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婆的手纹 教案
18《外婆的手纹》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中有不少蕴含人生哲理、文质兼美的语句,而且整篇课文又比较长,学生在阅读时不容易读懂。针对这些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思考,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语段以及关键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再联系全文来反复品读的方法,从而读懂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对重点的细节描写进行潜心品读。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样才能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饱含着深情的回忆性散文《外婆的手纹》,说到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镌刻着生命痕迹的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私人文物”,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你仍然会好好地珍藏它。
(二)初读课文:
1.作者李汉荣的“私人文物”具体指什么?
明确:上小学的时候,外婆送给我的礼物——一双鞋垫。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地期待。
2.当时外婆送给我的另一样礼物是什么? 明确:一个枕套。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3.体会这些词语,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写出了外婆手艺的高超,绣的作品的十分逼真。4.你觉得它们美吗?
明确:美。用周围人的评价就是“手艺好”。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外婆的“手工活”能做得那么好呢?
明确:第4节:“外婆认为一匹布要成为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准则:做衣如做人
用心
认真 2.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第5节:“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第6节:“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特别喜欢在高高的天空下做小小的衣服。”(习惯)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第10节:“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灵感:来自内心、来自生活)
态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总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三)理解人物
1.请同学们默读1——13小节,思考:从外婆做针线活中你能发现文中的外婆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出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
第一节“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的女工出众。
第二节“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审美价值。
第三节“外婆说,人在找一件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它的人。”——外婆对衣服有自己的审美观,朴素而富有哲理。
第四节“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外婆能够把做衣服和做人联系在一起思考,对待生活有自己的见解。
第五节“外婆做衣服时那么耐心细致,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在外婆的眼中,布是有生命的,她对待布都是有感情的。
第六节“先洗手,穿得整整齐齐,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神情朴素、虔诚。
——外婆做衣服时极其认真的态度。第七节“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外婆在“打着补丁”的艰难岁月里,依然坚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朴素美的追求。
第十节“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 ——外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使她获得了艺术灵感。)
第十一节:“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那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第十三节:“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热爱生活、手艺精湛、关爱孩子。
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情感、态度和灵感,才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创造出艺术美。
(四)体会主题
1.作者是怎样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 明确:保存、临摹、复制
2.作者为什么要保存、临摹、复制鞋垫和外婆的手纹?
(引导学生朗读16~20小节,抓住“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一句,谈对于外婆的“手纹”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默读和思考,重点品读1~7、9~13节相关细节,感受外婆对于做衣、刺绣和大自然的朴素、虔诚的态度。
尽量抓住细节、句、词来理解,如第10小节“凝视”、“一动不动”、“如梦初醒”等等。带着“外婆做人的样式(态度)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并筛选信息,抓住关键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再结合前文来理解关键词“孤寂”、“悲苦”和“仁慈”、“ 安详”、“ 宁静”。在理解外婆的“仁慈”、“ 安详”、“ 宁静”的时候,反复朗读并体会11~14节中写到的细节。
问题(1)循着“我为什么要保存和复制鞋垫”这一问题,抓住关键句“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围绕“手艺”和“艺术品”这两个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1~7节,9~13节的相关细节片段的描写来体会外婆:
一、对待做衣、绣品的朴素、虔诚、庄严的态度;
二、收罗大自然的好东西化为艺术灵感的生活态度。
问题(2)帮助学生小结以上所品读的内容,理解作者想保存的是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和热爱。
问题(3)重点还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段落的关键句、关键词来理解的方法,引导其抓住“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和“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再联系前文的学习,从而理解“手纹”和“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的深层内涵:“我”想通过复制鞋垫进入了外婆的心灵世界和她的精神境界,永远延续和传承这种寄托在艺术品上的自然美、人性美和伟大的生命的力量。
总结:
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书写着她的美丽人生„„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用各自心中的样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完成思考题
(1)周围的人称外婆的手艺好是因为。(2)怎样理解“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这句话的含义?(3)外婆认为“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这里的“样式”分别指什么?从全文看,外婆心中的“样式”是怎样的?
(4)怎样理解课题《外婆的手纹》?
