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古诗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诵读教学
相公中心小学
高文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朗读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二、注意朗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教学时,我先讲解古诗的涵义,再采取示范、教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古诗。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讲究朗读的速度
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诗人途中遇赦的欢快心情,读时应加快速度,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四、突出朗读的停顿
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教学时,我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例如,《春晓》教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当然,朗读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作出自己认为更妥当的停顿。
五、分辨朗读时的重音
所谓重音,即根据诗歌的内容,有些诗和诗句必须重读、加以强调。在诗歌中,凡是内容上要求需要突出的词语或在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一般都要重读。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加点的词语,是诗人所强调的内容,在感情又起重要作用,因此应读重音。
六、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诗歌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掌握朗读诗歌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我们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逐渐从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祖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并爱上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二篇:小学古诗教学的朗读方法
浅析小学古诗教学的朗读方法
摘 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歌,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学它们时配合讲解应要求学生诵读以自然达到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诗歌的诵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古诗因讲究格律字数整齐音韵和谐等特点朗读的技巧又和新诗有一定差别,本文试从重音节奏、读音停顿方面予以分析。
关键词:古诗朗读;重音;节奏;读音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古诗教学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尤其如此。七分诗三分读,这个读就是指朗读。可见在古诗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小学生理解古诗的重要渠道。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充分品味古诗的语言,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为古诗中的情感感染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很好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功能。所以应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探索和实践朗读的好方法。
而古诗歌由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的最好材料。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歌,大都是脍炙人口且通俗易懂的名篇佳作。对它们的学习,课堂讲解分析只是一方面,如果单纯依靠这一点,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单调,难以激发他们对古诗歌的热爱,进而无法沉浸古人精心营造的情境。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并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课前课后认真诵读古诗歌,由熟读达到背诵。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自然达到对诗歌蕴含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这也符合古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经验。古人学诗喜欢吟诵。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指的就是吟诵。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那位老先生,读书时将头仰起,摇着,从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就是吟诵时的一种状态。古人在写诗过程中,都要通过吟诵来酝酿诗情斟酌字句和对诗作进行玩味品赏,如唐代诗人贾岛便是在吟诵诗作中,严格锤炼诗歌语言,留下推敲的千古趣话。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学习古诗要求学生诵读,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它的朗读要求和新诗差不多,不过由于古诗的讲究格律字数整齐音韵和谐,阅读的技巧方法又和新诗有一定差别。下面对此加以简述:
一、有感情地朗读
指的是能在朗读时分辨重音,合理停顿,以适当的音调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它的目的在于将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再现,使朗读者对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有深刻体会。以下从重音、节奏两方面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1、重音
所谓重音,是指一个句子中,有某一个表明主要意思的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对它的声调予以强调,也叫逻辑重音。虽名重音,却并非要我们在朗读时遇到这个词或短语就突然大声地重读,或是用很突兀尖锐的声音读出。朗读时要注意整个句子甚至整首诗音节间的顺畅过渡达到和谐,既能让人听出所强调的词语,又予人悦耳动听的美感。对于古诗歌在理解意思之后,便可确定出每一句诗歌意义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古诗歌中的律诗,其句式整齐讲究对仗的特点,使得它两两对应的句子,重音的位置应在相同地方,很容易判断[6]。确定了要强调的词语,把它们看做重点,阅读时提醒自己注意,很自然就可做到。
具体说来,要想把逻辑重音辨别得准确,就要辨明某个句子表达了哪些重要的意思,表达那些重要意思的词语都是哪些,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诗,我们朗读时,很自然地把重音落在了蓑笠翁和独钓等词语上了因为它们突出了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他对风雪无所畏惧,敢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又如王维的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这两句诗,我们读时,自然会把重音落在一、两、千、无等词语上,因为它们突出了少年勇士膂力过人,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又如还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读这两句诗时,我们会把重音落在异、倍等词语上,因为它们流露出诗人羁旅他乡思念家人的惆怅情绪。
