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课堂上动态的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014暑期作业——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文
关注课堂上动态的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钢城一小
熊莉红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题记
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预设,课堂教学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流程,这种教学方式背后隐含的假设就是,把学生看成知识接受的容器,把学校看成车间,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工厂式的生产。但事实上,学生是有生命的,教师也是有生命的,教学应该具有灵动性,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一个节点,都有可能说出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经验和知识,这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课堂中生成的知识资源可以被反复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引发和有效利用动态生成资源,不仅需要有课程资源的意识,更需要有积极的课堂观察、善于倾听和判断的专业素养以及不断地积累和反思总结。
一、老师设计弹性教案,潜意识里强调了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强调动态生成资源,并不是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有开放、弹性、发展的教学预设。这就是说,第一,教学必须有预设,教学预设是对教学的预先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要注重目标意识,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教学预设无法预先规定教学的全部过程,无法预料到课堂中将要发生的全部事件。因此,预设需要是开放的,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也就是说,预设是一个框架,是一个目标,它有一定的弹性。
教师做弹性教学设计时,需要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另外开辟一栏,即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就不会手足无措。
赵老师在教学公开课《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
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就在全班同学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上课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懂得水的珍贵。
在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问题,以此展开对话,让学生讨论泼水节“水”的含义,让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可见,在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二、老师在课堂上要有积极地对学生细心地观察、认真地倾听和准确地判断的专业素养
强调老师的专业素养,只是对目前老师中的许多不良因素的存在有一丝的担心。老师们面对当今物质横欲,也不乏渴望精彩纷呈的生活,当所需求与现实不能够保持适当的平衡的时候,他们的内心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到了时间进教室,下课铃声响了,响应上面的指示不拖堂,再如进课堂一样,抱着备课本或者拧起教材走出教室,完成了一节课的使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能够不令人痛心扼腕。
当然,也有的教师虽然没有别人穿得光鲜,戴的闪亮,却依然保持一颗积极的热情的心向可爱的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不得不由衷地为这样一些老师们喝彩,点赞!
刘莺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在课堂上就有这样的一段场景—— „„
师: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给诗人张继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1:诗人考场失意,羁旅他乡,听到钟声,心情更加忧伤。
生2:诗人在羁旅中无法入眠,听到钟声,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师:据记载,诗人在写就《枫桥夜泊》后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更加发愤苦读,后中榜受官,成就了一番功名,有人曾说,是寒山寺的钟声给了他启发。
嘻嘻嘻„„(一阵轻微的嬉笑声传到了老师的耳中,刘莺老师扫视教室,发现是前排右上角的两个孩子在嬉笑。刘老师和蔼可亲地询问:“请问你们在笑什么呢?”)
其中一个学生:他说钟声怎么会给人启发呢?全是胡编乱造,如果真有这样的功效,假如是他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那也一定会成绩好了。
(其余的学生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这个同学也为自己赢得了同学的笑声而得意。想到这个同学平时也总是这样在课堂上做一些古怪行径哗众取宠,刘老师暂且忍住了心中的怒火。)
师:我想听听你自己的见解。
调皮生: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我的哥哥曾经也学过这一首诗,他以前对我也这么说过,我就这么一说。
(在此,我们不能不说刘老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注与关心值得点赞。)师:看来,老师今天不仅要教会你,还要请你教会你的哥哥,请你认真听一听。
师:作为寺庙,历来重禅道。佛家中讲‚闻钟声,心神净,智慧长,菩提生。‛寒山寺的钟声远远传来,恰好如醍醐灌顶,可能使深谙禅道的诗人猛然警醒,从而悟出了人生真谛,一下子振作起来。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师:如果你还不明白,休息的时间,我还可以继续给你讲解。„„
课堂的预设性生成资源,来源于“师生、生生”的交互对话和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中。教师以其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深入地钻研文本为前提,参与课堂对话,在平等的关系中及时引导,有效利用了这一生成资源。相信这个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一定明白了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给了诗人启发。根据孩子天真的个性,他也一定会在下一次碰见哥哥的时候,给哥哥讲述自己明白的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实用而有效的,甚至高效的。
三、老师在课后要经常反复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地积累、反思与总结。
老师的工作中每一天都有备教改习研,但是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课中一支笔,课后一支烟的悠闲生活场景,他们往往在没有课的时间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聊着孩子,讨论世界,羡慕浮华,厌倦现实„„能够独思静处的老师寥寥几人。我不是说拒绝老师自己间的交流,而是有太多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抱怨的一切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去做一些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呢?
