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醉学与危重病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七五年制)
麻醉学与危重病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七/五年制)2007年
绪论和麻醉前准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学近代发展史
2、了解麻醉及麻醉学的概念、麻醉工作的任务;
3、掌握麻醉前对病人的检查、评估与准备;
4、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药理特点,使用原则。
二、【讲授内容】:
1、麻醉学近代发展史
2、麻醉及麻醉学的概念、麻醉工作的任务;
3、麻醉前的一般准备。
4、麻醉前对病人的检查、评估与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药理特点,使用原则。
三、【重点难点】:
1、麻醉前病人评估;
2、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及药理特点,使用原则。【讲授时数】:2~3 学时
四、【参考书】:
《外科学》第六版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全身麻醉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及特点及全麻后病人的去向 3.掌握全麻后的常见并发症因。4.熟悉全身麻醉的主要优缺点和适应症。5.熟悉肌肉松弛药的分类和使用原则。6.了解靶浓度控制输注。7.了解肌肉松弛药的药理作用。
二、【讲授内容】:
1.2.3.睡眠、镇静和全麻醉的差别 吸入麻醉的特点和实施 静脉麻醉的特点和实施
4.常见全麻并发症
三、【重点难点】:
1.决定吸入麻醉药进入和排出体内的因素 2.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三、【教学时数】:1~1.5学时。
四、【自学内容】:
肌肉松弛剂的作用原理 常用全身麻醉药物的药理特点
五、【参考文献】:
1、《外科学》第五版
2、《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输血与血液保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输血的概念与目的 2.掌握自体输血、成分输血的概念 3.掌握血液保护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4.熟悉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5.了解自体输血的方法和成分输血的制备
二、【讲授内容】:
1.输血的适应症、并发症、自体输血、成分输血 2.血液保护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输血的指针、成分输血
四、【讲授时数】:
输血:1~1.5学时
六、【自学内容】
七、【参考书】:
基础输血学—2001年第一版 《外科学》第五版 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特点
2、掌握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及防治
3、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方法及优缺点
4、掌握椎管内麻醉的概念、适应症与禁忌症、严重并发症
5、熟悉椎管的解剖及椎管内麻醉的生理
6、熟悉影响椎管内麻醉平面的因素
7、了解神经丛阻滞的操作方法
8、了解椎管内麻醉操作方法
二、【讲授内容】:
1、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及毒性反应
2、椎管内麻醉:椎管解剖、椎管内麻醉穿刺技术、影响椎管内麻醉的
因素、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适应症与禁忌症
3、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三、【重点难点】:麻醉药的药理特点、毒性反应及防治、椎管内麻醉严重并发症
四、【讲授时数】:2~3学时
五、【自学内容】:椎管内麻醉的生理、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六、【参考书】:
1、《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2、ANESTHESIA(Miller)—2000 Fifth Edition
七、【讲授时数】:3学时
气道控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处理
2.掌握常见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及其特点。3.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并发症 4.熟悉气管插管的操作、困难气道的处理 5.了解肺隔离术
二、【讲授内容】:
1.上、下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2.通过面罩、喉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通气技术的特点 3.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并发症。4.气管插管术
5.困难气道的评估及处理原则
三、【重点难点】: 影响气道通畅的原因及处理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呼吸功能的监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功能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围术期呼吸抑制的表现、病因及处理
3、熟悉呼吸机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通气模式
二、【讲授内容】: 1.术中通气功能的监测 2.呼气末CO2的监测及其意义 3.围术期呼吸抑制的表现、病因及处理 4.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其并发症
三、【重点难点】: 通气功能监测,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抑制的表现和处理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临床监测学》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血流动力学监控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常用指标和特点; 2.掌握低血压的判断和调控;
3.熟悉直接动脉压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方法
4.了解肺动脉漂浮导管放置方法;制性低血压的概念及实施原则。
二、【讲授内容】:
1、临床常用的监测循环功能的指标和方法;
2、动脉血压测定的方法、意义,影响血压的因素;
3、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低血压原因的分析、判断、血压的调控;
5、控制性低血压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重点难点】:
1、动脉血压与组织血流灌注的关系。
2、低血压原因的分析
四、【讲授时数】:1~1.5学时
五、【自学内容】:
1、中心静脉和肺动脉导管的置入方法及并发症;
2、外周血管阻力的计算。
六、【参考书】:
现代麻醉学 现代麻醉学技术。
体外循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体外循环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2、熟悉体外循环的原理。
3、了解体外循环的材料、监测、体外膜式氧合的概念。
二、【讲授内容】:
1、体外循环的历史和基本概念
2、体外循环的原理和方法
3、体外循环的材料和监测
4、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治疗作用和生命支持作用)
5、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疗法(ECMO)的概念、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重点难点】:
1、体外循环的发展历程,在临床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
2、体外膜式气合器氧合疗法的概念,国内外应用现状,未来的发展前景。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体外循环学(龙村主编)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氧供、氧耗、氧需、缺氧的概念;
2、掌握术中氧运输过程的监测
3、熟悉氧供需平衡监测;
4、熟悉氧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讲授内容】:
1、氧输送的过程
2、氧供的监测和计算方法
3、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4、氧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
氧运输的过程及监测、氧供和氧耗的计算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麻醉学(七年制的教材)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休克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的分类;
