长春铁路沿线的不少城市,留下了母子俩相依为命的身影。建筑工地运砖、车站扛行包、做推销员„„给妈妈买药治病的钱,浸满了张尚昀的一滴滴汗水,身高1.8米的他,体重最轻时仅50多公斤。

让张尚昀永远心怀感激的是,学校允许他自学完成学业。一个学期最少五门课,打工之余,他将妈妈安顿好,才能打开书本。在许昌打工时,为了能照看妈妈又省下点租房钱,他每晚都搭车到乡里,然后步行十几里,到家时已经深夜,再陪妈妈说说话,常常是凌晨才翻开书本。第二天一早五点钟出门前,还要蒸好一锅饭,早上当早点,中午当午饭,晚上再添上水煮成粥。能够带着妈妈同城打工,就省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丝慰藉,而妈妈病前精心料理拮据家境的能力,从小就影响了张尚昀,零碎的时间被穿成了串,大块的学习任务制定成详细计划。自学间隙,他还一年至少读十几本传记、历史、小说等书籍,留下了一篇篇心得体会。张尚昀以经得起检验的成绩和表现,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去年10月,他参加了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在数千名考生中,他笔试取得了优异成绩。6个学期的考试中,有5个学期的成绩为他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面对社会的关爱,张尚昀感激中充满了歉疚,他说,从妈妈生病那时起,乡邻乡亲就送水端饭,乡党委政府拨专款给我们家修房屋,县委、政府的领导上门慰问,不论在哪里打工,都不断有陌生的热心人帮助。他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只不过是做了一个青年大学生应该做、能够做到的事情,当代孝子的称呼我的确不敢当,是全社会给予的爱,使我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

6-2《刑场上的婚礼》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女主人公陈铁军烈士出身于广东佛山一个富裕的家庭,曾被婚配给一个富有家庭的子弟。为了逃避旧式婚姻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价值,她毅然离开家庭,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就读于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预科班。在学习期间,她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并解除了原来的婚约。广州起义前夕,受党的指派,她和另一个革命者周文雍假扮成夫妻,秘密从事起义的有关工作。在革命工作中,陈铁军和周文雍逐渐产生了感情,但他们忙于革命工作,无暇谈情说爱。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叛徒出卖,二人不幸相互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们受到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最后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在刑场上,周文雍烈士说:“为了美好的共产主义,我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陈铁军烈士说:“为了明天的青年能够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爱;为了劳动大众不再受欺压,我们死而无撼。”“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就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牺牲时,周文雍年仅23岁,陈铁军24岁。这一天,时值正月十五,这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思考: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

7-1孙志刚案件

2003年3月17日,27岁的中国公民孙志刚在广州的大街上行走时,突然被收容了。事情发生在当晚10点,喜欢上网的孙志刚离开与朋友合租的住房,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玩。孙志刚是广州达奇服装公司的一名平面设计师,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从深圳跳槽进入达奇公司,当时处于试用期,月薪2000元。

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上时,孙志刚突然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的警察拦住了去路。当时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事后已无处查实,因而也无法判断警察拦住他,是否因为“他不修边幅”。

孙志刚并不知道,此时广州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严打”的统一清查行动,三无人员是重点清查对象。当天下午,天河公安分局刚开了动员大会。值得一提的是,那时也正值广州市“两会”前夕。

由于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孙志刚被带到了黄村街派出所。当晚,将近110人先后被带进这个派出所,其中30多人被收容。

6月9日的判决中,18名被告一人判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徒刑,其余15人的刑期加起来大约100年。其他的23名政府官员,因对孙志刚事件负有责任,受到从撤职到记过的处分,同一天,孙志刚家属获得了国家赔偿。但是赔偿、处分和判决,也不完全能解答最重要的答案:孙志刚为何而死?谁该为此负责?孙志刚之死,到底是因人性之恶,还是因制度之祸?

4月25日之前,孙志刚的亲人已在广州奔走了30多天,找了几十个部门,但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为何而死,谁又该为此负责。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就此提出疑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部长***做出批示。

5月12日,散布于6个省的全部18名涉案者被抓获归案。5月20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6月5日,18名被告在广州市的三个法庭同时受审。庭审当天的气氛相当紧张——经过挑选的旁听者必须通过两次安检和五次验证方得入内。

6月9日,18名被告中一人被判死刑,一人死缓,一人无期徒刑,其余15人的刑期加起来大约100年。

耐人寻味的是,开庭前一天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6月4日,广州市政府宣布:23名政府官员因对孙志刚事件负有责任而受到从撤职到记过的处分。同一天,一笔赔款进入了孙志刚家属的账号——通过9轮谈判,广州市的专案组代表三个赔偿义务机关,广州市公安局、民政局和卫生局与孙志刚家属签署了国家赔 偿调解协议。

一个中国公民死亡,如果系政府全责,最高可获得24.8万元的国家赔偿。但据记者多方查证,孙志刚家属所获的赔偿几倍于此,而且这笔赔偿被要求必须在开庭前到位。

然而,巨款并不能够完全补偿一位公民的非正常死亡,及其家人的丧子之痛。孙志刚的母亲至今仍相信着别人担心她悲伤过度而告诉她的另一种“事实”,她的儿子是死于“非典”,是死于天灾而非人祸。

而赔偿、处分和判决,也不能完全解答最重要的答案:孙志刚为何而死?谁该为此负责?孙志刚之死,到底是因人性之恶,还是因制度之缺?

