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29.玲玲的画(2)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9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29.玲玲的画
哭
笑
花弄脏
画小花狗
(坏事)
肯动脑筋(好事)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玲玲的画》教案
教材特点: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老师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看。(师板书:玲玲)谁能叫出她的名字?
指名读,正音(“玲”本音是二声,在这个词里面第二个“玲”要读轻声)
2、玲玲是个爱画画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画。(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词(课件出示:端详、一幅画、评奖、弄脏、脑筋、叭的一下、催)
①自由读生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意“端详”的“详”要读轻声,“叭”的读音易读错。)
③齐读生词
④同桌互读互听。
3、检查生字(课件出示:详、幅、奖、催、脏、筋、叭、趴)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④比较“叭”和“趴”,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字音、字形、字义)⑤带“叭”的句子你会读吗?(出示: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叭画弄脏了。)指名读,齐读。
4、指名接读课文(10人)
三、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一幅画,说说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玲玲喜欢吗?读出有关的句子。
① 谁能来扮演玲玲表演一下她是怎样端详画的?(指名表演)你们对他的表演满意吗?为什么?(自由评价,说出理由)现在你明白“端详”的意思了吗?(仔细认真地看。)
② 把手中的书当做画,满意地端详一下吧!(生自由表演)
③(出示第一段话)玲玲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天很晚了;催了几次;爸爸关心玲玲)
谁能扮演爸爸来读一读?(指名读)
3、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生自读体会:画弄脏了,玲玲哭了)再画一幅不行吗?(来不及了。说清理由:天不早了,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着急)补充句子练习:
玲玲 地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指名学生读,体会感情
4、这可怎么办呢?自读第8自然段,看看玲玲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出示第二幅画)你瞧,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你认为第二幅画怎么样?(更美了,更生动了。《我家的一角》更加温馨、富有生活气息。)
5、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出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我家的一角》。自读,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都有“满意”)这两个满意有什么不同?(对第二幅画更满意)
6、现在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爸爸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爸爸的话)①自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爸爸的话的?
②画弄脏了,到底有多糟?(没法参加评奖)
③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板书:画弄脏了 更美了)
④坏事怎么变成好事的?(板书:动脑筋)⑤师生接读。
7、正是这幅差点没法参加评奖的画,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有什么结果?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
1、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肯动脑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
2、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会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下面有两条名人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国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国 爱因斯坦)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时我重视发挥作品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展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最大限度地展示语言的运用之妙。学习时,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牢牢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便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文章。
二、抓训练,帮学生提高语言
语文课有其工具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本课教学我牢牢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是公开课就只摆花架子,应该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对于“端详”一词学生理解有困难,当时找刘艺坤来表演,表演不到位,但其他学生说不出为什么不满意来,我就让学生再细读体会,明白首先“端详”应该是讲玲玲在看画,然后再让学生感悟到玲玲对自己的画满意,所以看得很仔细。从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端详”就是仔细认真地看。再让学生重复一下,加深记忆,理解词义。
关于“叭”和“趴”,我让学生分别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三方面来区分,充分辨别二字的差别,避免混淆。
另外还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师生接读等,让学生读得充分,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
感觉这节课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如人意之处:
对于两个“满意”的辨析本身有难度,学生理解不到位,当时自己就应该把话头接过来,从玲玲对两幅画的“满意”程度上来让学生体会,而不应该因为有所期待而白白浪费时间。
爸爸的话是重点,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处理时稍显仓促,没有深入挖掘。今后还要在深挖教材、预设课堂上多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课日臻完善与成熟。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
(宋体,五号1倍行距)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预习提纲、初读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文感知文主要内容
第一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本116页,教师(板书题:2《玲玲的画》)
⑵齐读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文里写了一什么事?再标一标,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文写了一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文,纠正读音。
3、交流:文写了一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设疑:
一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分角色朗读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第四篇:新二年级上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玲玲的画
教材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尝试用“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复述课文;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多动脑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小小年纪的曹冲就会想出称象的办法,只要开动脑筋,生活就可能变得更有智慧。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玲玲。
2.谈话激趣。
(1)教师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3)书写“画”,注意书写笔顺。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愉悦、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节好课从好的开端开始。从课题发现本课要学的生字,随文识字也从课题入手。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5)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6)指导书写“幅”“候”,提问学生应该注意哪些笔画?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是一种互补的学习方法,也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学习方式,用多种识字游戏,如抢答、开火车、做小教师等,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三、美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准备评奖的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非常满意。(好事)
3.指导书写“评”“奖”和“及”,提醒“奖”下面的 “大”要托住上部分;“及”第一笔是“撇”。
4.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5.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6.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班里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2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件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的复习生字是对生字词的巩固,温故知新。本课生字较多,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夯实基础。
二、积累语言、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的朗读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够自读自悟,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谁能够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讲一讲?
