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的节日美术活动课后反思2011.3
快乐的节日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崔春花
《快乐的节日》这个美术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式建材中的《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初看这个活动的方案,它建议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讲述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绘画。活动预设的目标是„„,我觉得这个目标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很大。正好翻看了《幼儿美术用书》上的要求,是进行虚线变实线画,我觉得这样的内容更适合中班。那么如何来确定目标呢?重点是什么呢?过程怎么安排才使枯燥的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呢?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开始了第一次教学实践。
第一次活动我是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的积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第二次活动时我以动物小熊引出活动,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开头有趣而紧凑,既激发了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而且幼儿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根据虚线画出线条和均匀的涂色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开头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服务。纵观整个活动,完整而高效,既把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积极进行了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绘画的最后进行了拍照留言,肯定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成果。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个别幼儿在涂色彩旗时,由于彩旗的位置摆放原因是倒挂的,幼儿分不清了,那面是彩旗了个别都图错了位置。因此,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讲解是应在更详细一点,如图彩旗时颜色要间隔,色彩要丰富等等。
第二篇:中班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admin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前不久,我们教研组内进行的跟进式研讨活动,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瓶子的五彩衣》。本活动选自主题活动《红黄蓝绿》中的一个,活动目标是:
1、学习给瓶子“穿衣服”的方法,尝试用点、线和各种图案装饰瓶子。
2、感受水粉晕染的效果,在游戏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前,我请幼儿收集各种饮料瓶,然后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来。我还准备了许多操作用品,如:四色颜料盘、面巾纸、海绵、棉签、一盆水、照片人像等,这么多的东西摆放在桌子,如何使每个幼儿都能方便地取用,成了我伤脑经的事。后来我想到,把幼儿的每一样都分好,最终桌子中间只放一盆水、一套颜料、一个放有头像图片的篮子,虽然放得少了,但是活动中还是发现有幼儿在蘸颜料时,显得不方便。
活动第一环节是给瓶子穿衣服。我直接引出活动主题,出示瓶子说:“今天瓶子要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可是没有新衣服,这可怎么办呀?”。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幼儿看到桌面上准备了餐巾纸,他们想到了用餐巾纸做衣服。接着,我示范做新衣服的方法:(1)先用海绵吸水淋湿瓶身,给瓶子洗个澡。(2)再用餐巾纸把全身包裹住,露出脑袋(瓶盖)(3)然后用海绵亲亲瓶子,使餐巾纸紧贴瓶身。活动第二环节是把瓶子的衣服变成五彩衣。这个环节我本来的设计是打算把准备的头像图片贴到瓶子上,给瓶子赋予人物的身份和衣服相吻合,还准备了两个范例,让幼儿的作品变得更丰富。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这两个设想忘了,导致活动最后,幼儿呈现的作品不够丰富。后来,到幼儿作画的时候再想到要补救,给幼儿再看范例意义已经不大了,真正听懂老师用意的幼儿不多。在幼儿的作画过程中,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所以老师的每个提醒,幼儿听得很认真,如:给瓶子穿衣服的时候要轻轻地、画画的时候也要轻柔、蘸颜料时要小心,保持衣着桌面的干警等。
第三篇:中班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中班美术活动课后反思
张筱雪 2012年10月
前不久,我执教了一个中班美术活动《瓶子的花衣裳》。本活动的活动目标是:
1、学习给瓶子“穿衣服”的方法,尝试用点、线和各种图案装饰瓶子。
2、感受水粉晕染的效果,在游戏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前,我请幼儿收集各种饮料瓶,然后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来。我还准备了许多操作用品,如:四色颜料盘、面巾纸、海绵、棉签、一盆水、照片人像等,这么多的东西摆放在桌子,如何使每个幼儿都能方便地取用,成了我伤脑经的事。后来我想到,把幼儿的每一样都分好,最终桌子中间只放一盆水、一套颜料、一个放有头像图片的篮子,虽然放得少了,但是活动中还是发现有幼儿在蘸颜料时,显得不方便。
活动第一环节是给瓶子穿衣服。我直接引出活动主题,出示瓶子说:“今天瓶子要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可是没有新衣服,这可怎么办呀?”。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幼儿看到桌面上准备了餐巾纸,他们想到了用餐巾纸做衣服。接着,我示范做新衣服的方法:(1)先用海绵吸水淋湿瓶身,给瓶子洗个澡。(2)再用餐巾纸把全身包裹住,露出脑袋(瓶盖)(3)然后用海绵亲亲瓶子,使餐巾纸紧贴瓶身。活动第二环节是把瓶子的衣服变成五彩衣。这个环节我本来的设计是打算把准备的头像图片贴到瓶子上,给瓶子赋予人物的身份和衣服相吻合,还准备了两个范例,让幼儿的作品变得更丰富。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这两个设想忘了,导致活动最后,幼儿呈现的作品不够丰富。后来,到幼儿作画的时候再想到要补救,给幼儿再看范例意义已经不大了,真正听懂老师用意的幼儿不多。在幼儿的作画过程中,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所以老师的每个提醒,幼儿听得很认真,如:给瓶子穿衣服的时候要轻轻地、画画的时候也要轻柔、蘸颜料时要小心,保持衣着桌面的干警等。
当然,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也很重要,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这次执教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了许多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和保贵的建议,如:活动中对瓶子的称呼要统一,不能一会儿“瓶子”一会儿“瓶子宝宝”,最后评价作品时要加情景氛围和加音乐等。通过大家的讨论,进行反思和修改教案进行了第二次执教,本次执教虽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较前一次的执教效果好了很多,这就是进步,是反思的结果。
