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秃鹰之死》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3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境现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来组织材料加以说明的。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1.设置情景,导语引入。
(播放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材料)刚才,大家从影片中看到的浓浓黑烟、脏得发臭的河流和堆积成山的废弃物,是否难以想像生活于其间的滋味。但事实是,我们确实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不信,请你看看这篇《秃鹰之死》。
2、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掌握并积累词语。
3.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围绕中。乙、精心选材的写作特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赏读课文,指出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5.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解说:研读课文是突出自读要点,实现自读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其概括能力,既而引导学生研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并运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同时,通过课文的研读也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读点拨
l.题意简释。
(1)题目“秃鹰之死”的作用。
明确: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说出了工业“三废”所带来的危害,显示出文章的说明重点。
(2)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死亡的生物很多,为什么要以“秃鹰之死”为题呢? 明确:用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的体强性凶的鹰的死亡,来强调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重视环保。
(解说:通过对题目的解析,体味标题的意义力深对文章的理解。)
2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l~7 段)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一层(第l~4段)工业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层(第5、6段)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三层(第7段)核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部分(第8~10段)工业“三废”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严峻挑战。
3.重难点分析。
(l)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①说明中心: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②选材角度:从废气、废渣废水、核污染三个角度选取材料来说明中心。
③围绕中心,增添材料:a大量氟利昂的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从而引发人类皮肤癌病增多;b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含铅或其他重金属的废渣废水可弓没人的多种血液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数万人的受害,连下一代的小孩也有遗害,轻者头上不长头发,重者患上白血病而不治身亡。
(2)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a.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举了“秃鹰之死”和“水俟病”为例;b.为说明“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机有”,举了日本东京和我国兰州为例。举出事实,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增强说服力。
②列数字。a.为说明“洛杉矶烟雾”的危害,举出当地老人死亡人数(400)和东京受害人的具体数目(600);b.为说明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之多,列出“400 万吨”的具体数目;c.为说明工业“三废”量之大,列出了“30 亿吨”“6000 亿一7000亿吨”“4亿吨”“0.028%”“0.032%”等数目;d.为说明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列出了“五百多万吨”的数目。列出具体的数字,真实可信,给人以确切的印象。
③作比较。为说明“现在全世界核武器的总破坏力”,把它与在广岛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破坏力作比较,得出超过“数百万倍”的结论。通过比较,强调所要说明的对象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④打比方。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把它比成“凶手”。通过打比方,使读者产生具体形象的感受,通俗明白,易于理解。
(解说:抓住说明中。c,学习围绕中心取材组材的方法,并实现增添新材料的拓展能力,达到教学目标1的要求;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实现教学目标人)
(3)过渡句的使用。
①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机有。
②问题岂止是杀人的洛杉烟雾。
③使人中毒的又岂止是汞!
(解说:学习说明文中的过渡技巧,努力做到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堂思考:
请找出文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我国的噪声污染非常厉害,而且越来越严重。这几年的情况是 这样的:在城市里,白天的平均噪声达到59分贝,夜间为49分贝。都高于国家标准。2/3的城市人0暴露在55分贝以上的严重噪声环境下,1/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6分贝以上难以忍受的噪声环境之下。我国的职工在90 分贝以上的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 1/3以上。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高分贝的噪声危害大。举个例子,如果噪声的强度达到了95分贝,那么,39%的人会觉得头晕,27%的人会觉得头疼,18%的人会厌食,22%的人会心烦,32%的人失眠,27%的人胃疼,还有27%的人记忆减退。在很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致人死亡。在这里,噪音充当了名副其实的“杀手”角色。
2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和查找资料,围绕工业“三废”或择其一个方面的危害以及治理对策,写一篇小论文。
第二篇:秃鹰之死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自读过程:
1.设置情景,导语引入。
(播放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材料)刚才,大家从影片中看到的浓浓黑烟、脏得发臭的河流和堆积成山的废弃物,是否难以想像生活于其间的滋味。但事实是,我们确实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不信,请你看看这篇《秃鹰之死》。2.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掌握并积累词语。
3.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围绕中心精心选材的写作特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赏读课文,指出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5.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解说:研读课文是突出自读要点,实现自读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其概括能力,既而引导学生研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并运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同时,通过课文的研读也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读点拨: 1.题意简释。
(1)题目“秃鹰之死”的作用。
明确: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说出了工业“三废”所带来的危害,显示出文章的说明重点。
(2)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死亡的生物很多,为什么要以“秃鹰之死”为题呢?
明确:用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的体强性凶的鹰的死亡,来强调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重视环保。
(解说:通过对题目的解析,体味标题的意义力深对文章的理解。)2.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7 段)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第一层(第1-4段)工业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层(第5、6段)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三层(第7段)核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部分(第8-10段)工业“三废”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严峻挑战。3.重难点分析。
(1)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①说明中心: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②选材角度:从废气、废渣废水、核污染三个角度选取材料来说明中心。③围绕中心,增添材料:a大量氟利昂的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从而引发人类皮肤癌病增多;b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含铅或其他重金属的废渣废水可引发人的多种血液病;c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数万人的受害,连下一代的小孩也有遗害,轻者头上不长头发,重者患上白血病而不治身亡。(2)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a.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举了“秃鹰之死”和“水俣病”为例;b.为说明“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矶有”,举了日本东京和我国兰州为例。举出事实,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增强说服力。
②列数字。a.为说明“洛杉矶烟雾”的危害,举出当地老人死亡人数(400)和东京受害人的具体数目(600);b.为说明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之多,列出“400 万吨”的具体数目;c.为说明工业“三废”量之大,列出了“30 亿吨”“6000 亿—7000亿吨”“4亿吨”“0.028%”“0.032%”等数目;d.为说明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列出了“五百多万吨”的数目。列出具体的数字,真实可信,给人以确切的印象。③作比较。为说明“现在全世界核武器的总破坏力”,把它与在广岛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破坏力作比较,得出超过“数百万倍”的结论。通过比较,强调所要说明的对象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④打比方。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把它比成“凶手”。通过打比方,使读者产生具体形象的感受,通俗明白,易于理解。
(解说:抓住说明中学习围绕中心取材组材的方法,并实现增添新材料的拓展能力,达到教学目标1的要求;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实现教学目标人)(3)过渡句的使用。
①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矶有。②问题岂止是杀人的洛杉矶烟雾。③使人中毒的又岂止是汞!
