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

第一篇:《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

《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

一、教材及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方法的自我阅读,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有感而发的进行言语实践仿句练习,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法分析:评点式阅读,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性阅读,是以问题研究为主要载体,以主动探究为基础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对话,本课即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语言风格、言语实践等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评价,从而达到自行体验、自觉探究、自主成长、自我发展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欣赏有表现力的词语,领悟作品内涵;

2、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多角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3、情境化言语实践,仿句练习

4、学习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2、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生命*印象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并说明理由。

(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交流点评,感受到强烈的求生欲、舍已为人的精神、虽然短暂仍愿绽放的美丽、坚强乐观的品质,这些都是生命所呈现的不同姿态。)2.生命*感知

a.作者是从哪些具体事物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归纳出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

明确:1)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

2)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 3)“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目标:整体感知全文,学会用“谁”+“怎么样”的格式概括文段内容,并在书上做好读书笔记。)

b.欣赏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震惊、肃然起敬、擎天撼地等词语

(目标:引导学生划出字词理解其义,并通过朗读放入文本语境中感受)

c.言语实践,仿句练习

1)老师示范:当我看着手中挣扎的飞蛾,生命就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鼓动的双翅;生命是那股跃动的生命力量;生命是那强烈的生之欲望。2)学生课内仿句:

如:当我注视着阴暗的墙角砖缝处迎风舞动的小瓜苗时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生长出来的勇气; 生命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环境中不断生长的力量; 生命是虽然仅仅只活几天,也要~~ 3)教师再次展示图片,学生拓展延伸,仿句练习: 如:生命是小草推开巨石的勇气;

生命是小鸭子挣扎求生的力量;

生命是独臂少年对目标的拼搏……

(目标:先让学生首先通过默读、朗读品味文段内容、情感,接着老

师示范例句,学生从中感受老师是怎样表达的,最后根据文中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借助想象、联系生活进行言语的实践。让学生学会相互倾听,并有条理、多角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3.生命*思索

以小组为单位,先自由朗读最后两段,再小组归纳作者在最后几个自然段中对生命提出了哪几点思索? 明确: 1)生命独一无二,必须对自己负责

2)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3)绝不辜负生命,为生命而奋斗

(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方法的自我阅读,从而达到深入研读、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境界。)4.生命*启示

作者通过小飞蛾、香瓜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永不言弃

即使生命短暂也要释放光彩

5.生命*价值 a.简介作者杏林子

b.通过杏林子的故事,探讨如何让生命活得有价值 6.生命*寄语

朗读感受保尔、冰心、巴斯德对我们的生命寄语

(目标:最后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多角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有针对性的、有方法的自我阅读,从而达到深入研读、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境界,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二篇:《赤壁赋》教学简案及评点

《赤壁赋》教学简案及评点

作者:筅执教:李颖辉 点评:董一菲 史世峰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时间:2010-12-

1【教学目标】

1.理解苏轼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2.熟读成诵,感受文辞优美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

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体会主客问答的哲理内涵。【教学方法】

1.诵读—研读、整体感知—深层评价、感性认知—理性思辨。2.辅以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3.教师引导—给出话题—学生合作研讨—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思路】

一、走近作者,知人论赋 1.苏轼和黄州。

苏轼一生最无用世机会的是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正是写于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被贬黄州时,简单地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欣赏作品。2.解题。

(1)介绍赤壁的有关话题。(2)赋的特点及演变。

二、倾情诵读,涵泳情致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境界。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句、节奏的缓急和变化。边听朗读,边想象苏轼笔下的赤壁美景。2.指导诵读,辅以《平湖秋月》古曲,营造氛围。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抑扬顿挫,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气势,读出情感,为背诵作准备。

3.熟读成诵。

运用多种方法,如示范朗读、大声齐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找出骈句用心细读。4.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文言现象。

三、鉴赏文本,解读情感 1.整体把握情感。

作者情感变化明显,这既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苏轼在泛舟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跳读文本,找出表达情感的词或句。

提示:饮酒乐甚(乐)—→愀然(悲)—→喜而笑(喜)2.赏赤壁景,品泛舟情。

第一段情景交融,脍炙人口,以鉴赏为主,力求入境入情。

(1)鉴赏赤壁秋景图之美。

明代文学家茅坤曾这样评价苏轼及其赤壁赋(投影):“予尝谓东坡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画面。

提示:景——“美”。皓月皎皎,清风徐徐,碧波万顷,水色迷蒙,诗情画意,澄澈空灵。

(2)品味动词传情之妙。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先析后诵)

提示:情——“乐”。“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凌”表现出诗人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怡然之乐。如此美景使诗人心旷神怡,此一乐是山水之乐、诗酒之乐。3.闻箫歌之音,辨悲情。

第二段诗人情感由乐转悲,歌声箫曲有深意,当细细辨之。探讨话题: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你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涵着悲意?

