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班会《爱在重阳》活动方案 - 01
路桥小学二(1)班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爱在重阳
一、活动目的:
1、认识传统节日重阳节,从“自我”中走出来,要懂得尊敬老人。
2、从思想上认识到尊敬老人是一种美德,从行动上践行做一名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二、活动形式:
通过组队答题的形式,寓教于乐,从答题比赛中了解重阳节的有关知识。
环节中安排小品、三句半、诗歌朗诵等节目表演,在展示同学们才艺的同时,体会重阳的节日意义,形成尊敬老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三、活动规则:
全班同学按照四组分成四队,按答题累计得分。底分100分。最后累计得分,第一名奖励巧虎5个,第二名奖励巧虎3个,第三名奖励巧虎2个,第四名奖励巧虎1个。
四、活动流程:
前奏:节目表演:小品《特殊的让座》 环节一:答一道重阳的题
本环节6道选择题。每队选派2名代表上台答题。每人答对1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每题回答后安排“专家团”点评,一人一题。
最后5道题目,全班同学抢答,答对1题为本队加10分,答错1题倒扣10分。
节目表演:三句半
活动安排:分发重阳糕,每人一个 环节二:品一首重阳的诗
题1.《纠结,哪个字更好呢?》一共5题。请每队选派1名代表上台答题。同样采用答题卡形式。
题2.《迷茫,下一句是啥呢?》请每队再选派1名代表上台答题。
节目表演:诗歌朗诵2首 环节三:道一声重阳的爱
观看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现场连声:邀请几位同学上台电话打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免提对话
节目表演:歌曲独唱《外婆的澎湖湾》
歌曲联唱《时间都去哪了》
《重 阳》 爷爷的爷爷的坟头 是重阳的高处 他们一辈子的累 植埋于土地 悄无声息 悄无声息的菊花 赏客走后就谢了 那壶菊花酒和两行清泪 悄无声息地凉了
《重阳登高》 即使是一只蜗牛 九月初九这天 我也要选择一座山 然后一步踩碎一个思念 将汗水舞成绚丽的金菊 饮尽凄迷风雨爬到顶峰 因为,那里离天堂最近即使是一只秋雁 九月初九这天 我也要停下南飞的翅膀 在山顶上插几棵茱艾萸 远方发如霜背如弓的背影 在遥寄的祝福中逐渐清晰 因为,这里离亲情最近
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第二篇:爱在重阳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活动主题:
爱在重阳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21日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过程:
主持1:“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 主持2:“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
主持1:秋风送爽,果实飘香。上个月,也就是金秋十月的二十六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对啊,是一年一度的老人节——“九九”重阳节。
主持2: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尽管今年的重阳节已经过去,但尊老、敬老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却不会改变。
主持2:可是当今社会,也有极少数人不尊重老人,把老人视为累赘,看作负担,不尽赡养义务,请看小品《如此孝敬》。
主持1: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重阳节,继承尊老敬老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前段时间,我们班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主持2:本次活动共分为4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敬老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共为五层。吃的时候,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做成 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切成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各式美味重阳糕的图片。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特别受老年人重视,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现代医学认为,它除了防虫,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菊是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诵诗句,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让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4.重阳敬老组
(1)组员1推荐敬老书籍(《二十四孝》)。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建议大家课后可以去翻阅这本书。(课件展示)
(2)组员2介绍现代名人敬老故事(鲁迅一生遵母命)(课件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3)组员3介绍当代名人敬老故事(孔繁森情系孤老)(课件出示)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经常走访敬老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买东西,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主持1:刚才四个小组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在我们心目中,老人就是社会的财富,就是时代的丰碑,更是生活的宝典,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请听诗朗诵《敬老歌》。
主持人2: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让我们齐声背诵吧。
下面让我们来做做诗词游戏,当我吟出上句的时候,你们可以站起来接下句。接得快的、接对的有奖。
主持2:叔叔阿姨,还有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晨曦一抹到太阳山,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为子女操碎了心,他们把爱都给了我们,把世界给了我们。今天,我们为长辈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请欣赏手语操《感恩的心》。
主持1:亲爱的爸爸妈妈,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而你们却一天天变老,您脸上的鱼尾纹正是岁月留下的沟沟坎坎,为了拉扯儿女,您曾付出过怎样的艰辛,又担负着怎样的牵挂和担忧啊。
主持2: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主持
1、主持2(轮流):秋高气爽的华夏大地,万象蓬勃的锦绣中国。仰望天空高山海洋,倾听风儿吹过草原旋律,呐喊声音围绕在山谷回响,潜入蓝色深海和鱼儿游戏,让我们享受生命重回纯真的情怀。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爱在重阳”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第三篇:《爱在重阳》主题活动方案(转)
活动主题:爱在重阳
活动对象:五(3)班
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1日——11月1号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国庆假期作业)
1.回顾成长历程,体会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艰辛。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查阅搜集资料、问别人等)。
活动实施过程:
一、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回忆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08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菊花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菊花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调查组。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爱 在 重 阳 》 活动评价表
