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 连环画。组画
走进连环画、组画的世界
一个课时
一、教学理念
本课拟在漫画、卡通画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连环画、组画的特点,围绕“走进连环画、组画的世界”这一课题,进行连环画、组画即兴创作和分组进行创作展示活动。借助欣赏传统连环画、组画加强学生对比当代连环画的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尝试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来巩固本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连环画、组画艺术形式欣赏评价和连环画、组画创作设计两个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陪伴最多的童年读物中最为普及的恐怕是连环画、组画了。它的图文并茂使学生获得文学故事情节与绘画视觉形象完美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美感。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连环画的艺术特点,掌握连环画创作的历史意义,感受连环画艺术的感性
思想,掌握连续画、组画的绘画技巧、构图、造型特征来表现画面中心思想,从而表达自己的思维个性特征。
教学方法:欣赏探究、提问、讨论交流、尝试练习、评价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探究连环画、组画的特点,培养集体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读图中理解创作连环画、组画必须抓住主题中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语言。
3.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活动。
4.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创作的成功感,并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要点;
1.重点:连环画的艺术特点、创作步骤、绘画技巧、构图、造型特征。
2.难点:准确表达连贯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教 具:1.中国传统连环画资料。
2.用多媒体展示连环画、组画作品。
3.网络教学资料。
学 具:1.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2.收集认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连环册。作业要求: 1.自选一个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2.准确表达的故事情节。
绘画技巧、构图、造型特征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五。探究与学习:
1、根据每四人小组提供的连环画资料和课本资料,小组合作研究:
(1)连环画、组画和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连环画、组画特点)(2)连环画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
组画的特点:独立性强、彼此没有明显的连续关系等。
欣赏与探索一
形象鲜活的《十五贯》——王宏力
欣赏与探索二
朴实感人的《我要读书》——王旭阳 课堂小结
案例点评:
① 本课在欣赏探究活动中大胆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能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②启发想象,调动思维:在进行创作时,学生被题目吸引住了,教师引导学生恰到好处。比如:《笑话神雕》中需要补充的一幅会是怎样呢?假设你是小龙女你跟杨过困在古墓里,你们和神雕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学生们会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把神雕吃了!教师说:究竟怎样吃呢?应该怎样表现呢?学生就这些问题慢慢的思考并把自己的创意画了下来。教师在这过程中就是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画面。
③ 师生互动,营造氛围较好。
④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一节课要求学生完成的创作量也比较充分。
⑤分组比赛,合作学习、鼓励创造。多元性评价:最后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反思:
新美术课程的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术体验乐趣,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美术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之一。所以我的课程都是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设置中,重视学生认识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感受、体验、美术的欢乐,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但也有不足和遗憾之处,在学生创作时间方面已多次考虑和参考了多方意见完成其中的一幅。由于考虑不详学生要完成创作从欣赏到演示到学生操作到评价的过程,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为了不耽误课堂的时间。
六。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主角形象生动,自然 2.较高要求
主题突出,形象生动。
七。板书设计:
步骤:
1.先定好主角的大至形状,在深入刻画
2.深入刻画,给它加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3.注意体型特点,腿的长度
4.添加合理的场景作为背景.
第二篇:美术第五册《连环画》教学反思
连环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连环画中有趣的故事、诱人的形象、丰富的色彩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难点是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课的开始,我首先给学生边讲故事边展示道具连环画《乌鸦喝水》的书,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这个作品和我们以前画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这个作品具有连续性,是连环画。其实很多知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都接触了,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二步我出示《乌龟赛跑》的题目,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的内容,目的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通过给学生带来的小礼物:被打乱的《龟兔赛跑》的五幅连环画图片,让学生进行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学生自己先进行排序,然后在小组内再讨论排序结果的正确与否。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说说理由。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得出结论:连环画的图片是根据故事的情节绘制的,要有连续性。连环画的组成部分有:封面和图案、文字。之后我进行了连环画的故事编排和演示,给了学生直观的观察感受,知道如何去设计连环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并较好的用绘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形象的连续性,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
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握好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少。在学生给《乌龟赛跑》的图片进行正确顺序排列这一环节时,因为选择的图片上没有文字,导致学生需要先对图片进行了解,再进行排序,耽误了很多时间。最后展示的时候,我请学生到台上来展示小组制作的连环画并讲述故事,由于练习时间过短学生的作品完成得不多,所以在学生评价这一环节就过于短暂了。以后在这一方面应该有所加强
第三篇:连环画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2课《连环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连环画资料、美术纸、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课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
生: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2.(课件)想一想:什么是连环画?
