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是什么(共)
幸福是什么
——大学生幸福观调查
现如今社会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精神需求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切前景未来美好光明,可是身为我们大学生却有些迷茫,迷茫在生活的高脚杯中,透过玻璃折射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现状,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眼里的幸福含义都不尽相同,作为大学生,眼里的幸福又是些什么呢?这需要我们对此做出一番实践调查,即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实现幸福途径的认识,构成其幸福观。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对大学生的幸福观调查可见尤为重要。
幸福,对于现代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会有点空动感。它已经在某个时刻被时代定格为空中楼阁的地位。虚幻而不切实际,如果我们询问父母辈的人们,你会得到幸福的真是定义,“健康、平安”可以大体的概括那个时代的幸福。虽然这样讲,但并不是认同,我们的时代已经丢弃了幸福的憧憬。幸福的定义虽然空泛了,但是他仍旧存留在每个人的心底。大学生,所在时代的佼佼者,我将对他们进行普遍的幸福观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进而借此来了解人类的幸福观,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调查,重点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的内容,他们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看法,大学生责任感等方面。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中所存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一个特殊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这里的人们都接受着高等教育的熏陶,有对过去的感慨、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思量、规划。所以,一直以来,有关大学生的种种都备受世人的关注。70后、80后、90后,一代代的趟过大学这条并非汹涌澎湃的河流,但是他们依旧流下了他们独特的痕迹,社会的进步赋予这些不同年代的孩子们对生活的不同感慨。幸福,出生以来,每个人极力奋斗所要达到的终点。幸福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合,它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以
及个人人格的基础上的幸福观。人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琢磨,幸福并非简单的字眼,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诠释。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之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于近日对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问了几个简单的有关幸福的问题。1.你觉得现在幸福吗?就自我感觉而言。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回答“幸福”,另外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回答“不幸福”。
2.请问让你感到最主要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有不同的人给了不同的答案,大致分为这几类,其中,“缺乏生活目标”的占有50%,20%的同学回答了了“努力不够”,20%的回答了“希望值过高”,剩下的会选择“习惯了当前生活,不知道何谓幸福”。前三者,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为幸福奋力追寻的动力,和对于过程的严格要求。而后者也告诫了我们,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的必要性。
3.请问当前的生活压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通过回答我归纳了几个方面,并作出相应分析,如下。
A.金钱、物质享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经济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投射到大学生身上就表现为淡化群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贫富差距、收入明显不平衡,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招生并轨,收费上学”的招生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家庭必须支付一笔高额的教育费用,金钱的支付要求金钱的回报,客观上造成他们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在这样一种经济体制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已逐渐由理想主义价值目标转向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价值观、幸福观上的功力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大学生认为:“有钱就有一切、金钱就是幸福。”不可否认,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物资生活基础之上的,幸福生活的产生和维系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财富、生活资料,但是,物质财富与幸福生活是否必然成正比?我们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金钱、物资享受和幸福的关系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B.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容易挤进大学的门槛,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这又怎么能让大学生感到幸福?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说到底都是来自于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一方面,就业压力来自于社会,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上了大学就理应找一分体面和舒服的工作,因此形成了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平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C.情感问题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许多大学生都非常期盼的,但象牙塔里的爱情也是最脆弱。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和“充实大学阶段生活”,可见,当代大学生注意的是恋爱的过程本身,对结果则不太在意,但恋爱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副作用。有调查显示,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大学生作为生理上成熟的成年人,其各种情感本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毕竟他们还是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大学生的心理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一旦感情出现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失落、迷茫、自卑,不仅仅影响学习,有甚者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许多大学现在都把失恋后的心理调适作为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心理辅导使得很大一部分存在情感困惑的同学走出困惑,重新建立自信,并且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情感的关系。
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教育者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举措,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幸福观。
3.假如把幸福分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你觉得哪方面更重要?