诗歌朗读中,除了逻辑重音外,还有心理重音,也称情感重音,即把诗中对读者的情绪和想象有影响的描写成分,如形容语譬喻语夸张语叠词等适当加以重读[6]。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珍珠、弓;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千尺;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疏疏等等。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辨别古诗重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范读诗歌,学习古诗歌时,教师要给学生范读,如有条件,可播放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文让学生反复听,使他们在情感受到感染陶冶的同时,明确诗中的那些逻辑重音,同时也纠正方音,规范普通话教师可向学生略加解释某个词语为什么是这句诗中的逻辑重音这样,学生弄清楚了该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所起作用,更易于对诗歌的蕴涵进行理解消化。
(2)教法要灵活,对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区别逻辑重音,应有不同要求 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诗中逻辑重音,多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找出相关的逻辑重音如,可以问学生: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应该怎么读?诗里哪个词最重要?你觉得它为什么重要等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一首诗的主要意思已易于领会,且他们对诗中的描写手段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判断一首诗中哪些词在意义上要特别强调,有哪些情感重音,让他们把两种重音分辨开来 或者,教师在朗读时读出一些重音,让学生讨论这样读的理由抓住重点分析一首诗当中,属于情感重音的词句也许很多,朗读时不可能将它们毫无区别地一一重读要根据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确定各句内容的重点,进而明确相应的情感重音关于这一点,不必花费过多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要耐心指导他们反复诵读诗歌,自己揣摩确定诗句的情感重音,举一反三,锻炼朗读古诗歌以及所有文学作品的能力。
2、节奏
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古诗,可根据诗歌内容设计辅助动作如打拍子踏步子,表示节奏的变化而对于高年级,可以在指导朗读时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古诗的节奏划分,一般是五字句三顿,七字句四顿。但就节奏之间的疏密关系来看,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后三字和前面几个字的关系疏一点,即后面三字与前面的几个字必须严格分开,这就是所谓的三字脚[5]。因此,下面这首五言绝句也可这样来划分节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也可以这样划分节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节奏,五言绝句由一句三顿变成了一句两顿;七言绝句由一句四顿变成了一句三顿,这样朗读起来比较顺口,学生觉得简单又很喜欢。
二、读音要准确
所谓字音准确就是以现代字典的普通话注音为准,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是通假字,甲字通假为乙字要读乙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要通“悦”。
二是有些名词仍保留古音的按古音读,如“可汗大点兵”,“可汗”的读音为kèhán 三是注意破音异读 即前人所说的读破,同一字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时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音来读叫读破,这种情况通常以改变声调者居多,如“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在这里作名词用应读ji(四声),而不读qi。
四是遇有读不准的字一定要查阅字词典不要想当然含糊过去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将字读qiāng音是愿请的意思,若不查字典误读为jiang意思就理解错了。
三、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尽可能读出作品的原意和感情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所谓“读破句”就是断句错误,韩愈在《师说》中讲“句读之不知”说的就是不会断句,在古代文章没有标点读错是难免的,现在古诗文都加上了标点断句没有问题了。现在讲“读破句”主要指没有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读时要在“也”字后面略停一下,如果读成“其出人||也远矣”就错了。古典诗文的诵读中句式整齐的诗文停顿比较容易掌握,而句式参差的诗文停顿就不易把握,需根据诗的节奏与诗句的意思来停顿[1]。列如“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诵读诗文时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停顿:
1、文言中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复音词,且词义己变化的,中间要加以停顿。例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和“方”是两个词,中间要停顿,如果连读就错了。再如:“鼎足之形|成矣。”
2、句首的语气词或领起全段的虚词处要加以停顿。例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一些特殊句式诵读要注意停顿。例如,倒装句,可在颠倒了语序的成分之间适当停顿,例“蚓|无爪牙||之利”(《劝学》)。又如固定格式的句子,在两个相关的词之间插入的成分相对多一些也可以作适当停顿。例“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古诗是中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熠熠闪耀又像一坛陈年醇美的佳酿令人沉醉。我们不能让它湮没应该珍藏它汲取它的芳泽菁华,让学生从小好好学习古诗就是最好的珍藏,小学教师责无旁贷。朗读是学习古诗的有效方式,朗读训练在小学古诗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本上说这是由古诗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并不断探索适合小学生更好的朗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中杰.浅谈古诗文诵读方法和技巧[J].科技信息,2013(13).[2] 谢建华.革新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方法[J].学术探讨,2013(2).[3] 张青芬.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J].文学教育,2011(5).[4] 刘正芹.四重并举,让诵读指导更有效[J].语文教学通讯,2013(4).[5] 王良兴.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诵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0(8)[6] 欧正海.古诗朗读略谈[J].文史,2011(5)
第三篇:古诗朗读[推荐]
11月23日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月24日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1月25日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月26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月27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月28日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1月29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月30日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月1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月2日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月3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月4日
秋浦歌(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缘 愁 似 个长。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
