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19-05-15 07: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音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四年级 音乐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侯雅静 授课日期: 累计课时: 节

《虫儿飞》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教学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学生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教学过程:

一、预备起势

学生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学习模仿虫儿飞练习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习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学生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三、情境感应

1、出示节奏型卡X XX X X|X — X —|,引导幼儿做动作。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在飞的场景。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一边学歌一边划指,规范歌词及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小手准备,伸出食指划指,第一遍请学生看教师指划唱歌;第二遍学生与教师一起指划。

2、教师播放伴奏,学生分句学唱。

五、延伸变式

教师请学生讨论歌曲共有几部分?引导学生分男孩和女孩唱第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六、结束活动

1、请学生利用课余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中的情景并适当创编。

2、全班同学随音乐做小虫飞状结束活动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四年级 音乐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侯雅静 授课日期: 累计课时: 节

《歌唱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和三段 体歌曲的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板书设计: 歌唱祖国

音乐知识:

1、二段体 A+B

2、三段体 A+B+A 或 A+B+C 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讲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2、这首歌比较有名气,我相信咱们班肯定有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请他们先给大家演唱一下,大家说好不好?然后找几位同学试着演唱一下这首歌。演唱结束后给予他们鼓励与喝彩

3、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演唱中所存在的问题。

4、通过跟唱等方式学习歌曲。

5、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鼓励,给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小组加油打气。

6、讲授二段体及三段体的相关知识

7、师生合唱《歌唱祖国》,结束本课时的授课 课后总结:

《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学这首歌曲的难度相对少一些。也正因此学生容易消极懈怠。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以及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较好。同时,通过本课时的授课,对同学们进行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之心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四年级 音乐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侯雅静 授课日期: 累计课时: 节

《种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够准确掌握歌曲节奏与旋律;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4.能够开动脑筋,改编歌词,唱出心中的味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感受音乐情绪,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来出示本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分组活动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1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如老师问好: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

2、听歌曲范唱,A.学生分乐句进行练习,重点指导。B.在演唱基础上用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曲。C.掌握歌词与旋律。3 .在基本掌握歌曲的前提下分小组进行创编,例如除了种太阳,我们还可以播种什么,播种出来的东西可以有什么用等等。

(通过小组创编,学生的语言能力、肢体运动能力、音乐能力、人际能力和自省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表现歌曲。)

二、音乐大擂台 教学设想:通过各组的展示达到各组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师:刚才大家都在歌曲中种了自己想种的东西,那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种的东西最棒!各小组展示:(通过合作、竞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A .学生评议各组展示的情况。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自省能力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发展。

B .汇总情况,教师发奖。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你们听懂了神奇的音乐语言。也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战胜了难题。学生欣赏:歌曲《摇太阳》。(通过欣赏,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结:今天我们演唱了歌曲,又欣赏了另一首关于太阳的作品,我想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太阳的热情,让我们用最优美的舞姿,最动听的歌声,为金色的阳光放声歌唱吧。!

学生有唱、有跳、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对乐曲的理解。(在学生肢体能力的发展中,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如空间、语言、音乐创造等。)教师在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四年级 音乐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侯雅静 授课日期: 累计课时: 节

《校园的早晨》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拓展:了解台湾校园歌曲,欣赏校园歌曲《童年》等。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2、了解校园台湾校园歌曲,感受清新、质朴的风格,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通过欣赏《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充分感受校园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难点:歌曲中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以及各乐句间的紧密衔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童年》片段

这是一首和我们同学有关,表现校园生活的歌曲,我们把这类歌曲就叫做校园歌曲。(介绍校园歌曲的特点)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2、复听歌曲

3、学唱歌曲

三、拓展

校园歌曲还有很多,我们学校的校歌也是校园歌曲,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校园歌曲,一起来欣赏。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校园歌曲,也学唱了歌曲《校园的早晨》、还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歌曲,当然,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在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多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毛南族的居住,生活习俗及喜好的一般常识.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掌握变拍子和连音线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 2 掌握变拍子和连音线的作用 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红蜻蜓爱花竹帽》

2、学唱歌曲《走拢走拢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傈僳族的居住,生活习俗及喜好的一般常识.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够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2 3 掌握歌曲旋律,能分辨并唱准低音5和高音5 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蜻蜓爱花竹帽》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南族歌曲《红蜻蜓爱花竹帽》。现在我们先来复习巩固这首歌曲。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注意老师常说的,坐姿,表情,小声点唱。2 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师纠正学生唱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学生如何唱好

