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7: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第一篇: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龙江县第三中学 赵永秀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 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电路元件使用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为加深理解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要求学生一半做测量小灯泡电阻、另一半做测量定值电阻,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由于该实验电路中器件较多,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连接电路作适当提醒:按怎样的顺序连接电路可以避免错误呢?一般采用“先串后并”的方法,先连“主电路”,即按电路图将电池组、电流表、待测电阻、开关、变阻器连成串联电路,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怎样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先断开,滑片P位于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一端。

2.要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和量程的选择。3.反复检查电路,证实正确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试通电。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巡视指导时强调:按图布线,先主后支,有序操作,注意量程,防止短路,精确读数,如实记录,正确计算。

第二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很重要,不能以老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归纳出结论。

2.本实验中,学生重点要掌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3.要让学生明白测量小灯泡电阻和测量定值电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要让学生明白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不能求平均值。

5.要让学生会维修简单的电路故障,并找出这些故障的产生原因。

第三篇: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

《电阻的测量》的教学反思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也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伏安法是电学综合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通过对比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他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几处成功之处:

一、本节课的引入利用了多媒体的呈现性,将学生课下研究问题的小片段录制下来,录像中的同学遇到了难题“没有电阻表怎么才能测量出电阻的大小呢?”同学们通过观看录像直接引入新课。这样做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调动了起来。由学生发现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由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二、本节课力图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着引导作用,把问题的解决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观测能力、分析、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课件的设计能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视频引入新课,既生动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模拟电路的连接环节有效地展示了实验电路的连接过程,解决了学生连接电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为连接电路环节出现问题而无法完成实验。直观,形象,生动,省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这节课中反映出个别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一节课,什么也没学到;有的组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也有的同学依赖性强,自己不愿动手。这些迹象表明在实验课中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等问题还有待我深入的思考想出更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不到位,学生发言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个别同学没有主动地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的思考,而是冷眼旁观,随大流,等着其他同学的答案。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继续加强学习,拟补自己的不足,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018-10-30

第四篇:万用表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万用表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电工仪表实训

万用表使用模块

测量电阻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辅导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各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以及如何读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万用表使用前的准备:(用提问式的方法检查学生在万用表组装后调试的方法)

检查外观:指针是否在零位,转换开关是否灵活,表笔是否完好,外壳是否损坏。检查欧姆档是否正常:用欧姆档调零法检查——通过对欧姆档的检查来判断万用表

的表头机构是否正常。

2.背景:课件中的万用表使用FLASH动画,学生可到讲台上模拟操作。

二、探究新知:(50分钟)

1.万用表刻度盘及各个表面元件功能的介绍

背景:课件中的万用表刻度盘图片

对照图片依次介绍各条刻度线的作用及各类测量参考值,指出欧姆档使用刻度线是表盘上的第一条,并提问:学生有没有特殊标识。学生在观察后回答问题。

介绍转换开关位置,提问:有没有欧姆档的符号标识,学生在观察后回答问题。介绍欧姆档档位倍率。

调零旋钮的使用,提醒每更换一次档位进行一次调零。

2.电阻测量的感性认识

背景:电烙铁图片

教室布置测量任务:测量电烙铁的阻值

学生活动:学生们每人都有电烙铁与万用表,方便学生进行使用。要求学生在没有老师正规辅导的情况下,自行测量电烙铁的阻值。目的可使学生发挥个人知识累积,对物品进行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动手过程中两位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询问测量情况。通过此环节摸清学生的底细,总结学生在测量中操作误区。并在巡视中辅导个别学生,帮助那些因为消极而不愿动手的同学,调动积极性。3.学生自述测量电烙铁的步骤及读数方法

测量结束后,教师收集学生的测量结果并在黑板上记录,进行展示,让学生们相互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请几位同学描述个人的测量操作方法,以及自己如何读取出电烙铁的阻值。4.教师评定

背景:在课件中展示测量电烙铁的图片

教师对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方法进行集体评定,对于操作基本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于操作方法有误的同学加以提醒。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测量电阻与读出准确的数值

①带领同学总结正确的操作步骤以及读数方法,教师给出步骤起始的提醒,由学生集体或挑选个别同学叙述过程,教师将简要操作步骤写在黑板上。

教师重点强调:欧姆档每 更换完一次档位即要调零一次。

将读数方法用例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刻度值乘以倍率:20×100=2000Ω,20 为刻度线读取数值,×100 为转换开关所在档位。

