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蒲公英教案、说课稿及教后反思课
《蒲公英》第二课时说课稿
车桥中心小学 卢 霞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3、能力性目标:
以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课教学中,我积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说说学懂了什么?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2、精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各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难,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采取读、说、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4、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5、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回味。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
6、想象说话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两个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此,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蒲公英》教学反思
车桥中心小学 卢
霞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教学时,我抓住了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孩子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现象所迷惑。其次,我还抓住了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想像,小种子们的想法,走入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们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对于有经验的人的忠告,我们应该吸取。在故事中将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读的形式还够多,学生能理解“嘱咐”,也会用嘱咐练习说话。但在如何读好太阳公公嘱咐的话时,学生还未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如果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长辈们是怎样嘱咐的,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车桥中心小学
卢 霞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是本单元三篇童话中的一篇,本单元的课文是想通过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教学重点:指导读好两颗小种子的话,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语言训练,指导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读好两颗小种子的话,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教学思路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板书:蒲公英)齐读课题。
1、复习字词。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生字词,读通读熟了课文。现在我们认真回顾一次:(1)复习三个二类字。课件出示“泊
瞧
翁”。指名两人读,注意及时正音。然后齐读一次。(2)复习词语。
花瓣
绒球
降落伞
沙漠
湖泊
黑泥土
嘱咐
表面
别迷惑
自己先读读,个别一两人,齐读。
同学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演示课件:蒲公英 自由自在地飘荡)引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A、读第二自然段。
1、师:小降落伞自由自在地随风飘荡,多舒服,多开心啊!在他们开始愉快的旅行之前太阳公公对他们叮嘱了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小结板书(板:沙漠
湖泊
泥土)
2、(出示太阳公公的话)师:谁来读?(指导读好太阳公公的话)(1)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试试看。
(2)师:请注意:这是太阳公公对蒲公英说话,是亲切地嘱咐他们,该怎么读?自己再 试试。
(3)师:能不能再亲切点?(4)师:多亲切的太阳公公啊,如果我是小降落伞一定听话。(5)师:哎呀,你真像一位慈祥的爷爷在叮嘱他即将远行的孩子。(6)师:从你的读,老师听出了太阳公公对小降落伞们的关爱,真好。
3、师:这是太阳公公嘱咐小降落伞的话,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棵小降落伞,你会说些什么? 请3—4名同学回答
师:(出示“放心吧„„生长”)谁想读?(指导学生读出“个性”)(1)师:如果我是太阳公公还真有点不放心呢!
(2)师:太阳公公听了你的话放心极了,他在向你微笑呢!(3)师:哎呀,语气多坚定啊,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4)师:多懂事的小降落伞啊,真让人喜欢。
(5)师:老师看出来了,你是棵温柔听话的小降落伞。(6)师:说得多好呀,我想太阳公公最喜欢你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句话)B、读第三自然段。
1、师: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愉快的旅行。而有两棵小种子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和别人都不一样,那他们是怎么想的呢?你能通过读把他们的想法表现出来吗?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好两棵小降落伞的话。a、(出示第一棵种子的话)指导读
师:你现在就是这样一棵有想法的小降落伞,你向往的地方是哪里?(学生回答,并读课文。)
师:(读完,问)能说说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吗? 师:还有人想试试吗(再指名读)?
师:这时候,他对金光闪闪的沙漠充满了向往,好像已经看到了数不清的宝贝,自己变成了百万富翁,该怎么读,自己再试试。
师:同学们,这时候你就是这一棵小降落伞,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己再练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的同学已经情不自禁地赋予表情动作了,真棒。
师;哎呀,这一棵小降落伞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教室啦,读得真好。
师:你真是个做事认真的同学,读得多投入啊!
师:读得真棒,同学们你们不想为他鼓掌吗?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读书大王,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
师:棒极了,如果哪一天中央电视台把它拍成动画片,老师一定推荐你去给这棵小种子配音!
师: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另一棵跟他一样和别人有不同想法的小种子落在了湖泊里,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b、(出示第二棵种子的话)指导读
师:你现在是谁,你是怎么想的?想想看,如果你落在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能感受到怎样的欢乐呢?