项目
评议人
活动
次数
活动表现
活动成果
综合评价
兴趣
程度
协作
精神
人际
关系
交流
分享
本 人
同 学
教 师
七、活动反思
今天是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节日。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源泉,孝敬老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对老人的孝敬淡化了,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有加,家庭的重点也是在孩子身上,较少考虑自己年迈的父母。
潇湘晨报的文章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一个个抚养成人,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父母却因年迈体衰,无人照料,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子女自己已经成人了,不思独立,还是依赖父母生存;更有的人甚至不顾父母体质,让父母拼命劳动和工作,自己游手好闲任意挥霍。有的人自己在城里日子小康,却对在乡下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为了私利,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
俗话说,老了就小了。老人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得到子女的孝敬,老人因为年迈体衰,有的生活难以自理,虽然现在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但是老人还是希望能得到自己的子女的照顾,他们的心理状态有时就像孩子,他们对精神的渴求往往大于对物质的希望,只要子女们常到身边,常让父母开心,能够让父母衣食温饱也就知足了,从这一点看,照顾老人要比我们照顾孩子简单得多。
现在我们国家和社会提倡和谐,提倡人人要有“报恩意识”,而对老人和父母的报恩应是我们做人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作为一个人,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爱,不孝敬,都不负责,他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就难有爱心,难以负责,也让人不可信任。
第四篇: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爱在重阳》
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爱在重阳》
活动主题:爱在重阳
活动对象:五(3)班
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老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活动时间:XX年10月1日——11月1号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国庆假期作业)
1.回顾成长历程,体会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艰辛。
2.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查阅搜集资料、问别人等)。
活动实施过程:
一、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回忆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XX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菊花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菊花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1994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调查组。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尊老敬老把老爱,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第五篇:爱在重阳
.《爱在重阳》设计
五年级
活动目标:1.在认知上,使学生知道“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使学生有有一颗关爱他人之心,有一份关爱他人之责,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来,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何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2)联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敬老院有关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3)做好成果展示活动的准备。
2.学生准备(1)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2)收集古今中外“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名
人故事。
(3)各小组自备相机,准备拍摄家庭或社会上反映尊老方面的照片及外 出活动的照片。
(4)上网收集资料,准备制作有关尊老敬老的特色网站。活
动组织: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居住区域,集资组建小组,选出组长一名,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活动计划。在开展时间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同时要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活动的有效开展。
活动时间: 一个月左右。第一周:全体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在家观察、感受老人的生活。
第二周:分组活动,走访邻里,走入社区,走进社会,报道尊
老的典型事例,捕捉敬老的感人镜头。
第三周:走进社区,走进老人,联系长期服务对象,制定活动
计划,开展定期活动。
第四周:亲手制作贺卡,向自己家中的老人以及自己联系的服
务对象致以节日的问候。
第五周: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展示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
价。
活动过程:
(一)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 好充分的准备。
(二)观察回忆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
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
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 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
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1.教师要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 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
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
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
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6.找找合作伙伴,排练 1——2 各尊老敬老主题的节目,参加班级“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1.写一写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事例,报道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写好尊老敬老的体验征文。
2.展一展 举办一次“关爱来人,从我做起”的作品展,展出
学生 在活动中的有关图片、展片、绘画、书法作品以及精心制作的节日贺卡。
3.演一演 在“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中表演自编自
演或与他人合作的节目,展示自己的特长。
4.赛一赛 根据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份有关尊老敬老的演讲搞,参加班级组织的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