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附有书本内容)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0题,共20分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2题,共20分
三、材料题: 一题两问,共20分
四、论述题:2题,共40分
2008-2009年第二学期纲要复习题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p.9-16 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前主要是农民阶与封建地主间的矛盾,鸦片战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思路(要求宏观把握):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如天津教案);扶植、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
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勒索中国赔款)、铁路(控制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金融(在中国设立银行));
文化渗透: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7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社会制度腐败表现: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经济技术落后——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表现:1 双方综合实力相差悬殊;2 中国军队组织能力差。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路:一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包括封建统治者的闭关自守,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二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是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例如林则徐.魏源)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 薛福成 马建忠 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 经济学说。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才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康有为·严复·孙中山)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38-39 《天朝田亩制度》评价
背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太平天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实行这样的方案,建立起一个有福同享的理想社会 性质:《天。》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确实不切实际的空想。《资政新篇》评价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向西方学习;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在思想文化方面,破除成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等;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评价:《。》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p.41 原因:
第一,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知道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三,对于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3、洋务运动是由哪个阶级发起的?目的是什么?(p.42)失败的原因是什么?p.44 2
为什么叫洋务运动:阶级:地主阶级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
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兴起的
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奕等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洋务派举办的事业:
(一)兴办近代企业,先军用后民用
(二)建立新式海军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目的:为了挽救清政府的政治危机 历史地位:
第一,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第二,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第三,社会风气开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失败的原因:
第一,具有封建性
第二,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第三,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第四,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五,管理基本上是封建衙门式的。
4、“百日维新”是由哪个阶级发起的?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和教训?pp.50-56 ⑴背景: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⑵发起人:代表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⑶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改练新式水军
文化教育方面:创建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废除八股,改革科举。⑷意义:
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虽然未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起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吧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第三章
1、如何评价清末“新政”改革?(包括目的、内容和影响)P.58 目的:
1、缓和阶级矛盾(国内、朝廷内、民族);2 组织革命形势;
主要内容: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 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裁、建)
影响力:这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但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民主思想、发展工商业有一定作用,扩大了满汉矛盾,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三民主义”的涵义是什么?如何评价“三民主义”?pp.54-55 涵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内容: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评价: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政治革命。
评价: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
评价: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
思路: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第一,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第二,资产阶级性表现在: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三,(为什么是资产阶级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第四,(成果)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怎样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成功之处:
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第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之处:
1、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3.社会 4
生活未能改观。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p.72-74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说,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主指农民)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结: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5、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P.52 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第四章
1、什么是“三座大山”?“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指的是什么? p.82、p.91 “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p82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反动势力);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进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统治地位。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是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共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两种基本的选择: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新文化运动涵义:在辛亥革命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新文化运 5
动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了
2、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包括哪些人?p.97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中共与大革命的关系)?pp.119 因为:
⒈ 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共产党;⒉ 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⒊ 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⒋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还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大革命所做的独特的、重大贡献,是当时的人们所公认的。
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pp.120-122 大革命失败的标志:4·12和7·15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的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说,是由于中共得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历史意义:中国大革命失败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壮大了中共力量,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打击
第五章
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pp.115-116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依据和特点?pp.130-131 土地政策:《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依据: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是首要矛盾,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
特点: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pp.133-135 从1927 年7月大革命开始摆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 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左”倾冒险主义错 误;第三次是“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也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同意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4.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p.136(详细内容见p136第一段)
遵义会议的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六章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p146 1936年12月12日凌晨,爱国将领杨虎城、张学良在对蒋介石进行“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
历史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扭转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稳定。
2、试述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的思想。pp.152 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式弱国,强弱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式效果,发动的也是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在这,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
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和作用?pp.133-134 思路: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是什么?pp.164-167
第七章
1、抗日战争地位及意义、胜利原因、基本经验p164-167 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战,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中国式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和帮助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意义: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华人民在精神上和组织上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胜利的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民仁爱和平,又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解放战争后,民主党派为什么会抛弃“第三条道路”?pp.183-185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革命党派中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在经纪上,应该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方法上,应 该走和平的改良道路
抛弃原因:第一,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而冠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路线的余地;第二,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国民党当局不仅季度仇视中共,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国民党还不断以暴力对他们实施迫害;第三,蒋介石不允许民盟这样的组织的存在,这就使在蒋介石统治下进行任何的和平活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的组后幻想归于幻灭;第四,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公开表示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pp.190-191(1)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2)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4、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复习提纲
一
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沙俄掠夺我国大片领土。1: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英南京条约》,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3:沙俄掠夺我国大片领土,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二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为什么?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2:为什么,社会性质和革命本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本质: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
中国近代的两个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1:两个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关系:两大矛盾相互交织,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持封建势力(中国政府当局、各地官僚、军阀)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①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②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时,阶级矛盾一般就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则完全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四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在进行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领导人向外国学习,寻求救国道路。①洪秀全根据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②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方案。
五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1:主要内容 ①兴办近代企业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评价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改变了社会风气,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六
早期维新思想家;中日甲午海战。
