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泥巴》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泥巴》教案教科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童年的泥巴
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
5、野餐
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篇:童年的泥巴教案
童年的泥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第三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
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教学反思】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教学反思】: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板书设计】:
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教学反思】: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
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
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6、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教学反思】:我们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2、生:赞成。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板书设计】:
7.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买,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 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
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
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 大小 形状 教学后记:
2、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 体长(毫米)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 教学后记:
3、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与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
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板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 大小 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 教学后记:
4、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蚕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较
蚕蛾 蛹 教学后记:
5、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
【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
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
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板书设计: 5 蚕的生命周期
幼虫 卵 蛹 成虫 教学后记: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 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
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
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板书设计: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流程图)│」生命周期的时间│ │ │ │ │ ├─────┼─────────┼─────┤ │鸡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 ├─────┼─────────┼─────┤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 ├─────┼─────────┼─────┤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 │熊猫 │幼仔。成年熊猫 │约20年 ├─────┼─────────┼─────┤ │鱼(鱼里鱼)│卵。幼鱼。成年鱼 │约50年 └─────┴─────────┴─────┘ 教学后记:
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板书设计: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 35岁一60岁为中年 60岁以后为老年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温度
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
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
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
(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 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43
高温计等)【教学过程】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
——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
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
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
(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
(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
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
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凝固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钢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七、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八、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语文教学课标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63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班级基本概况
我班有学生5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对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学习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灌溉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丰富的图书可供借读。
三、采取主要措施。
1、在重视探索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的引申,把知识学活。
2、优化教材、用好教材,加强方法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5、继续做好配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班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马嘴》《古诗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能说会写”安排了“讲讲童年趣事”“我的课余爱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扩展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出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选文包括散文、诗歌、小小说几种体裁,形式多样,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中要牵引学生的视线,不仅使他们停留在把玩玩耍、快乐等字眼上,而是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学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勇敢坚强”为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军神》《登山》,“快乐读书屋”《半截蜡烛》《第一声叫卖》,既有中外老一辈革命家及爱国者的传奇故事,又有当今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的缩影,《第一声叫卖》还可以看作本单元习作的范例。“能说会写”安排了“什么是勇敢”“第一次
”,贴近儿童生活,有现实意义和生活气息。“语文七色光”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对阅读材料的回应、补充和扩展。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快乐读书屋《美丽的桥》《爱心项链》,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沟通,相互帮助,和谐相处;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动物。“能说会写”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回报亲人”和习作“关心爱护他人”。“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本单元所选文章故事性强,并能使人从中受到教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编排了主体课文《赛龙舟》《爆竹声声》,“快乐读书屋”《高山族丰年节》《赛马三月街》。本单元介绍的有关的民族风情,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和习作“过节”。“语文七色光”有四项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背诵、知识短文和“大家一起来”的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中国)”为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趵突泉》《香港之夜》和“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花果山》,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能说会写”安排了口语交际“说四季景色”和习作“周围也有好景物”。“语文七色光”共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趵突泉》《香港之夜》《古诗三首》均是名作,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脚踏实地”作为主题,编排了《王献之练字》《寓言两则》和“快乐读书屋”《字字皆辛苦》《成功之路》。围绕单元主题,“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成功的‘法宝’”和习作“写写自己的感想”。“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第七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本单元围绕“社会公德”的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不吃无主梨》《小珊迪》;“快乐读书屋”《盲道上的爱》《谁会脸红》,以生动的故事、诗歌等形式,诠释了社会公德的含义,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做”和习作“看图编童话”,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窗外事”等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快乐读书屋”的《小鸟和守林老人》《珍珠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引导学生学会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能说会写”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选话题,读看法”和习作“信任的喜悦”,引导学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第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雨后》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赤、溅、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摔、痛”14个生字,会写“赤、仙、拍、洋、妹、神、哥”7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赤脚、神仙、海洋、妹妹、哥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雨后的操场上是怎样的?此时,你想做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雨后》。
3、板书,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a、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b、重点指导“哥”。
c、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d、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第一小节。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神仙一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积累表示动作的词和“地”字结构的词组。
3、会写“脚”。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内心的欢乐和兴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的这首儿童诗《雨后》。我们首先与调皮的字词宝宝打打招呼吧。
2、现在我们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宝宝们玩得怎样?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36页,听老师读。
二、学文
1、孩子们玩得怎样?看着文中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我们也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这份快乐,自由读课文。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得就是这种状态!谁来快快乐乐地读一读。
3、文中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你认为“神仙”可以怎样?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神仙一样的快乐呢?请孩子们注意这些字宝宝的读音,注意读出它们的韵味。(教师范例一句)
过渡:文中着重写了谁玩得像神仙一样呢?
4、图文对照学习二、三小节。
a、出示图:看,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揭示观察人物的方法:观察人物要从动作、神态上去看。)
b、孩子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课文二、三小节,请用“Δ”标出表示小哥哥动作的词。如“踩着水”的“踩”。
c、怎样地踩?“使劲地踩”还可以换成“怎样地踩”?(用力地踩、费劲地踩、狠狠地踩、用劲地踩)
读写哥哥踩水的句子。评价——你从他的读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哥哥?
(1、说得好,请你也像他那样读读。
2、你认为这句话写了一个怎样的哥哥?你再来读读,让全班同学都听见。)
他喊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喊?那,这是怎样地喊?(关心地喊)
我们也学哥哥关心关心妹妹。(师生配合朗读:他喊:“妹,小心,滑!”)