(5)文中“我”的妻儿一致认为外婆的手艺过时了,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选做题: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推测外婆会有过怎样的经历。
板书设计:
外婆的手纹
做 衣————细致耐心、虔诚庄严、诗情画意
外婆
怀念
做 人————仁慈、安详、宁静、朴素
附录:课文的结构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记实性散文。文章以外婆的针线活好为线索,赞美了外婆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写外婆裁缝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可分三层。
第一层(1—2自然段),外界评价外婆做针线活的手艺高:合身、好看、有美感、有艺术性。
第二层(3—4自然段),写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又能做什么好事呢?
第三层(5—6自然段),写外婆做衣的过程,始终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心里充满激情和期望,才能做出好衣服。写每次缝衣外婆先洗手、穿整齐衣服,坐端正,找敞亮地方,坐在院子里,这些都是写外婆做衣时的习惯。正是这样的习惯,才充分体现了外婆做人的原则。这些外在表现,映衬出内在的品质:朴素、虔城、庄严。
第二部分(7—8自然段),写“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回忆童年只有在盛大节日才能穿一件新衣,平时都是穿有补丁的旧衣,但也从不感到委屈,原因是那补丁是外婆精心设计缝补的:补丁的颜色、形状简直成了艺术品,是外婆用美缝补着生活。虽然写“我”穿衣,实为突出外婆补衣,表面看似闲笔,仔细品味,才觉得怪有味道。
第三部分(9—13自然段),写外婆手巧绣花的灵感来自生活,源于大自然,表现外婆热爱生活,喜欢大自然的品质。这是外婆手艺高超的根本。一个不热爱生活,远离大自然的人,心灵是干涸的,眼睛看不见色彩,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还谈什么灵感!没有灵感又怎能缝制出美感的新衣。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前12个自然段都是讲外婆量、剪、裁、缝的事,并没有扣住题目“外婆的手纹”,到13自然段作者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紧扣题目,发表了感慨:外婆缝制的是天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穿在身上,能感受到外婆手纹的温暖和亲切。这时,我们就会品味到前面写缝新衣,补旧衣,那都是外婆用手一针一线的佳作,也是老人一片心情。这一段在全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部分(14—20自然段),写“我”一针一线临摹外婆的手纹和外婆的心境,让外婆身上的美德不失传。这一部分先写“我”保存外婆做的一双鞋垫,因为保存鞋垫就是保存外婆的手纹。于是“我”让妻仿做鞋垫,可是妻又偏偏不会做,这就引出“我”亲自动手“复制”,在缝绣过程中体会外婆那份仁慈、安祥和宁静的心境,借以抒发怀念外婆的感情。
文章由外婆做新衣、补旧衣、绣花,到外婆感悟生活、亲近自然、产生灵感,最后写保留外婆的手纹就是保留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德。一步一层台阶,一阶高比一阶,感情在记实中流露,记事由情感滋润,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篇:文本分析-《外婆的手纹》
《外婆的手纹》文本分析
【文本解读】
《外婆的手纹》是作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纪实性回忆散文,作者通过对儿时回忆的描述,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和朴实勤劳,外婆通过手里的针线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晚辈的关爱;又从自己希望中的和现实中的妻女对于外婆精美手艺态度的反差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情怀的留恋和珍惜,也寄托了作者对外婆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爱。【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对文本理解的能力,学生能够体会到文本中关于外婆心灵手巧的赞美和她对晚辈关爱的内容,但是对于“我”保存和复制外婆手纹的理解很难到位。【教学目标】
针对这个情况,本文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梳理关于作者回忆外婆手纹的相关内容和外婆关爱晚辈的具体表现。
将以下几点设为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保存和复制外婆的手纹;理解外婆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以及外婆的人生态度;体会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理解并传承。【学习经历】
对于理解“我”保存和复制外婆手纹的意义,可以先通过拓展阅读李汉荣的《一碗清水》来了解更多外婆的生活遭遇和人格品质。再通过以下问题和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婆在苦难岁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以及外婆的人生态度。
阅读14——19自然段,思考我是如何对待外婆的手纹的?(老师设置几个问题,作为台阶)
非常珍惜、怀念
1、(1)保存着外婆的手纹
(2)让妻子临摹仿做
(3)自己动手,亲手复制
2、我为什么要保存、复制外婆的针钱活?
文中那些语言体现出针钱活中蕴含了外婆的心情感受?(结合前文)第5节,外婆把布看作一个人了,她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布的心情,用心。外婆已经去世了,但她的布还是存在的,它记录着外婆的心情,所以作者要保存文物,就是要体会外婆做衣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3、“我”不仅亲自仿做,还“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外婆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1)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文中是如何暗示黑暗岁月的?