12月5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2月6日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2月7日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月8日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月9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月10日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月11日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2月12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月13日 江山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2月14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2月15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月16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月17日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12月18日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月19日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2月20日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月21日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月22日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月23日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2月24日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2月25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月26日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皎然 【朝代】唐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2月27日
送李少府贬峡中 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2月28日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月29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月30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
12月31日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月1日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月2日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月3日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月4日 江南风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月5日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月6日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月7日
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断句》宋 苏轼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月8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风飞来峰》王安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1月9日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月3日 赠花卿 1月4日 江南风李龟年 1月5日 江雪 1月6日 别董大
1月9日 枫桥夜泊 1月10日 唐
高适 游子吟 唐 孟郊 1月11日 塞下曲 唐 卢纶 1月12日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1月13日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1月14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1月15日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1月16日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月17日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1月18日 悯农 其一 唐 李绅 1月19日 悯农 其二 唐 李绅 1月20日 泊秦淮 唐 杜牧
1月21日 江南春 唐 杜牧 1月22日 秋夕 唐 杜牧 1月23 清明 唐 许浑 1月24日 寒食 唐 韩翃
第四篇:《古诗对比朗读指导》教学反思
《古诗对比朗读指导》教学反思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教我们的古诗呢?这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在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我也和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一样认为只要让学生背住,可以默写出来就可以了。不再去深究在今天我们学习古诗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由于学校人事的调动我有机会上到高中教了两年语文再回到初中。在教高中的两年中我慢慢发现,这种单纯的靠背、默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达到我们高考古诗鉴赏对于学生诗歌素养的要求。在回到初中之后我决心改变我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古诗的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启迪学生心智的阵地。
反思一: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之美。
苏轼曾经说过:“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我想古诗的鉴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个字“读”上面来。但是读也有很多种方法。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方式读吗?过去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是行不通的,我想必须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在这三美之中体味诗人所饱含的深情。所以我在这次的教学中就尝试着将“读”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在环节的设置上也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分三个环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展开。
在第一个环节:读出节奏的环节上,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前读书时候的那种没有感情,没有节奏的读书方式。所以我没有直接让他们自己读而是先配上音乐自己饱含感情的给学生范读了一遍,让他们感受一下节奏。我读完之后才放上音乐让他们自己边读边揣摩诗歌的节奏。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把握两首诗歌不同的节奏,第一首《西江月》我用了较为轻快的《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作为配乐。第二首《天净沙》我用了低沉的琴萧合奏曲作为配乐。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能够投入其中,找到诗歌的节奏。虽然离我给他们的目标抑扬顿挫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较之以前还是有一定进步。 他们对于节奏的划分也做得不错。在读准节奏之后我要求学生要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这一步要想完成首先就要分析出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当学生找出了表达的感情之后,我再次要求他们朗读,利用自己的语速和语调来表达这种感情。有了前面两步的铺垫之后,后面再加上对于画面的想象和意境的把握后。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能够将这两首诗歌读出感情和韵律感来。慢慢接近了我对于抑扬顿挫的要求。同时在这反复的诵读分析过程中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一步步走向了深入。
