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专题4过关检测B卷选修3教案
物柴油相比,使用这种“生物柴油”的优点是()①可再生 ②不显著增加碳排放 ③不排放含硫废气 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转基因生物柴油来自“工程硅藻”,其成分是脂质,与矿物柴油比较,其优点是:可再生,不显著增加碳排放,不会排放含硫废气,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是否造成负面影响还不确定。
13.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D.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对转基因生物在环境安全方面的争论,一方的观点是现在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处于自然和谐的动态平衡之中的。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另一方的观点是转基因生物转移的只是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以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答案 B 解析 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15.下列选项是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结果的预测及理由,其中正确的是()A.克隆产物是科学家,因为克隆是形成完全一样的产品 B.克隆产物是普通人,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 C.只能克隆部分器官,不可能克隆完整的人,因为克隆技术有限 D.克隆产物与该科学家完全一样,因为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科学家 答案 B 解析 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的结果应该是得到与科学家生物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人,而这个人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动物的克隆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克隆人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16.下列不属于克隆技术的是()A.一小块胡萝卜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B.将人的DNA片段植入细菌体内后获得大量人的DNA片段 C.农业生产上利用马铃薯的芽繁殖马铃薯 D.小麦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答案 D 17.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发明,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也同其他事物一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下面哪项不符合克隆技术积极的一面()A.丰富生物的多样性,促使生物进化 B.有利于生物界基因库的保护 C.有利于一些濒临绝迹的动物的保护 D.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解析 克隆技术只繁殖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不能丰富生物的多样性。18.下列有关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
B.试管婴儿的培育依赖体外受精技术、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技术
C.克隆动物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恢复到类似于受精卵时期的功能
D.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已经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会在伦理上冲击家庭 答案 D 解析 试管婴儿诞生的基础是有性生殖,克隆动物诞生的原理是无性生殖,故两者的诞生原理是不相同的。从科学上讲,动物克隆技术尚未成熟;从伦理上讲,人的克隆将极大地冲击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家庭,将直接在文明和道德规范上威胁人类社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6分)19.(13分)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对玉米的伤害。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转移到玉米中的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可能与玉米的_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成为玉米__________的一部分。
(2)转移了番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玉米合成番茄蛋白酶抑制剂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合成的化合物还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
(3)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________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是否也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抗玉米螟玉米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你认为种植该玉米的农田是否还需要进行防虫管理?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无道理?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 基因组(2)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转基因 基因重组(4)(答案不唯一)不会;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或会;蛋白酶抑制剂基因通过玉米的花粉传递给杂草,使杂草获得抗虫基因,从而表现出抗虫性状)(5)需要;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6)(答案不唯一)有道理;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活性,影响人体健康(或没有道理;人蛋白酶与玉米螟蛋白酶结构不同,玉米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蛋白酶无影响)解析 转入的外源基因可与受体细胞DNA结合在一起成为后者基因组的一部分;基因控制的直接产物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加工场所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转基因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诸如食物、生物及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有关问题。2009年2月2日,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发布会,该中心主任李建远教授表示,他们已成功克隆了人类囊胚。此次研究选择了健康卵细胞志愿捐献者12人,经过促排卵共获得135枚卵细胞,其中对77枚卵细胞进行了预实验,58枚卵细胞用于实验,最终成功获取囊胚5枚。这其中有4枚囊胚的供体细胞来源于正常人皮肤纤维细胞,1枚来源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1)科学家克隆囊胚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排卵时应对志愿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科学家介绍,获取的囊胚可能有如下两个用途,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个用途分别属于________克隆和________克隆。②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
③图中的胎儿被称为克隆人,获得图中的胎儿还需要的技术是____________,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克隆技术尚不成熟,材料中支持这一观点的信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④我国
对
克
隆
技
术的态
度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促性腺激素
(2)①生殖性 治疗性 ②原肠胚 内细胞团 ③胚胎移植 重构胚胎成功率低 ④反对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解析(1)克隆囊胚技术可运用细胞核移植技术;促进排卵应注射促性腺激素。(2)获取的囊胚既可进行治疗性克隆,又可进行生殖性克隆。
21.(13分)“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囊胚期,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从细
胞
水
平
看,卵
裂的分
裂
方
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体外培养 ②体外受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3)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在大多数人反对设计婴儿性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对夫妇,妻子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生出了一个不患血友病的女儿,该女儿10岁时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为了彻底地治愈女儿的病,该夫妇到处求医,均未获得合适的骨髓。为了治愈女孩的病,这对夫妇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丝分裂(2)①②③(3)胚胎分割移植 相同(4)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5)破坏了人类正常的性别比例,违反了伦理道德