2、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急救处理和治疗要点;
3、熟悉休克的特殊监测;
4、熟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5、了解休克治疗的进展。
二、【讲授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
2、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与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
3、休克的临床表现
4、休克的急救措施,综合治疗要点
5、休克液体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重点难点】:
休克的诊断和处理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外科学(第五版)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体液酸碱平衡的监控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水钠代谢障碍,低、高钾病理、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2、掌握各型酸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诊治原则;
3、熟悉正常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
4、熟悉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5、了解其他电解质失衡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二、【讲授内容】:
1.各型水钠代谢障碍,低、高钾病理、临床症状、治疗原则; 2.各型酸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诊治原则; 3.正常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 4.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各型脱水,低、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治原则。难点:各型脱水的诊断,酸碱失衡的临床分析方法。
四、【讲授时数】:
1~3学时
五、【参考书】:
张文武主编,急诊内科学,第六篇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589~635。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营养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2、熟悉饥饿及应激状态时机体的代谢变化;
3、掌握营养支持的实施原则,肠内以及肠外营养实施的方法、适应症以及并发症;
4、掌握全胃肠外营养(TPN)的配制原则。
5、了解七种营养素的基本生理功能;
6、了解特殊病人的营养支持。
二、【讲授内容】:
目的要求中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
重点:营养支持的实施原则,肠内以及肠外营养实施的方法、适应症以及并发症,TPN的配制原则。
难点: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TPN的配制方法。
四、【讲授时数】:
2~3学时
五、【参考书】:
临床营养基础。Lubos Sobotka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目的要求】:
1、掌握ALI和ARDS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2、掌握ALI与ARDS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3、熟悉ARDS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过程和掌握ARDS呼吸支持治疗的原则。
4、了解ALI和ARDS的病因;
二、【讲授内容】:
目的要求中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
重点:ALI与ARDS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难点:ALI与ARDS的治疗原则。
四、【讲授时数】:
1~1.5学时
五、【参考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毛宝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熟悉MODS的定义以及MODS、MOF、SIRS三者概念上的相互关系;
2、熟悉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
3、掌握SIRS的诊断标准,MODS的临床特征与防治原则;
4、了解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激性溃疡、急性肝衰竭的基本概念、发病原因;
5、掌握急性肾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应激性溃疡、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原则。
二、【讲授内容】:
同目的要求。
三、【重点难点】:
重点: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难点:MO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
四、【讲授时数】:
2~3学时
五、【参考书】: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盛志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心肺脑复苏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心跳骤停的诊断;
2.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和方法; 3.掌握进一步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熟悉导致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 5.熟悉心脑后期生命支持的治疗原则; 6.熟悉脑死亡的概念;
7.了解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二、【讲授内容】:
1、心跳骤停原因,心跳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心跳骤停临床表现和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和方法;
3、进一步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心肺复苏流程-2000年国际指南。
4、心脑后期支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脑死亡概念和诊断方法。
三、【重点难点】:
心跳骤停临床表现,原因及预防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尽快采取ABC治疗及其ABC的实施方法; 早期去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去颤的机制和实施方法; 心肺复苏流程-2000年国际指南;
四、【讲授时数】:
五、【参考书】:
200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原版主编:美国心脏学会。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编译。海洋出版社,2002年底一版。2~3学时
疼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术后镇痛重要性及病人自控镇痛应用 2.掌握慢性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及治疗原则 3.掌握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原则
4.熟悉疼痛的恶性循环及传导通路,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机理; 5.了解疼痛的简史、分类、机理和测量评估
一、【讲授内容】:
1、疼痛基本知识(概念、发展简史、疼痛的测定与评估、发生机理及传导通路)
2、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及原则,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机理及适应症、禁忌症
3、癌痛治疗方法
4、术后镇痛:定义、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镇痛的意义及方法;
5、病人自控镇痛:定义、方法、分类及适应症、基本术语及意义。
三、【重点难点】:
难点:疼痛的发病机理及传导通路;
重点:1.疼痛的恶性循环及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的机理;
2.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及癌痛的三阶梯药物治疗; 3.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及术后镇痛的意义。
