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19-05-15 06:0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篇: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邹荻帆《无题》教案

制作者: 郭建设 共5页

第1页

无题

邹荻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 读读议议评评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崇高感。知人论世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导入 以“无题”给作品命名,是作家常用的一种形式。“无题”这个标题常常给读者以神秘和难以捉摸之感。但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内容,其内涵又是耐人寻味,能够把握的。你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致了解诗人的意思吗? 【原文】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948年5月 整体感知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邹荻帆《无题》教案

制作者: 郭建设 共5页

第2页

【点拨】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行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的五行是第二个层次,随后的七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一行是第四个层次。

【原文①】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点拨】“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找出下文与“仆倒”一词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含义。(诗的最后一行“墓碑”一词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的意思。)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大风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可以从诗中找出其他意象对比揣摩,)【明确】(答案并不要求完全统一)大致是“为实现光明幸福而进行的残酷斗争”的意思。

【原文②】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小草的须里去”“ 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如果诗人不是写诗,而是议论文,直接表达观点,怎么说)

【明确】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

【点拨】接着上文的①②两行,第③行一个“而”字,既表转折,又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两句而来:“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里。这是第二层,是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

【原文③】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

【点拨】随后的七行,再次用一个“而”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那 2 邹荻帆《无题》教案

制作者: 郭建设 共5页

第3页

是一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这是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和平。

【原文④】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点拨】最后一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是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问题探究

一、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

【明确】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

二、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须仔细体会这些象征和隐喻的含义。语言品味

这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但是诗中不含一点儿悲痛伤感,悲壮中还有许多崇高豪迈。

开头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问句中的动词“仆倒”含有强烈的动感色彩,表现出烈士为民族美好未来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情态。第②行5个字,——“是的,我们将。”——回答上句提问,中间还用逗号断开,以“是的”作斩钉截铁的回答,十分肯定,在悲壮中透出昂扬。

第⑤句开始,用一组排比句将内容层层铺开,表现出烈士将自己的鲜血转化为滋润万物的营养,掩饰不住自信和欣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这一组意象朴实而有深味,烈士牺牲的意义就在其中了。

第11至14句,共8个字,每句2字,都是主谓式。句子短促而富有感染力。在渲染画面景物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理想境界。画面的美好更衬托出烈士心灵的纯洁神圣。

这首诗的语言运用的欣赏重点是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20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 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附:《无题》赏析(李玉昆、李滨)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邹荻帆《无题》教案

制作者: 郭建设 共5页

第4页

这首诗的取材别具一格。它描写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大自然;它歌颂的不是英雄先烈们叱咤疆场的战斗业绩,而是英雄先烈流血牺牲的意义。而写这意义又不是着眼于如何除旧,而是着眼于怎样育新。这样的取材本身就脱出了一般“英雄颂”的窠臼,而使人觉得异样的新鲜,但同样达到了歌颂英雄先烈的目的。

这诗的写法也十分新颖。开头用写实的笔法突兀而来,自问自答,说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没有犹豫,没有悲哀,没有呼喊,没有修饰。在朴素无华的描写中,显示着英雄先烈的视死如归的本色。这种写法就大不同平常。而接着,笔调突转,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象征手法写了下去。作者撇开社会和人,而完全着眼于自然。说烈士的鲜血被大树、小草、河流所吸收,雪融化后的平原上,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形象,是独具意义的实体,同时又是象征性的。写的是自然,而象征的是社会。最后,以风吹拂着英雄的墓碑作结,留下袅袅余音。如果先烈们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么面对这一派和平、安乐、生趣盎然的新世界,也将会发出快慰的微笑吧!这就使整首诗摆脱了一般政治抒情诗的套数,有了全新的意境。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而含蓄。全诗表现着烈士牺牲的伟大意义,又没有一个直接表现这种意义的字眼;诗中写到英雄烈士的墓碑,但没有鲜花,没有默悼的人群,只有清风吹拂。诗人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平平常常,但在这平常中却包含着说不尽的意义。读者读了诗后,自会想到那“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明朗的世界,是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的结晶,而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读者们更会想到,在青天下,绿水旁,在“英雄的墓碑”周围的草地上,还有人在凝望着“英雄的墓碑”沉思默想„„一首不足百字的短诗,能使读者浮想联翩,它的含蓄是可想而知的。