第7节,从人们的穿着上,“在我童年,„„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的日常服装”。从“日常”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非常贫苦、拮据的,思想压抑,不能大胆追求美,外婆还是坚持她朴素的美学。
(2)外婆除了把对儿孙的关心和爱护寄托在布当中外,还有寄托了什么?
第5节,外婆是将布当作朋友来看待,将自己的生活态度,或者对人生的追求和看法寄托在布上。文中讲外婆当时是“孤寂”和“悲苦”。大概那个时候没人与她交流心情,体会她的痛苦,只有向布倾诉,以摆脱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布上也印刻着他那段时期的人生轨迹。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准则,无论生活如何动荡,也保持自己的一份宁静平和。这种仁慈、安详和宁静之美正是一种人性美。
总结:外婆首先是从自然中发现一种自然的美,再在她的绣品中创造出一种绣品的美、艺术的美。带着这样的美的眼光,对待生活,善待一切。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仁爱,这样的一种宽容,她能把一切事物都挖掘出一种人性美。
第三篇:外婆的手纹读后感
外婆的手纹
值得怀念的人很多,也许我们只是还没有动笔去写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辈。对于一个时代而言,那个时代也许很有代表性,但是所有那个时代的人是一个时代的小小的缩影。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庭院里,院落寂静而幽深,一个老人坐在椅子上,手拿针线,把她心里对于美的理解,全部沿着她的手纹绣进、缝进布里,衣服上。那是一个穷苦的年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在所有人在为生活奔波而忽略了对于一种美的生活、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在这些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能够让自己最普通的劳动——针线活变得如艺术一样。这也许就是我们所感到的一个不平常的老人。
外婆说,“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服,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这不是单纯的在做衣、缝补,而是在缝补着生活,在缝补着生命,缝补着一个人对于生命的向上的追求。
有了这种向上的态度,才有了一颗追求美的心灵。这样的一个老人她对美的理解诠释追求都落进她的针线活中。她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善于捕捉美的事物,善于抓住美的细节!她有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希望。她把生活中和针线活联系的很紧密,贴近生活,和生活和谐的结合起来。“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对家人的关爱都尽显细节中,她的情与爱都象淙淙细水,温润人心。对于这样的老人,作为作者,是最想怀念的!他怀念外婆的手,怀念外婆带给他的最美好的值得纪念的鞋垫和枕套,这是一个真正让人尊敬怀念的老人。
第四篇:《我的外婆》教案
《我的外婆》教案1
目标预设: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长长的线并用句式长长的线说出来.
3、幼儿学会关爱长辈.
4、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5、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6、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难点: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长长的线并用句式长长的线说出来.
教法学法:谈话、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
1、小朋友家里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该怎么办?
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倾听.
三、和幼儿讨论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强调故事名字,幼儿说一次.
2、外婆爱不爱小女孩〔打电话、围巾〕,小女孩爱不爱外婆?你是怎么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画〕幼儿观察小女孩的画颜色像什么?
3、教师解说阳光线,让幼儿感受外婆的温暖.
4、你的`外婆爱你吗?怎么爱的?你爱外婆吗?怎么爱的?引导幼儿关心老人〔打电话、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长长的线和生活长长的线.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并让幼儿句式长长的线完整的说出来.〔外婆和我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线〕
2、生活中的线〔电线、缝衣服的线、鞋带〕
五、角色表演
1、你会打电话吗?如果给外婆打电话我们要给外婆说什么?教师引导:你好!谢谢!再见!
2、教师扮演外婆,请小朋友和老师表演并用礼貌用语.
六、结束
1、鼓励幼儿回家给外婆打电话.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我的外婆》教案2
目标预设: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长长的线并用句式长长的线说出来。
3、幼儿学会关爱长辈。
4、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难点:
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长长的线并用句式长长的线说出来。
教法学法:
谈话、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
1、小朋友家里都有哪些人呀?
2、如果想外婆了该怎么办?
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倾听。
三、和幼儿讨论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强调故事名字,幼儿说一次。
2、外婆爱不爱小女孩〔打电话、围巾〕,小女孩爱不爱外婆?你是怎么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画〕幼儿观察小女孩的画颜色像什么?
