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的节日》优秀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孩子们因为是说到自己节日的见闻,所以自然就话语就多了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积
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通过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一、美术活动的导入很重要
美术活动就好像一个乐园,开展一次美术活动好像带幼儿进入一次乐园,让幼儿在里面乐,在里面玩。怎样的乐园能一下子吸引幼儿呢?美术活动的导入很关键。我们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如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木偶,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更可以是一些作品的欣赏等等,总而言之,要让幼儿感兴趣。
二、美术活动中评价很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固定来自于教师,而更多的通过各种媒体让幼儿参与评价,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论在指导中或是评价作品时,也不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幼儿,而是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如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第二篇:《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
《快乐的节日》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快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和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刮蜡版画,不能要求过高,而且要把人物形象表现的快乐的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内容指定为表现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通过课件供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的样子。
不足之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节日场面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应该重点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色彩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个环节显得比较匆忙,不够深入。在评价环节也是匆匆结束,应该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刮蜡版画的魅力和问问学生在表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另一个就是应该建议学生购买刮蜡专用的纸张,这样绘制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不少,对美术课要求完整性更好的思考。备好课首先要是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还要扎扎实实的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要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只做适时的引导。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2
本诗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课伊始,我以这欢快、活泼的旋律导入新课,孩子们立即被这音乐所吸引,有的学生能边听边做动作,积极性比较高,然后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喜爱之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很浓。
教学中,理解课文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接着再引申到我们应该感谢祖国什么?这样做,是为了降低学生对理解文本的难度,应该来说,理解这篇课文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的,但是为了感悟其中之意思,我尽量把问题提得简单一些,在简单易懂的基础上再提高些,这样,减少了课堂冷场的局面,所以,在课堂上,孩子们给了我较满意的答案,他们说,因为祖国给了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有这么美好的环境,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有的说因为祖国能让我们吃饱穿暖,天天开开心心地学习,这时,我就补充说,是啊,祖国妈妈给了我们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现在用的课本就是免费教材,就是祖国妈妈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一切,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祖国妈妈给我们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突破了这个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去感受课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孩子体会与理解,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快乐”这一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快乐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我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们知道有那些节日?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那么哪个节日是属于你们自己的?因为学生已经过了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对了,6月1日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小朋友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我随机引出你们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他们有亲身体验,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他们有的说让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读出快乐的语气。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书中有首小诗就是写我们这个快乐的节日,想读读吗?快打开书,请你自由大声读吧!说说你从哪看出我们很快乐?课堂上,我找到语文与艺术科之间的切合点,把艺术融入语文课堂。利用《快乐的节日》这首歌,让学生随着歌曲唱歌、做动作,把学生的情绪推至高昂。贴合本课快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快乐的节日》这首诗歌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欢快优美,是一篇朗读的好教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我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把大量的工夫花在了引导学生读懂诗歌上,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师配乐范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播放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想象读。在教学每一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读为主”的教学新理念。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三、快乐识字,快乐写字
本课的识字任务较重,识字又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我开展了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比赛的识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识字的积极性,从而也培养了孩子的互助合作精神。使用亲切的语言,采用“开火车”游戏识字,奖励的教学机智,进行扩写ABB式表示颜色的词语等练习,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根据平时的教学,让学生猜老师要教的两个字,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出怎么写好看,接着教师范写,学生仿写,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这一系列的设计,都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检查生字环节,我以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建立词的概念。然后,进行扩词练习,问学生:你在哪儿有见过“国”字呢?看到这个“祝”字,你还想到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祝贺”,有的说“祝福”,看到孩子们的思维如此活跃,于是,我趁热打铁:“谁能用‘祝’字说一句话呢?”一位女生主动地站了起来,大方地说:“老师,我祝你幸福!”多好的句子呀!我激动地对她说了声:“谢谢!”此时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这就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最后的总结,也是围绕着“快乐”这一主旨:师指板书,过节我们快乐,还有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对了,你们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老师愿你们永远都是快乐的!
本节课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课堂容量太大,某些环节体现不够充分;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抓词句谈得不是很深入;老师在课堂评价上还应再准确、再人文些!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课的轻松又是可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这节课中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二、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
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5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去读?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当然,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学习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快乐,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品词赏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感情!在学文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小学二年级的一些快乐生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渲染快乐的情感。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6
上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拍着手,听唱歌曲《快乐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我问孩子们:“什么节日是最快乐的节日?你们都会怎样庆祝自己的节日呢?”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我随机引出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孩子们有的说“去公园玩”、有的说“表演节目”有的说“买漂亮的衣裳”······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学生炫耀快乐的需要满足了,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很自然地读出了快乐的感情。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我借助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天性,引导说:“同学们想学唱这支歌吗?”“想!”“那就先自学一下歌词吧。”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自学激情,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接着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生字登山比赛。就连基础最弱的殷悦也能认识九个生字,这样的学习效果大大地鼓舞了我。以后一定多放手,给孩子们充分的互帮互学空间。
语文课重在阅读,诗歌更是要在读中感悟。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里每一位同学都要读,互听互评,互相学习。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这首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而且诗歌图文并茂,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今天的朗读,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快乐。
只是“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这个比喻句孩子们领悟得不是很好,仿写的也很差。以后还要多下功夫。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
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我随机引出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他们有的说让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样的需要,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可惜由于是公开课,听课老师很多,学生很紧张,以至于没人敢举手,课堂一下子变得冷清。我也由于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只知道让他们再读读课文去找找。如果这时候我换个方式,跟学生说:“好,那我们就出发一起去过快乐的节日吧!”然后把多媒体点击进入课文的第一幅图。“看,我们来到哪儿了?”这样顺着思路带领孩子们快乐地走进文本,可能他们就会慢慢地放松了,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消除了。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课的轻松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这节课中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8
快乐的课堂,快乐地学习。看着这群爱画爱演的
孩子快乐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么地喜悦与快慰。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后,收获的又何只是诗歌里那点读读又唱唱的知识!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学习着,我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学习着。我们各有收获,乐此不彼,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课。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9
【实录】
(齐读课题后)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吗?