美国波士顿的犹太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德国新教牧师的名言:“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的确,只要社会迫害横行,一个人如果坐视他人被迫害而无动于衷,那么,他迟早可能也难免受到迫害。而如果在迫害与被迫害之间没有第三种选择,那么肯定就有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迫害,通过加入迫害者队伍,成为一名迫害者来获得哪怕是暂时避免被迫害的命运。一个人如果不想被害,就要动手害人,或者在被害的同时也必须害人,这是最严重的恐怖,是恐怖的根源!

孙志刚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5月2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沈岿等5位法律学者,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就孙志刚案成立特别调查组,同时对收容遣送制度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在这5位法律学者之前,还有许志永、俞江、滕彪等3位青年法学博士在5月16日,因为孙志刚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建议书,要求对1982年出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款进行审查。

在这份建议书中,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法学博士)等3位博士提出,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我国宪法相抵触,建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这项法规进行违宪审查。在采访中,许志永一再向记者强调,他们的这份建议书并不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上书。他们是在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定权利。

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违宪审查进入实质性法律操作层 面。

思考:

1、“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行为中如何体现?

2.如何评价国务院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3.如何认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 7-2如此交通管理

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元—300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问题:请谈谈你对该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案例一:“宪法司法化”第一案

齐玉苓即齐玉玲,与陈晓琪同为山东滕州八中学生。在1990年中考中,齐玉苓被山东济宁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但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村党支部书记)的策划下,领取山东济宁商业学校给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以“齐玉玲”名义入读济宁商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山东滕州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济宁商业学校、滕州八中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同年,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3.5万元,并认定陈晓琪等侵害齐玉苓受教育权不能成立。原告不服,遂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上诉人的受教育权等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2001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 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该批复自同年8月13日生效。2001年8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据宪法第46条、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和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1)责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2)陈晓琪等四被告向齐玉苓赔礼道歉;(3)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和间接经济损失41045元,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余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4)陈晓琪等被告赔偿齐玉苓精神损害赔偿费50000元。2001年11月20日,齐玉苓案执行完毕。

点评:此案判决意味着《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救济,《宪法》可以作为法院判案的直接法律依据。

案例二:宪法平等权第一案。

2001年12月23日,原告蒋韬看到《成都商报》上刊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启事》,其中第一条“招录对象”规定:“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济、金融、计算机、法律、人力资源管理、外语等专业的学生。男性身高在168公分、女性身高在155公分以上,生源地不限。”原告是四川大学法学院1998级学生,认为成都分行的上述规定,是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仅因身高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报名者的身高歧视,侵犯了原告享有的宪法赋予的担任国家公职的平等权。虽然被告在法院受理此案以后,改变了被诉行为,取消了身高限制规定,但与原告诉请法院审查的行为无关,更不能改变被诉行为的违法、侵权性质。综上所述,请求法院依法确认被告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被告停止发布该内容的广告等。此案于2002年1月7日由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受理。同年4月25日,此案在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控辩双方在庭上围绕“原告宪法所赋平等权”等焦点激烈辩论,庭审历时3小时,法庭宣布“择日公布再审或宣判日期”。同年5月月5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做出判决:驳回蒋韬的起诉。法院做出驳回原告起诉裁定的理由有二: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行为不是其作为金融行政管理机关行使金融管理职权、实施金融行政管理的行为,因此,不属于被告的行政行为范畴,依法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主管范围;二是被告的这一行为在作出时并未对外产生拘束力或公定力。该行为的效力只有在招录行员的报名期间即“2002年1月11日至17日”这期间才产生。而被告成都分行在该行为产生效力之前就已自行修改了《招录行员启事》内容,撤销了对招录对象的身高条件规定,消除了该行为对外部可能 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实际影响。因此,被告的行为实际上并未给原告及其他相对人报名应试的权利造成损害。原告蒋韬所称的侵权事实是尚未发生的事实,不具有可诉性。此案被蒋韬的代理人、周伟教授称为“中国法院受理的宪法平等权利的第一案。”

点评:由于身高、性别等方面的问题,使很多人在竞争过程中居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当然,蒋韬最后的命运是不错的,他被四川大学法学院保送为研究生,同时获得在校三年期间由一个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全额奖学金,由于他的案件是平等权的第一案,才会得到重视,那么其他许许多多也像蒋韬一样的人呢,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吧?

