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州词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凉州词》说课稿
一、说教材:《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三、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四、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五、说教法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谈话导入用赛诗会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感受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六、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我们三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9、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 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大量的课外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4、课外拓展:自学王翰的《凉州词》。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八、说板书设计:
凉州词(唐)王翰 马上催 残酷
醉
悲苦
几人回?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明了。
古诗《浪淘沙》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
3、如情入景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四、说教学方法:
1、设计理念
本设计旨在抓住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乞巧,感受乞巧节的盛况,品味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想象,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合理运用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加课堂情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篇二:凉州词说课
一、导入
1、回顾前面所学的一首边塞诗《碛中作》
1、介绍边塞诗的特点和时代背景,齐读诗题《凉州词》。(设计意图:开课力
求简洁明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简介,然后直接入题。)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反复复多读几遍。
三、理解诗意。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的含义,然后同位间说
说。(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到把握全诗的大
概内容即可)
四、分句品读
感悟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意境。指名读
1、这酒宴中最先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生反馈“葡萄美酒”,“夜光杯”
2、能说说这酒的样子吗?光泽呢?指导读第一行。
3、“夜光杯”是什么样的?出示酒杯和葡萄美酒的图片,师相机介绍夜光杯的特色。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均产自西域。
导读,评价重在读出“葡萄美酒”的美丽、香气,“夜光杯”的清丽、亮泽
(意图:这里让学生先通过文字展开联想,再通过视觉感知,进一步激发想象,提高品读文字的能力,老师的评价语言跟随文字的表现力和学生的发挥进行有目的的评价,激励。)
4、还听到了什么?生反馈“琵琶”:
5、师补充:琵琶是一种梨形的木制乐器,其声音叮咚作响,清脆悦耳,也是产
自西域的乐器。
6、诗中的琵琶声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急促,快速)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催”
(师指导:
1、古代军营中都是在马上弹琵琶的2、“催”为“催饮”的意思。
强调是将士们“欲饮”)评价重在读出“催”的急促、热情、上扬的语调。
7、朗读这完整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哎呀,有这样助兴的琵琶曲,还有这样的美酒,这宴席可太——(热闹、盛
大、隆重)。那你能读出这一句的感受吗?自己练练吧。
2、(配乐)请一位小小朗诵家用朗读把所有人都带到那欢腾的军营。要求大家
闭上眼,跟随他来到军营的上空进行想象,除了美酒、音乐,还能看见些什么?
听见些什么?
甚至能闻到什么(配乐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叮 当作响
的碰杯生不绝于耳,温暖的篝火,豪爽的喝酒身姿,美味的下酒菜,骏马的嘶鸣
声等)
那你就读出来。请个人读,两人读,一组读。评价重在场面的热闹,将士的豪爽。
3、全班齐读,让我们共同感受这分热闹与豪爽吧。(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
是再让学生感受那种浓郁的西域风情下,引导学生想象,边塞将士在边地荒寒艰
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有幸遇到那么一次欢聚的酒宴,那激昂兴奋的情
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我启发学生通过看到了、听到,甚至闻到了
什么进行想象,将饮酒的场面具体形象化,让这热闹的场面与后面几人回的意境进行对比,更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感悟第二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境。
在这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酒宴上,将士们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可在这热
闹、在这繁华的场面背后,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思绪、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走
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齐读第二句。
1、“醉”
大战在即,即将面临的是誓死拼杀,腥风血雨,而他们却在这里一醉方休,可见他们的心态是多么?(放松,豁达)啊!谁来读
2、“沙场”醉卧沙场,沙场指是什么?(cai战场杀敌的声音)你从中听到了 些什么?想到了怎样的场景?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诗中的朝代离学
生生活十分遥远,激烈战都的场景只能通过老师补充的音效,结合自己平时在小
说里、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进行补白描述,以助于情感的把
握)
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种豁达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指名读 “古来征战几人回”
3、沐浴着清脆的琵琶声,谈笑间,手持酒杯,将士们说了些什么? 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听,师范读。你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奋勇杀敌,毫无畏惧)为什么会这
样勇敢?(珍惜生命,守护战友,守卫国家)所以,面对生死他们怕不怕?(不
怕)。指导朗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价重在将士们的勇敢、气势。
(设计意图: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我们今天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看
法,那么,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重在表现一种豪迈、视死如归的情怀,所以,我首
先把学生引进这样一种大义凛然、豪情盖天的情感氛围之中)
六、体会不同的情感。朗读整首诗
1、慷慨激昂
(1)介绍时代背景。(诗人王翰所处的时代是初唐至开元盛世的转折时期,那
个时候,而,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骁勇善战,大意凛然的唐朝将士,才使唐
朝唐逐渐步入最繁华鼎盛的时期,战马,沙场,军鼓,金刀,鼓动着英雄的热血,战士们对刀山火海之中的浴血奋战更是充满了豪情壮志。指名读
(2)你认为,用句号能表达出你心中的这份激情吗?你认为换成什么标点符号?(!)