生:是讲快乐的节日。
师:(指在课题“节日”下)主要是讲——
生:节日
师:对,我们在这个节日里怎么样?
生:很快乐。
师:多么快乐呀!那么应该怎样读课题呢?
(生有感情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时,一生问:“讲的是哪个节日?”)
师:刚才,某某在自己读书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讲“快乐的节日”,那么到底是哪个节日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生1:是六一儿童节
师(微笑):能说说理由吗?
生2:是国庆节
师(意外):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2:因为课文里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说到了祖国。
生3:是教师节。因为有老师。
生1:儿童节,老师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还会出去郊游。
生3:我觉得是元旦节。因为课文里面说到了春天。
师:你们能从课文里找理由,非常好!到底是什么节日,老师先保密,等我们下节课好好地来学这篇课文时再来找答案。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有个整体感知的教学过程,通常我都是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往往会罗罗嗦嗦地将课文复述下来,时间限制,请了一两个学生就不能再给他们时间说了。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课堂上的一个生成点,将问题抛出去,使学生搜索刚才自己自学时消化的内容,在没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受到同学的反驳时,主动地进入课文快速阅读,提取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地朗读可以说是有效地阅读了。而设下的悬念又使得他们期待第二课时的教学。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0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这课教学参考书上写得也不详尽,于是只好自己动脑筋。
我觉得诗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这个特色来教学。
教学第一、三小节时,我主要让学生看看这里把我们小朋友比喻成什么?为什么?
1、我们像春天
学生找出“我们像春天一样”,并找理由:
生:“春天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我们小朋友也是这样跑来跑去。”
师点拨:“春天是多么充满生机的季节呀!”
生:“我们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师:“毛爷爷说过,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吗?”
(学生点头)齐读句子。
2、我们像花儿
学生找到“像朵朵花儿开放。”
师:“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儿多。”
师:“为什么小朋友像花儿?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红领巾也很鲜艳,像花一样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
“请你说一说——我们像。”
生:“我们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们像小树苗,正在发芽。”
生:“我们像小花,正在开放。”
……
3、我们像小鸟
大家读读第三小节,觉得我们还像什么?
生:“我们像小鸟一样。”
师:“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等身上羽毛长得很丰满就要展翅飞翔。我们为什么要勇敢地飞向高空?”
生:“可能飞行时会遇到困难,比如有老鹰或者猎人,所以要勇敢。”
师:“要不怕困难。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生(一位学习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体会):
“其实小鸟遇到老鹰和猎人这些
困难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样。”
师:“说得好,比如你的困难是?”
生:“我上课要不能坚持坐端正,要和同桌说话。”
师:“现在你认识自己的困难,有勇气克服吗?”
(学生点头)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将来才可以实现理想。”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遇到了困难。
4、花儿和白杨树像小鸟?
这个环节我处理得不太好,我想让孩子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开始没有学生举手。
于是,我提示这小节第三行“它们”说的是谁?
个别学生学生举手了:
“它们是‘花儿’和‘白杨树’。”
师:“它们为什么像小鸟?找找理由吧,自己读读。”
(许久,没有举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讲解:看,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白杨树在哗啦啦地响,他们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在向我们祝贺,向我们唱歌。
说到这里,孩子还是有点迷糊。我看到这里难理解,就让孩子反复读读,读中体会,然后说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什么?……
反思:
课后我想,孩子毕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虽然主体是他们,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必要时老师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可缺少讲解。
当时我没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点,虽然“花儿”、“白杨树”和“小鸟”看上去什么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是动态的,“花儿”、“白杨树”在风中会发出声音,会说话、唱歌,这个声音是和小鸟有相似的,所以,这个比喻句很独特。
看来这个“导”者难度很大,以后的课上还要多斟酌每个难点字词句的讲解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1
教学本课时,我故意变换了一下导入的顺序:在课间就播放音乐《快乐的节日》为课堂渲染气氛。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问学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后,由于学生说得比较凌乱,我就随机点拨: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干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呢?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后选一位小朋友把图中地意思完整连贯并按一定地顺序表达出来。
总结归纳图意以后老师小结:原来这些小朋友在一起是在庆祝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指名读时强调快乐的心情。
揭题后再欣赏课前就播放过的歌曲《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欢快又有韵律,这不仅是一首歌的歌词而且还是一首小诗呢!听老师朗诵,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重音和停顿。在识字教学时读音注意点可以引导学生归类:前鼻音的字:艳、巾、健、敢,后鼻音的字
;敬,康、勇,引导学生善于归类善于观察。在识记生字时,我注重了每个生字的不同侧重点,如:艳,掌握新偏旁色字旁,并通过字形理解字义:丰富多彩的颜色让我们的图画变得很鲜艳。再如教学“爱”字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暖”,很可能会搞错,所以,我让学生就“爱’字找敲门,最后我们找到这样的昊方法:怎样才是真正地关爱同学呢,当这是一个下雨天,没有雨伞和雨衣地情况下,你只有一顶帽子,你会把唯一地一顶帽子给你的昊朋友戴上,并且还要用手为她遮风挡雨。这才是真正地”爱“,学生们通过帽子知道爱地中间是:突宝盖”通过用手遮雨,知道了最上边是“爪字头”,而且通过讲解字形,学生最“爱”也又了深刻地理解,明白什么叫关爱别人,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品德课程地整合。
通过我们的识字教学,其实很多时候也体现了课程地整合。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2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利用合作平台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二、教师角色的灵活安置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认识生字,猜了花儿上字。这些过程都挺顺畅的。但是接着老师让学生猜生字里面的秘密,学生开始猜是否后面还藏着生字?或者是生字后面有组词?这些答案被老师一一否定掉后,学生开始乱说一通,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了。连听课的老师都在下面议论纷纷,到底有什么秘密啊?难道是14个生字能连成一句话?但怎么拼好象都不像。后来终于有个学生说发现了有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这才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般把这两个字拿出来放在一边,用来启发学生继续找其他关于字体结构的相同点,或者都是可以组词的字,把字进行归类。我觉得在这里这么大费周折地让学生去猜字的秘密好象不大妥当,学生如果不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往往会走向另一面,本来和谐的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老师也会越问越急,失了阵脚。
所以我觉得以后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欲设的答案时,不如老师先来个师范,那么学生也会依样画葫芦地找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就会少一些沉闷。多一些轻松。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同年龄段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看来要当个好教师首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3
在您的抚育下,我们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无论我们飞得多远多高,耳畔总有您的教导在回响!
