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
浅谈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
课标要求广大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农村学校现有的设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特点.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想尽办法提高教学质量.粮食危机是世界面临的重要危机,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来自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疾病问题,也是生物学领域的问题。现代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正在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粮食,安全而富营养的禽畜产品和水产品,无公害的绿色果蔬。还有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需要生物学发挥作用。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当前,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提高。但不可否认农村初中在教学设施,特别是实验的配置方面和城市中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实验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实验也不例外。因此,农村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因为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齐等原因而忽略生物实验课。经过十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我认为上好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重视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农村学生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知识、轻实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进行“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一盆天竺葵(或蚕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剪出呈五角星形的硬纸片 并将纸片用墨水涂黑.在前一天晚上让学生用黑纸片把自己选好的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亲自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由老师边讲解、边操作.把遮光叶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来用清水冲洗.然后滴上一些碘液.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成蓝色.而是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五角星形状。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这个实验中的绿色植物要经过一个晚上后.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2.为什么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加热?3.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4.为什么砖压住的草是黄白色的?这样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就很容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加强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针对教学过程沿用着陈腐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有的甚至于给学生划重点、划答案、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利于学生背诵,应付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和升学考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忽视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弊端,我们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1、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一定教材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下,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发挥其领导职能,善于把握每一环节,在引入一定的生物学事实后,引导学生很好地感知,积极地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出其中的概念和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引入活的生物或直接材料的同时,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3、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我们在实验中提出在注意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精选练习题和作业题,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基本消化,向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兴趣活动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是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围绕课内所学内容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标本室,又可弥补课内技能培养的不足,还可密切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此外,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一些调查访问活动,走访当地的种养殖专业户和多种经营典型业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增强商品生产意识,为将来择业打下一定基础。
四、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初中众学科中.与农村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就是生物学科。生物学教学内容也有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如种子的发芽率、合理施肥、光合作用、开花与传粉、营养与繁殖、食用菌等。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农村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精讲细讲.强调动手能力,将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如讲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内容时.除解释光合作用的重点知识外.还要重点讲解庄稼太稀或太密都会减产的原因、合理密植、适当间种的道理。又如庄稼的成长离不开肥料.但施肥过多又会出现“烧苗”现象,教师可通过《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给学生解惑.同时讲清不同农作物和同种农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只有合理地灌溉与施肥.才能既节省财力.又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样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有用武之地.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之中。
五、注重生物学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世界观和生物学的情感态度
1、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有了生物学知识,便于以后的学习。
2、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有益生物,为学生培养生物学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了解哪些生物对农业生产有益,哪些对农业生产有害。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绝大多数生物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在生物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这种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世界观。
六、做好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评价
平时对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一些适当的评价是必要的。当然这种评价并不是单一的解答试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等知识技能的评价。如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探究能力等。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有广阔的天地.是广大农村生物学教师得以大显身手的地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更要 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 《生物课程标准》涵盖了生物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生物教师必须使教学活动具有创造力和个性化,而教师的创造和个性化又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充分理解之上。
农村学生基础差,不善于语言表达,对这门学科不太重视。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很重要。学生首次接受这门课程,启蒙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面多元性的学生,生物教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制作生物标本、操作实验、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还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将生物知识生化化。
一、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发展;由重知识形成的结果转向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单向信息交流转向重综合信息交流。重学生发展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能力正是农村学生缺乏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观察、调查、实验、合作、交流是科学探究的方法、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活动课教学和设计安排,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要花更大的努力和耐心提供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想法想说。