案例三:青岛考生状告教育部一案

据报青岛两考生参加高考之后,因不满全国高考录取根据地域区别分数线,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教育部,主张自己的平等受教育权。最高人民法院以《行政诉讼法》第14条第(二)项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一审行政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起诉。随后原告方并未再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其起诉的目的已经达到。

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宪法问题,其中不仅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涉及到教育部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宪性问题(实质上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平衡问题),之所以在实际中表现为行政诉讼的形式,均可归因于我国有效的、可具操作性宪法诉讼机制的缺失。

高考区别地区录取的规定有违平等权、受教育权内涵和精神:首先,就根据地域区别划定分数线作为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限定条件而言,这一条件是不公平、不统一、难以为人所接受的。在起点平等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法律的作用更多地应该体现在保障人人享有机会上的平等,每个人都应当有同样的机会来改变自身的命运,而根据地域区分划定分数线的做法显然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公民这一机会上的平等,满足同样条件的公民在不同的地区却遭受完全不同的待遇。其次,这一规定与受教育权作为一种社会权利的基本理念相违背。原意为保障起点上的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权,却因为分数线的区分划定而进一步加大了起点上的不公平,在竞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人为地为不同地域的公民划出了不同的起点:经济发达、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分数线偏低,而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分数线较高。再次,根据地域区分划定分数线并不属于平等权上所谓合理的差别。合理的差别指的是根据实质上的平等原则,在合理程度上所采取的具有合理 依据的差别,主要有:根据年龄、生理、民族差异而采取的合理差别;根据经济上能力以及所得差异而采取的税负合理差别;特定职业主体的特别义务和特别权利限制。教育部依据地域而划定分数线,实质的结果是对不同地域的公民给予了不同的待遇,但很难找到这一差别的合理之处,相反,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家重点的部属院校而言,国家以全国的税收而对其进行补助、扶持,而全国各地的税负是统一的,教育部进行这种依据地域上的不同而划定不同的分数线很能说是合理的。如果说合理的差别,也是应该在于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再次,各高校并不具有区别地域划定各自分数线的所谓“办校自主权”。当然这里应当进行一定的区分:公立部属院校接受国家财政补助、扶植,原则上自应对全国统一录取、统一划定分数线;公立地方院校接受地方财政补助、扶植,相应的可以在录取时对本地考生予以适当照顾,但是这些学校如果对其他省份之间区别分数线录取也是不尽合理的;私立高校不接受财政补助、扶植、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自可以依其自身需要自主地划定其分数线。最后,根据地域区别划定分数线的规定与现行立法相冲突。《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该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高等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废而拒绝招收。”以上条款直接或间接地确定了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规定和精神,而根据地域区别划定分数线的规定与这些规定和精神是相违背的。总之,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高考根据地域区别录取制度有违于我国宪法与法律的规定,有悖于公平、正义的理念,是对公民受教育权和平等权的侵害,应当尽快地予以废除。

案例四:全国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

2003年6月30日,芜湖市人事局按照安徽省的统一部署,在芜湖境内组织实施了公务员招录考试。共有1110人报名参加了考试,张先著也在其中。张先著在某大学环保专业毕业后先做了一段时间的网络管理,他报的是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职位,在近百名竞争者中其过五关斩六将后综合成绩排位第一名。按照程序他被通知可以参加体检,结果在人事局指定的铜陵市人民医院体检时,被 诊断为乙肝“小三阳”(按医学定义,在乙肝五个检测指标中,第一、三、五项为阳即为“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第一、四、五项阳性则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该医院出示的结论是“不合格”。紧接着,在随后的解放军86医院复检中,医院出具的结论还是“不合格”。鉴于此,9月25日,芜湖市人事局以“两对半检测”不合格为由宣布“不予录取”他。

10月18日,张先著向安徽省人事厅提请行政复议;10月28日,安徽省人事厅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理由是:“体检不合格的结论是由主检医生和体检医院作出的,不是芜湖市人事局作出的行政行为。”苦恼的张先著开始拼命地在网上查询有关乙肝的知识,无意中搜寻到了一个“肝胆相照”网站,他吃惊地发现,那里全是与他同病相怜者。很快,张先著的遭遇引起了“战友”的同情和关注。于是,张先著产生了诉讼的念头,在得到“战友”支持的同时,又得到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的无偿法律援助。11月10日,张先著正式向芜湖市人事局所在的新芜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诉讼理由很鲜明:“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3天后,张先著便接到了法院的立案通知书。这是国内首起因“乙肝歧视”引发的诉讼案,因此被许多媒体称之为“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

与此相似的还有另一起不幸事件: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同样因体检查出感染乙肝未被录取为公务员,激愤之下他将当地两名人事干部扎成一死一伤。此案被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而2003年9月法院一审判处周一超死刑,3700多人签名呼吁“刀下留人”。