3、教师解说阳光线,让幼儿感受外婆的温暖。
4、你的.外婆爱你吗?怎么爱的?你爱外婆吗?怎么爱的?引导幼儿关心老人〔打电话、去看她〕
四、找一找故事中长长的线和生活长长的线。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并让幼儿句式长长的线完整的说出来。〔外婆和我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线〕
2、生活中的线〔电线、缝衣服的线、鞋带〕
五、角色表演
1、你会打电话吗?如果给外婆打电话我们要给外婆说什么?教师引导:你好!谢谢!再见!
2、教师扮演外婆,请小朋友和老师表演并用礼貌用语。
六、结束
鼓励幼儿回家给外婆打电话。
《我的外婆》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着说具体、准确的话。
3.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姐妹岛》吗?课文告诉我们,台湾岛和海南岛是祖国的女儿,台湾岛是姐姐,住在东海上,海南岛是妹妹,住在南海上。(多媒体课件)台湾岛上有美丽的阿里山,风景如画的日月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就是我去台湾接外婆。
二、自读诗歌,读准11个生字的字音,复习6个要求书写的生字
1.自学诗歌。
明确要求: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要求小朋友会读的11个生字。注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读音。
要想把课文读好,咱们就得读准这11个生字。谁愿意来当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读准你们认为难读的字音。
根据学生所读的生字,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3.再读课文。
请小朋友放声读读课文,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最先把课文读正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孩子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地听这四个孩子读得怎么样,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评价: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5.同桌读。
6.全班齐读课文。
7.认读复习6个要求会写的`字。
三、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借助课件,诵读第一、二小节。
(1)展示课件,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找小伙伴比赛读。
(4)指名读课文、全班读。
2.借助多媒体,诵读第三、四小节。
(1)我们一起和外婆来看一看(课件:三峡、峨眉风光)师解说。
(2)小朋友,看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表达。
(4)学生齐读第三节。
(5)指导读书:谁能把三峡的美丽和峨眉的秀丽读出来?你试一试?你也来读?我们一起读!
(6)质疑:小朋友,读到这里,你知道外婆为什么喜得泪花流吗?
(7)指导读书。
这一句该怎么读才能读好呢?请小朋友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全班读。
3.配乐读全文。
师:多美的诗句啊,它表达了台湾人民和我们都热切地盼望着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望。小朋友,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
四、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检测背诵。
有谁愿意到台上带着表情配上动作背诵给小朋友听?
自由背诵。
五、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到台湾接外婆》,认识了11个生字新朋友,和6个老朋友生字见了面。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还背诵了下来。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还会带着外婆去哪些地方?下课以后,你可以搜集有关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向外婆介绍,可以搜集自己游览祖国山河拍下的照片向外婆介绍,还可以把还要带外婆去的地方画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课文。
二、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还会带外婆去什么地方?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注意,你可以自由地说一说想带外婆去什么地方,也可以结合老师的提示说一说。(课件:作业练习)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交流画画。
(2)交流图片或照片。
3.小结过渡(课件:白天鹅驮着我和外婆畅游长城、黄河),师激情解说。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外婆饱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接下来,我们要学会记住这6个生字的字形,并把它们漂亮地书写下来。
三、自主识记字形
1.复习生字。
2.创设情景,指导识字方法:这些生字该怎么记呢?瞧,汉字娃娃来了,他要教我们几招识记生字的好办法,仔细听听,汉字娃娃会说些什么?(课件:汉字娃娃)
3.学生分小组自学。
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学习,请组长带着大家讨论讨论,该用什么方法记住6个生字的字形。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老师着重指导我字的笔顺。
四、指导书写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6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你们认为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好?讨论讨论。
2.你们觉得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好?教师重点指导仔细观察我字的书写。
3.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巡视。
4.点评学生书写。
五、深化总结
今天,我们带着外婆饱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外婆还看到了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课件),让我们一起和外婆说:台湾也会回来的!
【点评】
1.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搜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
2.强调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表达,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注意了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4.多媒体课件制作美观、巧妙,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
《我的外婆》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2、找一找故事中有哪些长长的线并用句式长长的线说出来.
3、幼儿学会关爱长辈.
4、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5、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6、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手机一台;
2、固定电话一台;
3、电子资源图片《我和我的外婆》。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拿出一台手机,问幼儿这是什么?
