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析《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大全]
赏析《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
【摘要】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翠翠身上凝聚着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在爱情关系上,表现为自然与纯真。这是一种人的自然交往,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具有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爱得真挚、热烈、活泼,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边城》 翠翠 生命本色 形象意义 优美人性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表现人性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温馨的理想世界,塑造了一个个勤劳、善良、淳朴、淡泊、乐于助人、平等友善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小说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倾注了作者满腔的心血与热忱。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闪耀着熠熠夺目的人性光辉。
翠翠‚美‛在是大自然的女儿。她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在青山绿水间摆渡为生,无人摆渡时躺在河边岩石上看蓝天白云,听爷爷唱歌。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 灵与化身。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翠翠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她‚美‛在清纯,如清水芙蓉,纯出天然,不仅相貌,更在心灵,未沾上丝毫社会俗气,处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性。渡船悠悠,情爱涓涓。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翠翠爱情萌生了。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她爱傩送纯出于情,并不因为傩送是富家子弟,更不为自己贫寒而自卑,她不轻浮不撒娇,表现出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翠翠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生长的外界美,而且体现在她有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这是她内在的冲力,而旺盛执著的生命力是她的灵魂。这种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传统,是美的象征。她继承着传统的衣钵,同时又面对现实的挑战走向新生活。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如此的美好。
一、清秀的容貌美
翠翠是个十六七岁的山村少女。她纯真聪慧、象小鹿般健美,鲜明活泼不染纤尘。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集中体现了天真、纯洁、善良、温婉、恬静、美丽、生动、聪明、热情、大方等美好品质,眉眼间没有大家闺秀那种矜持,而流露出山野的秀气和清纯。虽为自己的心思而烦恼、忧伤,却并不张扬恣肆,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平生活。只有当爱情的潮水汹涌而来时,才觉得彷徨不安,这构成一幅苗家姑娘从少年走向成熟的人生画卷。她在隔绝的‚边城‛里,从模模糊糊的状态下,逐渐经历爱情,也逐渐懂得爱情,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她对爱情的追寻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美丽的 2 翠翠,有着同样美丽的名字,叠字的名字读起来像清澈的溪水,泠泠作响,舌尖上有那么一丝甜甜的甘永回忆。翠翠之名,也得于自然:‚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而拾取的一个美好的名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她天真活泼,人又那么乖,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翠翠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她乖得使人怜爱,起眼动眉毛,机灵懂事,使家中长辈快乐。翠翠宛如美好而充满生气的动物。这是多么美好的形象啊。她对二佬傩送朦朦胧胧的梦境一样的感情,她对爷爷的依恋,她对美丽事物比如一个衣着光鲜的好看女孩子的流连,都惹人爱怜。她的形象多么的‚优美、健康、自然‛。美丽边城恬静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少女的性情。
清明如水晶的翠翠,不能识文断句,没有经受过‚文明‛的熏染,她生活在善良朴素的人群里,自由自在地倘佯在青山绿水之间,保留了天性中最纯良天真的一部分。平时也几乎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允许去赶一场热热闹闹的集也就十分快乐了。翠翠天然动人,山水阳光浸染出的好底子,但她并非完全是自足的‚小兽‛。她四处吸取着新鲜的东西,‚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边,总把这些东西说个半天‛。而过渡的新嫁娘,乡绅女儿手上的麻花银镯子,都使翠翠羡慕。但翠翠又是独特的,是不能以所谓的‚学识‛‚文化‛‚教养‛等字眼来规范的。她是另一种文明的骄傲。率真淳朴,悠然自得。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是一段苦情的结晶,是歌唱出来的人,她美丽至极。
那么,谁会得到她的爱情呢?她将要经历怎样的命运?自然而然的,爱情会产生。翠翠在那个百船竟渡、节日盛大的五月五日,她的灵魂经历了一次也是第一次甜蜜的没有来由的陌生的共鸣,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叫傩送的男子。傩送已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已朦胧生出 3 对傩送的爱恋。然后,她把这个男子放在了内心最隐秘的地方……那里有如此美丽的少女的幻想。然后把这个男子化成刻骨的相思,化成青春的冥想,化成一次次奇异美丽的梦……梦中有人为她歌唱,化成一次次的脸红。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相依为命的老爷爷猝然死亡,面对一切她没有倒下去,而是守着渡船守着希望,等傩送归来。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的甘露,而现实却似乎离她很远,于是,她只能凄凉地守候,孤独地等待。她性格坚强,具有柔中带刚的美。
二、动人的人性美
人称‚《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小,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翠翠纤尘不染、心机全无、乖巧聪明、羞怯温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忠于恋人,的确闪烁着动人的人性美的光亮。沈从文将她供在人性的神庙里。《边城》让人亲切感受到自然与生命所发散出的芳香,也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情美、人性美,闪动着人性的光辉,从而发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慨。普通人性的质朴、单纯,爱情的自然,都在始终抗拒着工业文明的侵扰,穿插着对都市文明的批判。这是一个迷人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世界,人物身上显现的是一个与都市生活完全相对立的人性:自然、淳朴,然而又强劲、热烈的生命形态。翠翠就是在这片灵秀的山水与纯朴民俗的呵护下渐渐长大。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心中的理想人物。在这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中所描绘的人性美的世界,自由、淳朴自然,这正与城市人性的堕落污浊对照,是作者的理想之地。他展示的是纯净的人生,是带有东方民族所特有的对美 4 好人性的追求。这种人性美使人反璞归真,这种人性是健康自然充满活力的。《边城》的世界醇厚、质朴、原始、纯洁、明净如碧水,无情欲放纵、无病态人生。