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在这里,此强彼弱。您善于在最差的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也善于在最好的学生那里发现致命伤。您精心地培育、培育??使一棵棵幼苗都成了栋梁。
您是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写诗来展开教学。讲到“埋怨”这个环节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不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但我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体验到了融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想重温一下当时的一些情景。
师:“埋怨”是什么意思?
生:是抱怨别人的意思。
生:我补充,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心情。
师:那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
生:我埋怨过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东西不还。
生:我埋怨过我妈妈,她老是叫我学这学那。
师:哦?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生:他原来和弟弟苏辙形影不离,后来分别得太久,又不得想见,所以不开心。 师:那苏轼他去埋怨谁?
生:他埋怨的不是人,是月亮。
师:哦?你从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能读出来吗?
生:“他眼睁睁??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师:看来他还挺郁闷的,谁来开导他一下?要是你在他旁边,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你不用那么开心,好多人和你一样,家人不能团聚呀。
师故做更伤心的样子,扮演苏轼:人家就是伤心嘛,我和弟弟都好几年都没见面了! 生:要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的,月亮现在是很圆很亮,但它也有不圆的时候啊,有时还被“天狗”吃了呢!(全班大笑)
生:每个人都会有悲伤,也有快乐的事情发生,现在你虽然很伤心,但是你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呀。
生:天上只有一个月亮,你弟弟也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它的,你们借着月光,用心来说话呀,他一定能听到的。
师:噢!我们兄弟俩“心有灵一点通”,对,你们开导了我,谢谢你们。我来做一首诗吧:人有悲欢离合??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觉得建立师生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化剂。
3. 教学《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4《秋天》课后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新课标》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地方在于: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字学习中。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7个笑脸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出示两个笑脸的内容让学生猜字,让学生感到猜出字时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激起学生要送知识给笑脸,让别人也来猜猜自己所出的题目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生字读音时,并没有亲自教学生拼读,而是抓住了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会读的生字词教给身边的同学,比比谁教会得多。教师还通过检查被教的同学的拼读情况,来表扬教的和被教的同学。如此不仅增强了被教同学要学好的决心,同时也提高了教的同学的学习情绪。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从而也体现了识字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本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识字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做的还不够。在学生学完生字时,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运用于生活中,致使学生的学习的不到更好的巩固。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快乐的节日》的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但上完课后,我甚感沮丧和困惑。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首先,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二,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第三篇: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
第四篇:《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首少儿歌曲的词,语言很优美,是极适合二年级的学生朗读的,所以本课的重点便是指导朗读。在上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曲的磁带,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能很快进入情景。诗歌内容比较深奥,边读边展开想象,是读懂诗歌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时遵循阅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在指导背诵的教学环节,设置梯度,引导背诵。是因为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间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较大难度。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节到章再至篇的背诵,并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愉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最后让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可以画,可以唱,可以跳,课堂气氛活跃。
《快乐的节日》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把孩子的快乐和幸福挥洒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孩子们对祖国浓浓的爱以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两点做的比较成功:
一、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
这篇课文既是一首诗歌,又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上课刚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听一听吗?”孩子们立即竖起了小耳朵,很好奇,是什么礼物呀?接着,我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曲,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很快进入情景,有一些学过的学生甚至还能朗朗上口,当我问学生想不想学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脸上都是开心的表情,齐声道:“想!”为后文的学习铺设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首先,我以富有感情的范读引领,通过自身的朗读,以“情”感染学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然后小组合作,创编动作,通过表情朗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文本,深入文本,让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这篇课文是一首少儿歌曲的词,本首诗语言通俗,情感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把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作为重点,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为了能让学生感悟文本,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抓住快乐这个点进行了教学!在上课初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歌曲,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很快进入了情景,小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甚至摇头晃脑起来,有一些学过的学生甚至还能跟着唱起来,当我问学生愿不愿意学这首歌的时候,他们脸上都是开心的表情,我觉得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去学习知识,这样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2
《快乐的节日》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本来在我的教学构想中,我是打算分小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深情朗读与背诵。可是,上下来,发现效果没有预期的好,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对于有些文本无法理解,想象空间比较狭窄,所以整堂课上得比较僵硬,不够活泼。
认真反思下来,我觉得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教材把握还不透。这首诗我们小时候就接触过,也唱过《快乐的'节日》,但是如果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多加了解一下,我想在备课的时候,会更加用心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手段。同时,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诗歌,本身自己对诗歌的特点等还了解得不够,所以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台阶也不够,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句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加上铺垫有限,所以孩子们理解起来更加有难度,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泼。
2、对学生关注还不多。在课堂中,对孩子们的关注还不够多,因为课堂气氛不够好,孩子们的理解想象等有局限,所以,可能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把重心放在了知识重点上,急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知识重点,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掌握程度与课堂需求。
与前面几课较之,这一课无疑是比较失败的。尽管后来重新补过,但是效果还是没有那么好。我想:以后碰到这种特殊体裁,有较深远的写作背景的文章,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反思是磨砺自己的过程,乐于反思是不断进步的前提。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3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同学为主体,充沛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同学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同学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同学自身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同学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同学能力估计缺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协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同学,同学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一起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同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同学提问,然后又让同学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掌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同学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同学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同学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同学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学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干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暗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需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同学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同学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4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我还设计了全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
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去读?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当然,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学习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了快乐,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品词赏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升华感情!在学文时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幼儿园到现小学二年级的一些快乐生活体验,这样能更好地渲染快乐的情感。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5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这课教学参考书上写得也不详尽,于是只好自己动脑筋。
我觉得诗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这个特色来教学。
教学第一、三小节时,我主要让学生看看这里把我们小朋友比喻成什么?为什么?
1、我们像春天
学生找出“我们像春天一样”,并找理由:
生:“春天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我们小朋友也是这样跑来跑去。”
师点拨:“春天是多么充满生机的季节呀!”
