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6: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谢尚陆

酒都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及从抽象思维进入实践的重要手段。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化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素材,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为学生的思想品行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之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鉴于初中学生思想感情还未成熟,可塑性大,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的好坏起着重大作用。“狼孩”的事例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值此,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仅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做H2+CUO △

CU+H2O的实验时,向学生讲解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虽然氧化和还原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但确实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之中,从而教育学生懂得对立统一的观点,又如碳的燃烧,在条件不同时,有这样的反应:

C+O2(充分)点燃CO2,2C+O2(不充分)点燃2CO,在这两个反应中,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都相同,却因氧气量的不同,生成物截然不同。从而使学生懂得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注意观察,勇于探索,不放过实验中的各种细微变化或异常现象。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实验。但中学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即使学生做出的结果与结论不相符,实验报告却都一样。这说明学生并没有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此时可向学生介绍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新的元素,她为了报答祖国的哺育之恩以及她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将新元素命名为“钋”。也可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是经过何种程度的努力实验和潜心研究,最终研制出《侯氏制碱法》,其产品在1925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通过这些事例的介绍,即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自己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最高境界,也是环境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如作S+O2点燃SO2和3CO+Fe2O3高温2Fe+3CO2(尾气处理)的实验时,可向学生讲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曾经我国重庆郊区一场大雨之后,使得六百多公顷的水稻枯死。又如在做 CaCO3+2HCl=CaCl2+H2O+CO2↑的实验时,可向学生介绍目前因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温度升高,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现象日异严重。海水变暖膨胀,两极冰川融化,陆地逐渐被掩没,从而使学生懂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有限资源等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爱护环境、合理化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四、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成功把握机遇,才能在挑战当中赢得胜利。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土壤。如在做CO+CuO △ Cu+CO2实验对尾气的处理时,我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再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又如在实验教学中,我增做好盐溶液酸碱度的测定实验(NaCl、Na2CO3、CaSO4、NH4Cl、KCl、K2CO3)。我首先让学生对盐溶液酸碱度进行预测,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盐溶液酸碱度情况的初步规律。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探索性和自主性的实验,即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五、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规范和合作意识等的形成,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不断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做H2SO4(浓)稀释或点燃氢气的实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各组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其组员之间各自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此时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实验结束后,可利用仪器的清洗、药品的收放,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在药品取用和实验操作时,可对学生渗透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的教育;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可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勇于探索,战胜困难的信心;当学生实验成功时,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今后更加勤奋学习。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加强德育渗透,化学实验教学为教师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素材,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即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又起到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作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2012、7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如出一辙,互为表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化学发展认识史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表现出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本学科教学之中,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以下基本途径。

一、在绪言导语中渗透

初中化学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开设化学课之前,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他们却没有机会自觉的意识到: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绪言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化学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跟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从而说明学习化学的意义。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这些内容,可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且通过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化学成就等史料作了进一步强化。学科教学中渗透了德育,德育的潜能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使学生产生了一个好的学习开端,甚至在学习化学的终生志愿上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更重要的是,明确的学习目的会导致良好的学习动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所探讨的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考证。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研究,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等优良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分组实验中,组装仪器,配合操作,这就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此进行的教育既没有强制性,也不存在丝毫的虚伪性,可以说是融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有关规定如:“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至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初中教科书《化学》第194页),这也是对培养学生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的自然渗透。当然,对实验结论的归结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它还是多功能教育的载体。

三、在化学计算中渗透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四大结构板块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量的逻辑分析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通过准确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解题关键和得出最佳解题方案,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内容可以渗透合理规范的审美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的高尚品质;通过检验复核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化学计算又是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渗透特殊和一般的观点以及发散和创造思维等个性品质的培养,这也能自然诱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化学计算从客观上就要涉及到许多数据的处理,在这些数据的计算处理过程中,渗透对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负责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可忽视。只有从小就养成了认真负责的习惯,今后才有可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履行所在岗位的具体职责。同时,有许多应用题实际上也就 1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成就的数据档案,对这些成就的认识,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总之,实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既教书又育人,这是时代对培养劳动者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和性质。这对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学中既不能唯思想教育而削弱学科本位的教学,也不能只强调科学知识、技能教学而忽视思想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的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找出它们的结合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实现有效的渗透。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的尝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几点