1: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2:甲午海战:1894年,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 中方主要军舰:定远号、镇远号、致远号。日方主要军舰吉野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七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及评价。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即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全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即社会革命。三民主义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背景:清政府预备立宪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 导火索:保路运动
前期准备: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影响: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3: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①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 思想: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
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②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③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辛亥革命评价: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八 五四运动的原因及口号;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的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五四运动
① 原因:⑴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
⑵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知识界 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 口号:“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2: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在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后,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3: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推动了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密切了党同工人群众的联系,扩大了中共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九
简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
①第一次,1927年到1928年,盲目“创造总暴动”。②第二次,1930年,李立山要求盲目夺取中心城市;
③第三次,1931年到1935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放弃统一战线,攻打中心城市,打击富农,消极防御,在党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2:原因
“左”倾错误的原因是:指导思想没有得到清理;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共产国际的干预及其对王明路线的支持。
十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方针的政策
1.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 抗战时期 1937-1945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 建国初期 1945-1953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5. 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1953-1956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 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7. 改革开放时期 1978-至今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十二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基本经验
①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⑤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十三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1:原因
①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与民主党派并肩作战。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②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北平和谈失败后,迅速渡江作战,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③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2:经验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组建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⑥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十四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内容
1:八七会议:1927年。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2:遵义会议:1934年。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中共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周恩来任团长。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来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五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1949—1956,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1956---1966,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2010
2010-2011年上《纲要》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10题*2分=20分
二、辨析题:3题*10分=20分
三、材料题:1题*20分=20分(1道材料题)
四、论述题:1题*30分=30分
2010-2011年上《纲要》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p.10-18
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
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
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 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
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
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
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
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
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
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 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
第二章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42-432、什么是洋务运动?有何历史地位?为何无法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pp.46-493、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pp.50-56
第三章
1、清末“新政”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影响?P.58
新政目的:《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国内革命运动兴起;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阻止革命形势发展,清政府实行新政。
评价与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何谓“三民主义”?如何评价“三民主义”?pp.60-62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pp.64-66
基本思路: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4、怎样理解和评价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基本思路:
成功之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失败之处: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失败原因及教训:pp.72-7
4第四章
1、何谓“三座大山”?何谓“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p.82、p.91-95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p.98、p.108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pp.119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pp.120-122
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客观、主观p.1
21第五章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pp.129-130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共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有何依据和特点?pp.130-131 基本思路:土地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依据和特点: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
pp.133-1354、遵义会议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策?有何历史意义?p.136
第六章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p.1472、抗日战争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p.1523、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作用?pp.149-151
基本思路: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解放区战场即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抗战反攻阶段,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仍在继续抗战。但总的来说,由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及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国民党出现了又一次大溃退,并勾结美国主义抢夺抗战果实。
4、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何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意义、原因及基本经验?pp.164-167
第七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pp.169-170 基本思路:
(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3、什么是“第三条道路”?解放战争后,民主党派为什么会抛弃“第三条道路”? pp.183-185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p.190-193
第四篇:2018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提纲
综述...............................................................................................................................3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4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4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5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5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6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6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7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7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8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8
6、洋务运动..........................................................................................................8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8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9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9
4、三民主义 p59-60.............................................................................................9
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3-64...................9
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p56..............................................................................10
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10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1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11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6-98.....................................................................11
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12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 p107...............................................12
7、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20 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12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113-114................................................12
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p118..............................................................12
10、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 p120-121............................................13
11、新民主主义革命............................................................................................13
1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 么?.....................................................................................................................13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4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14 2、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30 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 错误? P133-134................................................................................................14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5 2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p122-123.........................................................................15
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 p130-...................................15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16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165、20 世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p140 笔记................................................17
6、西安事变 p146-147 笔记..............................................................................17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
8、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 p167..............................................................17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p166............................................................................17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7
11、电影观后感(东京审判).............................................................................18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8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8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 是怎样形成的?...................................................................................................18