2、再拿出一台固定电话,问幼儿家里有这样的电话吗?你们平时用它和谁联系?
3、观看图片:出示小女孩和外婆打电话的图片,问幼儿她们在做什么?她们的关系是什么?
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2、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倾听.
三、和幼儿讨论故事《我和我的外婆》之间温馨的情感交流.
1、故事中有哪些人?〔我、外婆〕强调故事名字,幼儿说一次.
2、外婆爱不爱小女孩〔打电话、围巾〕,小女孩爱不爱外婆?你是怎么知道的?〔去看外婆,送了一幅画〕幼儿观察小女孩的画颜色像什么?
3、教师解说故事中马路上长长的线是什么?长长的毛线用来做什么?外婆脸上的阳光线是什么?让幼儿感受外婆的'温暖。
4、你的外婆爱你吗?如果给外婆打电话我们要给外婆说什么?教师引导:你好!谢谢!再见!
四、角色表演
1、教师扮演外婆,请小朋友和老师表演并用礼貌用语。
2、游戏:和同伴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五、结束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我的外婆》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说出故事主要情节。
2、初步学习故事的对话,大胆讲述。
3、幼儿懂得:要尊敬老人。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大书《我和我的外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外婆吗?为什么?”
2、“大家都很喜欢自己的外婆。听,电话响了!”
二、初次欣赏,感受意境
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1、“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2、“外婆为什么要打电话给我呢?”
三、分段欣赏,学习内容
1、“外婆甜甜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2、“小姑娘穿着怎样的鞋子,沿着什么走到外婆家?”
3、“外婆在家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她要送给我什么礼物?”
4、“织围巾的毛线是哪来的?”
5、“我送了什么礼物给外婆?外婆脸上长长的阳光线是什么?”
6、“外婆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
四、情感提升,结束活动
1、“外婆这样喜欢我们,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评析: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自己的外婆,大书《我和我的外婆》这本书正好把孩子们对外婆的爱体现了出来。孩子对这本出也非常的'感兴趣,学说对话也非常积极,如果在活动中加入角色表演,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我的外婆》教案6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图书,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图画的理解。
2.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3.能专注地倾听故事,乐意表演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电教课件、故事读本人手一册.头饰[青蛙、野鸭、小猪、山羊]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游泳捉虫人人夸。
幼: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点击青蛙的图片]
师:你们喜欢青蛙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青蛙可爱
幼:因为青蛙会游泳
幼:因为青蛙会捉虫,会跳跃。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小青蛙。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听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有这么一只青蛙,原来也非常喜欢自己,可是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小青蛙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究竟是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吧。 [评析]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需要教师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引起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兴趣。
[放录音,听故事]
二、自主阅读
师:故事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究竟在小青蛙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仔细的观察书中的画面,自由的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也可以与同伴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把书合上。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看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都在相互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评析]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主要的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理解画面,能根据画面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大胆的描述,激活孩子的思维。
三、共同阅读。
1、[放课件,点击第一幅图]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青蛙在干什么呀?
幼:在看水中的倒影。
师:他喜欢自己吗?
幼:喜欢。
师:他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呢?[实录]
幼:喜欢自己身上漂亮的绿色。
幼:他喜欢自己会游泳。
幼:他喜欢自己会跳跃。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欣赏着自己的倒影,他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请小朋友用欣赏的语气学一学青蛙的话。
师:青蛙很喜欢自己,看见自己的倒影都在自我欣赏,他很高兴。咦,谁听到了青蛙的话了?[边说边点击第二幅图]
幼:野鸭。
师:野鸭听到了说[点击课件]野鸭优雅地飞了几圈,落在草地上,得意地离开了。
师:当野鸭离开后青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幼:我也想学飞翔。
2、师:[点击第三幅图]青蛙又是怎么想做的呢?
幼:青蛙爬上高坡。
幼:青蛙扇着手臂向前飞。
师:青蛙学会飞翔了吗?
幼:没有。
师:为什么青蛙不能象野鸭一样飞翔呢?
幼:因为青蛙没有翅膀。
师:青蛙没有学会飞翔,他又会怎么想呢?青蛙想[点击课件]
师:我想请小朋友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青蛙没有学会飞翔,他很伤心,他可能会怎么办呢?[实录]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去找妈妈。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去告诉朋友。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到商店去买翅膀让自己飞。
幼:青蛙很伤心,可能会和朋友一起做翅膀。
师:青蛙到底会怎么办呢?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下一幅图。[评析]引导孩子围绕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并让孩子们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
3、[点击第4,5幅图]它来找谁了?