3、学生根据教师的知道和纠正,跟琴有感情地演唱

二、导入

师:学习了《红蜻蜓爱花竹帽》这首歌曲,我们也了解了毛南族。今天老师再到同学们到傈僳族去走走看看,看看那里又有怎么样的风土人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里面的插图,有谁了解傈僳族呢? 生:自由回答

三、介绍傈僳族

1、居住地和服饰

师:傈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北部努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四县,其余散居在附近的腾冲和四川接壤的地区。他们的服饰非常的绚丽多彩。僳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民族服装。僳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的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小圆孔。各地僳僳族男女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

头,有的喜畜发辫于大脑后。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侧佩挂长刀,身背手工缝制的花包,并缀有红绿色小绒球,或站立或狩猎,显得威武英俊 3习俗

师:僳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僳僳族男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3、独特节日

师:“刀杆节”是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

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傈僳族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傈僳族的民歌《走拢走拢跳起来》

1、播放歌曲录音,初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想说说的? 生:自由回答

2、学习歌谱

(1)、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2)、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3)、引导学生随琴用“la”哼唱曲谱(4)、跟琴放慢速度唱歌谱

(5)、教师用阶梯高低表示旋律各音的高低,引导学生唱准旋律各音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3、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3)、教师范唱歌曲

(4)、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5)、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6)、再次引导学生欣赏《走拢走拢跳起来》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7)、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五、为歌曲创编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

1、学生分组创编

2、分组展示

3、自评、互评,教师评

4、选取一组好的律动动作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六、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一个民族,还学会了一首新歌。希望同学们课后多上网查找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们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傈僳族的居住,生活习俗及喜好的一般常识.2、能否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否够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目标

1、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在观察事物与听赏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

2、通过《侗家儿童真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最后一乐句的休止符和下滑音 教学过程 1 听赏《爱我中华》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熟悉的歌曲.正如歌词里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

俗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歌舞风格也不同!师: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美丽的侗族去看看,大家想不想去呢? 生:略

师:好,那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轻放《侗家儿童多快乐》伴奏 2 3 了解侗族风光和民族风俗 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哪里呢? 生: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青山绿水环绕在四周,很漂亮!

2、风雨桥和鼓楼

师: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风雨桥,鼓楼。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鼓楼是侗族人开会议事的中心,它象征着团结吉祥。

3、侗族服饰

师:我们来到了漂亮的侗族姑娘中间,他们的服饰很漂亮,很华丽。

师:在侗族这个地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能歌善舞,人们称之为“诗歌的海洋”。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聚到一快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侗族人还与外来的客人对唱《拦路歌》,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侗族的儿童歌曲,听听侗族的小歌手们都说了些什么? 3 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

师:听仔细,侗家儿童高兴的跳起了什么舞,唱起了什么好听的歌? 生:自由回答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 教师范唱

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来唱这首歌呢?(教师范唱)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学呢? 生:是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4、学唱旋律

(1)、教师弹琴,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可唱三次,先放慢速度,学生基本掌握旋律再回原速)(2)、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唱旋律

(3)、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最后一个乐句的休止和下滑音

5、学唱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2)、歌曲艺术处理。歌曲前四乐句欢快活泼,唱得跳跃有弹性。衬词的地方唱连贯,歌曲后面回到欢快活泼,也要唱得跳跃有弹性

(2)、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为歌曲加上律动动作

(1)、前四乐句和后面欢快的点头(2)、衬词的地方按节奏左右摆动身体

7、全班跟琴有表加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侗族的民俗和风土人情

2、能否按照教师的要求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 2 1 2 3 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通过学习能够进行歌曲二声部合唱 能够自由创编,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通过欣赏侗族歌曲《小米歌》,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有风味的民歌。教学重点 1 2 二声部训练 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做到两声部的节奏、旋律的和谐。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侗族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今天我们继续来完成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和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首先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这首歌曲。

二、复习歌曲

1、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师纠正学生唱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学生如何唱好

3、学生根据教师的知道和纠正,跟琴有感情地演唱

三、学唱二声部

1、跟琴学唱歌曲二声部旋律

2、加上歌词演唱二声部

3、师生合作合唱,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注意歌曲的情绪

4、学生分组合唱,1、2组唱一声部,3、4组唱二声部,教师弹

琴伴奏

5、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自由创编,表现歌曲。

1、指导学生编创歌曲并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领唱、齐唱:歌伴舞:为歌曲伴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3、评价学生的分组活动和表现。