(解说:学习说明文中的过渡技巧,努力做到使文章浑然一体。)
第三篇:《黛玉之死》教案设计
《黛玉之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熟悉黛玉之死的情节过程,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把握人物心理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的变化,探究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能从环境描写人手去寻找黛玉之死的社会原因。
4、能在一定层次上以分析评价的方式来鉴赏小说的悲剧美。【教学重难点】
1把握黛玉临死前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
2借助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描写来认识黛玉之死的社会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1.由粗读到精读,熟悉课文内容,能基本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2.教师设计思考题,激发学生思考;相互研讨,共同探究。
3.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形成对问题分析的书面总结。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宝黛感情的纯真、爱情所受的戕害及结局的凄美一
直令读者唏嘘不已,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从故事的结局入手,去初步地了解一下这个诉说了二百多年的爱情故事„„
二、整体初读,整合课文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概情节,整体把握,井能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思考:根据情节发展,概括出黛玉之死过程中的几个阶段。
明确:惊闻娶亲,写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探望宝玉,写黛玉
为知详情,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焚绢毁诗,写自宝玉处回来后,“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并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香魂飞散,写黛玉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
三、深入理解,归纳提要
再次深人课文,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思考:在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中,找出描写黛玉心理变化的内容,并根据这些变化理解人物的心理。
明确:惊闻娶亲,“黛玉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已听呆了“心里竟是油儿
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的直接描写和“两只脚却像
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将来”的动作描写都表明这个消息对黛玉的打击之重,这种重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逐渐加重,这可以看出黛玉得知消息后内心的活动非常激烈,由“心头乱跳”到“呆”再到“说不上什么来”,可见她对此事想得很多。
探望宝玉,两只脚“这时不似先前那样软了”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两十却又不答言,仍旧傻笑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便回身笑着出来”,“走得比往常飞快”,“笑着随了往潇湘馆来”等等,这里反复写到黛玉的“笑”,见到宝玉“笑”、从宝玉处出来要“笑”、往潇湘馆
来也要“笑”,这些笑里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有见到宝玉后的高兴,有得到宝玉“我为林姑娘病了”的回答的满足,有心事得解之后的解脱,从中可见黛玉与宝玉问的一种纯真深挚的爱情。
焚绢毁诗,自宝玉处回来后,笑着对紫鹃等说“我那里就能够死呢”;想起傻大姐的话来“反而不伤心,惟求速死,以完此债”;紫鹃苦劝她保重时,她“微笑一笑,也不答言”,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自料万无生理”等等,这些内容中,重要的一点是黛玉已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内心既有面对死亡的平静,也有着不甘,这种不甘表现在撕绢帕、焚诗稿这样的行为里,“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是从旁人的角度来写黛玉的心理。
香魂飞散,病症加重,“那黛玉已不能言”,”微微的开眼,似有知识之状„„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稍微缓和了一些后,对紫鹃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临终之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无疑,这些情节都在表明在黛玉死去之前,宝玉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外阅读,拓宽延伸
课后阅读《红楼梦》第96、97、98回中除课文节选部分的其他内容,了解原作中这几回的完 整情节。
板书设计
惊闻娶亲(惊)
探望宝玉(真)
焚绢毁诗(痛)
香魂飞散(恨?怨?)
贾母绝情
紫鹃同情
第二课时
一,重点解读,探究质疑
从节选部分来看,林黛玉之死的原因,除身染重疾及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而带给她的心理冲击外,贾府上下的态度也不可忽视,或者可以说,贾府中以贾母为代表的一股势力一手造成的宝黛爱情悲剧也加速了黛玉的死亡。那么,在黛玉之死这件事上,贾府各方都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呢?这些态度又怎样作用于黛玉之死呢?
思考:在黛玉之死的整个过程中,贾府各方都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找出这些内容并简要概括。
明确:一方以紫鹃、李纨为代表,他们对宝黛之间的感情很清楚,但在对贾母、凤姐安排的
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又无力阻拦,只能更多地对宝黛二人予以同情。如,宝黛在迷惑中表明心迹之后,紫鹃对黛玉说“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欲撕毁绢帕的时候,“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黛玉病重,紫鹃来回贾母时,欲寻宝玉而不得,于是“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回去了”;李纨在得知黛玉病重,赶着过来时“一头走,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竞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风姐想出一条偷粱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等等。
另一方以贾母、凤姐为代表,他们是左右贾府局势的人,在对待宝玉的婚事上独断专行,又
用尽心计,宝黛之间的爱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与贾府的利益无法统一的,故二人所遭之种种打击及创痛本不在贾母们抚恤的范围之内,因此,黛玉病重到最终死去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紫鹃寻贾母时“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在黛玉病危时,凤姐还差林之孝家的来叫紫鹃去“使唤使唤”等等。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疾病之下,林黛玉怎能不死呢?
思考:分组讨论,在本文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去表现宝黛爱情悲剧的“悲”?
