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06: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核桃村明德小学 耿翠芬

摘要:学习寓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学习寓言,让他们从中明辨是非,从中受到教育;学习寓言,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更能使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寓言;语文教学;作用 寓言和一般的比喻不同,它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类比的。寓言一般不长,往往通过故事说明哲理。它思想深刻,形象生动,兼有故事的生动性和谚语的哲理性,是深入浅出的说理工具,同时也是对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经验教训的高度的艺术概括,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耐人回味,有的民间寓言已流传了几千年,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

寓言是指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小学阶段共编入19篇寓言,它们分别是二年级《天鹅、大虾和梭鱼》、《南辕北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小河和大海》;三年级《狐假虎威》、《鹬蚌相争》、《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四年级《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手不释卷》、《鹏程万里》、《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六年级《金鱼和鲤鱼》、《老鼠为狮子担心》、《邯郸学步》、《舍本逐末》。从寓言的数量上看,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1-2年级为“写话” 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寓言以其生动形象的故事性更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易于实施明辨是非等教化功能。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寓言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里特别强调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在“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强调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并注意在识字写字过程中感受、体会汉字的优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对于学生识字、写字、学好语文,甚至对他们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寓言一般篇幅较短,往往通过故事说明哲理,它思想深刻、形象生动,兼有故事的生动性和谚语的哲理性,是深入浅出的说理工具,同时也是对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的高度艺术概括,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欣赏价值,耐人回味,有的民间寓言已流传了几千年,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因此寓言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之中。寓言是非常适合孩子读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学生喜欢读寓言,喜欢读懂寓言,于是就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之前,学生已经借助拼音读会了课文,能说故事的内容,还能说出这则寓言所隐含的道理。在学习《南辕北辙》之前,学生借助拼音学习不会读的字,在课余时间就完成了识字、阅读和理解的任务,就这样,学生有了主动识字的兴趣、愿望和习惯。课文中的寓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课外,他们读《小学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寓言,在读的过程中,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提高了,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并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汉字的优美,提高了审美情趣,提高了识字量。

二、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寓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一文中明确指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量的积累。缺乏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阅读;不掌握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无法有效地独立阅读;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就无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能自觉地阅读。寓言由于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学生对寓言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学习《坐井观天》和《守株待兔》之前,同学们就看了许多遍,明白了其中的寓意,而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也是百看不厌,他们的阅读兴趣很浓厚,所以他们能自觉地阅读,久而久之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提高了。

2﹑寓言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要读,阅读要学生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不应该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策略的掌握,都依赖于“多读”、“自己读”。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初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来把握课堂结构。在揭示了寓言的课题以后,就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抓中心词或提问主要人物是谁?干什么?带着疑问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同时,动笔画出不懂的地方,扫除课文生字、新词的障碍,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通过初读,学生解决了字词以及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时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通过细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精读寓言就是在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后,在语言环境中去感悟作者的感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或者教师指出相应的段落,让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深刻领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这三种层次的读书为主,并适当运用其它形式的读来完成阅读的任务,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3﹑寓言教学能让学生主动积累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寓言故事中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成语,同学们都会主动地进行积累。在教学《狐假虎威》和〈〈鹬蚌相争〉〉一课中,学生积累的词语有:狐假虎威、骨碌碌、违抗﹑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撒腿就跑﹑大大小小﹑鹬蚌相争﹑毫不费力等。