喊这话的同时,自己却——(滑了一跤)。
也许这一跤,他会滑得浑身是泥,弄得脏兮兮的,可此时他心里却是非常地„„)
那这是怎样地一滑?(痛快地一滑、开心地一滑、兴奋地一滑、骄傲地一滑)
谁来读读。
过渡:这就是无拘无束,快乐得向神仙一样的玩。让我们配合读出这神仙般地快活吧。引读
e、你喜欢文中的小哥哥吗?为什么?
5、你一定也有玩耍时忘记了一切,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经历吧,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分享。
比如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拿着放风筝来到铁牛广场怎样放?(提醒孩子们向诗中一样,结合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叙述)
玩得多么开心啊!这就是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读二、三小节。齐读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妹妹又是怎样像神仙一样的玩耍呢?。
6、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a、出示图画: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小妹妹?
b、冰心奶奶也看到了这些。读文章,在写妹妹动作的词下面标上“Δ”,比如:“紧紧地跟”的“跟”。
c、文中写小妹妹怎样地跟?为什么要紧紧地跟?
怎样地跑?(轻轻地小心地跑)这可以说成是轻轻地跑,小心地跑。读出这种感觉。
我现在问你,这是什么动作?怎样地?(拿、放、提、摆、写)
d、过渡:孩子们真会观察!现在,我们回到妹妹身边,看看妹妹为什么要轻轻地小心地跑?她怕什么?那她为什么又要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呢?“泥裤子”是谁?女生读。
7、是呀!雨后,广场上的积水让孩子们玩得多么开心啊!这种快乐赛过神仙!想把这种快乐用自已语言呈现出来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读读。
8、配乐朗诵。
三、拓展:
1、老师这儿也有一篇描写《戏水》的文章,我们来欣赏欣赏。(出示短文)
2、你看,这个小朋友在戏水的过程中,有哪些欢快的动作呢?
小结过渡:其实,快乐无处不在!雨后戏水快乐!读书快乐!写字也快乐!现在,我们就来观察“脚”字,快乐地书写吧。
四、写字——脚
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关键笔画、结构书写),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
雨后
观察人物
动作
神态
快乐戏水
《“球星”马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
教学准备
字卡,重点语句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课前搜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板书:
“球星”马嘴
马嘴守门进了三个球——爸爸没买饮料
儿子 马嘴开球进自己的网——爸爸逼做作业到深夜
马嘴不想踢球了 ——爸爸只关心考试成绩
在比赛时扑住险球 ——爸爸在场了解真相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师:初夏的时候,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6.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说说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明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中。)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我的课余爱好》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
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
教学重难点:
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生活。
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你的课余爱好,好吗?
(板书:我的课余爱好)
(谈生活引入,激起内心情感体验,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习作指导。
1.什么叫课余?
课余就是指在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如每天放学以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
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带来了吗?现在请你拿出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集邮、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活动。
3.展示生活。
(1)片段细说。
刚才你们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爱好,但我的印象不深刻。你们能不能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请大家想一想再说。学生细说片段
(可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
(2)评议指点。
4.学习“习作要求”及“提示”。
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同音字填空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写叠词,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地积累运用字词。
2.积累谚语。
3.阅读短文,扩展知识面。
4.学讲小幽默,感受幽默。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一朵美丽的七色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开放,发出夺目的光芒。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走进“语文七色光”园地,快乘着“七色潜艇”出发吧!看看谁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最大!(“七色潜艇”驶向海洋深处,海底光怪陆离,充满奇异的景象。)
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它们快乐、恬静地生活着。而今天,以往平静的海底却热闹非凡,想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小丑鱼过生日,小伙伴们都在精心挑选礼物,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呢?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2.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1)出示第1题。
大家看章鱼最先带来了几个同音字考考大家,快来试试看。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议;展示学习成果
(2)石斑鱼怎么游得这么快,快来看看它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完成第2题。
(3)射水鱼又在不停地“打枪”,它正在为小丑鱼“放礼炮”,相信它的礼物会更精彩。完成第3题。
3.积累名人名言。
可爱的金枪鱼也来凑热闹,它给小丑鱼送来了“金玉良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
(1)学生看书记诵名人名言,体会含义。
(2)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名言的含义,老师加以指导。4.知识窗。
小丑鱼收到这些礼物别提多高兴了,它们坐在一起高兴地看着短片,不时地议论着。出示书中文字,指名读。5.总结收获。
《军神》
—、学生视角
“军神”一个响亮的称呼,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为“军神”等,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教师思考
本文记述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赞扬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自主读书、感悟。
三、重点
1、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句子,坚持快速阅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五、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要求
1、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学习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白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刘伯承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
二、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阅读了《军神》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同学起来读。哪组同学愿意来读?(出示生字卡片)
二、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94页。
1、初读课文:
首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画好后交流。
3、精读课文:
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一两处,然后指导朗读。其余的部分学生自学,把体会写在一边。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6、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7、小结:课文中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了表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所以,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三、总结,升华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四、布置作业:
1、摘录一首表达革命气节的诗。
2、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军神——(刘伯承)
楷模
冷冷地问——口吃地说——惊呆了——慈祥的神情
顽强的意志
《登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想象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3、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句,先说结果后补说原因。
第二句,从登山这件事得出一个道理——革命者不应该害怕困难。
第三句点明应该怎么做?(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2)抓重点词语背诵。
五、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的阳光,突然穿()山前的薄雾。远处()的湖水开始发出()的亮光。山顶上的雪()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下,鸟儿们放开歌喉()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板书设计:
登
山
登山
走险路(勇气)
往回走
坚持再走险路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第一声叫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引发对自己某个“第一次”的回忆。
2.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2.通过转换角色、续编表演,开拓课文内容。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自悟。
1.简洁地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二.自由展示
1.假如现在“我”和表妹就在你面前,你准备对他们说点什么?