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回答精神,百分之二十回答物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幸福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有严重 的拜金现象。由于受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同“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就会生活得很幸福”的观点,认为金钱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要,把追求物质享受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获取幸福的方式上,这些大学生认为机遇在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和周围的人一样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幸福。”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的态势。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念21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教育者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幸福观教育。
所谓精神幸福观就是指超越纯物质愉悦的层次,站在精神愉悦的高度来体验幸福的幸福观念。马克思认为,幸福本质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人不但是生物性的存在、社会性的存在,同时也是精神性的存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优裕,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肉体和物质上的享乐视为人生主要内容,也不会得到幸福。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许多思想家也看得很清楚。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感官,那么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就是幸福。”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要是在他生命的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生。”这就是说,人不同于一般动物,人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情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个人如果忽视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只把物质享受当作幸福,那么,这种幸福仅仅是动物水平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要在物质追求的基础上注重精神,注重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真正高尚的精神追求,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在这样的精神追求中才能感受到高层次的幸福感。
4.请你你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未来的幸福蓝图。
和谐 关爱 衣食无忧 健康 奉献 快乐 高薪平安 与世无争 桃花源平平淡淡 劳动 勤奋 收获 美丽 感恩 知足 乐观等。太多了,每个人回答的都不一样,但表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只不过追求的幸福生活差别比较大,有的人着重于物质,而有的人着重于精神。虽说物
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但幸福的根本还是心灵的快乐,所以说要正确的衡量物质和精神对于幸福的关系,物质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只有精神的幸福感才是恒久不变的。在精神上,有的同学提到了奉献和劳动,我想这应该是获得幸福最简单的途径了吧,奉献于这个社会同时自己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自己创造价值的过程。乐于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双方同时获得满足的幸福感。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就能随时随地获得快乐并感受到幸福。到处都是幸福的源泉,就看你如何发现了。
所以说对于大学生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就是拥有善的某种能力和保持善的某种品性。无论地位、财富,还是名声、享乐都无助于实现幸福,只有德性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感受。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使人心胸开阔,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摆脱精神上的苦恼,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产生幸福感。反之,如果缺乏道德修养,人的归属感常常难以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压抑感和失落感,行为上表现出心胸狭隘,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前进动力,最终陷入迷茫痛苦之中,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还有要培养大学生获得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获得幸福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教 育。人们虽然在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能导致人产生幸福感的物质、精神条件,然而一些人缺乏幸福的感受,或者说因感知幸福能力的低下而丧失幸福感。就今天的多