这真是豪壮的宣言,即使有痛苦,即使有牺牲,但战场上的他们仍然勇猛!用这
样的感受朗读全诗。一人读。想像他这样读的请站起来齐读。
2、悲苦哀怨 我们再来想一想,在这临别的酒宴中,一定有他们的亲人也前来送行,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读
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放不下,种种愁云满布在每一位家属的心头,书写在脸
上,明天,后天,你们真的能健康完整的凯旋而归吗?同学们,此情此景,此时
此刻,你认为用什么标点符号更合适呢?(?)
3、敬佩、同情、对战争的感悟
你们用真情演绎出了他们心中那份沉沉的痛,深深的苦,可是诗人身处军营之中,真切感受着这欢宴背后,将士心中的踌躇满志,亲人们的悲悲戚戚,他又会是什
么感情呢?(敬佩、同情、对战争的感悟),这种种种种,用什么标点可以表达?
(„„„)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从戍边战士的角度、从诗人的角度去
体会这两行诗所蕴含的情感。利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苦涩悲痛,读
出慷慨激昂,读出个人的不同体会。感受古诗多种感情色彩:厌恶战争苦痛之情、豪迈旷达视死如归之情、旁观者的同情钦佩之情,在自己的体会感悟中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完全突破)
七、背诵。(充分张扬个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进行配乐朗诵)
八、最后,向大家推荐另一首边塞诗王昌龄的《从军行》。
(设计意图:补充王昌龄的这首诗,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边塞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
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
三、生四师
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 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①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 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 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④ 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 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 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 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
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 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 这战场怎样? 板书:残酷
⑤ 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 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 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
豪迈。(板书:豪迈)
⑨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 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
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
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
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
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
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
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
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
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
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
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
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
文本。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好课题,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诵读。齐读课题,说说你想到的?
(结合预习本)
?凉州是地名,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
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
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
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
(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目(凉州歌)配的唱词。)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入: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
?这都是边塞诗,谁结合预习本说说对边塞诗有哪些了解?
找出曾经学过的:回顾前面所学的一首边塞诗《碛中作》
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边塞诗,来自诗人王翰,通过预习,你对诗人王翰有了哪些
了解呢?(指名回答)
师补充: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
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现在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希望读准字
音。(生自由读、指名读)
6看来,读准字音你们没有问题,但读出意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自己在下
面试着读读这些来自诗中的词!希望你们边读边想,做到读出其中意思。(生自
由读、指名读,师引导生梳理意思)
葡萄美酒 夜光杯 琵琶
马上催 君莫笑 几人回
、ppt出示整首古诗,希望融入自己的情感。(指名读,齐读)把刚才的词义串起
来,谁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篇三:凉州词说课教案反思
一、导入
1、回顾前面所学的一首边塞诗《碛中作》
1、介绍边塞诗的特点和时代背景,齐读诗题《凉州词》。(设计意图:开课力求简洁明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简介,然后直接入题。)
二、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反复复多读几遍。
三、理解诗意。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注释想想每句话的含义,然后同位间说说。(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到把握全诗的大概内容即可)
四、分句品读
感悟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意境。指名读
1、这酒宴中最先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生反馈“葡萄美酒”,“夜光杯”
2、能说说这酒的样子吗?光泽呢?指导读第一行。
3、“夜光杯”是什么样的?出示酒杯和葡萄美酒的图片,师相机介绍夜光杯的特色。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均产自西域。
导读,评价重在读出“葡萄美酒”的美丽、香气,“夜光杯”的清丽、亮泽(意图:这里让学生先通过文字展开联想,再通过视觉感知,进一步激发想象,提高品读文字的能力,老师的评价语言跟随文字的表现力和学生的发挥进行有目的的评价,激励。)
4、还听到了什么?生反馈“琵琶”:
5、师补充:琵琶是一种梨形的木制乐器,其声音叮咚作响,清脆悦耳,也是产自西域的乐器。
6、诗中的琵琶声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急促,快速)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催”(师指导:
1、古代军营中都是在马上弹琵琶的2、“催”为“催饮”的意思。强调是将士们“欲饮”)评价重在读出“催”的急促、热情、上扬的语调。
7、朗读这完整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哎呀,有这样助兴的琵琶曲,还有这样的美酒,这宴席可太——(热闹、盛大、隆重)。那你能读出这一句的感受吗?自己练练吧。
2、(配乐)请一位小小朗诵家用朗读把所有人都带到那欢腾的军营。要求大家闭上眼,跟随他来到军营的上空进行想象,除了美酒、音乐,还能看见些什么?听见些什么?