2.卖完白菜,“我”和表妹回到奶奶家会怎样介绍卖菜经过呢,奶奶会做些什么呢?想一想,议一议,最后合作表演出来。
三.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有关文章,简要谈谈阅读收获。
四.落实识字
《什么是勇敢》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学难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认识、理解“勇敢”。游戏: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4.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5.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提纲,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6.结尾。
(1)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把你战胜挫折的体会写在小书签(课前发给学生)上,送给自己或同学、老师。(2)格言背后的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
《第一次____》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体现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真切感受,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2、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把做这件事的体会写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习作要求和评改要求课件
2、优秀文课件
3、学生手中范文
教学流程和教学意图:
一、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半命题习作《第一次_____》老师已经评改完,给老师的感受是,你们的习作题目补充得都很完整、新颖。习作内容也都很有意义,生动、有趣,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一些小毛病,个别同学在标点运用上还不够准确,有的句中错别字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这两方面还应加强,在这次习作中,有几篇特别优秀习作,写得生动、具体,把习作要求完成的尽善尽美,特别是刘贺鹏同学的习作,被评为了本次的最佳习作,他也被评为了最佳小作者,同学们要不要一览他的习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即对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总的概括、说明。又表扬了优秀习作得长处,进而激发学生尽快聆听或尽快目睹优秀习作的兴趣,对本次习作讲评,有调动性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优秀文经好在哪的心情〕
二、回顾习作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急切想看到好习作,但先不要忙,下面,我们来一同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根据习作要求,你们才能了解优秀习作好在哪,他又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把文章写得那么完美。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的习作要求和修改要求。
生:读一读(1~2名学生)
〔设计意图:出示要求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欣赏的思路,从哪入手,弄清自己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点,不会盲目的看、听、读〕
三、讲评习作
师:下面请优秀小作者来读一读自己的优秀习作,请同学们认真听,他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的。
1、优秀小作者读习作。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谈)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听后感觉同学们没有从实质上去赏析,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优点,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仔细品赏的机会,把你们手中的习作仔细阅读。
1、生:看优秀习作。(也可独自欣赏,也可同桌边欣赏边交流,此时,教师把优秀习作展现在大屏幕上)
2、师生共同评说,上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意。(师:引导性点拨)
师:同学们对刚才的习作品析得很好,品析的思路清晰,目的性明确,那老师这还有一篇习作(较差的),请同学们品赏。(把习作发下去)
1、指名读一读。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优秀习作对比评说)
3、小组讨论,把两篇习作的差别找出来。
4、汇报交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比式讲评,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两篇习作在完成效果上的优与差。优,优在哪;,差,差在哪。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不是空中楼阁,虚而不实,只在表面观赏,而不是实质性领悟,使学生真正明确从哪下手改,从哪去学,有目的性。)
四、评改自己的习作
师:同学们从上两篇习作的赏析中,已经掌握修方法,赏析思路,下面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生自评习作,也可同桌交流互评。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境污染了是给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全面参与在自我实践中学地赏析习作,会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习作讲评的习获。
六、师总结:这次讲评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相到学习中,取长补短,树立求实文风,让自己习作走稳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字词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2.积累关于“勇敢坚强”方面的诗句。3.通过“知识窗”,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4. 通过搜集资料、当讲解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短文或图片,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
播放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语文七色光”乐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乐园有很多可玩的地方,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了关才可以往下走。2.第一关:七色花。⑴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⑵出示第2题。
指名说,用各种形式朗读。3.第二关:妙语堂。“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在这里会有什么发现呢?一起进去看看吧!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谁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出示语句(配有相关的图片)。4.第三关:丰收园。
你们肯定能猜到,来到这个园子,里面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多种形式朗读短文,交流感受。5.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大家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有更多的收获。
《真情的回报》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平白的话语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真情。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情,我主要抓住课题进行设问,以确立这篇课文的两个研读主题:
1、课题“真情的回报”中“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2、“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让学生紧扣这两个研读主题进行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目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4、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文题包含的意思,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个“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我”是怎么做的?(依旧„„依旧„„)“两个依旧”说明什么?(我是诚实的劳动)
2、所以,“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B、多给小费;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真情的回报
“我”——订户
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中间各有两条横线和单箭头)
《那只松鼠》
教材简介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那只松鼠》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惹人喜爱的松鼠。可是,当我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叙述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经历与伙伴探索交流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真善于观察!但是直呼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嗯,真聪明!见了老师是不是该问声好呢?同学们好,真是懂事的孩子!仅仅和老师问好还不够,我们今天来了好几位客人,挥挥手,说声“客人好!”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我感到很开心,我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我最喜欢有自信的孩子。
一、谈话引入,揭示文题。
1、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看来大家各有所好。(课件出示松鼠图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动物呢?板书:“松鼠”。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
3、继续播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松鼠?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今天有一只小松鼠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它就是那只松鼠,板书:“那只”。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你们想知道那只松鼠的故事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重点词语。谁来读课文?(正音正字,鼓励。)
三、概括全文,了解倒叙。
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逮、放。”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我梦见那只松鼠,女儿忘不了那只松鼠。)也就是怀念那只松鼠。板书:“念。”(说明怀念松鼠是事情的结果。)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这是故事的经过还是结果呢?讲解倒叙的写作手法,当你知道这个结果,你的脑子中会想到哪些问题呢?看来,倒叙的写法可以激起读者兴趣。希望你们以后写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倒叙的写法。
四、进入课文,合作探究。
谁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第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到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女儿也忘不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看来,我和女儿都很怀念它,它就是——那只松鼠。那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呢。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哪个自然段的印象最深刻?谁来读一读?