明确:主要是从描述宝黛的遭遇和周围人的不同态度来表现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个人之悲和社会之悲,此外,结尾处作者的评价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课后作业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就《黛玉之死》写一篇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延伸阅读
掉包婚姻与黛玉之死
王蒙
续作费了很大的力气来写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悲剧结局。续作相当善于描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变态的精神现象。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黛玉的梦境、“心病”贾母不管不
问,父亲续弦,没有素娘的苦处,宝玉的亲亲疏疏、热热冷冷的不稳定性——梦里的宝玉一会儿
说“你既有了人家儿,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一会儿又说“你原是许了我的,所以你才到我们这里来,我待你是怎么样的,你也想想”——最后宝玉用剖开自己的胸膛,拿出心来让黛玉瞧„„实是动情发狠,实是绝望的爱情。
八十九回“杯弓蛇影颦卿绝粒”,写黛玉听到一个谎信儿——宝玉已与张家小姐定了亲,她
便奄奄一息,后知并非如此后,她又活过来了。和生命缠绕难分的爱情!使人死、使人生的爱 情!真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一段也是一个预演,是林黛玉终于因情尽泪枯而死的 前奏。
九十七回“焚稿断痴情”,九十八回“魂归离恨天”。写黛玉之死十分令人悲痛,没有回应 的爱情,没有回应的才华,没有回应的眼泪和怨懑——是一个没有回应的生命!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从爱自己的人身上获得自己的存在的证明。正是在爱情的镜子里,人们感知到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形象。不能获得证明的存在未必是真实的更不是有意义的存在。失去了对自己的青春和最好的感知亦即丧失了美好与青春。不真实与无意义的存在又要它做甚?林黛玉“只求速死”,此外还能怎么样呢?
不论专家学者对续作有些什么批评,这几段还是打动了世世代代万万千千的读者。九十六回“颦儿迷本性”,写黛玉听到宝玉即将与宝钗成亲后去找宝玉,“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
‘我为林姑娘病了’。„„”。呜呼,这是怎样真诚的痴呆,是怎样真实的交流!到这个时候,世界已不复存在,社会已不复存在,环境的桎梏镣铐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颗滴血的心,交相映照,交相勉力支持,交相释放出无尽的苦水,交相浸泡!这就是一个没有爱情、不允许爱情(贾母
说,这女孩儿“心病”也是不可以有的)的环境中的真正爱情,真正的婚礼!他们这样对坐了,傻
笑了,表白了,他们的爱情已经成功了!薛宝钗即使当一百年的二奶奶,与宝玉生下二十个大儿子来,她也不可能得到一秒钟这样的心贴心、心哭心,心换心的刻骨铭心的境界和体验!究竟是谁可怜?
续作确实相当善于写这种精神状态的异常化。其中九十八回写宝玉得知黛玉的死讯后昏死过去,一百一十六回写宝玉因麝月的一句话而“魂魄出窍”,都能入扣可信,给人留下印象。“凤姐设奇谋”的掉包计,是否符舍曹雪芹原意实难判断。但续作的这种处理确也煞费苦心。这里,黛玉是被抛弃的。宝玉是被欺骗的。宝钗是用来进行欺骗和顶替的,归根结底也是被欺骗的。宝钗明明知道宝玉想娶以为娶的是黛玉而绝非自己竞能一无反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充当一场井非自己的意愿的骗局的主角,也算写绝了。宝钗能胜任这样的尴尬角色,确也令人五体投地——“服了”!如果不用这种“奇谋”,不这样“出奇制胜”,就无法写出这样结果来,尤其无法写出宝玉如何能弃黛而取钗来。如果是黛玉先死而后宝玉娶钗,如果黛玉未死而宝玉同意(哪怕是被迫同意)娶钗,都不合理。只有用奇谋把宝玉蒙在鼓里,才有这个可能性。而对于奇谋的策划者组织者,即对于贾母、王夫人、凤姐来说,也必须写出他们采取奇谋的合理性,甚至是不得已。所以写了失玉后宝玉的病重,写宝玉病重一箭双雕,一是宝玉从而更易上当,二是结婚冲喜要紧,使平日难于想象难于解释的掉包婚姻的出现有了一定的依据。同时,这种掉包婚姻“奇谋”,表现出的封建道德与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残酷、荒唐;表现出的那种扼杀青春、扼杀美、扼杀一切美好与真诚的情愫的封建秩序的反人性的特质——而这种欺人太甚的霸道又是彻里彻外地出自为宝玉好的良善动机——确令读者发指,令读者扼腕太息,欲哭无泪。这样的婚姻,确也是世界婚姻史上的奇迹,是文学宝库中人类的一种崭新经验的记录,也是爱情悲剧中的一个奇闻了。
(摘自《红楼启示录》)
红楼梦导读
朋友,当您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时,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这部书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部书?书中都写了些什么人?什么事?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有些疑问您读了书就会涣然冰释,可是《红楼梦》背景复杂,内容博大,它所描述的社会与生活距今天的时代较远,加上原作者曹雪芹没能把书写完,留下许多悬念。二百年来,耗费了许许多多研究者的心血,仍不能把这些问题搞得清清爽爽;退一步说,即使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一般的读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闲看众说纷纭的红学文章,所以初读《红楼梦》的朋友,仍会有一些理不清的地方。本文就初读《红楼梦》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删繁撮要地做一介绍,算作您初读《红楼梦》的入门向导吧。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早已作古,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也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史老太君(即贾母)还在。在宁荣二府众多的人物中,贾母的辈分最高。她是贾赦、贾政的生母,贾敬的婶娘,贾琏、宝玉、元春姊妹的祖母,贾珍的叔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的姑奶奶,薛宝钗的远支姨姥姥。这位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千金嫁到贾府已经五十多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政痛责宝玉,她以“立刻回南京去”要挟,贾政便“苦苦叩求认罪”;贾赦想要她身边的侍婢鸳鸯作妾,被她骂了回去,也只得“告病,且不敢见贾母”;至于王熙凤等人更是千方百计地逢迎讨好,众星捧月般围着她转。贾母虽不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却是荣国府的中心人物,府内的日常生活便以贾母为中心展开着:吃酒、听戏、斗牌、逛庙、打醮、祭祠、说笑话、制灯谜、行酒令„„作者对公侯府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使我们真切了解到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生活的真实情景。