数大学生而言,生活几乎能够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然而,许多人不仅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反而产生沉重感、负担感,主要原因就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获得幸福除了要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外, 还应该包括创造幸福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构成人的幸福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大学生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也只有在感知到真正的幸福时,才能体会到创造幸福的价值所在。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幸福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充足,更是我们对自我、对家人、对社会的积极投入,认真生活。我思,故我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很难想象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幸福需要我们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马克思总结出幸福的真谛:幸福就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创造和享受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并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以升华个人的自我生命价值。幸福是人以存在的完美指向的一种价值追求,幸福的追求需要人在后天生活中获得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有人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具有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幸福的状态。
从马克思主义来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最终归宿。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体。从调查结果我们相信只有良好地平衡幸福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我们才可能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从客观方面说,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正确认识物质对幸福的影响才能是大学生不会产生拜金主义;从主观方面说,幸福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它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
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不幸的认识。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国家及家庭的经济条件都空前好转的情况下。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条件。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炮火的洗礼,也没有亲身体验过在物质极端
匮乏、善恶颠倒的年代灵与肉的拷问,因此,他们的人生中不幸的遭遇最少,却又最容易遭受到不幸带来的伤害,他们也最不能体会到幸福的珍贵。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在培养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必须对不幸有正确的认识。人生是在痛苦中磨砺,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圆满中获得最大的圆满。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既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又对人生存在具有意义,身处逆境可能是不幸的,但却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就在于人自身的自强不息。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
我们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积极地面对困难和不幸。我们应该正确衡量物质和精神对于幸福的关系,在精神的追求中获得高层次的幸福感。而且要积极的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以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并从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其实幸福可以很简单,这就是幸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第二篇: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伴随着毕业的临近我也踏入了找工作的行列,很荣幸的是无锡蠡湖叶轮有限公司给了我面试的机会,于是通过网络我了解了一些关于贵公司的资料,认真的准备了面试。很幸运的通过面试,于是在公司的生活开始了。