(一)逮松鼠。
第四个自然段写了我逮松鼠的过程。
1、注意“蹿和窜”的读音,课件演示。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做动作区分这两个字。
2、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你最喜欢,读给大家听。我们来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明了什么?
3、抓住词语“小精灵、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逃跑得无影无踪。)”理解小松鼠的特点和“我”对小松鼠的喜爱。(板书:“喜爱”。)
4、结合“蹑手蹑脚”(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跑动窜西、瘫坐、喘着粗气”等词语和省略号体会我逮松鼠的不容易。
(二)放松鼠。
1、课件出示被逮住的小松鼠图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松鼠被逮住之后的样子?读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喜欢读的同学就可以站起来读。
(1)刚才的小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刚才的小松鼠,和小伙伴们快乐地游戏;刚才的小松鼠,有爸爸妈妈陪伴是那样的温暖幸福!现在呢,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用书中的语言说一说。理解“小俘虏”的含义。
(2)假如我就是文中的爸爸,你就是那只被逮住的小松鼠,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时,我刚想去摸摸你的时候,却看到了你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目光呢?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交流一下。
谁来说一说?你的眼中有绝望,你为什么绝望?你的眼中有抗拒,你抗拒什么?你的眼中有乞求,你祈求什么?也许你的眼中还会有什么?(恐惧、仇恨。)
(3)读出小松鼠的绝望、抗拒、乞求。
2、看到了你这样的目光,“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阴沉地看着你。”而你呢,怎么表现的?读读书上的句子。你能想象“我”的想法吗?体会“我”对小松鼠的可怜和同情。(板书:可怜、同情。)此时,假如你可以开口说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教师泛读,找两名学生读。)注意评价。
4、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是小松鼠的命运是吗?(联系第三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我”为什么逮小松鼠?我想放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长叹。)最后为什么却又放了?(可怜它、同情它。)这回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只小松鼠?(隐没在密林深处。)
(三)念松鼠。
我好不容易逮到了一只,却又把它放了,女儿知道了会怎么样呢?
1、自学8-10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在聚餐上“说漏了嘴”之后,“我”和“女儿”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2)“一块石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落了地”?
(3)“我”和女儿身上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找一名学生读一读。
2、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女儿的情感,总结这对父女的品质:善良,爱护小动物,有爱心„„
五、延伸拓展,写作训练。
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六、歌曲总结,升华情感。
播放《爱的奉献》。这对善良的父女,把小动物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没有爱情的幸福甜蜜,没有母爱的崇高伟大,有的却是源自心底的质朴无华。“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化作一粒爱心的种子,在你们每个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长大,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对吗?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对吗?那就让爱心伴你们一路成长吧,下课!
板书设计
逮
/
喜爱
/
放— 那只松鼠 –-可怜
/
念 /
同情
《美丽的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三幅画面。(第一幅:兄弟二人肩并肩地在田间劳动。第二幅:兄弟二人怒目相视。第三幅:兄弟二人在桥头拥抱。画外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里已经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俩发生了纷争,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却和好了。)师: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引出课题。
二、独立阅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书收获。
三、欣赏品读、体验感悟。
1.自我欣赏品读。
(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查学生个别读,师生点评。
2.小组欣赏品读。
小组内轮读,互相点评。
3.分角色欣赏品读。
(1)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揭示文章主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1.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
2.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五、检测识字、掌握方法。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阅读“扩展阅读”中的文章。
板书设计:
美丽的桥
反目成仇
重归于好
沟通
《爱心项链》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展示项链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对项链的了解,教师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质疑、合作解疑。
1.自由读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读书收获,引导学生质疑。
3.小组讨论:什么是爱心项链?
4.汇报交流。
三、感情诵读、升华体验。
1.分角色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心系一处,撒播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穿项链的人吧!
