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说教材
说教材之六年级语文
陈超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京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两册教材,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讲述。
第一,说课标。
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一)《课程标准》是我们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和依据。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总目标共有十条,我做了以下简单归纳:
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背诵优秀诗文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会倾听,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六年级属第三学段,这一学段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阶段,因此在课标中与前两个学段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本学段目标我做了以下提炼:
1.识字与写字方面。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书写楷体,并具有一定速度;同时会用毛笔书写楷体,体会汉字的优美。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与上一学段相比,本学段不仅要求会识字,还要养成独立的识字能力,这与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同时,在写字方面,不仅要做到书写工整,还要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2.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阅读方面,同样强调了速度,即不能再像前两个学段那样只注重培养兴趣。除此之外,在这一学段更加注重了对作者表达方法、表达顺序的理解。试图将读写结合尽早地融入学习之中,不再是简单的为了读而读。
3.习作方面。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积累素材;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在写作方面,在这一学段更加注重强调自我表达,虽然提到要有一定速度,但不再规定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的习作。由此可见,在写作方面更加注重了语文由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过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表达。
4.口语交际方面。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与人交流时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课标中对这一学段的学生自我表达方面更加重视。5.综合性学习方面。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这里更加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课标反映出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学习,更应该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的成长。在知识的成长过程中,更应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以上是我对课标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三学段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已经开始更加关注人文性方面,无论是在阅读中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还是在习作中着重强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更加说明了课标的设计已经越来越与学生的个体成长相结合。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观念形成的时候,他们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就要首先从课标出发,关注学生的表达。
另一方面,在表达自己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整个人的发展,形成自己简单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些在课标中都得到了体现。
第二,说教材。
明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我们再一起走进教材,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方面去研读、把握教材。
(一)首先,说教材的编排体例。
本年级教材上下两册各八个单元,内容既有反映生活的,又有反映自然、科 学的,还有反映人生、道德等方面的,体例多样丰富。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每个单元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每册书的最后各选编了6篇选读课文和6个语文趣味活动,书后还附有生字表、认读字表。
(二)其次,说教材的编写特点。
整册教材内容丰富,体现高学段的要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重难点。
教材课后练习,既包含了单元教学重点,又不仅仅拘泥于此,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如上册的《林海》,下册的《黄河象》。这两课的课后习题的设计首先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渗透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因此在教授这类课文的时候,要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同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能简单的了解大概意思就停滞不前了。
2.重视语感的培养,把朗读、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两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不少朗读和默读,这直接对应了课标中对默读的要求,即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经常性的训练,并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悟情感、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感受情感的熏陶。默读的时候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边读边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谈自己感受或看法”、“想象描绘的景象”、“评价人物”等练习,其目的直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力求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4.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读写结合。
在每个单元之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都布置相关写作的练习,但是每学期8次的写作训练肯定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根据课程的发展,安排更多写作训练。例如,给文章添加小标题,仿写课文写法进行片段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5.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体会语句的意思及表达方法、说出课文的表达顺序、评价 某句话表达的好处等练习,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体会作者表达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时,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表达出个人的真是情感。
6.注意把握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区别。
精读课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略读课文需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自主地加以运用。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参照课后练习题,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基础上,就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更应该注重朗读课文的训练和语言积累的落实。