五、欣赏歌曲《小米歌》

师: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传统表演节目。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侗族的歌曲《小米歌》 生:聆听

师:这首曲子和我们学唱的《侗家儿童真快乐》有什么相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两首曲子都是侗族的小歌手在游戏的时候唱的,活泼,欢快的情绪围绕在这两首曲子中。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完成了歌曲的合唱部分,同学们还根据自己特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歌曲,最后我们还听了一首侗族的儿歌,通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有风味的民歌。教学评价 2

3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能否完成歌曲合唱训练,合唱两声部的节奏、旋律是否和谐

学生能为歌曲创编不同的表演形式

活动《快乐的“多耶”》 教学目标 2 3 4 通过欣赏《童声大歌》引发学生内心的音乐美感与共鸣,激发学生对侗族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引导下能了解侗族文化三样宝,更进一步了解“拦路歌”和“开路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一些简单的“多耶”舞蹈动作,加深学生对侗族音乐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侗族的各种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 教学过程 2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侗族的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也了解到哪里的人们热情好客,那里的风景迷人,你们想不想到哪里旅游啊?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再带同学们到侗族山寨里去看看,哪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等着我们那,让我们出发吧!

二、听赏《童声大歌》

师:(播放《童声大歌》录音)你们听„„哪里的人们已经唱起了歌欢迎我们那 1 初听《童声大歌》感受歌曲情绪 师:听了刚才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侗族的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喜欢唱的歌曲,是侗族大歌里面的一种,因为是小朋友唱的歌,所以分类为《童声大歌》,这些歌曲歌词短小,节奏明快,曲调欢快,朗朗上口。下面我们也来唱一唱。3 4 教师出示歌谱,弹琴分句教唱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歌曲

三、了解侗家三样宝

师:侗族有三样他们民族特有的宝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的图片,找一找。生:自由回答

师:没错,侗族的三样宝就是侗族的大歌、风雨桥和鼓楼。风雨桥和鼓楼在我们的课本上都可以看到,刚才我们唱的歌曲就是侗族大歌的一种。(根据教参资料介绍三样宝)4 了解“拦路歌”和“开路歌”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1、播放侗族对歌画面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面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对歌的场面,侗族的人们在音阶客人的时候都会唱上一段“拦路歌”不要以为是在阻拦我们哦,那个是他们民族欢迎客人的形式。6 7 再次播放画面,聆听“拦路歌” 学跳“多耶”舞

3、介绍多耶舞

师:“多耶”舞是一种深受侗家人喜爱的的大型群体活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录像,了解一下,大家可以跟着跳一跳。

4、看录像学多耶舞

5、教师带领学生跳

6、请学生上台表演 6 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侗族的音乐文化。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很丰富,希望大家课后踊跃查找相关的资料,扩大自己的知

识面。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学习了解侗族三宝和侗族相关的音乐文化

2、学生呢个是否能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大胆的表演舞蹈动作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甩项链》 教学目标 1 2 3 了解佤族的历史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通过听赏歌曲,感受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能唱准课后合唱片段,声音和谐,音准到位

教学重点

了解佤族相关文化,听赏歌曲 教学难点

能唱准课后合唱片段,声音和谐,音准到位 教学过程 3 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毛南族、傈僳族和的侗族歌曲,并了解了他们的风土人情和不同的音乐文化,今天老师再带学生认识另一个民族,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曲。认真听,你在听得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初听歌曲《甩项链》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初听歌曲

2、让学生回答自己听后的感受 师:听完了歌曲,你有什么想要说的? 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一首佤族的民歌,叫做《甩银链》。歌曲描写了佤族儿

童用丝线把贝克整齐地串起来挂在胸前当银链,然后一边歌唱,一边甩摆的快乐情景。佤族的儿童每逢喜庆和娱乐时就会长期这首歌曲并配以简单的 动作和打击乐伴奏。

3、再次听赏歌曲

三、介绍佤族,了解佤族历史和音乐文化

1、教师简单介绍佤族历史

师: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及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孟连等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棗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 0 世纪5 0 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佤族从事农业为主。