反思二:由景入情,体悟诗意,才能读出感情。
在我们过去的诗歌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做法是只是背诵和默写。反正在初中阶段对于诗歌的考试主要也是要求默写。但是这种相对功利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却是极其有害的。很多学生在朗读诗歌或背诵诗歌的时候是完全不带情感的。更不要说能够在诵读中让听者听出诗歌中的情感了。所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我在弄清诗歌的节奏之后就让学生去找诗歌中的景物,以及诗人在这些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很快找出了景物和情感。我再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语调、节奏去表现这种情感。虽然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情感已经可以在朗读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了。为了加强印象,让学生体味到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的语调,语速,节奏去表现。我特意安排了这两首情感和内容上都完全不同的诗歌进行了学习。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朗诵的基本技能。
反思三:适当的拓展能开阔学生视野,巩固所学内容。
我始终认为所有学科的学习它的终极目标都不应该是掌握知识点本身。而是要找到让知识融汇贯通的方法。我们的语文学习尤其是这样。所以在学完一篇新的课文之后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尤其要注意。在我刚开始教书的一年里我的作业就仅限于书本。一年之后我发现我的学生在语文素养和语文视野上面越来越落后于人。在经过深入的反思后我抛弃了我以前的做法。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下《练习册》了事。每一次上完课我都会精心地挑选我的作业,我希望我的作业不但要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明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这一课的学习中《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是课内的文章。在精讲精练了朗诵的方法之后,我还选择了两首课外的古诗。一首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我就放开手让学生去自己分析、体味、朗诵。没有让我失望的是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以用一些朗诵的技巧来表现这种情感。
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以前这样的练习比较少,一部分的学生虽然在下面很认真的读,但是不敢主动举手起来朗读。第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自己少讲,让学生多一些发言的机会,给他们多一些自由探讨。
第五篇: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三部曲”
内容概要:
文章阐述了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作为中华语言文学精华的古诗,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多积累古诗。使学生真正走进古诗,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关键词:
诵读、情境、意境、兴趣、积累。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诵读古诗,感受韵律
古诗文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不管是何种句式,它们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儿童非常喜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古诗,不是重在“阅”,而是重在“读”,这种“读”不是一般意义上读其他文章的“读”,而是放开情感高声朗读的“读”。读书本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动嘴“读”书,心、眼、口、耳并用,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其效果较之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
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这样才不至于扼杀学生的个性及读书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古诗适合于吟咏,一首抒情较浓的古诗,如果反复吟咏的话,不但能体会它的语言的精美,还能感受到诗人表达的细腻的情感。例如反复吟咏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诗,就会仿佛看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更能体会出诗人的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我认为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带领他们去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之美。
二、创设情境,欣赏意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5)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感悟诗情
想要彻底了解一首诗的意境、诗情,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的情况及有关诗文的一些简单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继而解析诗的语言,涵咏的诗意,甚至完成教学目标都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我在教学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时,先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李清照写于1128年。但应该是源于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赵宋王朝的玉楼珠阁被毁,徽、钦二帝被掳,朝廷仓皇南逃。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某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爬下城墙逃跑了。叛乱平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从此开始对赵明诚冷淡疏远。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言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一方面是借古讽今,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也是对丈夫的逃跑行为的谴责。通过让学生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感悟诗情就是水到渠成了。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激发兴趣,日积月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我们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个“每日一诗”小活动,这个活动可用在3分钟预备铃后,每天让学生轮流背诵一首古诗,然后把自己背诵的古诗贴在教室前面“每日一诗”栏目下,我认为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古诗慢慢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每学期必须举行一次全校型的古诗词朗诵会等等活动。
除了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诗文学习应该成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应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研究。只有这样,儿童古诗文教学,才会真正出现新的局面,使古诗——巨大文化遗产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