1.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谈一谈曾经做过、听过、见过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设计“爱心”广告词。
3.搜集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让学生读自读课文和教师推荐的文章。
《回报亲人》
一、创设交际情境。
1.师:同学们,在你的所有亲人中,你觉得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呢?能讲讲他关爱你的事吗?(生讲述)他们这么关心和疼爱我们,你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播放情境课件(一个小男孩为妈妈洗脚的场面;一个女孩为妈妈送上一杯热水后又为妈妈捶背的情景),谈自己的想法或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交际过程。
1.自读提示,确定交际内容,提炼交际要求。内容:
(1)要说出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要说出自己为亲人做了些什么或打算做些什么。要求:(1)表述要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要认真倾听和评价。2.确定交际形式。
(1)集中交流,小组内交流练说。
(2)组内推选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听。3.进行“‘感动班级’人物”评选。
(1)小组内评选:每个人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组内同学听,评选出最优秀的参加全班“‘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
(2)班级人物评选竞赛。评选条件:
1.事情叙述要注意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事件要真实感人。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假如此时此刻你的亲人就在我们的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目标:
1、围绕“关心爱护他人”写一篇记事的习作。要写真人真事,写清过程,写出真实感受。
2、通过习作,使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养成把自己身边的事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培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例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自然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都在用心感悟,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就是教育大家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人的事例,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再现这些人间真情。(板书题目)
二、阅读教材,审题立意
1、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训练题,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要求)
2、小结:学习任务已经明确了,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很广,不管是自己做过的或是听到、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只要是体现关心爱护他人的事都可以写,要求就是经过清楚,感受真实,题目自拟。
三、组织材料,自拟题目
1、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少关心爱护他人的事吧?那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先自己想一想,在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给他提点小建议。
3、指名学生发言,适时指导学生选材,注意要符合主题内容。
四、编写提纲,例文引路
1、我们已经选好了写作素材,可是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有些同学开始皱起了眉头。其实写作文就好比烹饪一道菜肴,选好原料,但是更重要的是做菜的方法,放什么作料,掌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否则就是给你山珍海味,做不好也会让人难以下咽,浪费材料。
2、请大家看这篇文章(出示例文),听老师读。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4、总结写作方法:①围绕一个主题写;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经过要写得详细具体;(抓住语音、动作、神态、心理)④用好词佳句;⑤写出真实感受。
5、说得这么多不好记呀,没关系,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法宝,(出示小黑板写作口诀)齐读。
中心突出选材当,层次分明记心上;
详写略写有方向,细节描写要形象;
用词准确语流畅,感情真挚心激荡;
读者脑中有映像,手写我心是榜样。
6、下面就请同学们互相练习把你要写的这件事经过部分说得具体些,开始吧。
7、学生分组练说,指名说,师生互评。
五、动笔写作,文中指导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说到这,现在请大家拿出草稿本,完成你的作文大餐。
2、学生起草作文。
3、指名读已完成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的文章是否按这次训练重点来写的。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这节课大家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懂得了关心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下节课我们继续起草作文。
板书设计:
关心爱护他人
经过清楚——————————起因(略)
感受真实
经过(详)
题目自拟
结果(略)
《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在语言环境重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写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教学中难点: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区分形近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区别近义词。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利用近义词进行造句练习。进一步辨别词义。
3.修改病句。让学生先读一读龙龙给我们的提示。学生尝试独立进行汇报交流,集体核对。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扩展,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学生来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一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赛龙舟》
一、任务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文所写的龙舟竞赛的场面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让学生单凭语言文字感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些困难,体会抓几个点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更有难度,为此通过出示国片、播放视频和观察插图等方式来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
三、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理解课文内容又领会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策略。其中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文中插图与课文的对照弄清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渗透抓住几个点来写场面的方法。在每一个方面的学习中,运用品读比较、反复吟诵、对接生活等策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敲锣涂满抛下击鼓起伏威武距离拳头竞争激烈一式的短桨壮阔的场面禁不住禁止]开火车领读
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小结预习情况。有了大家课前充分的预习,相信这节课上大家会学的更轻松。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47页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
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五、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六、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7. 赛龙舟 船手
整齐
团结
积极向上
比赛
激烈
力争上游
观众
兴奋
《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瑟瑟(sè sè)毕毕(bì bì)剥剥(bō bō)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做的,先(),再(),然后竹节(),竹筒内空气(),最后竹子()。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
(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高山族丰年节》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2、了解高山族的风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到《快乐读书屋》四《高山族丰年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用笔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2、同桌互动。同桌轮流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同桌互查识字情况。
4、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5、学生汇报。
三、精读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把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用多媒体出示(根据学生前面回答的情况取舍)
(1)庆丰年节的目的是什么?庆丰年节应做哪些准备?人们是怎样欢庆丰年节的?
(2)舂米舞是怎样的舞蹈?表演者是哪些人?穿什么服饰、准备什么道具,又是如何表演这个舞蹈的?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上述问题。
3、班级内交流、汇报。
4、学生再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1、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高山族礼仪方面资料。
(2)高山族服饰图片。
(3)高山族住所、婚姻、葬礼方面的资料。
(4)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2、学生分类展示资料。
3、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情况。
四、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课文。
2、建议学生学会一种民族舞,增强民族自豪感。
《赛马三月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族的民族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德,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我”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
2.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对活动场面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对,白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白族人民有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三月街”,你们想去看看他们是怎样过节的吗?下面我们就同课文中的“我”去参加这个节日吧!
2.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生说提示要求)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
3.开火车朗读,其他生纠正错误。
4.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疑问:三月街是白族的盛大节日,喜庆的气氛十分诱人,赛马场上还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想好后回答)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感受赛马的那种激烈的场面。
师:赛马场上那么激烈,那么热闹,那么赛马场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动笔画出)
生:是作者在赛马过程中的马捣乱。
2.小组互动,理清课文记叙顺序
(1)师:在小组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一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
生: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来写的。
重点写的是赛马中发生的事。
(2)讨论:这件事如果是你遇到了会怎么做?
生1:哭了,放弃比赛
生2:遇到事情要沉着、不慌张
师:对,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不慌张。那你能把赛马中发生的事有感情地读一遍吗?