重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如学习“种子萌发条件”时,让学生利用农村的生活环境,多观察的基础上,收集生活谚语,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肥料等,将劣势变为优势。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重综合信息交流,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活动、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如植物的生殖,让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讨论花中与生殖有关结构,然后演示果实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粉、受精等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真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是让学生体会真理来源于实践,更可以培养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增加生物实验教学的数量,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把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是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对许多生物进行培养、观察,使学生对一些生物形成感性认识;借助这个阵地可以使用许多专门的工具、仪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要特别注意爱护生物,对野生动物、植物,不宜大量采集,使学生认同生物的多样性,爱护生物,也是很好的情感教育。
三、加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联系学生农村生活,联系生产实际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际既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感情基础,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也是生物教学的优势。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事,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篇:论文《浅谈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呢?经过三年多的教育科研,亲临教学一线实践,仔细深入地分析后,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问题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做为一名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绪论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从美丽的珊瑚开始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讨论。珊瑚有两种含义:①指珊瑚虫;②指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遗骸。前者是生物,是一种低等动物,它通常群居在一起,象树但不是树(有录像则放一段有关珊瑚的录像),后者构成了供人们观赏的美丽的珊瑚或沉积成巨大的珊瑚礁、珊瑚岛,它显然已不再是生物了。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绪论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学习生物课的意义。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①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男生长胡须、男女生都长青春痘。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却特别害羞,偷偷拔胡须,抠青春豆,以至毛囊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毛囊发炎,原本光洁的脸变得坎坷不平了;②法轮功在我国泛滥,以至于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受骗,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仰危机,充分说明了国人生物知识的匮乏;③环保问题日益严重,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 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北京上空常常风沙弥漫连日不开,我们神圣的首都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是我们的莫大耻辱!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各级决策者中必须要有懂生物的人才!不遵循客观规律必将遭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决不能没有中国!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如在讲解植物体缺N、P、K等元素时,会有什么症状呢?我引导学生先看课本彩图五,比较其细微差别。它们都是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为什么症状又有不同?我分析如下:植物对N需要量大,N与叶绿素形成、蛋白质形成关系密切,故缺N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症状明显;K主要以K+形式存在,极易运动,缺K时老叶黄得快;缺P对茎杆影响较大,对叶色影响较小,如彩图五。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酿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比赛时我们常常感到上气不接下气,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食物腐败通常是由于腐败细菌在食物中进行有氧呼吸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做泡菜就是利用水来隔绝氧气抑制腐败细菌活动。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 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酿酒离不开好酒曲?酒曲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酿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酿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3、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有识之士都以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老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多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联系师生感情増进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由于课堂内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同学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同学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组织学生制作“过塑”红叶标本,指导学生识别校园花卉。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 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如果从离体心脏的上腔静脉灌水,用绳扎住下腔静脉,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肺静脉灌水,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主动脉和肺动脉灌水,结果怎样?上述设问为血液循环途径的达标奠定了认知前提。
3、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求知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以小组内部的协作为宜。
三、科学分析几年来生物会考,摸清生物会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想提高认知能力,就必须使知识绘声绘色和 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认知领域中的四个层次是: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
1、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是认知层次中最低级、最基本的一层,是其它各层次的基础。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欲闯过记忆关,就必须①增强“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有意识地学习、理解,强化识记;②运用多种感官,保证牢固记忆;③时间上分散,利于记忆;④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图象联想、对比分析、口诀缩记等。
2、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启动思维“机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
3、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和分析都是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情境问题。所谓新情境材料是指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材料,其中有的是全新的材料,有的是已有知识的引伸,甚至有的是为考查某些知识而虚拟的。总之,陌生的情境,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比类题的能力,应注意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二是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00九年八月
第四篇:2014年-《走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课改》
走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课改
湖北省阳新县三溪中学(435234)樊亚兵
摘要:生物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等极具重要的作用。但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学科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总被视为所谓的“副课”,认为可教可不教可学可不学,或不必认真教不必认真学,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为切实进行农村初中生物课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生物教学 现状 新课改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初中生物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由于生物教学观念落后、实验设备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不少农村初中并未把生物学科的教学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而是将其视为所谓的“副课”,认为可教可不教可学可不学,或不必认真教不必认真学,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农村中学要进行生物新课改,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要提出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到位。部分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较深的理解,没有建立起全面的教育理念,思想上还是局限在应试教育的框框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过程中对生物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2.学校缺少专业的认真的生物教师。不少学校生物学科都是由非生物专业的教师兼代,这些教师一般都缺少较丰富的生物知识及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学上难免力不从心。课堂的生物教学大多是或近乎是“照本宣科”型或满堂灌式,有的甚至只是给学生抄知识点、划重点、报答案,然后让学生背诵,以应付各种形式的考试。生物课堂的枯燥无味刻板沉闷从而造成生物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即使有专业的生物教师,但由于耐不住寂寞不能专心钻研,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是不足道尔。