提示:“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是渴慕的圣主,是在水一方的美好理想,仿佛是“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故悲从中来。箫声哀怨思慕,潜龙舞,嫠妇泣,作者心情悲凉。(言之成理即可)

4.听主客问答,悟理趣。

第三、四段是背诵的难点,抓住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况”,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且夫”来理清思路,用表示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

(1)客悲从何而来?

提示:古(一世之雄)今(而今长江)无穷对照生悲(人生易逝);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超然不得)。以上三悲都是从“小我”的观点得出的。

(2)面对人生短促而功业难就的悲哀,苏轼如何从苦闷悲情中走出来?默读第四段,找出作者的观点。

提示:大自然是一部抚慰心灵、启迪智慧的百科全书,苏轼由眼前的“水”与“月”悟出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道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物我无尽,清风明月,与子共适,“何羡”“共适”之论,把苏轼的悲情从自然美景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旷达。

(3)探究活动: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学生畅谈感受,讨论作答。

提示: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法,苏轼借此抒怀,有无真正的客人并不重要,客的苦闷就是苏子的苦闷,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进行的一场超时空的链接。问答的过程其实就是苏轼自身思考、排遣的过程,苏子解决了自己的矛盾痛苦,最终升华到乐观旷达的精神状态。

四、探究延展

话题:苏轼与明月意象——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月”是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学生把握这些句子,不仅把握了背诵全赋之骨,而且对苏轼心路历程也有了框架感。欣赏文中的“月”的意象,补充展示课下搜集整理的苏轼描写月亮的诗句,分析讨论、总结,教师适时引导、深化。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月”意象,有哪些?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略)

2.课文中有哪些写明月的句子?(略)3.讨论分析,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探究。

提示:《赤壁赋》中有现实的“月”,皎洁柔和;有历史的“月”,古意苍凉;有哲理般的“月”,盈亏而永恒。从补充诗句来看,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呈宁静、轻松之态。他的密州之月,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虽也是静的,却是孤寂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缥缈感。

五、课后拓展阅读

读一书读一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思路解说

一、牵一“情”动全身

文学即人学,诗文就是作家特定时代的心灵产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若缺少对心灵的叩问,岂能是真正的阅读!让学生切实感悟到苏轼“入世不能,出世不忍”的复杂情感,就成了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以诗歌情感为抓手,将教学重心定位为情感的变化及诱因,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对苏轼的思想进行由点到面的把握、由表入里的挖掘。“情感变化”这条线索不仅统领全文的内容,而且贯穿教学流程,轻松地化解了教学重点、难点,可谓牵一“情”而动全身。教学主题的集中,既便于开放中的约束,又利于规范后的提升,保障了课堂效率。

二、熟读深思子自知

第二个环节——倾情诵读,涵泳情致,重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气韵,读出情感。苏子此赋情思浓郁,语言飞动,声韵和美,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既有诗的情韵,又有韵文的优美绵长,极适合浅唱低吟。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反复朗读文本,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略读等多种方式,目的在于以声传情。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教师及时纠正指导,及时示范。多样化、立体式的诵读也许会占去教学时间的半壁江山,但“熟读深思子自知”,下再大的力气也是值得的!