我所在的无锡蠡湖叶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3月,是汽车涡轮增压器零部件专业制造厂,下辖2个控股公司,为世界500强企业配套,拥有300万个铝铸件的年生产能力;建立了一个拥有光谱仪、三坐标测量仪、X光探伤仪、泄漏仪、轮廓仪、粗糙度仪等设备齐全的专业质量检测中心。
公司本部现有厂房50000平米,员工880名,拥有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150余名。公司建成了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和公司网站,具备了与国内大中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的能力。近年来公司先后与国际知名汽车涡轮增压器公司如霍尼韦尔、卡特彼勒、博格华纳等广泛合作,并取得了新产品开发上的突破性进展。“尚德尚知,至真至和”是我们公司的企业精神,“蠡湖人之歌”是我们公司的厂歌。我们致力于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每名员工年培训时间超过50小时。公司先后与群峰企业管理公司、中企管理无锡培训中心合作培养管理人才,并与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合肥工大、南京工程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院校进行了校企合作,共建培训基地,合作培养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公司的治厂理念是:把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特有的亲情化管理和现代的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工具结合起来,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团队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公司通过了国际汽车行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的认证。同时,公司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1环保体系,积极创建清洁环保绿色工厂,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认真、持续改进、团队合作”三个优良传统来构建和谐企业。坚定两个发展战略,即:坚持实施专业化大生产,坚持在政府法律框架内办事。保持一个基调,即:公平、制度透明、合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成效。最近五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优秀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王洪其先生还被无锡市评为“学习型企业”标兵。
了解到了公司的具体情况我很自豪能够进入这么优秀的集体,自己也在心里为自己高兴,告诉自己说:“一定要在公司好好干,好好生活。”刚到无锡我不是很习惯,因为一直生活在北方刚来不是很适应这里的天气,夏天这里的天气也很热但公司为了员工着想每天都给我们发一瓶雪菲力。离家的我感受到了公司的温暖,工作上也得到前辈们的许多帮助,不再那么想家了,只想在公司好好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都和同事一起很快的解决了,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慢慢的我把同事当做了自己的家人渐渐地生活和工作也步入了正轨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渐渐我也爱上了工作的这个城
市。我想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吧。简单的工作、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同事关系、简单的工作关系,身边的一切都简简单单。
幸福的是什么一直都是众人追寻的话题,我对幸福也有自己的理解,刚说了我把生活的简单视做幸福,从大学步入工作是很大的转折,在这个转折期我在异乡并没有感到孤独与不幸福感,在这里我想感谢公司给予的关照与关怀,感谢同事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帮助,让我感到生活工作的快乐。为了丰富工作生活,公司还定期举行一些比赛,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充分增进了同时之间的协作能力与情感。更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突然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
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世界究竟怎样,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采撷幸福,离幸福近些吧。
第三篇:幸福大街
幸福大街
王雪意
大家好,吾姓王,名雪意,此乃洁白无瑕,冰雪聪明之意。生肖属狗,芳龄十七。性格开朗,为人善良。
有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闲暇之余,酷爱读书,涉猎广泛,钟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言,对现当代王小波、毕淑敏、安意如等也津津乐道。喜欢他们的字字珠玑,欣赏他们的文外人生。生活空隙,偶发小感,或悲秋惜春,或感叹世间百态……总之记录生活,抒写情怀,收获幸福,自知笔尖笨拙,但也乐在其中。
3月14日睛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她去过幸福大街,说这句话的时候,妈妈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茫,似乎幸福大街很美。于是我便央求妈妈,带我去幸福大街走走,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幸福大街只欢迎刻苦努力的孩子。”