幼:小猪。
师:青蛙很伤心,就去问小猪,小猪是怎么说的呢?
幼:你要知道,青蛙是不会飞的。
师:当小猪说我也不会飞时是什么表情?
幼:它在笑。
师:小猪不会飞,为什么还在笑呢?
幼:因为小猪会做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
幼:因为小猪很喜欢自己身上的粉红色。
师:小猪很自信,小猪说:[点击课件]当青蛙听了小猪的话之后[放课件的第6幅图]青蛙想:[点击课件]青蛙伤心极了,它又会去找谁呢?[放课件第7幅图]
幼:山羊。
师:青蛙又想学什么本领呢?
幼:它想去借书,让你变的'聪明些。
师:[放课件第8幅图]它学得怎么样?青蛙把书打开,可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看了很久,他一点也没变聪明。青蛙想:[点击课件][放课件9幅图]青蛙把书还给山羊说了些什么呢?
幼:我不会飞,不会烤蛋糕。
幼:不认识字,什么都不会。
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放课件10幅图]小青蛙很伤心,山羊安慰它说[点击课件]
4、师:既然青蛙什么都没学会,那么他后来为什么又会那么高兴呢?请你动小脑筋想一想。[放课件11幅图][实录]
幼:因为它听了山羊的话。
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游泳,会跳跃。
幼:因为它知道是一只可爱的绿青蛙。
幼:因为它知道自己会捉虫。[评析]故事中的山羊循循善诱,用爱的温暖和欣赏的目光帮助青蛙恢复了自信,这一情感交流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们说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青蛙在河边干什么?
幼:欣赏自己的倒影。
师:从倒影中,它发现了些什么呢?
幼:发现自己是一只穿花格子泳裤的绿青蛙。、
师:对了,它很自信地说[点击课件]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句话。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好[点击12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青蛙,从它表情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幼:可以知道它很高兴。突然,青蛙感到非常愉快[点击课件]青蛙跳了一下,那是一个很大的青蛙跳,他感觉自己就在飞。
师总结:尽管青蛙没有野鸭小猪山羊那样的本领,但是他会游泳,会跳跃,会捉虫,这些都是它特别值得自豪的本领,而且青蛙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关心他的朋友,青蛙就变得快乐了,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学会欣赏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评析]从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们根据小青蛙从欣赏自己到不喜欢自己,然后羡慕他人、模仿他人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又重新树立自信心的经历来认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别之处。
四、完整欣赏: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书取下来,请你左手扶书,右手翻书,把书翻到第二页,我们一起来划指朗读故事。
[评析]教师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小朋友们学习独立阅读的方法,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活动反思:
在我就是喜欢我这课中,以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一只小青蛙从欣赏自己到不喜欢自己,然后羡慕他人、模仿他人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又重新树立自信心的经历。让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别之处。要学会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发展。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主要的是为孩子们初步了解青蛙有哪些本领作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直接,自然而又吸引孩子们,使孩子们很快进入故事情节。因此,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较高,注意力集中。第二个环节,我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真正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能力。第三个环节,共同理解故事内容,以青蛙自我意识的发展为线索,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第四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完整的欣赏故事并规范的朗读。第五环节,指导孩子们正确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进行故事表演,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合理想象。
孩子们在积极参与、自由交流、共同理解故事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认识,这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欣赏目光的魅力,萌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第五篇:《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学习歌曲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一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就唱出了对儿时的家的回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
1、聆听歌曲。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打节拍,或拍手,或指挥。师:这首歌曲讲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介绍澎湖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澎湖湾在哪里吗?
介绍澎湖湾。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的南部,在中国台湾海峡断裂带中,面积约127平方千米。由64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44个为无人岛。澎湖风景优美,雨量稀少,正因为这个原因,造就了丰富多变的植物物种,在阳光下展现迷人风采。请大家听听歌曲描绘了澎湖湾哪些美丽的景色?