点评: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的歧视是方方面面的,如许多被查出大、小三阳的大学生被学校剥夺了受教育权。但就本案而言,涉及到乙肝人群的三项宪法权利。

一是平等权,每个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这是联合国人权宣言的第一条。按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反面就是歧视,歧视,就是社会对待一个人的态度不是根据他的行为,而是根据他的身份。在这个案件中,法律根据张某隶属于某一个群体(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是根据张某的工作能力和个人表现,去剥夺他的考核资格。这就是歧视,是对整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群体在报考公务员时的歧视。歧视一个人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你从今后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因为你的某一种身份(血缘、籍贯、身高、疾病)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与你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无关的。而歧视的意思,就是否定一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人奋斗。因此歧视在本质上是一种令人绝望的力量。

二是政治权利,在公务员录用制度上对乙肝携带者进行歧视,不仅与公民在 劳动就业时的平等权有关,还侵犯了乙肝人群的政治权利。因为担任公务员不仅意味着就业,同时也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担任公职,这不仅是对原告私权利的侵害,更是对他的公权利的褫夺。

三是人格和隐私权,《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权包括隐私权,什么是隐私,凡是个人不愿公开而又不会因此对公众利益造成伤害的个人信息,就叫个人隐私。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患者,严格说他们并不是病人。它的传染性是极其微弱的。身体健康情况是一个人的隐私,在每个公民入学、就业、报考公职时强制性进行乙肝“二对半”体检,这是对每个公民人格和隐私权的侵犯。这一侵权不仅针对查出有乙肝病毒的人群,也针对没有查出乙肝病毒的人群。就像非法搜身,不管有没有搜出什么,都是对人格的侮辱和对隐私的侵犯。

案例五:兰州市公安局“封杀”记者案

2002年7月26日,兰州市公安局宣传处向兰州数家媒体送达了一份公函,以报道公安系统的新闻失实的名义,点名禁止兰州晨报等六家媒体的16名记者采访公安口。兰州市公安局发布的公函全文如下:

关于个别记者涉警曝光失实情况的函

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甘肃青年报、科技鑫报、兰州晚报、都市天地报:

今年以来,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兰州晨报》记者柴用君5月4日报道的《我是警察我怕谁》;记者唐远知、张铁梁5月13日报道的《婚纱污迹引发争执、新郎官率众伤人》;记者王聪、杨亮6月21日报道的《国道塞车置若罔闻记者采访遭遇拳脚酒醉交警耍岔》;记者郝冬白、廖明6月25日报道的《西固公园路什字发生令人寒心一幕警车挂倒男孩竟扬长而去》;记者魏孔明、唐远知7月1日报道的《穿警服、开警车、参与买卖纠纷,这种人是警察吗》。《西部商报》实习记者宋菲菲5月4日(应为13日——记者注)报道的《都是污点惹的祸》;记者黄延平6月28日报道的《电子警察管不住违章警车兰州交警部门透露竟有79.6%的违章警车不接受处理》;《甘肃青年报》记者孙建荣、朱浩源5月13日报道的《婚纱被污押金不退协商未果影楼被砸新郎官发威》;《科技鑫报》记者陈晓燕7月1日报道的《警察开警车为亲戚“出警”》;《兰州晚报》记者陈爱荣、窦泽中5月4日(应为13日——记者注)报道的《自称警察砸店抢物市公安局督察展开调查》;《都市天地报》记者李春喜5月4日(应为13日——记者注)报道的《交警带人砸影楼、公安形象遭玷》等。

对媒体的报道,兰州市公安局党委非常重视,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自觉接受媒体监督,以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但是,以上报道经市公安局督察部认真调查完全失实,这些记者在采访报道时,不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不实事求是地报道,缺乏记者应有的素质与职业道德,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今后以上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各分、县局和市局机关各部门将不予接待。也请相关新闻媒体从维护自身的整体形象出发,对当事记者作出相应的处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安机关欢迎新闻媒体继续对公安工作给予大力配合、支持。

抄送: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各分、县局,市局机关各部门

2002年7月26日

章:兰州市公安局宣传处

点评:在本案中,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理应是正当而合法的。新闻媒体是记者借以宣传、解释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表达民意和批评政策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若是如实报道,则并不构成对公安机关名誉权的侵害。故关键问题在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公安机关认定“报道失实”,也就是说新闻内容不真实。真是如此的话,在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中,这些公安机关为何不诉求法律手段,提起侵犯名誉权之诉呢?取而代之的做法却是,颁布一个公函明令禁止某些记者的采访权。从这个公函的内容看,无法判断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出于善意的考虑,因为这种堵塞言论的做法明显有悖于法治建设。况且,禁止某些记者采访报道,还会有另外的记者来继续他们的工作。当后来的记者也作出相似的报道时,是否也堵塞他们的言论自由呢?

