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我们去郊游》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春游》教学反思
李家沱小学
李
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春游”这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充分体现 “互动”这一特点,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小组交流,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交际中。
1、创设有效互动氛围
课堂上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自由、信任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使得学生愿意尽情地展示自我,兴趣盎然地参与交流。
2.创设有效互动情境
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处你们想去的地方,交流去那儿的理由?打算安排什么活动?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等。学生情绪因此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增强,达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3.丰富有效互动的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个体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并在双向的有效互动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很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畅所欲言。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关注全体同学还做得不够好:只注重了放手让学生交流,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评价学生的方式太单一,激励学生的思维不够好。
第二篇:《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少先队员参加植树活动的场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祖国大地带来的喜人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让学生明白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造福,我们应该具有这种意识。这种情理交融的诗歌,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课上我根据这句“荒滩、沟渠、山坡、公路……”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这个问题孩子很容易答出来。但是当我再问:他们还去了哪些地方?这下难倒了孩子,孩子还真没有说出几个地方。当有同学犹犹豫豫说出小区时,其他孩子不同意了“小区没地方栽。”“有人管,不能随便种树。”“都放满了车。”……这真是不怪孩子,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不然到处停满了车,要不然就被一些人开采来种菜,孩子还真没有这种经历。为此我给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小区里,(允许)种上一棵花(树太大了),实在不行,在学校的花园里栽上一棵花。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写出自己的感想。孩子结合诗歌,编写了《种花》,虽然不太押韵,但这是孩子的一个创造,时间久了,就会有着巨大的收获。
给孩子创造的机会,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将来孩子才能给我们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第三篇:《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主要讲了植树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绿化祖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后有三点感受:
一、得心应手之处。
1、教学重点突出——以读为主,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
2、教学难点突破。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说说植树的好处(共六条),护绿的重要,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明白了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不如意之处。
学生的朗读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多层面训练,总感到不是所有孩子的朗读都令人满意。少数孩子读书是面无表情、有气无力,也有的孩子是声嘶力竭,不能彰显出文章应反映的精神面貌!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少数孩子是没有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读书没感情,写起文章来怎么可能洋洋洒洒呢?难怪读少数学生的作文总是味同嚼蜡!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的语文素养问题,所谓悟性也许即如此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要打持久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说一经指导就能成功!
三、拙见。
1、教材应与时俱进,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不应再出现“四化”这类字眼!
2、这篇文章是否可以向后移?因为现在外面未能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室外春寒料峭,室内的气氛再怎么渲染,也难以春意盎然,与文章融为一体!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2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上了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在此之前的两天时间交给他们如何预习,今天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孩子们的朗读水平还是很好的,很有感情,但还是不够通顺流利,不过听着孩子们很认真的朗读,我觉得孩子们还是用心了,我及时给予学生夸奖,并指出他们在朗读科文中的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有5各生字,我只抓住了“渠”“栽”“版”三个生字重点讲了,然后迅速检查他们汉字掌握的情况,还是有8个学生站起来,主要错在“栽”和“版”,希望明天再检查时,这些孩子都能把该掌握的生字掌握好。
时间过得真快,看着学生们的小眼睛直放光,看得出还是有许多学生是认真地听讲的,其实课中,当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又开始走神时,我也注意了组织一下教学,但还是不能抓住全部学生的心,呵呵,刚开学我有点贪心了,学生换了新的老师,与以前老师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老师,我觉得有必要趁着学生对新老是非常好奇的情况下抓住学生的心,要不然过一段时间出现了审美疲劳,那我倒是在发挥,似乎没把最好的机会抓住,所以还是趁着这几天好好的发挥一下。
课后我去问了几个学生,我的语素快不快,能不能听清楚,和以前老师不同的地方在哪等一些问题。孩子们最大的反应就是我的声音很大,能够听得清楚,不过对于语速这块,他们可能还不会评价,我知道我的语速很快,也一直想注意,但一上课就忘记了,如果很注意,心思就放在语速上,有影响我对课的发挥,但还是得注意,因为四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我还是需要从自身改变开始。
后记:
昨天下午放学后,是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四年级的四个老师在一起对补充习题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讨论。这两天不是有老师们三两个一起悄声讨论着教学方面的话题。很多老师在认真地抄写着读书笔记,让我感觉到办公室的气氛变了,学习的味道浓了。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3
《走,我们去植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3-5小节,除了弄懂植树的好处外,更应体会关键词句的用法及意义,以及整首诗告诉我们道理。
为了理清诗歌内容,我采用了清晰板书的方式;为了分析词句,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及仿写巩固的方式。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清晰板书
依据学生的回答,我相继出示了板书,如下:
净化空气
植树(可以) 绿化祖国 (所以)多植树、保护森林
抵挡风沙
通过清晰的板书,学生们对诗歌内容有了总体的把握,概括起段意来也顺手多了。对于四年级的教学来说,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日趋变多,要求变高,难度变大,所以,设计一个简洁、清晰的板书就成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成了很有效的手段。学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板书,就会自然而然地引申出课文内容,延伸出课文的重难点,对复习巩固帮助极大。
二、情境创设及仿写巩固。
每一篇课文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关键词句,掌握这些关键词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长年累月的分析研究,对于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的能力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些有兴趣分析的孩子,特别是学习能力处于中下等的孩子,我都会提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分析研究,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这首诗中3-5小节中有这样几处关键的词句,比如第三小节中的“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一句是比喻句,这个学生很容易看懂,不过为什么这么打比方就有点难度了。我首先创设了情境,和学生们交流了工厂的用途,学生们说工厂是用来生产产品、制造东西的场所。由此再与树进行联系,学生知道了树是释放氧气的工厂,借此契机,我和学生们交流了光合作用,大家听得比较入神,也彻底明白了树是绿色工厂的原因。