尝试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了解学生实验心理的基础上围绕课程目标,就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安全意识、培养自信、团结协作、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尝试 引

言: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的作用,关注学生实验心理,培养和稳定学生的实验兴趣,疏导各种心理障碍,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九年级是化学启蒙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是有兴趣的,喜欢看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但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实验的轻视、恐惧心理及畏难情绪,对实验探究活动兴趣淡薄。教师应有意识的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心育功能,通过这一载体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探究实验,激发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切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对于刚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习化学让学生产生了许多新鲜感和好奇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绪言课教学,在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感到既新奇又陌生。可选做一些“魔术表演”:①魔棒点灯;②水底生烟;③白纸显字;④水火共存;⑤白酒变红酒;⑥水变牛奶等。又如,讲燃烧条件前,选做:①将一块方形手帕浸在酒精与水(体积比为2:1)的混合物中,再用坩埚夹起点燃,只见烈火熊熊,稍倾,将手帕在空中一挥,火焰熄灭。学生原以为手帕已化为灰烬,未曾想它却丝毫无损。②将燃着的红磷伸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可见光芒四射、白烟升腾(是学生已有的印象),片刻火焰熄灭(在学生意料之中),熄灭了的红磷从集气瓶中迅速取出却又“死灰复燃”(学生茫然)。③向浸在热水中的白磷通入O2水中空动火花。

上述实验现象是学生始料不及的,“为什么?”“怎么样?”,此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在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兴趣盎然的状态下,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其效果不言而喻了。

创设探究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探究方法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实验还可以关注生活,把化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或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求知欲更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探索的精神得以培养。

二、演示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守规和安全意识

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严谨、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的示范性,绘制实验仪器装置的规范性,板书的工整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解题的标准化等都应严格要求。教师首先应做好必要的演示实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药品的取用、放置,仪器的组装、拆除、洗涤,每一个细节都要准确、细致、合理、节约、规范、安全,使学生明白准确而规范的操作是安全的保证,也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例如,学生在学习氧气制取实验时,实验装置的连接、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会经常出现等错误,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能注意提示,规范操作,则可防止学生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错误。再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中,改进了吹灭蜡烛后再点燃白烟,换成用酒精灯帽盖灭再点燃,这一小小改动演示极大的提高了这一实验的可观察性及说服力,让学生们更深刻认识到酒精灯帽的用途,而且也改掉了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的习惯。

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来源于对教师的模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规范操作,一丝不苟,让每个实验基本操作准确到位,让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严谨治学的精神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学生遵守规则和安全意识。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充分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有利于化学的学习,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成就动机的定向和驱动作用, 对一些要求不高危险性不大的实验,可以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做,引导学生通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做中学,观察、猜想、设计、分析、协作、表述、应用等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学生经常地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以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更感兴趣,倍加努力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而且一些学生在做实验,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另部分同学观摩实验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

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经常让学生动手实验,加强个体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可以大大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也会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激发探索创新精神,培养了自信心。

实验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难,有的学生由于一贯的自卑心理而感到畏惧,他们觉得“好生”水平高,能力强,常常在实验课堂中认为完成实验是他们的事。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本身带有危险性和操作不确定性(氢气爆炸实验、浓硫酸稀释实验等),往往使学生远而观之,畏惧实验,不敢靠近实验观察实验,若学生在学习中畏首畏尾,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那对其做过的化学实验也不一定会有印象,那就更谈不上进步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接纳自己,积极投入到实验的探索中。出现畏惧和气馁情绪,教师要及时发现予以疏导和鼓励, 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走向成功。