兰州公安局的公函究竟侵犯了记者的哪些宪法权利?第一,兰州公安局以公函的形式点名禁止六家媒体的16名记者采访公安口,是对这些记者的新闻自由的不合法限制。这是因为:A、“点名禁止”从形式上看本身就是对公民个人言论自由的侵犯,在一个按照民主原则而运转的国家里,公民个人的言论自由是不得随便被禁止的;B、一般说来,纯属个人私生活的材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也不得侮辱、诽谤他人,任何鼓吹战争的宣传,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的主 张,应以法律加以禁止。在我国,确定言论自由合理界限的基本依据是宪法第51条的规定,即行使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本事件从内容上看,禁止的理由纯粹因为“报道公安系统的新闻失实”,根据无法令人信服;C、能作出限制新闻自由决定的主管机关在我国应该是新闻出版署及其下属机关,在本事件中,兰州市公安局虽然未封杀16名记者全面的采访权,但是仅限制采访公安口就已经构成越权。因此,公安局的决定是不合理的限制,侵犯了记者的新闻自由。

第二,兰州市公安局的行为还间接地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公民有了解政府信息以及相关制度的权利。兰州市人民有通过兰州市各报纸媒体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新闻报道的权利,而兰州市公安局以一纸公函公开禁止这16名记者采访公安口,就使得公民丧失从这些记者的笔下了解一些真实信息的可能,使得一些应该由媒体公开的事件变成了秘密,这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公然限制。

第三,兰州市公安局的做法还侵犯了16名新闻记者的平等权。这里对平等权的理解是从两方面考虑的:A、从行使新闻自由的主体看,禁止这16名记者采访公安口,实际上就是允许其他新闻记者采访公安口。同样作为记者,却有不平等的采访限制,故对于这16名记者是不平等的。B、从被采访的对象看,禁止这16名记者采访公安口,却并不禁止他们对其他行政机关如工商口、卫生口等等的采访,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除了适当的工作上的分工以外,新闻记者可以对所有行政机关行使采访权。限制这16名记者采访兰州市的公安口,是对他们宪法上的平等权的明显限制。

第四,对16名新闻记者的采访限制还构成对他们的人格尊严的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安机关的这一公函虽未在公开场合张贴、登出,但以公文的形式下发给了各相关利益单位,因此对记者的职务行为构成直接侵害,对记者的名誉造成了侵害。公函中所列举的所有报道本来都是属实的报道,却被认为“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扣了一顶大帽子。这顶帽子必将对这些记者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案例六:黄碟事件

2002年8月18日晚,延安市宝塔区张某夫妇在家中看了“黄碟”后入睡,当 地派出所民警突然闯进门来,将张某带走。张某被处罚1000元后被放回家。华商报率先报道此事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不料时隔两个月后,张某突然被派出所以涉嫌妨碍公务刑拘,华商报再次关注此事,并引起全国媒体关注。11月5日,张某被取保候审,30天后被放回家,案件也随即撤销。

在媒体努力下,2002年的最后一天,“黄碟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由延安宝塔公安分局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一次性补偿当事人29137元钱,派出所所长因此被撤职。该报道披露了陕西省少数干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社会舆论监督对政法队伍公正执法的关注。

陕西省委政法委有关领导指出,“黄碟事件”的报道反映了人民群众热切希望政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真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并促使有关方面严格要求干警在执法活动中注意保护公民的各项权益,同时大力加强政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干警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旨教育,提高政法干警素质的强烈愿望。

点评:当时警察进门检查时,未穿警服,也无警号、警徽,以看病为由闯进门就去掀当事人的被子,同时去搬电视和影碟机,这在程序上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搜查公民住宅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在宪法上确立公民住宅自由不受侵犯的基本原则下,我国的《人民警察法》又对警察出警以及搜查等行为的程序进行了规定,比如警察出警必须要穿制服,还要出示证件,表明合法身份等。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察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但是这种搜查也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由此看来,进入公民的私人住宅进行搜查的权力只能由我国特定国家机关即公安机关行使,而且这种权力的行使必须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有着严格的程序限制。因此事发后警方称“并非去干涉夫妻看黄碟,而是去查黄碟的来源,以至和张某发生冲突”。张某被拘留是由于妨碍公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案例七:王丽16周岁,已工作两年,用存款买了一条项链,父母不同意,要求她去退货,请问,她的父母有这样的权利吗?

提示:没有,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八:个体医生何某让其子去集市购买中草药首乌,其子去药店购买时向售货员表示要购买首乌5公斤,由于其子是雷州人,雷州话首乌与广东话草乌发音 相似,售货员误将5公斤草乌买出,何某之子不识中草药,旧将草乌带回,数日后何某发现药弄错了,找药店要求退换?请问,该买卖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民事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提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即可变更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案例九:甲委托乙购买一辆新车,乙的妹夫正好有一辆旧车要出售,乙与其妹夫商议决定将旧车重新喷漆,冒充新车买给甲,后被甲发现。请问,这个责任由谁承担?

