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羊街小学 甘泉完小 杨宝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而“寓言”就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因此,我选择了27课《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一课。课文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希望学生对《揠苗助长》中那个不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揠苗人行为、心理的分析、对比、了解,让学生明白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然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能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大问题,在图片、录象等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本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做做动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对于句子“可是一天、二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朗读——“着急地读,急、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觉得真是度日如年啊”来理解揠苗人因急而感到时间过的非常缓慢,层层递进。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人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是不合适的,他们的认识水平限制了他们抽象地理解寓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在充分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文理解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这样,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渗透在文本内容之中,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短小的文章故事,通过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和谐、融会贯通。即根据寓言简练清楚的内容学习,通过揠苗人可笑的行为与学生自生生活经验的比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另外,这次教学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课前的寓言成语的积累,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过听到过的寓言成语,板书在黑板上。二是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圈圈文中用得好用得恰当的词语,放到积累本中,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三是课中对型近字的积累。具体表现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引导学生积累二类型近字:和“焦”同部分的字以及和“截”同偏旁的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不是浮夸白显的,而是朴实、扎实、真正有效的的语文课。综合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要以文本为主,紧紧抓住阅读这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和手段,重视语文的说话练习,语言的积累,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感受、体验和理解,再在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读。以及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当然,教学下来,课堂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教学备课还可以更细致一些。像“自言自语”不仅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还包括轻声地说;“巴望”不仅仅是希望、盼望,还有极度渴望的层度„„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造成学生朗读指导就不够到位。另外,在对于揠苗人揠苗之后人的表情动作样子的说话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发言有些扯开去,说“揠苗人可能会累的昏倒了„„”在这个环节时间浪费地有点多,造成后面教学的时间有点紧,教学环节有点赶。另外,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及时抓住强调。当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的时候没有强化肯定他,而是接着让学生一起齐读,比较遗憾。仔细想想,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文本出发,要将文本读透,读深。只有自己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学生出现预设以外的东西的时候,抓住闪光点,将这个化为自己的课堂的东西。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即时生成的东西,抓住课堂上的闪光点来为我所用,是今后所要努力奋斗的方向。
第二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四篇不同风格的课文,其中《揠苗助长》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义: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拼读掌握生字词。
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通过有感情朗读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种田人的愚蠢,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 题
1、教师以问激趣:小朋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读27课的寓言故事。
2、简介什么是寓言。(课件出示)
3、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1、谈谈自己读过那些故事。
2、了解寓言的含义。
3、认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 字
1、引导学生提出初读课文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强调自读自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品读感悟,探究交 流
(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原因
1、以一幅绿油油的禾苗图激趣,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2、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种田人对自己的禾苗不满意?(相机板书:巴望快长)用换词法理解巴望。
3、尽管天天去看,可看到的结果怎样?(课件示句子: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种田人此时的心情怎样?(着急)从哪个句子知道的?(课件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5、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他特别焦急?我们带着这样的焦急心情来读一读。
6、过渡:同学们,听了大家感情地朗读,看到大家彩的表演,老师也深深感受到那个人焦急的心情了,但禾苗是要一天一天慢慢地生长的,能一下子长高吗?(不能)读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感悟经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 划出种田人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课件示: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师:那个人从中午忙到太阳下山。拔得(生:筋疲力尽)
3、引导理解筋疲力尽
4、过渡:虽然种田人筋疲力尽了,但他看到禾苗长高了,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家里人,说(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自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5、过渡:禾苗一下子升高了,这么快,你们相信吗?
(四)探究结果
1、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看到了什么?
2、相机板书:禾苗枯死。
3、质疑:禾苗为什么枯死?(板:急于求成)
(二)1、学生汇报。
2、引导学生从巴望体会那个人对禾苗的生长不满意,急切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心情。
3、品读句子: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4、学生找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词语: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品读句子,演一演。
5、学生汇报:那个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长?
(三)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用 划画种田人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2、理解筋疲力尽
3、读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自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读出既累又高兴的语气)
(四)1、汇报拔苗的结果。
2、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揭示寓义。
1、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为前提,交流收获。
2、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巴望、焦急等,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理解筋疲力尽,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会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理解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拓展思维,想象延 伸
四人小组交流:你想怎样劝说种田人呢?
(补充板书: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种田人听到劝告,以后会样做呢?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该怎样做?