生:非常愿意
3.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及“我”心理变化。
师:赛马激烈时,应读出什么语气
生:读出紧张的心情
(生读,师适当点拨)
师:你还喜欢读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焦急、迫切的语气去读
四、落实生字
1.出示含有生字的文中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2.学生互读互查
五、作业:你读得最好的那一段展示给大家。
六、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主交流)
板书设计
赛马前 — 准备
赛马三月街
赛马中 — 场景
和谐精神
突发意外
赛马后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准备故事,并能完整地讲出来。
2、在听讲故事中受到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准备阶段。
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书刊、向长辈询问、上网等方式,搜集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做在班上交流的准备。
二、汇报交流。
在课前,可以用教师搜集的动画片、图片等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出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板快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
(1)个人展示:指名给大家讲故事。
(2)小组竞技:小组商讨选出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评价能力,要确定评价的标准:
①故事讲得完整:40分
②表达流利、清楚:30分
③讲述生动、有感情:30分。
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来给讲故事的同学打分。
(为了给每个同学成功的自信,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兴趣,可以设立这样几个奖项:个人优胜奖、小组优胜奖、勇气奖、参与奖等。如果能对别人讲的故事给予补充,可以额外加分。)
三、课外延伸:
(1)搜集国外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2)整理一个传说或故事,写下来。
《过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略)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贴七色花)同学们快看这朵美丽的花,放出七色光芒,将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板题)相信同学们今天一定会从这儿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一)练
1、今天天气格外好,森林里面真热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虎大王”要过生日,动物们都精心准备了礼物。想知道他们准备的什么礼物吗?那要先读准礼物上的字音,才能知道送的是什么礼物?大家有信心吗?(出示卡片)生读齐读(贴黑板上)“老虎大王”的收获可真不小,接了这么多礼物呀!
2、不知同学们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有多少收获,增识了多少汉字?现在,同学们就把你在本单元增识的汉字写在书上,一会儿我找同学说,看谁增识的汉字多。(生说)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汉字,还应注意在生活中多识字。
3、“老虎大王”陆续收到了动物们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了。小狐狸看到小动物纷纷给“老虎大王”献上了自己的礼物,自己也不甘示弱,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老虎大王’的生日,我们来做个游戏,谁答对我的问题,才能参加大王的生日宴会。”小狐狸提的是什么问题呢?现在同学们看书“练”里的第二题,分别写出下面各词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生写、生说)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小动物们终于可以参加生日宴会了,非常高兴。
4、生日宴会开始了,多数小动物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
我找同学读一下第三题的要求(生读)
现在同学们赶快给他们对号入座吧!(生写)指名说指名读
师小结: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排好队,这样才能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
(二)知识窗
1、新年过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现在大家回忆回忆,你家的门上贴的什么对联?(生说)
2、那大家对对联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再次打开知识窗,看看在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考虑:通过他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说)
(三)日积月累
2007年春节已经过去了,在过春节时,不知同学们都干了些什么?(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节的古诗(打开书)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并讨论讨论每句诗写的什么意思?(生说)齐读、指名背、齐背
三、课外延伸
你还会背关于其他节日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生背)
师小结: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可得多背一些古诗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呀,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在“七色光”园地畅游,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思考,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为祖国作贡献。
《趵突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线索,质疑“美”
1、你们平时看见的泉是怎样的?(指名说)
是啊,我们见过“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山间天然小泉,也见过喷水如花的城市人工喷泉,那你们见过趵突泉吗?老师也没见过。谁在预习时已经解决了这个名字的意思呢?你想象中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果真如此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是啊,这样的趵突泉对于济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课文有个句子就很生动地写出来了,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4、出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过渡:趵突泉真的那么美吗?我也感到很疑惑!那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文字先去看看大泉吧。
二、品读文本,感受“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大泉的句子,自己好好读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出示
①请大家轻声读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一年四季水都在那里不停地翻滚)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表演体会:它们又是怎样翻滚的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要知道它是昼夜不停地翻滚,你的手势改一改,大一些,累了吧。)
②它疲惫了吗?退缩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句子。
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读出来吗?
让我们再来读读“冒,冒,冒”这三个字。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在了怎样的画面?读出它的喷涌不息,读出它那强大的自然力量。
过渡:你的朗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出示图片)
③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伟大,所以只要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
④趵突泉太好了,使人不敢正眼去看,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然而冬天的趵突泉更好!
(2)出示写趵突泉冬天的句子。
①(指名读)冬天的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轻轻读读“飘荡”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这仙境一般的画面读出来。(再次指名读)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图片)画对这样的趵突泉,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③面对此景,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三、品味语言,创造“美”
过渡:小泉比这大泉还更有趣呢!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这是怎样的小泉,给它们取个名字,并把名字写在旁边。
2、选你最喜欢的小泉好好读读,读出它的样子,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3、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小泉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读,读后问:你给它取的名字是?为什么喜欢它)
预设:大鱼吐水泉,珍珠泉,大泡泉,珠花泉。
(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用手势来表示)
4、池边小泉仅仅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来,拿起笔来把其他的小泉写下来。(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练笔,交流)
5、面对这么多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四、观看录像,升华“美”
1、“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你觉得这个一半,是不是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一半?(突出它的美、它的作用大)
2、过渡:这么美的泉,如果滑亲眼目睹,将会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
3、学生观看录像
4、升华:在亲眼目睹了这泉后,我们越来越坚信:(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这么美的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拿起书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配乐朗读第三、四段)
五、拓展文本,延伸“美”
因为趵突泉有着人间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所以,许多文人雅客都慕名而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诗人郭沫若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关于趵突泉,还有许多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呢!这个留给同学们课外去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千佛山 清浅鲜洁
中国-----济南-----趵突泉:昼夜翻滚
赞美
大明湖 五光十色
《香港之夜》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深刻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东方之珠》歌曲录音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的心情都很好,老师在心情好的时候就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放歌曲《东方之珠》,听一半)好听吗,谁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哪座城市吗?(香港,简介香港)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夜景更是迷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巴金爷爷一同走进香港之夜。(板书课题,强调“港”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快速读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说一说香港的夜晚怎样,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4~6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对面的香港是什么样的?说说对面的香港美在哪?(出示课件)
(2)师生配合读文,师读描写海和天的,学生读描写香港的。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种写法叫做对比,那用这种方法会更让人觉得(生答:亮)提问:
①“万颗星点”是什么样啊?