生:“我们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师:“毛爷爷说过,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吗?”
(学生点头)齐读句子。
2、我们像花儿
学生找到“像朵朵花儿开放。”
师:“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花儿多。”
师:“为什么小朋友像花儿?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红领巾也很鲜艳,像花一样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
“请你说一说——我们像。”
生:“我们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们像小树苗,正在发芽。”
生:“我们像小花,正在开放。”
……
3、我们像小鸟
大家读读第三小节,觉得我们还像什么?
生:“我们像小鸟一样。”
师:“我们像小鸟一样快乐自由,等身上羽毛长得很丰满就要展翅飞翔。我们为什么要勇敢地飞向高空?”
生:“可能飞行时会遇到困难,比如有老鹰或者猎人,所以要勇敢。”
师:“要不怕困难。谁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生(一位学习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体会):
“其实小鸟遇到老鹰和猎人这些
困难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样。”
师:“说得好,比如你的困难是?”
生:“我上课要不能坚持坐端正,要和同桌说话。”
师:“现在你认识自己的困难,有勇气克服吗?”
(学生点头)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将来才可以实现理想。”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遇到了困难。
4、花儿和白杨树像小鸟?
这个环节我处理得不太好,我想让孩子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开始没有学生举手。
于是,我提示这小节第三行“它们”说的.是谁?
个别学生学生举手了:
“它们是‘花儿’和‘白杨树’。”
师:“它们为什么像小鸟?找找理由吧,自己读读。”
(许久,没有举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讲解:看,花儿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白杨树在哗啦啦地响,他们好象在和我们打招呼,在向我们祝贺,向我们唱歌。
说到这里,孩子还是有点迷糊。我看到这里难理解,就让孩子反复读读,读中体会,然后说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什么?……
反思:
课后我想,孩子毕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虽然主体是他们,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必要时老师还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不可缺少讲解。
当时我没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点,虽然“花儿”、“白杨树”和“小鸟”看上去什么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是动态的,“花儿”、“白杨树”在风中会发出声音,会说话、唱歌,这个声音是和小鸟有相似的,所以,这个比喻句很独特。
看来这个“导”者难度很大,以后的课上还要多斟酌每个难点字词句的讲解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6
《快乐的节日》选自同名歌曲,整篇诗歌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节日欢庆的气氛。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乐”这二个字进行展开,让学生们想一想,找一找,读一读的方式去学习课文。
揭题之后,我请同学回忆了一下自己知道的节日,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节日呢?学生们知道的节日还是不少的,有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母亲节、元旦、春节、国庆节、圣诞节等,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儿童节”和“春节”,他们说因为在这一天里能够尽情地玩,还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节日,目的是想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同时回顾自己过节时那种咱快乐的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课文。
接下来的学习课文我与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范读或是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请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伴着歌曲,一边看课文,一边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了。由于这种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们表现得比较有兴趣,听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多。
例如有同学找到了:“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我请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快乐。有学生说:“因为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把草变得很美丽,所以我感到很快乐。”又有同学说:“我觉得我们长得越大,就像花儿就开得越旺盛,到处都会被我们装扮得更美丽,所以我觉得很快乐。”也有人联系了后面的话,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现在学好了本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感到乐。”这些回答都溶入了学生们特别的理解,我觉得他们的快乐感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讲到“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我觉得这句话比较有深意,学生虽然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义,但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似乎有点困难。但学生自己通过逐句的理解,从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有同学讲:“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是说等我们慢慢长大了,就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了。”也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们长大了,就能够成为科学家了。”又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努力,不怕困难,长大才成为好人(在这里我觉得学生说的好人应该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在对这些句子进行想、找、说了之后,我又请他们读一读这些话,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础,学生们的朗读更有声有色。
在课堂的最后,我又播放了歌曲《快乐的节日》,学生能够跟着哼上几句,伴着欢快的节奏,感受着节日中那份快乐的心情。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7
在您的抚育下,我们长出了丰满的翅膀,在祖国的蓝天翱翔。无论我们飞得多远多高,耳畔总有您的教导在回响!
在水上,鹰能叼鱼;在水底,鱼可食鹰。在这里,此强彼弱。您善于在最差的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也善于在最好的学生那里发现致命伤。您精心地培育、培育??使一棵棵幼苗都成了栋梁。
您是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您是火,点燃了我们的心灵;您是光,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您是热,温暖了我们的心窝。
老师,您用粉笔写下的是字母、词句、线条、符号,在我看来却是浇花的甘露、哺儿的乳汁、育树的养料??一方黑板,是您辛勤耕耘的土地。在这里,您播种知识,播种智慧,播种理想,播种祖国明天的希望??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脚印,伴着一串扎扎实实的大脚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满园桃李浇灌;用纯净的爱心,编织五彩的花环。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我是踏着您厚实的灵魂来完善自我。在属于您的节日里,谨献上我深深的祝愿!
2.《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写诗来展开教学。讲到“埋怨”这个环节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对话,不说擦出了智慧的火花,但我们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都体验到了融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想重温一下当时的一些情景。
师:“埋怨”是什么意思?
生:是抱怨别人的意思。
生:我补充,是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心情。
师:那你们平时因为一些不开心的事而埋怨过谁吗?
生:我埋怨过一个同学,借了我的东西不还。
生:我埋怨过我妈妈,她老是叫我学这学那。
师:哦?那苏轼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生:他原来和弟弟苏辙形影不离,后来分别得太久,又不得想见,所以不开心。 师:那苏轼他去埋怨谁?
生:他埋怨的不是人,是月亮。
师:哦?你从哪知道他埋怨的是月亮?能读出来吗?
