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舞记》教学简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观 舞 记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妙语言的魅力。
2、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1、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体会并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欣赏舞蹈,谈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文意。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发现美
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怎样的美?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2、文章哪几段直接描写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3、齐读16-18自然段,感受舞蹈的美。
4、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
四、品读课文,赏析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赏析本文语言的美。
五、观舞练笔,创造美
观看一段优美的舞蹈,借鉴本文写法写几句话表达感受。板书设计:
芜湖市三山区
第二篇: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3)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2.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
(1)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热爱的感情。(2)感受舞蹈所表现出生命与心灵的跃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
本文表现了印度的舞蹈艺术,赞颂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美和高超的舞技,展现了异国的文化风情。
2.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印度舞这种舞蹈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舞蹈视频导入。
师: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舞蹈。并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课件播放印度舞的片段)
师:我们的邻邦印度,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我们看了都会有美的感受。作家冰心在看了一场印度舞后和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冰心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达这种美的感受?
(课件播放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大声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词;
你认为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观赏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感受?
(课件出示要求)
师:下面老师要检测同学们,看看大家有没有掌握这篇课文里的疑难字词。
(请一竖排学生轮流读)同学们很不错,都读准确了。很好。(学生齐读两遍)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找了哪句话来表达冰心的观感。(飞动的美)
(课件出示字词和句子)
(三)寻找美点。
1、著名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要请同学们张开眼睛,去寻找,去发现文章中美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美点。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看谁找的美点多。(小组讨论机动)
(课件出示问题)
2、交流。(学生答舞蹈本身的美或语言的美都可。老师要引导语言鉴赏方法。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以及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叹之情。)
师: 同学竟然发现了那么多美的地方,有些老师也没发现呢,可见大家都有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这些美,我们可以归纳为舞蹈本身的美和冰心的语言美。舞蹈美的方面包括身形、神态、服饰、舞姿等。我们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这几个方面。学生填词。(或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那么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冰心在观看了一场舞蹈后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美的文章来?(观察、本身的语言功底、运用了一些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是文章生动形象。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喜爱)
2、齐读第17小节。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舞蹈的美和冰心语言的美,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作品的情感。配乐。(课件出示)
我们通过寻找文章的美点,大家也得出了一些舞蹈鉴赏和描写的角度和方法了。请同学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角度:从舞蹈的身体、舞步、服饰、感受。
方法:善于观察、用了排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
我想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也同样能用我们自己的笔写出我们的观感。
(四)仿写观舞蹈感受。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雀之灵》,试着写出我们的感受。
欣赏《雀之灵》片段。(课件出示片段和要求)写在课题旁边。小组推荐写的优秀的作品全班交流。投影出来。好的作品全班齐读。
(五)拓展阅读。(机动)
师: 同学们都写得非常不错。我们再来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来看看如何用一首诗来描写舞蹈。来读一读另一篇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1、出示艾青《给乌兰诺娃》
(课件出示诗歌)
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潜心体会诗人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师:从诗中你发现了芭蕾舞姿怎样的特点?轻柔的舞姿。通过一句什么句来表现?比喻句。
(六)结束语。
同学们不仅说的好,写的也很优美。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精彩。
第三篇: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师:语文课本的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老师也认为:文章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悟,是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也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今天,我们这堂课的发现之旅将要到达哪儿呢?请同学们把课题包括副标题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师:这是冰心在观看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之后,为她们舞蹈的美深深折服,饱含深情写下的文章。今天,我们尝试着用发现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
二、从作者感受的角度去发现
师:首先,我们从作者感受的角度去发现。请同学们看这几个问题: 1.作者无法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2.作者不得不说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3.作者努力说出自己感受的句子是
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大声地自由地读课文1——10自然段,探讨以上问题。生大声读课文,师巡视。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句子?
