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李镇西老师一样当好班主任
跟李镇西老师一样当好班主任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体会 如何才能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直是我萦绕头脑的问题,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 __《怎样做好班主任》 李老师从创建良好的第一印象,班干部的培养,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走进学生的新心灵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要做好班主任首先要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李老师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写信,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老师的责任心,老师的与众不同,送给学生见面礼《爱心与教育》一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远的文化视野,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样做由不得你的学生不亲你、不近你。
要做好班主任就要帮助孩子,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班干部的民主选举产生,培养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新意识,班干部的轮换制,及班干部的互相监督制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多数人的能力,才使得班级始终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
要做好班主任班主任还需走进孩子的心灵,应该知道每个孩子在想什么,做孩子最信任的人 对与孩子们的倾诉要善于倾听,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一个好班主任,要对每一位同学负责、关心、爱护,对他们点点滴滴的问题都不放过,与学生一起玩,一起乐,陪伴每一位同学快乐成长,相信学生会记住你的。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 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今后我一定要多找几本李老师的书读一读,特别是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著作,我想我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经验和方法的,那我的班主任工作肯定会好做多了,我对自己有了信心了。谢谢李镇西老师!
荷花镇望家小学
刘成学
2013/7/28
第二篇: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
李镇西《这样当好班主任》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博士认为:若想实现对儿童“合理的教导”,只有一条路——走进孩子的心灵。首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先创造好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一,班主任自己应该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第二,不断完善自我,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第三,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班级管理应讲究民主,增强班级活力。第四,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班级管理是一项可以给人以精神幸福、让人美丽的劳动。享受着教育学生的幸福,而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我们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第三篇:跟李镇西老师学做班主任
跟李镇西老师学做班主任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
今年暑假,我静心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心潮澎湃,原来班主任的思想应该这样,原来班主任应该这样做,原来班主任还可以做到如此优秀,做到“最好”……在以后的日子里,《做最好的班主任》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最无私的老师,激励我、指点我、鼓励我,给我的班主任工作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最好的班主任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就是李老师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最好的班主任”的境界靠拢的全程实录。
学习李镇西老师什么呢?我们可以罗列出上百条,因为李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太多了。在这里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悉心耕耘,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平等的种子
李镇西老师不止一次的呼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平等‛不仅仅指学生之间,也指师生之间。在新生进校之初,李老师总是先和学生们一起制定《班级纪律管理条例》,《条例》中不但在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也对班主任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 1 《条例》一旦制定,就得严格执行,这样使班级管理水到渠成的由‚人治‛变为‚法治‛。
在新学期开学初,我也尝试着李老师的班级管理的方法。为了体现‚平等‛,我让学生们民主投票选举班干部。我既没有提前公布候选人,也没有向学生做什么暗示,只是让参加竞选学生干部的同学做简短的‚即兴演讲‛,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选出能胜任学生干部的同学,最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唱票,根据得票多少选出学生们爱戴的班干部。班干部各司其职,依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安排其负责班级的学习、纪律还是卫生等任务。
学生干部推选出来,我又有条不紊的领学生一起制订我班的‚法律‛——《班级公约》。第一周周末,我让学生们回家自拟一份《班级公约》,然后小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反复的商量推敲,我们一共制定了包括学习、纪律等规定共24条。
二、耐心引导,帮学生培植出‚自我教育‛的幼芽
李镇西老师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绝不是一块处女地,而是一片已经或正在生长着美好幼苗的肥沃田地。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因此,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首先不是‘灌输’,而是‘发现’;同时也教会学生‘发现’,自己克服缺点。‛老师要循序善诱的教会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使学生充满自信,不断自觉地战胜自己的弱点,使学生达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学生干部是学生自己选举的,也是自己爱戴的;班级‚法律‛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并参与了整个的制定过程;老师带头遵守班级的‚法律‛,并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学生们当然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也心甘情愿的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级‚法律‛,并诚心希望接受老师、学生干部的监督。我又一再提醒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我管我。现在我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我们应该给六七年级的同学做个榜样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学生们使劲的点点头。在开学的这一周的时间里,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自我管理的妙处——上课交头接耳、窃窃自语的少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多了;早读主动读书的多了,随意走动的少了;地上的垃圾少了,见到垃圾主动捡拾的多了;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安静的读书做作业的多了……
三、拥有并保持一颗爱心,并学会爱学生
大家都会说:“教育要有爱心”。传统意义上的爱心,就是无私的奉献与给予。教育仅仅靠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可以了吗?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时,李镇西老师提出了“四心”:①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②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③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④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应该说,所有的老师对“奉献之心”都有足够的认识,并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对“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 3 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老师反复的强调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只有心心相印,教育才谈得上真正的成功。只要孩子依恋你,只要和孩子有了感情,嬉笑怒骂皆成教育。”然而,爱学生一时半会儿容易,一辈子坚持爱学生就很难做到了。从教几十年,李老师始终对他的学生有着深情的依恋和牵挂。他连双休日都在牵挂着学生,每到双休日他都恨不得赶快来到星期一,因为这样又能和学生在一起了。他的学生也和他有同样的感觉,也盼着和李老师在一起。李老师教过的学生无数,互相牵挂的无数,即使已经毕业了,成家立业了,生儿育女了也一样牵挂着,这样的例子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比比皆是,这些不都是李老师爱心的体现吗?