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生活谈认识。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更体现生生互动。
创设情景,在师生互动交流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刻概括性。
在对寓理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五、书写生 字
书写:焦、费、望、算四个生字。
范写其中1个学生觉得较难写好的生字。
交流写字注意点。
书写生字,同桌互评。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六、作业布置。
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推荐寓言网。
源于文本,超出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累。
板书设计:
第三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⑵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⑴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四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做各种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将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学习中.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在设计“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等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设计了讲故事,闯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富教于乐,达到了学习最佳境界
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支持了学生的想象
自主学习“拓展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我给老农取个名”这一环节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也指出:"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拔苗助长"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这些是我始料不及的,但这又仿佛是必然的,因为我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翅膀,还给他们展翅腾飞的空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教材"只会令课堂产生窒息,"用教材教"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应抛开一切杂念,做课改全心全意的拥护者,去追求教学合一的境界。
第五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育鵬学校 张莉
《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则寓言故事。文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故事,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的喜欢。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办事会酿成大错的道理。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可能知其理而不能表其意。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明白的道理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我以解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将三个问题串成一条线,以清晰的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一、以学定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拔。首先,以讲解题目为切入点,学生们分别提出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以这三个问题为课堂准绳,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求学生要以读为前提,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进行领悟。在第一段中同学们抓住了“巴望、焦急、天天”这几个重要词语,品味了农夫的“急”。想象农夫在田梗上着急的转来转去的情形。同学们积累了词语“巴望、焦急”,随机引导学生用“焦急”造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白农夫拔苗的原因。
其次,再抓住“一棵一棵、一直”两个词语,理解农夫的“傻”。此时,请一个同学上台戴上农夫头饰,表演农夫拔苗的情景。教师引导: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位年迈的农夫正弯着腰,在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一分钟、一小时、两小时„„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终于大功告成。教师采访农夫,“农夫,感觉怎样?”拖着疲惫的声音回答:“腰好酸呀!腿都发软了。”这就是课文中写的“筋疲力尽”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角色表演让同学们轻松理解了农夫在认真的拔苗,最后还累得筋疲力尽。
最后,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充分想象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有的同学说:“因为禾苗喝不到水,所以枯死了。”还有的说:“禾苗受伤了,所以就死了。”教师引导同学们思想,要想禾苗快点长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同学们汇报:“应多浇水、除草、捉虫、还要施肥。”通过汇报交流,明白农夫的好主意结果还酿成了大错,导致禾苗全都枯死了。通过学生以读为基础,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寓言所要提示的道理。
二、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学生理解了寓意的基础上扩展联想,扮演多种角色进行劝说,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故事的结束,儿子见到爸爸,他会给爸爸说什么呢?农夫又会说什么呢?在想象中学生表达自己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感悟,并引导学生表达这则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做事有没有揠苗助长的理象。
本节课中,还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
1、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因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采用多形式朗读方式。导致有些同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上而没有读好课文。
2、生字没有做到讲解到位。我想只要自己勤学习好反思,在同行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完美。
《揠苗助长》课堂实录
况场小学 尹红梅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出“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不按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说出寓言的寓意。
四、设计思路
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相结合,通过理解重点词语、链接课内外知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一)揭示课题,引发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告诉老师以前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我们以前学过《坐井观天》
生:我还知道《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狐假虎威》„„
师:你是个寓言故事大王!你认为寓言故事和咱们学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动手做做看》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寓言故事有趣。
生:寓言故事能让我懂得一个道理。
师:对,寓言故事就是能通过小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生:(齐读课题),(再用响亮的声音读)师:看到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揠”是什么意思?
生:“揠”就是“拔”,我以前读过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师:请在空中将“揠”字写的大方,美观(师生同写,教师纠正学生的笔画顺序)生:“长”是生长的意思。
师:不错,谁连起来说说题目意思? 生:把禾苗拔起来帮助它长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师:同学们理解了题目意思,初读课文,读完后同学们想问点什么吗? 生1:我想问:“农夫为什么要拔苗?”
生2:我想问:“农夫为什么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呢?” 生3:我想问:“农夫是怎样拔苗的?”
生4:我想知道:“他拔苗后禾苗真的长高了吗?” 师随机板书:为什么拔苗——怎样拔苗——结果怎样
师:由同学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小节,组长组织大家读课文,副组长负责引导大家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用“ ”作好标记。其余两位成员分别向组长汇报答案,由组长将小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生:我从第一句知道那人真有点傻,天天到田边看,禾苗不可能看得高。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禾苗实际是长高的,而那个人只是天天去看,好像没有长高,我们知道,禾苗生长是较慢的,天天去看,怎么可能看出它有明显的变化呢?而事实上它天天在长。
师:不错,对“好像”一词你理解得不错,谁接下去说。
生:禾苗没有他心里想的那么长得快,因此他就嫌慢了,就认为它一点儿没有长高,所以用“好像”。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勾画出“巴望、焦急”,农夫希望禾苗长高,很着急,求之心切。
生:我从第三句知道了那人见禾苗好像没有长高,非常焦急:从“焦急地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我好像看到了那人转到这,走到那,一会儿搓手,一会儿啧嘴,一会儿又叹气。师:这里的“焦急”是什么意思啊?怎样识记“焦”?