翠翠情窦欲开,有纯真、乖巧、心绪朦胧、让人怜爱之特性。翠翠有着清澈如水的性情和恋情。翠翠的爱情纯净,超越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翠翠长大了,伤春感怀,心事重重,情窦初开的她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喜欢摘象征着爱情的虎耳草。翠翠大了,又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看到团总家王小姐有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心中有些韵羡、发痴。她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的,飘飘忽忽的。翠翠的爱是一串梦。翠翠有着羞涩、温柔的个性,含蓄又热烈的爱情心理。诱发她心事多变、情绪恍惚的原因是看划船比赛时误骂了傩送,而傩送非但不生气,反而找人送她回家。少女翠翠的天真烂漫,让人难以忘怀。
两年后的端午节,祖父和翠翠到城里看龙船,从祖父与年长的谈话里,听明白二佬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的端午。翠翠和祖父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这说明翠翠的心此时正在飞向滩边。爷爷的船当然不会在青浪滩,只有傩送的船才在哪儿呢!一句无意的问话,袒露了一个少女的情怀,一位娇羞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她明明在想着属于个人的故事,但当祖父问她时,她却轻轻地说:‚在看水鸭子打架。‛一句刻意的回答,证明着恋爱少女的娇羞,只是把心里秘密的故事深藏起来,不愿意倾诉。
最使人印象深刻的自然还是那股孩子气——女孩儿家的孩子气。这个女孩儿似乎永远也不会成熟为妇人。她将那份可爱的孩子气显示于与亲人之间,显示于与外人之间,或显示与自然之间。因为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祖父去寻她,可是想到祖父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祖父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由于她感受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设想着自己出走给祖父带来的‚惩罚‛——让祖父尝尝失去她的痛苦;可是当她想到祖父的无奈便又为她担心起来,于是一次次的叫祖父回家,生怕两人真的就会分手,翠翠深 5 深依恋着祖父。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祖父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祖父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她令人难以忘怀之处,就在于她是女人,却又是未长成的女人——孩子——女孩子。女性是可爱的,尚未成熟的带着孩子气息的女性更是可爱的,其身上流露着人心所向往和喜欢的温柔、天真与纯情。她身上满含着柔情。作者用最细腻的心灵体味着它,又用最出神的笔墨将它写出,让人去感应与享受。这种情感导致了翠翠以及翠翠的母亲这样一些女性形象,都不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如痴如醉的爱,而只能产生怜爱。翠翠柔情似水,她用一种不焦躁、不张狂、不亢奋的目光去看那个世界。‚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眼睛安睡了。‛……自然界如此幽静迷人,人世间的人们互助着,各自尽着一份人的情义。翠翠对老船夫的昵近,与水与船及一草一木的亲切,一举一动,都显出 6 一番柔情来。
翠翠乖巧、心善、勤劳,是爷爷的好帮手。她和祖父相依为命,对祖父关心备至。翠翠对祖父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而对天保兄弟的爱则带着少女的羞涩和幻想。翠翠性格内敛,心事多装在肚子里,更多地是在希望和等待的梦境中期盼幸福生活降临。小说着重表现了翠翠朴实真挚的情爱美,描写了翠翠情窦初开时对爱情的朦胧向往渴望幸福的健康情怀。她的爱情充满诗意美,是善与美的结合,人性的诗意、山水的诗意。翠翠为什么会喜欢二佬,而不喜欢大佬;其实非常吸引翠翠的二佬身上最本质的品质,就是他的诗意。二佬长得很英俊,小说里边讲他像岳云,所以二佬跟翠翠之间的这种关系的发展过程充满着一种诗意。最初见到二佬是在翠翠十三岁那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结束之后,天已经黑了。翠翠在那里等爷爷等不来,正在害怕的时候,二佬赶鸭子从水里面上了岸。在这样一个时刻,实际上二佬充当了她的保护人。二佬让她去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会了,以为欺负了她,就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后来二佬回家,因为翠翠对他有误解,二佬就回家叫他们家的长工打着火把把翠翠送回家。然而当她后来听说此人就是二佬时却沉默了一个夜晚,对傩送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少女情感。他们初次见面这个场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诗意。在他们对话过程中,二佬曾经说过一句话,说:‚你在这里,大鱼会吃掉你。‛结果这个大鱼吃你这句话,就成了后来两个人关系发展非常好的一种隐喻。只要提起这句话,翠翠心头就会洋溢起浓郁的诗意,一种温柔的回忆。翠翠在爱情中的表现向来被视为人性美的表现。‚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翠翠的爱情世界是那样的纯净、美好,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同时又有点朦胧,若隐若现,那样的诱人却又难以把握。她对二佬的感情一直处于少女期的梦境状态。随着翠翠的长大,这种情感也悄悄滋长,后来傩送按老船工指出的‚马路‛夜里为翠翠唱歌时,这个少女的心便完全被俘获了:‚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地各处漂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穿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 7 身草!‛
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祖父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二佬月夜里唱的缠绵歌声催动了一颗少女的心,在梦中实现了平时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飘然而飞,竟至摘下了一把自己非常喜爱的虎耳草。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白塔、下菜园、到船上,又飞窜过悬崖半腰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做伞。这个梦境一方面说明了人与自然这种相通关系,另一方面说明翠翠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小姑娘,这样就为爱情故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梦带给人一个更加迷离的世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纯情少女。
这包含了一个纯情女孩关于人生的全部美丽和梦想。当这个少女最终迎来人生的风暴:祖父去世,二佬负气出走时,她依然在痴情地等着……这个少女的形象是何等的善良、动人。
三、悠悠的悲情美