生1(读课文):如同一个婴孩,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师:红莲、孔雀在这里指什么? 生1:指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师:一个全新的生命,突然之间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了造物主的神奇,他感到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可是,他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生(齐):不能。
师:对,他“无法说出”。请同学们再找一找课文中直接表达“无法说出”的句子。
生2(读课文):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师:这是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生2:激动。
师:请你试读一下这个句子。生2读。
师:读得还不够深情。提示一下,把句子中的一个词重读。哪一个词? 生(齐):怎样。
师:一起读一下,读出作者饱含深情对印度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生齐读句子。
师:读得很好。请同学们继续说第二个句子。
生3:作者不得不说自己感受的句子是: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师: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3:这是一个反问句。师:反问句一般起什么作用? 生3:强调。
师:对,加强语气。你认为加强了什么语气? 生3:加强了作者激动欢喜的语气。
师:老师认为,要想把作者激动欢喜的语气读出来,也应该把句中的两个动词重读,是哪两个动词?
生(杂言):忍,吐。
师:既然作者是“不得不说”,为什么要用“吐”字? 生4:“吐”更能表现作者激动的心情。师:作者想——
生4:作者想一口气把激动的心情说出来。师:有一个成语是—— 生(齐):一吐为快。
师:作者“忍”了很久的感情“不得不说”,只好“吐”出来。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重读两个动词,读出作者积蓄已久不得不说的心情。
生齐读句子。
师:看第三个句子。作者在说出自己感受的时候加了一个词,怎样地“说”? 生(齐):努力地说。
师:“说”出了印度卡拉玛姐妹舞蹈怎样的美? 生(齐):飞动的美。
师:这个句子里哪几个词应该重读,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我想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生(小组齐读):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地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师:他们把“努力”“飞动”这两个词进行了重读,读出了作者的感情,非常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句子,后面分别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呢?第一个句子是——
生(齐):问号。师:第二个句子是—— 生(齐):问号。师:第三个句子是—— 生(齐):感叹号。
师:作者观看了印度卡拉玛姐妹舞蹈后的感情在一步一步地加深,一步一步地增强,从“无法说出”到“不得不说”再到“努力地说”。接下来,请男生读第一个句子,女生读第二个句子,全体同学读第三个句子。同学们,让我们读出作者对印度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热情赞美吧!
生按要求齐读句子。
三、从舞蹈者表演的角度发现
师:这“飞动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如此震撼作者的心灵?“解铃还需系铃人”,现在我们从舞蹈者表演的角度去发现。老师想问一下,咱们班有没有会跳舞的同学?
生(杂言):XX„„
师:同学们看过他们跳舞吗? 生(齐):看过。
师:那么,同学们用笔写过他们的舞蹈吗? 生(齐):没有。
师:假如老师要你们描写XX同学跳舞,你们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生5:动作,外貌,神态。生6:还有服装和身姿。
师:舞蹈是身体的艺术。接下来,我们来看冰心从哪些方面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这个环节,老师想让同学们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自由地“发现”,再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请听清楚我提出的步骤和要求:
1.由一人确定角度——我们发现“飞动的美”表现在 美; 2.用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读句子;
3.由一人对所找句子进行简单地品析。你们知道“品析”的意思吗? 生7:“品析”就是对所找到的句子进行分析,并且说出句子表达的含意。师:对,就是要说出句子美在哪里。下面,每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已经完成了的小组请用举手的方式告诉我。
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师巡视。不一会儿,生纷纷举手。
师:刚才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进行得非常热烈,下面有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有请第一小组展示。
生8(第一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表现在神态美,我们找的句子是第17自然段第2句,我们采用的朗读方式是男女生交叉读。
XX小组成员男女生交叉朗读。师:还有一个环节。
生9(第一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卡拉玛姐妹的表情非常丰富,舞姿非常优美。(生鼓掌。)师:有没有哪个同学对第一小组的回答提出疑问或者进行补充? 生10:我进行补充。这个句子还运用了大量的成语,这样使句子更美。师:应该说是大量的四字短语,是精美的修饰词。谢谢你的发现。还有吗? 生11:这一段话不仅运用了排比和修饰词,而且从“笑颊粲然”“侧身垂睫”“张目嗔视”“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等词语可以看出卡拉玛姐妹在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师:卡拉玛姐妹不仅在舞蹈,还在表现出诗歌里的内容。说得真好。有谁知道“颦蹙”是什么意思?
