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体会
2016第二学期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上面是我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体会浅谈
谈
中 生 腾 冲教 物 教 学 体 会县 小 西 中 学丽 华 浅 初师:韩
浅 谈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体 会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课程资源
摘 要:
虽从事初中生物教学不多几年,但也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但是去年开始生物成绩计入中考成绩,一下子让老师们觉得束手无策。因此,要教好生物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并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代序)》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吴惠青
2、《愉快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3、《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4、《活动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研讨会 体会[小编推荐]
研修随感
2016/10/27: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勤奋好学,那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人生,无限的风景!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让我转变了学习观念,更加了坚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远程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课程标准远程研修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课程标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学习的功能。
本次培训研修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等,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远在千里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课堂上课的氛围。通过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轻松地学习,参与网络评论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上面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
“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信课改终将会结出累累硕果!
第四篇: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现行的生物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以七年级上期教材为例:在七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9个“观察与思考”,6个“探究实验”,8个“一般性学习实验”,4个“模拟制作”,还有一些“课外实践”和进一步“探究”,这些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加动手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真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认真阅读了有关探究性方法的大量资料,用于教学中,边教边思考边总结,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
一、组织学生做好探究课前的准备工作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转折时期,初步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对新的学习任务、新的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新知识间的关系辨别不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出新旧知识的异同,探究性学习准备过程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重要过程与环节。
1、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质疑。在探究学习中,组织课前预习质疑,应当从个人到小组再到组间,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备而来,对焦点性问题展开学习,学生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而且也可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如在“青春期”一节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质疑,提出几十个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形态、生理、心理3个方面。这几个问题中,有的是谈自身的改变的问题,例如“妈妈说我小时候长得挺快的,可是近两年来,我的个子好象根本没长高,跟原来一样?”“我脸上以前没有小痘痘,可现在脸上总会长出小痘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疑惑,“听大人说,身体发育迟对智力有影响,是吗”?通过学生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讨论质疑,加之教师于其中穿插点评和讲解,许多焦点性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学生沉浸在对自身生理变化的科学探究了解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针对学生 疑问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前,教师可针对学生疑问、围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再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准备好探究性实验的仪器和材料,学生小组方案制定完成后,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可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和仪器。另外,一部分实验
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备,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①准备,按教材对探究计划制定步骤,一组设置了4个瓶子,我校七年级七个班需要准备许多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另一位生物教师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盛豆腐乳、果酱等的瓶子。实验前的1周左右,教师分发给学生40粒种子,按教材的设计分别放入1到4号罐头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按教材的设置要学生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3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往往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阳光。因此,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做出另外的假设,例如有的学生做出了光和空气也能影响种子萌发的假设,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方法是将做出以上假设的这些学生的2号瓶,除了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探究以外还要将此瓶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1周后学生发现2号瓶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所以,就否认了光是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进行这个探究过程的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用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颜色发黄,没有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的颜色是绿的,对此现象的解释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课下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因此,又可验证: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重视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1、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小组实验中,学生人人动手,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称量仪器天平的使用,用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
2、在实验中要精心设计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①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腔上下是否相通?左右是否相通?②观察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③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④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通过测量来获取数据,培养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中的数值往往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因此,进科学实验,设置重复组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
教师应当注重通过探究活动的反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教师也可以从这个侧面了解学生对科学实践或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取向,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些困难
1、教材中各种实验增多,组织学生探究各个问题,课前备课量在。
2、探究多,观念变化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选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促使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化成探究性学习。我已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更多是考虑把问题讲明白,较少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过去教师极少做探究实验,旧教材的实验更多是验证性,教师只要保证将实验顺利验证正确就行,而现在不仅要在实验中贯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还需要教师自己要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利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它不仅仅体现在实验中,更体现在平进的教学中,因而探究性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3、活动多,课堂组织累。目前,我任课的班级有8个班,其中七年级四个班,九年级四个班,每个班的学生都在50人左右,探究实验课上,放手让学生实践时,教室内的气氛与菜市场(热闹)没两样,学生忘我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连时间都会忘记,遇到不理解课改的同行还以为教师是在“放羊”,让我有些担惊受怕。
4、课时紧,赶课累。目前七年级生物学科教学时数每周二课时,与教材要求的3个课时相关较远,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专家按《标准》精心安排的。所以教师真不敢轻易砍去教材中的内容,赶课就成了自己教学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近一年来,我在备每节课、每项活动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艰辛的劳动,但看着同学们快乐地学习,看着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的增强,看着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由衷地感到欣慰与快乐。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老师说到“一年来的教学收获是过去6年的总和”。可以说,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
第五篇: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摘要: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实验是它的基础,生物课堂没有了实验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假把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生物课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改革创新的能力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直观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实践,探讨初中生物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可控性
一、让学生实物直观观察形成概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动手,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本人在参加区骨干教师交流公开课《农业益虫》时,就给全体学生分发蜜蜂,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身体的结构,让他们总结特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同学们立刻兴趣大增,认真观察,一起讨论,教学任务很快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反思在自己学校里上课时,虽然也用了挂图课件,但效果明显不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听讲,少部分有听讲的同学也只是死记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课堂活动要有可控性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
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
1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不能放任学生随意“自由”。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三、运用视觉直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视觉直观教学即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要上好以一节生物课,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模型,挂图和实物等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出现太早或使用不当,反而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各种直观教具兼备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直观教具出现的先后顺序。如有些生物体太小(例如蝗虫),学生看不清,教学可以出示挂图,指示它各部分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回答(遇见回答错误,教师纠正);最后在结合模型和挂图的教学基础上,适当放映一些相关录像资料,提高学生的映象和调节课堂学习的气氛。如又如在讲解农业益虫—蜜蜂时,在总结出它们的身体结构后,为了说明它们花粉刷和花粉筐和对农业的利用价值,放映蜜蜂采花粉的视频,提示它跳“8”字舞和“0”字舞的奥秘。,讲到变态叶时,即时放映“捕蝇草”录像,学生对此映象就非常深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相关录像视频,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然直观教具的使用要突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和演示部分),它更显得重要。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视觉直观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加强课堂知识的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科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良好感知,做到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蕨类、裸子、苔藓、种子植物时,教师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有关的且具代表性的植物并带入课堂,如马尾松、凤尾蕨、葫芦藓、桃子等,这些都是学生平常可以见到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植物时,必定饶有兴趣的观察并讨论。在讲解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时,可问为什么食盐都加碘。这样的课堂既融入了生活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乐趣并获得知识。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