生:“焦”是“隹”加“灬”,“ 灬”指火在燃烧。师:你真聪明,知道将新旧知识结合学习。生:是“着急”的意思。
师:理解得真准确,谁能用“焦急”说句话。生1:“我妈妈生生病了,我焦急得跑去叫医生。” 生2:“下大雨了,妈妈还没回来,我心里很焦急。”
师:说得不错,如果你看到农夫焦急的表现,知道他的心思,会如何劝他。生:我会对他说:“老伯伯,这禾苗不是天天在长吗?你着急什么呢?想一天就看出它长得很高怎么可能呢?”
生:我会说:“老伯伯,别焦急,它在慢慢长呢?你急什么呢?”
生:我会说:“你要帮它们长可以,只要多除草,多施肥就行了。其他有什么办法呢?” 师:不错,下面我们就运用上述方法自学课文2——4节。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情景如果你在场会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
师:谁汇报一下第二节的学习情况。
生:从这一节我懂得了那个人是用“拔苗”的方法帮禾苗生长的,他太希望禾苗长高了,所以就做了一件傻事。你想禾苗靠它自己的力量往上长,往上拔有什么用呢?
师:读了这一节,我们请个同学上台来饰演这位农夫拔苗怎样? 生齐答:好
师:表演者戴好头饰,引导:“好像看到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位年迈的农夫正弯着腰,弓着背在田里拔呀拔,流汗夹背也不肯休息。在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一分钟、一小时、两小时„„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终于大功告成。
生:我从这一节好像看到了那人干得有气无力的样子,看到这,我心里又好笑又好气,我一定会这么说:“老伯伯,你怎么做出这样的傻事呢?你把禾苗往上拔这是送了禾苗的命啊!”
生:我觉得种田人很勤快,从“一直”可以看出种田在认真的拔苗,而且是一棵一棵地拔,所以会筋疲力尽。
师:“农夫,感觉怎样?”
生:拖着疲惫的声音回答:“腰好酸呀!腿都发软了。累得我筋疲力尽。
师:说得不错,这就是课文中“筋疲力尽”的真正含义。当种田人自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好事后,心情怎样?
生:由第三节我知道,那人拔苗吃了苦,但心里很高兴,总认为禾苗长了一大截,实际上他是好心办了坏事。我好像看到了那人非常高兴的样子。生:我从第三节知道了,那人拔苗后虽然直喘气,但看到禾苗长了一截,心里很高兴,他满以为这下做了好事。我好像看到了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要是在场啊,一定会对他说:“老伯伯,你别高兴啊,你干了一件大错事啊!”
(其他学生发言略)师:第四节谁来回报一下?
生:我从这一节知道 禾苗全部枯死了,这是他做傻事的结果。从这一节我好像看到了满田的禾苗都枯黄了,我好像看到他儿子在地头上焦急万分的样子。如果我在场,一定会对他儿子说:“都是你父亲做的好事,他想帮禾苗生长呢,你看这就是结果啊!”
师:这个同学的发言很全面,(掌声鼓励)。同学们作了精彩发言,都各自谈了自己的见解,弄明白了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他是如何辛苦的拔苗,最后禾苗都枯死了。
(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师: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想象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爸爸做错的事说什么呢? 那爸爸又怎样回答呢?
师:我们分小组分角色讨论,组长、副组长为儿子角色,另外两个组内成员为爸爸角色。组内讨论完,再推荐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师:老师巡视了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深入角色体验情感,在积极的发言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下面请各小组推选成员作交流汇报。
生:我的角色是“儿子”,我想对爸爸说:“你不应该拔苗,拔起禾苗会让它离开泥土,它就没法生长了。”
生:我的角色也是“儿子” 我想对爸爸说:“你的办法是不对的,植物离开了水土就会枯枯死的,你性子太急了,既费了力气又没办成好事。
生:我的角色是“父亲”,爸爸奥悔的说:“这件事让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早知如此,我就不白费力气了。我就是从小读书太少才做了蠢事,儿子呀,你可要认真学习,别像爸爸这样才疏学浅。
师:“儿子”和“爸爸”都说得非常好,很有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做事情前应想清楚才做。生2: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
生3: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师:同学们能从一个小小的故事中明白这么多的道理,你们真聪明。
※寓言故事的说理性很强,学生讲的道理与故事有关联,并言之有理就应肯定,不能强求同一个答案。
师: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课文。(师提醒有感情朗读的技巧。)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