4﹑寓言教学能让学生领悟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了解作家﹑亲近作家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许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内在的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这些都是寓言的魅力。学习寓言可以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了解作家,亲近作家,明白作家的内心世界。《手不释卷》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打仗,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孙权批评了他,他很惭愧。从此以后,他抓紧时间读书,知识越积越多。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本篇寓言故事至今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勤奋学习,这样既让我们了解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5﹑寓言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寓言阅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狐假虎威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提示: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同学们明白题目意思后就认真写起来,在写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一个同学这样写:它非常生气,决定找狐狸算帐,于是它天天去找狐狸。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狐狸,猛地扑过去逮住了狐狸,还没等狐狸开口,就咬死了狐狸。一个同学这样写:它恨不得一下子就去找狐狸算帐,于是,它就天天寻找狐狸。一连找了几天,也不见狐狸的影子。它自责自己,都怪自己做事不动脑筋,太容易相信别人的话,以后应该改掉这个毛病。一个同学这样写:它非常生气,正在这时,狐狸爸爸带着那只狐狸来向老虎道歉。老虎不相信狐狸的话,要找其它动物作证。狐狸爸爸请来了狮子和大象,老虎才相信狐狸的话。同学们想的不一样,写的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6﹑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1)做事需动脑筋,按客观规律办事

《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愚蠢的宋国人为了使田里的庄稼长得快一些,把禾苗连根拔起,结果禾苗都枯死了。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人坐船过江,不小心把身上的宝剑掉到了江里,他没有赶快下去捞,而是在船舷上刻记号,等船靠岸的时候再去捞。我们做事需动脑筋,处理事情应该灵活。《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从燕国寿陵来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青年人,一连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比喻没把别人的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的技能也丢掉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了《亡羊补牢》一文,同学们体会到了犯了错误就应该及时改正﹑减少损失。人无完人,每人都会犯错误,最关键的是知错﹑改错,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及时改正。《扁鹊治病》讲的是扁鹊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而蔡桓公由于拒绝治病而死。我们知道小病不治会送生命。我们应该认真处理好每一件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发现存在问题,想办法及时解决,减少损失。

(2)勤奋读书,热爱劳动

《手不释卷》指的是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好学。《学弈》一文,我们知道学习和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勤奋好学。《两小儿辩日》,我们体会到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而要有广博的知识就应该勤奋读书,勤奋学习。《纪昌学射》讲的是飞卫教纪昌射箭,他先让纪昌练习眼力,然后才教他开弓和放箭,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我们体会到了勤奋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守株待兔》一文,同学们知道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劳动创造幸福,我们的幸福生活靠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来创造。

(3)人与人相处应该团结,团结的力量大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和蚌互不相让,结果让渔翁得利。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对谁也不会有好结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天鹅、大虾和梭鱼》讲的是天鹅,大虾和梭鱼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拼命地拉,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原来他们不团结一致。当今的时代是和平的时代,是发展的时代,是合作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应该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小河和大海》讲的是小河很骄傲,见到大海后,发现自己错了,大海的话让他知道团结的伟大力量。作为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4)做事抓关键,有正确的目标。

学了《画蛇添足》一文,同学们知道了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机遇总是善待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牢牢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的未来。<<舍本逐末》讲的是齐王派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赵威后先问齐国的庄稼长得如何?那位使臣很不高兴,赵威后笑着告诉使臣,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使臣听了既佩服又惭愧。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我们做事的时候,要牢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不能抓那些毫不相干的问题,不能因小失大。《南辕北辙》讲的是做人做事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行动之前,就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沿着这一人生目标而努力前进。《坐井观天》、《金鱼和鲤鱼》比喻目光短浅,胸无大志,自满自足。我们从小就应该胸中有大志,有了大志,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会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也才会奋斗不息。

(5)说话做事应该真诚

学了《自相矛盾》一文,我们知道脱离实际的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自相矛盾的笑话,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谦虚谨慎。《掩耳盗铃》写了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我们应该诚实,明知是害人的事就不要去做,就不要自我欺人,这样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学了《刻舟求剑》和《揠苗助长》一文,同学们知道刻记号的那个人和拔禾苗的那个人都在欺骗自己。我们无论说话或做事,都应该有凭有据。《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来欺压其它动物。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该学会识破他人的伎俩。不管在什么时候,诚心都很重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从以上例子看,寓言让人明理,区别真与假﹑美与丑﹑爱与恨。寓言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寓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多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主动积累词语,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想象力,明辨是非、受到教育。同时,学会从故事中去总结,概括生活中的诸多规律与深刻哲理。

