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除实际问题教案四年级组上册
第6课时 连除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14页。例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计算,今天我们用学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实际问题)大家先看个具体问题。呈现:例4 让学生阅读例题,互相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板书条件: 一共224本书 2个书架 每个书架4层2、3、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独立分步解答。(2)列综合算式
4、检验结果。
5、回顾交流。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三第9题。
要求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连一连,想想可以算出什么新条件,怎样算。
交流:并指出,从条件想起,就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求出一个新条件,这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步。
2、做练一练,P14(1)读题,明确题意。
(2)交流:第一种方法想的?第二种方法呢?
3、做练习三第12题。
让学生整理条件,明确要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 3只燕子
一个星期(7天)吃了924只害虫
让学生看清问题,独立用综合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1、2、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10、11、13、14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
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一、基础题 1.直接写出得数。
800÷4= 900÷6 = 240÷8= 600÷6=
800÷2÷2= 900÷2÷3= 240÷4÷2= 600÷3÷2=
2、填空。
(1).960÷2÷3=960÷(×)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
(3).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二、综合题
1.学校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分3层,一共放了720本书。平均每层放多少书?
2.超市这个星期卖出5箱电茶壶,每个箱里有2个,如果每个电茶壶40元。这些电茶壶共卖多少元?
3.林林浇了3行花,京京浇了3行花,两人一共浇了120棵。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花?
4.6只燕子2天一共消灭害虫84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三、提高题
1.根据每组的两步计算,写出相应的综合算式(1)160-28=132 132÷12=11(2)40×2=80 320÷80=4 2.星星小学一共有160人参加了5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等;每个小组又平均分成2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200 150 30 100 200 150 30 100 2.2
二、综合题
1.720÷4÷3=60(本)2.40×2×5=400(元)3.120÷(3+3)=20(棵)4.840÷6÷2=70(只)
三、提高题
1.(1)(160-28)÷12(2)320÷(40×2)2.160÷5÷2=16(人)3
这两个数的积
第四篇: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1—12页“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教学目的】: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
重点: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条件提问并列式解答: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
师:利用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师:怎么列式呢?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放了28本书,()? 师:这里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读一读吗? 师:利用这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出示两种不同的方法:(1)2×3=6(本)
(2)28×3=84(本)
6×28=168(本)
84×2=168(本)答:一共有168本书。
答:一共有168本书。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馆看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两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对本课新知的学习能起到迁移和渗透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看书吗?学校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观察分析: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师: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3)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放224本书。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4)师: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个忙。(课件出示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你们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
方法二:4×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师: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
师:好,谁能完整地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第一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第二种方法: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层多少本。【如果学生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他说不上理由,就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看谁能帮助他解释清楚!(师适时指点:这位同学的看法很特别,大家都是竖着看,而他却横着看,最后再把它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和解释,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又让一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
4、讨论比较。
师:这两种解决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求的问题不同;第一步计算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同。★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间还存在着一些联系呢,224÷2÷4也就是224除以2乘4的积,既224÷2÷4=224÷(2×4)(边讲边板书)
★设计意图:两种方法的联系,实际在练习一中已经有所孕伏,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理解。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最后都求出了“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师;你们帮图书管理员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再帮帮他,好吗?明天是周末,上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多,他想把三年级144人分成两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出示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你们能再次帮图书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听说同学们今天学习用连除解决问题的本领,连老爷爷也要来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大家愿意么?(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
(1)你能看图说题吗?(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用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
程)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图,师:请同学们自由地看图说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间相互说说你每一步算出了什么。
师:这道题跟前面几道题有所不同,虽也用连除方法解决,但连除时,用哪一个数作第一个除数或作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独立思考、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老师很佩服你们。老师这儿还有一道智力考验题想挑战吗?(本题可作为机动题)
(1)师:打开课本第12页,看思考题。同学们先用几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思考后再跟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试一试,填一填。(友情提示:用铅笔试填,这样可以方便修改。)(2)汇报交流,指名板演并讲述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里教学时先让学生在不断试验中探索,然后展开讨论,在互相交流中发展思维能力,为后面解答类似的较复杂的思考题做铺垫。
6、布置课后作业: 想想做做第4、6、7题
师:这些题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解题,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四、总结全课 质疑解难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会选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也可以找老师一起探讨。
姜堰市罗塘小学:王珣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四》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四》教
案人教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的例4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
2.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ax±bx=c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并会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
教学难点:
确定设哪个数量为x,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投影仪、自制红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卡片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抢答卡片上的结果,看看哪位同学反映的又快,回答的又准呢?获胜者颁发一颗口算能力星。
教师出示卡片。
x+9x1.8a
+
0.5ac
-0.3c2.3x+4.6xx+0.08x7y-4.5y2.8x-x
学生观察卡片思考口答结果,获胜者领取一颗口算能力星。
师:在刚才抢答中,你们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得出的结果呢?