小说体现了悲与美的完美结合。《边城》的故事结构里凸现着悲与美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在讲述边城自然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的同时,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确是非团圆的、悲剧式的。翠翠和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蓦令人心伤,随着爷爷的去世,她的悲苦的命运就像水上那只老渡船,泊在河滩上,等待着不能预料的搭船人……沈从文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一面的同时,也在反思变动的一面。他一方面试图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的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翠翠美丽、健康、朝气、生机盎然,构成‚边城的人生形式‛。作家把她陈列在他所憧憬、所设计的‚希腊小庙‛里。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陈列在 8 ‚希腊小庙‛里的美的女子,毕竟生活在20世纪初旧中国恶浊的现实中,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命运摆布中,终会被岁月和命运慢慢地剥蚀了光华。因而被剥蚀的悲剧命运就会在人心里激荡起更加怜爱更加崇敬的情绪。
翠翠是个精彩却苦命的人物,其童年是不幸的,她从小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祖父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祖父教给她怎样才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也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要来的都要来,不必怕啊!‛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都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了起来。翠翠无来由地哭,表现了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边城‛里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恬淡、那么的美。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如梦如幻的翠翠正想着自己的心事,心中却不免有些凄凉。十六七岁的年龄,这个美丽纯洁的姑娘为什么会感到凄凉?也许是在想为情而自杀的父母;也许是觉得生活过于平淡,缺少些什么;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翠翠在自然和老一辈的熏陶中从天真纯净、不懂烦恼与忧郁到有所思有所虑,在经历了天保外出闯滩而死、唯一的亲人爷爷忧郁而死、傩送心怀内疚离开家乡之后,她才明白谁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人,才明白为什么会觉着凄凉,才明白了一切一切。她 9 想了一夜,哭了一夜,一夜之间,她长大了,明白了所有她原来不明白的事。她由梦中走到现实,一步步成熟,面对一切她没有倒下去,而是守着渡船守着希望,等傩送归来。她还那么年轻,却经历了至亲的死亡和心理空间的坍塌。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慈祥的祖父在雷电暴雨的夜晚身心交瘁地离开了人间;憨直健壮如小牛的天保驾船离开了茶峒葬身桃源,美丽的白塔终于坍塌了,那个在月夜歌唱,将姑娘从梦中浮起的傩送出走了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而剩下翠翠一人开始了遥遥无期并可能永无结果的等待。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翠翠挣脱不掉命运冥冥中的安排,再一次面临母亲的悲剧,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不能不使人陷入无边的怅惘,让人感到一种忧伤、缺憾的美: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孤苦伶仃的翠翠怀着一颗‚软软,酸酸的心‛等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傩送。‚也许明天回来‛不过是孤寂中的自慰罢了。她身不由己地屈从或顺应了自然或社会环境加之于身的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人们对翠翠那段凄苦悲怜的爱情充满同情。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健壮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祖孙俩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10 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夫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婚事时,一向沉稳的翠翠心中也便乱作一团,甚至傩送和她说话也忘了应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 11 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翠翠是一位清纯可爱的乡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她是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无情批判。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形象倾注了作家的激情,表现出理想化色彩。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笔下,对‚翠翠‛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清纯可爱的翠翠,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沈从文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沈从文所刻画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字数:9909)
【参考文献】
①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2版。
②《边城》原文,沈从文著。
③凌 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④凌宇选编《沈从文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⑤《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⑥《汪曾祺文集》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⑦《沈从文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⑧《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⑨钱谷融、吴宏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⑩沈从文:《边城》,北岳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边城中的人物形象
试论《边城》中的人物及关系