2、教师简单介绍佤族音乐文化 师:佤族的音乐十分丰富,在佤族民间歌曲中,有表现爱情生活的情歌,劳动时候唱的歌,儿童游戏时唱的歌,婚丧礼仪中唱的风俗歌,祭祀中唱的歌。佤族的民间舞蹈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风格多样。最为盛大的祭祀是“木鼓祭祀舞”。木鼓在佤族人民心目中是崇拜之物,也是神通之器,通天之鼓,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或者报警的时候才能敲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木鼓舞 7 欣赏佤族木鼓舞

师:我们欣赏的木鼓舞,做种表现佤族人民在制作木鼓中和制成后的欢乐情绪和喜悦心情。舞蹈室,时而敲鼓,时而舞蹈,较好的表现了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和民族精神,并具有浓郁的风格特色,表达了佤族人民祝愿山寨兴旺、五谷丰登来年生活更加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四、再次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独特的民族特色旋律

1、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学生看歌谱听音乐,教师强调歌曲中装饰音的运用和唱腔的滑音和歌曲配乐的鼓点背景。

2、联系歌曲中的下滑音,感受民族特色音乐

3、跟音乐轻轻哼唱歌曲

五、合唱课后练习

1、教师弹琴分声部教唱歌谱

2、分声部学唱歌词,注意唱准5、2两个音及长处装饰音的韵味

3、教师指挥合唱,1、2组一声部、3、4组二声部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有了解个一个民族——佤族。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是希望大家课后回去多上网找点相关的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佤族的历史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

2、能否感受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

3、能否唱准课后合唱片段,声音和谐,音准到位

第三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我们的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唱好国歌。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略 教学内容:

一、歌曲: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教学重点:

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教学难点:

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运用。教 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课 时:2。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重点: 学唱国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议论: 1)了解国歌歌词的作者,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

2)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习。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三、拓展

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门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

四、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国歌: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三、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1、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

3、用声势伴奏代替乐器,注重人人参与,声响音型让学生自己设计。

4、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行队礼——结束本课。

四、小结。教学后记: 第二课 秋天的联想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 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 作用。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分析:略 教学内容:

一、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二、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三、听听、看看、画画。

四、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对秋天的自然现象与声音色彩牵引力的培养。课时安排:5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结合课本上的四 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看书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8页的活动练习。

三、新课教学:

1、老师带上小乐器及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的景色: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素材。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注意最后两小节 “4 2 1 7 1——”的音准。

2、编一编、演一演。

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

1、分组创作填词演唱,再互相评价。

2、出示课本创作的歌词,比较自己遗漏的秋天,丰富对秋天的知识。

四、拓展教学:

变换主题: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复习《秋天》引出学习《红叶》这首歌。

三、新课教学:

1、听伴奏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3、朗读歌词,感受:“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体会美的意境。

4、跟琴轻轻哼唱歌曲。

5、说说自己演唱此曲后的感受。

6、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充分表现秋天美的意境。

7、分男女组进行演唱感受不同音色之美。

8、第二声部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唱与不唱,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9、试一试演唱歌谱,充分感受歌曲旋律之美。

一、拓展:

用优美的动作为歌曲伴舞。

1、分组根据歌曲的情绪、内容创编动作。

2、汇报表演。

3、师生评价。

二、小结。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土风舞》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红叶》。

要求: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导入新课:

(一)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二)出示歌谱《土风舞》。

四、学唱新歌。

(一)听一听。

1初步聆听《土风舞》。(感受歌曲的情绪)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

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从歌词、旋律入手)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三)玩一玩。音乐游戏:《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出示表格)

(四)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出示概念)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如: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2)分组表演。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5、尽情地欢舞起来吧!。

五、小结。

六、下课。学生随音乐律动快乐出教室。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

1、陕北民歌《秋收》、2、丹麦民歌《丰收之歌》、3、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唱丰收歌〈土风舞〉,表现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的情景,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听丰收曲:想了解我们中国农民是怎么庆丰收的吗?请结合画面欣赏陕北民歌〈秋收〉。引导学生随歌声哼唱体验当时的幸福情景。

2、演丰收景:根据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点,在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时,采取这样的教学:听着音乐,结合画面,你能想像丹麦农民庆丰收的场景吗?如果你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请你和他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自由做律动。

3、画丰收景: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两首丰收歌的感受,结合第三首曲子的欣赏,边听边找画、配画。

赏丰收曲:重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秋〉第三乐章。1)初听,感受到什么?