生:“他眼睁睁??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
师:看来他还挺郁闷的,谁来开导他一下?要是你在他旁边,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你不用那么开心,好多人和你一样,家人不能团聚呀。
师故做更伤心的样子,扮演苏轼:人家就是伤心嘛,我和弟弟都好几年都没见面了! 生:要知道,什么事情都不会十全十美的,月亮现在是很圆很亮,但它也有不圆的时候啊,有时还被“天狗”吃了呢!(全班大笑)
生:每个人都会有悲伤,也有快乐的事情发生,现在你虽然很伤心,但是你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呀。
生:天上只有一个月亮,你弟弟也会在这个时候看到它的,你们借着月光,用心来说话呀,他一定能听到的。
师:噢!我们兄弟俩“心有灵一点通”,对,你们开导了我,谢谢你们。我来做一首诗吧:人有悲欢离合??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觉得建立师生间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催化剂。
3. 教学《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在教学《望洞庭》《峨嵋山月歌》时,我充分发挥了图文对照的作用,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意韵。
开课,通过学生背诵李白的诗,以及教师背诵《陋室铭》引发学生对两个诗人的作品的兴趣。然后两首诗整体朗读,了解两首诗的共同之处。“秋、月、水、山”四个词两首诗中都有。这四个词给你们什么感受?“宁静和谐”
介绍洞庭湖,看图体会诗句意思,理解哪句就说哪句。我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这几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己说说,教师整体运用散文语言,创设一种宁静和谐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同时,对诗中的比喻之处,进行点拨。
朗读,将自己体会的洞庭秋夜读出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在读中进一步品味,在说中整理思绪。
齐读后,试着背诵。理解了诗句、读得较多的孩子自然能颂。
与《望洞庭》对应的办法用在《峨嵋山月歌》中,但是事先介绍地名。同时,为让学生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
而后,讲解了古诗两大主题“写景、抒情”,引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梅花》《游园不值》等古诗,来开阔学生眼界。
问题思索:
古诗情韵在读时是不是应该注意轻重音的指导,与速度的点拨呢。本来怕这样匠气太重,但是没有曾经的指点,学生怎样能读出韵呢?
4《秋天》课后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8
许多老师常说,当低年级老师容易,教材内容浅显,根本无须备课,只要在课前花上几分钟看看教参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这种思想上课,教出来的可谓是真正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须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大语文的角度,认真地研读教材,做到“深入”继而“浅出”,引领学生在文本的世界徜徉,在语文所创设的人文的世界走一个来回,何愁你的学生不会给你意外的回报!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学生识字学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节日的快乐。学生或读或画或演或唱,语文与音乐、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得到较好的培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多元化。
学习在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上自己读书的同时,我出示了相关的学习小建议,让学生们在读书时明确目标,清楚重点,知道现在的读书任务是什么,然后按照建议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在初读课文时,我在小组学习之前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从知识、能力的维度进行学习。遗憾的是,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要求提得稍高,以至于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自然预设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情灵活地及时地修改教学设计。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上完课有轻松,也有可惜,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课堂上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开怀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9
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称中国白话文的典范,再难懂的道理,再难叙述的事件,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手中,都会变得那么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学本文时,是卯足要认真了劲,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足有一周之多。你想,老北京风俗习惯多了去了,尤其是春节这个隆重的庆典。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下大力气抓好阅读教学
读过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的语言风格与众不同,大多作者都是尽量的把文章写的深奥,多使用术语,而老舍的作品语言风格是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没有做作,语言少了雕饰,朴实自然。小学生初读老舍的作品,往往产生误区。初读课文,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这篇文章太浅显了,全文连一个成语都没有,好学。我忽然发现,如果不下功夫指导朗读,就不能理解好作品的思想内容,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把重点转向阅读,重点部分、重点句子老师及时范读,稍难理解的句子在讲解的基础上在重点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情绪上来了,渐渐读出来老舍的语言风格,对文章的整体有了较好的把握。
二、要认真领悟表达方法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所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场景描述较多,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体内容。文章包含的内容如此之多,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样才能安排好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再者,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如腌制腊八蒜,熬制腊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这种民俗的内涵,她代表亲情、乡情、祝愿、期盼、团圆,以及由此反应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这些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收到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三、不适时宜的进行小练笔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一位老师的语文教学成绩的评价,但从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小学毕业了连一篇记叙文都写不出来,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位老师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算成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我们这儿过春节有什么习俗,你从中又收获了什么?我让学生到社会上去采访,去搜集材料,以《我家的春节》为题写一篇文章,事实证明,学生还真的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同学的文章挺有感染力。对此我还是满意的。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以歌曲《快乐的节日》开始,试图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然后开展识字教学,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这个环节我缺乏对学生的检查,其实这一步可以放在预习中去做,在家里可以让家长帮忙检查,这样还可以节省课上时间。接着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正音。随后用白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部分学生领读。这个时候由于兼容性的问题,出了一点小故障,下次一定要注意。接下来是重点内容,归纳总结识字方法帮助识字。在这个环节中基本是按照我的预期进行的,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独特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还想到用换一换的方法记生字,我也应该把它板书上才对。接着就是对课文的理解,由于备课时时间把握不好,这段时间就显得仓促了,学生对一些句子、一些感情的`表达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对学生的课上习惯培养欠缺。我也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也曾尝试过,放慢讲课的脚步去组织课堂,也有收效,但是时间不长。看来,如何去调控课堂,让教学与管理两不误是我要用心思考的问题。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1
《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语言很优美,是极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读的,所以本课的重点便是指导朗读和背诵。诗文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的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的节日有哪些?你们最喜欢的节日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适时引出另一问题: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呢?在小朋友们回忆“节日趣事”的时候,我又问:过儿童节,你们快乐么?生:
“快乐!”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学习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互动合作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等一系列的朗读方式。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然后,我又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们觉得最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再次感受节日的快乐。在这样反复朗读过后,很多学生都已经做到了熟读,接着让他们背诵也就更轻松了。