内容摘要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活在“边城”的小人物形象。翠翠的天真、老船夫的善良、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他们世世代代生于边城,长于边城,在边城过着和平宁静的生活。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这里人心皆真、人性皆善、人情皆美。正如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温暖”的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的确,善良并没有给这群善良的人们带来幸福,相反,这些人无一幸免“善良”的捉弄,无一不为“善良”付出代价。在《边城》里,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剧,翠翠与傩送美丽而凄婉的爱情,老船夫中年丧女,又带着未了的心愿在暴风雨之夜猝然长逝,顺顺中年丧子和对老船夫的误会、猜疑,天保的英年早逝。这一个个“善”的毁灭的悲剧无一不直指人心,令人心颤。
关键词 善良 误会 悲剧
读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我不由得被小说中人物命运深深感染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沉思,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的身边,对于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等人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他们原始平静的生活方式,淳朴宁静的人生形式,善良豁达的性格特征加之青山秀水的自然风光,古朴浓烈的民风民俗,无一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我真的羡慕他们真善美的“边城”小镇,渴望他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希望我能融入他们的喜怒哀乐,希望我能生活在碧咀溪边,白塔下,和翠翠一起守护着那渡船,任凭岁月慢慢老去----当梦想还原于现实,我为这些人物的善良而震颤,为人物的命运而歌哭。下面我就《边城》里面的人物及关系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翠翠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以前的战争故事;或把小竹做成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在有人过渡时,翠翠总是争着下船,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流刷在行,从不误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翠翠的生活就像是那小溪的流水,一直向前,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太多的波澜。但翠翠的内心是无忧无虑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仿佛这种平静的生活将永远继续下去。慢慢的翠翠长大了,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于是,在过渡新娘子花轿的时候,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在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随着年龄的渐增,翠翠开始有自己的心事了。而且少女的心事是朦胧的,不可捉摸的,这就使翠翠心灵里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翠翠开始编织她爱情的花环,开始品尝孤独的滋味,开始体验那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无依。说不清道不明的凄楚与忧郁。”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那杂乱的声音有些几薄薄的凄凉。”于是,翠翠开始了一场与傩送之间尚未真正开始而又仓促结束的朦胧的爱情历程,也正是这场无始无终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她爱情的悲剧。“悲剧的开头常常是喜剧”(莎士比亚)又一次在翠翠身上得到验证。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萌生阶段。翠翠端午节在城里看龙舟初遇傩送,他邀请她到他家去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中以为受到侮辱,就轻声地骂他,“悖时砍脑袋的!”傩送不但不恼她,还打发家里的伙计举火把送她回家,当翠翠知道送自己的人正是傩送派来的时候,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着那火把走去,“回家后,翠翠虽对祖父没有去接自己有点埋怨,”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对于今天发生的一切,在翠翠的内心掀起了波澜,这种体验对她来说是复杂的、微妙的、甜蜜的。她怀中像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七上八下,就这样爱情的种子在一个十三四岁少女的心里朦朦胧胧的萌芽、生长。第二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觉醒阶段。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舟,她从祖父与喽啰长年的谈话中得知二老正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节,在回家的途中,翠翠恍惚如梦的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下青浪滩呢?”表示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翠翠面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故意“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羞,表现出她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第三个阶段是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之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她,她对天保托媒求亲,出于对爱情的专一,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心里老想着送鸭子的傩送,早将天保求亲的事忘掉了,傩送上山为她唱歌传情,她虽在睡梦中不知道歌的内容,但她在梦中感到身体随着美
妙的歌声漂浮起来,飞窜到悬崖半腰去,去采摘象征爱情的虎耳草,追寻着甜蜜、幸福的爱情。然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忽然遇到严重挫折,天保命断辰刚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顺顺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一位名分即不安妥,到一个生人家去不好。翠翠终于从失去爷爷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毅然接过爷爷没有完成的使命,像爷爷一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坚强的一面。
翠翠唯一的亲人—爷爷走了,只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善良人祈祷着好人好梦,好人一生平安,好心有好报。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善良人的愿望常会如肥皂泡一样破裂。作者也似乎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在不确定中,给了一个不能兑现,却也聊以给人安慰的幻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读到这里,一种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双眼,我仿佛看到了翠翠正在渡船上摆渡着来往的人们,微风吹动着她那飘逸的秀发,脸上的微笑再也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孤独与憔悴。我不禁担心没有爷爷爱的阳光,翠翠还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吗?翠翠的命运,是否也会像后边的白塔,有一天会坍塌呢?
