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教
材】 六年制——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从学生已掌握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开始探索,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最后一课。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科书展示“露和霜”、“雾和云”、“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在选择研究专题上给学生一
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立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课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探究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二是实验模拟降雨过程。三是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活动。四是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教学过程描述 】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水的故事。学生欣赏视频。师解说:你猜水会到自然界哪些地方旅游去了呢? 引导学生猜想:小水滴在自然界可能变成了„„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的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可能变成了雨、雪、霜、露„„。
学生观看。
二、猜想——探究: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
(一)谈话: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可能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讨论、猜想各种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绘制流程图。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流程图。
(二)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师:下面我们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根据猜想设计研究雾和云、露和霜、雨和雪的形成方案)
学生分组交流所要研究的专题的资料,设计研究方案。交流研究方案
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三)汇报交流
研究雾和云的小组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联系实际想到,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热气变成白雾,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冒出的气体变成雾。猜想可能是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学生汇报时,教师配以课件演示讲解)
研究露和霜的小组进行汇报。
猜想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受冷凝结而成,因此把盛冰的铁桶放在空气中,不久就会发现铁通外币挂满了小水珠,如果空气温度很低,估计能结霜。(学生汇报时,教师配以课件演示讲解)
研究雨和雪的小组汇报模拟降雨过程。
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归纳,获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的认识。(学生汇报时,教师配以课件演示讲解)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的异同点。
(四)总结雨雪的形成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降雨模拟实验,来推测推测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 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来。
教师课件演示讲解:雨来自云,当云中的这些小水点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提问:我们知道了雨的成因,那么雨和雪有什么不同呢?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想出雪的成因。
教师小结:在寒冷的冬季,低空气温在0℃以下,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不会融化,这就是雪。
(五)交流总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1.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画小水滴旅行路线图、文字描述、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
教师根据描述,课件链接视频播放小水滴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把握水循环过程。
师:我们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学习的水循环资料卡相比较,来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相互比较、交流、汇报。
三、练习拓展延伸
1.讨论:雨和雪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雨雪天的生活体验谈感受,交流课前搜集的雨雪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教师播放雨雪与生活关系的资料。
2.谈话:我们知道了雨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需要雨时候,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我们一起来看人工降雨的资料卡。
学生学习资料卡。
3.了解: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循环对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图片来回答问题。
讨论: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个环节很好体现了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播放课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的节水观念。
【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节也很好地促进了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拓展活动:
让我们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吧!体会与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注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前提条件。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心理学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声音、图片、录象、多媒
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能调动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能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上《小水滴的旅行》一课时,我讲水循环部分的内容,就利用多媒体展示的,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了他们的想象。
二、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猜想能力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创新的前奏,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猜想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即使猜想是错误的,也会为提出更多的猜想而创造灵感。因此,我尝试着把猜想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小水滴在旅行中有可能变成什么”?”的探究中,学生对此问题都很感兴趣却不清楚原因。他们都有各自的猜测,因此我们鼓励他们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如他们的猜测有“可能是云”、“可能是雨”、“可能是雾”、“可能是雪”、等假设并说明了自己的猜测依据都挺有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假设而琢个进行探究,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是露、霜、云、雾、雨、雪,而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性实验是指有教师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后讲授知识;或者在课前布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再用学生的实验结果来讲授新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思考,勤分析,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新知识,加强实验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在探究露、霜、雾、云、雨、雪的形成过程,他们通过观察、提问、猜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认识到水在循环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四、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问题的设计,促进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面队多种疑问,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小水滴的旅行”这节探究时,我就启发学生“猜测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马上就举出了许多例子。“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学生用多种形式交流:画小水滴旅行路线图、文字描述、制作模型等方式等。这种开放性问题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促进了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第二篇: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案
调整修改后设计作品
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方式,通过猜想,实验,探究雨和雪的形成。
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技可以服务生活。教学准备:
课件、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冷水、小碟子、冰块
体现“科技改变教学”的环节
1、课首利用录屏技术制作的儿童故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变化。
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利用微课介绍实验有关事项,规范学生的操作。
3、课末播放人工降雨原理的动画给学生渗透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教学环节:
一、导入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小水滴的旅行》。(板书)
播放《小水滴旅行记》作为导入,根据视频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水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状态,并用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本节课重点要研究的。(利用儿童故事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展示小水滴的多种变化,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的欲望。)
二、雨、雪的形成
1、猜测成因,制定、修改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和搜集到的资料,对雨的形成做出猜想和假设,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对学生合理的猜测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实验进行验证。
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先前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再互相交流讨论,实验器材如何搭建。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肯定,出示实验器材正确搭建视频,对学生进行适度指导,使学生修正自己做法。
因为这个实验用到酒精灯,有一定危险性,试验之前,提醒大家先看老师的温馨提示,一定谨慎操作!