分析:乙与其妹夫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十:华英中学委托本校教师王某购买一批教学用品。王某到商场购买时,正好该商场举行有奖销售。王某购买教学用品共得奖券3张。他把奖券收了起来。后来商场抽奖,王某发现中了大奖,获得奖金8000元,这8000元应归归华英中学所有还是王某所有,亦或两人共有?

答案:归学校所有

案例十一:王某和金某是一对夫妻,有三个儿子,夫妻有共同财产16万元和8间平房,后王某去世,问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财产该如何分配?

答案:夫妻财产先分割一半,剩下一半按法定继承,最后金某得到10万元,5间房,三个儿子各得2万元和1间房。

案例十二:刘某(夫)和陈某(妻)是农村的一对夫妻,有一年玉米大丰收,二人为了节省,自己借了一辆马车把玉米送到集市,在驾驶途中,马受惊导致翻车,丈夫当场死亡,妻子在被送去医院途中也死了,二人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丈夫家里只有一个弟弟刘二,妻子家里只有一个妹妹陈二,现二人同时提出对夫妻财产的继承权,问该遗产给谁?

答案:给陈二。因为丈夫先死,财产由妻子继承,妻子死后,财产由其妹继承。

案例十三:纪某在14周岁生日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6000余元,14周岁生日当天邀集几个朋友去饭馆吃饭,回家途中遇见一行人,拔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其刺伤抢走对方的金项链。第二天出门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设法将其开走,由于操作生疏,结果将在路边候车的3人撞倒,导致1人死亡2人重伤,当

天下午将吉普车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出卖,问纪某应对什么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纪某对任何行为都不需承担责任。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生日当天的抢劫由于不是第二天,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盗窃吉普车属于盗窃,不承担刑事责任,撞到人属于交通肇事罪,不在规定之列。

案例十四:王某一日酒后驾车,将行人李某撞成重伤,王某把李某抱上车,把车开到郊外,再把李某放下后离去,李某在数小时后死去,王某的前后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分析:前者交通肇事罪,后者故意杀人罪。

案例十五:被告人薛某,某大学体育教师。1999 年 11 月 8 日 11 时许,该校校长将薛某叫出,要其将持刀入校闹事的陈某送交派出所。因陈某拒不交刀,继续持刀向前闯。薛某朝其头部打两拳,将陈某打伤致死。试分析薛某的刑事责任。

提示:本案中,薛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案例十六:武某驾车行使时突见前方五米处一人挑担向右横穿马路,武某一面紧急刹车,一面向右急打方向盘,车身将路边一电线杆撞断,将路边一行人砸成重伤。武某导致他人受伤的行为属于(B)

A.过失重伤罪 B.紧急避险C.不可抗力 D.意外事件

第四篇:思修案例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案例介绍

1、博士周末南京街头行乞陈某、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 1990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2、一个大学老师的故事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讲师

3、一个大学牛人的故事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案例:

1、王渊不拿国籍换大奖

2、不下跪的中国汉子孙天帅

1、吉鸿昌将军的民族“四感”

2、白马寺的钟声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黄伯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中国大学生的诚信调查

2、平凡而美丽的宋会涛

2、在德国逃票之后

3、“感动中国”的歌手丛飞

3、毛泽东割爱守信

4、“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4、自选自主的菜市

5、丢失钱包的试验

6、“诚信”办证的意味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1、国外的简体汉字警示标识

1、温家宝总理诵读诗章的情怀

2、高雅音乐会中不和谐的“音符”

2、戏比天大

3、清华大学学生的泼熊事件(刘海洋)

3、经济学家互掐的背后

4、中科大学生的窃信事件(马蕾蕾)

4、感天动地的小黄佩

5、顽童之爱

6、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及其主角萨默林名言 美国法学家 伯尔曼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1、状元落榜

2、力拓买办胡士泰

3、重庆彭水诗案

4、甘肃跨省追捕案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跨省追捕案例的实质是违宪

2、宪法三十五条的内容与精神

3、伍皓王立军应该学习宪法四十一条

4、孙志刚案与宪法第三十七条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82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办法》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案例介绍:

1、重庆大学生诉学校名誉侵权案

2、亿万富翁袁宝璟雇凶杀人案

3、万利棉纺厂诉兴盛集团案

4、邮政局迟送准考证赔偿案

5、成都孙伟明醉驾案

6、复合型案例3镜头:蒲某、沈某、李某

第五篇:思修案例分析

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 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

答:主观方面来看,乙女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男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男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的毒药,并不是乙女给他喝的。但是,刑法上有一种不作为犯罪,具体到本题,焦点就在于乙女是否有救助遇难男朋友的义务,这个义务一般应该是法定义务,显然男女朋友之间没有这种法定义务,只有道德义务。那么,道德义务能否成为法律上的定罪理由,就是要看同学们展现自己才华了。