(6)申请设计试管婴儿,并在植入前做胚胎遗传学诊断,提取试管婴儿的骨髓移植到该白血病女儿体内
解析 本题以试管婴儿培育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试管婴儿培育原理、技术、个体发育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不同等知识。具体分析如下:
22.(10分)随着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在英国的诞生,这项技术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因此荣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技术而产生的婴儿。
(2)“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试管婴儿”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人类不孕的问题,也加快了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
①若利用上图来繁殖优良种畜,必须获得大量离体的卵子,常用的采卵方法有:用________处理后,从输卵管冲取卵子;从活体动物卵巢吸取卵母细胞。
②图中C过程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不管雌性动物妊娠与否,都会产生黄体,并维持一段时间,称为黄体期。在这段时间里,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作用上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2)①促性腺激素 ②有丝分裂(3)相同的生理环境(4)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解析 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具体过程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在胚胎工程中,促进排卵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设计试管婴儿”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治疗疾病,“试管婴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第二篇:高中生物专题3过关检测B卷选修3教案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卵母细胞的采集技术(任选两项)(2)③④②⑤⑥①
(3)促性腺激素(早期)胚胎(4)DE 滋养层细胞
(5)生理状态 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6)白面绵羊 克隆羊“多利”的细胞核来自于白面绵羊,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
解析 在试管牛和克隆羊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生物技术就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卵母细胞的采集技术。特别是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非常基础的技术。受精有关的过程比较复杂,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和题意可以确定为③④②⑤⑥①。促性腺激素在胚胎移植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处理。从A到E中,分别是二细胞胚胎、四细胞胚胎、八细胞胚胎、桑椹胚和囊胚,适宜于牛胚胎移植的时期有桑椹胚和囊胚。动物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且生理状态与供体相同的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叫作胚胎移植。生理状态相同更有利于胚胎的存活。克隆是无性繁殖,所以其子代的性状取决于供核个体的性状。
24.(10分)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____,培养的细胞在贴壁生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从灰鼠体 内取出卵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___________方法保存。
(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________________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
答案(1)原代培养 接触抑制(2)冲卵 体外受精(3)胚胎移植 冷冻(或低温)(4)内细胞团 诱导分化
解析 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分瓶后的为传代培养;培养的细胞在贴壁生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2-细胞胚胎可从灰鼠输卵管内冲卵获得;重组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暂不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可放入-196 ℃的液氮中冷冻保存;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可以作为干细胞的来源,iPS与ES细胞一样,可通过诱导定向分化修补某些功能异常的细胞来治疗疾病。备选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性动物从初情期开始产生精子 B.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
C.一个卵泡正常情况下形成的卵子数目是1个 D.动物体型大的产生的精子多且大 答案 D 解析 不同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2.胚胎工程的核心技术是()A.胚胎分割与融合 C.胚胎性别鉴定 答案 B 解析 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到受体才能获得后代。3.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实现此过程的最重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答案 C 4.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答案 D 解析 A项,卵裂期细胞不断分裂,故细胞数目增多;卵裂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受精
B.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 D.胚胎冷冻保存技术
B.细胞特化 D.细胞增殖 卵中储存的有机物分解,有机物逐渐消耗而减少。B项中内细胞团是囊胚时期的,不是原肠胚时期的。C项,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特点。D项,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是未分化细胞。
5.我国引进良种肉牛后,理论上使其快速繁殖的方法有()①组织培养 ②克隆 ③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④基因工程 ⑤胚胎分割 ⑥体细胞杂交 A.①②⑥ C.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克隆属于无性繁殖,可以保留母本的一切优良性状,可以促进优良牲畜的繁育;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能发挥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畜的生殖潜力,可以快速繁育优良家畜;胚胎分割技术又称同卵多胎技术,该技术得到的后代性状基本相同,该技术能快速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
B.②④⑥ D.①②⑤
第三篇:高中生物专题5过关检测A卷选修3教案
专题过关检测
A卷
第1关:错题重做
1.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3.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4.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系统整体性原理。()5.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6.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对策。()答案 1.× 2.√ 3.√ 4.√ 5.√ 6.×
第2关:基础演练
知识点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解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即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不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开垦湿地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很多,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物多