师:真是一棵既得意又快乐的小降落伞。
师:多开心啊,如果我是小降落伞也想跟着你落在湖泊里了!师:哎呀,多得意的一棵小降落伞啊!
师:读得棒极了,老师已经能体会到你的欢乐了!
师:你比较含蓄,好像不太爱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c、小结。
师:就这样,他们一棵飞向了金光闪闪的沙漠,一棵落在了银花朵朵的湖泊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好好的体会体会!
师:这两棵小降落伞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飞到了自己向往的地方,结局呢?
(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干死
淹死)
师:(出示“第二„„淹死”)请你读。
师:读到这,你想对这两棵蒲公英说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表扬。)
师:说得多好啊,真是语重心长的劝告。
师:你说的这句话多富有哲理啊,真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得话,真了不起!
师:现在自己再读读这句话。(齐读两棵种子的话)
d、指导读最后一句话。
师:原来,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都不是适合蒲公英生长的地方,(出示“只有„„更加美丽”)学生齐读
师:(出示图)你们看,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一个接着一个开放,一朵跟着一朵开放,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板:竞相开放)你看它们长得多健康,多可爱,多漂亮啊,用课文中的词来说——(板:茁壮成长)(再齐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每个蒲公英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所以他们做出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那你最喜欢、最欣赏哪一棵蒲公英呢?
师:哎呀,我们三(1)班的同学就像蒲公英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真好!
(四)指导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就和老师一起来学写本课最难写的两个生字(出示生字),都认识了吧?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仔细地观察,想一想: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练习写生字。)板书设计:
蒲
公
英
沙漠(金)
干死
湖泊(银)
淹死
泥土(黑)
茁壮成长
第二篇:品质教案及教后反思
品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 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标重点、难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人墓碑记》,文中五人来自民间,他们不畏强暴,被正义激发而牺牲,这平凡的五个人,用他们诚实的品质捍卫了社会的良知。我们说,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不平凡的品质。今天,我们欣赏的文章就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而这个人物来自社会底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二、简介作者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1897年)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对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三、初读文本
1.师语: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这种文体同学们应当相当熟悉。来,一起回忆下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
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那么,在鞋匠格斯拉的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2.师语:这又是一个悲剧故事,鞋匠格斯拉的死以及死因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告诉读者的。我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来演绎一下一番对话,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格斯拉的死? 简述:格斯拉的饿死是由于他不会经营,没有了顾客,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
师问:对于格斯拉的死,当时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看待的?
明确:当时的人们觉得格斯拉是个“怪人”,他的死“真是怪事”。
3。师语:格斯拉先生的确是奇怪的,除了这个年轻人讲的,在小说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也能充分领略到这个鞋匠的“怪”,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请找出文章里写出格斯拉的 “怪”的一些细节,并说说你怎么看待他的“怪”,试着根据你的理解用更具体一些的词语来概括他与众不同的特征。(学生自由讨论)提示:店铺描写
外貌描写
顾客态度
师语:讲到这,我们可以了解格斯拉是一个鞋匠,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手艺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顶好的靴子。
“顶好”——美观、经穿、合脚、便宜 文章有这样两句话:“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他好象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抓住这两句话,我们可以从他的制作的靴子的品质来归纳他的人品。人品:勤劳善良、坚忍正直、执著。
四、合作探究
这样一个手艺高超、朴实严肃、塌实诚信的鞋匠最后饿死了。“我”想帮助他走出困境但是没有成功。那么,同学来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可以来改变他的命运呢?(同学讨论)
师语:他会这样做吗?(不会)这样做就改变了自己。格斯拉就不是格斯拉了。穷苦的鞋匠这一生只认准一件事情——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到了尽善尽美,即使是死亦会无憾。虽穷,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执著。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还是一个必然的悲剧?