生12:皱着眉头。师:“粲然”是什么意思? 生12:笑容灿烂的样子。
师:“皱着眉头”和“笑容灿烂”能不能读成一样的语气? 生12:不能。
师:不同的表情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我给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遍。教师范读。
师:卡拉玛姐妹用舞姿表达感情,我们用声音表达感情。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注意刚才老师语气的变化。
生齐读。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读得很好了。接下来继续展示,有请第二小组。生13(第二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表现在动作美,我们找的句子是第16自然段。
第二小组成员接力朗读第16自然段。生14(第二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卡拉玛姐妹用她们的舞姿表现出了诗歌里的离合悲欢。
师:老师对他的品析进行一下品析。他运用了非常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说出了这个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他的品析,前半句说出了句子的特点,后半句说出了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因此,进行句子品析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前面说句子的特点,后面说句子的作用。
师:刚才第二小组的同学是从“动作美”来品析的。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动作是怎样的快,又是怎样的慢呢?
生15: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师:这里运用了比喻,让我们知道了卡拉玛姐妹舞蹈动作的慢与快。通过比喻,把抽象的“慢”与“快”变得具体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师:有没有从外貌这个角度来写的呢?
生16(第三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还表现在外貌美,我们找的句子是第1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第三小组成员齐读第13自然段最后一句。
生17(第三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卡拉玛姐妹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丰富。
师:哪个同学对第三小组的回答有质疑或者补充?
生18:我不知道这句子哪个地方运用了比喻,我认为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句中说“她用那双能说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一对长眉一双眼睛”不可能“说万千种话”,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对,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对长眉一双眼睛”本来就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不可能拟人,也没有比喻。回答得非常好。师:还有要展示的吗?有请第四小组。
生19(第四小组成员):我们小组认为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表现在动作美,请同学们看到第18自然段写“蛇舞”的部分。
第四小组成员齐读“蛇舞”部分。
生20(第四小组成员):从这一段中的“轻摇”“微颤”“蠕动”三个词可以看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形容尽致,尽态极妍,特别是后面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优美和精彩,使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回答完毕,谢谢。
师:应该谢谢你精彩的发言。谢谢你!
师: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蛇舞”,他们说出了“轻摇”“微颤”“蠕动”三个动词,老师觉得还有一个动词。
生(齐):传。
师:这四个动词表现出了“蛇舞”什么样的特点? 生(杂言):柔韧,轻柔,舒缓。
师:“蛇舞”是轻柔曼妙的。我想请女同学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我认为女生更能够用声音表现“蛇舞”轻柔曼妙的感觉。请男同学给予掌声。
男生鼓掌。女生齐读“蛇舞”部分。
师:真的有“蛇舞”轻柔曼妙的感觉。虽然我们没有亲临现场观看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但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所说的“飞动的美”。但是,同学们,舞蹈如果仅仅是“飞动”的,如果没有舞蹈者用心地表演,又怎能拔动人的心弦、震撼人的心灵呢?文章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舞蹈者是在用心地表演,忘情地舞蹈。是哪句呢?
生21(读句子):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师:你能不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22:说明卡拉玛姐妹跳舞的时候十分地投入,才能把舞蹈的细节表现出来。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她们不仅在用身体舞蹈,而且在用心灵舞蹈。只有用真心和真情表演的舞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舞蹈。所以我们说,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还表现在——
生(齐):心灵美。
四、从舞蹈艺术的角度发现
师:印度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该有多少可以演绎的故事!作者是不是也看出了舞蹈者演绎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句子并读一下。
生23:第17自然段: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师:卡拉玛姐妹不仅在表现诗句里的离合悲欢,还在演绎着印度的文化艺术。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就是从舞蹈艺术的角度来发现的。同学们,我把刚才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读一遍。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精美的服饰、动人的眼神、妙曼的舞姿,还——
生(齐读):舞蹈出诗歌里的离合悲欢,演绎出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讲述着优美的诗歌故事,传承着悠久的文化艺术。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孕育了如此优美绝伦的舞蹈? 生24:是印度悠久恢宏的文化艺术。生25:我认为是印度人民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师:劳动创造美,文化孕育美。同学们,这个意思应该从哪个地方来找呢? 生(杂言):第19自然段。
师:印度人民真是太伟大了!创造出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印度的文化艺术真是太神奇了!孕育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舞蹈艺术。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一遍这个句子,读出我们对印度舞蹈、对印度人民的高声赞美吧!