由于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得以长期在内帏厮混,也是由于贾母的疼爱,失怙无依的林黛玉从扬州来到荣国府,客观上为宝黛爱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老太太可以心疼地搂着他们“心肝儿肉”地叫,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宝玉的眼睛,却不能容忍他们越出了“正经礼数”的爱情行为。在她的眼里,一个清白女孩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便“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所以续作者写她采用王熙凤的“掉包计”,制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造成了宝钗的婚姻悲剧,是极有可能的。最后,这位享尽人间清福的老妇人,在目睹家产被抄、儿孙入狱的凄惨结局后,随着这个家族的崩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贾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袭了贾代善的爵位(按封爵逐代降级的规定,袭一等将军之职),分出去另过。他在《红楼梦》中主要作了两件事:一是逼着邢夫人去讨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作妾,一是勾结贾雨村强夺石呆子家的二十把古扇,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贾母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和大儿媳妇邢夫人,而是和二儿子贾政一起过,于是贾政的妻子王夫人便掌了荣国府的内政。贾政夫妇是贾府老辈人中的正人君子,丈夫在外为官清正,妻子在内吃斋念佛。他们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贾宝玉,期望他能成为贾家百年之基的继承人。为此,贾政不惜下死手痛笞宝玉,王夫人则处心积虑安插下忠于封建道德的袭人监护宝玉,而把涉嫌将宝玉引上邪路的金钏、晴雯、芳官等人痛加责罚,驱除殆尽。但是贾宝玉终于没能按他们的愿望走上“仕途经济”的“正路”,而是“悬崖撒手”,永远地离开了他们。这一对没落家族中道貌岸然的正统派,在家族崩溃时不会得到比别人更好些的结局。后四十回写“复世职政老沐天恩”,让贾政重袭贾赦丢掉的爵位,不符合曹雪芹“为官的家业凋零”的原意。贾赦、贾政的堂兄贾敬是长房宁国府的第三代人,虽然他是贾代化的次子,因长子贾敷早亡,所以由他袭了爵位,并有一男(贾珍)一女(惜春)。但是他却迷上炼丹修道,一心成仙,把爵位让给儿子贾珍继承,自己搬到城外道士庙去住,过生日也不回来,终因吞服丹砂过量导致膨胀而殁。《红楼梦》第五回说“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指的就是贾敬,说他是贾家祖业败坏的起始。
以上是贾氏家族的老一辈人,有想入非非的,有昏暴贪淫的,有道貌岸然的。贾家的衰败从他们这一代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靠家大业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才没有倒下来。贾氏家族的第四代人可分成两组:一组是已成家并掌了权的贾珍、贾琏兄弟以及入宫当了皇妃的大姐元春;一组是还在少年烂漫之际的宝玉、贾环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
贾珍是宁荣二府第四代人里的头一号败子。他年轻时就袭了“三品威烈将军”的爵位,又以长房资格做了贾氏宗族的族长,无人能管。他与自己的儿媳秦氏通奸,被丫环发现,致使秦氏含羞自尽;他还与小姨子尤氏姊妹私姘,为达到长期姘占的目的,把尤二姐送给贾琏做外室,葬送了二姐的性命;在为生父守丧期间,他也不忘寻花问柳,骑射聚赌。封建社会的种种道德约束对他丝毫不起作用,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赤裸裸的兽性的疯狂享乐。
贾珍的堂弟贾琏也是这样一个“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的“下流种子”。亲生女儿出痘疹,须斋戒供养痘疹娘娘,他却乘机和厨娘私偷;妻子王熙凤过生日,他又跟仆妇鲍二家的乱搞;在国孝(太妃丧期)家孝(贾敬丧期)两重孝期内,偷娶尤二姐做外室。他名义上是荣国府的外掌家,却处处受内当家王熙凤的制约,连他的小厮都知道:“奶奶(指王熙凤)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指贾琏)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如果有谁不了解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是什么样子,贾琏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样板。贾琏的妻子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儿,跟贾琏亲上做亲(未婚时是姑舅兄妹)。因为这一层关系,贾琏虽然是贾赦的儿子,却跟他的叔父贾政一起过。夫妻二人协助贾政、王夫人料理家政。王熙凤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学形象,协理宁国府表现出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表现出她的贪婪,毒设相思局表现出她的狠毒,正言弹妒意表现出她的威严,在贾母面前她效戏彩斑衣,在贾琏面前却能泼醋大闹,对尤二姐她借剑杀人,对平儿则恩威并施,她克扣了赵姨娘的月银,却送给花袭人皮袄,与侄儿贾蓉有染,却与侄媳秦氏交厚,她待下人如凶神恶煞,待小姑小叔却又俨然慈嫂,她虽泼辣敢为,却不失大家风范,虽讨贾母欢心,却做得不露痕迹。虽然她每天都在为维持荣国府内的正常秩序而奔忙,实际上她也和两府内其他统治者一样,并不真正关心这座露出裂痕的老屋能支持多久。她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在权力中心维持多久,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当这座赖以存身立命的贾家老屋“忽啦啦似大厦倾”时,她也“昏惨惨似灯将尽”。
在已婚的第四代人中,地位比较特殊的是做了皇妃的贾元春。她虽只是一柔弱女子,却身系贾府安危。一听说进宫陛见,合家人都惶惶不定,听说元春封了妃子,又都洋洋喜气盈腮。省亲场面的豪华热烈掩盖不住她失去人身自由的悲苦,最后在宫内的权力倾轧中命殒身亡,贾府也就此一败涂地。
在没有成家的第四代人中,宝玉和贾环都是贾政的儿子(贾政还有个长子,叫贾珠,十九岁上死了,留下一子,名贾兰,随寡母李纨生活),但因一个是嫡出(王夫人所生),一个是庶出(赵姨娘所生),地位便有天壤之别。宝玉是众人捧护的“凤凰”,贾环却是没人理睬的“小冻猫子”。四姊妹中,元春和探春同是贾政的女儿,也是一个嫡出,一个庶出(探春也为赵姨娘所生,跟贾环是同胞姐弟)。迎春是贾赦的女儿,虽不是庶出,但也不是邢夫人所生(贾琏也非邢夫人所生),大概邢夫人是贾赦续娶的,前面还有一位过世的夫人才是贾琏和迎春的生母。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母亲早亡,父亲又弃家学道,从小儿在荣府这边和贾母一起生活。贾宝玉是那一时代面目全新的文学形象,也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由于贾母的溺爱,他得以逃避过早地接受封建主义的教育,长期在内帏厮混,使他避免卷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利害之争,所以在他身上保持了人性中较为美好的成分,而贾政的近乎迫害的教育方式,又使他本能地产生反抗。于是他憎恶“仕途经济”,讨厌与士大夫峨冠礼服往来,把八股时文称作“饵名钓禄之阶”,而对他身边那些地位比他低下的底层女子,却寄予深厚的同情,他也在这女性的温柔中得到理解和爱护,所以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富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迎、探、惜三姐妹中佼佼者当推探春。这位人称“玫瑰花”的三小姐出场便不凡,“修眉俊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组织过诗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兴利除弊,“精细处不让凤姐”;王夫人受冤屈时,是她站出来代为洗雪;王善保家的肆虐行恶时,又是她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儿形象中,探春的确是一朵又红又香、只是刺戳手的玫瑰花。但是这位“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少女也有她说不出的烦难。庶出的身份使她承受一种无名的压抑,她甚至憎恶给她带来这种身份的生母赵姨娘。她渴望立一番事业,最后却抛弃家园,远嫁海疆,一帆风雨,飘零生涯。