生:乘法分配律。
2、分析数量关系
师:在刚才的小游戏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敏锐的思考力和熟练的口算能力,接下来,有没有信心再挑战一下“分析之星”呢?
生:有。
师出示上的题目。
(1)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y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设学校图书组女生为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学共()人。
(3)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设桃树有x棵,杏树有()棵,桃树比杏树少()棵。
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回答,并且获得一颗分析之星。
师:大家的分析能力都比较强,仔细观察这些题,说说你的发现?
生:题目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其中较小的未知数为x,根据倍数关系可以写出另一个未知数。
师:大家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慧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地球知识,引出例4
谈话引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地球照片,介绍地球知识,地球不仅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而且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我们了解一下地球。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的面积要远远超出陆地的面积。那你知道蓝色表示什么?黄绿色的部分表示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蓝色表示海洋面积,黄绿色表示陆地面积。
老师搜集了这样两信息(出示信息及问题),看看你能求出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吗?
2、自学例4
师: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接着,我要考一考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了。看看谁能获得自学之星。
出示自学问题:
(1)利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确定未知数,用x表示:题目中含有几个未知数?我们应该设哪个未知数为x最好?其他的未知数该如何表示出来?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各自方法。(四人一组)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把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点拨。
汇报交流:
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题目中含有几个未知数,该如何设出未知数?
生1:题目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米,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海洋面积则为2.4x亿平方千米。
师:等量关系是什么?
生2:等量关系是: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陆地面积=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
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陆地面积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
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解:设海洋面积x亿平方千米解:设陆地面积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2.4x平方千米
x+x÷2.4=5.12.4x=5.1-x或者x=5.1-2.4x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
引导学生对比这几种解法,发现同一种数量关系中,加法比减法容易思考,乘法比除法容易计算。
教师重点讲解第三种方法:
x+2.4x=5.1
(1+2.4)x=5.1(乘法交换律)
3.4x=5.1
3.4x÷3.4=5.1÷3.4
x=1.5
引导学生发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注意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探究第二个未知数的解法。
提问:1.5表示什么?
生: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
师: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汇报结果。
生3:5.1-1.5=3.6(亿平方千米)(利用和的关系)
生4:2.4x=2.4×1.5=3.6(亿平方千米)(利用倍的关系)
师:用方程求出陆地面积后,同学们用不同的关系算出了海洋面积,非常好。同学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书写单位。
师:如何验证我们做的正确与否呢?生:进行检验
回顾以前的代入法检验。
引入新的检验方法:1.5+3.6=5.1
3.6÷1.5=2.4
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学生进行检验写上答句。
3、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应用题,题目中含有两个未知数量,已知两种数量的倍数关系,以及他们的和或差,求这两种数量各是多少?列方程时:通常是根据倍数关系,设“一倍量”为x,那么“几倍量”就可以用几x表示,再根据这两种数量的和或差,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师: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并获得了一颗自学之星。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师: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实践的乐园吧。(出)
1、解方程:
1.4x-x=20x+0.2x=1.44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2、列方程解决问题
(1)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少2.1亿平方千米,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2)甲班和乙班一共有120本图书,甲班是乙班的5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几本图书?(3)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9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设出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先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交流一下,汇报结果。
3、巩固提高
妈妈比小明大24岁,三年后妈妈年龄是小明的3倍。三年后,小明和妈妈各有几岁?
提示:学生妈妈与小明的年龄差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展示自己所做,师生共同订正评价。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又掌握了一种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大家能说说这种方程的解题步骤吗?
引导总结:
理解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一般把比较小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x,利用和差或倍的关系求出另一个未知数;
检验写上答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与方程例4
例4: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上的表面积
x+2.4x=5.1
(1+2.4)x=5.1(乘法分配律)
x=1.5
5.1-1.5=3.6(利用和的关系)
或2.4X=1.5×2.4=3.6(利用倍数的关系)
答:陆地面积为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
课
件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