生高声齐读第19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老师带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了“发现”,同学们想不想尝尝自己发现的乐趣?
生(齐):想!
师:屏幕上有一首小诗,老师没有给出诗的标题。(屏幕显示艾青诗歌《给乌兰诺娃》的内容。)同学们可以从内容、语言、情感的角度自由地“发现”,可以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像云一样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生讨论,交流。
师:谁来从内容上“发现”——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小诗?
生26:我发现第一小节是在写人跳舞,第二小节头两句是在写跳舞的人,后面是作者在赞美。
师:到底是不是在写跳舞呢?(屏幕显示诗歌标题和作者)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
还真说对了,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在观看了前苏联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表演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小诗。谁来从情感的角度“发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27:赞美。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赞美的感情?
生27:“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从这里可以看出。
师:作者除了赞美舞蹈者,还赞美了什么吗?
生28:劳动。“是劳动创造的结晶。”作者还赞美了劳动。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发现之旅”,让我们感受了印度舞蹈的优美绝伦,也体会了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要我们拥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并大胆地去尝试“发现”,那么,我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到无穷的“发现”的乐趣。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请同学们一起读。
生(齐读屏幕文字):因为发现,所以创造;因为创造,所以快乐!师:谢谢同学们,下课!
第四篇: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案设计
临沂外国语学校 段友会
课题:《观舞记》 课型:自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数段标序(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请大家用心观赏这段舞蹈,看后说说你观后的感受。(多媒体播放,学生谈感受)(出示幻灯片)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一篇散文——《观舞记》。相信学习此文后,你会有所收获。(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为下列词语注音:(出示幻灯片)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幻灯片)
3.作者简介:关于冰心,你都知道哪些?(出示幻灯片)(学生抢答,师生共同纠正。教师适时予以鼓励)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出示幻灯片)
1.学生有感情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你能给大家谈谈你初读的体会吗?”(学生谈体会,畅所欲言)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语回答)(学生齐答,出示幻灯片)
(四)研读赏析----品读美(出示幻灯片)
听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幻灯片)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快速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作批注)
3.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用“———(字、词、句、段)好,好在写出了—————。”这一形式进行评点。(出示幻灯片,举例)4.积累词语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一些修饰性的词语,然后进行展示。出示幻灯片)5.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还从观众的反映侧面地描写。(出示幻灯片)
6.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段集中表现了舞蹈的美?(出示幻灯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分享成果,然后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对优美的语句、语段,可以采用单独读、小组合读、接龙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在脑子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使自己沉浸其中)
合作探究:想一想(出示幻灯片)
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
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3.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4.怎样理解“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推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出示幻灯片)
1、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
3、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
(五)拓展延伸----描绘美
1、我们中华民族也有着灿烂的文化艺术,来欣赏一段民族舞蹈《孔雀舞》,观看了这段舞蹈,你是否也被这精彩表演所震撼呢?请仿照本文的写法,用优美的语言来表现艺术的精美吧。(播放《孔雀舞》)要求:
(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
(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1、2、3中的一种方式表达。(学生先独立思考、构思,然后进行佳作展示。)
(六)小结: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文章开篇直抒赞美之情,接着描绘精彩的表演过程,最后总写观后的感受;正面和侧面相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美。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第五篇:《观舞记》教学反思
《观舞记》教学反思
《观舞记》教学反思1
教学本文,我立足让学生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赏析文中的优美语段,与中考的现代文赏析题挂钩,打好中考的基础;二是让学生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为写大作文奠定基础。教完感想颇多,反思自己的课有得也有失。
我觉得自己很欣慰的地方是:
1、合理运用多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写作积累了直观形象的第一手材料。
2、教学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尤其在仿写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表现。
3、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4、在教学中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文章的精彩语段的赏析,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赏析,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在学生的赏析中教师的语言精彩度不够,评价略显苍白,不能一语中地。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也文采飞扬,充满美感,作为男教师的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锻炼,授课中对于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学生灵光一现的地方抓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因势利导,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观舞记》教学反思2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情感目标)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1、创设情境,以舞导入(说舞蹈):