二丫头迎春诨名“二木头”,善良懦弱无能,连她屋里的丫环的纷争也管不了,只管抱着一本《太上感应篇》去求超脱。贾府衰败时,她竟成了父亲贾赦的债务抵押品,嫁给残暴寡恩的“中山狼”孙绍祖,倍受凌辱折磨,一年时间就被这条恶狼吞噬,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四小姐惜春自幼失去父恃母爱,养成孤介偏僻的性格。等她长大时,贾府已经彻底衰败了,她落得个削发为尼的下场,伴随青灯黄卷,沿街乞食化缘,用清冷寂寞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在这一代人中,还应提到三位虽非贾府成员,但和贾府有密切关系的年轻女性。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
林黛玉是大观园内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之一。她本籍苏州,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小女儿,是贾赦、贾政的亲妹妹,她本人跟贾宝玉是姑表兄妹。由于母亲早亡(不久父亲也去世),她投奔外祖母来到荣国府。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小性儿”,她不能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她执拗地甚至过分地追求自己的尊严,竟达到折磨自己的程度。她对宝玉的爱情也浸透着这种追求的痛苦,不断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简直搅碎了她那颗本来就脆弱的心。但是有谁会去责怪她的小性儿呢?小性儿本身打动不了读者,打动读者的是这小性儿里蕴含的一个少女对人性和爱情的执著追求。黛玉最终是泪尽而逝的,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她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
跟林黛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装愚守拙,随分从时”的金陵闺秀薛宝钗。薛宝钗跟贾宝玉是姨表姐弟,宝钗的母亲薛姨妈跟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姊妹,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是宝钗和宝玉的舅父。这位生在皇商家庭的秀女由于父亲早逝,哥哥不成材,从小儿就承担起帮助母亲料理家计的责任,所以年纪虽小,却谙于世故,很会做人。她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密却表现得豁然大度。贾母让她点戏,她挑老人喜欢的热闹戏文,博得贾母欢心;薛蟠带回些南方特产,她挨门儿送到,不露出谁厚谁薄,连赵姨娘也衷心感激;甚至本来心存芥蒂,怀疑她“有心藏奸”的林黛玉后来也把她认作知己。按封建道德标准来审度,薛宝钗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且博学有识,是理想的内当家人选,所以当凤姐暂时谢事时,贾府仲裁者便让她协助李纨、探春共同管理荣府事物,表示了他们对这位未来“宝二奶奶”的认可。后来她果真名正言顺地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但是她没有得到宝玉真心诚意的爱情。她的美貌温柔贤淑打动不了封建家族的叛逆贾宝玉,贾宝玉永远也不能成为她所期望的“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良人。最后宝玉抛下她遁入空门,她也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殉葬品。史湘云也出身侯门,是贾母的娘家孙女儿,跟贾宝玉是隔房表兄妹。但是她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而且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寄养叔婶门下,凄凉景况可想而知,但是她生性开朗,爽直豪放,文思敏捷,憨态可掬。划拳时碰得腕上镯子叮当响,喝酒醉卧在芍药上任落花撒得满身满头,听见大观园里起诗社便急得什么似的,连她的咬舌子“爱哥哥”也叫得那么有趣。她也曾劝宝玉去结交士大夫,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有口无心。跟圆滑世故的薛宝钗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起来,史湘云更让人感到亲切好玩儿,易于接近。但是在那个禁锢人性的时代,史湘云也不会有更好些的结局。她虽嫁得如意郎君,婚后生活比较美满,但不久丈夫病故,晚景更为凄凉。甚至可能沦为乞丐。
贾家的第五代人有贾珍的儿子贾蓉,一位少年花花公子,已结婚,前妻秦氏因与公公通奸败露自缢,续娶胡氏。贾琏与凤姐之女巧姐儿,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贾家败落后,巧姐得到刘姥姥救助。早逝的贾珠的儿子贾兰,由寡母李纨苦守长大,做了官,为母亲争得封诰,但李纨已耗干心血,黄泉路近。
以上是宁荣二府内属于统治者的那一层人物,在偌大的两家府第内还生活着一大群为上层人服务的下层人,主要是各房的侍妾与丫环。下面挑主要的介绍几位。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环,服侍贾母盥漱起居。贾母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她,连打牌行令都需鸳鸯提着些。由于地位特殊,贾琏、王熙凤有些事也得和鸳鸯商量着办,俨然是半个主子。但被贾赦看中,硬要讨去做妾,虽经贾母阻拦未成,鸳鸯的一生已经断送了。“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贾赦的话绝非仅仅是威胁。鸳鸯最后选择了死,以死来维护自己的清白与尊严。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又是贾琏的通房丫头。陪房丫头即作为陪嫁,随王熙凤一起由王家来到贾家。通房丫头就是肉体被男主人占有的侍妾。她夹在浪荡公子贾琏和淫威主母王熙凤之间,小心周旋,侍奉二人,仍不免受气,王熙凤因鲍二家的同贾琏争闹,平儿就成为他们的出气筒。由于王熙凤掌家奶奶的地位,平儿在处理家常事务上也有一定的权力,但她并不因此而作威作福,能体恤下人,并善于应付各种场面,是王熙凤得力的心腹。
晴雯和袭人都是宝玉房的大丫头,思想与性格却迥然不同。晴雯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性如烈火,敢怒敢为,哪怕因此得罪“主子”,招来大祸也在所不惜。袭人则温顺驯服,甘做奴才,并设身处地为主人着想,惟恐不能恪尽职任。宝玉给她取名“袭人”,暗示她无处不在的温柔侵袭,也是生花妙笔之一。在那个需要奴才并培养奴才的社会里,袭人自然得到主人的赏识,被内定为宝玉的“姨娘”;晴雯则因不甘受人驱使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应了她名字中暗寓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谶言。