3、为什么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9
4、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 p184-185...........19
5、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 p185..........................................................19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19
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20
8、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p178-179......................................................20
9、第二条战线 p178-181....................................................................................20
10、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p177-178,各时期的土改区别.............................20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1
12、国民党当局迫害各民主党派导致什么后果?................................................21
13、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何启示?.............................21 第八专题.....................................................................................................................22
1、三反运动,五反运动......................................................................................22
2、过渡时期总路线(P214/P226)P217............................................................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23
4、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23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4 3 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
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
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 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 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 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 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
半封建的中国。(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 ——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 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 —— 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 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 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
资本 ——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 —— 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 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 ——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 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 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 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 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
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2)英国殖民者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绝对不是传播什么 “近代文明 ”,而是要以武力保护肮 脏的鸦片贸易,并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
争。英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不仅利用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使中国的领土、领 海、司法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损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它带给中国人
民的,不仅是野蛮和掠夺,更是民族的创伤与屈辱。
3)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在客观上激发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奔走,上下求索; 但这决不是以英国为首的西
方侵略者来中国的目的所在。
4)评价历史,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不能以片面的客观历 史作用作为历史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不自觉地陷入 “美化侵略 ”,为侵略者 “歌功颂德 ” 的误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 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
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5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 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
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 “种
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 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
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
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 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 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
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
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
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
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
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
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 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
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 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 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 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 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
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
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 6
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
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 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
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
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
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
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 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 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 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 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
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
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 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 性的认识。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 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 7
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作用?(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 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派 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
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 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
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 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 “求富”的 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
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 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 “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 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 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
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 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 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 8
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
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制度。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 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2)评价 :性质: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革命性:突出反
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5、新思想的萌发和《资政新篇》
(1)新思潮萌发的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倡导者(林则徐、魏源):林则徐是中国
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3)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魏 源《海国图志》 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4)《资政新篇》的性质与评价:①性质: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②评价:Ⅰ、它具 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Ⅱ、集中
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6、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自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
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口
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 “求富 ”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
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 “洋务派 ”与“顽固派 ”两大阵营,以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
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 年至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
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
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 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 9
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
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 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 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 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
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 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三民主义 p59-60
5、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 1898 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 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 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 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 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 6 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
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6、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3-64 10
7、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p56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 ,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了 “新政 ”.然而 ,事与愿违 ,它并没有 挽救清王朝反而加快了它的灭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清末新政的性质是维护和封建统
治,具有欺骗性质;新政所面临的资本阶级民主思想和国内财政的拮据给新政的实施带来了 巨大的阻碍;同时清政府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用人不当 ,形成了立新政而不易旧人的局面; 再加上中央与地方权利的矛盾的深化 ,最终导致清政府这次至上而下的 “变法自强 ”改革随着
清王朝的灭亡销声匿迹.导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清朝主观方面
来说,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在清朝面临严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只是想借用西方资
产阶级君宪制度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摆脱重重危机,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改革的目的
与改革本身的矛盾,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为了自救,它必须进行一些真正 的改革;另一方面,若真的实行宪政,势必要放弃很大部分统治权,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统治 的削弱,这又非清政府所愿。清政府就是在这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下开展改革的。清政府从未
想把改革认真地进行下去,尤其是对新政的关键部分如责任内阁、议会的建立和召开,一再
敷衍、拖延,或迫于舆论的压力、万不得已而举办,并加以改头换面,结果引起各方面的反 感并遭到谴责。有人忿忿地说: “筹备而不能举实,则何如不筹备为之犹愈?” “枝枝节节而
为之,微特不足以补救大局,反足以招致大乱”。“或言之而不见实行,或行之徒应故事,驯
至民穷财竭 , 则褐不旋踵矣。”〔1〕清政府既以“作伪挑起了国民之怨”,也就使自己陷 入更加空前孤立的境地,不但使经营十年之久的 “保全王朝的改革工作成为泡影”,“赴之东
流”,最后还被革命一举推翻。
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
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期领导是慈禧太后,后期是摄政王载沣。纵观慈禧一生,思想并 不守旧。不过她日常关注较多的是她个人的权势、地位。1898 年在顽固大臣的挑唆和包围
下,西太后一手扑灭了戊戌变法,然而两年之后,她又在西安亲自颁谕宣布变法,1905 年 则进一步接受臣僚的意见,同意实行宪政。慈禧对于变法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以一
种感觉,认为她同意改革“不过是对于国内不满的搪塞、贿赂和对于外国无力的软弱屈服,都是政府无能的表现”
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 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
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
原因。自经甲午战败和义和团运动,“天下之财,悉应赔款”。清朝财政已是油干灯枯,到了
山穷水尽的地步。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但改革本身需要钱款,于是从中
央到地方,无不向人民层层摊派,“部臣筹费无出,责之疆吏,疆吏责之州县,州县舍百姓 将谁责耶?” “自近时新政试行,于是立学之费取之农,练兵之费取之农,其他杂款加税无 一不取之于农”。
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
清政府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
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
8、国共两党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吗?