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2、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读雅句):
设计理念: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3、品读课文,集体探究(读雅句):
设计理念: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4、合作交流,阅读探究(解困惑):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迁移拓展,课堂延伸(用妙语):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学生对舞蹈《千手观音》都有较深的印象),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积累语言(谈感受):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观舞记》教学反思3
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欣慰:
1、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地整合手段与内容:
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2、冷静面对“跑题”,机智点拨引出妙语: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后,到了上课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自己的设计和理想相距甚远,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教学机智,智慧引导。《观舞记》教学环节中为了让零碎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我设计了问题“概括出印度舞的特点”,学生在谈
“印度舞之美”时,出现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这种细节性说法(与我的设计目标相悖),甚至出现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当时,我的大脑也被这些说法击得差点“短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我进行了巧妙地引导:“对!那你说说“冰心观赏印度舞只是被她们的美貌吸引了吗?”将问题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务上。又连续追问:“印度舞很美,从卡拉玛姐妹的美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席话,“漂亮的玛格丽特自立自强是美,丑陋的卡西莫多宽容善良亦是美”等更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鉴别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于它深厚的文化。(这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课堂节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读细品:
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显得头轻脚重,在“读雅句”与“解困惑”板块中学生好象课文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读之外的“用妙语”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无疑有些肤浅。
2、学生审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积淀: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预习课文。在指名朗读课文时,暴露出了对文本的生疏。(这值得我思考:在公开课中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在“延伸拓展”时,问及中国的男舞蹈家时出现了“冷场”,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初中生对艺术缺少了解,对“美”缺少感受,缺少积累,审美品位不太高,这与平时没有强化这方面的熏陶感染有关,由此得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品位的提升,要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我们当教师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观舞记》教学反思4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情感目标)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说舞蹈)
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读雅句)
设计理念: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读雅句)
设计理念: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四、合作交流,阅读探究(解困惑)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迁移拓展,课堂延伸(用妙语)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学生对舞蹈《千手观音》都有较深的印象),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积累语言(谈感受)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欣慰:
一、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地整合手段与内容
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二、冷静面对“跑题”,机智点拨引出妙语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后,到了上课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自己的设计和理想相距甚远,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教学机智,智慧引导。《观舞记》教学环节中为了让零碎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我设计了问题“概括出印度舞的特点”,学生在谈“印度舞之美”时,出现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这种细节性说法(与我的设计目标相悖),甚至出现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当时,我的大脑也被这些说法击得差点“短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我进行了巧妙地引导:“对!那你说说“冰心观赏印度舞只是被她们的美貌吸引了吗?”将问题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务上。又连续追问:“印度舞很美,从卡拉玛姐妹的美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席话,“漂亮的玛格丽特自立自强是美,丑陋的卡西莫多宽容善良亦是美”等更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鉴别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于它深厚的文化。(这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课堂节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读细品。
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显得头轻脚重,在“读雅句”与“解困惑”板块中学生好象课文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读之外的“用妙语”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无疑有些肤浅。
二、学生审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积淀。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预习课文。在指名朗读课文时,暴露出了对文本的生疏。(这值得我思考:在公开课中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在“延伸拓展”时,问及中国的男舞蹈家时出现了“冷场”,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初中生对艺术缺少了解,对“美”缺少感受,缺少积累,审美品位不太高,这与平时没有强化这方面的熏陶感染有关,由此得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品位的提升,要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我们当教师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观舞记》教学反思5
学校关心新老师的成长,便组织大家在教研时听新老师的课。白琛讲《闻一多的说和做》,冯月讲《观舞记》,从选课来看真的很符合两人的特色。为步调一致,就将两课提前教授学生。