②让学生再次测量电烙铁,指导教师巡视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③读数的规范,由于电烙铁阻值属于未知量,其测量需要由模糊测量到准确测量的过程。指导教师在该环节统一引导同学的操作,由欧姆档最高倍率档或最低倍率档开始,经过调零,换挡,接线,测量,读数等步骤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选用不同的倍率其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同学们在比较后得出万用表欧姆档刻度线的最佳读数区间,引出中心值得概念。

6.总结万用表测量电阻的规范操作方法

背景:课件中的文字总结

在课件中展示出较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记笔记。

三、练习与作业:(15分钟)

1.发给学生若干电阻,要求测量出阻值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发给学生若干电阻,对学生提出测量要求,记录数值,并用在万用表组装模块学习的色环法读出电阻阻值检验自己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2.分给学生自制电路,要求学生测量实际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并通过电路的改变判断出电阻的连接方式。

发给学生自制电路板,让学生练习在实际电路中电阻的测量。注意事项:测量电阻,电阻元件应处于断电状态。

测量项目:无并联支路的电路

有并联支路的电路

测量结果比较:电阻串联与并联后的对比,得出电阻串联总电阻变大,电阻并联总

电阻变小,让学生记住特点。

3.利用自制电路和万用表欧姆档判断电路中短路与断路的表现。

测量项目:电路中两点间导线地断开

导线与某一电阻并联

通过对自制电路中两点间导线地断开的测量、导线与某一电阻并联后的测量结果,得出短路与断路时电阻值变化,断开时阻值趋近于无穷。短路时电阻趋近于零。

四、考核:(10分钟)

方式:用点名抽查的方式考核学生。

背景:利用课件中的FLASH动画 1.考核学生的操作情况 2.考核学生的读数能力

教后记:在本小节内容学习中,考虑到教学的实践性,多数安排为学生的演练与辅导。学生在学习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从感性认识→纠正观点→归纳总结→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样四个环节获得知识。学生在课后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对于技能的掌握。环环相扣的学习内板书设计 容使学生对知识点兴趣更浓。

第五篇:电阻测量案例

“电阻的测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

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⑴投影仪和投影片;

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问题1: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

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个别提问)

问题3:需要什么器材;各器材有何作用?(个别提问)

问题4:请设计出一个电路图(学生练习,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问题1:两种电路有何差别?(学生比较、回答)

问题2: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存在误差(学生分组实验)

问题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测出的电流比通过电阻R的电流要大一些,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计算出的电阻要比真实值小些;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比电阻R的两端的电压要大一些,故采用内接法所测电阻比真实值大一些。)

3.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在外接法中,由于R测= RRV/(R+RV)=R/(1+R/RV),可以知道,RV>>R时,R/RV→0,R测≈R;

在内接法中,由R测=R+RA,可知,当R>>RA时,R测=R。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测量一个电阻,先得估计或粗测一下电阻的阻值,若Rx>>RA,可选内接法;若R<< RV,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三)反馈练习:

[例1]已知电流表的内阻约为0.1欧姆,电压表内阻为10千欧,若待测电阻约为5欧,应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例2]用伏安法测定一个电阻,阻值约为10欧,额定功率为2瓦,可供选用的仪器设备有:

电源共有三种:干电池1节,其电动势为1.5V

蓄电池1组,其电动势为6.0V

直流稳压电源1个,输出电压10V

直流电压表共两只:V1量程0-10V,内阻10千欧

V2量程0-30V,内阻30千欧

直流电流表共两只:A1量程0-0.60A,内阻0.5欧

A2量程0-3.0A,内阻0.1欧

滑动变阻器一个:0-10欧

开关、导线等。

要求:选取规格合适的仪表器件,组成正确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⑴、⑵

板书

十二、电阻的测量

1.方法:伏安法

2.原理:R=U/I

3.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⑴电流表外接法:电压真实值,电流偏大

据R=U/I,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⑵电流表内接法:电流真实值,电压偏大

据R=U/I,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4.测量电路的正确选择:

当R>>RA,采用内接法。

当R<< RV,采用外接法___

下载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反思五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考当中实验题所占的比分较大,而且拉分题常出现在实验题中,因此上好实验课,提高课堂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1 《电阻》这节课,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改变电流的两种途径,探究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认识到电阻是导......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 《电阻》这节课,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改变电流的两种途径,探究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从探究活动中深刻地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结合转换法的来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探究活动中锻......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测量电阻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应用之一 隆尧县 固城中学 刘彦云 学习目标: 1、 2、 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会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能用电压------电流......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

    电阻及教学反思

    《导体的电阻》教学反思 《导体的电阻》是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本节既是电流、电压的深化与延伸,又是学生对电学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下一节......

    教学设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物理八年级下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吴传奇 一、 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二、课程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