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第一课时说课稿
《玲玲的画》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准备参加比赛。可是,不小心被水彩笔弄脏了。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第一名。
本文内容简单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所以除了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第九段玲玲爸爸的话之外,我把其它段落的教学放在了第二课时上。
第一课时以识字、朗读和写字写句子为三大模块,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糟、肯、脑、筋”4个生字,能准确抄写爸爸说的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但以识字、朗读为主,内容会相对枯燥。
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得变换着形式来教学让学生不感觉枯燥。比如在读词的时候,小老师带读,把“叭”字读错了,正好这个字是我要强调的,很多人都会读作“pa”,我就想,在前几天的一张试卷上不是刚好做到过写出几个形容声音的词的作业吗?这个“嘀嘀叭叭”不就是汽车的声音吗?而且又记了字形,知道了字义。本来预设的时候,刚开始看题质疑这个环节,孩子们会问“画得怎么样”这个问题的,那在解决的时候,我就会请孩子们仔细看看书上的画,仔细看的这个动作就是“端详”。因为“端详”这个词是书面语,平常不多见,孩子们有可能不理解。
课堂导入时,对课题质疑后所呈现出的几个问题,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为第二个环节中理清课文内容作好预设。在一句话、两句话的范围内,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毕竟有限。但是,在回答出预设问题的基础上,把答案进行简单的串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教学环节的铺设,为概括主要内容降低难度。
这堂课,语文所涉及的“听”“说”“读”“写”,“听”听老师读,同学读,然后评价,这里有部分同学也“说”了;“读”,有自由读,展示读;“写”,是写生字,抄爸爸说的话。似乎都有了,但“说”这方面,从平常的教学当中,还有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这样专门的一块口语训练,是让我感觉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我也很小心翼翼地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就是“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通过动脑筋,由’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处理这个问题,我很担心,学生会说不清事情,自己先紧张了。我想,学语文,除了陶冶情操,熏陶自己的人文素养,她的”工具性“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想请教各位同行,平时应该怎样给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另外,这学期学校的教研内容为提高课堂效率,倡导”三十分钟课堂",叶老的这个理念在于精简教学环节,最高程度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它引领着整堂课,就好像一个方向灯,指引着各个教学环节的进行,然后逐渐趋向于达到所设定的几个简单但具体可实践的目标。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29.玲玲的画(2)
科目: 语文 班级: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9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29.玲玲的画
哭
笑
花弄脏
画小花狗
(坏事)
肯动脑筋(好事)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
(宋体,五号1倍行距)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预习提纲、初读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文感知文主要内容
第一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本116页,教师(板书题:2《玲玲的画》)
⑵齐读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文里写了一什么事?再标一标,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文写了一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文,纠正读音。
3、交流:文写了一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设疑:
一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分角色朗读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玲玲的画》教案
教材特点: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老师把她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看。(师板书:玲玲)谁能叫出她的名字?
指名读,正音(“玲”本音是二声,在这个词里面第二个“玲”要读轻声)
2、玲玲是个爱画画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的画。(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1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词(课件出示:端详、一幅画、评奖、弄脏、脑筋、叭的一下、催)
①自由读生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意“端详”的“详”要读轻声,“叭”的读音易读错。)
③齐读生词
④同桌互读互听。
3、检查生字(课件出示:详、幅、奖、催、脏、筋、叭、趴)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④比较“叭”和“趴”,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字音、字形、字义)⑤带“叭”的句子你会读吗?(出示: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叭画弄脏了。)指名读,齐读。
4、指名接读课文(10人)
三、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一幅画,说说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玲玲喜欢吗?读出有关的句子。
① 谁能来扮演玲玲表演一下她是怎样端详画的?(指名表演)你们对他的表演满意吗?为什么?(自由评价,说出理由)现在你明白“端详”的意思了吗?(仔细认真地看。)
② 把手中的书当做画,满意地端详一下吧!(生自由表演)
③(出示第一段话)玲玲这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天很晚了;催了几次;爸爸关心玲玲)
谁能扮演爸爸来读一读?(指名读)
3、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生自读体会:画弄脏了,玲玲哭了)再画一幅不行吗?(来不及了。说清理由:天不早了,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着急)补充句子练习:
玲玲 地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指名学生读,体会感情
4、这可怎么办呢?自读第8自然段,看看玲玲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出示第二幅画)你瞧,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你认为第二幅画怎么样?(更美了,更生动了。《我家的一角》更加温馨、富有生活气息。)
5、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出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我家的一角》。自读,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都有“满意”)这两个满意有什么不同?(对第二幅画更满意)
6、现在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爸爸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爸爸的话)①自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爸爸的话的?