② “聚合”什么意思?(板书:星点聚合)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出示课件:根据画面说一说。)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五自然段(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星的山”呢?
①这里写星的山用了两句,说说如果去掉后面一句好不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②师补充讲解:因为香港的面积小,建筑物高的比较多,又依山而建,因此,巴金爷爷看到的夜色中的香港 就如同星的山。
④(播放课件)欣赏香港夜景的美。带着一种赞美之情读这一段。(多种方式朗读,有感情朗读)
(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一种山的气势,眼前好像出现了耀眼的光辉。
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办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词好句。
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指导学习第六自然段:
(1)同桌合作 : 边读边画想一想远观香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巴金爷爷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汇报交流)(板书:静寂柔和)
(2)“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板书:忘我)师:作者在写景时根据景物的特点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以后我们在写景的作文中也要运用实写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
(3)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出示课件)
5、自学第七至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小组讨论)
(1)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爷爷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以为自己在幻景之中,对香港的不舍)
(2)理解什么是幻景?(板书:以为幻景)
(3)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板书:留恋)
四、回顾全文 总结文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的朋友为什么会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六、总结升华:读完了文章真有一种马上就去香港旅游的想法,可是我们离香港太远,那我们就来饱一下眼福吧。(放一段香港夜景的视频)
这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8年之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的香港已经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应该是更美,更亮了。(继续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有句话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去香港看一看,相信那时的香港会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星点聚合 赞美 香港之夜
静寂柔和 忘我
以为幻景 留恋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指导学习《望洞庭》
解题,了解诗人:
⑴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 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二、学习《题西林壁》。
教法同上。
解题,了解诗人。
初读。
读通,读懂。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教师检查。
精读质疑。
重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达到明白诗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识,看不透。缘,因为。此句的意思是:不能看透庐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
朗读、背诵。
三、自学《华山》
这首诗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自学检查——质疑讨论——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课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花果山》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9个生字。
了解花果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丽与神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巧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知道那里面最神通广大的是谁吗?(生答:孙悟空)。那你们一定知道孙悟空住过的花果山了。那儿的景色很美,确实是一个福地洞天。其实在我国真有一座花果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在哪里,景色怎样,与孙悟空有没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共同领略人间仙境《花果山》吧!(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花果山的什么特点?
交流反馈,师生讨论。(美丽、神奇)
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共同探究。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花果山美丽神奇的地方,认真读一读。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从三方面写了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
花果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风景优美;
花果山的名胜
花果山的洞穴和飞泉。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选你最喜欢的语句,和同桌互读欣赏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出来,请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朗读。
展开朗读比赛,进一步领悟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学生自读生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认读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开火车认读,并给你读到的这个字组一个和文中不一样的词。拓展延伸。
学当小导游,向你的游客介绍你所了解的花果山。
《说四季景色》
目
标
1、通过说四季景色,训练学生能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
点 流畅地表达 难
点 说话清晰、流畅 教
具 图片 教
程
一、创设情境,描术话题
出示四季景色特点的画面,说出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课题。
二、生生互动,小组交流
1、读懂书的要求,明确这节课的内容。
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的季节景色,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3、小组这间互相倾听、外充、评议、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评议
每小组先代表,在班级中发言,师生评议。
四、小结:总结学习情况
五、作业:观察一处景物
《周围也有好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写具体。
2、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
1、写一处自己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就是那些离我们很近、我们很熟悉、经常看到的景物。这样的景物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说说你周围有哪些景物。
三、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爱的一处景物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说清楚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
2、概括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处景物,重点写什么。
4、想想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四、班级汇报,师生评议。
从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对这处景物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动笔起草。
《语文七色光五》
目
标
1、区分形近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正确组词。
2、体会景物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容词,用打比方来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
3、欣赏对联的对偶美。
4、读懂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
重
点 词句训练,积累知识。
难
点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景物
教
具 图片、诗句
课
时 2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引出宗代知学习
二、日积月累
我们来欣赏古代的文人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美景的。
1、出示岳阳楼及对联,读后问:你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
2、出示桂林山水图片,问:这是哪的景色?有人写下了“桂人无杂木,山水有清音”这样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3、出示大明湖联,谈谈自己的理解
4、这样的对联,我们要把它积累起来。
三、练:
1、学习打比方:
1)小组内讨论怎样比喻恰当、生动。
2)汇报选最优秀的作为答案。
2、填恰当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完成3、区别形近字组词
四、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读教科书,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
五、小结:山水是大自然赐予的宝物,我们一定要爱护。
六、作业:搜集古诗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大自然介绍了我们分明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是从古诗中欣赏四季的美景。
二、探索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开个“四季古诗朗诵会”比一比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朗诵的好。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古诗。
3、各小组选代表,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朗诵古诗。
4、你喜欢哪个季节?你能不能也好照写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
5、你喜欢哪首古诗,把它背下来好吗?