(选自《中国新诗百首赏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关于“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这个诗派的特点,绿原在《〈白色花〉序》里说:首先,他们认为,诗的生命不是格律、词藻、行数之类所可赋予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诗在文字之外,诗在生活之中;诗在写出来之前就蕴藏在客观世界,在什么地方期待、吸引和诱发诗人去寻找,去捕捉,去把握。诗又不是现成的,不是可以信手拈来,俯拾即是的;它执拗地在诗人眼前躲闪着,拒绝吹嘘“倚马千言”的神话,尤其拒绝虚假的热情和侥幸的心理,要求诗人去发掘,去淘汰,去酝酿,去进行呕心沥血的劳动。然而,诗人的主人公正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的性格在诗中必须坚定如磐石,弹跃如心脏,一切客观素材都必须以此为基础,以此为转机,而后化为诗。不论字面有没有“我”字,任何真正的诗都不能向读者隐瞒诗人自己,不能排斥诗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抒情;排斥了主观抒情,也就排斥了诗,因此诗中有希望,有欢快,有喜悦,也有憎恨,有悲哀,有愤怒,却决没有冷淡的描绘或枯燥的议论。

其次,他们认为,自由诗的形式并非如它的反对者们所设想,没有规律可循,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恰巧相反,诗人十分重视形式,正因为他重视内容,重视诗本身。形式永远是活的内容的形象反映,必须为内容所约制,不可能脱离对内容进行发掘、淘汰、酝酿的创作过程而先验地存在。因此,诗的形式应当是随着内容一齐成熟,一齐产生的;如果把后者比做灵魂,形式便是诗的肉体,而不是可以随便穿着的服装。因此,诗的形式就不单纯是一般意 4 邹荻帆《无题》教案

制作者: 郭建设 共5页

第5页

义上的形式,而是和内容不可分割地成为整个诗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内容创造形式,有时也会破坏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有时也会窒息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才是诗的极致。

„„对于20世纪40年代的这一批文学青年,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对于他们,特别是那些直接生活在战斗行列中的诗人们,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诗就是激励、鞭策自己的入党志愿书„„他们坚定地相信,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只要依靠时代的真实,加上诗人自己对于时代真实的里程和态度的真实,才能产生艺术的真实。

第二篇:邹荻帆 《无题》 象征 教案

无题

邹荻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生命的律动”。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

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过程与方法 读读议议评评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全诗渗透着的那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努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崇高感。知人论世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青空与林》、《噩梦备忘录》、《尘木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诗论集《诗的欣赏与创作》、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导入 以“无题”给作品命名,是作家常用的一种形式。“无题”这个标题常常给读者以神秘和难以捉摸之感。但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内容,其内涵又是耐人寻味,能够把握的。你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致了解诗人的意思吗? 整体感知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

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

【点拨】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诗的主题是崇高、悲壮的,这类主题的写作容易流于浮泛、空洞,但这首诗写得坚实有力。

全诗共十五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头两行是第一个层次,接下来的五行是第二个层次,随后的七行是第三个层次,最后一行是第四个层次。

【原文①】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

【点拨】“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者也许要问:诗人为什么这样问?“仆倒”“这大风雪”指什么?请找出下文与“仆倒”一词相呼应的词,体会它们的含义。(诗的最后一行“墓碑”一词与“仆倒”意思一致,是“牺牲”的意思。)请留意“这大风雪”里的“这”,指向了当前、眼下,给人以现场感。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大风雪”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可以从诗中找出其他意象对比揣摩,)【明确】(答案并不要求完全统一)大致是“为实现光明幸福而进行的残酷斗争”的意思。

【原文②】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

想一想,“我们温暖的血”,“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小草的须里去”“ 五月的河里去”,意味着什么?(如果诗人不是写诗,而是议论文,直接表达观点,怎么说)

【明确】意味着烈士们的鲜血唤醒了大地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他们形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烈士的牺牲换来蓬蓬勃勃的革命生机。

【点拨】接着上文的①②两行,第③行一个“而”字,既表转折,又是承接,引出的情景延续上两句而来:“温暖的血∕将随着雪而融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里。这是第二层,是对开头两句主题的深化:死亡并不可怕,它会发生转移。

【原文③】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天青/水绿/鸟飞/鱼游”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四个词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有代表性的事物,都是主谓式结构,谓语富有色彩感和动感,描绘出一幅美好宁静、令人向往的画面。这画面也是烈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世界。

【点拨】随后的七行,再次用一个“而”字起头,将“雪后的平原”“袒露出来”。那是一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归于宁静的天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一派祥和安宁的美丽景致。这是第三层,是对前面主题的延续和深化:烈士用鲜血换来了人民的和平。

【原文④】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点拨】最后一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是第四层,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问题探究

一、这首诗为何采用虚拟的情景?