7.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体现与初中教材过渡与衔接。
两册书中分别安排了《螳螂捕蝉》《为学》两篇文言性质的文章,这可以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认识和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初步的基础。
(三)最后,说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两册教材,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都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基本能力、口语交际、习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几部分。语文实践活动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既有一定联系,又相对独立。因此,通过这一简单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对本单元学到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总结与回顾,更能通过新颖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一个完整、综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纵观两册教材,无论是在编排体例上,还是教材编写呈现出来的特点,始终都是严格按照学段目标设定,体现出了本学段语文知识学习的特有特点。无论在阅读与写作方面,都强调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重要性。在这个小初衔接的特殊阶段,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这对他们以后步入初中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说建议
学习了课标,研读了教材,我再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整体地来说一下建议。
(一)教学建议 纵观两册教材几十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京教版教材虽然按照单元划分了课文,但是每个单元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晰,课文的归类也过于模糊。这让教师在使用起来遇到许多问题,常常上一个单元讲过的重点,过了几个单元之后又要通过另一篇课文再重新来一遍,这对教学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学起来也缺乏系统性,难以对一类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六年级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考虑到作为毕业班的特殊性,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角度考量,从题材或体裁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两册教材打通,重新分类,整合出四大单元、十四个版块。用多篇相同题材或体裁的文章学习来形成合力,这对促进相应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有利。在单元重组时,除了关注内容主题,更加关注了表达方式、思想主题,力求整合后的单元能够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体验。
整理后的单元如下:
1.不能忘却的人与事(爱国敬业主题)
本单元共分五个版块。第一版块以《开过大典》为本单元的开篇,一方面作为学习场面描写的例文存在,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给本单元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版块包含《枣核》《梅花魂》。这两篇课文分属上下两册,但全都是用来表达作者抒发对祖国思念情感的文章,属同类型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一定的相同,都属于借物抒情。因此,整合在一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方法的好处,同时在情感的理解上也更加强化。第三版块包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归国》《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四篇课文同样分属上下两册,也是表达同样的主题。在整合之后,可以更清晰地关注到如何通过具体的事来表达完整的人。第四版块《可爱的中国》《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南沙卫士》。这四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完全相同,但都是通过某件事情来表达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第五版块《毛泽东词二首》《迎来春色换人间》《赣南游记词》,词语唱词的学习虽然在体裁上不相同,但韵律节奏是他们的共通之处。
2.观察与启示。
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包括从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和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赞美的文章,共10篇,分成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林海》《鼎湖山听泉》《松坊溪的冬天》《迷人的张家界》《草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第二板块:《天然动物园漫游记》《城市的标识》《黄河之水天上来》《地球万岁》。
虽然分为两个版块,但在教学中关注的点是相同的。更多关注的是游记、写景文章的写法。
3.爱的奉献。
本单元以“大爱”为主题,包括表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课文,分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包括《母亲的纯净水》《我看见了大海》《母亲》《真爱》《零点降生的女孩》《父亲的麦芽糖》。这几篇文章大都表达了父母之爱,关注人物细节描写。第二版块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艾尔比的水彩笔》《穷人》《“钢琴之王”的微笑》《唯一的听众》《永生的眼睛》《为我唱首歌吧》。这几篇课文有童话,有小说还有散文,不同的体裁关注了不同的爱的魅力,在表达结构与细节描写上是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三版块包括《一个这样的老师》《理想的风筝》《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虽然同样关注了细节描写,但在情感表上这几篇课文有着一个特殊的指向——师生情。第四版块包括《珍珠鸟》《小狗儿与大画家》《猎鹰》。这几篇课文共同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表达,真情地流露与细节描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4.古诗文
第一板块:八首古诗。
第二板块:《螳螂捕蝉》《为学》。
第三板块:《用奇谋孔明借箭》《沉香救母》《将相和》。
古文的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去较远,零散地接触很难对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对知识点的积累也极为不利。因此把两册书的古诗文安排在一起,从整体上感知古文,这对学生步入初中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种对教材的整合绝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充分参考了课标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首先,分版块学习。许多同类型文章分到一起,这与以往简单的分单元完全不同。在每个版块之中,同样有精读与略读之分。在精读课文学习了相关的学习方法之后,通过略读课文正好可以加以运用。这正与课标中培养学生默读水平不谋而合。
其次,每个版块都是根据相同的题材进行编排的。每一个题材都有对应的读写结合训练。这不再是简单的写作训练,而是根据本版块中作者特殊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这又对应了课标中要求的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表达顺序,同时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合理地表达出来。
最后,这不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每个版块不仅关注了相同的题材,更设计了与本题材相对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例如,第一版块有关场面描写的训练,就结合了开学典礼的描写,开学周活动的描写。让学生在快乐的开学之余,悄悄地渗透知识的运用。再有,第三单元,爱的奉献。这一单元计划安排11月进行,这正与西方的感恩节时间相吻合。在这一单元会安排学生自己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这又体现了课标中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因此,对教材的合理运用,不能是教师主观上的一厢情愿,更需要合理的结合课标,对照课标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体验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二)评价建议