三﹑寓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寓言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积累了写作素材

写是语文学科四种能力中最难的,也是要求最高的。听、说、读是写的基础。如果学生对语言的阅读把握得好,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就会产生写作的兴趣。《坐井观天》中有这样一道题: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对本课的寓言很感兴趣,对内容的理解也很深刻,在写的过程中,他们觉得很轻松,写的内容也很好。只要坚持练习,就能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灿烂的文化,领略到外国笔下的艺术价值,丰富了知识,更积累了美词佳句和精彩段落。树立了自信心,对生活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感受,多了一份体验,同时也会把这种独特的体验写出来。学了《刻舟求剑》一文,我请同学们写读后感。他们不仅写出了刻记号捞宝剑的那个人是不对的,告诉他该如何做,也写出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做,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积累了写作素材,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寓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寓言的篇幅小,但故事性强,说理强,含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学生可以根据寓言的性质和特点自己写寓言,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还可以渗透到其他的写作中。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写一则寓言,他们很高兴。一个同学这样写到:有一天,小羊请小牛到他家去做客,一路上,他们又唱又跳。来到家门口,小羊按响了门铃。羊妈妈打开了门,看到了小牛,她非常高兴。羊妈妈请小牛吃嫩嫩的青草,询问小牛妈妈的身体及工作情况。羊妈妈教小羊和小牛跳舞。你看,他们多高兴呀﹗在这个故事里,那个同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同学也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只要让他们经常练习,就能提高写作技能。

四﹑寓言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口语交际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标准》是这样表达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利用寓言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内容,交流故事中所隐含的道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掩耳盗铃》中有这样的题:展开想象,续编《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的结尾。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其他同学倾听、补充。复述完故事的内容以后让他们交流如何给故事结尾。通过这样的渠道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扁鹊治病》中有这样的题:我想对蔡桓公说„„学生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选好角色,以两人为一小组,其中一人扮演蔡桓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由于寓言具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加上课堂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同学们对寓言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和阅读兴趣,不仅课堂上喜欢学习,就连课后也喜欢学习。在他们的书包中总能看到一些寓言故事书,在读书活动中总能看到许多同学读寓言,欣赏寓言。由于同学们学习寓言的兴趣很浓厚,我买了许多关于寓言的书给他们看,并让他们交流读书的感受。他们喜欢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既主动地获取了信息和知识,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总量,更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寓言内涵丰富,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现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环节中。寓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参考书目:《中国民间文学概要》、《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学前365天读寓言》、《现代汉语词典》。

第二篇:儿童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原先我重视字词句的教学和语言的顺练。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儿童诗教学对学生学好语文有很大的作用。在其他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儿童诗教学的作用。因为儿童诗能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使儿童在易学易被的过程中,丰富了词汇,了解了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儿童诗的教学就是注重让儿童在朗诵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有可能是在幼儿时期学习儿歌时打下的。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缺的知识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诗教学是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好教材。儿童诗篇幅短,诗中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方法、具有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最适合的儿童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与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理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烙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儿童诗的诵读,音准、语气准、读出感情。反复诵读儿童诗能让儿童更快的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并能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体验。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儿童诗语言活泼、朗朗上口。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需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儿童诗描写的东西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他们把握对象,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总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让孩子在具体可感的画面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他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由此可见,一首好的儿童诗,总是要借助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换言之,意象是儿童诗歌不可或缺的成分。儿童诗的内容简单,却是丰富多彩的。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创造一种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把读者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使儿童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的诗意美景,欣赏诗歌的独特魅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山城的雾》,这是一首意境优美奇幻的儿童诗,借助于多个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美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体会它的意境,感悟大