甚至能闻到什么(配乐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叮当作响的碰杯生不绝于耳,温暖的篝火,豪爽的喝酒身姿,美味的下酒菜,骏马的嘶鸣声等)
那你就读出来。请个人读,两人读,一组读。评价重在场面的热闹,将士的豪爽。
3、全班齐读,让我们共同感受这分热闹与豪爽吧。(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再让学生感受那种浓郁的西域风情下,引导学生想象,边塞将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有幸遇到那么一次欢聚的酒宴,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我启发学生通过看到了、听到,甚至闻到了什么进行想象,将饮酒的场面具体形象化,让这热闹的场面与后面几人回的意境进行对比,更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感悟第二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境。
在这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酒宴上,将士们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可在这热闹、在这繁华的场面背后,他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思绪、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齐读第二句。
1、“醉”
大战在即,即将面临的是誓死拼杀,腥风血雨,而他们却在这里一醉方休,可见他们的心态是多么?(放松,豁达)啊!谁来读
2、“沙场”醉卧沙场,沙场指是什么?(cai战场杀敌的声音)你从中听到了些什么?想到了怎样的场景?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诗中的朝代离学生生活十分遥远,激烈战都的场景只能通过老师补充的音效,结合自己平时在小说里、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画面,让学生用语言进行补白描述,以助于情感的把握)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这种豁达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指名读
“古来征战几人回”
3、沐浴着清脆的琵琶声,谈笑间,手持酒杯,将士们说了些什么?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听,师范读。你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奋勇杀敌,毫无畏惧)为什么会这样勇敢?(珍惜生命,守护战友,守卫国家)所以,面对生死他们怕不怕?(不怕)。指导朗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价重在将士们的勇敢、气势。
(设计意图: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我们今天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看法,那么,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重在表现一种豪迈、视死如归的情怀,所以,我首先把学生引进这样一种大义凛然、豪情盖天的情感氛围之中)
六、体会不同的情感。朗读整首诗
1、慷慨激昂
(1)介绍时代背景。(诗人王翰所处的时代是初唐至开元盛世的转折时期,那个时候,而,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骁勇善战,大意凛然的唐朝将士,才使唐朝唐逐渐步入最繁华鼎盛的时期,战马,沙场,军鼓,金刀,鼓动着英雄的热血,战士们对刀山火海之中的浴血奋战更是充满了豪情壮志。指名读
(2)你认为,用句号能表达出你心中的这份激情吗?你认为换成什么标点符号?(!)这真是豪壮的宣言,即使有痛苦,即使有牺牲,但战场上的他们仍然勇猛!用这样的感受朗读全诗。一人读。想像他这样读的请站起来齐读。
2、悲苦哀怨
我们再来想一想,在这临别的酒宴中,一定有他们的亲人也前来送行,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读
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放不下,种种愁云满布在每一位家属的心头,书写在脸上,明天,后天,你们真的能健康完整的凯旋而归吗?同学们,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认为用什么标点符号更合适呢?(?)