四、【讲授时数】:2~ 3学时
五、【参考书】:疼痛诊疗学 第一版
第二篇:临床医学七年制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七年制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七年制分子生物学(51学时)各章课时安排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4学时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3学时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5学时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4学时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4学时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5学时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4学时
第十五章:细胞信息传递
5学时
专题一
细胞周期
2学时
专题二
细胞凋亡
2学时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2学时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3学时
专题三
蛋白质工程
2学时
专题四
基因诊断与治疗
2学时
专题五
端粒与端粒酶
2学时
专题六
人类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研究
2学时
学时分配:总学时45学时,本科内容34学时,知识扩展专题课 17学时(选择讲授)
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要求
一、掌握核苷酸分子组成及结构,DNA、RNA组成的异同。
二、掌握核酸(DNA、RNA)的一级结构,连接键。
三、掌握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DNA的超螺旋结构和功能。
四、掌握tRNA、mRNA、rRNA的组成、结构特点。
五、熟悉以下概念:融解温度、增色效应、DNA复性、核酸分子杂交。
专题课内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学习要求
一、掌握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概念、原料、关键酶及过程。熟悉核苷酸生物功能、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了解核酸的消化。
二、掌握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成分。了解
三、掌握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终产物;熟悉嘌呤核苷酸抗代谢物作用。痛风症的原因及治疗原则。
四、掌握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概念、原料、关键酶及过程。掌握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
五、熟悉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作用。
六、熟悉核苷酸的转变关系。核苷酸合成调节的基本方式。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学习要求
一、掌握中心法则、基因表达、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二、掌握参与DNA复制的主要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掌握DNA聚合酶作用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异同。拓补异构酶、引物酶作用。熟悉DNA复制的方向性、保真性。熟悉连接酶作用机理。
三、掌握DNA复制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端粒和端粒酶概念及作用。熟悉复制起始和冈崎片段、引发体、负超螺旋概念,形成。了解滚环复制过程。
四、掌握突变概念,DNA损伤的类型,切除修复的基本原理;熟悉突变的意义、引发因素。光修复、SOS修复及重组修复的概念。
五、掌握逆转录概念、作用过程。逆转录酶作用特点。生物学意义及应用。
专题课内容:端粒与端粒酶
第十二章 RNA的生物合成
学习要求
一、掌握转录的概念,不对称转录、模板链、编码链。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核心酶的组成和作用。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主要类型和产物。
二、掌握RNA聚合酶与模板辨认结合。掌握原核转录起始。熟悉真核转录因子,转录前起始复合物。熟悉延长与原核两类转录终止过程。
三、掌握真核基因的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的概念。掌握mRNA、t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熟悉内含子剪接机制,rRNA的加工过程,核酶结构、作用特点。
四、熟悉核酶的概念,结构、作用特点。
专题课内容:内含子与RNA的剪接
mRNA的编辑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学习要求
一、掌握翻译的概念及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mRNA、tRNA及核糖体的结构和翻译中作用,氨基酰-tRNA的生成。熟悉遗传密码的特点。
二、掌握原核及真核生物翻译的基本过程,起始阶段,延长阶段的三个步骤:注册,成肽,转位。终止阶段。熟悉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和释放因子的种类和作用。原核、真核翻译过程异同。
三、掌握多聚核糖体的概念、意义。翻译后加工的概念及加工方式,熟悉高级结构修饰,一级结构修饰。蛋白质合成后靶向输送。
四、熟悉常用抗生素等物质抑制翻译的机理。
专题课内容:1.蛋白质合成中翻译后的折叠及加工
2.蛋白质的靶向运输
第十四章
基因表达调控
学习要求
一、熟悉基因表达的概念,时间、空间性,基因表达方式,生物学意义。掌握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基本要素。
二、掌握原核基因操纵子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乳糖操纵子的负性、正性、协调调节。色氨酸操纵子。熟悉阻遏蛋白的负调控,cAMP介导的CAP的正调控,转录衰减。
三、掌握真核基因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种类。真核转录因子结构,PIC的装配过程。熟悉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专题课内容:真核基因的转录激活调控
第十五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学习要求
一、熟悉自然界基因转移及重组的方式。结合、转化及转导、转座、基因重组。
二、掌握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限制性内切酶概念及作用特点。熟悉常用载体及特点。目的基因的获取及与载体连接的方法。
三、熟悉重组体的导入受体细胞及筛选方法。基因克隆表达技术。
四、熟悉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中应用。
专题课内容:PCR技术进展与应用
第十六章
细胞信息传递
学习内容
一、信息物质
1.细胞间信息物质
2.细胞内信息物质
二、激素受体
1.受体分类、一般结构和功能
2.受体作用特点
3.受体活性调节
三、信息的传递途径
1.膜受体激素信号转导机制
蛋白激酶A通路,蛋白激酶G通路,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蛋白激酶C通路
2.细胞内受体激素调节机制
四、信息途径的交叉联系
五、信息途径与疾病
专题课内容: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二十一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学习要求
一、掌握癌基因概念。病毒癌基因概念、致病机理。细胞癌基因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原癌基因的活化机制,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与功用。
三、熟悉抑癌基因概念、类型和作用机理。
四、熟悉生长因子概念、分类。了解生长因子作用机理,细胞凋亡概念。
专题课内容:1.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2.抑癌基因研究进展
第二十二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学习内容
一、基因诊断
1.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
3.基因诊断的应用
二、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概念
2.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3.基因治疗的应用与展望
学习要求