活动反思对于我们来说如同一面镜子,成功的失败的,尽在反思中显现,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加得心应手。反思在教学上指引我们前进之路,在业务上指导我们更完善,更成熟。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第四篇:小班美术活动《节日帽》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活动《节日帽》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活动《节日帽》教学反思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在美工活动中,总是害怕操作,不敢动手或者动手操作太慢,所以在今天的制作《节日帽》的活动中,我着重对这几个幼儿进行了观察与指导,同时也对自己的评价策略进行了反思。
我觉得应该在美工活动过程中动态地评价幼儿的创作过程,这种类似于跟踪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那些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或者步骤,也可以让幼儿在鼓励与帮助中创造表现。这样还能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例如我发现沈昊泽小朋友在用油画棒打扮节日帽的半圆形部分,可是油画棒落笔的时候,线条轻轻地看不清楚,连续画了几笔以后,我就忍不住问他了:“昊泽,你在画什么图案打扮呀?”他回答我说:“我画了小草!”于是我就先肯定了他,并引导他说:“你的小草画得长长地、直直地,真不错,要是再用力画出来,小草一定会更好看的,你试试!”我的赏识与鼓励让昊泽很快拿起小蜡笔,用力画起了小草。所以,我觉得在运用动态评价时,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允许孩子们小声的自言自语或是“交头接耳”,让孩子边画边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思维。同时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鼓励,不厌其烦,对每个孩子都抱以赏识的眼光、真诚的微笑。
第五篇: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课后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盘》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这节《青花瓷盘》的目标是1.欣赏青花瓷盘花纹,发现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能大胆的设计青花瓷盘。2.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产生兴趣,感受青花瓷盘的美丽。重点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并且会用重复,连续的花纹装饰盘子。在花纹的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花纹来装饰盘子。以以上所述为出发点,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案和材料,将这个活动进行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
活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盘子,我们来看看这些盘子和自己家用的盘子有什么不同。教师依次播放教学ppt中每一个青花瓷盘。
2.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盘子在颜色,花纹上跟自己家的盘子有什么不同?这些盘子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颜色,花纹)
3.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的宝贝,因为它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非常好看。青花瓷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
反思:在依次出示青花瓷盘图片时,我要求幼儿观察青花瓷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再比较一下这些盘子和你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反思中发现,这样设计的效果并不好,让幼儿比较与家里盘子的不同处,似乎有点跑题,结果导致该环节进行的时间过长,效果不佳。此环节的侧重点应该在于让幼儿观察盘子上的花纹,和盘子用色的共同点,都是用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而最后总结也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这个环节就是重点让幼儿知道这种盘子叫青花瓷盘,是用蓝色在白色的盘子上画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和图案。
二、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布局(有两层),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连续的,有规则的,叫莲花纹)。
2.教师总节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有两层,中间画了一朵莲花,边上也画了莲花的图案,边上的莲花花纹是重复的,连续的。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纹,供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青花瓷的布局和花纹。
3.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重复,连续,折线式的梅花纹)
4.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这张青花瓷盘和第一张一样都是两层的,不同的是这个盘子的中间画的是梅花的图案,两边的花纹是折线式的花纹。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的简易图,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其花纹的特点。
5.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第一张第二张结构相似的青花瓷盘,通过实物观察,使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上两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和花纹。
6.教师播放第三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盘子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样的?这个盘子跟前面看过的盘子有什么不同?(三层的,花纹更多)
7.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一共有三层,它的中间画了一对鸳鸯,两边被莲花包围着,也是莲花纹,再外面那一圈被曲线式的像海浪一样的花纹装饰着,是曲线纹,播放这个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在花纹。
8.出示第四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什么?边上的花纹画了什么?第二层上画的花纹与第三张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一朵一朵分开的,花与花之间是用花枝连起来的)第三层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9.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上中间画了一串葡萄,葡萄的外面一圈画的是一个个有规律的牵牛花纹,再外面画的是细小连续的花枝缠绕的花纹。这个盘子也是三层,花纹更多了,画面更加丰富了,更加好看了。播放简易图,重点观察花纹。
10.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其相似的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
11.教师共同出示四张青花瓷盘,有没有发现这四张青花瓷盘出了颜色一样外,还有什么是一样的?教师总节:青花瓷盘都是由两种颜色组成的,一种是白色,一种是青色(也就是蓝色),每个青花瓷盘边上的花纹都是有规律的一样的。青花瓷盘基本都是中间画一个大大的图案,边上画的就是这些重复的,有规律的花纹。