也许是对幸福的渴求,我听从了妈妈的话,努力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考试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因为我实在太想去幸福大街了。长大之后,“幸福大街”依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时常缠着妈妈:“幸福大街到底是什么样?”妈妈笑着对我说:“幸福大街有着世界上最厚的云层。也有着世界上最漫长的雨季,但它依然是一条通往幸福的大街。”
妈妈的话让我感觉到云山雾罩。一日,姥姥、舅舅来家做客,大家讨论起有关“幸福”的话题,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四个大字“幸福大街”,我想,姥姥可能知道什么是幸福大街吧。于是我一脸严肃地问,“姥姥,妈妈说她去过幸福大街,到底幸福大街在哪里?”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然后给我讲起了一个有关妈妈小时候上学的故事。
写作感悟
A
肘光匆匆流走,年少的心愿便慢慢遗忘,但我相信,悠长的青春岁月里,总会有故事上演。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捧上一本好书,听上一首好歌,喝上一杯清茶,然后在爬满方格子的本子上勾勒出自己成长的足迹。多年之后,在字里行间,寻找属于自己曾经的心情。
B
文学具有影响时代的伟大力量,许多名家通过自己的文字折射现实,透柝人牲,让世人感牾生活,而我就是要做这样的一个文人。
妈妈小时候所在的学校距离家非常遥远,需要越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拐过一个又一个弯,每天凌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妈妈便背起书包,(日记大全 www.xiexiebang.com)狂奔在那条通往学校的山路上。
求学的道路十分辛苦,有时遇到下雨天,那条山路便泥泞不堪,时常一不小心就有滑倒的可能。比起下雨天,妈妈最怕的还是冬天,一到冬天,妈妈的手便生冻疮,姥姥看了之后,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妈妈热爱学习,上学期间从未落下一次课,一次,由于太累,略微起得有点晚,便“哇哇”地大哭起来,姥姥还没来得及反应是怎么回事,妈妈已经背起书包,消失在了姥姥的视线范围。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山路上,妈妈依然不忘拿出英语书,一边跑.一边背单词。最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理想的学府。姥姥说完后,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幸福大街,也终于理解妈妈为什么说幸福大街只欢迎刻苦努力的孩子,以及为什么幸福大街会有世界上最厚的云层和最漫长的雨季。
如今,我也走在这条幸福大街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幸福大街的道路不再像妈妈那个年代充满了高山,布满了泥泞,夹杂着寒冷,我也有了不少棉手套、羽绒服等等。每天早晨,爸爸会开着车陪我在幸福大街上走一圈,虽然,我依然能够感觉到很辛苦,但我相信,守得云开月必明,待到春暖花会开,因为妈妈说过,幸福大街只欢迎刻苦努力的孩子。
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
第四篇:谈幸福
谈幸福
作者:路宪增
有关幸福的话题太多了,最近中央电视台也特推出了“幸福”的专题,看到那些大记者们在城市、在乡村,在大街小巷问到和答到的各式各样的幸福,自己仿佛也被幸福包围了,似乎也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但是否真正的幸福呢?细细想来,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却被无理的剥夺了。我是高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国家恩准的节假日很少享用了,每周应休的周六、日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每天工作时间至少要十个小时,若担班主任的话一天工作的时间也至少要延长两个小时吧。其实工作的紧张比工作时间的延长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要大得多:教案、学案的编写、检查,各类作业的布置、批改,周考、月考、期中、期末直至高考的排名、总结,再加上领导英明的奖优罚劣以及同评先创优、工资奖金、升级晋职的挂钩联系,如果再有教师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积极上进,靠近组织,亲近领导,加班加点等等,老师们累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难怪乎,高中教师们:未老先衰者多,面黄眼红者多,精神恍惚者多,本不该死而死者也随之多多。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这就是干着天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高中教师们的“幸福”。还有比我们更“幸福”的人吗?有的,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幸福到什么程度呢?每天5:40起床(一般都要提前20分钟),5:50早操,操前还要挤出时间早读,6:05晨读至早饭:上午呢?从7:15预备到12:00连续五节课,基本上要五个小时了,够紧的吧;下午总算好一点的,从14:10预备至17:50晚餐是要坚持四节课的,也达三小时四十分钟了;晚上是自习课,从18:10预备到21:30就寝,时间也足够三小时二十分了吧。这样粗略算来高中生一天在校的硬性学习时间已达13个小时了吧,更何况老师还要再三强调学生须挤出点点滴滴(如:躺在床上、蹲在厕上、走在路上)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呢!本该属于他们的节假日、双休日等,也顺理成章的被用在学习上了。每天九门课老师的轮番轰炸,每节课作业的严格督促,处处事事时时的纪律检查,周、月、期、年的各类考试,成绩上榜,名次排比,奖优补劣,回家反思等等形式,真使学生们“幸福”无比,霉不胜受。有部分同学经受不住“幸福”的享受,毅然选择辍学,就不难理解了。