一、熟悉基因诊断的概念、特点。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了解基因诊断在医学中应用。
二、熟悉基因治疗的概念,类型。熟悉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了解基因治疗在医学中应用。
专题课内容:基因治疗的新进展
第二十三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学习要求
一、掌握分子杂交与印渍技术原理、类型、应用。
二、掌握PCR技术原理,应用。
三、熟悉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原理。
四、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意义,后基因组研究内容。疾病相关基因克隆。其它基因工程技术。
专题课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新进展
第三篇: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 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 李刚.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蛋白质的分类。
8.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9.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Edman降解法。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
核酸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3.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6.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8.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3.糖代谢的概况。
4.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9.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10.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掌握】: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了解】: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难点】: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磷脂酶A1、A2、B1、B2、C、D分别作用。
11.鞘磷脂的代谢:1)鞘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鞘磷脂的代谢。12.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3.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14.胆固醇的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过程、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合成原料及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功能。【掌握】:
三酰甘油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种类。【了解】: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不饱和脂酸以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和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方式;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调节、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转化;甘油磷脂的代谢。【难点】: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的氧化体系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三节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五节
氨的代谢
第六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氮平衡;
2.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价值; 3.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4.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5.蛋白质在胃肠的消化与氨基酸的吸收; 6.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8.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9.α-酮酸的代谢; 10.体内氨的来源与转运; 11.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的生成; 12.个别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的代谢。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包括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及体内尿素的生成。【掌握】: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概况。【了解】:
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般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
1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节
代谢调节障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4.激素的调节与生长因子; 5.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6.代谢调节障碍。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了解】: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能量代谢;酶量调节、激素调节、整体调节。【一般了解】:
物质代谢的特点与相互联系。【难点】: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 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3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体系 第二节
转录过程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第四节
RNA的复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模板与酶: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不对称转录。
2.转录的过程(RNA合成的三阶段):起始阶段及启动子,链的延长,链的终止及终止因子。
3.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1)信使RNA的加工:不均一核RNA(hnRNA),剪接酶,小核RNA(snRNA);(2)转运RNA加工;(3)核蛋白体RNA的加工。4.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基本要求: 【掌握】:
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转录的主要步骤;转录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了解】: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特点;RNA合成的抑制剂。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点;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掌握】: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了解】:
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第十八掌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液的化学成分,非蛋白氮和血清尿素氮的概念及意义,血液的基本功能。
2.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特性,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红细胞的代谢特点。【掌握】:
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了解】:
7【难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必需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泛酸、叶酸、维生素B12、生物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4.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钴、锰、硒、氟、铬、钼。基本要求: 【掌握】:
维生素的功能与生物学作用,即与酶的关系。【了解】: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一般了解】:
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制作标准曲线 2.计算未知液的浓度 基本要求:
在掌握分光光度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定量测定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二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盐析
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4.加热沉淀蛋白质 5.酒精沉淀蛋白质 基本要求:
加深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DNA的提取
(二)DNA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定 2.样品的测定 3.DNA含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并具体掌握动物肝脏DNA提取及二苯胺显色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六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磷酸苯二钠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 2.终止反应 3.比色测定 4.计算该酶的Km值 基本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孟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3实验九
肌糖原的酵解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8-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处死动物和制备肌肉糜 2.肌肉糜的糖酵解 基本要求:
1.学习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及生理意义。3.了解有关组织代谢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实验十
乳酸脱氢酶及辅酶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辅酶I(NAD+)的制备 2.乳酸脱氢酶酶蛋白的提取 3.定性测定 基本要求:
1.了解全酶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2.学习和掌握测定乳酸脱氧酶及辅酶I的方法。
5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核苷酸 1)RNA的碱水解 2)点样 3)电泳 4)结果处理 基本要求:
学习和掌握从酵母中提制RNA的原理和方法,以加深对核酸性质的认识。学习核糖核酸碱水解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核糖核苷酸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十三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测定 2.计算 基本要求: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2.熟悉血清转氨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十四
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第四篇: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参考教材
1.机械制图,参考书:胡建生.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设计,参考书:陈良玉.机械设计基础.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3.机械制造基础,参考书: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第一部分 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理论考试部分(200分)
《机械制图》(60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绘制、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像力,同时又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阅读、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绪论: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1、正投影法基础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点的投影、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直线的投影、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面的投影。
2、立体的投影
掌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图。
3、立体表面交线
掌握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曲面立体的截交线、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画法。
4、制图基本知识
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5、组合体的视图
熟练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组合体视图、读组合体视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熟练掌握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规定画法。
7、标准件和常用件
掌握螺纹和螺纹紧固件、齿轮的画法;了解键联接、销联接、滚动轴承及弹簧的基本知识和画法。
8、零件图
了解零件图的内容;掌握零件图技术要求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9、装配图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了解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的标注;了解看装配图的方法。
《机械设计》(70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上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及有关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考试内容与要求 1.机械设计概述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和任务。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了解运动副和运动简图的概念。掌握一般机构简图及其测绘方法;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数的计算(能识别和正确处理机构中含有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3.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连杆机构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判断机构中存在两个周转副的条件,并能确定取不同构件为机架时该机构的类型。了解四杆机构的演化。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特性。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包括按给定连杆的预定的位置,按给定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
4.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常用类型及应用。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掌握滚子对心和偏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线的图解法设计。掌握压力角、基圆半径的概念。一般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5.联接