3、介绍歌曲背景 创作背景
潘安邦与叶佳修,打造外婆的澎湖湾
音乐人叶佳修于民国68年在唱片公司安排下认识了潘安邦,知道了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为他写下这首歌,潘安邦当天立刻用公用电话,从台北打长途电话到澎湖给外婆。他说,当时他在电话里唱了这首歌,可是电话的那一头在他唱完后没有任何声音,他可以感觉到外婆在啜泣、流眼泪。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潘安邦进录音室唱一次就OK!唱片出版之后,歌曲爆红,潘安邦人也红了,更有机会回到澎湖,在自己小时候看电影的戏院登台演出,外婆也来了。
潘安邦表示,外婆有很严重的关节炎,而中兴戏院有很多的阶梯,但是外婆为了看他演出,一阶一阶的爬上楼梯,坐在位子上面,他当天唱这首歌的时候眼泪忍不住的掉了出来,因为他觉得外婆为了来看孙子的表演很辛苦。背后故事
这首歌和潘安邦后来还一路红到大陆去。潘安邦在1990年正要去四川长沙和几位歌手一同做好几场演出,却接获外婆过世的噩耗,他放弃演出立刻奔回澎湖,结果潘安邦没出场的第一天演出,就发生暴动,许多观众摔桌椅抗议,潘安邦只好忍住悲痛赶往长沙。
潘安邦说,他上台就告诉观众外婆去世了,当场现场一片哗然后安静了下来,接著突然从那两万名观众中传出了「外婆的澎湖湾」这几个字,本来只打算登台说句话道歉的潘安邦,当下决定要唱最后一次的外婆的澎湖湾,结果却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这首他唱了上万次的歌,第一次他连起了三次音都无法跟开场旋律搭上,紧接着音响还莫名发出刺耳的怪声音。
潘安邦指出,音响四边的舞台开始唧唧、嘎嘎地乱叫,他与音响师互看,检查后发现音响没问题,于是他在心里跟外婆说,这次是为了她而唱,希望外婆能让他好好唱完这首歌,最后终于顺利唱了下去。
「那是外婆柱著杖将我手轻轻挽,踩著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潘安邦说,唱到澎湖湾的时候,想到躺在澎湖马公的外婆,眼泪就掉下来了,下面的观众开始跟著一起唱,那个场面令他难忘,还有观众安慰他别难过,外婆也会听见。
潘安邦在之后近15年都没有再公开演唱这首歌,直到2003年他历经大病重新复出后,灌录唱片才再度重唱了这首外婆的澎湖湾。而他澎湖老家也出现了模拟他外婆与童年潘安邦的雕像,配合这首歌成了澎湖吸引台湾人,甚至大陆观光客的活广告,但摆脱商业意义,这首歌永远牵动许多人的心。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思考:(1)歌曲是几拍子的?(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3)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朗读歌词。师:“踩”和“踏”哪个更好?(与文学整合,渗透文字推敲的理念。)强调“逐、缀、薄”的读音。
3过渡:下面,我们来分乐段学习歌曲。4 学唱第一部分。(1)解决节奏难点。
师:歌曲很好听,但要唱好有一点难度,因为在第一乐段中十六分音符运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现。生:看节奏,试拍击。
(2)随琴试唱第一乐段第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拉长声,此时指导口形和气息,即短音弹唱方法。并再次强调“逐、缀、薄”的发音。总之,以灵活为原则。)
(3)随琴慢速演唱,再次强调演唱技巧。指出:顿音演唱能表现出欢乐的、轻松的情绪。
(4)完整演唱第一乐段。强调: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轻快,声音稍弱一些,用以气带声的方法演唱。5 指导演唱第二部分。
[较难节奏不必讲解,能合着老师的伴奏演唱即可。另外,要注意倒数第五、六小节的音准,加入拍手或伴唱的方式,指导“浪”字的唱法。](1)聆听第二乐段,介绍:第二乐段节奏变得舒展,更加抒发了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之情。(2)设问:在这部分出现了两个四分休止符,怎样才能把它休止得更合理些呢?(拍手“恰恰”,或回声伴唱)
(3)试唱这一句,然后指导“浪”字唱法。(短而轻,不拉长声。)6 有感情演唱歌曲。
师:台湾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也带着对台湾和祖国的美好祝愿将这首歌曲唱得更亲切、动听一些吧!
三、创编歌曲,分组练习四 总结歌曲
这首歌曲是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抒发了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的家园赞美之情,也勾起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这首歌曲,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快乐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