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探究
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探究
摘 要:技工院校语文教育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抓住其根本――?Z文教材。构建一套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语文校本教材,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语文校本教学,是平顶山地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需求。本文从弘扬本土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论述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平顶山技师学院语文校本教学的意义,并对如何将本土传统文化引入语文校本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平顶山 本土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2010年《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注重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训练延伸到运用。”就我校而言,而要想真正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校本教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语文校本教材的意义
(一)弘扬本土传统文化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根基。平顶山地区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所属的?砣晡幕?源远流长,博大辉煌。其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应国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方城之外’文化;第三阶段是汉魏汝颖文化;第四个阶段是唐宋汝州文化;第五阶段是明清?砣晡幕?。”此外,平顶山地区自古以来涌现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如尧之裔孙刘累、叶公沈诸梁、墨子、汉代张良、韩安国、冯异、唐代诗人刘希夷和祖咏、名列唐代四大贤相的姚崇、两宋之际著名抗金将领牛皋、清代《歧路灯》作者李绿园、武术家心意拳大师买壮图等,另外,平顶山名胜古迹也很多,如尧山、墨子故里、郏县三苏坟、北宋汝官窑遗址、紫云书院、叶县县衙、马街书会等。所以,应充分利用平顶山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弘扬本土传统文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将本土传统文化引入语文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直观、感性地接受传统文化。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语文素养较低下,通过最直观、最感性的本土传统文化的接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诗经》中开篇《关雎》,这首诗描写一位青年痴心男子对心中所爱女子的思念之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河之洲”的这条河到底在哪里呢?追溯历史考证,故事就发生在今天平顶山舞钢市十三里河。学生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来了学习兴趣。老师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这首诗。在比如《诗经》中的《汝坟》,汝是指汝水,坟是指汝水提岸。汝河很多学生都知道,有的还在里面游过泳。通过古诗中这些贴近学生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
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平顶山技师学院语文校本教材,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教师通过引入本土传统文化,必然会引起其知识结构的重建。本土传统文化的引入,使教师享有了专业的自主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平顶山传统文化有所熟悉,掌握其中的文化底蕴。因而,语文教师在研究平顶山传统文化,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语文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提升。教师由此获得深层次上成长的机会,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从事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的开发研究,接受所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自己确定搜集和整合信息,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增强教师从事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得教师在参与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开发的角色定位上升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如何将平顶山本土传统文化引入语文教学
本土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等。将学生生活传统的本土文化,作为教育学生的教学资源,将学生引进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情境中去,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使其轻松地建构知识,促进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熟悉的知识背景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大大增强,这就改变了技工院校学生消极学习语文的方式,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变疲于动手为主动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以平顶山郏县三苏坟为例,将“感悟苏轼”专题引入语文校本教材。
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茨芭镇苏坟村的东南角,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坟墓。三苏是四川眉山人,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苏辙于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在这期间,苏轼从定州南迁至英州,便来到汝地与弟弟相会。苏辙就领着哥哥苏轼游观汝州的名胜古迹。那时郏城县属于汝州管辖,自古以来就号称“龙凤宝地”,尤其是黄帝钧天台更是名胜一时。苏轼、苏辙兄弟两人便登上钧天台,北望莲花山,看到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很像他们的家乡――四川峨眉山,于是兄弟二人就议定此地作为他们的归宿之地。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去世,留下遗嘱将自己葬在汝州郏城县钧台乡。第二年,其子苏过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公元1112年,苏辙在颍昌离世,其子将苏辙与苏轼葬在一处,时称“二苏坟”。苏洵本来葬在四川眉州眉山。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将苏洵衣冠冢建于苏轼、苏辙两公冢之间。于是,二苏坟从此也就成了三苏坟。
由于三苏坟位于平顶山郏县,不少学生都去过。结合此种情况,将苏轼的6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篇赋《前赤壁赋》和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以及周国平《诗人的执着与超脱》等研究苏东坡的文章引入语文教学,开设《感悟苏轼》专题。这样通过老师的专题讲解,学生的阅读会更充分,感悟也会更时深刻。
三苏祠大门的楹联乃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写,“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这两句诗既肯定了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又说明了三苏祠的重要意义。进入大门后,在祠堂的正殿门前还有一副对联闻名全国:“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这副对联中,“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四大家”还将苏轼的小儿子苏过包括其中。由此还可将“对联”专题引入语文校本教材。
此外,平顶山的马街书会、叶县县衙、应国古城等也是很好的引入语文教学的资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优秀文化的积极利用,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其意义则是不言而喻的。本土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和鲜活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是极富魅力的语文课程资源,亟待更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潘民中、李瑞、杨晓宇.平顶山名胜古迹[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7.[2]薛海文.海文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3]薛海文.诗花词语赋春馨[M].北京: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4]侯光复主编.儒家道家经典诠释之诗经卷[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5]潘民中.古?砣晡幕?简论[J].平顶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注释