2.谁是故事大王:根据课件提示语:得意、伤心、满意,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更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讲一讲、比一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故事内容说完整,通过语气的变化让故事更生动,以此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1.教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是教师的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爸爸妈妈哪个小朋友讲得最完整,拿到了“故事大王”的称号。
设计意图:语言运用不仅用在课堂上,平时也有注重渗透训练,让孩子经常与家长沟通学校的上课情景,也是语用的良好途径。
六、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起因:准备评奖的画弄脏了,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非常满意。(好事)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五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25、《玲玲的画》
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宋健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教学难点: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继续学文,激起兴趣
1、学生大声地读课题:
25、玲玲的画。
[师:孩子们,让我们先来大声地自信地告诉所有的老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的课文是(生齐读课题)]
2、语言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那这节课,我们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活,大家有没有信心?]
二、自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师:请看大屏幕,这儿有几个问题①玲玲画了什么?②玲玲不小心把画怎么了?③玲玲怎么做了?④玲玲的画最后怎样了?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你的发现,等一下我们共同交流,开始吧。]
2、全班交流学习发现。
[师:这些问题你读懂了吗?老师最喜欢勇敢的孩子,谁先来?] [现在,老师想对你们提更高的要求了,想不想挑战?我这儿有一道填空题,你能完成吗?先想一想,再举手说]
3、课件出示填空题,提炼文章主要信息。
[玲玲画了(),可是不小心()了,玲玲(),最后得了()。] [师:初步的读,就了解了这么多,这可真了不起,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信息。]
4、学生根据主要信息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弄脏了的画,动动脑筋,就得了一等奖。聪明的你,一定有问题要问。] [师:会问的孩子就是最会学习的孩子,学习就要这样,不懂就要问,才会1 把课文学得越来越深入]
三、细读——品析重点,体会感情
(过渡:接下来,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玲玲的“满意”
1、课件出示画《我家的一角》,仔细地看,你看见了什么?
2、出示句子,理解“端详”,练习说话。
[师:孩子们,像我们这样,仔细地看一幅画,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藏在了这句话中,找一找,谁发现了?] [出示词语卡片:端详,指名读,齐读。仔细地看就是端详,端详就是仔细地看,我们通过自己做动作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种办法太好了,谁还能用它说一句话,就更棒了]
3、玲玲满意什么?猜猜,玲玲当时会怎样想呢?心情怎样?联系自己评奖的经历说说。(板书:满意
贴笑脸)
[师:玲玲就是这样,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她满意什么呢?猜猜,她当时会怎样想呢?] [出示词语卡片:评奖,指名读,你们参加过评奖吗?说说你评奖的经历,心情怎样?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了“评奖”这个词,这种办法真好] [师:玲玲的画要评奖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此时,玲玲也和你们一样,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读出玲玲高兴的语气。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玲玲高兴极了。谁再来,老师发现你面带微笑,你也替玲玲感到高兴是吗?心里美滋滋的,就是这种感觉,大家一起来。]
5、小结:像这样,读书的时候,抓住关键的词语,用心地去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这样读出来才有滋有味,这种方法叫“体会感情用心读”。
(二)学习第四、五、六、七段:体会玲玲的“伤心”“着急”
(过渡:八点了,到了睡觉时间,爸爸开始催了[谁来催];八点半了,玲玲还在端详着自己的画,爸爸又在催了[谁来催];终于,玲玲对自己的画满意了,正当她准备收拾东西睡觉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呢?)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注意,默读,不出声,不指读,可以把你的发现用笔画下来。]
2、课件出示句子: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师: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句话,大家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我先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3、学习拟声词:“叭的一声”、“哇地”,说说以前学过的拟声词。[师:像“叭”“哇”这样的词叫做拟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其实我们以2 前已经学了很多,比如(课件出示),你还说几个吗?] [学习就要这样,不断地回忆以前的知识,才会记得更牢固]
4、指导朗读:拟声词,读重些。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师:用上了拟声词,就好像真的听到了声音,句子就更加生动形象了。在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个词语,谁来试试?]