(结合背景)明确: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反而将靴子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过度句:所以,可以说格斯拉用死捍卫了他的职业尊严,他的死是他品质最有力的证明,他的死突出了他的高贵品质。我们可能惋惜他的死,同情他的悲惨命运,但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这样就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以发人生省。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悲剧,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就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为这位格斯拉先生洒一把辛酸泪,而是要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执著的品质。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发展高潮的时期,为了物质利益,有些甚至放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我们该怎样面对他们,或者,我们该如何自处呢?(学生讨论)补充材料:黄舸踏上“感恩之旅”
民工子弟的《心里话》
六.结语
同学们,困难是暂时的,坎坷总有尽头,让我们监守住心灵纯净的一方,执著地面对生活,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七.作业
1.欣赏学案上的《弟弟的来信》 2.完成相关练习
《品质》教后反思
苏晓花
很荣幸能在本学期进行公开课展示,我开课的题目是《品质》。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我初读这篇文章时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痛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小说人物折射着一种人性的光辉,但是结局的悲惨让许多现代社会的人,包括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他的做法。仔细思量,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大多是站在世俗的角度,以功利的心态、实用的眼光看待他的敬业和执着,无法真正认识理解他的崇高和伟大。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很迷惘。师傅时常告诉我,上课之前要先问自己,这节课你要传达怎样的信息给学生。对于这样的小说,该教些什么?该如何进行?如果只着眼于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学生将会在不断无奈的寻找中,获得对内容的感知,收获甚少。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可取。经过师傅的点拨,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在情感这一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在透彻地分析格斯拉后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他的不同常人的做法,进而明白他执著的品质。
高一(9)班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单纯。通过细节描写,发现了格斯拉的与众不同。这一环节完成地很好,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上课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探讨他做法是否必然时,我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我总结了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布置下去的预习作业学生没认真完成。对于小说,他们大都仅局限于欣赏,对文本缺少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意识。小说相对其他文体的文章来说,比较吸引学生。学生常会被情节打动,却不思考为什么会被打动。我在教学时就试着从“为什么”这一角度出发引导他们进入文本,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作为教师,课堂的引导者,我没有掌握充分的背景资料,也就是说,我仅参考了教学用书就开始设计教学,只是从点出发,没有考虑到面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到“王室服务”“日耳曼姓氏”(查阅资料)时,我茫然不知。虽然不影响整体课堂效果,但暴露了我准备的不充分以及知识的匮乏。
再者,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在课堂有些手足无措。材料的引用也有些牵强。
这次公开课给了我锻炼的机会,也让我明白了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会更加努力地从事教育事业,为自己的明天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三篇:蒲公英课教案
(蒲公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8课,课题是(引生齐读)蒲公英。大家还记得这些生字词吗?现在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可爱的绒球
降落伞
随风飘荡 记住
亲切地嘱咐
泥巴 迷惑 金灿灿 银花朵朵
竞相开放
黑黝黝
2、留下“可爱的绒球
降落伞
随风飘荡”。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谁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指说2-3人。
二、读讲课文第二节。
小蒲公英们离开了妈妈的怀抱,自由的飞着(短片展示)。它们飞到了(湖泊)飞到了(田野)飞到了(房屋)。那么这些小降落伞在降落前遇到了谁?对它们说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遇见了谁?太阳公公。
2、太阳公公是怎么说的?出示太阳公公的话。
太阳公公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小蒲公英们说?(亲切地嘱咐)在生活中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对你很亲切地嘱咐过呢?(学生说一说亲切的例子)像这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长辈对你的关照,告诉你他们的经验,这就叫嘱咐。那么谁能学着太阳公公的样子也来亲切地嘱咐一下小降落伞?指读。(出示整段)(学生指名读后评价)
3、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读懂了什么?(板书:沙漠 湖泊 泥土)
4、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呢?(概括学生说的话)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和你印象中的沙漠有什么不一样?那么文章中又是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沙漠的特点的呢?(出示:金光闪闪的沙漠图片)
5、大家看看这幅图,和你印象中的湖泊一样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出示银花朵朵并说明)
6、出示句子:“ 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泥土是黑黝黝的,是什么样子呢?(很黑很黑)。出示图片。
7、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了小蒲公英们很多话,从话语中还有哪些词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课件出示)能不能省略掉?(指名填空)从这些词中你又读懂了什么?(态度坚决)
(说一说别落在、也不要、只有才的意思,图片显示)
8、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太阳公公的话,不仅要读出太阳公公亲切嘱咐的语气,还要读出沙漠、湖泊、泥土的不同特点。
三、读讲第三自然段。师:小降落伞们会听从太阳公公的话吗?请大家速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根据学生答案总结)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听从太阳公公嘱咐的小蒲公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没有听从太阳公公嘱咐的蒲公英的句子。
学生汇报(听话——不听话)
师:大部分的种子都听从了太阳公公的告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呢?(大声)还要注意些什么呢?(放心、一定、感叹)谁能来做颗听话的蒲公英,来读读这句话? 师:还有的小蒲公英去了哪里呢?(学生回答)大部分的小蒲公英都去了泥土里,为什么这颗种子要去沙漠呢?学生回答。师:什么是富翁?