3、敬佩、同情、对战争的感悟
你们用真情演绎出了他们心中那份沉沉的痛,深深的苦,可是诗人身处军营之中,真切感受着这欢宴背后,将士心中的踌躇满志,亲人们的悲悲戚戚,他又会是什么感情呢?(敬佩、同情、对战争的感悟),这种种种种,用什么标点可以表达?(„„„)(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从戍边战士的角度、从诗人的角度去体会这两行诗所蕴含的情感。利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苦涩悲痛,读出慷慨激昂,读出个人的不同体会。感受古诗多种感情色彩:厌恶战争苦痛之情、豪迈旷达视死如归之情、旁观者的同情钦佩之情,在自己的体会感悟中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完全突破)
七、背诵。(充分张扬个性,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进行配乐朗诵)
八、最后,向大家推荐另一首边塞诗王昌龄的《从军行》。
(设计意图:补充王昌龄的这首诗,让学生再一次领略了边塞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
三、生四师
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 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 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 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 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④ 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 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 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 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 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 这战场怎样? 板书:残酷
⑤ 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⑥ 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 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 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 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一、导入揭题
板书好课题,这堂课我们进入古诗诵读。齐读课题,说说你想到的?(结合预习本)(凉
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结合学生的回答,进入: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这都是边塞诗,谁结合预习本说说对边塞诗有哪些了解?找出曾经学过的: 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通过预习,你对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师补充: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 师巡视)篇四:《左公柳》说课稿
《左公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并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并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
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个小课题进行学习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使用ppt演示文稿出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先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通过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各自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质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研究,从中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交流,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补充、评价。这样使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组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的进行点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本文,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在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师生配合读第六自然段,用幻灯片出示大臣说的话,学生在书中找到左宗棠所说的相对应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当时只有一种选择,收复新疆,也更能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心灵受到再一次震撼,会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话语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然后我又用幻灯片出示毛泽东、谭嗣同、曾国藩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这部分内容时,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 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和诗句,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者深情过渡:同学们,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会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感觉带点的词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进行句式转换,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更能突出学习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以上教学设计是遵循高效课堂中的“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适时使用ppt演示文稿和播放视频,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篇五:出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出塞》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二、说学情。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四、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也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六、说教具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解诗题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简介诗人王昌龄。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解诗题: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意思是出征到塞外。)
3、奠定感情基调: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播放课件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二、读古诗 明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察预习情况。①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大家跟读。学习“秦”字(板书)。②提
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4、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5、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6、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7、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8、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看到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 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
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①、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②、补诗句:出(课件引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师:不知何
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望到的依然是
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读出语气。
③、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①、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②、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指名反馈
③、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
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④、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①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课件演示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
肠,依然是(引读)③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写下这两行诗
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
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②、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2、激情引读
①、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②、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听音乐写亲人的话是一种创造想象。此外,在结尾的拓展读诗中,我还引导学生读古诗谈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声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战士的角度揣度他们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四、拓展延伸
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王昌龄在《出塞》
(二)中恰好又给这“人未还”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出示诗歌内容——“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光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师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击鼓,问:战士听到这样的鼓声,会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想象战士奋勇杀敌的表现。)
激情总结: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王昌龄的《出塞》
(二)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映衬出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四、总结
①、“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②、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也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原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尾声: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对于战争,你有什么看法,这是老师留给大家的一份思考。大家桌面上还有一份唐代边塞诗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课的结尾,请学生思考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课延伸到现实中,延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现实性。最后,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布置作业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1、老师引发的古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有何高见。
八、说板书设计: 出塞
互文 明月 关
秦 汉 人未还 悲 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时间,空间上的广度,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渔歌子(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唐)张继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凉州词(唐)王翰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渔歌子(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唐)张继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第三篇:凉州词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润物细无声。花重锦官城。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四篇:凉州词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代】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五篇:凉州词2
2.《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二周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读诗文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二、知诗人
简介作者王之涣,以及写作背景。
三、解诗题
“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四、明诗意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3、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识记生字。
4、引导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5、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6.前两句诗h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和天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守城战士环境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板书“悲”)。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
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8、教师小结:
五、悟诗情
1轻声读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须”什么意思?
(2)“何须怨” 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看着大屏幕诗句,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
(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5)指名读。
(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诵。)
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
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评议。
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
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1遍: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课堂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
六、课后固
1、回家把《凉州词》背给妈妈听。
2、默两首古诗。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