了解联接的分类;键和花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了解螺纹的形成、螺纹的参数及螺纹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掌握螺纹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及应用场合;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受横向外载荷、轴向外载荷的螺栓组联接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6.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掌握有关尺寸参数;掌握弹性滑动、打滑的概念。熟练掌握带传动受力分析和带的应力分析;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一般了解齿形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7.链传动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滚子链与链轮的结构。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减轻运动不均匀性的措施;链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
8.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其尺寸参数的含义及其计算。了解齿轮加工方法及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一般了解变位齿轮传动。了解斜齿轮传动的特点,掌握其尺寸参数计算和斜齿轮的当量齿轮的概念。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有关参数。掌握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三种齿轮(直齿、斜齿、锥齿)的受力分析并掌握设计计算。
9.蜗杆传动
掌握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掌握其受力分析。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热平衡的概念。其它知识一般了解。
10.轮系
了解轮系的类型和功用。掌握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大小和方向)。11.轴
了解轴的分类、特点。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两种强度计算方法。12.滚动轴承
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及选用。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了解滚动轴承静强度计算。
《机械制造基础》(70分)
一、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1.掌握切削运动、切削形式和刀具材料;
2.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层参数、进给运动对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 3.掌握刀具标注角度。
二、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1.了解刀具磨损的形态和磨损过程; 2.能够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
3.掌握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物理现象: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及其内在联系。4.掌握: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磨钝标准和刀具寿命的概念;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和方法。
三、金属切削机床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编制方法、机床运动与传动原理; 2.掌握工件表面形状与成形方法;
3.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其加工方法,合理选择机床。
四、金属切削刀具
1.了解刀具的作用、分类及正确使用;理解各类刀具的工艺范围、加工精度、结构及参数、应用特点等。
2.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其加工方法,合理选择切削刀具。
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了解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设计工艺规程必需的原始资料;了解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
2.理解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意义;按工序集中原则和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安排工序顺序的一般原则;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3.掌握选择粗、精基准的基本原则;用极值法和统计法解算尺寸链的计算公式;工序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机械产品设计工艺性评价。
六、机床夹具设计
1.了解机床夹具的作用、分类及其组成;常见夹紧装置;钻床夹具、铣床夹具、车床夹具的结构特点。2.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夹具的常用定位方式和常用定位元件; 3.掌握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分析计算方法。
七、机械加工质量
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
2.理解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3.掌握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方法、控制表面加工质量的工艺途径。4.根据机械加工精度理论,能够对各种加工误差进行分析和计算。
八、机器装配工艺基础
1.了解装配的基本内容;理解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2.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3.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参考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于骏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熊良山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专业技能测试(100分)
基本技能考核内容:根据所提供的零件、测绘工具及相关资料,完成零件测绘,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零件图,根据绘制的零件图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最后提交:1)徒手绘制的零件草图A3图纸一张2)计算机绘图的图形文件(文件名:考号姓名,例如:01张晓明)3)你定的工艺路线文件一份。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要求
测绘零件类型范围:齿轮、齿轮轴、传动轴等轴类、轮盘盖类、叉架类零件一个。具体要求:
(一)测绘及徒手绘图部分:50分
1.给定零件名称、材料,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和零件的制造方法;
2.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绘零件,并能对标准结构(如标准齿轮的轮齿、键槽、退刀槽、中心孔、螺纹等)进行测量,并查表确定尺寸。
3.能够合理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案,包括选择主视图、其它视图的数量和其它表达方法,掌握标准结构的规定表示法。
4.能够合理给出表面粗糙度、极限尺寸、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5.具备徒手绘制零件草图的能力,将测绘结果通过零件草图记录下来。
(二)计算机绘图部分:30分
1.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掌握绘图软件的文件管理操作;掌握图层及对象特性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定点、定向辅助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一般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图库、块功能;能够控制文本和尺寸风格。
2.选择 AutoCAD2006(或CAXA2006)及以上版本的绘图软件,整理测绘得到的零件草图,用计算机绘图完成零件图。绘制的零件图应做到:表达方案合理、图形正确完整、线型规范清晰;尺寸标注正