这种幸福的享受,绝不仅仅是哪一所学校、哪一所学校的校长给的,也不是哪一个县、哪一个市、甚或哪一个省领导给的,这是全国性的,完全是高考的指挥棒给的。在这根指挥棒下,享受着这种幸福的学生,是很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红色接班人的。这也绝不是耸人听闻,近些年那么多的什么也干不成的大学毕业生、甚至高才生,不是最好的证明吗?明智、理智关注教育的人们啊:是否该想一想如何把享受在水深火热之中“幸福”里的高中师生们尽快解救出来,改一改几十年一贯制的高考呢?
第五篇:论幸福
论幸福
看《罗素论幸福人生》个把小时后,其中写的幸福,边看边思考,就马上想把自己想到的记下来。才看了20来页,就急忙写自己的。也不知道之后的内容会不会改变我的看法,但还是决定写下自己想的。
对于我,思考哲学,是为了明明白白地做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不管做这个事情,我将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以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些困惑,自己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我的目的何在?做这个事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还是同时为了自己和他人?做这个事情,我能学到什么?如果是不幸福的,自己常常会退缩,停止这件事情。当我透彻个中道理、对哲学开始有了思考的时候,即使它不幸福,我也不会退缩,我仍会继续做下去,并且我明白它不幸福的时间,不是在过程中,而是在未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了,但是自己必须要去做。好比那个故事,两个登山的人,一个走很安全的路,一个走很危险的路。结果,走安全的路的人没有什么好的收获,但应该可以说他一路很幸福,很安全;对于走危险的路的人,有很多收获,但应该可以说他一路是不幸福的,危险的(对于他来说,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我只能从我的立场看),他明知走那样的路不幸福、危险,他仍要走,走那样的路,他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见识到更多的事物,扩大心胸。
霍金都说了:地球在200年内会灭亡。
不过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对于高手的言论总是会持批判态度。。,但是,对于自己的思想,很难会有批判态度。霍金也会怀疑所有人的观点,除了他自己的观点。霍金幸不幸福,我不知道。不管他幸不幸福,他预见了地球200年内会灭亡,200年后他的学说就永不存在了,但他仍然在研究物理,即使这些在200年后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如果让他不做这些事情,他真的还不如死掉,而做这些事情也并不意味着幸福,但他仍然在继续,我假定他明白做这些事情到底幸不幸福,我也充分相信他明白。
很多聪明的孩子,遨游在游戏中,对学术爱理不理,能离自己多远,就离自己多远;一听说某些学术新言论就持批判态度。
新一代孩子就有这样的血液,一边对别人的学术不屑一顾,一边不思进取,一边认为自己很有大脑。
不过也反应出了现在人的乐观态度,说到消极的观点,就不会相信,就会批判。殊不知,他们自身的生活轨迹,才真的是消极。或许他们的行为在社会上不算消极,是正常的,这是以我的标准来衡量的(有时候我也会消极)。
我,大体对两类人感兴趣,一是学术名人,二是商场名人。其他类人,关注的很少。
虽然很多言论都说商人不幸福。我相信有些商人当初选择作为商人的时候,完全知道将来的路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的。如果是幸福的,那当然好;如果是不幸福的,可是他们依然选择了,他们明白将会遇到的痛苦,但是他们可以为社会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可以算是幸福,他们可以为社会提升财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这可以算是幸福,等等。
至于那些当初选择作为商人的时候,没想到日后尽然是如此不幸福,让这些人思考哲学,我认为确实可以减轻他们不幸福的感觉,但他们未必会放弃作为商人。
歌星,离开了他的独特的喉咙,他就成不了歌手。他,有了独特的喉咙,他就很有潜力成为歌星。这种不需要大脑、不需要经验的东西,我实在不屑。说白了,这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努力的,凡是天生的,我都不屑。一个人钢琴弹得再好。如果没有特别的歌喉,他也只能作钢琴家,成不了歌星。就拿我自己的声喉说,即使我苦练20年,也没人想听。声喉独特的人,每个时代都会有,已经是歌星的人,如果想保持自己的名气,还是祈祷下个歌喉独特的人晚点出现吧,要晚点啊。
不过长时间练歌,本身就对嗓子不好。这种行为,对生理上是种损伤,对精神上是种怡情,如果有人认为这个行为完全对人有益,没有害处,那是无知,那是个“书呆子”一一没有亲身体验过,只是自以为是地凭借自己所谓自信的莫须有的经验。在KTV唱歌几个小时以上,即使是再柔和的歌,嗓子也会不舒服。歌星长时间练歌,甚至会增加失声的几率。以前看的电影《台北飘雪》,那个歌手就是练歌导致失声,虽然只是个电影,但也总能反应出点什么。平时看那些歌手很投入、很深情唱歌的视频的时候,我常会说那是“玩命!”,虽然歌手唱歌的时候,的确很陶醉,的确很怡情,但也的的确确对嗓子不好,所以我说是“玩命!”,另一方面,过于投入唱歌的情绪中,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精神疲劳,影响健康。但是,他们在唱歌的时候,精神上应该是幸福的,但是生理上是不幸福的,那到底该说他们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福的。他们可以通过规律的练歌时间,科学安排,来减轻不幸福,但我相信不会杜绝不幸福。我假定相信他们练歌的时候,完全知道嗓子的痛苦,但是他们依然继续走那条路。幸福与不幸福是相伴的。
不过,我也承认,自己平时挺喜欢唱歌的,虽然唱的很难听。
对歌星的看法常常带有个人强烈的看法。
这样的论述,或许不好,或许有违哲学理念。不过,这样的话,或许适用于辩论。毕竟,在哲学里,价值观是多元的。很多辩论题目一旦碰到哲学、真理,就没有了辩论的意义,现在很多大学里的辩论比赛,真的是没什么意思,各说各的,好像是在自言自语。这里就不想讨论辩论的意义有哪些了。辩论有辩论的意义,哲学更有它永存的道理。