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适当的延展,有助于学生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发现苏轼及其诗文的内涵,关键是选准拓展的基点,找准延伸的空间。很有趣的是,“明月”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观照了苏轼的情感变化。“明月”,是苏轼写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开启抒情闸门的引子,阐述人生哲理的凭借,同时“明月”又具有隐喻性,正是文本的空白处和紧要处,是寻找苏子心灵变迁的捷径,最具拓展延伸潜质。第四环节“苏轼与明月意象——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与文本不即不离,又若即若离,以期立足于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课前自主独立地搜集苏轼的相关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课上共同参与,广泛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潜力,通过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加深对作者及文章的理解,增强关注他人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明月诗句唤起对人生的感悟。第五个环节——课后拓展阅读,是发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继续,大师风韵定会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余音袅袅„„

(李颖辉 辽宁大连市十二中学;116011)

第三篇:生命的芳香作文简案

21.生命如花,芳香四溢。请以“生命的芳香”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写作导引

一、审题

1、认真阅读文题,明确相关要求。那么 “生命的芳香”到底有什么范围呢?生命如花,芳香四溢。明确明确告诉我们,所写内容必须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个别同学写的作危害社会的事,就脱离了题意。

2、标题“生命的芳香”有两个关键词:“生命”和“芳香”。谁的生命?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是名人的,也可以是平凡人的;也可以是历史中的名人、作品中的形象,范围相关宽泛。但是根据导入语”生命如花,芳香四溢”的比喻句可知,必须是写人的生命:生命历程中美好的,让人积极向上的,给人以感动、给人以启迪的意志、品质、精神。

3、选准切入点:是写自己生命历程中感受到的他人的芳香,还是写自已追求生命芳香的历程?是写大自然界中的生命所引发的我对生命芳香的思考,还是写历史名人四溢的生命的芳香?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能让主题游离不定,那样文章就缺少了灵魂。从本题来看,由于中学生思想和阅历的限制,以写别人和名人为宜.二、出现问题:

1、把生命写成了生活。

生活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但是仅仅局限于个人而言,基本上就是为了追求个人价值,满足自己所求所愿。没有去关注人世动态,不太关心别人感受,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生命就是能不断追寻人生的真意,并懂得奉献、懂得感恩。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知道回报社会;感恩于人,能够体谅别人的难处,以一颗卑微的心行走于人世间,能够随时为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以解别人燃眉之急。

2、写成了议论文。开头体出观点,中间用三四个名人论证,结尾点出生命的芳香.3、写成了动植物的生命的芳香,使文章流于低龄化、幼儿化。

4、写成了记事的记叙文。

5、离题,完全不懂“芳香”的比喻义。

三、讨论:

1、如果写别人或历史名人,是写一个好,还是写几个好? 为什么?

2、如果写别人,是写自己的亲人对自己关心、爱护、帮助、„„奉献好,还是写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自己关心、爱护、帮助、„„奉献好? 为什么?

四、领悟:

其实我们前几次写的记人的记叙文,稍加改动就可以变成这

次作文。

五、示例:

1、生命的芳香

追寻已远去的生命,虽斯人已逝,芳香依旧。感悟现在,奉献创造永恒的生命芳香。——题记

韶华易逝,青春不在。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驶,我已经忘了许多人和事,但我却没有一刻忘记过她——我的老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和我的老师是在医院里相识的,那时候我因患上了疾病,必须住院。也就是那个秋天,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历史、政治、地理”等我都可以自学,可是“英语”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要留级吗?我不想离开我的同学。我不断地在心里想,也许那就是所谓的缘份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认识了她——我的老师。

她浓眉大眼,瘦瘦的身子是一位中学教师,两鬓已斑白,看上去好像四五十岁了,可她实际上却只有三十七八岁。那天,我一个人在医院的花园里读英语,我发音不太准。她从我身旁走过时,由于职业的缘故,她竟停下来辅导我,在了解我的事情后。她硬是要我每天都去她的病房,让她给我补课。我呢?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每天在我接受治疗完后,就会像箭一般地冲到她的病房,听她给我讲课。她的课讲得生动极了,就算是无趣

难懂的语法,经她一讲,我也能很快就懂了,她对教材也十分熟悉,不用翻就知道该说什么。那段时间我甭提多喜欢英语。

后来,偶然听到医生说她的病很重,已经不能太操劳了。第二天,我没有去她的病房,可没想到下午来我的病房要我去补课。我关切的问了句:“老师你的身体还行吗?”她先低下了头,不过一会儿又昂了起来,并微笑地说:“怎么会不行呢?以后不许缺课了,听到了没有。”我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缺过一节课。

傍晚时,我们总会相约在医院小道上散步,道路的两旁是两排高大的树木。在这里,她经常跟我说起她的学生,说起她在学校的日子,说她真的不想离开她的学生„„再后来,老师在这个秋天还未完的时候永远地走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可是我没哭,因为我知道她这一生都不会有遗憾。