5、透过“哇”字,你读出了什么?此时,玲玲的心情怎样?(板书:伤心
贴哭脸)
[我们刚刚学习了体会感情用心读的方法,现在你们体会到了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很伤心,那你们能读出这种语气吗?试试]
6、教师引读:
玲玲多么满意自己的画呀,可是——(谁能读出玲玲伤心的语气?)
玲玲的画明天就要评奖了,她仿佛看见自己登上领奖台的样子,可是——(女生读)
为了这幅画,玲玲忙到了深夜,好不容易画好了,可是——(男生读)
7、课件出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进入角色模仿读。(1)指名两位同学读对话。其他同学你听出了什么?
(2)出示练习:在括号中填个词,可以帮助你体会人物的感情。
[师启发:爸爸听见了玲玲的哭声,是怎样地问呢?当时玲玲正在哇哇大哭,她又是怎样地说呢?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玲玲的画,似乎有了好点子,他是怎样地说呢?](3)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来读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吧,男生读爸爸说的话,女生读玲玲的话。]
8、小结:孩子们,想要读好人物的对话,就要在体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模仿读,这种读书方法叫——进入角色模仿读。
(三)学习第八段:体会玲玲的再次“满意”
[过渡:玲玲的画弄脏了,这真是太糟糕了,但是,哭能解决问题吗?那就停止哭声,静下心来,想想怎么解决吧。]
1、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你会画上什么?
2、出示文中插图,玲玲在干什么?
[师:玲玲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玲玲正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她现在有没有画,她还在动脑筋,她可能会想些什么?]
3、读第八自然段,玲玲怎样解决问题的?她的心情怎样? [师:请大家读读第八自然段,看看课文怎么写的?] [师:谁来说说玲玲怎么做的?瞧,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她在弄脏的地3 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孩子们,刚才,你们不是想了很多办法嘛,可玲玲为什么要画小花狗呢?]
4、指导朗读:玲玲满意地笑了。读出玲玲喜悦的心情。
[师:是呀,通过自己动脑筋,让画变得更美了,玲玲更满意了,相信这幅画第二天一定会得一等奖的。此时的玲玲,是多么的开心,带上你的表情,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大家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
5、小结:孩子们,像这样,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她的喜悦,随着她的快乐而快乐,这种读书方法叫——入情入境感受读
四、诵读——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过渡:玲玲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了问题,你想不想夸夸她。爸爸看了玲玲的画,也来赞美玲玲了,想听吗?)
1、课件出示句子,师范读爸爸的话。
2、想一想,你听明白了什么?联系课文说。
[师:一幅弄脏的画变得更美了,得了一等奖,是什么原因,开始学课文的时候你们提了这个问题的,现在明白了吗?是什么秘决呢?][板书:动脑筋]
3、教师引读:
看到玲玲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爸爸高兴地说——(一、二组读)
原来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在爸爸的引导下,玲玲想出了好办法,把原本糟糕的事情变成了一件好事情,爸爸高兴地说——(三、四组读)
4、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类似的事吗? [师:那如果我们遇到这些情况,你会不会像玲玲那样动脑筋,解决问题呢?把你的办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5、只要动脑筋,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都可以变成好事。爸爸的话对我们多么有启发呀,我们要把它积累下来,并背下来,大家先读几遍,再试着跟同桌互相背一背。
6、指名背,全班齐背。
五、总结——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师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多种读书方法读懂了课文,知道了玲玲把坏事变成好事的秘决是动脑筋。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问题,就要想起爸爸说的话——(全班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