首先是《闻一多的说和做》,白老师思路清晰,由题目入手,总领全文。课堂上时时显露的亮点不用赘述,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读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找出文中展现先生形象的句子。孩子们很是积极,找到的句子也相当准确,但就是一点,孩子们不能感同身受,读不出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力量。白老师不断地启发鼓励学生去读,读一遍不到位,再读第二遍。当孩子们将一段话铿锵有力地朗诵出来时,我们再坐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振奋人心的力量,仿佛也大踏步地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痛斥国民党的罪行,争取民主,争取自由。
冯老师的《观舞记》,听后也感触颇深,有感于冰心的文笔,那么优美,那么自然,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描摹地美轮美奂,如在梦中。
在我们班讲这篇课文时,为了不把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析得七零八落,我想本节课干脆就来个四步走。第一:解析文题目。因为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到副标题的形式。第二:忆冰心。上学期学过冰心的《荷叶 母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第三:生字词。本课的生字词多且难记,带领学生个个击破,是很必要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赏析。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自己觉得写得很美的句子,三分钟后由孩子们自由发表看法。我在黑板上板书赏析句子的一般步骤:修辞,扣文本,扣情感。孩子们讨论得很是热烈。三分钟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小组名称,以小组竞赛的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孩子们赏析得很棒,并不拘泥于我给的框架,用自己自由的想象给文字插上翅膀,让人浮想联翩。一节课紧而有序。当赏析到文章的十七自然时,我们领略了舞蹈的动作美,服饰美,神态美,心灵美,感情不能自抑,便邀请左妍露上台表演,孙肖珊在旁边哼唱,妍露在舞台上蹁跹起舞,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或许大家早已被印度舞的曼妙所感染,一齐鼓掌为她伴奏。如果有人经过,还真以为是一堂音乐课呢。既然是观舞,我们也大可不必仅仅局限于印度舞,大家盛情邀请陈嘉豪上台演出,动作很简单,男生很害羞,我也情不自禁,在讲台上学了起来,最后,全班人起立,学着不知名的舞蹈,快乐的音符在全班跳跃。
想必,这节课,孩子与我会久久难忘……
《观舞记》教学反思6
《观舞记》是冰心在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演后写的一篇散文。舞蹈是肢体语言艺术,我们可以去用心欣赏,细心体会,领略其美妙,但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家冰心用她那支生花的妙笔,生动地再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台上的风采,带领我们重回那一刻。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四个“假如”、两个“不敢”来表明自己是以什么身份来观舞的。“假如我是个诗人、画家、作曲家、雕刻家”,假如毕竟是假如,作者笔锋一转,“然而我什么都不是!进行否定。“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来赞美,再次否定,那么,作者是以什么身份来观舞的呢?作者说,“我只是一个欣赏者”,虽然有点谦虚,却能更加自由地欣赏,评论,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而不必受上述身份的限制,可谓高明。
作者分别从舞者华丽的民族服饰、丰富的神情姿态、柔美的肢体动作等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为了更好地表现印度舞蹈的'魅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舞蹈的产生与神灵有关,因此,印度舞蹈有浓厚的宗教和神话色彩。从文中对舞台设计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湿婆天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即毁灭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来。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卡拉玛姐妹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她们精湛的舞技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的培养和印度悠久文化艺术的滋养,再加上她们个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因此舞技更加纯熟。
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一个舞者,将其身心全部融入到舞蹈之中,与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其舞蹈也随之达到了更高的美的境界。
《观舞记》教学反思7
3月2日,县初中语文七年级备课会在我校开展,钱库镇一中的陈秋扇老师上了一堂《观舞记》公开课,课后有关人员还组织了对此课的评议。听完后,我自己回去准备了一下这课的教案。上完课后,我自己给自己评课。
教学本文,我立足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觉得自己还可以的地方是:能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遗憾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
学生审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积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舞蹈艺术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应该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观舞记》教学反思8
1、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2、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3、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4、合作交流,阅读探究:
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积累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观舞记》教学反思9
这堂课有一些遗憾:
一、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自由朗读部分,假如时间再充裕些,学生可能会感受的更多。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
二、部分学生审美能力有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祖国 母语》这个诗朗诵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朗诵艺术了解不够,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我想一堂语文课可以有多种上法,只要我们的依旧真诚,那么语文课堂还是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观舞记》教学反思10
我有幸参加了东片中学教研活动,出了一节《观舞记》。教学本文,我立足让学生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在美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赏析文中的优美语段,与中考的现代文赏析题挂钩,打好中考的基础,二是让学生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为写大作文奠定基础。教完感想颇多,反思自己的课有得也有失。
觉得自己很欣慰的地方是:
1、合理运用多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柠檬树》,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学生写作积累了直观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后面的写作练习选取了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欣赏后进行仿写练习。
2、教学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尤其在仿写部分,学生有上佳的表现。
3、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我的教学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学生放松了,思维敏捷了,兴趣盎然了,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