又一个秋天,还是在这里,却见不到我的老师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时我想送给这位伟大的教师的话。

2、生命的芳香

高一(9)班 唐雁凌

我喜爱茉莉,喜爱它的洁白无瑕,爱它的淡雅清香,也爱着同样喜爱茉莉的外婆,如果说要把生命比作花,外婆的生命

就如茉莉的芳香。

花开

今年,春天来得早,我抱怨着春寒料峭时也享受着万物复苏的生机。阳台上那一盆茉莉,绿油油的叶子不断向外伸展,窥探新的世界。在外婆家里,这几天不断传来争执声,从他们争执中我隐隐约约听出了大概:外婆的好友李奶奶病重,儿子不在身边,丈夫已逝,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病房里。外婆想去照顾她,但妈妈不同意。因为几年前我们家向她求助,她冷漠的拒绝了,将几次登门拜访的外婆拒之门外。我知道后很愤慨,也劝外婆别管她,但外婆说:“你小孩子不懂事,做人不能这样,她现在有难处,我不帮她谁帮她!”我那时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无话可说,最终还是站到了外婆这边。默默支持外婆,我突然瞥见外婆样的茉莉花,赫然有一抹洁白隐藏在绿色中,惊艳万分。

花盛

我跟着外婆去病房探望李奶奶,初到时,只见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连拿杯水都很困难,李奶奶见到外婆到来,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掉眼泪。她说:“我„„没想到是你来看我„„现在我悔呀!”外婆只是笑着安慰她:“我们是这么多年的好友,帮你是应该的„„这是我心爱的茉莉花,送给你„„有什么需要,尽管说。”阳光从窗外射入,照在外婆脸上。虽然皱纹密布,两鬓白发苍苍,但我却觉得

外婆是最美丽的,从内到外散发出纯净的气息,像极了床头的茉莉花,如今,四方室内,充满茉莉的馨香。

芳香

李奶奶还是病故了,外婆伤心了好几天,望着病房里的茉莉发呆,我想去安慰外婆,却听见外婆说:“人呀,就像这花,开了又落了„„最美的还是芳香四溢的时候呀!”我心里一颤:生命何尝不是一朵花,花开花落是必然,能散发芳香却最重要。外婆以她的善良、包容向我展示着生命的芳香,正如茉莉一样,芳香四溢。

第四篇:5、《再塑生命》公开课简案

启明星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吴荣华

5.再塑生命(简案)

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字词。

2.解释词语。

二、导入及作者介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重点研读赏析

1、在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

3、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表达了了作者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五、合作探究

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六、拓展延伸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2、海伦•凯勒的一生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写一写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爱”,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300字左右。

板书: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

富有爱心爱求知欲强,善思好学

出色的教育艺术家坚忍不拔,热爱生活

第五篇:《苏武传》教学简案及评点_张宏峰

《苏武传》教学简案及评点

张宏峰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2.通过情节梳理、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对比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3.了解古代人物传记围绕中心恰当选材的写作特点。

4.学习苏武坚持气节、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体会古代文学形象的审美过程。【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对比描写感受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苏武坚强不屈的个性品质和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和对比映衬在刻画人物中的运用。2.通过人物形象赏析体会传统文化内涵。【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对人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2.研讨合作。强调个性化阅读,同时创设研讨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分析能力,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一、课前准备活动

1.认真阅读课文,并标记、查找、落实重难点字词句。

2.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苏武的资料,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整理、收集。(课前准备重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落实文言知识,拓展阅读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二、整体感知活动 1.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苏武的事情?(此问题重在检查课前阅读情况,激发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学生自由回答,但要求言简意赅,教师作适当点评。

2.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

(整体感知,把握本文“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的叙事特点。)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回答。3.苏武缘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 明确:

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

遭遇:按时间顺序梳理情节为:遭遇突变,引刀自绝—卫律劝降,威逼利诱—放逐北海,杖节牧羊—李陵劝降,以死相拒。

结局:历尽磨难,须发尽白,终归汉朝。

(以上三个问题旨在梳理情节,理清思路,理解文意,解决文字层面的问题。)4.问题研讨: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故事在《汉书·苏武传》的后半部分有叙写(课本没有节选),此事宜详写还是略写?请说说理由。(研讨体会人物传记围绕中心取舍材料、处理详略的写作特点。)