2)唱一唱它的主题:1 5 1 1 1 5 1 1 1 5 4 3 2 2 2…….3)复听,数数主题出现了几次?并为它寻找一幅插图.4)再听,自创动作配合音乐主题进行表演.四、小结。

第四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第五单元 故乡的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和谐的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集体表演。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学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学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辨别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表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别。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学生愿意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10、课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文字或音响)。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这具:手绢、扇子)

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教学反思:

学生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情况良好,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提高。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

提间: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

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热烈)

3、介绍乐曲名称: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4、视唱乐曲主题:

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

以加do、mi、so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由521组成。

5、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

6、再听乐曲:

在521处拍手。

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

8、分段欣赏:

①第一部分:主题出现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高音笛、三弦、全奏等)

②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音色有什么变化?

③第三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速度有什么变化?

9、欣赏舞蹈《阿细跳月》

l0、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11、在《阿细跳月》的乐曲声中,边舞边唱(拍手处:嗨嗨)。

12、课外拓展:收集典型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料,学习一种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生能安静聆听音乐,并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学生能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民族歌舞

教学目标:这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各民族的歌曲创编简单的民族舞蹈,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欢快优美的舞蹈《爱我中华》为这节课拉开序幕。

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刚才的这段舞蹈中出现了那些少数民族吗?

汉族、蒙古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民族歌曲擂台赛: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3、自学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以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及多元的文化。

蒙古族舞蹈大多雄壮有力、朴实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利落轻快、婀娜多姿;傣族的舞蹈动作细腻、优美抒情;藏族舞蹈气势磅、技巧性很强;汉族的舞蹈更是种类繁多、争奇斗艳。

4、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舞蹈基础为民族歌曲进行即兴的歌舞创编活动。

①根据《金孔雀轻轻的跳》歌曲创编傣族的舞蹈。

②根据《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歌曲创编藏族的舞蹈。

③根据《草原赞歌》歌曲创编蒙古族的舞蹈。

④根据《过新年》歌曲创编汉族的舞蹈。

⑤根据《娃哈哈》歌曲创编维吾尔族的舞蹈。

5、学生汇报展示他们创编的节目〔有条件的学校提供简单的服装道具〕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八单元 八音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l、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八音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最好能找到八音盒的实物),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含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坐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又确实都了解雪橇,这大多是从影视中见过的,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是用马或狗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雪,扬鞭唱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要更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这就是我们能不能唱好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录音(合唱)。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3、完全采用听唱法来学习合唱是很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们很难从两个声部中分辨出第二声部来,大多跟着第一声部跑。所以教师在教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时须重点教唱第二声部,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可以先教歌谱,再教歌词。

在教唱过程中,顺带学习反复跨越记号。还应注意用1=D的调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声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5、整体练习、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谐,并能初步背唱。

教学反思:

学生演唱歌曲是感情投入,表情愉快,歌声整齐。合唱是两个声部演唱的和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两首非常好听、非常生动形象的器乐曲。欣赏器乐曲,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大家要继续努力、器乐曲没有歌词,全都靠音乐本身来表现它所叙述的内容,这就给了我们广泛的联想、想象的空间,但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象,因为音乐本身已经结了我们不少“信息”,例如旋律、节奏、速度、音区、节拍等都与所表现的内容有关。就速度来说,表现兴奋热烈的音乐一般都要快些,就节奏来说,表现深沉、思考的音乐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与b,a显然更适合表现深沉、思考的情绪,而b的节奏过密,更擅于表现欢快或紧张的情绪了:

下面我们来开始欣赏,欣赏时要静心地听,积极地想,还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有些什么特点,经常坚持这样来欣赏音乐,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了。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钟和维也纳(学生也可参加议论)。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维也纳的八音钟》是柯达伊的名作(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描写哈里正在吹牛,说是自己与国王的公主到维也纳王宫去游逛,看到了宫中很多的八音钟,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八音齐鸣的音响,然后出现了课本中列出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时出现,但每次都有些不同,表现了八音钟里的小人、小鸟正在欢乐地舞蹈。同学们可以想象王宫内不只一台八音钟,而是好几台,所以音乐是显得非常热闹的。

欣赏音乐。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课本中要求填写的音。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应反复提示只有三个音可供选择。(如是用简谱填充则非常方便,如用线谱,则先要明确do’在第五线上,才能正确填写)。