②画弄脏了,到底有多糟?(没法参加评奖)
③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板书:画弄脏了 更美了)
④坏事怎么变成好事的?(板书:动脑筋)⑤师生接读。
7、正是这幅差点没法参加评奖的画,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有什么结果?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
1、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肯动脑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
2、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会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下面有两条名人名言送给大家(课件出示)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国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国 爱因斯坦)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教学时我重视发挥作品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展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自然联系,最大限度地展示语言的运用之妙。学习时,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牢牢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便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文章。
二、抓训练,帮学生提高语言
语文课有其工具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本课教学我牢牢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是公开课就只摆花架子,应该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对于“端详”一词学生理解有困难,当时找刘艺坤来表演,表演不到位,但其他学生说不出为什么不满意来,我就让学生再细读体会,明白首先“端详”应该是讲玲玲在看画,然后再让学生感悟到玲玲对自己的画满意,所以看得很仔细。从而明确地告诉学生:“端详”就是仔细认真地看。再让学生重复一下,加深记忆,理解词义。
关于“叭”和“趴”,我让学生分别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三方面来区分,充分辨别二字的差别,避免混淆。
另外还采用各种读的方式: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师生接读等,让学生读得充分,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
感觉这节课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如人意之处:
对于两个“满意”的辨析本身有难度,学生理解不到位,当时自己就应该把话头接过来,从玲玲对两幅画的“满意”程度上来让学生体会,而不应该因为有所期待而白白浪费时间。
爸爸的话是重点,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处理时稍显仓促,没有深入挖掘。今后还要在深挖教材、预设课堂上多下功夫,尽量让自己的课日臻完善与成熟。
第五篇:《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尚田镇中心小学
沈玲玲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能读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8个生字字音,通过课文的朗读能读准“玲玲、端详、评奖、弄脏、叭的一下、动脑筋”六个生字所在的词语。通过换偏旁识记“叭”,动作演示理解词语“端详”。通过观察,能正确书写“玲、糟、脑筋”四个生字。
2、通过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来理解爸爸的话,知道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校举办了一个画画比赛,有一位小姑娘也要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亲切地叫一声。(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个“玲”?
2、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让我们去帮帮她。(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自己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不确定的请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比比谁能把课文读通顺了。读完之后,圈圈生字宝宝,划划生字宝宝所在的词语,看看谁收获的更多。
1、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哦,把课文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完一遍可以用小手指告诉老师,你读得很认真。
师:动手给课文标标序号,圈圈生字宝宝,把课文中生字宝宝组成的词语朋友们划一划,读一读吧。(夸赞大家的朗读姿势等)
2、师: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然后看看是不是都找到新词朋友了。
3、看词语朋友们忍不住要出来和你打招呼了,认一认吧!玲玲
端祥
一幅画
评奖
催促
叭的一声(趴、扒)弄脏(心脏)
脑筋
1、带拼音读
师:老师发现这个词语特别难懂,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它所在的句子吗?(读一读,谁 能来说说它的意思呢?仔仔细细地看就叫端详?那你平时会满意地端详什么呢?比如:当你亲手用橡皮泥捏了可爱动物)
2、师:当我们不小心把黑板擦掉地上的时候,会发出“叭的一声”叭是个拟声词,那小朋友火眼金睛,看看这三胞胎。
3、弄清楚多音字
4、哇,真棒,已经和他们交上朋友了,让我们再来记一记吧!
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我们默读课文,然后和同桌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可以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短的话说清楚。(笑——哭——笑)玲玲的画———————————。板书:一波三折
玲玲画了(),可是()。后来,在()的帮助下,玲玲在脏的地方(),结果()。板书:
师: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这其中肯定有奥妙在。
三、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满意(完成画作)------伤心、着急(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哭了——笑了)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满意的神态,端详的神情)指导朗读。玲玲看着自己的画会说些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我注意到你读的时候‘哇’这个字读的特别重一些,这是为什么呀?玲玲的心情如何? 哦,画脏了,玲玲哭着会说什么:(指名读2个,齐读)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为什么笑了?(开心,成功了)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读一读课文的2-9自然段,想一想。爸爸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a、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b、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并理解这个词)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动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
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玲玲想了想„„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你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那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爱上了这家的一角,我想:这也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四、书写汉字
过渡:小朋友,玲玲的心情我们读懂了,可谓是一波三折啊!幸运的是,玲玲遇到困难不惊慌失措,开动了她的的脑筋,想出了好办法,让我们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样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生字宝宝已经躺在田字格里,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嘛?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肯”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发给学生写字本,练字用。
一、读题
1、板书:玲玲
(指着板书)这是一个小朋友的名字,谁来亲切地叫叫她的名字?(第二个“玲”念轻声。)多么清脆的一个名字!(指着板书)这个名字是男孩还是女孩的?你怎么知道的?(王字旁的字跟玉有关,“玲”指的是玉石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女孩子的声音就像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个字还跟和“灵巧”的“灵”同音,所以,人们常用这个字给女孩子起名字。)
咱们班谁的名字中带有“玲”字?请站起来。你看,全是女孩。(课前做个小调查,若没有,则不问。)
2、板书:的画 齐读课题。
二、读字
1、玲玲的妈妈很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同学们听,想听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16页,咱们一边看一边听,要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播放朗读录音)
2、请大家把课本拿好,咱们也试着来读一读课文。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把每个字读准确。自由地读,开始。
3、出示第一组汉字:详 幅 叭 催 脏 糟 谁会读这六个字?