2、余某与刘某结婚后生有两个儿子余甲、余乙。后余某与刘某因感情破裂离婚,两个 儿子归刘某抚养,余某每月支付生活费若干。数年后,刘某与林某结婚,当时余甲已工作,余乙随刘某改嫁。刘某与林某又生一子林丙。余某离婚后未再婚,并于1999年去世,留下遗产4万元。2000年1月林某去世,留有家中财物共值12万元。

问:余某与林某的遗产该如何分割?请说明理由。

答:余某的遗产:余甲余乙各2万。余某已经与刘某离婚,所以不存在婚姻关系。余甲余乙作为第一继承人均分其父亲的遗产。

林某的财产:刘某分8万,余乙和林丙每人2万。12万元为夫妻共同财产,所以有6万是刘某个人的。另外6万是林某的遗产,刘某、余甲、林丙共同作为第一继承人均分6万,即三人每人2万。所以刘某一共是8万元,余乙和林丙各2万。

3、宋某“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含冤入狱,妻子也离开了人世。1980年平反出狱。宋某有两个儿子宋甲和宋乙。宋甲在外地工作。宋某平反后随宋乙及儿媳妇黄某及孙子宋小乙共同生活。同时,因狱友姚某夫妇双双去世,宋某收养了他们的女儿姚小甲。1990年,宋乙因病去世。宋某随之瘫痪在床,一直由黄某尽心照顾。1994年宋某去世,留有遗产10万元和一份遗嘱.遗嘱写明给宋某的亲妹妹宋丁2万元,但宋丁于1993年去世。宋甲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遂将10万元全部取走。宋某的亲弟弟宋丙认为宋某当时在狱中,已故双亲全由自己养老送终,宋某的遗产应分一份给他,便起诉至法院。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要求得到给其母亲的2万元。问:遗产该如何分配?说明理由。

答:宋某的妹妹宋丁比宋某去世的早,所以不发生遗嘱继承,而遗嘱继承是不能代位继承的,所以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没有权利继承宋某的财产。宋某的弟弟宋丙是第二继承顺序,当第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仍然健在并没有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顺序的宋丙也没有继承权。因宋乙去世的比宋某早,所以宋乙的儿子宋小乙享有代位继承权,作为丧偶儿媳的黄某,对公公宋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所以有继承权。宋甲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毫无疑问是宋某的亲生儿子,享有继承权。姚小甲是宋某收养的养女,同样享有继承权。因此,宋某的遗产由宋甲、姚小甲、黄某、宋小乙4人均分。

4、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路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应当属于紧急避险。理由如下:林某在弯道处为避免与迎面而来的卡车相撞急转弯而与茅棚,供销社相继相撞,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林某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而且他还采取了紧急刹车,让损失尽可能减小,在该过程中,林某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不得已撞向茅棚和供销社,由于人身权大于物权,林某的行为应当视为紧急避险。

5、某女青年袁某,婚后常遭到丈夫的打骂和婆婆的责怪。袁某认为,夫妻感情不好,完全是婆婆造成的,于是产生了毒死婆婆的念头。有一天,丈夫去外地干活,袁某趁作饭之机,把毒药放入锅中。由于投度量小,婆婆和小姑子吃饭后只略感不适,并无他恙。第二天,袁某又加大了药量投入锅中,结果,婆婆和小姑子均中毒,呕吐不止。袁某见状于心不忍,就跑去找医生抢救,婆婆和小姑子均脱险了。分析袁某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犯罪未遂。袁某向婆婆的饭中投毒,由于投毒量小,婆婆和小姑子只是略感不适,袁某的目的并未达到,故应属于犯罪未遂。第二阶段:犯罪中止。第一次投毒未果后,袁某不甘心,第二天加大投毒量,婆婆和小姑子均中毒,呕吐不止,袁某见状于心不忍,就跑去找医生抢救,婆婆和小姑子均脱险了。在此过程中,袁某投毒导致婆婆和小姑子二人呕吐不止,但她之后采取积极措施使婆婆和小姑子脱险,故应属于犯罪中止。

6.李甲14岁,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路上,李甲看到某上场正在进行有奖销售,奖券为20元一张,最高奖金为5000元,他便买了一瓶加之20元的洗发水,领到一张奖券。几天后,抽奖结果公布,李甲所持奖券中了最高奖,李甲非常高兴,急忙把中奖的消息告诉了母亲王乙,母子二人马上去商场兑奖,王乙把这5000元钱放到家里的柜子里。李甲一直想要台电脑,妈妈王乙总说没钱,李甲见现在有钱了,就又提出要买台电脑,王乙说:“反正是我的钱,我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王乙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得这么些钱呢?这钱就是爸爸妈妈的,应该由爸爸妈妈来支配。”李甲暗自生气,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拿了5000元钱到商场买了台电脑。见儿子抱回一台电脑,王乙急了,立刻拉着李甲来到商场,说李甲买电脑没经过父母同意,要求退货。售货员说只有质量不合格才予退货,现在电脑质量没问题,无法退货。1.本案奖金究竟应归谁所有?2.李建购买电脑的行为有法律效力吗?3.他父母能否要求退货?