四、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对团结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为人的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营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劣互补。教师在实验操作前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好组,让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搭配,在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做较复杂的实验,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制订相应的措施和要求,及时进行团结协作意识的渗透,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体验过程,寻找方法,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在交流、沟通、分享中促进团结合作,培养责任感。比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该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且操作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化学实验的结果,会因所使用的药品、仪器、实验环境、药品投放顺序、反应温度的控制、反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反复论证。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轻松愉悦学习

化学实验教学中评价学生要注意过程评价,有时过程评价比结果还要重要。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有没有进行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做得如何?进行实验时参与度如何?有没有认真观察?有没有认真分析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讨论过程有没有积极发言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如何?表达能力怎样?等等,在各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开放、欣赏眼光看待学生的潜能,只要学生比以往有进步就要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智慧的寻找恰当的批评方式,使学生在批评中得到尊重,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护,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在进行个体评价的同时也应对实验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升集体荣誉感。科学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以此调整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激发自信,促进他们轻松愉悦的努力学习。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验心理的基础上,在实验教学中围绕课程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不良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正能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成绩,更能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 文章类

[2]施建国:《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14期。[3]吴剑英,谢国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9期。

网络文章类

[4]《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百度文库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正确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兴趣,开发智力,也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决定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且学习时间较短的困难局面。而且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为一年,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德育,因此初中化学中德育重在“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加入德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发展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得到了了共识,主要有:“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科教兴国”——势在必行,继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谈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发奋学习,以适应时代并努力去创造时代,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应积极融入德育因素。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先请学生介绍各自实验内容的注意事项和分工情况(其他学生补充),实行知识的共享和完善,再开展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做不但要求学生熟悉内容,勤动手,勇实践,还要求每组学生要团结协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质量和速度双丰收,如此一来,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实验中的“看、慢、乱”的现象,效果相当好,如学生实验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大多数的组在15分钟内完成操作。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空气成分”的讲课中,讲到大气污染主要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和粉尘,穿插了电视、报纸中的“空气污染”日(周)报的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说明了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保护,话又一转,再指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环境,而不只是政府和工厂,因为据有关报道,从全球污染来看,居民生活的污染总量超过工厂排放的污染总量,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我们的个人行为,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不破坏绿化,不随手抛杂物等,对学生进行一次较特殊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我们的水资源》一节的教学中,介绍全世界的水资源分的同 时,对比介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我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地区,水循环相对较活跃,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极不衡,南多北少,西北内陆更少,且人年均径流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使学生认识我国水资源现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为改变我国水资源现状而好转力学习的宏伟目标。

结合《金属矿物与冶炼》一节的教学,介绍我国解放后钢铁工业由一穷二白的破烂局面开始钢铁工业的起步,到现在居于世界前列,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从而更增强对新中国的热爱。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我国人均钢铁年产量仅占世界人均量的1/3,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达500公斤相比较差之甚远,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五、环保教育——使学生形成忧患意识。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等因素的不断产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材中把环境的污染和防治的教育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为此国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教育中应把这一次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重头戏,使整个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

六、创新化学的教育——树立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化学的发展必然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科学家预言,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未来社会里,化学将处于中心科学的地位。化学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与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化学与能源》等章节的学习和前面所述矿物能源的缺陷,给学生介绍一种新型的无污染的能源——氢能源。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首选能源,而如何使用氢能源,如何在常温下得到易于保存和使用的氢能源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再结合现在世界上搞得轰轰烈烈的常温核聚变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我国在该方面所取得的世界领先的成就,鼓励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为能在将来化学的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相关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善于挖掘,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德育的渗透,使得化学课“活”起来,学生也“活”起来,可以说是“以智寓德、以德促智”,教学起来事半功倍。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董 瑞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新启示、新方法、新思路,当前实验教学其标志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立足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强调实验教学,让化学实验充实整个课堂。新课程理念应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在全省各初中正式展开。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结合自己实验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新课程理念给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新启示、新方法、新思路,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尽快把新课程理念融入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当前实验教学其标志之一就是“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仁爱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抛弃了由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模式,而代之以教师引导,全班准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㈠发掘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新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应成为教材有力的开发者。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时,我首先让学生把燃着的两根蜡烛不同高度地放在烧杯内,然后提问:“怎样才能使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学生甲:“用口吹。”学生乙:“用水淹。”学生丙:“用玻璃片盖。”„„我对他们提出的答案均表示肯定,同时出示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并将二氧化碳缓缓倒入装有蜡烛的烧杯里,于是燃烧的蜡烛由下而上熄灭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那个集气瓶里装了什么东西,竟然能使蜡烛熄灭?”“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灭,高的后灭?”我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它具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一课。”通过设问质疑,使学生带着悬念积极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㈡让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