国共两党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两党意识形态不同,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到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状态,共产党则是代表广大工农
阶级的利益,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二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可能组建联 合政府。11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 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 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 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
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 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
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 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 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
4、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p96-98
新文化运动是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 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 “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
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守旧落后的当时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 义思想。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广大群 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 12
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
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5、马克思主义问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共产
主义理想号召力强)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第三,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共产主义理想类似大同理想,容易为中国人民接受)第四,近代启蒙运动的影响;(西学的传入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
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现代中国的意义 p107
7、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20 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当时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条件: 1.工人阶级成长壮大为建党准备了阶级条件;
2.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准备了思想条件;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各地纷纷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为建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p113-1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 就焕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
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 ,让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让长期受压
迫的广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机会 三.新的革命方向 ,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
产党的出现让在绝望中的国人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9、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p118
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正确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进行的,中共的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 线的组织形式来表现的。
①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中共“二大”制 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领导
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②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
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积极开展工农运动,推 13
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③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大革命的
特点就是群众运动。如“五卅运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以 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 伐战争。
④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
政治工作制度。北伐战争中,中共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由于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由于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的领导作用是不充分和不完全的。
10、大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经验教训 p120-121
11、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 1840 年到 1949 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 1840 年到 1919 年称为旧民主
主义革命。此间,所有的革命不是小资产阶级领导,就是资产阶级领导。1919 年到 1949 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
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那么是不是这个革命应该就 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 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 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
最重大的事件。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 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
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
在旧中国的统治。
1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 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
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 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毛泽 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4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
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 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 1927 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 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 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 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 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还科学阐明了共产
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 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 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 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 1927 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 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 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
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2、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30 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P133-134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 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
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 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
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15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 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 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 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 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 年 12 月毛泽东作了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 题。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写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
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 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
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p122-123
性质: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统治
特点: 1.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是一人专制的独裁统治 3.是维 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专制统治的工具 4.具有明显的亲美反共反苏的性质
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 p13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后,为取得农民的支持,领导农民 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了。1928 年 12 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一年的土地革命斗争经验,颁布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 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
老幼平均分配。1928 年党的“六大”对土地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调整:只没收豪绅地主的土 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1929 年 4 月,毛泽东又总结赣南土地斗
争经验,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的土地”。1929 年 7 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 :提出“抽多补
少”的分田原则;区别对待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不过分打击富农;保护大小商店。1930 年 毛泽东在赣南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又规定“抽多补少” 之外加上 “抽肥补瘦” 原则。1931 年 2 月,毛泽东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到 1931 年春,经过长期的土地革命斗争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基本形成一条土地
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 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的制定,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
了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开展和胜利。16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约 20 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20 世 纪 30 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
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 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 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 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20 世纪 中 国 和 人类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事 件。中国
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
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 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 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 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 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 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 府和正规军的抗战; 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 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 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
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 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17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 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 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 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 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5、20 世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p140 笔记
6、西安事变 p146-147 笔记 西安事变为什么和平解决:
1、张、杨是为了一致抗日才抓蒋介石
2、南京政府采取和平营救蒋介石方针
3、英国和美国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1、日本对中国一步步侵略,但蒋介石不抵抗
2、张学良,杨虎城本身非常爱国
3、东北军,西北军总打败仗,地位特殊
4、共产党对他们进行了统战了工作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 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 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形成。1937 年 “卢沟桥事变 ”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
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 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 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 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 “三三制 ”政权﹐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 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 “发展进步 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 “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的政 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 “有理﹑有利﹑有节 ”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 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 战争的胜利。
8、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原因 p167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p166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8
华北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 政策。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逐步确立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洛川会议 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它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具有三个特 点:①、产生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②、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③、具