教材的使用发生了变化,在评价方面自然也要随之跟上。接下来我来说一下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校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结合目前六年级的分层授课形式,不仅是语文,我们很多学科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善用激励性评价。
这种激励性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老师在课堂上的鼓励,而是我们结合分层授课采用的特定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不同层面的表现情况,教师给予相应的积分评价,通过积分可以兑换年级的奖励币。这种奖励币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奖励,更是年级其他活动参与的凭证。这就很好地把课堂的知识性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将知识学习与综合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富有动力。2.注重过程性评价。
前面提到奖励币的兑换机制,这绝不是简单的通过测验分数进行衡量,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整体的考核。反映在语文层面,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同样要关注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表现。例如,每日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情况、课后纪律情况。这样把学习放大到一个整体的生活,学生就不仅仅只关注个人成绩的提高,更需要关注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以每一方面的积分获得来换取对应的奖励币,也保证了积分制度的可行。
3.加强主体性评价。
真正有效的评价,永远都是来自于学生本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更多地设计自我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教材整合之后,结合每个版块的学习分别设置相应的阅读单。每个阅读单在下发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完成情况给自我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也不是简单地应付工作,同样需要与积分兑换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是单纯的分数来衡量,更需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成长。这也对应了课标在这一学段的工具性向人文性的过渡。因此,在评价机制中更需要老师应用的多元化与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既保证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又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有人说:“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每个人在小学这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尝试推开语文这扇门,才能体会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为此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力争为学生打造一个创新、高效的课堂。
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说教材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解读: 一 内容安排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 编排意图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 知识联系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衔接更紧密,在第三学段就开始安排简短、浅易的文言文。从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再到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共可以接触到4篇文言文。这样,学生可以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一定基础。
四 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运用习作中.五 实施建议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具体:
第三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研说材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研说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包括学段目标和本册的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学段目标:
课标从五个方面提出第三学段的目标,简要描述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女字旁予)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基于一篇篇课文,而到了六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交流平台采取了两个学生对话交流学习收获的形式,一个是谈自己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另一个是谈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习作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三月开学的时候,适逢春节刚过,将“民风民俗”这个专题安排在第二组,并以《北京的春节》一文开头,有助于学生回忆刚过不久的春节情景,便于教学。将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教材的最后一组,此时已是毕业前夕,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足迹,表达惜别之情,为母校再做些事情„„水到渠成地把听说读写训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四)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
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册教材,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册导学系统的安排大致沿袭高年段前三册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本册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五)“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是一个单独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难忘小学生活”。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母校、师友告别。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学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下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提出。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安排在第一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提示,体会如何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很感受。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安排在第二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还可以适当想一想如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安排在第三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
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一组的课文《匆匆》课后第二题:
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又如,第五组的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第三题: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联系全文想一想,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课后题往往仅是举个例子,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学过的词语,如,“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满不在乎”“游手好闲”可以归为一类,“落荒而逃”“鱼贯而入”“蜂拥而至”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的词语,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侧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本册中有两篇形式独特的略读课文,是安排在“外国名篇名著”中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这两课的时候,不要将梗概或精彩片段当作精读课文来教,可以让学生自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浏览”上,通过两个精彩片段的阅读,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在阅读长篇作品时,通过浏览抓住精髓,边摘录精彩句段,边写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两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如,谈自己的理想;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四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两个角度,可以先写后说,也可以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本册明确安排的“小练笔”有一次,在第五组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本册还有多次在课文之后安排学生动笔的练习,如,《匆匆》课后第三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课后第四题,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第四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练笔安排,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学生进行练笔,但切忌拔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这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前几册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两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特点,我要把他们写下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时候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让我们也试着用演讲的方式,和母校告别吧”,提示学生注意写演讲稿的方式,并试着作一次演讲。教学中要落实要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用各种语文形式来回忆小学生活,与母校告别。两个部分的阅读材料只是给学生一些例子,从活动的角度方面给学生一些引导,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制作成长记录袋、班级纪念册,策划毕业联欢会。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最后的联欢会,先布置学生去策划、准备,汇报演出则要等到离校之前再进行。
(七)“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和3首词。
本册是全套教材的最后一册,前面11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本方法。这组中安排的古诗词,是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而设计的,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利用自己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能力来独立学习。因此,这10首古诗词,不要求教师像以前教学古诗那样,占用教学时间来详细讲解。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自学时,要利用每首诗词下面的注释大体了解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
(八)“综合复习”的使用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的复习也应注重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做那些脱离听说读写实际的单项的题目。“综合复习”提示的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是: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综合复习”中选用的9篇阅读材料,内容各异,形式多样,旨在检查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凭借这9篇文章设计的题目,涉及到小学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主要有: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能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等。还结合阅读安排了仿写、缩写、写由阅读想到的人和事、写读后的感想等多种练笔。除了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复习,还安排了“给外地亲友写封信”,这是通过实实在在的通信活动,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希望教师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用好这些综合复习材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参照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作适当补充。
既然是复习,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具体使用办法可参考后面的“‘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研说
韩英喜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就《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谈谈我的理解。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 念出发,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解析、教学建议几方面来阐述。
一、说课标:
总体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围绕整体目标小学阶段又有细分。在这里重点说本册教材的课程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会写154个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字左右。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看幻灯)
(二)教材编写体例与内容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依然延续第一二学段教科书的结构方式,采用主题单元建构全书。主题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阅读板块包括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板块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两部分。在主题单元后有一个选读单元。全书脉络清晰形式简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的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本册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2篇主体课文共16篇,快乐读书屋含2篇拓展阅读共16篇,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2-3思考题,主体课文后面有要求认和写的两个课内生字表。快乐读书屋前设有导读提示。课后附有要求认的课内生字表。综合活动分为“8次能说会写”和“8语文七色光”两部分内容。其中“语文七色兴”包含“练一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开心一刻”、“大家一起来”、“窗外事”等版块。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主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第一单元以“平等待人”为主题。编排了《毛主席在花山》和《山洪一样的掌声》两篇主体课文。在“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上将与下士》和《海瑞当知县》两篇阅读课文,任务设计古今中外,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认识平等的”这个道理。“能说会写”紧扣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明白在交往中应持的态度。习作要求结合主体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语文七色光”围绕单元的主体编排,使学习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单元以“植物之美”为主题,编排了主题课文《香山的红叶》和《夹竹