1.潘民中.古?砣晡幕?简论[J].平顶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
第二篇:新建 M将传统文化引入班级文化建设)
将传统文化引入班级文化建设
摘 要:班级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班级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它会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添上厚实的新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班级这一主阵地,寻找各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以体验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荣,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
引入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的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一、传统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精华,一个民族没有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深植大地永不可拔的根。同样的道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
班级文化建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环境。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建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能使班内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整个班级充满朝气,对学生的智能发展、人文品格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连同校园文化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添上厚实的新羽。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班级这一主阵地,寻找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以体验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起点和基础,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二、现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的状况和问题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风貌,它不一定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存在,而往往表现为一个班级的隐性特质、制度、学生思想倾向与文化品位的综合体。这是一种影响学生思想发展的无形的力量,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往往能带动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多元文化思潮被多元经济形式裹挟着进入了中国社会。与此同时,经历两千余年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自“五四”以来多逢变革,已经大大削弱了在国民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我国社会内部思想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是当前社会的总体思想形态。
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绵延不变的便是基于一种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即使在现阶段,这种“共同文化”正在经历新的蜕变,但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思想仍然不失为促进学生价值观形成、增强其道德修养的一条可靠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即便当下中学生的行为或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已经是存在于中国人基因里的物质。由此,班级文化积极地取法于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的班级文化的良好建设。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
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把了解中华灿烂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民族文化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班级文化。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晨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映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古诗文、格言和名篇佳作的诵读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要全面加强学科德育渗透,使学科教学实现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和谐统一,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铸德工程、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突出抓好爱心教育,抓好诚心教育,抓好孝心教育,抓好仁心教育,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自我教育、自我体现,发掘和运用传统美德资源,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中华民族的美德,使之沁人心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第三篇:七年级《探究山西》教案 校本资源 地方教材
探究山西教案
七年级
岢 岚 三 中
2015年11月17日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谁不说俺家乡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山西这一名称的由来,了解家乡的位置和行政区划及家乡的人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山西名称的由来,了解家乡的位置和行政区划及家乡的人口 【课堂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由郭兰英演唱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自学课本了解山西名称的了解山西名称的由来太原的由来及相关的桐叶封弟的历史故事(提问学生说)2.掌握家乡的位置和行政区划:(提问学生说)
内蒙古 陕西 河北 河南平行四边形 南北682千米 东西385千米 面积15.6579 千米2 占全国1.63% 经纬度
北纬34°34′58“---40°44′30”之间 东经
110°14′42“---114°33′17”之间
3.了解山西的位置对山西的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提问学生说)(中部经济带,利用东部资金技术人才,利用西部资源,联系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开发建设,扩大外贸)4.了解古代山西---南北方的大通道及山西的著名关口(提问学生说)(娘子关,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5.掌握家乡的位置和行政区划(提问学生说)
(11个省辖市,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现有人口3427.36万)6.家乡人口分布特点及古今的人口变化流动原因(提问学生说)
三、学生归纳总结本课要点(提问学生说)
第一单元第二课
家乡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山西的地势与地形;山西的气温与降水;知道山西的河流与湖泊;黄土地上的人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重点】 山西的地势与地形;山西的气温与降水;山西的河流与湖泊等。【课堂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山西地形图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厚厚的黄土覆盖的高原山地,由北向南雄峙着两列并列的大山脉,太行山和吕梁山。省内最大的河流汾河在两山之间自北向南流淌最终汇入黄河。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山西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其中东部山地有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中部为呈S型排列的断裂盆地,从北到南依次是____ ___ ____ _____ ___。西部高原山区是以_____山为主体的山地和黄土覆盖的高原。
2.山西的地形情况是:____多,__少。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_____。
3.山西的气候是比较典型的____气候。