4、在教学中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文章的精彩语段的赏析尊重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赏析,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问题。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在学生的赏析中教师的语言精彩度不够,评价略显苍白,不能一语中地,简洁而精彩。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这样的大型教研活动中教师的选课很重要,选好课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也文采飞扬,充满美感,作为男教师的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教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锻炼,授课中对于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学生灵光一现的地方抓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因势利导,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观舞记》教学反思11
1、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的培养和印度悠久文化艺术的滋养。
2、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提示:“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提示: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
5、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美?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如:《安塞腰鼓》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
《观舞记》教学反思12
七年级备课会在我校开展,钱库镇一中的陈秋扇老师上了一堂《观舞记》公开课,课后有关人员还组织了对此课的评议。听完后,我自身回去准备了一下这课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我自身给自身评课。
教学本文,我立足在使同学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同学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同学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发展同学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宗旨,指导同学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觉得自身还可以的地方是:能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同学的求知热情,唤醒同学的学习潜能,引导同学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同学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身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示自身,乐于表示自身。遗憾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发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局部,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同学充沛讨论,体会语言特色。同学审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积淀。同学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舞蹈艺术缺乏了解,二是同学语言比较惨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优秀教案与同学的表示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身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
总之,应该时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总结自身的教学得失,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干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观舞记》教学反思13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必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阶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让同窗们以小品的情势再现。这样一来,从学生的即席表演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兴趣和表演天分。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的参与,不仅使学生听起课来不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且在比较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目的,并解决难点和重点。另外,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标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表演者利用简略的道具却能摹状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从而看出表演者高明的技艺。
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而言,这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总是倡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和体会。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腕。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绪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程度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自己首先得下工夫把课文读好。而《口技》一文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需把每个阶段的状情景唯妙唯俏的读出来,该紧张的地方就紧张,该迟缓的地方就迟缓,否则学生就感受不到当时听众那种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个人以为《口技》一文上得还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师生共同参与之外,还表现在学生课堂课后的提问。虽然面对同窗们的踊跃发言和精辟论述时,会感到一种尝试成功后的糊涂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惊喜不已的是他们都开动头脑去思考问题了,所以当被学生问倒的时候,我毫不感到难为情。在上课之初,有同窗问“什么是口技?中国杂技可分为几种呀?”说真的,前一个问我做了充分的筹备,答复它不难,可是关于中国杂技我确实了解不多。还有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有同窗问“为什么表演者一个人能表演这么多声音,为什么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觉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这样的问题难免让我遇上尴尬的场面。我是老师,可我不是百科全书,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我必需具有虚怀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对。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一样。我应当多多的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提问中看到自己知识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矫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降落。作为老师,课前课后都应有充分的思想筹备,给自己和学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间,为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习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滞的。
《观舞记》教学反思14
