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大雨小雨教案
小班音乐
大雨和小雨
王崇崇
2014-3-31
小沥幼儿园
设计思路:
《大雨和小雨》是一节比较有趣的音乐课,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先组织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后通过我的小结让幼儿熟悉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通过手巾的辅助,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目标:
1、倾听雨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3、鼓励幼儿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手巾
活动过程 :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音乐入场。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雨的声音)
3、你觉得刚才下的是什么雨呢?(出示大雨图片)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来学一学他的动作!我们来看下大雨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欣赏并唱第一句音乐)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的音乐。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一起来,一边拍手一边念把小雨请出来。我们来听一下小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欣赏并学唱第二句音乐)
评析:直观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注意,用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播放歌曲音乐《大雨和小雨》完整欣赏。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看图片唱)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教师清唱)
4大雨唱的时候声音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拍手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评析:在学唱中感受大小、强弱的力度,鼓励幼儿在想唱,敢唱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手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手巾轻轻地动。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五、结束活动:
哎呀!雨停了,我们一起去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吧!
评析: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课后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于是,我在电脑上下载了大雨“哗啦哗啦”的声音和小雨“淅沥淅沥”的声音,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的听觉有一个明显的分辨。特别在第四个游戏板块中,当唱到大雨时,我让幼儿用力挥丝巾,唱到小雨时,让幼儿轻轻地挥丝巾。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会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第二篇:音乐大雨小雨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设计思路:
《大雨和小雨》是一节比较活泼的音乐课,引起幼儿的兴趣。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先组织幼儿倾听雨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后通过总结让幼儿了解歌词,通过多次范唱,让幼儿更加的熟悉。活动目标:
1、倾听雨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学会《大雨和小雨》,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示大雨和小雨。
3、大胆放声唱歌,享受唱歌所带来的愉悦。重难点:
重点会分辨大雨和小雨,学会歌曲的旋律。
难点跟着音乐的旋律来做动作。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
一、用大雨的音频来引入,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的音频。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雨的声音)
3、你觉得刚才下的是什么雨呢?(出示大雨图片)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来学一学他的动作!我们来看下大雨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欣赏并唱第一句音乐)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有谁知道雨变小了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呀?我们来听一听小雨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跟你们讲的一样不一样?播放小雨的音乐。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沥……)那我们把自己的小手当作小雨丝,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雨丝最像小雨的声音。我们一起来,一边拍手一边念小雨淅沥沥把小雨请出来。我们来听一下小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欣赏并学唱第二句音乐)
4、小雨和大雨可淘气了,有一个下雨天啊,他们给我们的小朋友发出了挑战,看一看谁能最快的反映过来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小雨。(淅沥沥)那我们连起来,小雨淅沥沥。大雨。(哗啦啦)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
1、你们都很棒,反应都很快,于是呢,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播放歌曲音乐《大雨和小雨》完整欣赏。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教师清唱)
4、大雨唱的时候声音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拍手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结束活动:
哎呀!雨停了,我们一起去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吧!
15学前专2班
韩新乐 38号
第三篇:小班音乐《大雨小雨》
小班音乐《大雨小雨》
小班音乐《大雨小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歌谱、小白兔、背景等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已经吃过了点心,老师这里来了一只小兔子,它的肚子也饿了,它准备去采蘑菇。哇,这里有好多的蘑菇呀„„采一个、两个、三个„„哎呀,乌云来了,下雨了„„
2、教师清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师:小兔子看到下雨了,赶紧躲了起来。刚才下了什么雨?(大雨„„小雨„„)
2、师: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出示大雨图片)
3、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伴奏老师谈小雨。
4、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出示小雨图片)
5、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来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大雨和小雨’。
6、师:我们再一起听听这首歌,这一次你们可要仔细听一听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伴奏老师弹第二遍音乐,教师唱歌曲,幼儿回答。)
7、师: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声音是怎么样的啊?小雨又是什么声音?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8、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能干,表扬表扬自己(幼儿进行自我表扬。)
9、教师小结:大雨唱的时候声音要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声音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一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三、熟悉歌曲、大胆的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师:我们唱的真好听,除了用我们的声音来表现大雨和小雨,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引导幼儿大胆用小身体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2、师:大雨的时候怎么表现?小雨呢?(引导幼儿用小身体来表现强弱力度。)
3、师: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真的太能干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的小耳朵了,如果小耳朵听到是大雨,我们就大声的唱,小手一起跟着做动作,如果听到小雨就轻轻的唱,小手也跟着做动作。(伴奏老师谈大雨、小雨。)
四、活动结束
1、师:小耳朵好灵呀,跟小兔子的耳朵一样,小兔子听到你们唱歌了,也想和你们一起唱,你们同意吗?(幼儿完整唱一遍。)
2、师:太阳公公出来了,雨停了。小白兔说和我们一起唱歌很开心,现在想邀请我们帮它一起去采蘑菇,你们说好吗?(带领幼儿回教室。)
活动反思: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第四篇:小班音乐—大雨小雨
第八周 4 月 11日——4月15日
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
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指导教师:杨红茜 执笔教师:张华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大、小。学习用力摇奏铃鼓和轻摇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色和节奏。
2.根据大于小于不同的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3.在教师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活动准备: 1.将座位分为两组,排成双弧线。2.幼儿用书:《大雨小雨》。3.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尝试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大雨小雨。
1.教师:你们见过下大雨吗?大雨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下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并用动作来表现)
2.教师: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用声音和手部动作来表现)
二.通过展台展示幼儿用书,教师清唱《大雨小雨》,幼儿初步学习
歌曲。
1.教师一边指幼儿用书投影图《大雨小雨》,一边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教师: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又是怎样的?(滴滴嗒嗒)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大雨、小雨的声音,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4.教师再次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的节奏。三.出示铃鼓,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1.教师出示铃鼓,全体幼儿讲述名称。
2.教师:怎样演奏它,使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铃鼓。
教师交代要求: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用手指用力敲击铃鼓面,只有在“哗啦哗啦”时才用力摇奏。
4.教师演唱,带领幼儿练习在“哗啦哗啦”处摇奏铃鼓。5.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用铃鼓演奏表示小雨。
教师交代要求: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用手指轻轻敲击铃鼓面,只有在“滴滴嗒嗒,滴滴嗒嗒”时才轻摇铃鼓。四.师幼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五.分组演奏。
将幼儿分成大雨组和小雨组。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或“小雨”。
第五篇:教案:大雨小雨
活动名称:音乐《大雨小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感受歌曲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
课件《大雨和小雨》。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你们看过下雨吗?
2、教师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下大雨和下小雨的不同声音。
教师:小朋友,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呢?下小雨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呢?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倾听其中的雨声,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跟随课件哼唱歌曲,突出大雨、小雨的强弱变化。
3、歌曲学习①发声练习2 3 4 5|5 4 3 2 1 小 朋 友 们 好 赵 老 师 您 好 ②歌曲学唱
1、教师带幼儿分段学习歌词并演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和下小雨时候的状态,如挥舞双臂、双脚跳跃等表示大雨,手指轻微摆动表示下小雨。
三、表演游戏:
1、教师使用一些提示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让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雨的状态。(如“我是大雨”、“我是小雨”、“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下小雨”等等)。
2、教师将幼儿分组表演大雨和小雨,当唱到大雨时第一组大声唱并配动作,唱小雨时第二组小声唱并加上动作。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幼儿表现,鼓励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活动延伸:幼儿回到家后向家长演唱本次所学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