4.山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分属_____、______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____,海河流域占_______。5.山西境内名泉不少,但湖泊稀少,运城附近的______为本省最大的湖泊。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人们说五台山是“清凉世界”,除了佛教意义之外,从自然角度而言还有什么含义?.当恒曲县的气温为34摄氏度时,五台山北台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太原市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类型。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_月,最低出现在____月;降水集中在____月,冬季的降水量为____,夏季的降水量为________。
3.从汾河日趋干涸的变化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你家所在地有河流或湖泊吗?从历史上看,它的流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1.山西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山地、中部盆地 和 西部高原山区。其中东部山地有恒山、五台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中部为呈S型排列的断裂盆地,从北到南依次是大同、昕定、太原、临汾、运城五个盆地。西部高原山区是以吕梁山山为主体的山地和黄土覆盖的高原。
2.山西的地形情况是:山地多,丘陵多,平原少。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
3.山西的气候是比较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山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62%,海河流域占38%。
5.山西境内名泉不少,但湖泊稀少,运城附近的盐池为本省最大的湖泊。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对照我们在电视、电影和其他图片资料中看到的南方水乡居民,看看它们与山西的四合院有什么区别;请大家讨论一下形成这些差别的原因。
第一单元第三课
富饶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山西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和铝土资源的储量以及开采情况
2.了解山西的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教学重难点】:煤炭资源的储量以及分布情况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启发谈话法 【课堂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山西的煤炭分布图,山西资源丰富,素以“煤炭之乡”闻名中外。全省74%的县区有煤炭储藏。山西还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制造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30%以上,矿业是山西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山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_____,位居全国_____。含煤面积达到6.19万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______。2.山西的煤炭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炭产地。
3._______矿是山西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山西铝土矿资源极为丰富,是山西第_____大矿种,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储量的38%。
4.山西素有“________”之称。除黑色的煤炭之外,白色的______、红色的______、黄色的________以及青色的________等都是山西占据优势的资源。
5.当前,山西矿产资源在保护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全省矿产资源总量虽大,但可供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却较少;矿产资源开采破坏、浪费严重。同时,地质灾害事故屡有发生。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你的家乡有什么地下资源?给你的家乡带来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资源的开发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请你想一想,与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相比,我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目前山西省是能源强省,却不是经济大省?
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1.山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位居全国第一。含煤面积达到6.19万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39.6%。2.山西的煤炭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同、宁武、太原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炭产地。
3.铝土矿是山西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山西铝土矿资源极为丰富,是山西第二大矿种,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储量的38%。4.山西素有“五色省”之称。除黑色的煤炭之外,白色的石膏、红色的铁矿、黄色的硫磺以及青色的石灰石等都是山西占据优势的资源。5.当前,山西矿产资源在保护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全省矿产资源总量虽大,但可供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却较少;矿产资源开采破坏、浪费严重。同时,地质灾害事故屡有发生。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请和同学讨论:煤究竟给山西带来了什么?
煤运人士:中国商品外运煤70%出自山西。50年来,山西共开采了60亿吨煤,60%以上运出了省外,全省5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煤炭。环保人士:挖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平均每挖1吨煤就损失2.5吨水。挖煤造成地表坍陷和房屋裂纹,再加上水源枯竭,使得一些村庄不得不搬迁。
经济学家:受短期利益驱动,一些人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了煤炭资源。实际上煤不是挖的越多越好,而应适量,并兼顾环保,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一单元第四课
人说山西好风光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感受山西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晋韵悠悠的村院文化; 了解山西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了解山西革命历史纪念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西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晋韵悠悠的村院文化; 了解山西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筑 【课堂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歌曲是我们家乡自然风貌的真实写照。学完这一课,你一定会深刻地感受到:山西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明,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辉映、多姿多彩的地域风光。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等自然景观。著名的有:_______瀑布,素有“塞北第一名山”美称的_______,位于忻州市区东南系舟山腰的_______。
2.山西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各种植物多达________余种。其中,优质牧草植物100多种,药用植物900多种,红豆松、山白杨等13种植物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山西省已发现两栖动物_______多种。
3.山西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著名的有山西应县木塔、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及殿前的鱼沼飞梁、五台山、平遥古城等等,不胜枚举。
4.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尚存1300处左右,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集中在晋中一带,是明清时期晋商大贾修建的豪宅大院。如_____、太古曹家大院、_____、榆次常氏文化。
5.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______旧址、武乡王家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等。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请参看下图,查一查他们各自在山西的什么地方?有什么特色?
