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册《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小学科学 适应对象:六年级学生
一、教学背景
根据实际教学,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乃至课堂探究中,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后续学习垫好基础,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或无法落实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过程与方法:
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明确对比实验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2.培养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生活中的生锈物品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铁锈,同时引导思考:铁锈和铁有什么不同?
对比图片展示并揭晓答案:颜色、光泽、硬度 各不相同!铁锈是由铁生成的一种新物质。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身边的事物引入问题,让学生直接感知探究目标。
(二)方法探究
1.直接出示探究问题:铁生锈与那些因素有关? 2.针对问题,出示完整的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有关。因为我们发现菜刀用后、铁锅洗后,水没擦干就会生锈。
实验 材 料:2个盘子、3枚铁钉、水 实验 方 法:
1.用同样大小的2个盘子,其中一个盘子里少装一点水。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铁钉一半放在水中。3.把两个放有铁钉的盘子放在干燥地方,两天后观察铁钉的变化。观察得到的现象:空盘子里的铁钉没有生锈,有水的盘子里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完整的实验计划的完成过程。使学生自己制定计划打下基础,为探究实验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3.播放:铁生锈的对比实验视频。
【设计意图】形象、准确的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实验前的有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图像加文字小结:铁生锈的条件? 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
只有把铁放到含有空气的水里,铁才会生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小测试:
一、选一选:
1.铁生锈是()变化。A.化学 B.物理 2.铁在()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A.潮湿 B.干燥 3.铁钉放在()中能防止生锈。A.水 B.菜油盘 C.盐水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A.快 B.慢 C.一样快
二、识图填空、实验探究
我们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几天后,我们观察发现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不相同:
A处的现象是:
.B处的现象是:
.C处的现象是:.
第二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南阳市第十七小学
王克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学习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学具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铁钉、自制电路检测器(分组准备)。【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出示目标。
1、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认真看课本 34、35页,填写 35页《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根据提示设计35页实验方案,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2)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3)我们在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铁锈是如何形成的?(5)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2、自主学习
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观察铁锈
1、小组交流,展示填表。探讨前三个问题。
2、师生交流、小组展示。
3、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
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 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分组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实验方案。
4、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明确、坚持记录且时间固定等)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五、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提出问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 验证猜想———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探究实验———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拓展应用。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防止或延缓铁生锈的好办法。
第三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科学《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铁锈是什么,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初步学会设计铁钉生锈实验方案,学会对同伴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会完善自己的方案。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愿意合作与交流,参与评价,并愿意吸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教学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盘、表格、生锈的铁器、试管、凉开水、凉杯、砂纸等 学生准备:生锈的铁钉、无锈铁钉、矿泉水瓶或透明塑料袋、干燥剂、细线绳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各种生锈的铁器,让学生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物品,大家看看是什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生锈了)板书:生锈了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品?
④那么铁锈是什么,他与铁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以铁钉为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出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随机板书
师小结:铁锈是一种暗红的,没有光泽很疏松易脱落的物质,它是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板书:新物质
那么,你认为铁锈有哪些坏处呢?
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铁锈的危害性(看电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铁生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你们猜猜看,可以举例子说明。学生汇报。
9、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我们可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10、这是王刚小组的实验方案,我们来参考一下(出示表格)
11、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很多,他们假设的条件是跟水有关,本节课我们选择比较容易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你们认为选择哪几个因素比较好
12、现在请大家以这几种条件为假设,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实验步骤的完整性。教师巡视指导。
13、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实验方案,请大家仔细倾听,尤其是对步骤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14、交流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三、修改实验方案 学生组内修改实验方案。
一组汇报修改后的方案,教师总结。
四、实验
现在请你们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老师也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领实验器材,注意要懂得谦让,动作要轻,实验中要互相合作注意安全。
五、作业
请你们把实验器具放在同样的环境里,每天观察,做好记录。小组间可以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实验效果最明显,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册《铁生锈了》反思
《铁生锈了》教学反思
1.明确“猜想-验证-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
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2.微课制作简约,实验演示直观无盲点,但演示视频源于网络,存在局限性。
本微课在制作中力求用简单的制作流程,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益,简洁的画面较好的突出了教学知识,科学准确、形象无盲点的实验演示过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微视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准确,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琢磨进步。
3.实验前有效指导,解决时空限制
本微课选取的内容,是课堂上无法完整演示呈现的对比实验,因为铁生锈的对比实验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然而如果课堂上只是进行过程的引导,而没有较为具体的指导与演示,学生在自己进行探究时就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问题可能就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因此如果能够在课前或课后给与完整的引导和辅助,问题将迎刃而解。
4.同学们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学习本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初步明确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观摩他人完整的实验计划复习回顾怎样制定实验计划。观看过程中,要通过认真观察、思考,经历探究铁生锈的对比实验过程,明确其中重点注意事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微视频中的小检测出示方式不够灵活,如果学生可以自己进行人机互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