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现在,打字机早就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偶尔在旧货市场上还能见到,教师介绍打字机.最好能找到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

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打字机工作时的声响,非常形象,十分生动。作者安德森是美国的轻音乐作曲家,他十分擅长创作形象鲜明逼真的管弦乐小品,尤其是他十分重视为儿童们创作出既好听又生动的小曲,例如我们早已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打切分间的小闹钟》等都出自他的手下。

欣赏音乐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回铃的声音和掉转机头的声音,学生可自由随音乐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动作不要求统一,但应注意合着音乐的节拍。

分组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随管乐敲击。

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即”叮铃铃,叮铃铃,快乐的歌”)。

手机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学生议论),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发出嘟嘟的声响,有的与电话铃声相似,更多的是一段电子音乐,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去设计,不一定局限在“叮铃铃”的声响,同样,节奏也可以变,但是要与后面的自然连接,这就是难点。现在我们可以以同桌为组.两人一组共同商量。

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出只是口头的),如学生记谱能力欠缺、可由学生唱教师记。

教师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

再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可就“叮铃铃”三个字.给学生提供多种节奏。如:

等。

教学反思:

学生能专注的感受乐曲,在音乐创编活动中表现音乐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音乐的愉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

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

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

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从技术上来看是不难的,难的是调。这首歌应采用1=D,但竖笛难以吹奏,口琴无法吹奏,只有口风琴可以。如改成1=F,竖笛只要学会b7就用吹奏,口琴仍不能,但唱起来调略嫌高,最后一个ⅰ可能上不去。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

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

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

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

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教学反思: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用打击乐器伴奏是有创造性。

第五篇: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祖国•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3、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2、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歌曲《歌唱祖国》、《一个妈妈的女儿》,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

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

三、新课教学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唱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

范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1、同学们闭眼聆听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

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

师:我们一起用“呜”的声音跟着老师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3、全班同学用“呜”模唱曲谱

4、全班同学划拍轻唱曲谱

5、学生视谱唱词。

6、学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四、参与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诵会的时候,一个个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满怀深情地用诗和歌来歌颂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让我们再一起带着深厚的感情来演唱一遍吧!

1、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三、新课教学

师:其实,歌颂祖国的歌并不是只有这么多,像我们熟悉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都是歌唱祖国的经典歌曲。今天在这节课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再来欣赏几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好吗?

(一)欣赏《歌唱祖国》

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师:这首歌曲,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谁来说说你们常常会在什么样的场合听到?(大型晚会上)这首乐曲和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感受相同吗?谁来用几个词语表达你听赏《歌唱祖国》的感受?

2、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师:这首歌曲的感觉是雄壮有力的,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这首歌曲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齐唱:多人同唱一个曲调称齐唱。)师:由此你们可以推出独唱的声乐演唱形式是什么样的吗?

3、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独唱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师:同学们说的都差不多,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如男高音独唱、女中音独唱、童声独唱等。)师:老师想问问,如果《歌唱祖国》这首歌采用独唱形式来演唱,你觉得会有与齐唱同样的感受吗?你觉得哪种形式演唱出来的好听一些呢?

4、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用齐唱好听一些。独唱表现不出这首歌曲的气势。)

(二)欣赏《一个妈妈的女儿》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独唱形式的歌曲。CAI: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师:这首歌又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1、同学们交流讨论。(深情的)师:这首歌曲歌唱的祖国中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厚,它们就是像是太阳和月亮一样,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这个妈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吧!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随乐律动

师:独唱歌曲一般用来表现带有抒情情感的歌曲,而齐唱可以用来表现雄壮有力的歌曲。

四、参与表现 师:今天我们听了这两首不同情绪却表达了同一个情感的歌曲。我们一起就带着这两种情感来唱一唱。

五、总结 第二课 清晨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三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3.小结:简介格里格生平。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 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 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带唱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早晨的歌》

1.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3.欣赏《早晨的歌》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唱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请学生按课本内容拍一拍)

三、表演《早晨的歌》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唱晨景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的拍号是4/4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这首歌,并边听边划4/4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晨景。

第三课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1、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海顿。

2、听赏《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愕交响曲》和《告别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海顿;让学生阅读音乐家海顿的故事,初步了解海顿的生平。

二、听赏《告别交响曲》片段。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哼唱主题旋律。

4、在唱熟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三、听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4、哼唱主题旋律。