古语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教学过后我们要及时地静思,好的教学环节,我们要作为宝贵的经验进行积累、沉淀与分享,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思考、酝酿,该如何做才可以做到更好。及时地反思不仅是对自己刚刚进行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回放,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个提升。
记得我在上《二泉映月》一课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环节我预设的是“感受阿炳的苦难”。可是文中仅仅只有“卖艺为生”、“双目失明”这样的连个词语,六年级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很是容易。在引导他们品味朗读完这一个句子以后,我端出了我的第二个预设内容:借助PPT显示那个年代的时代特点。
问:你们想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阿炳的苦难生活还会有哪一些呢? 生1: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在街头拉琴卖艺。生2:夏天到了,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依然在街头卖艺。生3: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可是他为了生计,依然在街头卖艺。生4:看到贪官欺压老百姓,阿炳用手中的二胡向世人倾诉他们的罪行,被贪官的走狗毒打。„„
同学们还在说着,我好像是在听,我也好像是在感动,他们越说声音越高昂,他们越说,对阿炳的同情之情越来越强烈。
说实在的,平时,他们一个个调皮捣蛋,是不是来一点恶作剧,没有想到,在他们的内心之处的正义之音竟然如此强烈,没有想到,他们的思绪竟然如此活跃,或许我们老师们真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多表现表现自己了。
接下来,我要带领他们学习《美丽的晋祠》。开课的时候,我就邀请他们用一句话来说说:晋祠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齐说:在山,在水,在树„„
师:你们每一个人从这三个方面中只选取一个内容来学习课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来体会晋祠的美丽。
学生很是诧异。
接下来,我也无须一一的赘述他们在自己学习后的交流与反馈。我只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体会到孩子们自身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老师好像没有将他们看成是一个活的生灵在教育,而是将他们看成了一只接受训导的小动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指出:“教师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可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的特征。”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活动中,我清晰的体会到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积极地寻求应对策略,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使我们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充满的活力。
第二篇: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农村生活素材与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技术学校 马永国 73330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它要求我们关注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过分强调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有生命活力教学,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不是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这些知识信息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从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启示,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中捕捉那些有利于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资源)并随机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自主建构来完成对知识的真正“接受”。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虽然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比较欠缺,然而农村生活内容却丰富多彩,他们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采摘更多的生活资源,巧妙地运用好这些素材资源,对促进化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留心积累,运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充分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日常积累的生活素材,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及生活经验的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各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而学生能即兴提出的问题大都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为此,教师自己必须注意积累生活素材,以期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预设。
二、精心策划,利用生动的生活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重组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有的放矢地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也是化学课程的功能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利用生动的生活素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结构重组,使之更趋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同时更完美地反映教材思想。
例如我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节内容时,不是按照教材的安排先通过实验探究构建燃烧的条件,然后再通过逆向思维去发现灭火的措施,而是先提出农村孩子熟知的自家生活中的实例——饭造好了,怎样熄灭还在燃烧得很旺的灶火,作为情境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便很快提出许多灭火方法,诸如用灰压灭、用水浇灭、抽掉还没来得及燃烧的材等等,从而在发现灭火方法的同时,也形成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悉心筛选,采用相应的生活素材对教学环节进行弹性控制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化学教学,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构成的新观念。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教学过程视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乐于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每一知识环节进行质疑。当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素材要迅速地进行筛选,并以此对教学环节进行弹性控制。既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也不能放任自流,使课堂教学变成“放羊式”教学。
例如,我在进行“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提出:谁在日常生活中经理过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事例,就此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略略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表达——学生甲:我在帮母亲给麦苗追肥时,不防将抓硝酸铵的手碰到了水,顿时觉得凉凉的,这说明硝酸铵溶于水确实吸收热量;学生乙:洗衣服时抓起洗衣粉放在水里感到热,说明洗衣粉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我正在示意同学们对刚才精彩的回答予以鼓掌,学生丙突然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你刚才所讲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的结论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为冬天放在室外的水结冰了,而咸菜缸内的食盐水却没结冰,这是不是说明氯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是啊,冬日里的农村家家户户都吃咸菜,这一现象同学们再清楚不过了,但这绝不是因为氯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而是因为食盐溶于水使水的蒸气压降低,从而降低了水的凝固点。倘若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就会熟睹冬天道路工人常常把食盐撒上去以消除大街上的积雪,但面对缺乏这一常识的农村孩子我该怎么去解释呢?我先让同学们讨论同学丙的问题,脑海里却迅速想着有没有另一生活事例能浅显地解释这一问题„„有啦!同学们:我们家家户户都使用农机,冬天为了防止农机中冷却水结冰,我们常常采取什么办法?对,加入防冻液。我们想:冷却水的作用就是用来降温,如果加入防冻液能放热的话宁可不用。其实加入防冻液的目的是为了干扰水结冰,同样的道理,食盐水不易结冰可以看作是食盐的加入干扰了水的正常结冰,而不是食盐溶于水会放出热量。好了,这一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就这样使课堂的动态生成告一段落。
四、耐心吸纳,针对特别的生活素材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调整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教学设计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真实进程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具体课堂教学的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的处理状态所决定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具体情境得到发挥的。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以将突如其来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例如,我在教学“海水制碱”一节内容中,当引导学生比较学习碳酸钠(纯碱)与碳酸氢钠(小苏打)这两种物质时,有学生突然提出问题:既然生产纯碱的最后一步反应是小苏打加热分解生成纯碱,那么纯碱的价格应该比小苏打的价格高才对,但是商店卖的纯碱却比小苏打的价格低,这是为什么呢(前两天她妈妈刚让她买过这两种物品)?我当时急中生智——首先,肯定了她的分析有道理;然后提示:决定这两者价格的因素除刚才提到的这点,会不会还有别的?或者商店售货员是不是把二者的价格记错了?最后提议同学们课后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结果。这种处理方式显然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为教师解围,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能认识、把握、研究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应用农村生活中的素材资源,来组织、开展、管理教学活动,有利于扩大农村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开拓性,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讨论、争辩过程中体会到成功,享受到活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全日制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毕华林,刘冰.试论化学教材内容的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75.[3]郑长龙等主编.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三篇:让课堂的生命活力在动态生成中绽放 戴志鹏