2.美国初中生约翰史密斯来中国旅游,他对中国得民居非常感兴趣,从南到北参观了中国得各种古建筑。他也很想来山西旅游,请你为他设计山西三日游的旅游路线并写一篇相关的导游文章。3.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然而山西的旅游业仍不发达,许多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知”。人们说“旅游一动百业兴”,请你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1.地理位置和地形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造就了山西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等自然景观。著名的有:壶口瀑布,素有“塞北第一名山”美称的北岳恒山,位于忻州市区东南系舟山腰的禹王洞。
2.山西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各种植物多达27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植物100多种,药用植物900多种,红豆松、山白杨等13种植物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山西省已发现两栖动物380多种。
3.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和“中国古代艺术宝库”。著名的有山西应县木塔、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及殿前的鱼沼飞梁、五台山、平遥古城等等,不胜枚举。
4.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尚存1300处左右,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集中在晋中一带,是明清时期晋商大贾修建的豪宅大院。如祁县乔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氏文化。
5.山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王家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等。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然而山西的旅游业仍不发达,许多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知”。人们说“旅游一动百业兴”,请你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一单元第五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山西丰富多彩的节庆与民俗,红红火火的庙会,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的宝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俗节庆,庙会,民间艺术与饮食文化
一、导入新课:讲述寒食节由来介子推的故事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了解山西丰富多彩的节庆与民俗有哪些?(提问学生说)2.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和两种。
3.了解山西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地方小吃。4.了解山西民间艺术的宝库,艺术形式有: 表现了反映了寄托了。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山西有哪些节庆与民俗(提问学生说)2.山西别具一格的地方小吃
四、知识梳理,总结记忆:
五、完成来自家乡的报告
第二单元
追溯家乡文明的足迹
第六课
问我祖先在何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山西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历史;探究与山西有关的上古传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重点】 1.丁村人的踪迹
2.玫瑰部落的生活 3.异彩纷呈的陶寺文明
4.美丽动人的上古传说 【课堂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说山西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黄河文明的源头。早在180万年以前,在今天的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许多古老中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都与山西这片土地息息相关。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山西襄汾县 的发现,使成为一个同周口店一样声名远扬的地方。2.经过数十年的考古挖掘与研究证明,在流域存在着一个包括旧石器时代初期、中期、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3.目前,山西已经发现了
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居全国之首。4.陶寺遗址距今 年,总面积万平方米,包括当时的居所与墓葬两部分。
5.传说中许多著名的人物、、、、、、等,都能在山西这块土地上找到其生活的痕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探究活动51页:说出两个不同地区出土的装饰品有何异同,他们的出土说明了什么?
2.请你描绘土鼓的形状,猜猜它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并用黄土仿制一件乐器,试着让它发出声音。
3.收集有关山西的传说并探究这些传说产生的原因。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此项活动,共同完成一期板报。(2)板报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3)全班进行故事交流,并谈谈小组成员是如何共同完成这项活动的。
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1.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的发现,使丁村成为一个同周口店一样声名远扬的地方。
2.经过数十年的考古挖掘与研究证明,在晋南汾河流域存在着一个包括旧石器时代初期、中期、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
3.目前,山西已经发现了2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居全国之首。4.陶寺遗址距今4500年—3900年,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包括当时的居所与墓葬两部分。
5.传说中许多著名的人物如女娲、炎帝、黄帝、蚩尤、唐尧、虞舜、夏禹等,都能在山西这块土地上找到其生活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山西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黄河文明的源头。早在180万年以前,在今天的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上古时期,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养育文明成长的这片土地上。
第二单元
第七课 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古代山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山西在历史上的地位;知道在山西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决定乾坤的重大事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重点】了解烽火不断的古代山西三晋烽烟、长平之战、乱世强藩、李渊起兵晋阳、三攻晋阳。【课堂活动流程】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山西在历史上的地位;知道在山西大地上曾发生过的决定乾坤的重大事件。
教学重难点:三晋烽烟、长平之战、乱世强藩、李渊起兵晋阳、三攻晋阳。
一、新课导入:
历数古代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山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足以让今天的山西人自豪。这一课讲述了古代山西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决定乾坤的重大事件,它将激励着每一个晋国的后人壮志凌云,脚踏实地,建设家乡,振兴山西。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公元前年为晋国走上富强成就霸业创造了条件。之战为晋文公成就百年霸业。
2.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打败了实力最强的智氏,形成了“”的格局。
3.公元前262年,秦国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与赵国在近)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次战争。
4.公元304年,匈奴人在山西左国城(今离石)起兵,宣告汉国成立,拉开了我国历史上 的序幕。
5.从山西崛起的帝王有后唐、后晋、后汉汉。于是有了这样一种 说法:“山西是个出皇帝的地方。”
6.618年5因为李渊7岁时继承祖父的爵位唐国公,所以定国号为“”。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城濮之战为我们留下了“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吗?请再收集一些资料,看看与山西有关的成语和典故还有哪些?