5、参与表现:用人声、打击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四、小结。学生听上述交响曲。

第四课 雨中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踩雨》,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读谱唱歌《大雨和小雨》,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音乐活动:找邻居教学内容:

1、听赏管弦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学唱《大雨和小雨》。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随音乐《电闪雷鸣波尔卡》律动进入教室。

2、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3、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大雨和小雨》。(1)出示《大雨和小雨》的歌谱。(2)教谱视唱《大雨和小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5、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6、师生互换声部演唱歌曲。

7、全班合唱歌曲。结束部分:全班听《大雨和小雨》全曲走出教室。

雨中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踩雨》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积极参加音乐游戏。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踩雨》。

2、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培养良好的旋律流畅感。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踩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体验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2、难点: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踩雨》。教学过程:

1、导入:学生随音乐化《雨打芭蕉》律动进入教室。

2、听赏民乐合奏《雨打芭蕉》。

3、学生聆听老师播放音乐《踩雨》。(1)出示《踩雨》的歌谱。(2)教谱视唱《踩雨》。

(3)听一听,唱一唱。随音乐哼唱歌曲。

4、师生分角色对唱歌词。

5、学生分组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6、全班合唱歌曲。

7、音乐游戏:找邻居

(1)制作三首歌曲的标签,让三个同学分别持有。

(2)老师让学生分别唱一唱音乐旋律或播放旋律,让学生站到标签后。结束部分:全班听《踩雨》全曲,走出教室。

藏族的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引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童声合唱《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情绪,节奏特点,并基本学会。教学难点

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哈尼族、苗族、新疆以及云南这几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再到西藏去看一看、苗族、新疆以及云南这几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大家想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三、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边唱歌曲,边轻轻的拍手,感受音乐的情绪

四、集体舞

师:大家都知道藏族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想不想随着音乐跳一下。老师指导学生做几个藏族的基本的动作。学生先自己将学习的动作组合一下。

四、巩固

学生和老师一起开一个歌舞晚会

让学生想象成篝火晚会,学生和老师围成一个大圈,载歌载舞。藏族的歌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我的家乡日喀则》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你们还记得吗?谁来上台来大声演唱给大家听?

1、自由表演

2、相互评价

二、听一听藏族的歌

师:上节课,你们知道藏族的歌好听又有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藏歌

1、播放音乐(播放钢琴独奏《阿坝夜会》和女声独唱《阿妈勒俄》)

2、再听《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三、学习《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师:下面我们随音乐哼唱旋律,再用lu唱一遍

师:今天,我要请一些同学上来自己发出声音,让小朋友来猜一猜。

1、请同学上台演唱

2、单独唱

3、分角色演唱 四 表扬和奖励 学生自评

五环旗下你我他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与《奥运会,金牌多》这两首歌曲,并能体验歌曲的情绪,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2、听赏铜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时,能跟唱主旋律,随着音乐踏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3、听赏与跟唱男声独唱《红旗飘飘》,并体验起情绪。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演唱《奥运会金牌多》。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赏《红旗飘飘》

1、(播放MTV《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师:谁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五星红旗在世界上一些什么样的地方高高飘扬?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师:这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在逐步增强,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是再次的证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申报成功时的情景吧

3、介绍奥运相关知识

五环旗、奥运精神和我国奥运冠军等

二、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1、导入

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今年在北京举行,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国家争了光!那么我们也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迎接美好的明天

2、活动一——接力赛(学习歌曲A段)

填词试唱,分析强音记号,齐唱A段

3、活动二——韵律操比赛(学习歌曲B段)

师:运动会在进行,全民来健身,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韵律操吧 师:让我们把歌唱出来

4、奔向2008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表示庆祝,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意愿。(齐唱全歌)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给走得好的学生带上花环,选出颁奖嘉宾

3、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二部节奏卡农练习——拔河比赛

师:运动会继续进行,分两组我们进行拔河比赛、比赛并请嘉宾为获胜队颁奖,其他同学随《奥运会金牌多》的音乐拍手

三、学唱旋律——接力比赛

1、指导学生完整的唱出歌曲主旋律

2、随琴唱曲

四、学习歌词——中场休息

师:中场休息时我们来念念顺口溜,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有节奏的念出歌词 师:谁能把这个顺口溜编成一首歌呢?