温馨提示:
(1)按规范的操作点燃、熄灭酒精灯。
(2)在加热过程中,严禁用手触碰任何实验器材。
(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启发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思考、制定探究方案,并作出适度指导,使学生修正并确定探究方案; 对注意事项进行提醒。)
2、实验探究,分析雨的成因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按之前养成的实验习惯,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维持纪律等等,做到忙中有序,忙而不乱。
教师不断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对危险隐患作出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根据所见所思填写实验记录单。
(学生利用实验自主探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发现与自然的联系,体现“做中探”。)
全班交流讨论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与自然的联系,由此得出雨的成因。
3、推测雪的成因
引导学生根据雨的成因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推测雪的成因,对学生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根据板书提示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的。
(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雨的成因,并由此推测雪的成因,体现“做中研”。)
三、学以致用——人工降雨的发明
视频解释人工降雨的发明,使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并渗透科技服务生活的理念。
(拓展延伸,体现“做中练”。)
四、交流收获
学生交流收获,对本节课所学有所巩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和鼓励。
反思
1、导入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节课的重难点有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动画视频这种有趣的方式极大形象的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不采用信息技术时,可能学生只能是回忆想象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不具体非常的模糊,并且理解全球的水循环有一定难度。而应用了信息技术后,导入环节采用了一段法国依云动画视频,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从我们喝的水杯中淘气的水滴娃娃开始出发了,丰富的经历和三态变化,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再现了小水滴在我们生活中的不同状态和作用,生动展现了小水滴的旅行循环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复杂的三态变化循环过程,在小水滴换了的旅行过程尽显,学生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合理分析判断,进而理解了水循环的路线及过程。
2、讲授内容:通过图案片展示降雨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进而聚集滴下形成雨,理解雨雪的形成原因。
应用ppt图片,呈现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进而聚集滴下形成雨的环节。水蒸气遇冷形成水蒸气的过程较为抽象,利用图片展示,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雨的成因加深理解,为进一步理解水的循环铺垫。这样再进行实验模拟降雨的过程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此过程。
第三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小水滴的旅行》教学实录
《小水滴的旅行》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球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通过探究云、雾、雨、露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云、雾、雨、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水滴的旅行。(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提出问题: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生:水蒸汽、冰、雨 生:雪、冰雹
3、微视频播放故事:小水滴的旅行。
4、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生:水蒸发到空中,遇冷变成了很多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了云。
生:小水滴越来越多,云支撑不住了,就掉了下来,变成了雨。
师:谁还来补充?
生:如果温度低,小水珠就变成了雪或冰,降落下来。活动二:我们分主题来研究。
1、研究雨和雪的形成。
(1)模拟雾的形成过程实验方案。(2)视频出示雾的形成。
2、研究雾和云的
(1)模拟雾和云的形成过程实验方案。(2)师生交流,观看视频,得出结论。活动三:交流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师:我们知道了水在自然界中是循环的,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呢。(视频播放)
2、描述小水滴循环的路线并画出示意图。
3、介绍资料卡: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
四、拓展活动:
思考:水在自然界中是循环的,生活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
生:有些水我们是不能饮用的,如海水。生: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教师总结: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较多,实验较难操作,我以视频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学环节流畅,但这节课老师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内容】
课题 24 小水滴的旅行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2、2、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教具 探究材料:酒精灯、火柴、方座支架、烧杯、试管夹、瓷盘、平底烧瓶、三脚架、玻璃管、易拉罐、温度计、冰块、盐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探究材料:酒精灯、火柴、方座支架、烧杯、试管夹、瓷盘、平底烧瓶、三脚架、玻璃管、易拉罐、温度计、冰块、盐
板书设计
24、小水滴的旅行 露 霜 雾 云 雨 雪
蒸发 冷凝 降水 地表径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播放图片):一个美丽的花叶上,有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欣赏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一种美的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奥秘,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它会变成什么呢? 师: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成什么呢? 学生生猜想` 猜想后,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水的不同形态图片。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雨、雪、霜、露等形态存在着。学生生观看。
[通过让学生欣赏水不同形态的美,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使学生意识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状态旅行着。] 活动二: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
师: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讨论、猜想。
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检验猜想呢?