连环画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随意回答{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创作新作品做铺垫。
(二)新授创作:
1.导语: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组连环画,大家想不想看啊?(师边展示范画边讲故事---小猴子下山)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想画画的动力。
2.师:同学们喜欢看连 环画吗?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都想去哪里呢?
生:我想去菜地,苹果树下,桃树下,西瓜地,花园,追小猫,追蝴蝶。
师板书苹果树,西瓜地,花园,追蝴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画的连环画----新版小猴子下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三)探究式学习(媒体展示)
1.根据每四人小组提供的连环画资料,小组合作研究:
(1).连环画和以前学过的画有什么不同?(2),连环画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反馈交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情况。
3、师生共同总结:
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色彩丰富等。连环画的组成:封面设计,图画,文字 4、对于封面设计,文字你觉得应该应注意些什么呢?
封面设计:有题目,主要形象,作者名字,色彩漂亮等。文字:简洁
(设计意图: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从中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和组成)5、欣赏课件,引导分析
(1)课件演示教材中连环画的内容。
(2)你能根据作品讲讲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3)小组研究:作品如何在不同的画面里表现同一个形象的不同动态。(4)组际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师生共同分析解决构思,形象,构图问题)
(四)动手实践,创作连环画
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自编或已准备好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
(设计意图: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构思分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连环画的创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
学生组际间相互介绍自己组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欣赏他人的意识)
(六)课后拓展
课后将这些作品在年级里搞一个巡回连环画小展览,相互学习。
第四篇:《连环画》教学设计
连环画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本课意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连环画的创作,认识线条、色彩等造型元素,了解美术语言的功能,并与文学语言相结合,尝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通过想象描绘事物、表达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造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由于集体创作连环画需要内容、形象和形式的统一,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能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方法,了解什么是连环画及连环画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分工合作、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学习什么是连环画,能根据故事设计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按照故事的发生过程,分工合作绘制一本连环画。
【教学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创作出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在合作中完成绘制,要体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 【学具】 课本、绘画工具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激趣导入:
1、用课件欣赏《老鼠的梦想》故事图片,并说说图片中讲了什么内容?
2、把几张故事图片连起来,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揭示课题——连环画。
三、教授新知:
1、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连环画?
2、你看过哪些连环画作品?你最喜欢哪一步作品?说一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连环画作品)
3、小组探讨:a、连环画与你以前画过的画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b、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研究的情况。
5、师生总结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等。
连环画组成部分:封面(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画页(文字、人物活动、场景)、封底
6、师生一起探究连环画创作步骤:(1)找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2)给每个情节配上相应的画面并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3)设计出连环画的封面和封底。
7小游戏——火眼金睛:找出连环画中画页部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实践创作:
1、每个小组长抽取资料袋,资料袋有一个小故事、印有故事题目和主人公形象的封面、裁好的画页、封底。
2、根据资料袋内容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和封面设计,并装订成册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材料工具准备好。
二、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展示完成较好的作品,同时指出不足指出,相互参考学习。
三、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相互评出优秀作品。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四、课堂小结: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板书】
连环画
连环画的特点:故事性强、图文并茂,具有连续性 连环画组成部分:封面、画页、封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难点是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以分解故事画面导入,让学生概括换面内容,从而导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想深入探究的兴趣。之后由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连环画的特点和连环画的组成部分。师生共同把探讨连环画创作的步骤;在以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创作连环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最后以抽签方式布置和分配创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这样使得整个课堂流程清晰,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并较好的用绘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形象的连续性,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
第五篇:小学美术连环画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连环画》教学点滴心得
近日在三年二班执教《连环画》一课。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连环画使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连环画就与他们相依相伴。连环画中有趣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执教过这一课,都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讲解示范后,小组自行创作连环画故事。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时有限,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作业效果都不理想。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课前我收集了几组连环画,分别是《苹果的爱》《亡羊补牢》《小羊过桥》《小猫钓鱼》。课堂上我把创作这一环节降低难度,改成临摹我提供的连环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学效果、作业效果都特别好。最让我欣喜的是全课总结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知道了什么是连环画,学会了绘制连环画;有的根据我提供的连环画内容说通过《苹果的爱》懂得了要爱妈妈,《亡羊补牢》让我知道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小羊过桥》告诉我们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很重要,《小猫钓鱼》说的是做事不要三心二意;还有的说通过制作连环画懂得了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总结的这样全面是我课前没有料到的。本次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认真解读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的学识水平、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