2、随琴唱词

3、让我们唱着歌儿为运动会助威吧

第七课 乌鸦与狐狸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

2、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师:同学们,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呢?音乐是怎么讲叙这个故事的呢?我们来听听

2、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 我们也用音乐来说说这个故事

3、第一乐段重点难点突破:附点:带读歌词,强调附点,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用上附点前倚音:看乌鸦倚树而立,所以用前倚音两声部学习:分组唱曲,再唱词,引导学生自己唱时还要学会听另一声部的声音,然后进行调整。演唱一遍

4、第二乐段 重点难点突破:变化音:老师范唱,学生听辩,音变与没变的感觉,并区分。可设计听辩游戏,然后再跟音乐唱一唱,加如变化音后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狐狸狡猾的形象表现出来了)换气记号:标有记号的地方必须得换口气下滑音:气息扩张声音下滑,表示狐狸夸张的程度大。整体演唱

5、第三乐段重点学习后面变化部分,把乌鸦上当,旁观者着急的心态表现出来。

6、表现 a)整体演唱一遍 b)分角色演唱 c)分组唱,评价哪组唱得好 d)完整表现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三、音乐剧设计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

2、剧情片段表演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

3、创编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分组表演

四、音乐剧表演

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现歌曲

五、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

四 季 童 趣

教学目标:表现少年儿童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教学重点:能够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 1.导入:(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生答)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答)其实,每个季节都挺有趣的,不是吗?

师朗诵:春天,小草吐绿、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最富有生机的季节;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可是小朋友们喜欢,因为他们可以游泳、打水仗了;秋天,那可是丰收的季节,满山的红叶、沉甸甸的果实,透出的是丰收的喜悦;冬天,是雪花的世界,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别提有多美了。

板书:四季童趣

2、多媒体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总体情绪。

3、学唱曲谱:(1)难点节奏及旋律练习(2)教师范唱旋律,学生轻声跟唱。(3)学生跟琴模唱旋律,教师在重点处加以引导。4)拍手齐唱旋律。

4、歌词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跟录音哼唱歌词;

(3)跟琴演唱歌词(前奏休止符拍手表示)(4)有感情地分甲、乙组演唱歌曲

5、表现歌曲:喜欢绘画的同学拿出彩笔、图画本,画出心中最美的季节(四季各选一幅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6、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四季美好景色的赞美,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美,拥抱美好的未来。对 花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对花》,并能即兴创编,且能用手绢舞进行歌表演。

2、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乐器的音色,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

3、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听赏中跟唱《挂红灯》和《沂蒙山小调》的读谱唱词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2、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

聆听《对花》,老师拿手绢扭秧歌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的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是怎么拿这块手绢的?(河北的民间舞蹈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手绢)

2、看歌舞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舞蹈,请你们仔细看清楚,有些什么样的动作?

二、了解与认识 师:刚才我们学了秧歌的一些动作,老师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也编了一段小舞蹈,你们看(播放《对花》的音乐)

师:刚才那首歌里唱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对唱)

三、学唱《对花》

1、教师范唱

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是歌中常见的内容,歌唱者一问答的形式对猜花名。

2、曲谱学习(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

3、歌词学习

四、创编与表现 师:同学们,一年中的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开?夏季呢?你能编段歌词吗?

五、欣赏《顶嘴》(了解对唱和二重奏)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唱的,这叫对唱,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河北的笛子二重奏《顶嘴》,也是两个人演奏的,但方式却不一样,听。

六、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对花》

二、听赏与跟唱《挂红灯》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河北民歌的特点,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山东民歌的特点,首先,请听山东民歌《挂红灯》

2、跟唱并扭秧歌

三、读谱唱词《沂蒙山小调》

1、唱谱

2、唱词

3、山东民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来说说。

四、用口琴来吹一吹《沂蒙山小调》

1、练习

2、分组吹奏

3、指名演奏

五、课堂小结

下载四年级音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音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

    四年级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彩色的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有感情 2、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

    四年级音乐教案

    四年级上册音乐备课 第一课第一课时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读谱演唱歌曲《知了》 。 3、认识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4、......

    四年级音乐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音乐公开课教案 《茉莉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附点节奏及唱准附点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以及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并......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一课我长大啦 单元目标: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深情的演唱《别来接我》 2、听赏《幻想飞行》,并能跟随音乐演唱《我怎样长大》,并随乐唱......

    四年级音乐教案5篇

    第一单元 东海渔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水乡 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歌......

    四年级音乐教案《杨柳青》

    《杨柳青》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