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我们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可以归结为三个:研究露和霜的方案、研究雾和云的方案、研究雨和雪的方案。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研究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等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学生的探究途径更广。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研究方案
(一)活动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
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
(在学生表达、交流信息资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同学搜集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内容等,相互倾听,交流看法。)学生提出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露和霜形成的过程一样吗? 师组织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测。生设计制造露和霜的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彼此搜集的信息资料和想法,让学生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和经验对露和霜的形成提出预测。] 活动二:共同想办法制造露和霜。
师:我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先来制造露。生根据实验方案动手制造露。
探究活动结束后,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收集数据检验预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解事物的手段。]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制造了露,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来制造霜吧。
学生设计方案,制造霜。实验名称: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材料:广口瓶、温水、冰块 实验步骤: 1、1、在广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2、2、用一块冰接近瓶口。3、3、把冰从瓶口移开,再接近瓶口。观察现象:
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即雾)的出现,把冰移开,则“白实验结论:
“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滴。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形成了雾(云)。教师适时指导。
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观察结果。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探究结论的基础上,将结论与预测相比较,找出结论与预测哪些异同点,从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露和霜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完成表格后,进行充分的交流。
[让学生知道在整理数据信息时,不但要把露和霜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而且还要把露和霜形成条件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体验到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事物,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研究方案
(二)活动一:我来介绍雾和云
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雾和云的资料。教师播放《雾和云》的课件。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并通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在感知雾和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想办法制造雾。师:我们来猜想雾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师: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制造雾。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而后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并和猜想的雾的形成比较出异同点。[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制造雾,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搜集数据,而后加以整理和进行初步的分析。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探究霜的方案,确定人员分工,选择实验工具,给予学生更大自主的空间。] 师:我们来说说雾是怎样形成的? 生相互交流后,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师:我们来推测空中的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推测自然界中,低空中的雾和高空中的云的形成过程。教师讲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学生通过课堂探究获得的证据,结合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对自然界中的舞和云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采取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搜集有关雨和雪的资料: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雨雪与生活的关系》、《水循环》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做个有趣的实验,模拟降雨过程。
师:我们知道了露和霜、雾和云的形成过程,再来猜测猜测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生猜测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师指导学生探究模拟降雨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生汇报交流探究现象和探究的结果。
生通过交流、分析、归纳,获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的认识。
师指导学生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模拟雨的探究活动,不但获得对雨成因的认识,而且亲身体验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降雨模拟实验,来推测推测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来。
教师讲解:雨来自云,当云中的这些小水点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师:我们知道了雨的成因,那么雨和雪有什么不同呢?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想出雪的成因。
教师小结:在寒冷的冬季,低空气温在0℃以下,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不会融化,这就是雪。
[学生根据模拟实验获得证据,对自然界中雨雪的成因进行推想,而后表达与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意在培养学生根据证据和逻辑推理作出推论的能力。] 活动二:雨和雪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来谈一谈在下雨天和下雪天时的感受? 学生雨雪天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雨雪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师播放雨雪与生活关系的资料。
[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使学生感悟到雨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我们知道了雨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需要雨时候,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我们一起来看人工降雨的资料卡。学生学习资料卡。
[知道学生认识什么是人工降雨,使学生意识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服务生活,从而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事情的意识和态度。] 活动三: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画小水滴旅行路线图、文字描述、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
[让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思维加工,然后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描述探究结果,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表达与交流的技能。]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循环的资料卡。教师播放《水循环》的课件。学生学习水循环的过程。
师:我们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学习的水循环资料卡相比较,来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相互比较、交流、汇报。
[让学生将探究结果与关于水循环的科学观点相比较,以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修正自己的解释,从而使学生自己构建的观点与当前科学知识相一致。] 活动四: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师出示一组关于水循环对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图片来回答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讨论: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教师播放课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的节水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拓展活动:
让我们来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旅行”手抄报吧!修改与补充 课后反思 猜想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某种程度的假设。猜想是创新的前奏,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猜想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即使猜想是错误的,也会为提出更多的猜想而创造灵感。因此,我尝试着把猜想引入课堂。
《小水滴的旅行》教学反思:
本课是按照“提出猜想——设计研究方案——依据研究方案进行探究——交流与表达——水循环与人们的关系”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露、霜、雾、云、雨、雪的形成过程,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猜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循环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们不是为了纯粹的爱好而让孩子们去向实际存在的事物学习或是去收集各式各样的实例,而是希望让孩子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学会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与他们生活的社会相适应,使他们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第五篇: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案: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7《小水滴的旅行》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原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能够选择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 教学内容: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循环》中的最后一节,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教科书展示的云雾雨雪露霜使让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进而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及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导入:
同学们,我们喝的每一滴水是怎样来到我们的水杯内的呢? 下面我们看一段精彩的动画,小水滴像个淘气调皮的小娃娃,仔细观看,想一想,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呢?在旅行的过程中怎样不断变化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幻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
1、学生猜测交流讨论雨雪形成的原因。
2、集体讨论发言交流。
3、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
4、小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一雨雪霜露的形态存在着。活动二,设计实验,模拟雨在自然界中的形成。
1、用图案呈现降雨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进而聚集滴下形成雨滴,再次获得形象认识。
2、学生实验探究模拟雨的成因,获得对雨的成因的认识,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活动三,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存在呢?
1、现在有六幅水循环过程中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后,小组内派一名同学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给水的循环的环节进行排序。
2、其他小组观察评价是否正确。活动四,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水循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结合课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节水观念。拓展延伸:让我们主办一期“小水滴的循环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