但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展示交流中首先为学生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从章节再至整篇诗文的背诵,并交给学生背诵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喜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经过这样的训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一二章节了。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由选读课文小节,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勾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
因为课文是一首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对于这点,我在课堂中有所忽略,而是着重于诗文的背诵,这是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的弥补不足之处。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这首歌是我小的时候也唱过的,读着唱着都有说不出的亲切,课上读和唱就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活泼的旋律已深入心中。当文字与音乐默契地结合在一起,当学习和快乐相伴,这样的记忆也应该是难以磨灭的。
当问学生们“为什么把我们比喻成花朵呢?”他们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就像花儿一样美。”有的说“我们就像花儿一样不停地生长着。”有的说“我们就像花儿一样不断吸收营养,竞相开放。”在“七色花”的班级理念下,孩子们对于“我要开花”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
到了下课,我们还沉醉在动听的旋律中,这份节日的快乐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3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找准表示方位的词语,抓住建筑物。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天安门广场上都有哪些建筑呢?圈出建筑物的名称,找出方位词。”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出来。我再结合课后第4题,让学生练习,这样错的同学只有4个,应该说大多数学生都记住了。
二、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为什么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
方?”“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有什么含义?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播放了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升旗仪式是在早晨7点钟,那时也是太阳开始升起的时间。又点拨,太阳逐渐升空,越来越放出万丈光芒,象征着祖国什么呢?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感受到了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生机勃勃。
三、在学习描写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和夜晚的美丽景象时,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比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在想象中感受天安门广场的美丽和热闹。在教学“献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时,可以拓展一下:这句诗是化用了王勃的哪句诗?因为在上一年学过《少年王勃》,大多数学生能说出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环节在上课时没讲,不过在课后补充了,也算“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4
求索
按教材编排,《快乐的节日》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想让孩子们先学会这首歌,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做一是考虑孩子们也习惯了按部就班,适当调整顺序孩子们也许会感到好奇的,再就是,既然课文是一首诗歌,它不等同于一般的朗读,背诵之后再进行诵读的指导才更到位,更有效。基于这样的考虑,做了这样的调整。
上课的时候,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光盘,课件中只有第一段的歌声录音。但是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孩子听过这首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但多数同学不会,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的渴望。“想学这首歌吗?”我问了一句。“想”孩子们回应的真是出奇地响亮。“老师想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都来学习这首歌,不过,学习歌曲首先要做什么?”“记住歌词”又是异口同声。我又放了一遍录音,故意调了调胃口,然后对孩子们说:“第三节课就是音乐课,我已经和梁老师说好了,他准备就教我们这首歌。”“耶、耶”孩子们都要跳起来了。
“那我们就先来记住歌词吧!”
我再没提任何要求,也没有变换形式检查,但是,能看得出孩子们读得何等投入,有的亮开了嗓子,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闭上了眼睛。我知道,这是歌声在呼唤他们。
思考: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天来到学校,学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有了一定识字量的他们耐不住新书墨香的诱惑,多数孩子早早就进行了“预习”。从表面上看,这应该对教学是个促进,可事实上,课堂上再让他们反复地读、拼命地记,难免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乐于读书,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做一个语文老师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刺激”。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5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孩子们因为是说到自己节日的见闻,所以自然就话语就多了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积
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通过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一、美术活动的导入很重要
美术活动就好像一个乐园,开展一次美术活动好像带幼儿进入一次乐园,让幼儿在里面乐,在里面玩。怎样的乐园能一下子吸引幼儿呢?美术活动的导入很关键。我们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如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木偶,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更可以是一些作品的欣赏等等,总而言之,要让幼儿感兴趣。
二、美术活动中评价很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固定来自于教师,而更多的通过各种媒体让幼儿参与评价,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论在指导中或是评价作品时,也不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幼儿,而是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如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第五篇:《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快乐的节日》的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但上完课后,我甚感沮丧和困惑。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首先,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二,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2
在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有哪些节日(先把公历和农历的节日分开,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并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风俗习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节日时最快乐,从而引出课题。
出事课题后我继续问“课文写的是什么节日?”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了,学生有说“国庆节”的,有说“儿童节”的,还有说“建军节”、“劳动节”的,反正五花八门,而且各自都有理由。细分析学生的答案还是动了脑子的,只是没能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所以产生了误解。于是我便出示了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看到底是讲了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在结合读文终于明白写的是他们自己的节日。
有了这一层次的理解,接下来的讲解就容易多了。比如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感谢亲爱的祖国?我就让他们先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接着再引导他们知晓这幸福生活的得来靠什么。反思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光是听我说我们的祖国培养了我们所以要感谢祖国,我想学生最终肯定还是云里雾里
而这种究果索因的方法却能化解学生心中的谜团。这学期这种方法我用的比较多,觉得还挺管用。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二、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
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4
【实录】
(齐读课题后)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吗?
生:是讲快乐的节日。
师:(指在课题“节日”下)主要是讲——
生:节日
师:对,我们在这个节日里怎么样?
生:很快乐。
师:多么快乐呀!那么应该怎样读课题呢?
(生有感情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时,一生问:“讲的是哪个节日?”)
师:刚才,某某在自己读书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讲“快乐的节日”,那么到底是哪个节日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生1:是六一儿童节
师(微笑):能说说理由吗?