桃》。课文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快乐读书屋”选编了一组描写荷花的片段和《古诗三首》。选编《赏荷》系列文章,让学生透过不同作家的眼睛,欣赏到荷花之美。“能说会写”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赏花的经历,用准确的词句说出花的美。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植物,写出植物的特点。“语文七色光”中的内容紧紧围绕“植物之美”这一主题来编排。
第三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的。《知识改变了我》是著名科学家陈章良讲述的自己的成长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讲述了他勤于思考,为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在一个个故事里,一位位大科学家那种热爱科学,勤于钻研,勇去求真的科学精神令人备受感动,深受启发,为配合主题,“能说会写”安排了以“我敬仰的科学家”为主题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会,编排了“假如我是科学家”的想象作文。“语文七色光”安排了一些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精神。
第四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以细腻,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亲的眷恋。除四篇课文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能说会写”安排了两项内容。“语文七色光”在“日积月累”中编入了读背有关家国的名言和学唱歌曲;“知识窗”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设计了搜集整理有关台湾资料的活动。
第五单元以“渴望自由”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飞吧!你飞吧》,诗人两篇《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和《无题》“快乐读书屋”中的两篇课文又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和争取自由的勇气和决心。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体裁丰富,有小说、有诗歌、有散文、有戏剧;二是意蕴深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自由的深切渴望。此外,教材还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内容,让学生在对本组课文的深入阅读中感受自由,在畅所欲言中追寻自由,在奇思妙想中书写自由。
第六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古诗三首》。“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黄山云海》和《五岳之首》两篇课文,“能说会写”板块紧扣主题,情感上一脉相承,畅言谈感受,倾笔诉真情,从读到谈感受,再到写真情,构成了吸纳、内化、倾吐的学习过程。
第七单元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野菊》两篇主题课文,“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最富有的时刻》《悠悠的小河》两篇课文,这几篇文章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是培养学生趋善美,追求真善美,遵守社会公德的好文章。“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栏目秉承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评论和习作中更进一步认识社会公德,反思、明理、笃行。
第八单元以“文化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乡土画家》《<二泉映月>的诞生》两篇主题课文,“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米芾学书》《常昊学棋》两篇课文。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建议(看幻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教学评价应注意
1.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形成性、终结性评价要及时。
3.定性与定量。重视定性,客观描述,鼓励表扬,重视定性评价。
4.评价方式多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多种方式相结合。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社会资源。
1.文本资源。课本引领,以一带多,发挥校园阅览室的作用。2.网络资源。鼓励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利用小学资源网等。
3.多媒体资源。用好多媒体,发挥音像资料在调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的作用。4.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
通过研读全册教材,让我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最后用一句名言和大家共勉。
第五篇: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说教材
一、说课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而综合语言语言运用能力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语言技能:学生通过玩演、视听,也就是听、说、读、写等方面来达到。语言知识:学习英语后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可以根据一定的话题进行交际。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文化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性等。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也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学生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二级目标:学对六年级下册整体学习后,达到的目标是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作日常交际对话,并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材:编写特点,本册书的编写特点主要有五点。
1、强调语言的运用。这一点体现在我们课本中的“情景导入”和let’s start
let’s chant.2、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本中的let’s check,pair work task time.3、突出兴趣激发:主要体现在let’s sing
let’s play.4、重视双向交流:体现在课本中的Good to know.5、融合学科内容:英语学科与我们的语文,科学和数学都相融合的。比如,我们的英语短文阅读,就与语文中的大意理解,细节提取相融合。科学也是有联系的,像我们第一单元所学的sperm whale, killer whale.的体型和生活习性就是科学的知识。再与数学的逻辑思维密切相关,就像第一单元的比较级中,A: I’m heavier and taller than you.B: Yes,I’m thinner and shorter than you.说建议:课堂是面向全体的,但也要因材制宜,所以,课上对不同的同学设置不同的任务。人的脑力接受力和记忆力的差异是和我们的体力的差异相同的。曾过一本叫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中就举过这么个例子,说一个群都是十岁的小学生提五斤重的水桶,有的学生30分钟内提了五桶任然精神焕发,精力充沛。但又的同学提了一桶就累的筋疲力尽,如果你强迫他再多提一桶,他可能就得住院了。其实我们的脑力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有些孩子他的脑力接受能力慢,记忆力弱,他一节课就能吸收了3个单词。你强迫他去接受6个的话。他连那三个都没有能力接受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给不同的学生设置恰当的任务。就像我们班两个同学,上学期,我刚刚进入教师行业,还不太熟悉,不管是什么我都把他们和其它同学要求一样,结果三单元上完了,他两连一单元的词都不会读。今年开学我采取了这个方法,别人课上要掌握6个词,他们掌握三个词,发现效果很好,一单元结束了,不仅单词会读会认,连课文中简单的句子都可以读出来。我很是吃了一惊。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