答1.奖金归李甲所有。《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李甲年满10岁,不满18岁,属限制行为能力人。取得奖金的行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不必追认即可取得奖金所有权。2.效力待定。法律理由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购买电脑一般认为是与14岁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方可生效。3.可以要求退货。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后,合同无效。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因此父母可以要求退货。

甲因犯盗窃罪于1998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2000年5月刑满释放。2005年3月17日晚上,甲潜入乙的家中,被发现后携所窃挎包一个(内有数码相机一部,物品价值1500元)逃跑,乙紧追不舍,无奈之下甲将挎包扔到路边,乙见状将包捡回。甲见路边有一辆未熄火的摩托车(价值人民币3500元),车主丙正站在车旁吸烟,趁丙不备便骑上摩托后逃跑。同年3月18日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到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上,后经医院鉴定为轻伤。【问题】

1、甲2007年3月17日的行为构成何罪?

2、甲在3月18日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为什么?

3、甲将所窃挎包扔到路边的行为处于哪种停止形态?说明理由。

答:

1、盗窃罪

2、没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抢劫罪的要件,不构成抢劫罪,应该为抢夺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犯罪中未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由于“乙紧追不舍,无奈之下甲将挎包扔到路边,乙见状将包捡回。”此时随因“无奈之下”但属于法律规定的“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且“乙见状将包捡回”,在本质上没有对乙造成财产损失的后果。

刚步入北京某大学的学生齐某看上王某的笔记本电脑,遂产生了盗为己有之心,2008年10月20日下午2时许,齐某趁同学去上课,用宿舍支蚊帐的铁杆将王某的柜子撬开后,将电脑窃走,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将自己的柜子撬开,将自己的照相机转移,作出同时被盗窃的假象。当日下午4时多,王某下课回到宿舍,发现自己的电脑被盗,于是当即向派出所报了案,声称自己锁在柜中的笔记本电脑丢失,同宿舍齐某也丢失数码相机一部。民警现场勘验后发现,齐某虽丢失物品,但神态轻松自然。而齐某是当天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在民警在三盘问下,齐某终于交代了盗窃王某电脑的犯罪事实,后被竟让拘留。请谈一下该案给你的启示。

首先,齐某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贪心于别人的物品,甚至产生了据为己有的想法。此盗窃事件发生在北京某大学,作案者齐某应已成年,但其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在盗走电脑后,齐某将自己的柜子撬开,将自己的照相机转移,作出同时被盗窃的假象。可见,齐某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作出同时被盗窃的假象。故应被认定为盗窃罪。王某则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在发现自己的电脑被盗后,当即向派出所报了案,并声称自己锁在柜中的笔记本电脑丢失,同宿舍齐某也丢失数码相机一部。说明他仔细观察了现场。此事件应被判为盗窃罪而非诈骗罪。在许多现实生活的案例中,诈骗罪和盗窃罪并不易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二者存在交织,不易区分的情形,有时候被告人以欺骗手段为掩护或制造假象,其目的在于趁人不备“秘密窃取”财物。如果被告人实施了欺骗手段,使得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则构成诈骗罪;反之,即使被告人实施了欺诈手段,但是被害人并没有自愿要将财物交给被告人处分的意思,则只能是构成盗窃罪或其他犯罪。

下载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_教学案例——忠诚的爱国者(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忠诚的爱国者

    《做忠诚的爱国者》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做忠诚的爱国者

    弘扬民族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它是自古至今贯穿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根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更形成了......

    思修案例分析(北航)(共5篇)

    五、案例分析题(共25分,每小题分标在小题后) 1、9月的一天晚上9时左右,20岁的李某同男友冯某步行返回学校,当走到学校附近时,男友发现身后有人跟踪,随即拉着李某要跑,后面跟踪他们的......

    思修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分析复习题: 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本书看,无意中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子弹数发。由于好奇,随即......

    大学思修民法案例

    民法案例本文档仅供于228,229寝室内部使用 [案例介绍]陈某,15周岁。因父母离婚随母居住。2000年8月,陈某一经母亲同意到商店购买书包,恰逢商店举办有奖销售,获奖券一张并中了......

    做忠诚的爱国者征文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

    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革命时期有一大批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谱......

    思政论文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真正忠诚的爱国者

    结合当前国内实际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真正忠诚的爱国者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现在的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民主政治向前推进,民生问题得以改善,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