有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调动了农
民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照顾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11、电影观后感(东京审判)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 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
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
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 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 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 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 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
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 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 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
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 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 1948 年 1 月 22 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 《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 年 9 月,各民主 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 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
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19
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 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 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 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
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 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 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4、为什么说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走不通 p184-18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成为
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变成它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是革命的人民群众不愿把革命
胜利果实拱手交给资产阶级,再一方面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民
主革命走向胜利。他们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能提出一个
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他们不想念群众,不敢发动群众,因而无法领导民族民主革命走向
彻底的胜利,以建立他们的政权。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5、国民党当局对各民主党派的迫害 p185
6、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
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
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 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
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
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
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20
7、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民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 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
阶级经济上不发达和政治上软弱的状况。同时,在近代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
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
也没有能力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
情。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势力。在中国,这个革命的对象除了封建 势力外,还有帝国主义。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
来到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来
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因此,他们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通过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把中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殖民体系
内。因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帝国主义所不允许的。3 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
势力所不允许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前者扼杀了孙中山亲手创立 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后者在抗战胜利前后,封杀了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 的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继然拒绝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
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国统区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p178-179
9、第二条战线 p178-181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10、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p177-178,各时期的土改区别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 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
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各时期的土改区别:
中国历史上三次土改,三次之间的区别: 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 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
农对抗资产阶级。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
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 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 21
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
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 了道路)。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 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12、国民党当局迫害各民主党派导致什么后果?
国民党迫害民主党派导致民主党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 翻国民党统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除美帝国主义、实现人民的民主而奋斗。使得
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民党的反动政权陷入众叛亲离、彻底孤 立的境地。
13、怎样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何启示?(1)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
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
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 何革命任务。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 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2)解放战争胜利的启示: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22
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⑤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第八专题
1、三反运动,五反运动
“三反 ”“五反 ”运动是 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三反 ”是指在 国家机关和企业中进行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 ; “五反 ”是指在私营企业中进行 “反
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三反 ”、“五反 ”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P214/P226)P217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 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
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
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重要作用: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 人民的普遍愿望。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 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需要,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
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
不断得到改善。而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必须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不仅社会主义工
业化将得不到它所需要的劳动力、资金、粮食、原料和市场,而且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也会
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因此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工业化比作鸟的 “主体 ”,把社会主义改造比作鸟 23 的“两翼 ”,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矛盾(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2)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内主要矛
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
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P130 1928 年 12 月,毛泽东 … 2.抗日
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 共产党调整了农村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 策,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暂时搁置,P157 3.解放战争时期: P177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国人民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土地革命的条件日渐成 熟。1945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 “减租减息” 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在人民解放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观后感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二班
学号:110302219
姓名:赵艺子
很幸运我在五一假期来到了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当初在书本中学
到的那段荆棘的岁月只觉得悲愤,而当我真正的身临其境之时那满腔的爱国热情
被那一历历的遗迹一遍一遍的洗礼。这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它始建于1958年10月,在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
丹东市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
望。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纪念塔高53米,正面为
邓小平题写的塔名,背面刻有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辉业绩的塔文。陈列馆通过
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图表、沙盘、绘画、模型、雕塑等,全面、真
实、客观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史实。全景画馆陈列着长
132米、高18米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人们在旋转看台上观看,犹如
身临其境,深为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所感佩。在室外场地上还陈列
有各种兵器、坦克、飞机等。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
兵朝鲜,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安东(今丹东市)等地。应
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发兵朝鲜,与朝鲜人民
军共同战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战斗,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
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参观了位
于丹东市锦江山西麓,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 “抗美援朝纪念塔”。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时,首先进入眼
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
烈牺牲的英雄们,心中不禁肃严起敬。高大的纪念塔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的各
式武器展现面前,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入庄严肃穆陈列馆的大厅,厅的正
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
令。按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瞻仰者仿佛亲历象当年了志愿军的英勇
壮举。沿着旋转的楼梯,仿佛有隆隆枪炮声伴你步入当年硝烟弭漫的朝鲜战场,此时的我思绪万千,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留下是捍卫正
义,是不畏强暴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意志和精神。进入丹东市区的不远的地方,就
看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经导游的介绍,抗美援朝纪念塔高53米,寓意为抗美
援朝战争于1953年取得伟大胜利。塔体为正方形空锥体,正面镶着邓小平同志
于1991年9月20日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7个高2.2米鎏金大字。背面裙围
上镌刻有记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绩和对抗美援朝战争评价的塔文。纪念
塔整体造型严肃、壮观,气势雄伟。
顺着台阶向东走,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了自1950年10月至
1953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
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了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其中抗美援朝运动馆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
美援朝运动;中朝人民友谊馆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英雄模范烈士馆记载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英勇牺牲的烈
士。在这里,可以看到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也可以仿佛置身于上
甘岭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特别是在全景画馆内看到《清川江畔围歼战》
图时,如身临其境般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深感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丰富生动的陈列内容,独特新颖的艺术设计,赏心悦目的文物精品,优美高雅的参观环境,让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凝炼的民族精神却代代传承。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后辈人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们去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
通过对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意志上的磨炼,决心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鼓足干劲,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我国贡献全部力量!