纵观翠翠生命的轨迹,我们不得不承认翠翠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她稚嫩柔弱的双肩上承载着太多的悲剧,那么造成翠翠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性格的悲剧。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翠翠身上也有所体现。翠翠的性格中有坚强的一面,但总体上她可以归入林黛玉一类中去:善良懦弱、娇羞矜持。对于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而是把它深埋在心里。不让它表现出来。有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方面,一切等待别人来安排,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常会在不自觉中错过许多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翠翠的这种性格在她的爱情悲剧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她与傩送那段朦胧的爱情历程中,其实翠翠有很多机会对傩送表白,但都被她在欲说还羞中当面错过了。这样,她也就与自己一生的幸福失之交臂。殊不知,人生中的很多机会就像那人参树上的人参果一样,一旦从手中滑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二是命运的悲剧,翠翠命运的悲剧只要表现在爱情中的不凑巧。这不禁使我想起古希腊悲剧《俄低浦斯王》剧中人物俄低浦斯王那无可逃避的悲剧命运,让人想来心有余悸。我多么希望它只是一个荒诞的戏剧神话,但有时现实与神话又是那样的巧合。在翠翠的爱情故事中,翠翠温柔而多情,傩送勇敢而俊逸,英雄配美人,他们两人本来是天生的一对。实际上,他们两个也确实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从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都给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这样的爱情如果顺利的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经典爱情是很容易变成现实的。但事情是那么的不凑巧,命运好像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走“车路”遭拒绝后下辰州恰好被淹死。傩送在“对溪高崖上唱了大半夜歌。”但翠翠恰好睡着了。傩送因哥哥死去,又得
良有错吗?难道善良人就应该承受命运的不幸与痛苦吗?这真是命运的不公平啊!
翠翠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这个倾注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寄托了沈从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有人说,作家的任何作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写自己,写自己人生的经历,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边城》中翠翠。那么翠翠就会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正如沈从文在《老伴》《永远》等文章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绒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邵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会成的,但决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经过作者初恋情感和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与汪曾祺说的《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相一致的,翠翠的天真、善良代表了作者理想中人性美。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与当时恶劣、堕落的现实人性相对照。把翠翠作为一个标本来重塑民族性格。医治当时民族性格的堕落。但同时作者又是清醒地,他意识到翠翠的天真、善良的美好人性是不堪一击的,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是没有她的立锥之地的,所以,作者不得不把翠翠做了悲剧性的处理,借以引起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表现了一种人生。
二、老船夫
老船夫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他与翠翠,黄狗住在碧咀溪畔,相依为命。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撑着木船,在碧咀溪为来往过客摆渡,由于“渡头为公家所有,故渡船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从这一细节处,老船夫的固执倔强可见一斑。他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慷慨大方,善待乡亲。他托人到城里买来茶叶和草烟,茶叶放在大缸里,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烟草则挂在自己腰带边,需要皆慷慨奉赠。有时,在渡口遇到熟人,常请到家里喝酒,有时在城里别人想尝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芦递上让人喝个够。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
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把摆渡当成自己的天职,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因此,他也众人的尊重,他“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商人送他的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的一点敬意”他想买肉人家却不愿接钱,他却宁可到另外一家去决不想沾那点便宜。卖肉的明白他那种性情,到他称肉时总选最好的一处,且把分量尽量加多。就这样,老船夫爱上这个职业,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是又喊必应,无人过渡时,晒晒太阳,追追黄狗,吹吹竖笛,将将故事,生活的平凡而宁静。知足而快乐。尽管日子有些单调重复,但老船夫并不感到多么寂寞,似乎生活中并不缺少什么。
在老船夫平静如水的生活中,他有一个大的心事——就是一个做爷爷的责任,把翠翠带大,使她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老船夫在抚养翠翠长大以后,他以苦命的女儿为鉴,最大的心愿是让翠翠自由幸福的爱情。为此他遵循苗族婚恋习俗,让翠翠的婚事由自己作主,谁能够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使翠翠动心,就当她的夫婿。他自觉已经垂老,自己所剩的时日不多,唯一丢不下的是孙女的婚事,于是把此事迫切地摆在垂暮生命的历程上操心操劳。他见天保对翠翠有意,便指出“马路”或“车路”求爱的途径,引来天保家正式向他提亲,老船夫满心想成全这对婚姻,但在他身上没有一点封建家长的影子,他充分考虑翠翠的内心感受,尊重翠翠的意见。“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尽管翠翠什么也没有说,他很快明白了翠翠的心已另有所属,这时,他的“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他知道自己的好心办成了坏事,但老船夫不罢休、不气馁,在明白翠翠心中有傩送之后,又为翠翠和傩送的联姻劳碌奔波。于是老船夫亲自进城去找傩送,由于天保的意外遇难,因此他受到了顺顺父子的冷遇,讨了个没趣,碰壁而归。回家后,他没有把事情告诉翠翠,害怕会伤翠翠的自尊心,独自忍气吞声,郁闷忧愁,终于在一个暴风雨之后,带着自己未遂的心愿,留下孤单的翠翠,猝然离世。