紫鹃本来是贾母的丫环,后来被送给林黛玉。她同这位孤高自傲、动辄爱恼的贵族小姐相处得很好。林黛玉除了因为紫鹃试探宝玉惹下祸那一次,确也不曾对她恶言相向。紫鹃照顾黛玉,不单是婢女服侍小姐,还带有一种对弱者的同情,特别是对黛玉和宝玉的婚姻,她表现出一种婢女少有的热情,甚至不惧因此受到责罚。尤为可贵的是黛玉去世后,她仍珍重情感,谴责宝玉负情(当然是错怪了宝玉)。紫鹃也名如其人,是一朵忠诚和正义化成的紫杜鹃。
在这一大群丫环中还有许多令人同情的形象,如含冤受屈投井自尽的金钏儿,因追求自主婚姻而被逐的司棋,天真活泼遭人嫉恨而出家的芳官,富于同情心却不被恶少贾环理解的彩云,无辜遭谴的入画,凭空受过的柳五儿„„这是一个人人都不配有好运的没落的社会,更何况是生活在这社会最底层,连人身和生命都不由自己做主的婢女。她们的悲惨命运几乎是生来就注定了的,除了袭人那样低眉顺首,甘作奴才者外,但凡在意识和感情上稍微流露出一点“自我”的,必将遭受戕害。
《红楼梦》里一共出现四百多位人物,除贾府人物之外还有不择手段向上爬的贾雨村,打死人不当一回事的呆霸王薛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后自己送了小命的贾瑞,在老虎牙缝里求食的贾芸,心地善良而又老于世故的村妇刘姥姥,风流倜傥而又冷心冷面的世家子弟柳湘莲,身怀绝技却身不由己的伶人琪官,雪肤月貌水性杨花而终致吃亏丧命的尤二姐,以热血寒光向心上人证明自己清白无辜的尤三姐,具花柳之姿秉风雷之性的夏金桂„„几乎是唤出一个人的名字就会在读者面前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曹雪芹以他对社会生活深刻的观察力和令人叹止的表现力活现出那一时代的众生相,完成了这一组貌人人殊,神个个异的人物群塑。
曹雪芹令人叹赏的艺术功力不止在于他塑造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还在于他把这群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共生态的人物群体。在《红楼梦》之前中国文学史上已出现过许多成功的文学形象,但这些人物多是单线的,往往一个人物的主要行为告一段落才出现下一个人物。《红楼梦》则用日常生活细节这张网把众多人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谁该做什么都预留地步,既不因小失大,让细节遮蔽了人物,又不一枝独秀,使人物脱离环境与背景。以往的人物多从历史中攫取原型,塑造人物时不免加上创作者人为的取舍与加工,带有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斧凿痕迹。《红楼梦》则面向现实生活,现实约束了曹雪芹,也成就了曹雪芹,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到目前为止还是绝后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正面描写的只是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但是它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本质。中国封建社会步履蹒跚,走过了两千多个年头,到《红楼梦》诞生的年月,它已经走到末期。腐朽的封建社会结构处在全面崩解的前夕,虽经满清开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统治阶层中“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他们的子弟早已磨尽了祖辈的筋力和锐气,“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一时代的人似乎已经感到朽屋将颓的不可挽回的历史结局,于是恣意享乐,如同世界末日到来前的疯狂纵欲,另一些人则为这纵情的享乐付出更多的血泪。这种腐朽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彻底朽败,连同寄附在这制度上的人,所以在我们回头审视这段历史时,甚至难以确定应由哪一个或哪一些人来承当责任,封建社会几乎是在那一时代生存者共同的叹息声中走向崩溃的。曹雪芹感受到了这种无可奈何的彻底朽败,并形诸笔墨,用贾府这面透镜把它表现出来,于是产生了不朽名著《红楼梦》。曹雪芹能够真实深刻地通过宁荣二府的兴衰表现那一时代的本质,跟他的家庭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曹雪芹的祖先本是居住在关外辽阳(一说铁岭)的汉人,在满清军事贵族同明王朝争夺关外统治权的战争中被俘,后编入满洲正白旗,并随清军入关。曹家祖先虽然只是内务府的包衣(家奴),但由于直属皇帝统辖,“从龙入关”,渐渐地有了“出身”。特别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被选中做了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少年时又被选入宫中陪伴康熙读书,曹家同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建立起密切的私人关系。从曹雪芹曾祖曹玺起,曹家三代连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织造近七十年。江宁织造官阶并不高,只是内务府派驻南京管理皇室织造事务的代表(另外还有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但是由于曹家和康熙皇帝的特殊关系,经常向皇帝直接报告江南民生吏治的情况,甚至地方行政长官的奏折有时还得附在曹寅的奏折内呈进。康熙皇帝南巡,四次以织造署作为行宫(皇帝外出时临时住宿的地方),住在曹家。曹家为接驾,“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但是这种赫赫扬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场面很快就烟消火灭。康熙死后,雍正做了皇帝,政局发生剧烈变化。曹家由于历任亏空及曹(曹雪芹父)行为不检,失去皇家恩宠,被革职抄家。曹雪芹全家离开江宁返回北京。后来可能又遭一次祸变,家道彻底败落,城里住不下去了。那时曹雪芹业已成年,困居北京西郊山村,靠卖画和朋友接济度日,居处满目蓬蒿,常常举家食粥。曹雪芹在人生困顿之中,回忆当年秦淮繁华的旧家景况和一败涂地的惨痛遭遇,对人生和社会的本来面目有了比他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创作《红楼梦》的原始动机。应该说,《红楼梦》的文字中饱含了作者的切肤之痛,所以“字字看来都是血”。但是《红楼梦》又绝非曹雪芹个人伤怀咏时之作,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成功作品,《红楼梦》所表现的主题远远超出了曹雪芹“怀金悼玉”的旧旨。可惜的是曹雪芹没能把这部撼世之作写完,现存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曹雪芹的同时代人高鹗续作的。续书虽然大致保持了原作的悲剧结局,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大大低于原著。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封建社会失去希望的第一位作家,但他却超不脱历史的局限。他是以一块怀才不遇、无力补天的顽石的身份,无可奈何地叹息这座封建大厦朽败倾颓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找不到更先进的思想武器,最终还是把这一切归结于宿命,归结于“色”“空”。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曹雪芹即处在这样的苦痛之中。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须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的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学的美常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