这六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左右结构,他们的部首都在左边。书写时,左边的部分要写得窄一点,右边的部分要写得宽一点。)
4、再看这两个字。出示第二组生字:奖 筋 谁会读这两个字?
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三、读句
1、同学们,玲玲的爸爸也读了这篇课文,读得非常好,只可惜,他有一个字读错了,你能听出来吗?
把课本拿好,要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播放朗读录音)哪个字读错了?(叭,读成了pā)
2、希望咱们班的同学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能读准确,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拿好课本,咱们再好好地练一练。
3、出示:
●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这段话中有三个生字,谁能读通顺?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这段话中只有一个生字,谁来读?
●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这段话谁能比玲玲的爸爸还读得好?
●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这段话中有一个字,不小心的话也会读错,谁来试试看?(表扬读准“趴”字的学生)出示:叭 趴
第一个字为什么是口字旁,第二个字为什么是足字旁?(“叭”表示声音,所以是口字旁;“趴”是一个动作,脚和身子贴在地上,所以是足字旁。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咱们是手和身子贴在桌面上。
●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段话是课文中最难读的一段话,谁来挑战?读出高兴,读出自信。出示(三个田字格):肯 脑 筋
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月”)这三个“月”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看老师写“肯”。“止”下面的一个横要写长,“月”的竖撇变成了一竖,这个“月”要写得稍微宽一点。
请同学们拿出写字本,打开,拿好铅笔,检查一下自己的握笔,再检查一下自己的坐姿。保持住,认认真真写两个。
再看老师写“脑”,“月字旁”要写得瘦长,右边留出足够的空间,一点一横长,接下去该写哪个笔画?一撇一长点,最后写竖折,竖。
“筋”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月”字稍短,“月”和“力”的空间各占一半。拿好铅笔,保持正确的坐姿,把“脑筋”两个字认真地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出示:
端详 评奖 弄脏 脑筋 一幅画 小花狗 懒洋洋 叭的一下 趴在楼梯上 看谁读得有声有色?
二、哭了
1、板书:哭了
谁来读一读玲玲“哭了”的一段话? 出示: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自己读一读。
玲玲为什么哭了?(玲玲不小心把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心里一定很——(难受、后悔、自责等)。请你带着难受(难过、后悔、伤心)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
2、同学们,不就是一幅画吗,弄脏了就弄脏了,有什么好哭的!还有什么原因让玲玲哭得这么伤心?
(1)玲玲画了好长时间,画得特别认真。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画了好长时间,已经很晚了,很迟了,很不容易,她画得太认真了。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时间长?(强调“时间不早了”“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好几次,她画得太认真了!)
第二句话,谁能读出玲玲的着急和无奈?(强调“来不及了”)(2)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特别喜欢。
●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从哪看出玲玲喜爱自己的画?(满意、端详)
你知道“端详”是个怎样的动作吗?(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她太喜爱自己画的这幅画了,把它当作了宝贝拿在手里看了又看,不停地欣赏。指导朗读。读出喜爱、激动、兴奋之情。
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把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弄脏了,把自己喜爱的画弄脏了,心里当然很难受、很伤心、很后悔,所以玲玲哭了起来。
三、笑了
1、板书:笑了
(指着板书)谁来读一读玲玲“笑了”的一段话? 出示: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自己读一读。
玲玲刚才还在哭,现在怎么笑了?(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一点都看不出弄脏的痕迹。)出示前后两幅图画。
你觉得哪一幅更好?(第二幅比第一幅更生动了!)指导朗读。读出喜悦、满意之情。
2、在“哭了”和“笑了”之间画上一个箭头。
(指着板书)同学们,从玲玲的“哭了”到“笑了”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自己读一读。
这是爸爸说的一段话。谁来自信地读一读?(板书:坏事 好事)
如果要在这个箭头上写四个字,你会写哪四个字?(肯动脑筋)玲玲刚才动了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想了想)
除了玲玲动了脑筋,还有谁也动了脑筋?从哪看出来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在看的过程中动了脑筋。)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往往”两个字能去掉吗?(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3、下面,俞老师要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 ● 有一天,你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到别的班级借一本)
●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忘记了!(打电话给同学或老师,问一问)● 你不小心把家里的白墙壁弄脏了!(在脏的地方放一盘花,或挂一幅图画)● 你的裤子膝盖上磨出了一个窟窿!(用小动物的布料补上去)
4、最后,俞老师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出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求助。(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哭了 肯动脑筋 笑了 坏事 好事
(2012年4月20日晚)【课文】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