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
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自主解决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依次出示下面四道例题:
1.如图所示:一盒有多少个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是怎么算的?
2.一共有960个杯子,要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能装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小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天坚持跑两圈,已知跑道每圈有400米,他一个星期(7天)共跑多少米?
4.啄木鸟和青蛙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每天要吃掉许多害虫,已知: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吃608只害虫。你知道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吗?
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自主解决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依次出示下面四道例题:
1.如图所示:一盒有多少个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你是怎么算的?
2.一共有960个杯子,要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能装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小明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天坚持跑两圈,已知跑道每圈有400米,他一个星期(7天)共跑多少米?
4.啄木鸟和青蛙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每天要吃掉许多害虫,已知: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吃608只害虫。你知道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害虫吗?
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总结
第三篇:解决问题教案
一、师生对话
师:我喜欢的体育运动是打羽毛球,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呢? 生汇报
师:我们有了这些爱好就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了,希望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爱好,做一个爱运动,爱学习的阳光少年。现在准备好了吗?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二、学习新课1、2、比一比谁的口算能力强,算的又准确又快。再比一比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师:这些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三、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左边笑脸图
师:这个方框里是什么?一行有几个?有几行?我们能算出什么? 出示右边笑脸图
师:是让你求出一个方框的笑脸吗?是求几个方框的笑脸?这两个方框笑脸的张数是一样的,我们只要算出什么?就能怎样? 同学们会列式吗?
列式计算,师板书:3X4X2=24(张)还有别的方法吗?
4X2X3=24(张)还有别的方法吗?
3X2X4=24(张)
同学们对同一问题能想出不同的解法,真了不起。
现在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一看,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吗? 前不久,和硕二中举办了运动会,他们的学校里可热闹了,看,这是他们举行的开幕式团体操的表演,他们的动作多整齐啊,我们仔细看一看,这个方阵一行有几人?有几行?一起数,能算出什么?有这样的几个方阵?问题是什么大家看每个方阵的人数都是同样多的,我们只要知道几个方阵的人数,就能算出几个方阵的人数? 学生回答并列式计算
5X10X3=150(人)
师:除此之外,你还有没有想到别的方法?10X3X5=150(人)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5X3X10=150(人)
师: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解题思路不同),有什么相同点呢?(1、得数相同
2、都用了连乘
3、都是两步计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讲的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两步计算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这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生汇报 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就用哪种方法?
四、巩固练习
1、会这天他们学校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早餐,每人一个鸡蛋。瞧,刘阿姨正给同学们拿鸡蛋呢,问题是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2、学校还为运动员们提供了矿泉水,我们来看一看,王叔叔每次运到车上多少瓶?
3、在运动会中,小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和平时的坚持锻炼是分不开的,我们去看看她的锻炼计划吧!
第四篇:《 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五篇: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进一法和去尾法
李晶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互动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
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留给大家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你回家想一想,试一试。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报一下你的实践情况。请你们拿出学习单,将问题补充完整。(请同学来回答2’)
师:看到大家的回答老师很欣慰,通过你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能说一说你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4)
谁能说说你在解题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吗?(1、题目计算的结果都是小数,而实际情况中得到的答案都是整数
2、计算的结果和实际结果不一样?)
三、合作探究(10’)
通过刚才的回答可以将你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这几点,下面我们就这几个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将自己的想法与身边的伙伴分享一下。主要问题:
1、为什么计算结果不能作为实际数量?
2、为什么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呢?
3、每一题对计算结果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讨论过程:预设生:
1、这些物品在实践生活中都是整个的,不能出现小数。
2、如果用四舍五入法,第一题是能买13支笔,可是13支笔应该花13×0.8=10.4元,比原有的10元多,不能买,所以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3、第一题12.5约等于了12,31.25约等于了31,都把小数部分舍去了,第二题都向整数部分进一了。发现了第一题都将小数部分舍去了,第二题都进一了。这种方法不同于四舍五入法
师:通过讨论,我们又发现了另外两种对结果处理的方法,分别是进一法和去尾法,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你对进一法、去尾法的理解?
四、自主学习(5’)
现在你已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现在我对你们自己来学习书39页的例十充满了信心,你有信心吗?先阅读自学指导,在按要求填空。自学指导:自学书39页例十,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决问题一般解题思路_________
2、第一题结果处理的方法是______,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3、第二题结果处理的方法是______,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四:对比思考:(5’)
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师:去尾法的时候,整数部分是怎么变得,进一法又是怎么变得?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整数部分不变,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师: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引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我们刚从问题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看你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五、练习(3+5)
1、口答
2、练习纸
师:请同学来读第一题的题目,谁来说说用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2题口答,4题抢答。第二、三题在我们的学习单上有,请您笔算结果。请同学上黑板板书,自己选择在那一边。
六、自我评价3’
请你自己在学习任务单的右上角给自己评个分。
七、自我总结3’
这节课我们从问题入手,研究方法,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反思
“进一法”和“去尾法”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值方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孩子进行辨析,哪种情况下适合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适合使用“去尾法”是教学中的重点。
如何确定取值方法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理念,采用导学自主模式,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去,两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学生初步感知“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后,我引导学生看板书对这两种取进似值的方法进行对比,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练习,加深理解,同时又找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操作。
(二)计算引出矛盾,交流讨论,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一法”。从而知道“四舍五入”法在此例题中显然用不上,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结果。
(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交流中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情况来决定,才可以行的通。
(四)学生与教师耐心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发言中的信息,进行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
(五)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分析与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通过举例子进一步使“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生活相连渗透。
整个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学的轻松,并很好的理解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