【明确】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联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悲壮之情和希冀之意。

二、这首诗里的象征和隐喻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变得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诗意境的整体象征和“大风雪”的比喻意义: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残酷的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须仔细体会这些象征和隐喻的含义。语言品味

这是一首与死亡有关的诗,但是诗中不含一点儿悲痛伤感,悲壮中还有许多崇高豪迈。

开头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问句中的动词“仆倒”含有强烈的动感色彩,表现出烈士为民族美好未来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情态。第②行5个字,——“是的,我们将。”——回答上句提问,中间还用逗号断开,以“是的”作斩钉截铁的回答,十分肯定,在悲壮中透出昂扬。

第⑤句开始,用一组排比句将内容层层铺开,表现出烈士将自己的鲜血转化为滋润万物的营养,掩饰不住自信和欣慰。“大树的根”“小草的须”“五月的河”,这一组意象朴实而有深味,烈士牺牲的意义就在其中了。

第11至14句,共8个字,每句2字,都是主谓式。句子短促而富有感染力。在渲染画面景物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宁静祥和的理想境界。画面的美好更衬托出烈士心灵的纯洁神圣。

这首诗的语言运用的欣赏重点是诗的句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这首诗的作者是20世纪40年代“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此诗具有“七月诗派”诗歌的某些特点: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字、最短的二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 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附:《无题》赏析(李玉昆、李滨)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向着人民解放战争。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这首诗的取材别具一格。它描写的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大自然;它歌颂的不是英雄先烈们叱咤疆场的战斗业绩,而是英雄先烈流血牺牲的意义。而写这意义又不是着眼于如何除旧,而是着眼于怎样育新。这样的取材本身就脱出了一般“英雄颂”的窠臼,而使人觉得异样的新鲜,但同样达到了歌颂英雄先烈的目的。

这诗的写法也十分新颖。开头用写实的笔法突兀而来,自问自答,说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没有犹豫,没有悲哀,没有呼喊,没有修饰。在朴素无华的描写中,显示着英雄先烈的视死如归的本色。这种写法就大不同平常。而接着,笔调突转,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象征手法写了下去。作者撇开社会和人,而完全着眼于自然。说烈士的鲜血被大树、小草、河流所吸收,雪融化后的平原上,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形象,是独具意义的实体,同时又是象征性的。写的是自然,而象征的是社会。最后,以风吹拂着英雄的墓碑作结,留下袅袅余音。如果先烈们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么面对这一派和平、安乐、生趣盎然的新世界,也将会发出快慰的微笑吧!这就使整首诗摆脱了一般政治抒情诗的套数,有了全新的意境。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而含蓄。全诗表现着烈士牺牲的伟大意义,又没有一个直接表现这种意义的字眼;诗中写到英雄烈士的墓碑,但没有鲜花,没有默悼的人群,只有清风吹拂。诗人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平平常常,但在这平常中却包含着说不尽的意义。读者读了诗后,自会想到那“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明朗的世界,是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的结晶,而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读者们更会想到,在青天下,绿水旁,在“英雄的墓碑”周围的草地上,还有人在凝望着“英雄的墓碑”沉思默想„„一首不足百字的短诗,能使读者浮想联翩,它的含蓄是可想而知的。

礁石

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另外,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只要放得开,收得拢,做到形散神聚即可。

1、海燕象征了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文中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对于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并以此鼓励民众勇敢地投身于争取解放的斗争中。

2、指险恶的政治黑暗是无法阻挡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3、预言家:红色革命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红色风暴的期盼与呼唤,同时又是对广大民众的战斗召唤。

4、飞翔:勇敢地战斗 精灵:无产阶级革命者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

还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第三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无题(邹荻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簇.cù新

B.赊.shē帐

C.搔.sāo痒

喃喃.nán

鸟瞰.kàn

略吱.zhǐ

鬈.juān曲

轻佻.tiāo

眦髦.máo 蹙.cù眉

欺侮.wǔ

浸.jìn透

D.霎.shà时

脚趾.zhǐ

麻痹.bì

哺.bǔ育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坐落

B.脚型

C.残酷

D.订货 座钟 形状 惨痛 唉叹

怜悯 仓猝 大致 安装

化装品 孤伶伶 黄澄澄 乱莲蓬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牛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

B.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阎、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足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开的感觉。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夸赞说:“我从小是看着这孩子长 大的,真有出息!”

