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铁生锈了设计与说课
《铁生锈了》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十分熟悉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来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制定防锈的种种措施。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制定“影响铁钉生锈因素”的实验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意在启发小组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
【学情分析】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与人合作,认真探究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法学法】合作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资料、铁片、铁锈、简单电路、磁铁、榔头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体生锈的图片)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铁生锈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铁制物品生锈的事实)
3.看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真多。铁生锈了,才有铁锈。铁锈是新物质吗?(学生猜测,并能说说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铁生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铁制品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如果铁和铁锈是不同一种物质,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就说明这是一种——物理变化。看来,要想弄清楚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还得先弄清楚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2.师出示新铁钉和铁锈,提问:对它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颜色、手感、亮度、松软、导电性……)
3.教师提供材料(自制电路检测器、榔头、磁铁、铁、铁锈等),要求学生观察铁锈,寻找证据,并做好记录。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4.交流汇报:
(1)请一组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知识点)
师演示铁与铁锈的导电性、吸铁性。(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
(2)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找到了许多铁与铁锈的不同点,现在你能判断铁与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变成铁锈是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认识到铁与铁锈的区别,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对比观察,找出铁锈与铁不同的证据。】
三、指导探究,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过渡: 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用证据支持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的假设,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铁的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水、空气)
2.如果我们研究“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学生设计实验
3.交流。说说方案,相互质疑,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课件出示)要点:
两枚铁钉要一样新。
一枚铁钉完全隔绝空气(如放入菜油中),另一枚铁钉暴露在空气中。
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4.小结。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平常的现象猜测,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钢铁生锈是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你们说我们该这么做呢?(防止铁生锈)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从而引出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影响因素:空气、水
《铁生锈了》说课稿
《铁生锈了》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课首先介绍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
◆说学情本班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
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
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揭题。
(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出示比较记录表一)
3、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3、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
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
[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
(三)探索铁生锈原因。
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填写1-4项)
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指导记录方法。
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课外延伸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多数内容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内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作通盘考虑,重视课内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总结延伸。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说板书: 化学变化
铁—————————→铁锈 因素:水、空气……
第二篇:铁生锈了 说课材料
《铁生锈了》说课材料
固县小学 焦江峰
教学设想是:
(1)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为终身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围绕科学课程目标整合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看到哪些铁器生锈了,通过比较没生锈的铁器和生锈的铁器有什么不同,认识铁锈,初步建立铁锈的表象。
第二部分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推想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两人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做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实验,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收集铁生锈的例子。
4、本课的重点:铁生锈的原因。在教学中我采用 “实验法”。让学生养成像科学家一样设计严密的实验方案,让小组成员充分讨论,互相启发,逐步完善实验方案。
为顺利完成本课制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抓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还以小组实验、观察、记录、交流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
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引入本课的重点,即:上节课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思考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你们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探究?交流中自己得出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时。
二、利用网络
在验证铁在有水的条件下是否生锈时,我采用网络资源中铁生锈的对比实验,学生的发现是铁在有水、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学生很快明白了铁生锈的原因,这让学生通过自主看课件中去揭开这个困惑,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有价值。然后,教者抓住资料中“铁生锈后就会烂得更快”这一重要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铁生锈有什么危害?”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利用微机课的机会网络资上网进行查阅,了解了更多的铁生锈的危害。
三、学习应用
了解了铁生锈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呢?这一问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生很快就能想到要防止铁生锈就必须让铁与水、空气隔绝。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都能想到擦去铁器上的水,用油漆覆盖等。
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呀→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培养了动手能力;还能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了解了更多相关的信息,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南阳市第十七小学
王克选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学习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学具准备:
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铁钉、自制电路检测器(分组准备)。【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出示目标。
1、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3)、能找出防止铁生秀的办法。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认真看课本 34、35页,填写 35页《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根据提示设计35页实验方案,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2)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3)我们在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4)铁锈是如何形成的?(5)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2、自主学习
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三、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一)观察铁锈
1、小组交流,展示填表。探讨前三个问题。
2、师生交流、小组展示。
3、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
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 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分组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实验方案。
4、小组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明确、坚持记录且时间固定等)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五、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提出问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 验证猜想———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探究实验———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六、拓展应用。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找出防止或延缓铁生锈的好办法。
第四篇:《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第五篇:《铁生锈了》说课稿
《铁生锈了》说课稿
《铁生锈了》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本课首先介绍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说学情本班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 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
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揭题。
(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出示比较记录表一)
3、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3、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
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
[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研究影响铁生 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
(三)探索铁生锈原因。
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填写1-4项)
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指导记录方法。
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课外延伸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多数内容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内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作通盘考虑,重视课内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总结延伸。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说板书: 化学变化
铁—————————→铁锈 因素:水、空气„„