让课堂的生命活力在动态生成中绽放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戴志鹏
【摘要】: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提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成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作为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来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精彩。要从正视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师生双边活动;因学而教,设计弹性方案;打破传统教学,追求真实自然这几个方面,来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凸显其生命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 生命活力 课堂
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不能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而要充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作为课程研发者和设计者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珍视学生的行为,充分利用在课堂情境中,学生创生的系列“事件”,变通思考,师生互动,共同建立新教学内容,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变革原有的教学过程,寻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创意,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无拘无束地与学生平等对话,不要一心想着让学生服从教师原已预设的教学轨道。要在和谐的对话中,实现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和帮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那么,我们怎样来建构生命的课堂,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正视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
第 1 页
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
1.导师。教师应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心学生吸取知识,更注重丰富学生情感,健全学生的身心,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
2.朋友。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理解、去尊重、去温暖、去感化;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是师德高尚、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才华横溢、乐于并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朋友,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互敞心扉,是学生决策的参谋者,是他们苦恼的倾听者,是学生依靠的良师益友。
3.助手。教师应放下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帮助他们战胜学习知识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持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4.楷模。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向师性”依然存在,教师任应言传身教,以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去影响、感召、激励学生成才。
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要由单向的“灌输”转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要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动态生成成为可能。
二、师生双边活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形式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进行。
第 2 页
(一)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营造动态的课堂
操作是儿童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观念与创新精神。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四个同学为一组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在分组汇报时一个男同学发现了一种新颖的数法,他用手捧着长方体相对的面(左右、上下、前后)说:“2、4、6六个面”真聪明的孩子!这种数长方体面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能清楚地明白“相对面”,这样富有个性的学习才是我们所提倡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才使我们的数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师生互动,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在听一位教师上《认数8》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一点。铃声一响,小同学们鱼贯而入,他们分别代表1-8的自然数,按号入座,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组织安排全员活动。教师指导:胸牌是3的同学站着说,我是3(假设),比我大的数请起立。每个人都动脑筋,做出起立、坐着中的一种决定,谁反应快,谁就是聪明的好孩子。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一个个接下去,不断地循环往复。活动中,学生不仅自己为自己作判断,还为别人作判断,既紧张又活泼有趣,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他们在活动中喜笑颜开,个性得到了发展。在群体活动作用下,某些学生变羞怯为开朗,变颓丧为乐观,变消极为积极,使独立型代替了依赖型,竞争型代替了回避型,这正是群体活动使他们超脱自我。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的机会,利于师生互动知识的形成,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
三、因学而教,设计弹性方案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
第 3 页
望而不可及。
(一)学生为本,预设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他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三个转移”,一是从重视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移;二是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转移;三是从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转移。例如有老师在设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学会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其中目标“1”是“知识目标”和“师生定位目标”;目标“2”是“认知能力目标”;目标“3”是“精神力量目标”。
(二)跳出模式,弹性设计
1.立“问题”观。精心提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要求“问 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有效的激励和导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简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学生能 讲的让学生自己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教师不代替学生想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做到“四让”:例题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总结,结果让学生评价。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借机冷静倾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和调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共同发展。
(三)突破教材,重组内容
当前,教学中使用的是专家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浓缩而成的教材,这种教材存在着主观划
一、过于分散、远离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的问题。因此,在第 4 页
教学设计时采用了“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载体。
华师大叶澜教授指出:“内容调整的原则是使其呈结构状态,改变过去主要按知识点组织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状态。”在设计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
(四)学会倾听,捕捉信息 1.捕捉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一次,我在上五年级的一节练习课“鸡兔同笼”问题时,当我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我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繁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由于我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2.捕捉错误信息,点拨偏差,重拾信心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尴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3.充分把持,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
第 5 页
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动态性,恰恰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更大。比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甚至比教师预想的更多更深刻更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因素,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刻把握每一个发展学生的契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又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做到了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了随时捕捉教学信息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展示了老师的无穷魅力。