老船夫的一生是平凡、平淡的,没什么大起大落:老船夫是善良的,以自己一颗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他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三斗米,七百钱”足以维持它祖孙二人清贫的生活。从表面看来,老船夫的生活如一首动听的抒情乐曲,听来一切和谐悦耳,似乎没有什么忧伤的调子。但如果我们拨开美丽温柔的生活面纱,不难窥见在老船夫和平宁静的生活背后,有着难以抹去得寂寞和“淡淡的凄凉”事实上,老船夫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审视,他一生的命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认为老船夫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家庭的悲剧。他唯一的女儿为情而香消玉殒,留下一个孤雏---翠翠,他含辛茹苦是翠翠长大成人,而这其中的甘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翠翠长大后,他一心想让翠翠避免他她母亲的悲剧,得到幸福的爱情,尽管他为此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受够了别人的白眼,但直到他与世长辞,也未能如愿。他极力避免的最终也没有逃脱,悲剧再一次降临到这个本来就命运多舛的家庭,降临到翠翠头上。二是性格的悲剧。虽然善良淳朴是老船夫性格的主要部分,但其中也夹杂着木讷、犹疑、和自卑,而后者好像是育人的善良的天性相随相生的。他的木讷、犹疑是她失去了许多像顺顺父子沟通表白的机会,他的自卑心理主要来自他贫穷的生活,使他不能像王团总那样用“碾坊”来陪嫁翠翠,他在与傩送父子的交往中,总是想处处维护一个穷人的自尊,善良的尊严,所以他在面对傩送时,总是及其王团总想将女儿和“碾坊”许给傩送这件事,说话时显得财少气短,唯唯诺诺。心里想说的话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以致顺顺富足对他产生误解,使他没有在瞑目之前了却自己的心事。老船夫也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在沈从文的笔下,老船夫作为一个至善至美的生命个体,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所追求的人性美、人情美。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个善良人的悲剧,传达出作者内心的隐痛和对人性的思考。正如沈从文说的,"我要表 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船总顺顺
顺顺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曾在前清的营伍里混过日子,革命时又在著名的陆军四十九标做过什长,和他一起混过事的,有升官发财的,也有丢掉脑袋的,他却因有点腿疯痛,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条白木船。不久,他又交了桃花运,掏了一个小寡妇,由于运气好,他有了几只船,又有了两个儿子,真是时来运转。尽管顺顺事业爱情十分顺利,但他是一个大方洒脱之人,“欢喜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故凡因船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退伍士兵,游学文人,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顺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教子有方,他让他们兄弟两个“学贸易,学应酬学习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学的做人的勇气和义气”。教育的结果是他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顺顺的性格虽然豁达开朗,但天保的死“却用一个凄凉的印象向前到父子心中”。因此当老船夫找他撮合傩送和翠翠的婚事时,尽管她心里什么都明白,但他故意装作什么都不明白,推委老船夫。在顺顺的心里一直认为天保的死“与着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老船夫每次进城,顺顺都和以前一样热情款待,但他和老船夫的内心已有了一层无形的隔膜。
老船夫死后,顺顺带着一个人“抗一口袋米,一坛酒,火腿猪肉”,并安慰翠翠“不要愁,一切有我”。他亲自参加了老船夫的葬礼,还想把翠翠接回家里去住,可见对于老船夫的死,顺顺也感到非常的难过,并且进了作为一个老朋友应尽的义务。顺顺正直率真,乐于助人,慷慨大方,也是作者美好人性的代表。但他身上也具有悲剧色彩,他中年丧子,尤其是善良人误会的悲剧,即顺顺对老船夫的误会。翠翠的婚姻之所以从开始的喜剧演变成最后的悲剧,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良人之间的误会、猜疑,这也正揭示了一个人人都难以逃脱的平实的悲剧----人在根本上是无法沟通的。翠翠与傩送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就被阻隔在这人与人之间的“空白”中。这发生在善良人之间的、弥天盖地无处不在无以逃避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唯其平实,才使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细细品来,催人泪下,尽管作者总是在温柔的诉说,试图冲淡它。
四、天保和傩送
天保和傩送是顺顺的两个儿子,他们“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轻人所能做的事,他们无一不做,作去无一不精”。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傩送“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以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 天保和傩送都是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的好手,他们两个又都喜欢上翠翠。天保走的是“车路”,托媒人求亲,不料却被翠翠拒绝。天保的事被傩送知道后,傩送也告诉了哥哥自己的心事。这事情在茶峒人并不稀奇,茶峒人有句俗话“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他们二人并没有按茶峒人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也没有作“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做出的可笑行为 ”。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走马路”和平竞争。傩送明白他哥哥的性情,代表了茶峒人粗鲁爽直的一面,弄得好掏出心来给人也很慷慨作去,弄不好,亲舅舅也必是一是一,二是二,也明白他不能得到翠翠的烦恼。为了竞争的公平,傩送想出了主意,他知道哥哥不善唱歌,轮到哥哥时仍有几自己代替,两个凭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但哥哥不想让哥哥帮忙,这时哥哥已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命运了。傩送在高崖上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歌,不巧的是翠翠睡着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傩送再也没有来唱歌。傩送见翠翠没有理会自己,于是因奶爱生恨,逐渐对翠翠祖孙二人产生误会了。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个与翠翠的爱情都以悲剧而告终。天保爱情受挫后,驾油船下辰州,掉到茨滩淹死了,傩送出北河下辰州走了六百里,结果连可怜哥哥的尸骨也没找到。天保短暂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从夜幕中划过,留在人们心中的只有那凄美的弧线和不尽的叹惋。似乎爱情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善良的人们只能为天保的英年早逝洒下一掬同情的眼泪,说句“这是天意”,还能做些什么呢 ?傩送由于得不到翠翠的理会,船总又试图答应王团总女儿的婚事,同他爸爸吵了一架,坐船下桃园去了。