三、句段品析活动《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其艺术特色之一是运用细节描写塑造苏武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入微的细节描写进行品析,并说说体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品质。(尊重学生的品析鉴赏,提高他们文学层面的鉴赏能力。)

例析: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四、美点争鸣活动

1.思考探究:除了苏武外,本文还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印象深刻?(讨论后让学生根据讨论比较人物以下不同点,填写表格。表格附后。)

2.这些人物的出场对凸显苏武性格特征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试作对比分析。张胜:贪生怕死,只求苟活,骨气尽失。

苏武:深明大义,富有骨气。卫律:卖国求荣,寡廉鲜耻,阴险狡诈。苏武:忠贞不二,民族气节。„„(此部分活动着重把握作品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和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五、人物品评活动

1.班固在《李广苏建传》中说:“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当今有学者说,苏武以汉朝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不受屈辱,被流放贝加尔湖,杖汉节牧羊,维护了汉家朝廷尊严,是一位民族英雄。

问题:有人说苏武是忠臣节士,有人说他是不辱使命的使臣,有人说他是“大丈夫”,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你如何评价呢?请说说理由。(鉴赏人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分析、理解。)

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应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动态综合性评价。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绝,后来被困地窖、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明确:不会。引刀自刺表决心,不愿投降,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六、探究拓展活动

1.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小组发言人阐述观点,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简要点评,各小组之间可就不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2.探究内容: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汉书·苏武传》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张养浩《苏武》

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苏武的材料以及以上材料谈谈苏武身上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及其局限性。

(进行文化层面的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文史知识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加以点评。重点引导学生评价苏武忠君思想和爱国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3.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苏武颁奖,先确定奖项名称,再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读练结合,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思路解说】 1.把握文本特点。

本文是文言历史人物传记,应该立足语言,感悟文学。根据文本的特点,我设计了梳理情节、落实字词环节。因为情节完整、故事精彩,所以学生有兴趣参与,借此也落实了“重点字、词、句”这一文言文教学目标。

课文展现了《汉书》成熟多样的叙事写人技巧,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分析传主苏武等人物的形象特点,揣摩塑造人物的方法。我设计用填表格的方式来对比分析人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刻地分析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比较阅读,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2.鼓励个性阅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发挥组织、引导、点拨等作用,尊重学生的体验,创设氛围,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解读文本和文中的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活动、研究讨论的教学方法。苏武是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根据学生兴趣和关注点我设计了“美点争鸣活动”“人物品评活动”“探究拓展活动”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独到见解,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教师的评价要具有个性化,还应是多元而且动态的。

3.文字、文学、文化。

本课教学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即解决文字层面的基础问题—提高文学层面的鉴赏能力—进行文化层面的探究引导。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既要重视教学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也要重视鉴赏古文的文学艺术、体会文化内涵的教学要求。这一设计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解读、鉴赏、批判,个性化解读的几个方面做到了多“面”统一。

(张宏峰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50080)

下载《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命生命》评点式教学简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简案

    《西游记》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广宗三中 李小娜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

    教学简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执教:左江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

    粤教版精品教案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简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简案)教学目标: 1、训练考察语文听力能力,及采集信息点的能力 2、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3、探讨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

    火柴式的生命

    火柴式的生命(初中组) 人的生命就像是一盒火柴,火柴盒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火柴,当我们点燃一根火柴时,火柴便会发出微微的火光,照亮一块地方,但很快,这点微微的火光便熄灭了,火柴盒里......

    愚公移山·教学简案

    愚公移山·教学简案 杭州外国语学校 郭初阳 一.教学设想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文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字,有着完全相同的读音:一是“愚”(从心,从禺。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

    教学简案5篇

    《台阶》教学简案 陈毅清 教学目标:读懂人物,感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读懂作者,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及寄予的希望。 教学重点:分析父亲形象,感悟父子深情。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

    公开课教学简案

    英语公开课教学简案 时间 2010.6.1 授课老师 孙胜权课型 新授 课题 语法强调句型授课班级 高二(1)班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强调句型 2. 学会运用强调句型 教学难......

    《背影》教学简案

    《背影》教学简案 一、 导入新课 师: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也听到有人把这首歌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确实,在生活中,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