生2:是国庆节
师(意外):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2:因为课文里说“有了我们,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说到了祖国。
生3:是教师节。因为有老师。
生1:儿童节,老师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还会出去郊游。
生3:我觉得是元旦节。因为课文里面说到了春天。
师:你们能从课文里找理由,非常好!到底是什么节日,老师先保密,等我们下节课好好地来学这篇课文时再来找答案。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有个整体感知的教学过程,通常我都是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往往会罗罗嗦嗦地将课文复述下来,时间限制,请了一两个学生就不能再给他们时间说了。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利用课堂上的一个生成点,将问题抛出去,使学生搜索刚才自己自学时消化的内容,在没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受到同学的.反驳时,主动地进入课文快速阅读,提取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地朗读可以说是有效地阅读了。而设下的悬念又使得他们期待第二课时的教学。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5
今天按原计划上了《快乐的节日》的第二课时,这首诗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热情场面,歌唱了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这样的快乐似乎没有感染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我提出的问题,还是那么的“木讷”。
当我这么提问时: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的?(生答)那么,课文中怎么会说我们像春天一样呢?提到这个问题时,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难道这个问题真得就那么难吗?可能有点抽象吧,最后还是选择我来讲解,才结束了这个冷局。在今天课上,我也反复强调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讲完整的话,同学把不符合要求的'同学逐个把关。习惯是慢慢培养的,只要坚持不懈,你们会养成回答问题全面、通顺、连贯的好习惯的,期待着……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6
本课是一首歌的歌词。课文采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歌唱了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反复朗读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意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开始,从歌曲《快乐的节日》入手,借助那欢快活泼的乐曲巧妙地将学生带进文本的情感世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快乐的基调,营造了阅读氛围。然后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是怎样度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讲起来了:爸爸妈妈买了新衣服,还送给我许多节日的礼物,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游艺活动……孩子们是满脸的幸福,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了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朗读体会,并进行讨论、交流来理解诗句。在教学第一节时,我抓住“像春天”、“像朵朵花儿”等词语,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大家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迎着扑面而来的和煦的春风,在小鸟的带领下赶来节日庆祝活动时的欢乐、幸福的情景。第二节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祝贺”、“歌唱”等词语,认真朗读体会,使学生懂得把花儿、白杨树和小鸟当人来写的,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烘托出孩子们愉快的心情。学习第三节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然后把自己的感谢之情,努力之心通过朗读充分表达出来。 课后,利用时间,让孩子们欣赏、学唱了歌曲《快乐的节日》,再次感受师生共庆节日的欢乐心情。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7
初次教学二年级,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倾听了王老师的教学过程,在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本次教学有了一些浅薄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起初在备课时,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读一读课题。后来听了王老师的课,发现王老师是通过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播放歌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了解这首歌与《快乐的节日》这首诗之间的关系。但是我班学生较活跃,如果在上课开始播放歌曲,学生可能过分活跃,所以我觉得在上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然后在上课开始,介绍这首歌与课文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有关诗歌的知识。
二、教学生字词有重点:
我通过倾听王老师的课,发现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十分关注生字的读音、笔顺和组词,在教学读音的时候,学生先是带拼音指名读,接着是去掉拼音读。特别是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尤为关注。老师通过示范读,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字的读音。而教学生字笔顺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教学课后第2题提到的生字笔顺。组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课堂上要重点强调。
三、指导书写有方法:
这课有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健”、“康|、“勇”、“敢”。所以在写习字册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该怎样写好,如:“健”,中间的横折折撇捺最后写,而且捺要舒展。“康”的最后一笔强调是“捺”,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点提撇捺要对称。“勇”字中的点、竖、撇的起笔都在竖中线上。
总而言之,整堂课生字教学是重点,所以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重点抓生字教学。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8
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称中国白话文的典范,再难懂的道理,再难叙述的事件,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手中,都会变得那么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学本文时,是卯足要认真了劲,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资料上的时间,足有一周之多。你想,老北京风俗习惯多了去了,尤其是春节这个隆重的庆典。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下大力气抓好阅读教学
读过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的语言风格与众不同,大多作者都是尽量的把文章写的深奥,多使用术语,而老舍的作品语言风格是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没有做作,语言少了雕饰,朴实自然。小学生初读老舍的作品,往往产生误区。初读课文,就有学生提出:老师,这篇文章太浅显了,全文连一个成语都没有,好学。我忽然发现,如果不下功夫指导朗读,就不能理解好作品的思想内容,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把重点转向阅读,重点部分、重点句子老师及时范读,稍难理解的句子在讲解的基础上在重点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情绪上来了,渐渐读出来老舍的语言风格,对文章的整体有了较好的把握。
二、要认真领悟表达方法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所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场景描述较多,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体内容。文章包含的内容如此之多,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样才能安排好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再者,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如腌制腊八蒜,熬制腊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向我们展示这种民俗的内涵,她代表亲情、乡情、祝愿、期盼、团圆,以及由此反应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这些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收到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三、不适时宜的进行小练笔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一位老师的语文教学成绩的.评价,但从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小学毕业了连一篇记叙文都写不出来,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这位老师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算成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我们这儿过春节有什么习俗,你从中又收获了什么?我让学生到社会上去采访,去搜集材料,以《我家的春节》为题写一篇文章,事实证明,学生还真的领会了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同学的文章挺有感染力。对此我还是满意的。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9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同学为主体,充沛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同学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同学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同学自身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同学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同学能力估计缺乏。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协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同学,同学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同学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一起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同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同学提问,然后又让同学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掌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同学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同学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同学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同学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同学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同学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干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暗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同学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同学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需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同学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同学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我以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营造并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气氛。同时,学生在听与跟唱的过程中感知或复习了歌词内容,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在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课上通过多读、听别人读,预生字常见面等方式来识记生字,增强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逐步指导归纳识记方法。以游戏形式检测预习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的活动设计,把握读书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使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得到感染,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教学反思二
快乐的课堂,快乐地学习。看着这群爱画爱演的孩子快乐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么地喜悦与快慰。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后,收获的又何只是诗歌里那点读读又唱唱的知识!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学习着,我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学习着。我们各有收获,乐此不彼,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课。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1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新生活,唱到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
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在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快乐”这一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快乐无处不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我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们知道有那些节日?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那么哪个节日是属于你们自己的?因为学生已经过了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对了,6月1日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各国小朋友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我随机引出你们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他们有亲身体验,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他们有的说让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读出快乐的语气。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书中有首小诗就是写我们这个快乐的节日,想读读吗?快打开书,请你自由大声读吧!说说你从哪看出我们很快乐?课堂上,我找到语文与艺术科之间的切合点,把艺术融入语文课堂。利用《快乐的节日》这首歌,让学生随着歌曲唱歌、做动作,把学生的情绪推至高昂。贴合本课快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快乐的节日》这首诗歌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欢快优美,是一篇朗读的好教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我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把大量的工夫花在了引导学生读懂诗歌上,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师配乐范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播放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想象读。在教学每一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读为主”的教学新理念。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你心情怎样?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摸索、体验。当学生说的不是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时,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课上就出现了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求知的慧眼,一个个创新的答案……
三、快乐识字,快乐写字
本课的识字任务较重,识字又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我开展了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比赛的识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识字的积极性,从而也培养了孩子的互助合作精神。使用亲切的语言,采用“开火车”游戏识字,奖励的教学机智,进行扩写ABB式表示颜色的词语等练习,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根据平时的教学,让学生猜老师要教的两个字,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出怎么写好看,接着教师范写,学生仿写,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这一系列的设计,都是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检查生字环节,我以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建立词的概念。然后,进行扩词练习,问学生:你在哪儿有见过“国”字呢?看到这个“祝”字,你还想到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祝贺”,有的说“祝福”,看到孩子们的思维如此活跃,于是,我趁热打铁:“谁能用‘祝’字说一句话呢?”一位女生主动地站了起来,大方地说:“老师,我祝你幸福!”多好的句子呀!我激动地对她说了声:“谢谢!”此时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这就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最后的总结,也是围绕着“快乐”这一主旨:师指板书,过节我们快乐,还有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对了,你们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老师愿你们永远都是快乐的!