2.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因此应体现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B.研究对象为自然的生态系统 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 答案 B 解析 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A 解析 这是该地区的杨树林的物种太单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太差造成的,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5.下列叙述中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 C.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D.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答案 C 6.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是()①藻类和珊瑚虫 ②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 ③大豆和根瘤菌 ④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从系统整体性分析:失去了藻类,珊瑚虫无法生存;失去了大豆,根瘤菌也无法生存。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疏”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 15(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虫害农作物等(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生产3 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故需要生产者最少为3 kg÷20%=15 kg。(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作用是完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沼气。(4)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知识点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8.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答案 B 解析 三北防护林跨越中国13个省、551个县,该工程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之一,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9.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周围环境的净化 C.以煤和石油等作为原料或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C 解析 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各有优缺点,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作为原料或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故正确答案为C。10.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答案 B 解析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所以要恢复生态环境首先得恢复植被。1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答案 C 解析 植树造林在环保上的作用有很多,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保持碳—氧的正常比例等。提供木材不是树林在环保上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12.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 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解析 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要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应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健全法制进行监督。故正确答案为C。
13.下列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的是()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 答案 C 解析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其稳定性。农田施用化肥,人工鱼塘养鱼喂饲料属正常现象,农田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会影响农田的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缺氮,影响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
1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答案 A 解析 良性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15.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石油农业的特点是投入________(填“高”或“低”),产出________(填“高”或“低”),产生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________(填“大”或“小”),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________农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______________,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________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的生态工程往往注重____________,而较少注重____________。而我国人口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1)高 高 大 生态 产出水平对环境的污染(2)生态 经济 生态(3)水资源 人均土地 生态恢复 经济效益 人均土地 水资源和能源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解析 石油农业的最突出特点是投入高、产出高,产生污染物或废弃物的数量大;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故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其水资源、人均土地占有量较多,故其生态工程往往较多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水资源、能源占有量均较少,故进行生态工程时应注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篇: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5分)
1.游隼(sǔn)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
2.学校买了24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135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数。
3.250乘80的积的末尾有()个0,积是()位数。
4.学校花360元买了6个排球(如右图),每个排球多少钱?这道题是已知()和(),求()。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分钟能传播()米。
6.两个因数的积是13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则积是()。
7.()×数量=总价 时间×()=路程
8.325的18倍是(),24个705是()。
9.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230×50
32×500 820×11
410×22
21×300
3×1800
99×99
10000
10.根据25×24=600,请你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5×12=()25×48=()
50×24=()
75×24=()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已知15小时行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2.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积不变。
()
3.两个数(都不为0)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除以5,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乘以5。
()
4.20个580相加的和是600。
()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不可能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五位数
2.50×60与下面()的结果相同。
A.5×600
B.50×6
C.600×50
3.如果△×○=315,那么△×(○×3)的结果是()。
A.315
B.105
C.945
4.两个数(都不为0)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若积除以10,则另一个因数应()。
A.不变
B.乘以10
C.除以10
5.如果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那么它们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A.一
B.两
C.三
四、计算挑战。(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8分)
300×20= 42×30= 50×80= 90×70=
12×50=
160×40=
70×14=
110×60=
2.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163×58 77×230 390×50
48×205
480×15
307×16
五、解决问题。(1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29分)
1.胡老师家距离学校4千米,他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15分钟够吗?
2.原来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3.国庆节期间,小强全家去某景区游玩。他们先乘火车行驶了9小时,又换乘汽车行驶了3小时才到达景区,他们家距离该景区多少千米?
4.学校要添置新桌椅,购买40套这样的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5.原路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聪聪有50元,想买3盒彩笔,有多少种买法?