比如第五节,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叫,让()。通过思考、交流,不仅学会了仿写,同时也了解了树的多方面好处。瞧,这是学生的精彩仿写:叫龙卷风乖乖投降,让百花竞相开放;叫洪水乖乖认输,让动物自由安家。等等。显然,森林除了能防风治沙,还有抵挡洪水等好处也深记于学生心间了。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4
这首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况。全诗语言活泼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读来琅琅上口。
读第一节,先通过“迈开轻快的脚步”这一句来体会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愉悦心情。这一节要读出欢快、有力,读出少先队员蓬勃的朝气来。
读第二节,从“到处”一词体会参加植树的少先队员多。从“欢声笑语”一词体会他们植树时的喜悦心情。
读第三节,教师通过讲植物的光合作用,帮助学生弄清楚把树称为“绿色工厂”的道理。通过朗读“送来……健康、幸福”,使学生体会到植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读四、五两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明白“绿色的希望”是什么,鼓励学生不仅为祖国多植树,自觉地爱护树木,而且要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读第六节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森林是人类的朋友”,真正懂得祖国建设离不开绿色宝库的道理。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拿到新书,我粗粗翻阅了一下,这册教材的编排和上学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是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七个单元23篇课文。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我教完了第一课,虽说放了一个寒假,不过,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自己觉得教学效果还不错。回忆这课的教学,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一、紧扣题目抓两头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从课题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告诉我,可以知道这首诗歌所讲的时间是春天,主要讲的是少先队员们一起植树的事。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找和题目有直接联系的段落,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我又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两个自然段,并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大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回答说第一小节是点题,领起下文;最后一节是总结全文,再次点题。我再一次追问,在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中都有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那么,这相同的一句话的含义一样吗?学生没有马上回答,我让他们默读课文两遍后再回答我。此时,教室里很安静,我知道,学生都在静静思索。过了一会儿,举起了两、三只小手,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有答案了。果然,他们的回答非常令我满意。一学生说,第一小节的这句话是招呼大家一起去植树,最后一小节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号召大家一起去植树。看来,他们已经读懂了课文。
二、紧扣主题抓重点
课文的三、四、五小节主要讲了植树的好处,可以说这三小节也是文章的重点。于是,在教学这三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因为这三个自然段是并列的,字数也一样,所以学生学起来也不觉得困难,在朗读两遍的基础上也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了。但这几个自然段中,有几个重点词语很重要,如“绿色工厂”、“染绿版图”、“绿色希望”等,不过,通过我点拨,学生还是很快就理解了。
可能是因为这一课是一首诗歌吧,学生学起来还是挺带劲的,两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背出来了。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6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下尝试:
1、抓住课文题目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学生对一篇课文最直观的印象便是课题,因此老师不能忽略课题的点拨。因此在教学中由图片导入课题并板书,就课题质疑。讲课题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课题,再思考课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会发现其中用一个逗号,将课题分为了“走”和“我们去植树”两部分,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我们去植树》与《走,我们去植树》两个题目的不同,思考可以把“走”字去掉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我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课题,学生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走”字的含义,即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这样的课题给人一种号召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也就不难了。
2、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朗读形式上采用了老师范读、学生比赛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足够的朗读中走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但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在字词教学上,对于一些易错读音与字架结构,我采用的方法是在PPT上将相关字标红,并讲解其注意点,这样下来,整堂课老师讲的地方太多,学生自己说的部分也就相应少了,对于字词部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在多次朗读后鼓励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在学习生字词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样让学生以“小老师”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上来,发挥主体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关键点进行适当的指导。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多放手,多鼓励学生去说,去学,这样效果会更佳!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7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引导:
一、抓住课题,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时我通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诗歌是写与植树有关的内容。”“这首诗是号召别人一起去植树的。”“这首诗歌是写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去植树有的。”
此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己想得对不对。读完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于是,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节。“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诵读感悟”环节。
二、抓关键词句,指导感悟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
而学生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轻快的脚步”时,一个学生认为“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而他的同桌则认为:“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可以教学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也可以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篇现代诗歌,以简洁轻快的语言表达出了对青少年热爱环保的号召。文章的重点主要是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意是个不错的方法。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
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在小区里、在公园里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9