四、打破传统教学,追求真实自然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但传统教学过分地强调预设与封闭,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准确计算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造成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生命色彩,师生的生命力就在这样的预设中被人为地白白耗费了。
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动态生成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动态生成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动态生成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知识是在活动中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通过语言表达自主“内化”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了这样的一条发展通道,把教转化为学。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变奏”,在研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度“更换”,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相应“删除”,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能够更加有教地生成。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主动和跳跃的活力。
第 6 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龙腾.用动态生成构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3】王国斌.生成成就精彩的数学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2012(04):9-10 【4】夏绍能.课堂教学“零”思考[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03):20-21 【5】吴琳.《 梅林对话小语名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 7 页
第四篇:让预设与生成焕发品德课堂的生命活力
让预设与生成焕发品德课堂的生命活力
【摘要】品德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预设与生成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用教学智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从而让品德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精心预设 有效引领 关注情感 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70-01
品德课堂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关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需要教师更理性地理解与实践。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知识、方法、资源,才能使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使课堂显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创设前提
教学艺术讲究预设的科学性,同样讲究生成的有效性。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因此更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预测多种可能,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使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可以预约的精彩生成。
如《纸的心声》,教师预设“纸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纸?” 但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学生回答杂乱,不利于感受纸张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改为按学习用纸、生活用纸、办公用纸、社会用纸四类进行汇报。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社会调查的能力,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深切地感受纸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二、有效引领,为生成搭建平台
教学预设的弹性?O计、课堂上的互动构建等都为生成搭建了平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新问题的生长点往往来自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有效引领,从而让品德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例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当讲到节约用水时,有一个孩子突然发问:“我这瓶矿泉水已经好几天了,不倒掉难道还要喝吗?”面对这题外的发问,我顺势引导:“是呀,好几天的矿泉水不能喝,那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用来洗手、浇花、喂小狗、擦地、擦车……”孩子们成功地找到了一水多用的妙法。受到刚才事例的启发,讲到节水标志时,教师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理解其含义,而是发问:“你准备把这样一枚小小的节水标志贴在哪里?”在同学们的畅所欲言中,自觉的节水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关注情感,用生成装点课堂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学生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敏锐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全新的教学境界。
如执教三上《家庭树》,学生正讨论“你知道哪些尊敬长辈的礼节?”。“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声音虽小,却引起了我的关注。讨论结束,我问这个学生:“你的话刚才老师听见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犹豫了会儿说:“我妈妈跟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 我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全班同学说:“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
虽然“怎样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并不是我预设的目标,然而这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目标,巧妙地将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受到了预设之外的“和谐家庭”教育,用漂亮的生成装点了课堂。
四、走进生活,为生成延续活力
让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品德教学对学生才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努力为课堂生成延续生命的活力。
例如教学《养成生活好习惯》,我设计了玩“快乐生活棋”,将学生生活中 “按时起床、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好习惯和“吃饭慢、边写边玩”等坏习惯都融入游戏。遇到好习惯,可以多掷色子或前进若干格;遇到坏习惯,就停掷一次或后退若干格,甚至退回起点。游戏中学生真切体验到好习惯、坏习惯的价值,道德行为悄然内化。课接近尾声,我告诉学生将开展争当“好习惯小明星”比赛。这样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生命的张力得以充分显现。
“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让我们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使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第五篇: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开发
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开发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善于倾听是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话,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只有学会倾听,及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有一次数学课上,我刚揭示课题“除法”,一个坐在前排的学生就有意见了,他大声地嚷道:“为什么乘法还没学完就学除法了呢?”其他学生听了也附和起来:“对呀,怎么就学除法了呢?”课堂一下子就乱了。我一急,忍不住批评他们:“我们一直强调发言前要举手,你怎么可以乱嚷嚷呢?”学生都静了下来,我也没理会刚才的问题,开始上新课。整节课,那个带头嚷嚷的学生始终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听讲也很不专心。下了课,我把他叫过来批评。没想到他委屈地说:6、7、8、9的口诀都还没学呢,为什么就学除法?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认为乘法口诀学到5,就应该再学习6、7、8、9的口诀,可是为什么教材在5的乘法口诀过后却马上安排学除法呢?他想不明白。由于我对学生的质疑缺乏敏感性,没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话语,所以没能把握好这个极为珍贵的生成性资源。至今我还在反思,如果当时能给那个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把想法在全班说一说,不仅能使全班学生进一步清楚教材的知识安排体系,明白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欲望。激活滋生课堂生成的最佳“营养源”
和谐文化,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出有效的课堂生成。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
柔性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敲门砖”。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变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柔性设计”。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软性的、弹性的、柔性的空间,同时这种预设是一种板块式的设计,而非程序式的“线性设计”。
赏识评价,是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我来谈谈错误型资源的开发利用,请看案例——
《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展示亲手制作的钟表。
师:(出示几个学生制作的钟表模型)哇!真美呀!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老师,我发现有错误!9号钟面两根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么样?