确、完整、清晰,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技术要求等标注齐备;图面布局合理,图纸幅面、比例选择恰当,图幅格式(A3横放或竖放、左边装订、制图作业可以采用的简化标题栏)正确。
(三)工艺路线拟定部分:20分 1.基准选择正确; 2.加工方法选择可行;
3.加工顺序安排符合原则; 4.加工阶段划分合理。
(二)参考书目
1.《现代工程图学》,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AutoCAD 机械制图实用教程》,李银玉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于骏一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熊良山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饲料与饲养学自考教学大纲
饲料与饲养学(9423)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理论较强,饲料分类部分知识面比较广,日粮配合及动物饲养实践应用性较强。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先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去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最后结合动物的饲养标准和动物饲养实践配合饲料。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评定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论述不同饲料和饲草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各饲料的主要特性,饲料评定的基本方法及饲料配合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饲料与饲养学的先行课程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营养学。在这些学科阐明的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之上,进一步解决如何由饲料提供营养物质全面满足动物生产的各方面要求,饲料与饲养学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如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数学。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
1、普通化学;
2、生物化学;
3、动物营养学;
4、有机化学
重点: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3、各种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
4、日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饲养技术
难点:
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
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饲料能值的评定;
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4、饲料配方
凝点: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饲料营养价值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植物的组成;影响动物消化率的因素;饲料能值的评定;维生素营养价值的评定;矿物质营养价值评定。
2、熟练理解:消化试验原理
3、一般掌握:(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饲料能值评定方法
4、熟练掌握:(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2)消化试验(常规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人工瘤胃法和尼龙袋法);(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化学评定法、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蛋白质降解率);(4)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饲料组成成分及分析 第二节 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第三节 饲料能值的评定 第四节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价值 第六节 矿物元素营养价值
(三)考核知识点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
2、消化率的概念,测定消化率的原理和方法(全收粪法、指示剂法、体外模拟法)。
3、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
4、矿物元素生物效价的评定—平衡法和生物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水分和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 纤维;营养物质消化率;人工瘤胃法;尼龙袋法;饲料燃烧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蛋白质的化学比分;必需氨基酸指数;蛋白质降解率;生物法。
2、领会:纤维素的来源及特性;概略养分分析方法的不足;全收粪法消化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指示剂法的原理和方法;传统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评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缺陷;粗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消化率两种方法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1)概略养分分析方法能测定哪些项目,有何优缺点?(2)指示剂法测定饲料消化率常采用哪些指示剂?其步骤与全收粪法有何不同?(3)根据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不同的消化特点,比较用牛和用猪测定的谷实类饲料和粗饲料代谢能的大小。(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有何优点?
4、综合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第二章、饲料分类及各类饲料评述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饲料分类的原则。
2、深刻理解:(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2)饲料青贮的原理。
3、一般掌握:(1)粗饲料的加工调制。(2)青干草的晒制方法。(3)开发饲料资源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4、熟练掌握:(1)能量饲料的种类,每类能量饲料中几种常用的能量饲料及其副产品的主要营养特性。(2)蛋白质饲料的种类,每类中典型代表饲料的营养特点。(3)饲料青贮的原理。(4)常用的矿物质饲料来源。(5)添加剂饲料的种类,每类中掌握3-5种主要添加剂的主要用途。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饲料分类
第二节:各类饲料评述
第三节:我国饲料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2、各类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饲料添加剂)中,生产实践常用饲料原料的主要营养特点。
3、饲料青贮的原理及方法。
4、干草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5、非蛋白氮类饲料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干草;青贮饲料。
2、领会:(1)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2)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3)青贮饲料时一般使用哪些添加剂?(4)人工干燥法调制干草的方法有哪些?有何优缺点?(5)比较能量饲料中玉米、小麦、大麦的营养价值。(6)比较大豆粕、棉粕、菜籽粕、花生粕的营养特性。(7)合理的热加工对蛋白质类饲料(豆粕、棉粕、菜粕)营养价值的影响。(8)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
3.简单运用:(1)饲料青贮的原理及青贮成败的关键。(2)如何利用好非蛋白质的氮类饲料。(3)青贮饲料具有哪些优越性
4.综合运用:(1)青饲料的营养特性,在家畜饲养中有何实践意义?(2)结合动物(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谈谈如何应用好粗饲料?(3)蛋白质补充料分为那几类?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几类饲料?(4)添加剂的种类,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哪几种?