《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通过实践说理的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初步理解诗意,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知道了谁在哪植树,植树的好处,结尾首尾呼应,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这三个知识的解读是绕不开的。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反复诵读,知道了“绿色工厂”是一个比喻的手法,把树比作工厂。既然胜厂必定要生产产品,在这个绿色工厂里产出的是清新的氧气。制造过程是复杂的生物反应,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我认为理解到这样足够了。绿色希望,表层的意思是小树苗,从更深层来理解,小树苗还寄托着怎样的希望呢?是绿树成荫的动人画卷,是造福人类的美妙图景,是渴望成才的美好憧憬。在充分的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深入文字背后,理解诗化语言和文学表现特质。绿色宝库是指森林,充分说明了森林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诗中,“染绿”的手法值得品味、鉴赏。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想象大自然有一双神奇的手,把植树造林想象成涂抹绿色,这是一种具有奇幻色彩的表现手法,很是精妙!
课后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0
《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学本课之前,孩子们早在早读课上一遍遍地高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教学前一天,我又布置大家回家后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在熟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深入品读、理解大意。所以,上课之时,绝大多数同学对全诗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已经会背诵。考虑到之前已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所以我在教学这首诗时,改变了通常的教学方式。比如课文的导入,改为开门见山,指名学生来直接说诗意,进而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本诗是围绕“植树”展开内容的。
全诗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植树的呼唤、植树的好处及号召大家去植树,这些都是本文宏观上的一些东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老师加以适当引导即可。相反,我觉得较难把握的应该是诗歌中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在本诗中出现的如“青翠的小树”“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等,学生理解起来是难点。所以,我首先做的是加强必要的朗读训练,“读中激情、读中入境、读中解悟”。进而分析其写作手法。
诗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是多数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诗中将树木比作“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它们又都是为阐述“植树的好处”服务的。当学生把这几个意象理解了之后,便可以更加直观地去认识植树的好处。这样,就实现了本诗的又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少先队员们)体会到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动员小读者们一起去植树。结尾的号召与开头的呼唤首尾呼应,使得植树的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行动更加深入人心,在诗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1
《走,我们去植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初春时节,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植树的豪情,让学生意识到植树造林的好处,让他们增强环保的意识。但是课后细想任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学生对一篇课文最直观的印象便是课题,但是我却忽略了课题的点拨。直接让学生读了课题就了事了,其实在讲课题时,我应该先让学生读一读课题,再思考课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应该很快会发现其中有一个逗号,将课题分为了“走”和“我们去植树”两部分,接着该让学生进行比较《我们去植树》与《走,我们去植树》两个题目的不同,思考可以把“走”字去掉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相信我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课题,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走”字的含义,即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就能体会到这样的课题给人一种号召感,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也就不难了。
2.我也可以抓课后问题,引导思考,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在教学之前我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当然这节课我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因此在朗读形式上我采用了老师范读、学生比赛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足够的朗读中走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向这一目标努力!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2
《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全诗语言活泼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过程中有得心应手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学生的字词学习比较扎实,教后检查效果较好。由于以前学生积累过不少词句,所以,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好多描写春天以及描写树木的成语。
其次是教学难点突破。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说说植树的好处,护绿的重要,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明白了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
可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还有待于提高。虽然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但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学生还是读不出诗歌的特点。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3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植树到底有哪些好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植树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生: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师: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生:因为树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气。
生:树木会进行光合作用。
师:好,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搜集有关的资料。
…
在这一个片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是很了解,虽然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教师仍然应该讲解清楚的,这也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如果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如多媒体、简笔画等等,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也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4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不少学生对树木的环保作用已有所知晓,固沙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也能说出一二。来自学生鲜活经验的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里加以放大,成为大家共知的事实,为学生读懂诗歌作好铺垫,定下前提。
植树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这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的。但对于“红领巾们”而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愫与意境在胸中涌动与形成。写道:“伴随着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啊,春光烂漫处,童心也烂漫,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里植下一棵树,在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里播下希望。“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银铃般的笑声撞得人站不稳脚,快乐的脚步捎得心儿飞上云霄,意气风发的少年结伴去植树。明天,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孩子们不也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向着明天,才是金色的希望。所以,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体验潜伏在诗里的之流,生机与力量将会充盈于我们的心中。
最后,提一个美丽的建议,学生在春天的季节里学了这首诗,如果趁着春天,真的栽下一棵树,把诗文里的感动化为长久的期盼,生命的绿色将更为葱茏,生机盎然。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3、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及段意!!