师:从哪儿看出他去了沙漠一定会称为有钱人呢?
这颗小蒲公英觉得沙漠里有数不尽的宝贝,数不尽就是(很多的意思)。
师:这颗小蒲公英对成为百万富翁充满期待,谁能学着它的语气读一读? 师:另一颗种子,既没有听太阳公公的话去泥土里,也没有去沙漠里。它究竟去了哪里呢?请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师:他为什么要去呢?(学生回答)他说这话的语气什么样的呢?(得意)什么是得意?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很得意?(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小蒲公英的得意是自以为是的得意)那谁能试着读一读? 师:这些蒲公英去的地方各不相同,谁愿意来当一当听话的小蒲公英?谁愿意来当去往沙漠的小蒲公英?谁愿意读一读去往湖泊得意的小蒲公英的内容?
四.就这样,蒲公英种子们怀着梦想,向着各自向往的地方飞去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第二年的春天到了,落在沙漠、湖泊、泥土里的种子生活的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默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填空:(课件展示)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落到不同地方的种子有了不同的结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种子生长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养料。沙漠虽然金光闪闪却没有小种子们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金光闪闪只是它的外表。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能提供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养料。2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美丽的表面所迷惑。我们要听从象太阳公公这样的有经验的长辈的意见。
发散练习: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说,去往沙漠和湖泊的小蒲公英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听从太阳公公嘱咐的小蒲公英都茁壮成长。如果时光倒流,再回到从前,而你就是这位慈祥的太阳公公,看到这一切。你会对这两颗蒲公英说些什么呢?
附板书:
沙漠
早已干死
蒲公英
湖泊
早已淹死
不要被表面美丽迷惑
泥土
茁壮成长
第四篇:展示课教后反思
五年级美术第6课喜怒哀乐展示课教后反思
本课在上课过程中感觉整体比较连贯能够体现“4+1”的教学理念。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
1、过于强调知识点(缺一点美术味)
课堂上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美术特长,才更具有美术味。例如:我在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的作品添加一些背景,当孩子描绘想象出的形象时我应该帮孩子把他们的想象呈现出来,这样的话,既体现出教师的美术专长,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更好的帮他们开拓思路。
2、学生在开拓思维环节形式简单。
小组讨论环节应深入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便为下一步骤的绘画形成铺垫。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并关注同桌或小伙伴的表情,应在本环节落实预习情况,说出同桌最有特色的表情,早好提示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
3、学生作品展示形式单一。
在最后对学生的作品展示时,因为时间紧只展示了几名学生的作品。如果能把学生们的作品全面地进行展示,对他们不光有种成就感,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通过相互的欣赏与交流对所学的知识也能有一个提高。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中去感受、提炼、再加工。所以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很重要。
孙志友 2015-4-20
第五篇:风来了教案及教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想象创作绘画课,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风来了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地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与震撼。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情分析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风来了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记忆交流
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
三、演示观察
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
3、我想请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尝试训练
1、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2、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
3、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
4、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同桌评一评谁画得最形象。
五、指导表现
1、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风来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教学中,我让学生步步深入,“体验、探索、想象、表现”是我上这节课的设想,从感官的直观感受到记忆的挖掘,最后得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整个过程主要环节安排较为合理,环环相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再现了风来时事物的变化,通过看、听、说、画的结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观感受,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体现了新式课堂的特点。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不同姿态:飘动、旋转;及速度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不同变化。通过画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动吸引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新的教学的境界。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部分绘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增强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更要培养他们关注生活,随时收集资料储备自己能力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