四、坚持写作,善于积累
李老师走向成功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坚持不停地写作。他每天都坚持写1000字以上的日记。他平时写的日记主要是以下四种类型:教育书信(写给学生、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的都有)、教育手记、教育论文、思想随笔。他说:“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就是总结提炼你们的教育智慧。你们不要说自己文笔不好。我没有要求你们写小说诗歌,不过就是用朴素的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写故事,怎么做得就怎么写,不许要动脑筋的。如果每天都能写一点,或者说一周写一篇,甚至一个月写一篇,一年两年下来,你们都会有一笔财富。每天的生活经历都是财富,记录每天的教育故事,就是采矿,时间一长,经过提炼,这些矿藏都会变成黄金!这是教育对你们的馈赠。”很多老师怕写论文,李镇西很反对老师们写深奥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教师写论文只要写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对实践的思考就行,很简单的。李老师认为一个优秀老师和一个平庸教师还有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我们不及时记录,很多教育财富就从我们的指缝中白白流失了,多可惜啊!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班主任,应该成为每个班主任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第四篇:学习李镇西老师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感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旧街中学胡全生
这学期,不仅参与了教师行动网学习,我还主要学习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再剖析自己18年的教育生涯,感觉很惭愧。今天我主要谈谈对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在教育中坚持平等。在我的脑海里,我对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解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好与差,家庭背景高与低,经济状况贫与富,我们对他们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然而在李老师的著作中,在教育中坚持平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求我们老师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二是坚持老师与学生的平等。
我想对于平等的第一层含义我们老师可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平等的第二层含义要想做到恐怕比较难了。
例如,每当我们老师向学生借一样东西时,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把东西借给我们,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双手送上。而学生有求于我们时,我们是否也会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他们?是否有懈怠的时候?在校园里师生相逢,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是否送上一个微笑,或者回敬一声问候?是否存在爱理不理的行为?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我们总认为是“应有的礼貌”,而老师到医院看望学生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为我们搬来椅子,而学生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礼遇”?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平等”,不仅是我们教育分内的事,而且是应有的职责。
怎样才能与学生实现平等呢?
现在我们教育中流行一句“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我想这个“蹲下来”未必就是单纯让我们“肢体上的蹲下来”,它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心理上的蹲下来”。“肢体的下蹲”是一种“姿势”,而“心里的下蹲”是一种“境界”。这是能否与学生实现真正“平等”的根本。
真正与学生实现平等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与学生心心交流,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营造平等的校园、班级氛围,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倾注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的尊严感。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让我把这段话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勉吧!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第五篇: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用心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心中感慨很多,李老师真正践行着教育的真谛,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而无私付出,操真心,负全责,用爱把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做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令人羡慕不已。
目前,很多班主任一提到班级问题,就感觉心情烦躁,怨声载道,有幸福感的很少。过去,面对难题,面对再难缠的学生,也有办法,而且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可现在,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无法与学生沟通,于是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因此,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我认为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
远离学生,不是指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
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如此一来,不厌倦曾经热爱的班主任工作才怪。
最近一段一有时间我就翻阅一些有关班主任的书籍,其中李镇西
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谈到教师的幸福来源是说: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的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作为班主任,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怎么会有厌倦感呢?一个把职业和事业,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另外他还说过,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真正的优秀,就看他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和技能,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在这个意义上,他还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研究,一个课题,每一届学生就是自己的一个实验田,自己只要用心灌溉,享受过程,幸福感就会自然产生。
陈元志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