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

时间:2019-05-15 15: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

第一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第二篇: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

《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

13.拓展思考: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11.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会先买点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四、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第三篇:郑人买履教案

语文教案

一、课题名称:《郑人买履》 课题类型:新知课

二、教材及单元:《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寓言二则》

三、教具、学具准备:教材、黑板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的生字,掌握几个多音字的读音,理解一词多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句子,能概括文章;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五、教学重点:

1..顺利流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2.掌握“度”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一词多义 3.理解寓意 4.复述故事

六、教学难点: 1.掌握“度”字 2.复述故事 3.理解寓意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看看题目,“古代寓言二则”。有谁知道什么是寓意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2.师: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寓言书叫什么名字么?(《伊索寓言》)没错,就是《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同学能说一说吗?(如《农夫和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3.师:那谁知道中国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又是什么呢?

《韩非子 外储说》是我国最早一部寓言故事集,我们学过的《自相矛盾》就是选自《韩非子》一书,而今天要学的《郑人买履》也同样出自《韩非子》这本书。

(二)题目解析

1.(板书题目,重点说“履”字)

师:“履”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们做人也要学会“包容”。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按要求书写)2.请同学们齐读题目:郑人买履

3.师: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 生:郑国人买鞋。

师:你是怎么知道“履”的意思就是“鞋子”的呢? 生:从书上的解释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学习!参照注释理解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4.(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生:要多读几遍。

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朗读。并将之与“参照注释,理解”共括为“方法”。)

(三)朗读课文

1.师:很好,今天我们就用你们自己归纳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把自己的不会的字注音。我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好吗?

(用缓慢语速一句一句读课文,学生跟读)

2.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几遍,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给对方检查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全班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几人起来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师:把课文读通顺之后,我们接下来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呢?(指板书——参照注释理解)

2.师:下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借助文中的注释和手上工具书,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有弄不明白的地方就呼叫老师,老师会过来帮助你们的。(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

3.师:通过刚才我去和你们交流,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大家有点模糊的,(板书:“度、反、之、遂、”并解释)

4.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刚才的学习情况,每组说一句好不好?

····(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师生互相订正讲得不合理的地方,将课文的意思讲清楚。)

5.(交流完毕,全班齐读课文)6.师:大家都已经理解了这篇课文的意思,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好不好?有没有主动的呀?

补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来进行概括。(抽人单独叙述)

(五)理解寓意

1.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经常的故事叙述,那么,老师现在要提几个问题了:这位郑国人为什么买不到鞋?

生:“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2.师:这位郑国人宁可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买鞋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笑谈。谁能给他提点建议,告诉他今后应该怎么做?(生1:做事情要动脑筋,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生一:我想告诉他,今后要尊重一些应该有的规律,不能够墨守成规。生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灵活处理。

3.师:从这个郑国人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一: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生二: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遇事要灵活处理。生三: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多动脑筋思考。4.(揭示寓意)

指导学生以“寓言通过_________的故事,说明(讽刺)了_______。”的句式来说完整的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1)从整个故事来看,说明做事不要太呆板,要灵活,善于变通;

(2)从那个郑国人忘了带尺码,说明做事不能马虎,要小心,多带点记性;(3)从郑国人宁愿相信自己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来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九、布置作业

(一)改编并演绎故事。

师: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补充和改编一下,使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大家可以想想:这个郑国人为什么要买鞋?他去买鞋之前是怎么想?卖鞋的老板又会说什么?没有买到鞋子他是怎么想?还有围观的别人还说了什么?等等问题。并且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以大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讨论,自行分配角色,下次课课前表演。

(二)背诵课文

十、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度 遂 方法 { 朗读

反 宁 参照注释理解

第四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理解句意,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如“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寓意: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这就是寓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两则寓言:《郑人买履》,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2、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寓言出处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郑人买履》时,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4、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找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重点词语解释(1)郑人买履

(2)郑人有欲买履者

(3)先自度其足

(4)而置之其坐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7)及反

(8)市罢

(9)遂不得履 ......(10)何不试之以足

(11)宁信度

(12)无自信也 .....

2、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3、一词多义 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何不试之以足 而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4、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

定语后置结构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五、疏通文义

理解句意 讲故事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事情的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六、分析课文

A

最能体现郑人思想性格的句子在哪里?并反复朗读。

B

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郑人特点? 试各举典型一例作答。你怎样看待郑人? C

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什么

八、兴趣作业:

1、如果你是卖鞋的人,你会对这个郑国人说些什么呢?

2、由于这个人的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没买到鞋。请大家做一个小编导,充分发挥想象,为《郑人买履》编写续集,写在日记本上。(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第五篇: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师:王淑芳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将文言文和译文对照,弄懂词义和句意。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相信实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中的一些文言字词。3.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读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让生猜谜语,学生很容易猜出是“鞋”。师:在古代,人们也往往将鞋称作“履”,板书“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鞋有关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步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一。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听范读)。

3.给文章划节奏,根据节奏朗读。

三、整体理解 1.出示学习目标二。

2.参照译文,了解重点词语意思,师提问。(同桌相互讨论)3.翻译原文,并复述故事。

4.玩游戏,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师提问)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师:王淑芳

5.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履?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出示学习目标三。2.小组讨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总结寓意:遇事不能太呆板,要从实际出发,懂得随机应变。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六、作业 1.填写资料。

2.看寓言故事《郑人逃暑》。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宁信度,无自信也 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

下载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郑人买履教案

    《郑人买履》教案 内高预科(2)朱芸婷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显文言 2、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3、会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4、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揠苗助长》 二、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七组的一......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羊街小学 甘泉完小 杨宝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十连小学李涌 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筋”、“疲”两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3.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

    《揠苗助长》教案

    《揠苗助长》 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寓、焦、喘、截”4个生字,会写“焦”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 “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终于、急忙......

    揠苗助长教案

    27《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

    揠苗助长教案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 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第九课也有两则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