生:应该是一根短针,一根长针。
师:短针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什么?长针呢?
生: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生:我还发现2号钟面上的数字写成一堆了!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写?
生:每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我发现8号的9点钟拨的位置不是很准确,我来给他拨正。
师:你最喜欢哪一号钟面?
生:我最喜欢3号钟面,因为它的数字写的特别端正清楚,距离也很平均。
师:谁能再把他这句话的意思说清楚一点?
生:他是说,一个数和一个数隔开的位置都是一样长的。
……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产生认知偏差或失误,而这些偏差或失误,作为宝贵的认知经验,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面这个案例中,教师正是发现了学生制作钟表模型时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并巧妙地将这些错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发现、探讨、纠正,从而促进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主持人:综合大家的发言,我们不难发现,动态生成之所以如此有魅力,正是因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和谐对话的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发展能力的课堂,是精彩纷呈、时时闪现创新火花的课堂。那么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需要注意什么呢?
蔡呈腾(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
在七年级科学课“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学生在提出猜测时,不但提到了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程度、液体的种类,还提出了环境湿度对蒸发的影响(八年级时教材有介绍)。这一点连教师都没有预料到,教师如获至宝,便临时调整教学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起这个内容来。
我们所提倡的生成,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需要,更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需要。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毫无意义的。上例中,教师把后续教材内容提前,貌似对教材知识内容的“重组”,但环境、湿度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不仅仅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还与气压的概念有关,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学习必须以气压为铺垫,而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气压。不加分析地利用这一“生成”,无形就是把整条知识链中的某一环节拆出来,打乱了学生知识系统形成的逻辑性与循序渐进性。因此,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偏离教学目标的生成无异于鹊巢鸠占。
黄瑜(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
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生成固然精彩,但是如果当学生价值取向有悖于文本人文内涵的时候,教师也不加区分和处理,信手拈来,导致曲解文本,这样的生成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负效的。下面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反思和注意。
《狐狸和乌鸦》教学接近尾声,教师问:“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想对故事里的狐狸和乌鸦说什么?”学生有的劝乌鸦下次不要再轻信别人的“好话”,有的指责狐狸不要再用假话骗人。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出语惊人:“小狐狸,你真聪明,我要向你学习。”教师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为什么?”“小狐狸能动脑筋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它很聪明。”教师马上表扬这个学生道:“你真会动脑筋,敢于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谁还赞同这种看法呢?”其他学生一听教师的鼓励,立刻叽叽喳喳地说开来:“狐狸一开始的时候乌鸦不理狐狸,但是狐狸一点也不灰心,直到把乌鸦嘴里的肉骗下来。”“狐狸竟然能把乌鸦嘴里的肉骗下来,说明它很会说话。”听了学生的这些回答,教师很高兴地表扬学生:“你们真了不起,能有这么多不同理解,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于是转身在黑板上的狐狸图片边上写下了“聪明”两字。
主持人:我们在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作为资源开发者的人——教师。是否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教师能否从教育实际、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定课程目标,能否正确选择和筛选课程内容,能否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动态。动态生成,激发着教师的创造潜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0
您可能也喜欢: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 论动态生成的课堂 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发挥 在课堂生成中捕捉话题
无觅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2
更新:2007-4-19 8:06:18 编辑:fengyefy 关于 生成 的文章
生成,原来课堂可以更美的 追求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堂中预设的调整与生成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课堂教学生成要适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