《红楼梦》专题学习知识检测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下列字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宫绦(tāo)花卉(huì)阜盛(fù)韶光(sháo)B.颦颦(pín)蹙(cù)眉 钗钏(chuàn)害臊(hàisào)C.北氓(méng)中(zhîng)邪 芹圃(pǔ)曹霑(zhān)D.满径蓬蒿(hāo)葳蕤(ruí)惶悚(sǒng)褪下中衣(tuì)2.下列各组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擅造潭府 衔玉而诞 随机应答 骨软肋酥 B.流荡优伶 不敢违拗 冠带家私 暴殄轻生 C.绿纱小衣 李纨宫裁 藤屉春凳 调停完备 D.遭殃横死 逸然自得 防嫌小事 格调规矩 3.下列各位不都属于“金陵十二钗”的是()
A.元春、探春、湘云、妙玉 B.凤姐、巧姐、李纨、秦氏 C.黛玉、宝钗、迎春、岫烟 D.迎春、惜春、凤姐、巧姐 4-6题判词说的是谁?
4.“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A.袭人 B.香菱 C.晴雯 D.巧姐
5.“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A.元春 B.探春 C.迎春 D.惜春
6.“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A.晴雯 B.黛玉 C.袭人 D.香菱
7.王熙风的判词中有“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内容,这说明她的结局是()A.身陷囹圄 B.降级为妾 C.被休回家 D.暴病而亡 8.《红楼梦》前80回原定名为()A.情僧录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 D.红楼梦 9.为《红楼梦》作批语的是谁?()A.俞平伯 B.林语堂 C.脂砚斋 D.胡适
10.最古老的《红楼梦》120回版本是哪个?()A.甲戍本 B.甲辰本 C.程甲本 D.程乙本
11.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写了一本《红楼梦》专著,造诣较高,它是()A.《红楼梦释真》 B.《红楼梦辨》 C.《红楼梦魇》 D.《红楼梦评论》
12.为《红楼梦》续写后40回的人是谁?()A.高鹗 B.程伟元
13.贾府的焦大是谁的奴仆?()A.宁国公贾演 B.荣国公贾源
14.宝玉贾兰中举,使贾府的衰微最终有了一线转机,请问贾兰是谁?()A.宁府惜春之兄 B.宁府贾蓉之弟 C.荣府贾珠之子 D.荣府迎春之兄
15.“怡红院、暖香坞,蘅芜苑,栊翠庵”分别是谁在大观园的住所?()A.宝钗,李纨,惜春,迎春 B.林黛玉,迎春,宝钗,湘云 C.贾宝玉,惜春,宝钗,妙玉 D.贾宝玉,李纨,惜春,妙玉 16.如果要查贾府的人物关系,那么应该到多少回去找?()A.第二回 B.第三回 C.第五回 D.第六回
17.曹雪芹塑造的哪个人身上,具有封建淑女的理想人格?()A.史湘云 B.薛宝钗 C.林黛玉 D.贾迎春
18.“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床金做马”分别是说()A.薛家 史家 B.贾家,史家 C.史家 贾家 D.薛家 贾家
19.毛泽东曾经援引红楼名言“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来说明国际政治斗争情形,这句话原是谁说的?()A.贾母 B.王熙凤 C.薛宝钗 D.林黛玉 20.“木石前盟”的“木”是指()A.绛珠仙草 B.“林” C.潇湘竹 D.潇湘妃子 21.司棋被逐出大观园这件事具体经过怎样?()
A.熙凤回禀抄捡结果后被迅即逐出。B.王善保家的求邢夫人出面延缓了逐出时间。
C.为了中秋赏月的事情暂时搁置一段时间。D.司棋自己要迎春下令逐出。22.最能够表现红楼结局的一句诗词是()
A.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B.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C.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D.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3.著名红学家中有一位宁波人,他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他是谁?()A.周汝昌 B.冯其庸 C.蔡义江 D.吴世昌 24.晴雯死后成为什么花的花神?()A.水仙 B.芙蓉 C.月季 D.蔷薇
二、判断题(22分)
25.尤二姐是被熙凤逼死的。A.是 B.不是
26.鸳鸯是因为深爱贾母而甘心陪葬的。A.是 B.不是
27.宝蟾是宝钗的妹妹。A.是 B,不是
28.补天顽石在大荒山青埂峰上。A.是 B,不是
29.《好了歌》是第一回甄士隐听癞头和尚说的。A.是 B.不是
30.《好了歌》依次说人事中的“功名、金银、姣妻、儿孙”都是空幻的。A.是 B.不是
31.马道婆与赵姨娘勾结作法欲致宝玉熙凤死地,赵姨娘遭了报应而马道婆无下文。A.是 B.不是
32.刘姥姥是个人情练达的乡间妇女,曹雪芹安排她是为了让她做映照贾府生活的一面镜子。A.是 B.不是
33.探春李纨都曾经协理过荣府事务,探春对自己的庶出地位很坦然。A.是 B.不是
34.紫鹃就是当初贾母拨给黛玉的丫鬟鹦哥。A.是 B.不是
35.大观园的诗社是黛玉发起的。A.是 B.不是
三、请填空(30分)
1.惯养娇生笑你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2.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4.一个是阆苑仙葩,()。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春流到夏。
5.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6.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7.(),无为有处有还无。
8.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9.都道是金玉良缘,()。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0.机关算尽太聪明,()。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
11.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12.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
《红楼梦》专题学习知识检测题答案
一、1.C 2.D 3.C 4.B 5.C 6.A 7.C 8.B 9.C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A17B 18D 19D 20A 21C 22C 21C 22C 23C 24B
二、25A 26B 27B 28A 29B 30A 31B 32A 33B 34A 35B
三、菱花空对雪澌澌;孝顺儿孙谁见了;哪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一个是美玉无瑕;怎禁得秋流到冬;送我上青云;他年葬侬知是谁? ;花落人亡两不知;假作真时真亦假;病如西子胜三分;俺只念木石前盟;反误了卿卿性命;欠泪的;泪已尽;缘何不使永团圆?