展馆里6个展厅共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台,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
一、空军的五分之
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的现代化武器,然而却遭到失败。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中方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原因一是正义之战,二是精神武器。回想历史的天空,正视眼前壮烈的场面,只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才是制胜的法宝。志愿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我军指战员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我军打出了军威、国威,这是自元朝以后,中国对外最强硬的一次用兵,可以说是立国之战,中国军人、国人由受凌辱到铮铮铁骨,扬眉吐气,彻底结束了百年受尽外强欺辱的历史。以致于美国在以后的金门炮战、越南战争中一直持审慎态度。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下一步国家建设。这种精神的铸就,体现了我军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战胜一切的决心,更彰显了我军光荣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离不开牺牲和代价,想到此,既感自豪,又感悲壮: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罗胜教、无数的我军英雄长眠于长白山脚下绵延的崇山峻岭,那冲锋的号角是一个民族觉醒后发出的怒吼,我军战士用生命在诠释军人的信念,用生命在缔造共和国的辉煌。战争的硝烟终纠散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学好专业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想国家过去的种种困难。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来为社会做贡献呢?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登上进馆台阶,首先看到的是抗美援朝纪念塔,塔体为方形中空式,灰白色花岗岩贴面。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塔内有十一层扶梯,可直达塔顶了望口,俯瞰中朝界河鸭绿江及其两岸的秀美风光。纪念塔塔高53米,寓意19
53年朝鲜战争停战实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纪念塔前的进馆大台阶宽10.25米,寓意10月25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台阶中部为牌楼,象征志愿军胜利凯旋。由牌楼到塔基设有五层缓步大台阶,象征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五次战役。整个进山台阶共用1014块条石,寓意志愿军从过江到停战共奋战了1014个日日夜夜。陈列馆是一座三层建筑,平面呈品字型。陈列馆由序厅、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志愿军英雄模范馆、空军专题馆和尾厅组成。整个陈列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体现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精选的600余幅珍贵的抗美援朝历史照片,1000多件文物,综合运用版面、景观、沙盘、模型、复原陈列等先进的展示手段,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展示形式,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序厅中央有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握手的铸铜雕像,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时,彭德怀临危受命的情节。体现出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家气魄;反映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胆识。抗美援朝战争馆中陈列着1950年10月1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内阁首相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致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亲笔信,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从这封信中透视着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在陈列馆里,我们认真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仔细看着一件件珍贵的照片和实物,无不令我们感动和震憾:在《上甘岭战役》电动沙盘前,看到志愿军打赢了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最为艰苦和残酷的上甘岭战役;在《奇袭白虎团》大型景箱前,看到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侦察班,直捣南朝鲜精锐部队“白虎团”团部,并缴获“优胜虎头旗”的实物;看到黄继光以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掩护反击部队夺回阵地的铜铸雕像;看到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忍受烈火烧身30多分钟,为了全局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感人画面;看到被朝鲜人民誉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将落入冰窟的朝鲜儿童崔莹抢救出来,自己光荣牺牲的动人画像。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珍贵的画面,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们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作战,不畏牺牲,创造了辉煌战绩,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走进《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馆。里面是高16米,周长132.6米的圆周形全景画,并配以特殊灯光、立体音响,使人身临其境,无比震憾。清川江畔围歼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世界上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总退却,而志愿军越战越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走出陈列馆与全景画馆,来到室外大型兵器陈列场。这里陈列着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使用的米格—15歼击机,卡秋沙火箭炮,1115号英雄机车,以及各种大炮、坦克等重型兵器。馆区广场右侧,是一座庄严的黑色大理石碑廊,上面镌刻的是魏巍同志手书的著名朝鲜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天,我们要深切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激励我们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