安仁初中章菊芳《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情感目标)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说舞蹈)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读雅句)设计理念: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读雅句)设计理念: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四、合作交流,阅读探究(解困惑)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迁移拓展,课堂延伸(用妙语)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学生对舞蹈《千手观音》都有较深的印象),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六、课堂小结,积累语言(谈感受)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欣慰:
一、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地整合手段与内容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二、冷静面对“跑题”,机智点拨引出妙语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后,到了上课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自己的设计和理想相距甚远,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教学机智,智慧引导。《观舞记》教学环节中为了让零碎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我设计了问题“概括出印度舞的特点”,学生在谈“印度舞之美”时,出现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这种细节性说法(与我的设计目标相悖),甚至出现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当时,我的大脑也被这些说法击得差点“短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我进行了巧妙地引导:“对!那你说说“冰心观赏印度舞只是被她们的美貌吸引了吗?”将问题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务上。又连续追问:“印度舞很美,从卡拉玛姐妹的美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席话,“漂亮的玛格丽特自立自强是美,丑陋的卡西莫多宽容善良亦是美”等更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鉴别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于它深厚的文化。(这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一、课堂节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读细品。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显得头轻脚重,在“读雅句”与“解困惑”板块中学生好象课文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读之外的“用妙语”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无疑有些肤浅。
二、学生审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积淀。由于借班上课,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预习课文。在指名朗读课文时,暴露出了对文本的生疏。(这值得我思考:在公开课中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在“延伸拓展”时,问及中国的男舞蹈家时出现了“冷场”,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初中生对艺术缺少了解,对“美”缺少感受,缺少积累,审美品位不太高,这与平时没有强化这方面的熏陶感染有关,由此得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品位的提升,要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我们当教师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观舞记》教学反思15
《观舞记》教学的二点看法5月30日,学校针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在语文组中开展了公开课的展示。我选择的是冰心的美文《观舞记》。著名的教育家窦桂梅说:“教师的进步不在于经验的积累,而在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在过后的工作中作为理论依据来指导。”于是,公开课已不是目的,课后的自我总结才是重中之重。在积累和实践过程中
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有两点看法。
1:“以舞导入”过于简单。
作文讲究的是龙头凤尾。同样,一堂好课除了内容要充实之外,好导语将会成为成功的一半。在看了大多数的关于本课的教学后,发现大多教师,一上课便放舞蹈,孰不知这根本还未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像是鸭子被赶上架。要肯定的是,舞蹈的观赏给学生以感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在看舞蹈前能够让他们自然而然有想要看这舞蹈的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下的想法,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示: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发出自己的感慨。曹植在《洛神赋》中就曾这样描述“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白居易面对醉心的舞姿,留下了这样的语句而“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晏几道则道出了“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将自己心中的美,记录在案,同学们肯定记得,在西游记中,只有一集的内容是有关于舞蹈的,而这舞蹈就是来自古印度“天竺。”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舞蹈,请你们注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便,再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
2:“品读课文”粗枝大叶。
A:分析语句有章可循。许多教师总是将分析句子的方法与文章割裂,总是单独讲授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可当他们自己来说原因时,教师则只是简单的重复学生的想法,而并未将方法贯穿其中。这是摘录一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当中的2个片段。
“我认为第13段写得好,非常生动形象。”“老师,我喜欢第17自然段。”话音刚落,引起了一片共鸣。试问,共鸣在哪?生动在哪?形象在哪?学生的回答过于宽泛。师答:“确实,这一段用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无疑,教师的回答再准确不过了,然而学生却没有学到分析句子的惯用方法。“理论+实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分析前,教师应当强调,句子分析首先看是否有修辞,再看是否有特点,再说明这种修辞或是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时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也就成习惯了。这是笔者课堂实录中的2个片段。“我喜欢表演部分的第2句,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舞者绝妙的舞姿”“我喜欢16段,用了排比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还表现除了变幻的舞姿。相比之下,笔者的学生在分析句子的能力上有提高了。那么在别的文章中去分析句子,学生就有了方法。B:比较教学融入课堂。看了一些关于《观舞记》的教案后,有些教师都不约而同的将之与《安塞腰鼓》做比较分析。但也都只是作为一个问题。其实,比较教学可以不如声色的融入课堂,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不是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如:(1)让学生解答“为什么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学生答语中包含了一点,从侧面反应了他们舞技的高超。此时,教师可抓住这跟线,延伸问:这和《口技》中的侧面描写有怎样的不同?(2)“看了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学生会联系到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来解答。此时,教师又可以接着问:“这和《安塞腰鼓》又有怎样的相似点。”比较贯穿其中,这是点。最后再提出让学生比较2篇文章的异同点,让他们迅速回忆,以点带面,就能做出最好的总结。
总之,《观舞记》的教学与语文教学规律应当一致,注重课堂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