2.1988年,在太原南郊金胜村挖掘出来晋国诸侯赵简子的墓葬。目中陪葬物十分丰富,其中有大量的车马。按照周礼的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用车马作为陪葬品。为什么卿大夫赵简子能用如此多的车马作为陪葬品呢?说明了什么?在陕西还有更庞大的车马坑,你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吗?
3.“纸上谈兵”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假如廉颇没有被赵王换掉,秦国能够取胜吗?
4.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形成有少数民族在山西左右天下的局势。五代时,山西更是帝王辈出。请你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请你汇总讨论的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5.野 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世人广为传诵的佳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秋天静逸安闲的山野景色图。他的作者是山西籍(今万荣县)的初唐著名诗人王绩。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历史现象,唐代山西籍的诗人多,而且许多王姓诗人的籍贯都是山西。请和同学探讨,为什么唐代山西诗人多?为什么山西籍的王姓诗人多?
四、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1.公元前636年晋文公成为霸主,为晋国走上富强成就霸业创造了条件。2.公元前453分晋国”的格局。
3.公元前262发生 探究山西导学案第七课 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古代山西_文档下载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次战争。4.公元304了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序幕。5.有了这样一种说法:“山西是个出皇帝的地方。”
6.618年57岁时继承祖父的爵位唐国公,所以定国号为“唐”。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历史便已定下这样一个基调:天下视山西而定。直至清代,山西始终被看做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请你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材料,除本课内容之外,山西还有哪些影响全国的人和事?和同学一起探讨,为什么古代山西在政治、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单元
第八课 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第二单元
第九课
勇于开拓的山西人第二单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山西商人部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创业精神,被西方学者称为“山西精神”,不过准确地讲,应该是晋商精神余秋雨先生曾经做过精彩概括:一是潇洒经商,二是艰苦奋斗三是讲究信义四是目光远大讨论:今天的山西商人与过去相比是否存在差异?为什么?
第二单元
第十课
近代沧桑话山西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山西工业、教育的发展;
知道党组织在山西的建立、发展。
教学重难点:近代工业的出现;山西第一条铁路;山西大学堂;辛亥北方首义;中共党组织在山西的建立。
一、新课导入:
鸦片战争以后,承载着厚重古代文明的山西和全国一样,开始了充满痛苦和希望的近代化进程。随着近代文明的开始,山西儿女在痛苦的沉沦中觉醒、抗争。动摇了腐朽的专制统治,推动着近代山西的巨变。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大地的是山西巡抚。1882年,在太原城东北建立了一个新药局。这是山西第一家的近代企业,标志着山西近代工业的诞生。
2.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的人是山西巡抚
1898年,他办起了这是山西早期的兵工厂。1892年,又在太原城内的三桥街办起了山西最早的民用工业企业。1902年,接管了官办的“晋升火柴局”,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创办了山西省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企业。有人说,堪称“山西近代民族工业之父”。3.2007年,山西省第一条铁路 度过了百岁生日。原名,全长
千米,其中在山西境内的境内的一段长170多千米。4.在太原侯家巷太原师范学院的校园里,坐落着一栋青石结构的两层楼房,这就是山西第一所高等学府的旧址。5.1884年,晚清山西书院中体制最完备、教学质量最高的 在太原桥头街创立。6.辛亥太原首义后,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统治山西大38年之久。7.1917年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阎锡山先后推行“
”、“”等政策,使地处内陆的山西声名鹊起,成为誉全国的“模范省”。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在当地开展调查活动,看看在自己的家乡,最早参加革命的故事,开一个主题班会,看谁的故事讲得好,并以我们的革命故事为材料制作一期校报。
第二单元
第十一课 热血浇灌胜利花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东征到山西;知道山西抗战的史实,掌握忻口战役;知道重庆谈判间的上党战役;了解太原的解放。【教学重难点】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解放太原。【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八年抗战,山西始终是主战场。山西的新生来之不易,它是无数英烈和先辈
用生命铸成的凯旋之门,用热血浇灌的胜利之花。
二、导读自学,书中探宝
1、东征红军在山西转战 县,历时 天,扩充红军 人,并在山西播撒下了抗日的火种。