本节课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课堂容量太大,某些环节体现不够充分;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抓词句谈得不是很深入;老师在课堂评价上还应再准确、再人文些!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课的轻松又是可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这节课中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3
《快乐的节日》选自同名歌曲,整篇诗歌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节日欢庆的气氛。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乐”这二个字进行展开,让学生们想一想,找一找,读一读的方式去学习课文。
揭题之后,我请同学回忆了一下自己知道的节日,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节日呢?学生们知道的节日还是不少的,有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母亲节、元旦、春节、国庆节、圣诞节等,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儿童节”和“春节”,他们说因为在这一天里能够尽情地玩,还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节日,目的是想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同时回顾自己过节时那种咱快乐的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课文。
接下来的学习课文我与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范读或是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请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伴着歌曲,一边看课文,一边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了。由于这种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们表现得比较有兴趣,听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多。
例如有同学找到了:“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我请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快乐。有学生说:“因为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把草变得很美丽,所以我感到很快乐。”又有同学说:“我觉得我们长得越大,就像花儿就开得越旺盛,到处都会被我们装扮得更美丽,所以我觉得很快乐。”也有人联系了后面的话,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现在学好了本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感到乐。”这些回答都溶入了学生们特别的理解,我觉得他们的快乐感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讲到“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我觉得这句话比较有深意,学生虽然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义,但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似乎有点困难。但学生自己通过逐句的理解,从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有同学讲:“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是说等我们慢慢长大了,就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了。”也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们长大了,就能够成为科学家了。”又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努力,不怕困难,长大才成为好人(在这里我觉得学生说的`好人应该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在对这些句子进行想、找、说了之后,我又请他们读一读这些话,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础,学生们的朗读更有声有色。
在课堂的最后,我又播放了歌曲《快乐的节日》,学生能够跟着哼上几句,伴着欢快的节奏,感受着节日中那份快乐的心情。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4
学习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快、乐”两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和学习汉字多种识字方法;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配乐歌曲,生字卡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快乐的节日》,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听吧! 师:歌曲中这快乐的节日指的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度过这快乐的四十分钟吧!《快乐的节日》不仅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还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呢!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吧!读课题。(既然是快乐的节日应该怎么读?引导学生读出快乐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你们听清每一个字的音。
(二)自由读文,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读一读。
(三)检查生字,识字方法。 1、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生字,师正字音。
2、去拼音读生字。(齐读,个别读)
3、说识字方法: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敢、敬都是“反文旁”。
加一加:贺=加+贝、国=口+玉、羽=习+习
扩词识字。
4、巩固生字,抢读。
5、出示词语,读词语: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过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快乐的节日!请你把书本第107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诗歌。
1、读了课文以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从课文当中什么地方感到很快乐?
2、像春天一样的你们快乐吗?(师指板书)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就快乐地读吧!
(一)学习第一小节(出示)
1、谁愿意再来读第一小节?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哪个字没读准音,哪个字读得特别好。
2、观察插图,图里画了什么?
3、引读
4、齐读
像春天一样的你们快乐吗?(师指板书)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就快乐地读吧!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还有谁在向我们祝贺呢?(出示)
1.自由读。
2.师生情境读。
3.入情入境,理解“祝贺”。
4.齐读:多么快乐和自豪啊!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就让我们快乐而自豪地来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同学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我们该感谢谁呢?。
1、指名读:谁愿意读第三小节?
2、理解句子“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3、拓展:小朋友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4、齐读: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想快乐地读出对祖国的感谢吧!
(四)学习第四小节
引读:快乐的男孩女孩们,让我们唱啊,(跳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五)合作读全文
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快乐地朗读吧!
四、指导写字
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很快乐,所以我想把这份快乐记录下来,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快乐”两个字。
(一)指导写“快、乐”
(二)学生动笔写“快”、“乐”,老师巡视辅导。
五、学歌结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快乐地学了十四个生字,快乐地读了这篇优美的课文,还一起写了“快乐”这两个字,最后老师要祝同学们:生活得快乐,学习得快乐,每天都是——(指课题)生:快乐的节日!学唱歌曲。
七、板书设计
25、快乐的节日
我们像春天充满希望
快乐的时光 感谢祖国
我们像小鸟自由成长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5课《快乐的节日》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歌词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唱读中,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的歌唱、欢跳。他们向春天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儿歌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反映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更珍惜今天所有的一切。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通过快乐歌曲,节日的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课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接着,我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快乐的节日》,自然性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愉悦的心情。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我先进行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能让学生在老师丰富的情感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情感渲染,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距离。第二次范读的时候,我让学生轻闭双眼,然后我再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仿佛一下子被吸引了,感受到快乐的“气味”,同时唤醒了他们表现的渴望,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自己再去品读课文。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让他们进一步进行感悟与体会。
我有别于以往按顺序讲读课文,这次我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来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我用“看图听老师读——分节读———细读——欣赏音乐”这种方式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细读细悟,让学生体验了自己生活的快乐,用“音乐语言”来酝酿愉悦情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在课的末段,我再把这首歌放给孩子们听,他们应该很快学会的,喜欢听孩子歌唱的声音,这是很好听的童音。
最后要引起我注意的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对比喻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切,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反复讲解。
《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反思15
本诗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适合朗读。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故而,我以儿歌《快乐的节日》导入课文教学,为的是借助那轻快跳跃的乐曲渲染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催发学生活泼、兴奋的心情,以拉近和诗歌流露的情感距离,易于学生入诗、入景、入情,直至人随文动,情随歌生,达到人、诗、歌合一的境界。
对于《快乐的节日》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甚至能进行演唱。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会生字,读好课文。同时,就发挥文章语文特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