6、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
四、作业:预习下一课
《王献之练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学生自读后回答。(聪明、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
(4)汇报。(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创新训练
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
秘诀
勤学苦练
大书法家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课文。
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多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注意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的特点。
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识字写字。
注意“聚、缸”的写法。
“模”为多音字,读mó,模型;读mú,模样.布置作业:
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习《知了学飞》。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
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
教法同上。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小组练习复述。
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写字。
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字字皆辛苦》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本文,了解李绅生活的艰苦、读书写作态度的刻苦认真。学习他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一读,谈一谈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这么好的诗,李绅是在什么条件下,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再读课文,圈画出课后要求认的字多读几遍。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方面内容:李绅刻苦读书和写作态度认真)
三、自学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李绅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又是怎样认真写作的。通过做标记、做批注的方式来自学。
班级交流自学体会。
四、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小组练读。
指名读,说说自己为什么会那样读。
五、检查认字情况。
生字卡片,采取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进行。
六、拓展。
推荐阅读:《悯农》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罗丹的故事,知道成功来自于专心致志和全身心的投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罗丹工作时的聚精会神的全身心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读题生疑。
是写谁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呢?
二、读书交流。
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小组交流: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
汇报,师生共同讨论补充。
三、朗读感悟。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同桌对读。
指名读,进一步体会罗丹的精神。
重点指导读的句子:
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喃喃自语道:“只是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老人的眼睛里放出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来„„有时加点泥。
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以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
理解和感受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读几遍,联系罗丹对工作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展示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罗丹的故事。
五、检查识字。
《成功的法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的景色,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认真观察。
2.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二、做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景色,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好景物?(出示课题)
2.那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读书后回答)
明确:(1)写自己周围的一处景物;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3.选材。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观察记录,读一读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的选材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
4.习作指导。
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处景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那么如何写具体呢?(出示范文片段或课文片段)
总结:写出看到的、听到的、联想到的景物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和动态(声音、活动变化等),就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就做到了内容具体。
5.编列提纲。
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哪些段落要对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同桌互评提纲。
6.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提纲动手写作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
《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教学流程:
练
观察,找出
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造句。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正确答案:
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属用词重复)
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属用词不当)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学习方法:
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知识窗。
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不吃无主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通——初获感受
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读懂——内化初悟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读透——情思结合
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②读出发现梨树后许衡朋友的兴奋状态,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发现梨树后的兴奋心情。
③学生说出此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对比许衡的做法,体会他的品质。
2、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分角色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许衡的性格和品质。
3、表演展示,提升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角色排演这个故事。然后班级汇报。
四、拓展——呈现个性
1、学生谈对许衡敬佩的理由。
2、学生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做法。
3、教师总结。人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小珊迪》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盲道上的爱》
教学目标:
1、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认识8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自读阅读提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质疑解疑。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答疑。
三、体验与感悟
1、模仿盲人走走盲道,体验一下盲人的感受。
2、说说读过课文之后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该怎么做。
四、语言实践。
1、讲讲“盲道上的爱”这个故事。
2、用“磕磕绊绊”“居然”“真切”“挂念”各说一句话。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文中包含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
六、扩展阅读。
1、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
2、阅读《伞》(课件出示)。
《谁会脸红》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
(2)喧哗
(3)谴责
(4)作崇
(铭刻)
(吵闹)
(责备)
(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2、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3、认真倾听他人讲话,能表达一定的看法或感受,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训练,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生在维护良好社会风尚方面应该怎么做?
二、交流活动
1、自由读口语交际文字内容,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形式:举事例,与同学交流。
2、出示书上的四幅图(课件出示)说说图上是什么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
3、分小组自由选择一幅图,独立创设情景,分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4、交流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表演。
(2)师生评议。纠正普通话中的错误和表演中态度、语言的欠缺之处。
(3)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三、扩展训练
1、引导回忆:谁会脸红列举了哪些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在自由谈论“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不讲公德行为”的环节中,同学们还谈到了哪些现象?(结合挂图进行)
2、仍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独立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3、交流汇报。
(1)选择第一次交流中没有表演的小组向全班表演。
(2)师生评议。注意纠正普通话中的错误和表演中态度、语言等方面的欠缺之处。
(3)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在平时的生活中该怎么做,心中有数了吧?
《看图编童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训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改正或提醒他人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2.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与同学互相修改或自己修改习作,并与同学一起分享编故事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通过习作,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的《小猫钓鱼》、《小鹰学飞》等故事,都是大人写的童话。如果由你编个童话给小朋友读,给大人们读,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构思练说。
1.自由读教材文字内容,明确本次的内容与要求,着重明确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和课题自由拟三方面。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_指南针教案_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指南针》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013-2014-2 罗光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过程与方法: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情感、度价、观:
1.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2.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在本课第一个活动“指南针的历史”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下列问题:
1、从“指南针从我国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航海的事业的发展”这一实例中,我们能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吗?
2、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我国还颁布了一部法律,你们知道这部法律的名称吗?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