人生本没有意义。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我在不同的阶段,会赋予自己不同的意义,或许一个阶段长达几十年,或许只是几个月。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或许自己原先预计会让自己幸福,结果却发现不幸福、或是不如原先预计的那般幸福,当然,结果也许就是自己预计的那样幸福;或许自己原先预计会让自己不幸福,结果却比自己原先预计的要更好些、或是很幸福的,当然,结果也许就是自己预计的那样不幸福。它对我到底幸不幸福,或许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当事态趋于向好的一面、幸福的一面发展的时候,不能忘形,要清楚这个过程,要知道它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还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脑子不要只存在结果里的幸福、好;当事态趋于像坏的一面、不幸福的一面发展的时候,不要绝望,也要清楚这个过程,清晰、清楚地明白自己当初选择做这个事情的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也要知道它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还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脑子不要只存在结果里的不幸福、坏。
人一般是会希望幸福的。但是正如上面所说,那个走险路的人走的是不幸福的路线,但结果,或许他也是幸福的。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不一定不幸福,也不一定幸福。对于某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即使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也可能过得幸福。
人选择幸福地生活,有他的原因;选择不幸福地生活,也有他的原因。客观说,生活是否幸福,没有好坏之分,有因就有果。
下面写写对里面几句话的感想一一“美好的文学知识在受过教育的人当中很普及,可是今天只有少数几个教授才对此通晓。所有高雅的娱乐都被抛弃了。春天里,几个美国学生带我到他们的校园边上的树林里散步,那里鲜花灿烂,可是我的向导中没有一个能叫出哪怕是其中一种花的名称。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它又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收人。”
以前在QQ空间里写过,看马克思,在看书前,最好已经对相应的思想有过思考,这样看起来,才像是真正的在了解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像在看一堆堆的教条。在看马克思前,我也只是对其中有那么一、二章的领域有过思考,但是当看那些内容的时候,就感觉挺亲切的,因为我也是往那方面想的。当我思考过这些领域后,再去看看马克思,会让我觉得比较有意义,我会想对比名家的思想,看看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足,甚至还会批判名家的不足。同样的,当我还不想了解花的时候,如果硬是让我去记花的名字,那跟一堆堆的教条差不多,在这个时候,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是一堆堆的代号而已,知道不知道没什么差别。如果我家有种很多不同的花,我肯定会亲自浇花,会了解各种花的习性、怎么养护。这时候,花的名字,我就不是背下来的了,而是因为平时太熟悉了,熟的就像家人的名字一样。而它说“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它又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收人。”,跟我所想的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有些人会说,那些花是公共场合的花,身为市民,要为本市的美丽感到自豪,难道光凭这点,还不足以让市民了解那些花名吗?既然是公共的花,那大家都有一份,那就也算是自己的了,那就该去了解了解。当我探究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知道对不对一一持这样想法的人,如果他家里有这样的花,那他熟悉这样的花,是很正常的,他一定也不忍心看到自己家里的花枯萎,如果当他看到公共的花枯萎了,他对自己家里花的爱心可能就会转到长的差不多的公共的花上,那他爱惜公共的花,也是很正常的,那他说的话就不没什么地位了;如果他家里没有这样的花,虽然说他为了这公民的“自豪”,去了解那些花,1、我相信当他家里也种上这样的花后,他很可能不会再关心那些他曾经看过的花了,因为他家里已经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花,但我也相信有例外;
2、如果他是因为花让城市更加美丽了,而去了解花,我也认为他内心并不完全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至少这样的原因已经不高雅了,而更像是向别的城市炫耀的资本。我也承认,是有部分人确实从小喜欢看花,但很多人并不这样。
虽然某种程度上说,只当我拥有那些东西的时候,我才会想去了解。虽然说有点自私的味道,但我相信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学习知识有几个阶段:记住、理解、掌握、应用。而我感觉到的是,作者只是在说记住知识,单纯的记一些东西,本来就很无聊,也不是要考虑这个知识会不会带来多少收入。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有不同的爱好和不接触的事情。就拿种田来说,高效率地种田也是需要很多经验的,这样的经验也是需要继承的,但是这样的种田经验对多数都市百姓有什么意义呢,多数都市百姓一辈子都不会去接触种田这样的事情,那拥有这样的种田的知识,对都市百姓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菜,虽然已经21岁了,可是我还是没记过几个菜。当我自己独立成家后,我肯定会自己亲自煮,那我会为了家人的健康,去了解各种菜,搭配不同的营养,那时候,我也不算是在死记了,而是因为那时候对那些太熟了。虽然现在,有时候我会因为不知道菜名,而被人笑,但我相信,以后,那些人会被我笑死的,那时候那些人就不要跟我比了。
还有专业知识,我平时没什么兴趣记那些专业术语,我专注点在:用。VB考试的时候,我根本不想复习,因为平时那些东西已经被我用的很烂、很多遍了,根本不需要记。但不喜欢C,所以要复习。
在回到哲学,那些平时不思考哲学上的问题的人,看哲学方面的书,肯定头大。但是当他们开始思考后,很可能就会很想接触哲学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