天保傩送他们作为年轻的一代,他们继承了父亲的正直、豁达、能干,理所当然地应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事实上,他们无一幸免悲剧的发生。悲剧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我们真不忍心再责怪这对善良朴实的兄弟,傩送爱情的悲剧与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有类似之处,追求的不可得,不要得又被强加,这是怎样的人生的辛酸阿!难道这一切正如一首歌里所唱“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命中已注定,无情无爱此生又何必”吗?敢问苍天,难道不幸就是善良人的代名词吗?如果真是如此,我真的无话可说,欲哭无泪。最后,我只想让我们所有善良人对傩送说一句话“傩送,你快回来吧,翠翠的爱在为你守候!”让我们共同祈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写到这里,物品不能自已,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爱着《边城》里的每一个人物。在我写作这篇论文期间,我始终被他们的善良感动着,为他们的命运叹息着。我仿佛来到那古老的湘西小城。感受到了老船夫的善良,翠翠的天真,顺顺的慷慨,天保的豁达和傩送的聪慧,倾心的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得到生命的真谛。突然,我好像对人生、对生命、对命运有了一种顿悟:我不再埋怨命运的不公: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它们像朵朵浪花组成人生的长河,绽放生命真是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边城》沈从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张连义,论贾平凹的忧患意识——以《浮躁》、《废都》、《高老庄》、《怀念狼》为例[J];南都学坛;2004年[3]丁福文,追寻中的理想世界——沈从文“回归自然”思想辨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4]刘风景,法学工匠的角色定位——倡导注重细节的法学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6期 [5]戴福祥,现代龙舟运动发展的文化审视——从《边城》中真实的赛龙舟出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第三篇:边城中的人性美-边城读书笔记
《边城》中的人性美
小说《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沈从文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为人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傩送因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作者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老船夫在作者的笔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勤劳、朴实、忠于职守、他生活清贫而不贪心。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老船夫为了给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他竭尽全力,无意中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
《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喜欢交朋结友。面对着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忙前忙后。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只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
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侫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仗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着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想都不曾想到的民俗淳风。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第四篇:《窗边的小豆豆》赏析
《窗边的小豆豆》赏析
一、关于作者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代表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后,不仅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二、关于人物形象
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大段的教育理论,作者只是用平凡的笔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调皮、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八岁小女孩豆豆,面临了人生带给她的第一次危机被迫转学。可转到新学校的巴学园中,却让小豆豆享受到了无私的爱,尝到了爱的真正滋味。
巴学园校长是一个特别与众不同的教育者,在小豆豆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巴拉巴拉讲了四个小时校长却没有一点不耐烦,一直面带微笑地倾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老师常常严肃得令我们不敢发表意见--有多少老师、家长会像小林先生那样安静地坐下来,保持微笑的面容让我把话讲完?
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却很管用:随着小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它不同于传统学校按照每个时段有顺序地上课,而是一种自由的学习过程。
小豆豆的妈妈黑柳朝把小豆豆看作是上天赐予的宝物,怀着感恩之心关爱、理解和培育孩子。在这个妈妈眼里,小豆豆在学校里第一个星期上课不停地玩桌盖是因为家里的抽屉不一样;不听老师的话等行为都源于孩子自身的好奇心、自尊心,是完全正常的。同时,在小豆豆由于被认定为“让人头疼的学生”而被退学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受伤害,为她保守“被退学”的秘密知道她成年才找机会告诉她。
黑柳朝非常有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充满爱心的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学校,为孩子准备每天的午餐盒饭,不仅美味而且漂亮。她知道孩子不愿意听大人教导是因为有自己的主意,小孩都喜欢新鲜的东西,也能够和动物说话,这些宝贵的天性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如果小孩的调皮与成人世界的规矩相悖也应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三、关于读者
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教育报刊总编审张秋生说:不要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对立的强制的轨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