2、陕西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是为了纪念。3、1937年10月间进行的,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4、,八路军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5、1936年9月,在太原宣布正式成立,阎锡山接受 的主张后,邀请 等人回山西工作。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共建立了 块重要的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块,分别是、、。
7、战役是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攻城战役。
8、上党战役从 开始,经历了 三个阶段。
9、从1948年10月开始,发起了太原战役,经历了 三个阶段。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红军东征途经山西50余县,是哪些县呢?
2、国共两党在山西是怎样共同抗战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毛泽东曾针对上党战役讲:“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你认为毛泽东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说说毛泽东等人在山西留下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以山西为主体建立起三大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同抗日游击战争首先在山西开始的那样,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第一战——上党战役也是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打响的。
第四篇:江苏无锡一小学将麦秆画引入校本课程
http:///
江苏无锡一小学将麦秆画引入校本课程
小小麦秆能做什么?除了编织草帽、做工艺品外,它还可以成为作画原材料,“登上”小学教育的课堂。26日,记者从无锡市锡北镇东房桥小学获悉,该校已将麦秆画引入校本课程,鼓励学生们学习麦秆画,此前,该校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屡屡获奖,并被选定为无锡市的特别赠品送给新加坡客人,成为无锡国际交流的“友谊使者”。
“主要是出于传承民间艺术的考虑”,谈及为何要将麦秆画引入校本课程,东房桥小学校长许志君如是作答。据了解,2008年起,东房桥小学开始将“麦秆画”列为校本课程,并聘请老艺人为“麦秆画”创作的指导顾问,76岁的陈增益老人就是顾问之一。
“当年,这里的村民喜欢将麦秆画布置在中堂上。年轻时,我就学会了这门手艺,贴补家用。”陈增益说,如今的家庭中,用麦秆画做中堂装饰的越来越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能在晚年让孩子们把这门技艺流传下去,自己很欣慰。
记者在东房桥小学校园里看到,该校教室里、走廊上到处都挂着学生的麦秆画作品。在校园东侧一楼,学校还精心布置了一个50平米左右的麦秆画陈列室,陈列室系统的展示了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和该校师生的各类麦秆画作品。据介绍,每年儿童节前后,同学们都会从家中带一捆到学校来,这些就是课堂上麦秆画创作的材料。
“麦秆画制作要求心灵手巧”,东房桥小学麦秆画教学专家华亚萍介绍,一幅麦秆画成品,需要经过“泡、刮、贴、染、烫、剪、烙”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照创作图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
“麦秆画制作工序复杂,整个过程全凭手工完成,一幅作品需倾注心血与智慧,更离不开细心、恒心与毅力”,华亚萍指着一幅题为《雄风》的麦秆画告诉记者,创作这样一幅作品,从刮麦秆开始到制作完成,至少要一个星期。
记者看到,《雄风》背景为一张黑色的卡纸,上面除公鸡、石头、梅花等基本元素外,还有“为国庆六十周年作”和“雄风”等字样,这些都是由染色或者没有染色的麦秆粘贴而成。细细观察,在梅树的枝干上,还留下了经电烙铁特殊处理过的焦黄印痕。
据悉,近年来,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东房桥小学孩子们的麦秆画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一些作品还远赠英国友好学校,在不久前举行的“无锡新加坡”校长论坛中,东房桥小学的麦秆画被选定为无锡市的特别赠品送给与会新加坡校长留念。
第五篇: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 自由落体运动》 的教学设计(共)
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作者:李耀标 文章来源:物理教学探讨 点击数:
835 更新时间:12/26/2005
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广大高中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促进课程三维目标实现的体会。
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教师出示实验1装置,如图1)这一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挂在细线下的小球。小球是静止的,它受几个力? 学生:受两个力(重力及线的拉力)。学生:(思考与讨论并猜想)V0=0,小球竖直向下运动。
教师:如果我用火把细线烧断,烧断后拉力消失,小球只受重力,小球运动如何? 教师:(演示,用火将线烧断,小球自由下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新课教学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教师:下面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2:用一个硬币和一张小纸片,让两者同高,同时落下。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硬币和小纸片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学生:不同,重的硬币下落快,轻的小纸片下落得慢。
教师:能否得出结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下落快慢由重量大小决定”? 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实验3:将实验2中的硬币用双面胶粘在小纸片的中央(纸片面积比硬币大),与另一相同的硬币同高、同时落下。
教师:(下落前问学生)粘上硬币的纸片下落更快还是更慢?请同学们猜猜看。生1:粘上硬币的纸片一起下落更快,因为两物总重量大于每一物的重量。