第四篇:《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听没听过这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词作曲——项羽。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三.教师朗诵全文,纠正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音
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四.作业:熟读课文,复习巩固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板书:
本纪——帝王
世家——诸侯
项羽之死 司马迁——《史记》列传——大臣
表——大事记
书——专门学科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司马迁及《史记》相关知识。
二.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1.实词:壁 慷慨 若
2.活用:壁 夜 楚歌 名
(二):段解: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
所当者破——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
(二):段解: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逃亡途中——绝境示勇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古今异义:以为 山东
(二):段解:写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第一次:斩杀汉将 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吓跑汉军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痛杀汉兵 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四段: 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一):点拨知识点:
重点词:地方 无以 长者 邑 购
(二):段解:乌江自刎
情节:拒渡——赠马——赐头——自刎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三.学生讨论:
1.项羽的性格特点。
2.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四.作业——小作文:项羽该不该过江东?
板书:
四面楚歌
第一段:垓下被围 多愁善感
慷慨悲歌
逃亡途中
项 第二段:东城被困 自负勇武
羽 绝境示勇
之 斩杀汉将
死 第三段:东城溃围 吓跑汉军 勇猛善战
痛杀汉兵
拒渡赠马
第五篇:《小职员之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圈画、朗读等方法体会多种描写方式对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寻找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作家:契诃夫。
六年级第一学期曾经学习过契诃夫写的《凡卡》,课文中那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凡卡曾经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契诃夫擅长于描写小人物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接触一位小职员,看看契诃夫笔下的这个小人物有着怎样的命运。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小职员之死》(PPT)
二、了解学习目标。(PPT)
明确:通过圈画、朗读等方法体会多种描写方式对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的作用。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三、学生大声散读课文,并思考归纳故事情节。
明确:写了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担心看轻歌剧时打的喷嚏溅着布里扎洛夫将军,再三向他道歉,担惊受怕,终日惶惶不安,最后一命呜呼的故事。(切尔维亚科夫 道歉 死了)
四、切尔维亚科夫前后共道歉了几次,分别是哪几次?朗读并体会切尔维亚科夫的心情。
明确:分别是第4节、第9节、第16节、第20节、第25节。担心、害怕的心情。
五、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1、作者塑造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请学生圈画出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说说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
明确:作者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方面对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进行了描写。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为:心情美好、无比幸福——慌忙,不妥当(第一次道歉)——心慌意乱、不再感到幸福、惶惶不安、胆怯(第二、第三次道歉)——脸色煞白(第四、第五次道歉)——吓呆、死了。
作者反复写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体现了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特点:胆怯懦弱、谨小慎微。
2、思考: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最终郁郁而死的原因。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如果切尔维亚科夫的喷嚏溅到的不是将军,而只是一个小职员的话,那么切尔维亚科夫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再与课文中切尔维亚科夫的表现比较之后回答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明确:看似是因为切尔维亚科夫打了个喷嚏才导致他的死亡,然而深入探讨后会发现,他的死首先是因为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自身的心理因素:过度的担心、害怕、自卑。其次是社会因素造成的,即社会等级观念(地位高低)的深入人心。将军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始终没有一句中听的话。这些话,可以让学生一一找出后朗读并体会。
六、拓展延伸
想象课文结尾处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时,当时的心理感受,请你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
小职员之死
契诃夫
切尔维亚科夫 道歉 死了
变化:幸福 慌忙 惶惶不安、胆怯 脸色煞白 吓呆、死了
性格:胆怯懦弱、谨小慎微。
死因:自身因素:过度的担心、害怕、自卑。
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观念深入人心。
九、教后反思
上这篇课文前前后后的过程,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明白了一节好课,并不仅仅是上课时那40分钟的事。它不仅需要课前课后用无数个40分钟的时间去备课、交流、反思、修改,而且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板书还可以设计的更好些,可以把切尔维亚科夫的神态心理的变化过程(由幸福——毫不慌张——心慌意乱——脸色煞白——吓呆)画成一条慢慢下降的线,把布里扎洛夫将军态度的变化(无所谓——不耐烦——极度愤怒)画成一条慢慢上升的线。由此比较得出等级制度的森严,那么课文要点便在板书上一目了然了,这将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今后,如果有机会再上这篇课文,我定会在板书设计上做一番尝试。
此外,我觉得有时老师认为对于学生可能是难点的问题,真正上课时,学生还是能讲出一点名堂来的。比如:原本以为学生在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时有难度,可是在课上,经过启发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源于他自身过度的担心、害怕、自卑,以及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作为老师有时确实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