B.他俩表演的小品,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C.作家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恶,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二、课内阅读

阅读《无题》,旧答问题。

题 邹荻帆

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 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 将随着雪而融化 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 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 吸收到五月的河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 会袒露出来,那时候 天青 水绿 鸟飞 鱼游

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1948年5月

6.这首诗的语言运用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树 艾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8.本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文中的“树”象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指出“兀立”“伸长”“纠缠”三个动词的表达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体验

10.(200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采用自由诗体,句式长短不一(最长的十二个字,最短的两个字),并善于将诗人的人格、情感等渗透到所书写的对象中,把内心的情绪之流转化为意象之流。全诗多处用复数第一人称“我们”来传达这股情绪之流,使诗情更富有感染力。

7.这首诗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有特点:首句十分突兀地用了“?”,给人以极大的震撼;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8.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化静为动,揭示树——人民的群体特征与生命活力。

10.(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第四篇:无题

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这个故事的结局简直离谱的出奇!”我说道。不由会心一笑,但却是带着涩涩的泪水的苦笑……

在一盏夜灯下,今夜终于拜读完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心中荡漾起层层涟漪,好像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块小石子,辗转反侧,有太多的感想。

或许晚上人的思想总是特别的活跃。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结尾却常常出乎人的意料,这就是所谓的“欧·亨利”手法,即在故事结尾,笔锋一转,让主人公的命运起一百八十度的变化。这变化看来荒谬悖理,实际上却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读者在惊愕之余,仍然感到信服,进而赞叹作者构思之巧妙。

他的小说诉说着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记叙他们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善良,调侃尔虞我诈的势力小人……在这些作品中,他常以“含泪的微笑”抚慰失意的小人物们心灵所受的创伤。于轻松戏谑中蕴含着对生活深沉的感受,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现象发人深省的针砭,对丑恶现实辛辣的嘲讽。

风靡全世界的《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幽默、讽刺的语调诉说了苏比——一个穷困失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痛苦挣扎的悲惨命运:为过冬,苏比绞尽脑汁惹事生非,想被警察大爷送去“免费旅馆”——布莱克韦尔岛监狱,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却不能如愿以偿;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锒铛入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已。

《警察和赞美诗》的妙处在于它的“合情合理的违背常理”。作者写主人公的几次遭遇都不重复,有繁有简,给人以妙趣横生之感。人物的语言、行动,也都符合身份。故事写得很诙谐,但在可笑的情节下却潜藏着一条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是那样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荒唐可笑。

欧·亨利的小说可谓是“在平凡中见神奇”,用它那无穷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个读者的眼球。

第五篇:《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

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

下载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荻帆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题

    成功与失败就在一瞬间 但不管成功或失败 你们都冲过了心中的终点 你们永远是好样的 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 你们在呐喊声中 努力 努力 再努力 拼搏 拼搏 再拼搏 我们为你呐......

    无题

    无题 永远摆脱不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慵懒,内心如时起时落的潮汐,兴奋时,如滚滚波涛排山倒海而来;低落处,似微微细浪退得无形无迹。砚好的笔墨早已风干,而平摊的纸张上仍是一片......

    无题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作者:杏仁(hmcr@etang.com) 看来今晚她是不会让我回去了,我只好睡在这儿了。楼道的地板真是又冷又硬。 以前每次出门,我们......

    无题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会不会想起王献魁 喜欢一个人的旅途,看那向天边延伸却不能相交的铁轨,看窗外浓荫蔽天的树冠,还有那金黄浓烈的向日葵,让旅途的一颗心充满了无边的孤独和甜......

    无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

    无题

    嫩草超越泥土,果实超越花朵,不息的是生命,生命的魅力在超越。突破躯壳,种子举起希望的旗。跳下悬崖,瀑布跌出高昂的歌。每一次超越,我们都会领略天空的高远,每一次超越,只是对过去的......

    无题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终于,迎来了这一刻;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是今人兴奋的一刻;这是千钧一发的一刻;这是关键的一刻,这是储蓄了好久的力量,终于要爆发的一刻。......

    无题

    古老萌动了青春激情涌动着大地我仿佛感到碧玉泛清凉难老泉淙淙向山下流淌我佛见翠羽相冲撞绿莎萍轻轻在不底摇晃 心地纯净得了无纤尘眼睛晶莹得浓浓风光凡是泉水潺潺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