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的:有人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有人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没有人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强烈了。这时我及时引导: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需收集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应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可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迈进成功的一步。

㈢适时拓展和总结,在运用中形成知识体系。

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随着学习的逐步推进,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适时拓展和总结,使知识在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当学生掌握了某种气体的制取方法和装置设计时,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片面不完整的,还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制取其他气体,巩固刚学到的知识。为此,我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后补充了一道练习:在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请你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套制取氨气的装置。

二、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一本书一本作业的僵化模式,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日趋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如河中鱼虾绝迹,黄河断流,长江洪水成灾,北方沙尘暴侵袭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臭氧空洞等,早已不再是新闻。通过学习水污染、空气污染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将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为学生树立尽量减少污染,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意识。

再如由于人们大肆砍伐森林,过度开采煤矿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已是

明显贫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我们探讨“如何开发新能源”、“环保汽车”、“西气东输”、“海底深处的‘可燃冰’”时,有一位同学画了一则漫画:画面上有一位小朋友冻的瑟瑟发抖,向妈妈求救,妈妈说世界上的煤已经用完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副漫画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上设法寻找的吗?

又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的生化武器,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由SARS病毒引起的令人惊骇非典型肺炎;由塑料垃圾引起的“白色污染”„„,这每一个话题都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㈠让化学实验充实课堂

化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及其教学,将实验探究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强调实验教学,让化学实验充实整个课堂。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做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钟罩内的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或上降了原空气体积的多少?为什么?这样就避免了只注意红磷燃烧发出的大量白烟,忽略水面上升了空气体积的1/5的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若实验结果水面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分清了观察的主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⑵积极发掘,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探究精神

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探索性实验。如学习《铁的锈蚀》一节时,对于钢铁生锈的条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一周前开始指导学生做三个铁钉生锈对比实验。(1.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2.铁钉在潮湿的空气,3.铁钉浸没在水中)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4、如何防止铁生锈?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不难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最易生锈,只要将铁器与水或空气隔绝就可以防止生锈了。

㈡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展示出新的前景。在化学第一单元《绪言》教学,我们通过课前准备,寻找切入点,搭建教学平台。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协助学生操作软件,组织学生讨论,从中引出应有的结论。通过“光导纤维”、“地球上的变化”去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里。利用互联网下载大量的图片,介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同时增加了“绿色化学”、“碳-60的结构和用途”等高新科技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

义教育。

㈢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立足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化学小实验和社会调查,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摄影冲卷;对土壤酸碱度的检测;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调查它们对自然界危害及防治方法;建筑、合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的了解;如何防止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水是人类重要自然资源》后,动员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学习净化水的方法,结合苏中制药厂附近河流被污染情况,尝试设计净化方案,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明确化学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理念应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2013年10期、2014年3期)

2.《湖北教育》(2014年3期、4期)

3.《人民教育》(2014年2期)

4.《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年20期)

5.义务教育教科书仁爱版《化学》(九年级)(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

下载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三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学习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化学的热爱的激情是很关健的,这种激情来自对化学的认识和理......

    渗透课改理念,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精选]

    渗透课改理念,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初三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下)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曾中化学组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15—2016学年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在进行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