答案
一、1.300千米/时
2.540 20 2700 24 3240
3.4 五 4.总价 数量 单价
5.20400 【点拨】1分钟=60秒,而不是10秒哦。
6.650 7.单价 速度 8.5850 16920
9.< = > <
10.300 1200 1200 1800
二、1.√ 2.× 3.× 4.× 5.×
三、1.A 2.A 3.C 4.C 5.B
四、1.6000 1260 4000 6300 600 6400 980 6600
2.=9454 =17710 =19500 =9840 =7200 =4912
五、1.250×15=3750(米)
4千米>3750米
答:15分钟不够。
2.24÷8=3 360÷3=120(平方米)
答:原来草坪的面积是120平方米。
3.9×160+3×56=1608(千米)
答:他们家距离该景区1608千米。
4.40×(53+138)=7640(元)
答:一共要花7640元。
5.65×6÷5=78(千米/时)
答:原路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78千米/时。
6.①12×3=36(元)
②18×3=54(元)54>50 不行
③12×2+18=42(元)
④12+18×2=48(元)
有3种买法。
第五篇: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4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24分)1.求比值。(每题2分,共12分)
∶
0.75∶
24∶
6.4∶0.16
2.25∶
34∶51
2.化简比。(每题2分,共12分)
∶
0.4∶20
∶0.75
36∶15
0.75时∶30分
5.6∶4.2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每题2分,共20分)1.乒乓球每个2.5元,羽毛球每个3.5元,乒乓球和羽毛球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2.=6∶()==12÷()=()(填小数)
3.给8∶9的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4.甲数比乙数多,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1.2
kg∶200
g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走一段路,明明用了小时,皓皓用了小时,明明和皓皓两人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7.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已修部分和未修部分的比是()∶(),未修部分和全长的比是()∶()。
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60
cm,腰与底的比是3∶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腰长是()cm,底长是()cm。
9.一批货物按2∶3∶4分配给甲、乙、丙三个队运输,甲队运了这批货物的,丙队比乙队多运这批货物的。
10.夏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其中北京的白天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是5∶3,白天有()小时,黑夜有()小时。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录入一份稿件,甲用30分钟,乙用20分钟,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2∶3
B.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C.最简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一定是互质数
D.一瓶糖水,糖的质量占糖水的,糖与水的质量比是1∶9
2.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比值就()。
A.缩小到原来的B.扩大到原来的8倍
C.扩大到原来的2倍
D.缩小到原来的3.六(2)班有学生4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2∶1
B.3∶2
C.4∶5
D.3∶4
4.货车4小时行180
km,客车3小时行180
km。货车和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A.3∶2
B.9∶20
C.3∶4
D.4∶3
5.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A.3∶5
B.9∶25
C.5∶3
D.25∶9
6.用70
m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块长方形果园(如图),长与宽的比是4∶3,这块长方形果园的面积是()m2。
A.1200
B.300
C.588
D.294
7.一根钢管截去
m,截去部分与全长的比是4∶15,这根钢管全长()m。
A.B.C.15
D.8.从甲袋中取出的奶糖放入乙袋,这时两袋奶糖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两袋奶糖质量的比是()。
A.4∶5
B.5∶4
C.5∶3
D.3∶5
四、看清要求,动手操作。
(每题3分,共6分)按要求在下面的方格上画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
cm)
1.画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
cm,长和宽之比是3∶2。
2.画一个三角形,周长是24
cm,三条边之比是3∶4∶5。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1题8分,6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4分)1.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古籍《考工记》记载了青铜器铸造的锡、铜的质量比。经查阅资料可知:鼎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5;大刀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2。
(1)一个鼎的质量是360
kg,它含铜和锡各多少千克?
(2)一把大刀含铜的质量是840
g,这把大刀的质量是多少克?
2.阳光小学六年级有150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其中共有120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的学生占其中的,获二、三等奖学生的比是2∶3,获一、二三等奖的各有多少名学生?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配制黑火药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质量的比是15∶2∶3,现在要配制12
kg黑火药,三种原料各需要多少千克?
4.图书室把一些图书按1∶3∶4的比借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比四年级多借了45本,三个年级分别借到图书多少本?
5.一家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用一周时间已经生产了这批玩具的,如果再生产600个,已完成的玩具与剩下的玩具的比是2∶3。这批儿童玩具共有多少个?
6.甲、乙两车从相距630
km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5小时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相遇时甲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答案
一、1.64 40 4.05
2.7∶2 1∶50 8∶7 12∶5 3∶2 4∶3
二、1.5∶7 2.40 9 80 0.15 3.18
4.9∶8 5.6∶1 6 6.15 14 7.3 4 4 7
8.18 24 9.10.15 9
三、1.B 2.B 3.D 4.C 5.A B 6.C 7.D 8.C
四、略
五、1.(1)锡:360×=60(kg)
铜:360×=300(kg)
(2)840÷2×(1+2)=1260(g)
2.一等奖:120×=20(名)
120-20=100(名)
二等奖:100×=40(名)
三等奖:100×=60(名)
3.火硝:12×=9(kg)
硫磺:12×=1.2(kg)
木炭:12×=1.8(kg)
4.45÷(4-1)=15(本)
四年级:15×1=15(本)五年级:15×3=45(本)
六年级:15×4=60(本)
5.600÷=9000(个)
6.630÷3.5=180(km)180×=100(km)
100×3.5=3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