反思:第二环节设计的过于复杂,一共让幼儿欣赏四个盘子,每个盘子都选的太过复杂,由于缺乏经验,第二环节的设计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盘子上画的花纹都画的太复杂且画的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无法让幼儿发现花纹的重复性和规律性,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讲,没能让幼儿参与进来,期间也没有向幼儿示范花纹的画法,只是将事先画好的呈现出来,然后将花纹的特点翻来覆去地讲给幼儿听,且执教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幼儿失去耐心和兴趣,影响操作的情绪。课后反思,这样的方式传授花纹的特点并不好,幼儿不但不能接受,还会失去耐心。并且,美术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发挥想象自己操作上,如果讲解环节时间过于冗长,就是剥夺幼儿自主创造的时间,就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教师用蓝色的记号笔现场示范画出来,边画边向幼儿讲解。
2.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3.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4.教师将幼儿作品在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反思:由于前面讲解时间过长,只留下一点点时间给幼儿操作,从幼儿作品上看,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幼儿的想象得不到扩散,花纹设计过于单调。在最后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该进行点评。
第二次教学活动——大班美术《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画各种花纹。物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引导幼儿整体观察盘子,盘子上都有哪些图案,这些盘子的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
2.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盘”这种盘子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它在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
反思:通过第一次活动的深刻反思,我将教案进行了修改,并组织了第二次教学活动。这次,我将活动的第一环节设计为请幼儿整体观察四个盘子,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花纹,因为第一环节只要让幼儿知道盘子上画有很多图案和花纹,所以只要整体观察就行了。并发现四个盘子在用色上的共同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盘子叫青花瓷盘,他们身上有很多花纹,且都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与第一次试教相比,第二次第一环节的设计更为简单明了,更能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 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2. 教师总结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第一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3. 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
4. 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一张盘子的简单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图案,教师示范幼儿想画的图案。
6. 教师出示各种花纹,供幼儿做参考。
反思:与第一次试教不同,这一次我将幼儿重点欣赏的盘子由四个变为两个,且选择的两个盘子也比之前欣赏的四个要简单,第一个盘子中间画了几朵花,边上用花纹装饰,花纹画的一致,能直观的感受花纹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在欣赏过程中,我还将这个盘子上的花纹简单的当场示范出来,让幼儿感受盘子的画法,激发幼儿对设计青花瓷盘的兴趣。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我将盘子上的花纹一个一个当场画下来,并且讲解花纹的特点,这样浪费了一定的时间,我应该将大部分花纹先画好,事先用其他东西遮住,就示范画出几朵花,然后将整齐的花纹向幼儿呈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掌握了花纹的画法与特点。第二个盘子的选择仍稍复杂,还应该选择一个简单点的,第二个盘子布局有三层,一共有两圈花纹加中间一个图案,在选择该盘子时,没有注意到中间的图案画的不够清楚,无法让幼儿马上认出中间画的是什么。通过指导老师的评析,我明白了三层花纹的画法可以不在活动中出现,主要是要让幼儿懂得设计盘子的花纹而不在于多画几圈花纹,三层的原理可以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掌握,也可以在幼儿已经掌握了画青花瓷盘的基础下,再加入这个元素。在最后我还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画什么样的花纹与图案,可能是自己引导的还不够,导致幼儿想要设计的花纹都是花之类的与之前示范的相似的花纹,如果在这时我将自己原先设计画好的不同的花纹呈现给幼儿,启发他们还可以画很多不同的花纹的话,就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想象出除了花以外的其他各种好看的花纹。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2..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展示幼儿作品,点评幼儿作品。
反思:人手一个大小一样的盘子让幼儿作画,在活动中观察到有些幼儿画的很好,可是由于盆子太小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如果能在桌上放出大小不同的盘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大盘子和小盘子,这样就能兼顾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从幼儿的作品上来看,大多数幼儿将花纹设计成了一朵朵小花,造成这样的结果,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选择欣赏的两个盘子边上的花纹都是花地形状,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幼儿跟着画花的原因。在最后部分展示幼儿作品的,我只是将作品放在一块空地上,供幼儿欣赏。如果能事先准备好一个设计精美的展板,再将幼儿作品贴在展板上,进行点评与分享,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第一次试教的失败,在失败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再次修改教案,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这样一个过程,使我掌握了不少东西。以前一直以为青花瓷与青花瓷盘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第一次试教中,我告诉幼儿这些盘子叫青花瓷,通过课后指导老师的点评,知道了原来青花瓷指的范围很广,有盘子,瓶子等。青花画在盘子上就叫青花瓷盘。所以,我将在第二次活动改为青花瓷盘。通过这次美术活动,让我知道了美术课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美术课与其他的课一样都要给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意境,在这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创设的意境还不够,语速稍急,在语言上没能很好的让幼儿感受到青花瓷盘美感觉,这是我在今后的执教中需注意的。虽然第二次活动的设计比第一次活动要好很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在日后的执教过程中,推敲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