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

时间:2019-05-15 07: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

第一篇: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

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课时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1课时 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1课时 第4课时 减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 第5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1课时 第6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1课时 第7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1课时 第8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1课时 第9课时 除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新课讲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

(例如:8+6=6+8等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 28+72=100 38+50=88 20+30=50 72+28=100 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堂作业】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29+17=□+29 128+□=15+□ □+□=323+186 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1)276+124=180+220()(2)a+20=400+a()(3)550+240=240+550()(4)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8+456= 验算: 307+348= 验算: 123+2847= 验算: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40+56=96 56+40=96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的方法上,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二篇:加法运算定律1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上课人:林小武

上课时间:2011年3月22日

教学内容:

第28页例1(加法交换律)和第29页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情景图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出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

()+65=()+35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

(5)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2)~(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2.连一连。

83+31

5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78+(56+44)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第三篇:《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一: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诱导式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

演示课件: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请大家看看相关的信息。师:从图中你们都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3.解决问题。

(1)师抓住“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进行提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2)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40+56 56+40(3)找两名学生板前计算,其它学生在上独立完成。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观察这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40+56○56+40,○里填什么符号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揭示定律。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揭示规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4)巩固练习2.加法结合律。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求出了李叔叔今天骑车的行程,还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不过李叔叔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你们看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2)(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把不同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第一种方案 88+104+96 第二种方案 104+96+88 =192+96 =200+88 =288 =288 比较上面的两个方案,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说说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这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师:那么第一种方案里要想先算104+96,有什么办法吗? 生汇报,师板书88+(104+96)=88+200 =288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师 板书 :(88+104)+96=88+(104+96)(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

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的1、2、3、4、5题。

3、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谈收获

课题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练习五的6、7题。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初步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什么是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2、新授

师: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课件出示:例3)第四天 城市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3)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4)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师板书: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师: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小结: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3、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30页做一做,师巡视发现问题急时引导改正。(3)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五的6、7题。

4、总结谈收获。

第四篇:《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参考1专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 4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 4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2.连一连。

+ 315 64 +(73+37)87 + 42 + 58 315 + 83(64+73)+ 37 87 +(42+58)

+ 78 + 44 78 +(56+44)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 4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 4

第五篇:加法交换律教案

课题:《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同学们会骑自行车吗?喜欢骑着自行车旅行吗?

当然,骑车旅行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李叔叔就是一位骑车旅行的爱好者!(看主体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李叔叔骑车旅行中有什么数学问题。

2、指导自学,获得信息: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看数学书27页的内容。(学生自学、同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全班汇报。)

自学指导: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上午骑行40千米,下午骑行56千米。)问题是什么?(一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解决问题。

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所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试一试)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巩固

1、填空: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依据是什么。

300+600=()+()()+65=()+35 a+()=23+()

3、下列个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么?错的说出原因

165+75=190+50

()

238+362=362+238()b+20=28+b()

a+b=b+c()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2、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在今后的数学运算中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37+45=45+37

89+78=78+89 53+98=98+53

873+127=127+873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吕 杰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打下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听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加数的顺序,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教学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

1、弄清了题意,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道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让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评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2、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96,都表示李叔

叔一天的总行程。)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学生讨论回答。)

3、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7+45=45+37

89+78=78+89

53+98=98+53

873+127=127+873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进行举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提问: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汇报时,引导学生从和的大小与加数的顺序进行回答,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5、小结:大家发现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6、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

7、大家比较一下所有的表达方式,哪个表达方式最简单呢?(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达方式最简单。)

8、字母式子告诉我们什么?(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用数学语言表达最准确,这样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练习。

1、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2、深化练习。

25+()=75+()

56+144=()+()

36+()=64+()a+()=12+()【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以谈收获的谈话对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37+45=45+37

89+78=78+89

53+98=98+53

873+127=127+873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设计意图】这堂课有其他教学辅助教具,如主题图的挂图。因此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课的开始,我利用复习铺垫,先说出几个加法式子来让学生说出交换位置后的加法式子,唤起学生对加法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

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总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钻研探讨好的教学方法,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载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 京东学校李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 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定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定律的应用。......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科书P28/例1加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 新密市市直第三小学 吕巧红 教案背景:新学期开始,学校举行年级研讨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认真准备了“加法交换律”一课,通过实际授课,效果较好。教学课题: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 四年级:刘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

    四年级数学科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坦洲镇七村小学教案页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通过观察发现并理解加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