第三章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了解:(1)线性规划最低成本配方。(2)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
2、深刻理解:(1)饲养标准与饲实践的关系。(2)饲料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
3、一般掌握:(1)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2)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4)全价配合饲料及精料混合料生产。
4、熟练掌握:(1)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2)配合饲料的优点及种类。(3)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日粮及日粮配合 第二节
饲粮
第三节
饲料配方
第四节
配合饲料
第五节
各种饲料的品质检查与生产验证
第六节
配合饲料及其原料的质量标准和饲料法规
(三)考核知识点
1、饲养标准的科学与灵活性
2、日粮配合的原则与方法
3、浓缩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
4、饲粮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关系
5、配合饲料的优点和种类
(四)考核要求
日粮、饲粮、饲料配方和配合饲料
1、识记:日粮;饲养标准;饲料;随意采食量;典型饲料配方;全价饲料;颗粒饲料;浓缩料;精料补充饲料
2、领会:(1)饲养标准与饲养实践的关系。(2)日粮配合的原则和方法(四边形法与试差法)。(3)配合日粮时必须掌握的参数。(4)饲粮在养殖生产中的意义。(5)配合饲料的优点。(6)浓缩饲料的种类及生产意义。(7)饲料配方的共性与特殊性。(8)试验室检测项目与方法。
3、简单运用:(1)用四边形法做一个简单的饲料配方。(2)全价配合饲料及精料补充料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综合运用:(1)结合配合饲料的原则说明在生产实践中日粮配合应注意哪些问题。(2)营养浓度与采食量的协调关系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3)为什么要对饲料品质进行检查与生产验证,如何检查与验证。
第四章
动物饲养实践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一般理解:与饲养有关的行为;营养指标的选择;动物与饲养有关的生物学特点。
2、熟练理解: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3、一般掌握:饮水与供水;饲养日程与操作规程。
4、熟练掌握:采食量的人为调节;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更料的原则与技术;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三)考核知识点
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3、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
4、采食量的认为调节。
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
6、更料的原则与技术。
7、限饲和丰饲的合理应用。
8、饲养技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饲养标准
2、领会:(1)环境因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2)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3)采食量人为控制的意义。(4)饲养标准的表达形式。(5)饲养标准中营养指标的确定。(6)饲养技术。(7)更换饲料的原则与技术。(8)限饲与丰饲的合理应用。
3、简单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更换断奶仔猪的饲料。
4、综合应用:(1)结合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说明在实际生产中人为控制采食量的意义。(2)运用限饲和丰饲技术说明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养好繁殖母猪。饲养实践中的动物行为与环境因素 动物的采食量调节 饲养标准
标准化饲养的具体实施 饲喂技术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大部分内容基本一致,有替代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自学教材
饲料与饲养学
韩有文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月出版
2、参考教材
动物营养学
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出版
饲料学
陈喜斌主编
1993.4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自学要求的掌握程度中。
本课程为6学分,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与动物实践结合紧密,内容丰富而复杂。自学者可在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参加动物生产实践,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经济动物等实际技能。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后,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直观性的实验。对当地区或实验室,不能完成的试验,可带领学员到当地的养殖场和饲料生产企业参观,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启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
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
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或医疗
活动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七)对考试命题若干规定
1、考试要求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要求:考试时只能携带蓝或黑色笔使用。
2、命题要求
(1)一般要求
①不能超出考核知识点范围
②考核目标不得高于最高能力层次,要求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了解或掌握,对基本
技能的考核以会用为度。
③不命偏题、怪题、超大纲题和学术上有争议的题。
④每试卷的考试内容要覆盖全课程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⑤A、B卷不能雷同。各小题不得互相提示。
⑥必须按规定题型命题。
(2)试卷能力层次的比例要求: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
(3)试题难度结构的比例要求: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联系,但二者的概念不能等同,每个能力层次 中均包含着难与易等层次。
(4)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比例为5:5
(5)题型结构:使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论述题。不使用填空题、判断题。
(6)评分方法:人工评卷。百分制计分。评分要做到准确无误。掌握好60分及格线。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代
号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
1、钙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
A、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B、凝血 C、形成血红蛋白
D、维持正常视觉
二、多项选择题:从以下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代号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
22、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饲料中水分的含量通常使用的温度是
A、56OC B、60 OC C、90 OC D、105 OC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27、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四、判断改错题:你认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对正确的就在小题号前的括号
内打“√”,错的打“×”,并改正。每小题×分,共×分。
()
32、测定养分的消化率常用的外源指示剂是盐酸不溶灰分。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39、简述限饲和丰饲的生产实践意义。
六、论述题:结合生产实践回答。每小题×分,共×分。
43、结合饲料青贮的原理,论述在实际生产中做好青贮的关键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