生2:不对,粘上硬币的纸片一起下落的速度介于两者之间,因为下落快的硬币会被下落慢的纸拖着而减慢;而下落慢的纸会被下落快的硬币拖着而加快。
两种回答存在矛盾,使学生对前面两位同学的结论谁对谁错产生疑问。教师演示,观察结果:粘上硬币的纸片一起下落比硬币更慢。
教师:上述实验看出,重的物体,有时下落快,有时下落慢。如果让两张等重的纸同时下落,哪一张先着地?此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给学生多维思考空间)
实验4:让等重的纸团和纸片同时、等高下落。观察结果:纸团落得快,表明重量大小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教师:为什么等大的两张纸,形状不一样,其下落快慢不一样? 学生:可能是空气阻力的影响。
学生提出:如果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教师启发学生,从简单着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去研究问题,并且让学生猜想在没有空气条件下,会出现的现象。)
实验5:“牛顿管”实验
把管内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后,管内形状质量不同的金属片、鸡毛、在管直立过来时,它们同时到达管底。即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快慢相同。这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不同物体自由下落快慢都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
让学生思考判断下列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①下扔的物体运动;②下落的铁制物,下方有一磁场;③跳伞员下落;④自由落体运动中的某一段。然后由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①、只受重力;②、初速V0=0(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并强调:①②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教师:下面我们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
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作者:李耀标 文章来源:物理教学探讨 点击数:
836 更新时间:12/26/2005
教师展示CAI课件:对自由落体(小球)进行频闪照相得到频闪照片。
学生观察(图2)频闪照片(不加网格线)后思考、讨论得出:①轨迹是一直线;②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小球速度V越来越大,即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学生观察(图3)频闪照片(加上网格线)后,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回答小球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s=恒量或h1:h2:h3:„„=1:3:5:„„)
3.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①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什么都相同? 根据初中所学公式G=mg推出:g=G/m=2G/2m=3G/3m=定值。②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通常计算中取9.8m/s,粗略计算中取10m/s。
5.运动规律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公式,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Vt=gt;h=1/2gt;V2t=2gh。探究教学的策略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能激起问题的事物或现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建构知识的活动。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以科学问题吸引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要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不平常的现象、奇异的事物、矛盾的结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解决不了的事情等。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感,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22②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善于促进学生思考,善于捕捉学生的不同想法,善于引导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③每个猜想与假设必须有经验、知识等作依据。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可能逐个设计实验验证,可以通过随堂小实验或适当的分析讨论、阅读相关材料等方式得出结论。
④科学探究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集思广益。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求得共识的机会,让学生争议交流,各抒己见,这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相互启发形成共识,解决问题。⑤科学探究需要结论,更注重过程,但教学中对不同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不一定要追求完整,形式可以多样化,所需时间可不要很长。
⑥由于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科学探究活动,只涉及部分要素,因此会出现有些要素在很多探究活动中经常涉及,而另一些却涉及很少,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够平衡。教学过程可注意适时、适度地选用相关的课题进行弥补性训练。(责任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