3.生物实验器材欠缺,实验探究活动开展少。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不少农村学校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到生物学科建设上来,导致生物实验设备及其他教育资源配套建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生物课堂实验教学的正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农村虽具有明显的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比如去野外活动等,可以很好地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很多学校对进行生物野外实践活动大都是抵制性的态度或存在陈旧的错误观念,觉得带学生进行生物野外活动不安全,或觉得带学生去野外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玩等等。这些都使得生物的课内和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基本上不能按大纲要求正常进行,生物教学手段和形式无法丰富多样。多数实验由讲代做,导致原本可以生动的生物课也就变得死气沉沉,单一的理论教学既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培养,又挤占了学生基本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4.生物教学评价体系未形成。生物教师的业绩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公正明确的评价形式,生物学科的教学业绩常不算作业绩或当为其他学科的附带业绩,学校也不组织生物教师集体备课,或不对生物教师的备课本进行认真检查并指点问题,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致使了一部分生物专业的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兼代其他学科课程,这无疑给原本就缺乏专业生物教师的学校的生物教学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开展难度。
5.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认为生物学科是“小”学科是“副课”,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大,学好、学不好对升学无关紧要,如生物课上缺乏热情、做 “主科”作业等现象就经常发生,学习生物的劲头明显不足。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的应对策略
1.不断加强对生物学科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真正了解生物学科的重要意义、各种功能及社会作用,提高学生要努力学好生物科学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输送合格人才。
2.加强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不断组织对校长、生物教师的培训学习,强化教育管理者及教学组织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治学育人理念。还要强化课改培训,积极进行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将新课程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与教学工作者的内心,从而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工作。
3.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生物学科教学管理体系
3.1将生物学科的教学一并纳入学校精品课程打造的范畴内。要打破应试教育将“分数与升学”放在主位的陈腐观念,统筹兼顾各学科,全面发展各学科,做到主次有分但又不失偏颇。生物精品课程的打造是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学科新课改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可融合网络、多媒体、实验等形式,集思广益,创造出各农村中学独特的生物教学风格与特色,从而打造各农村初中学校特色的生物学科精品课程,这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规范性极具挑战和促进作用,可进一步加强推进生物教师队伍、生物课程建设、生物教学管理的质量建设。
3.2任专为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一条教育理念,其中也包含说明:只有专业的教师才可以教出掌握最好相应学科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水平的学生,才可以真正地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校要切实进行“教师专业化”的教学改革,任用生物专业方面的教师为生物教师,以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加大生物实验探究力度,有效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是生物教师实施直观教学、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生物新课改面临的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一方面农村初中要通过多渠道争取加大生物教学器材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实验器材基本齐全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改要求,切实有效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努力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
3.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定量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次数可根据初中生课本相关内容的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定,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进行野外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是生物这门自然学科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野外探究活动中,绝不只是瞎玩,寓教于乐,才会使他们的才华、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提升,这是拓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良好途径和方法。3.5学校每学期可举行两次生物竞赛,一次为生物知识竞赛,另一次为生物实验操作或生物小课题研究之类的竞赛,并给予获胜的学生奖励,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斗志,创造浓郁的校园“生物风”。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科学的丰富多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 “生物是副课”的观念,改变学生“认为生物考试分数低,只要文化课好,照样可以升学”的腐旧思想,逐步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重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索新知的兴趣。
4.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生物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教学评价体系,把生物教师的业绩列入到评优、晋级的管理中,计算绩效业绩时不与其他学科牵连挂钩,不做为其他学科的副业绩。对工作出色的生物教师,学校要给予肯定和嘉奖,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做好生物学科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进行有效性教学。课前要花心思设计教案,课后要善于总结;并多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亦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理及学习存在的问题,掌握好教学的反馈环节。同时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本,积极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生物教师的教学有效性才可以真正凸显出来。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够到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投入存在缺口、学校生物教学评价体系未形成等,面对这些现状,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补救,切实落实生物新课改,努力实现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效的快速提升。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论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考
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就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谈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备课
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兴趣的源泉在哪里?
第一,兴趣在于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对学
生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也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之,有跃跃欲试之感,对大自然的奥秘感到惊异。
第二,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会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三、积极诱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②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
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五、加强学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教学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