认读生字,概括课文只要内容及分段。
复习巩固,回顾旧知为新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节。
引导理解“和煦” 、“迈开轻快的脚步” 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自由朗读第2节,说说第2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2、学习第二段
板书: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绿色宝库
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关于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的小知识。
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指导读好第3、4、5小节。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
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进一步理解词句,朗读。
看课件,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
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讨论:“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植树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人们称它为绿色宝库。
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土地沙漠化、鸟儿等动物因失去家园而日渐消失等问题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植树造林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于是种下一棵树,也就等于埋下了一个愿明天的世界更美好的愿望。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
练习背诵。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
3、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最后一节。
激情朗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用你的微薄之力,为世界增添一份绿,集大家共同的力量,还地球一件绿色的衣裳。
2、选择你身边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并写在小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现代诗歌,以简洁轻快的语言表达出了对青少年热爱环保的号召。在教学是,我从课题入手,课题是这篇文章的眼睛,直接的表达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主要是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说说植树的好处。
所以在课前我准备了课件,通过课件展示了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而释放生产出氧气,净化了空气的小知识。这样能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树林对空气的作用这一抽象的化学过程。学生在观看课件展示后,马上能理解并加深了对植树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及时能得以突破。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和煦的春风” “轻快的脚步”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我们去郊游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我们去郊游》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 号参赛老师我叫廖素芝。来自明贤学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高兴兴郊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我分为三个环节:说教材 说学情分析 说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去郊游》第五课时(高高兴兴郊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本课内容主要围绕郊游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郊游中的急救小知识等内容于一体,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保护自己人身安全。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但安全防范意识较弱,本课内容学生在二、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中已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调查,相对来说内容比较简单。
三、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根据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急救小常识,郊游时注意的各种事项,保护自身安全
2、技能目标:认识各种郊游应急的药品及其用途。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郊游时应注意人身安全的意识。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这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给学生郊游要注意的事项及生活中的小常识:教学难点确定为:让学生懂得急救小常识。
第二部分——说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学: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3直观演示法
4、评价激励法:
二、说学法:
1,、亲身观察
2、自主探究
3、小组合作、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结果不再是老师直接讲授,而是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亲身观察探究得到的。本节课我尽量会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让学生围绕三个任务为发散点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去郊游》
设计意图:在这个导入的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并且很旋律轻快的歌曲《去郊游》把学生带入课堂。
2、在自主学习、合作中完成书上任务(第一个任务)
(1)直接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用火眼金睛观察插图,小组交流讨论后,最后按书上要求用红色彩笔涂上认为正确的做法(2)学生汇报原因,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知识。
3、情趣引入,学习郊游要注意的事项(第二个任务【重点】)
接着我会以老师带大家去郊游为话题引入到第二个任务(1)欣赏美景的图片,点击灰太狼然后引入书上内容
(2)咦?怎么回事?前方有灰太狼要阻碍大家去继续郊游怎么办?解决它给你的难题就可以继续郊游。
(3)小组讨论并补充图片所缺的文字,派代表汇报 这样不知不觉已让学生完成第二个任务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相互对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情景再现,紧急情况小常识(第三个任务【难点】)
在刚刚赶走灰太狼的时候我们班有同学受伤了,请同学们帮帮忙
1、课件出示书上的紧急情况小常识
2、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表演情境
3、教师展示教具教会学生各种药品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4、任务完成后继续观看各个景点的图片
设计意图:三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我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5、课堂总结
最后我以一首安全拍手歌结束课堂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在巩固中结束所学,再一次以歌诀方式提醒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第四部分-----说教学板书
1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这一课的板书,我将运用使用以下文字进行总结:(课件)这些板书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
第五部分----说教学评价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我做到以郊游为发散点,安全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想会学会用。
第五篇: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了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地决心。全文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互读、个别读、指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效果明显。在朗读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课文及课前预习(阅读《补充习题》中的相关资料)说说植树的好处,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多植树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诗歌时,我抓住“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句话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是本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是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课文核心。我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达的表层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为深层的意义——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之大。并通过阅读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树的具体好处,在此基础上,了解“绿色工厂”、“绿色的希望”、“绿色宝库”等词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在共同朗读植树标语中,学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学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