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能够获得一种知识,而且透过这种知识性的描述,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儿童诗带有的情感不是牵强附会的。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感观,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那里》,这首儿童诗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洋溢着孩子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切热爱。在孩子眼里,雷锋叔叔是爱心的源泉,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不禁为诗中流露出的朴素而亲切的情感所打动。儿童自然而然的融入了爱的情感氛围之中。儿童诗因为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见,情是诗的根本,儿童诗必须由情而发。

总之,儿童诗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他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为初进学堂的儿童,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例。通过儿童诗歌的教学,儿童的发音会更加准确,词汇更加丰富,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在儿童诗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背过了容易背过的字、词、句、篇,学会了不易学会的音、字、词、句,早早的了解了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提高了学习语文、学习诗歌的兴趣,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这是多么有利的事啊!学好儿童诗为学好语文作用很大。

第三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 作用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深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再现形象,使学生受到“情”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上星期我在学校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公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我继续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

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二、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八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

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四、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

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五、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总之,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黄秋生《 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2.李晓媛“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语文教学》,2004.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第四篇: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于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 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还应辅之以课外阅读、故事会、娱乐活动、作文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中融进相关的、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音乐、电视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

一、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凭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儿童文学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处于儿童期的学生,对儿童的认识问题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小学生都是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方式。他们的心灵正像一颗有着饱满生命力的种子,等待着适宜的土壤、阳光、雨露和肥料,从而发芽、开花、结果。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儿童的心灵发展为本位,是对其内部生长力的激活。小学阶段的儿童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来理解事物。儿童这种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形成了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

二、儿童文学偏重于直观感受,想象活跃、丰富。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孩子往往更注意作品对形状、声音、色彩等外部特征的描绘,表现出对富于动感的描写和新奇的形象、情节的浓厚兴趣,往往会凭借活跃丰富的想象对文学意象作随心所欲的粘接和组合,从而沉浸在荒诞、新奇的艺术世界里。容易感情投入。正如鲁迅所言“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当一个其中的角色”,儿童在欣赏文学时不会保持审美距离,极易把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或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会把自己编织到作品的故事情节中去,扮演一个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悲苦。

三、儿童善于模糊解决。

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班马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中说:“令人赞叹的是,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具一种跳过不懂之处的巧妙能力,生字、生词、生事、生义从来就难不倒他们作出大体的把握。”儿童识字少,而好奇心又促使他们不得不靠这种模糊的解读方式到文学作品中去探险,虽不求甚解,却也能获得一种朦胧的整体的审美感受。从孩子们的绘本作业中我就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他们把事物简单化,有趣化。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小学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有必要结合儿童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演示看画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一年级孩子好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一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等资料;课中让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汉字的演变,使学生能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喜爱中国汉字之心。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排版和粘贴,在电脑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 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课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 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 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继而提问“: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 当时就有学生建议: 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 此时,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 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 文中所提到的闲书《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三侠五义》等书籍,学生不太了解,教学时, 让学生在网上搜索这些书籍的资料, 学生进入Internet,通过“ 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到这些书籍,从而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网上图文并茂的知识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轻松易懂, 学生的自学所得大大胜过于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交流平台,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 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 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课前,教师首先播放一段“鲸”的录像。让学生的思维进入鲸的世界。接着提问: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吗?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些问题后,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让学生以汇报的形式进行汇报。为了降低学生上网查询的难度, 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专题栏目, 把网上有关鲸的资料集中到这个专题网页中,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充分的信息。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 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 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 是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 而不在于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 在采集、整理语文教学信息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做到适量、适度, 效果第一。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反馈和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针对不同的情况, 加以指导, 给予帮助,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的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的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下载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增强与课文的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学基础。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用 阅读是一......

    浅谈板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板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马蹄镇民新小学 邹方会 板书,是教师为配合讲课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或图表等,他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一副板书的构思、组合造型,是设计......

    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简单百宝箱 http://www.xiexiebang.com/ 【摘 要】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电教媒体。小......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激发学生......

    试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试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而多媒体集声音、图画、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片直观、音像逼真、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