巴学园的电车教室学习氛围是自由的,但是不涣散的,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教育的浪费,相比于传统教育,自由学习的模式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巴学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毫无顾忌、不受拘泥地真正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种课堂是无疑吸引人的,小豆豆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就算当“放学铃”响起,每个学生也不愿回家而更愿意在巴学园内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读这本书开头的时候大部分人是惊讶的、不解的:为什么这种学校会存在,家长怎么会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带着一个个疑问继续阅读下去,就慢慢发现这个学校的有趣之处——午饭中要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每天都要“散步”
每一个阅读《窗边的小豆豆》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学校并与小豆豆的进行对比。大家对这本书会有一种让人感觉亲切和熟悉的气质。在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在浓郁的生活情致、活泼的儿童情趣中,《窗边的小豆豆》伴随着感同身受的眼泪和欢笑,一点点进入成人和儿童读者的内心,并长久地留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
四、关于文本特征
虽然本书只是讲述作者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但是这里面要含着教书与教人极深的教学理念:
1、教书首先是为了教人,从学生的角度教育人
2、教书教人中尊重学生,甚至配合学生
3、教书教人之效————生敬师爱校
从体裁角度来看,《窗边的小豆豆》属于教育小说的范畴。宣扬、倡导现代先进儿童教育观是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本书表达了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认可。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理论,也不是成套的方法和大道理,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小林校长和他的巴学园的实践,反映了现代社会儿童和教育观的发展和进步,代表者人类的教育理想。
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文本,《窗边的小豆豆》非常值得注意,它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界定标准,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显然,小林先生不赞同只专注在学习成绩上的教育,他始终认为,“心灵”才是唯一的圆心,要是偏离了这个圆心,无论孩子将来的圆圈有多么灿烂,多么庞大,在小林先生眼里都比不上纯洁却小巧的“心美”的圆。巴学园自由、开放、宽容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保持了“人之初”的优良品质,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一步步实现着校长的教育理想。如果没有进入巴学园,小豆豆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吧。有一颗善良、热枕的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教育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
第五篇:在梅边 歌词赏析
《在梅边》歌词赏析
力宏制作《盖世英雄》这张专辑的时候一定是疯了!《盖世英雄》、《花田错》、《在梅边》三首歌,卷起了一阵剧烈的“中国风”。现在来谈谈《在梅边》这首歌的歌词。
这首歌的创作原型是汤大师的《牡丹亭》,讲述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力宏将剧中故事与现代人的爱情观作比较,批判了“新新人类”对待爱情的浮躁与功利,同时暗示自己希望得到梦梅丽娘般的爱情,并且愿意为之而努力付出。
这厢是 梦梅恋上画中的仙/那厢是 丽娘为爱消香殒碎/为了爱 不吃不喝不睡--这段是引用《牡丹亭》里的剧情:柳梦梅捡到杜丽娘的自画像且为之倾倒,杜丽娘日夜思念“梦郎”消香殒碎、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过千年爱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恋/爱是什么什么是爱/接近以后就电/喜欢以后就追/腻了以后就飞--这段描写现代人浮躁的爱情观,不再流行生死相恋。
但亲爱我为你狂我为你变/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力宏表达自己愿意为女主角改变,愿意爱的很深、愿意用梦梅丽娘的“古典”方式去爱。这跟前边陈述的现代人的爱情观产生强烈对比。
春水望断 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 谁知冬来/冷秋千 笑声似犹在/剪不断思念 欲理还乱--这段开始描写丽娘的相思相望之苦、寂寞难耐之情。暗示真正的爱情是望断春水、是宿妆残、是剪不断理还乱。
前缘 等待 再续 后爱/梦梅 丽娘 还魂 归来--再次引用《牡丹亭》中剧情:丽娘因为过度思念郁郁而终,然而她却还魂与梦梅幽会。意在表达爱情不光可以穿越距离,还可以跨越生死。
岁月摧残发白/就叫我白了头铁了心去等去爱--力宏用“梦梅丽娘的还魂归来”自勉,即使岁月催我发白我也铁了心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讲述了独自等待的悲凉,但即使再酸再楚我也终不怨悔,日日年年不停歇。
不停歇 不恨不怪不怨尤谁/只等待 牡丹开成灿烂的天/让传奇永远被人看见/让红尘世人能够感动能够深深了解/爱是什么爱并不是/接近以后就电/喜欢以后就追/腻了以后就飞--我不会停歇,也不会恨谁怪谁更不会抱怨,只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敬示世人,爱情并不是“接近就电、喜欢就追、腻了就飞”。
就让这隽永传说为你重演/就让我爱你爱的很深很远很古典--再次强调我愿将剧中的爱情为你重演。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是杜丽娘在自画像上题的诗,意思是日后我要嫁给功成名就之人,他必定柳姓或梅姓。而他的“梦郎”正是柳梦梅,其中既有“柳”字又有“梅”字,这也暗示了自己非柳梦梅不嫁。这句在歌曲中是在背景音乐中以昆曲的形式表达的,为了强调丽娘追求爱情的大胆与坚定。
在梅边不知爱何时出现/在现实生活还是只能在梦里面--此句力宏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用他们的口吻来怀疑这种爱情是不是真的可以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议/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新新人类/尤其是对我们生活太忙乱/没有时间吃饭/上网到眼睛酸/科技发达好有效率/而生活的节奏比明朝的快速一万倍/怎样才能够满足/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坐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在堵车/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此段着重描写了步入微时代的“新新人类”追求快速、追求简洁的生活方式。人们忽略了对于生活的品味,行色匆匆、漠视民族文化。浮躁且功利!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气/汤显祖让我向你学习/这么梦幻没人比你浪漫/四百年的流传我只能说赞/我的世界一切越来越方便/但奇怪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一种爱/我不要跟你们赛跑/因为我知道生命是个礼物不希望这一辈子/没有爱而马不停蹄好想掉进那故事里/步骤慢点儿气氛神秘柳梦梅的美梦里/汤大师带我们回去充满爱的牡丹亭--再次赞美《牡丹亭》里的爱情故事,告诫人们放慢生活节奏,发现身边的美,等待爱情,终有一天我们会进去汤大师笔下那个充满爱的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